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电阻的测量 (30)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电阻的测量实验报告Microsoft Word 文档

电阻的测量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用电压表,电流表间接的测电阻
2、实验方法:伏安法
3、实验原理:
4、实验器材:电源、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开关、导线、待测电阻。
5、实验电路图及实物图
6、实验步骤
1)调节电流表、电压表的指针到零刻度;按电路图连接实物。
调节滑动变阻器到阻值最大端;
2)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至适当位置,分别读出电流表的示数I、电压表的示数U,并记录在表格中;
3)根据公式计算出R 的值,并记录在表格中。
4)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改变待测电阻中的电流及两端的电压,再测几组数据,并计算R 的值。
实验记录表格:
7、注意事项:
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滑动变阻器应。
2)滑动变阻器的作用:,。
3)本实验中多次测量的目的是:。
8、课本81页,阅读“想想做做”并回答问题
解答:。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1电阻的测量课件

2、某同学测小灯泡电阻的电路如图所示,其中 电源电压为4.5V。他按电路图正确连接好实验 电路,并检查各元件完好。然后闭合开关,发 现灯泡不亮,且电压表的读数为4.5V。造成该 现象的原因是 小灯泡断路 。
3.一个额定电压为3.8V的小灯泡,小明在1.2V下 测出它的电阻,接着又将灯泡两端电压调到3.8V 测出其电阻,小明发现后一次电阻比第一次大得
情境创设
实验目的
• 一.正确使用电流表、电压表和 滑动变阻器。
• 二.用电压表、电流表测电阻.
实验方案
要测量电 阻R=?
根据欧姆定律I=U/R 得到R=U/I
需知道: R两端的电压U
和通过R的电流I
用电压表测律:I=U/R 变形公式 :R =U/ I
实验器材和电路图 ➢测小灯泡电阻
多,这是因为( C)
A.实验方法不对
B.实验误差
C.导体的电阻跟温度有关
D.实验错误
4.一个20的电阻,接在由4节干电池串 联的电源上,要测这个电阻中的电流和 两端的电压,电流表,电压表选的量程 应为 ( B )
A.0~0.6A,0~3V
B.0~0.6A,0~15V
C.0~3 A,0~3 V
D.0~3 A,0~15 V
A
L
P
R V
实验电路图
滑动变阻器
• 作用:①通过改变电路 中的电阻,逐渐改变电 路中的电流和部分电路 两端的电压②保护电路
实验步骤
(1)按电路图连接电路. (2)检查无误后,闭合开关S,改变滑动变
阻器的阻值,分别读出电流表、电压表的 读数,填入下面的表格中. (3)测出三次R的值,求出R的平均值.
分析: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滑 片向右移动 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变化 情况
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第十六章第3节电阻》教学设计

-根据课堂实验,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数据、实验现象及结论。
-分析实验数据,探讨电阻与导体长度、横截面积、材料及温度之间的关系。
3.思考题:
-思考电阻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举例说明至少三个实例,并简述其原理。
-探讨为什么电阻会影响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以及如何减小电阻对电路的影响。
-使用PPT、视频等教学资源,形象生动地展示电阻的影响因素和计算方法。
-设计互动游戏、讨论环节,增加课堂趣味性,提高学生参与度。
5.分层次教学,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提高教学质量。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练习题和实验任务。
-提供个别辅导,解答学生疑问,帮助他们在原有基础上提高。
6.课后作业和评价,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电流是电荷的定向移动,电压是电路两端电势差的体现。”
2.教学过渡:教师通过电流、电压的关系引出电阻的概念。
-提问:“电流和电压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教师引导:“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电阻这一概念,了解它对电流和电压的影响。”
(二)讲授新知
2.解题指导:针对学生在练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进行讲解和指导。
-针对共性问题,进行全班讲解。
-针对个别问题,进行个别辅导。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
-提问:“同学们,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2.课后作业:布置有关电阻的练习题、实验报告等,巩固所学知识。
-布置有关电阻的计算题、实验报告等作业,巩固课堂所学。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七章 第3节 电阻的测量》作业同步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U=3 V 时,电路中的电流约为 0.6 A,所以为了使测量时能较准确地读数,电流表选用 0~0.6 A,电压表 选用 0~3 V。 3.解析 本题考查伏安法测电阻实验。(1)用伏安法测定值电阻的阻值,电压表应与定值电阻并联测电 压,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测电流,为提高测量的精确度,要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故应将滑动变阻器串联 在电路中。(2)题图乙中,电压表选用 0~3 V 量程,分度值为 0.1 V,示数为 2.0 V;电流表选用 0~0.6 A 量 程,分度值为 0.02 A,示数为 0.10 A,根据欧姆定律,由电压表示数和电流表示数算出的电阻为 R=�� = 2.0V =20 Ω。(3)在题图甲中,电压表与滑动变阻器并联,故电压表实际测量的是滑动变阻器的电压。
(2)Rx=(�
-� 0)� �0
0
8
A.0~0.6 A 和 0~15 V B.0~3 A 和 0~15 V C.0~0.6 A 和 0~3 V D.0~3 A 和 0~3 V 3. 伏安法测定值电阻的实验。 (1) 请在方框内画出实验电路图。
甲
3
乙
(2) 图甲是小红连接的电路。某次实验电压表、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电压 U=
V,电流 I=
培优促能 1.BC 选项 A 中两电阻串联,电压表测 R0 两端的电压,滑动变阻器处于最大阻值处时可以测出两端 的电压,但其他位置无法测出或准确知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所以无法利用串联电路的特 点和欧姆定律求出 Rx 的阻值,故 A 不正确;选项 B 中两电阻串联,分别利用电流表测出滑片位于最大 阻值处和阻值为 0 时电路中的电流,根据电阻的串联和欧姆定律表示出电源的电压,利用电源的电压 不变得出等式即可求出 Rx 的阻值,故 B 正确;选项 C 中当开关 S1 闭合时,电路为 R0 的简单电路,电流 表测电路中的电流,根据欧姆定律表示出电源的电压,当 S1 断开时,两电阻串联,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 流,利用电源的电压不变得出等式即可求出 Rx 的阻值,故 C 正确;选项 D 中当开关 S2 闭合或断开时,电 压表始终测电源的电压,无法得出 Rx 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测不出 Rx 的阻值,故 D 不正确。故选 B、C。 2.C 对电流表和电压表来说,量程越小,读数越准确,根据题目所给条件,U 总=4.5 V,由于滑动变阻器 的分压作用,所以被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完全可以低于 3 V,由 I=�� 可知,由于被测电阻 R 约为 5 Ω,当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17.3电阻的测量》学案+练习含答案

《17.3电阻的测量》姓名:日期:【知识梳理】1、伏安法测电阻:(1)实验原理:,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导体两端的和通过导体的。
(2)实验电路图(如图所示):(3)实验中滑动变阻器在本实验中的作用是:①;②。
(4)测量三组数据的目的:。
(5)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时,取平均值作为小灯泡的电阻,这是因为。
【典型例题】例题1、在测量定值电阻R X的阻值的实验中,滑动变阻器上标有“20Ω 2A”的字样,电源电压不变。
(a)(b)(c)(1)图(a)是小明测量电阻的实物电路图.图中有一根线连接错误,请在这根线上打“×”,并在图中改正.(2)小明对正确连接的电路进行了三次操作:A.闭合开关,观察到电流表的示数为0.12A;B.把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中点位置(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为10Ω)时,电压表示数2.7V,电流表示数0.18A;C.移动滑片到某点M,这时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分别如图(b)、(c)。
(3)请将表中有序号的未记录的数据填写出来:①;②;③。
(4)由分析可知,M点在滑动变阻器中点的(选填“左”或“右”)侧;(5)利用表格第2次实验数据,再将R X分别换为阻值为5Ω和10Ω的两个电阻进一步实验,可以探究关系.若接入10Ω的电阻后,电压表的示数是2.0V,接下来的操作是。
本实验和第(2)中测量电阻的实验均进行了三次,它们多次实验的目的是(选填“相同”或“不相同”)的。
例题2、要测量一个阻值约为600Ω的电阻Rx.实验室提供的器材有:电源两节新干电池、学生用电流表(量程为0~0.6A、0~3A)、学生用电压表(量程为0~3V、0~15V)、滑动变阻器R1(10Ω 1A)和R2(100Ω1A)各一个,开关、导线若干.(1)小明用伏安法测量该电阻,下图是小明连接的电路.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接通电路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左滑动时,电阻变小,请将图中的线路连好.(2)闭合开关,逐渐减小滑动变阻器的接入电阻至最小,电压表有示数,但电流表的指针几乎不偏转,其原因是.所以按小明所选的器材不能用伏安法测出该电阻的值.(3)请你帮助小明在上面的器材中选择合适的器材,设计实验方案测出该电阻的值.①在虚线方框中画出实验电路图;②滑动变阻器应选择(R1/R2).③写出待测电阻Rx的表达式(用测出的量或已知量来表达):Rx = 。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十七章第3节电阻的测量优秀教学案例

4.反思与评价: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如“我在学习电阻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如何克服?”等,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同时,组织学生进行互评和他评,让他们从不同角度审视自己的学习,提高他们的评价能力。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认知和评价,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深知教学目标的重要性,它不仅是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评价教学效果的重要依据。在教学过程中,我将紧紧围绕以上教学目标,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照明电路、手机充电等,引导学生感受电阻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教学策略的灵活运用: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反思与评价等教学策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和创新能力,努力提高教学效果。这种教学方法体现了教师的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智慧,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深知教学策略的重要性,它不仅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手段,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以上教学策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和创新能力,努力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十七章第3节电阻的测量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十七章第3节电阻的测量”,属于电学领域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的范畴。电阻是电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描述了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电流、电压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对电学知识的理解。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17.2-欧姆定律课件-(共30张PPT)

3、应用欧姆定律要特别注意 :
a.公式中一定要使用国际单位(单位要
统一)电压U、电流 I、电阻R的单位:V 、
A 、Ω
b、对公式R=U/ I的理解:
电阻与电压不成正比,与电流不成反比。电阻 是导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与电压、电流无关。
c.欧姆定律反映同一时刻、同一段电路中I、 U、R
之间的关系。
1、关于欧姆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V A
解: 由 I = U 得:灯丝正常发光时的电阻值 R
U
220V
R= I = 0.18A =1222Ω
注意: (1)欧姆定律公式当中的三个物理量,只有知道其 中的两个,才能够求出第三个。 (2)公式当中的三个物理量,必须是针对同一个导 体在同一时刻的。 (3)若是求U和R,公式应该变形为U=IR,R=U/I
以石攻玉--乘胜追击
如图所示,定值电阻R1的阻值为10Ω,滑动变阻器R2的 阻值变化范围是0-20Ω,当滑片P移到R2的最左端时,电流 表的示数为0.6A;当滑片P移到R2的最右端时,求:电流表
和电压表的示数各是多少?
P
R2 V
A
S
R1
1.如图,电源电压为6V不变,灯L1的电阻为12Ω ,灯L2 的电阻为9Ω ,灯L3的电阻为18Ω 求:1)开关S1、S2同时断开和闭合时,电压表、电 流表的示数分别为多少?
U R
,导出公式
R=
U。 I
练习2 如图,闭合开关后,电压表的示数为 6V,电流表的示数是0.3 A,求电阻R的阻值。
解:由题意I= U 电阻R的阻值 R
R=
U I
=
6V 0.3A
= 20 Ω
R=? U=6 V
I2=0.3A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 电阻 课件(共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6.3 电阻 课件(共14张PPT)统编版课件优秀课 件ppt课 件部编 版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6.3 电阻 课件(共14张PPT)统编版课件优秀课 件ppt课 件部编 版课件
课堂小结
1.物理学中,用电阻来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 作用的大小。
2.电阻的单位是欧姆,简称欧,符号Ω。 3.电阻是导体本身的性质。它的大小取决于 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还受温度影响。
1.探究电阻与导体长度的关系
导体的电阻与长度有关。 材料、横截面积相同时,导体越长,电阻越大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6.3 电阻 课件(共14张PPT)统编版课件优秀课 件ppt课 件部编 版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6.3 电阻 课件(共14张PPT)统编版课件优秀课 件ppt课 件部编 版课件
实验3:电阻还与温度有关
灯丝
A
加 热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6.3 电阻 课件(共14张PPT)统编版课件优秀课 件ppt课 件部编 版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6.3 电阻 课件(共14张PPT)统编版课件优秀课 件ppt课 件部编 版课件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电 阻较小的材料导电性能较强;反之, 电阻较大,导电性能较弱。右图展 示的是不同材料在导电性能上的排 序,从上至下,材料的导电性能依 次减弱。
●电阻的大小是否跟导线的长度有关; ●电阻的大小是否跟导线的粗细有关; ●其他因素。
实验方案
A
B
A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6.3 电阻 课件(共14张PPT)统编版课件优秀课 件ppt课 件部编 版课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想想议议
电流可以用电流表测量,电压可以用电压表测 量。那么,用什么方法测量电阻呢?
I=
U R
R=
U I
一、伏安法测电阻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
用电压表、电流表间接测电阻
R=
U I
实验器材 电源、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 开关、导线、待测电阻。
实验电路图和实物图 电路图
A
S
R
R' V
实物图
电阻R/Ω
想想做做
1.将上述实验中的定值电阻换成小灯泡,用 同样的方法测定小灯泡的电阻。
2.多测几组数据,根据实验数据分别计算出 小灯泡的电阻。
3.比较计算出的几个数值,看看每次算出的 电阻的大小相同吗?有什么变化规律吗?
4.如果出现的情况和测量定值电阻时不同, 你如何解释?与同学交流一下。
实验电路图和实物图 电路图
实验要求
1.写出你的实验步骤及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2.按电路图连接电路,并进行测量; 3.将测量的数据记录在自己设计的记录表 中; 4.根据测得的数据,利用欧姆定律算出电阻 值; 5.多测几组数据,看看测得的电阻值是否一 样。
实验步骤
1.调节电流表、电压表的指针到零刻度;按电 路图连接实物。调节滑动变阻器到阻值最大端。
2.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至适当位
置,分别读出电流表的示数 I、电压表的示数U,并
记录在表格中。
3.根据公式 表格中。
R=
U I
计算出R 的值,并记录在
4.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改变待测电阻中的电 流及两端的电压,再测几组数据,并计算R 的值。
实验记录表格
测量次数
1 2 3
电压U/V
电流I/A
出现的现象是( C )
A
A.电流表烧坏,电压表示数为0
B.小灯泡烧坏
C.电流表示数为0,电压表示数为电源电压值
D.电流表示数为0,电压表示数为0
练一练
1.小东同学做“测量小灯泡电阻”的实验:
(1)请完成如图实验电路的连接;(2)小东正确
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的
示数为图(甲)所示,此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
Please Criticize And Guide The Shortcomings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电压U/V
1
2
3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电流I/A
0.22
0.30
0.34
电阻R/Ω
4.55
6.67
8.82
解析:当灯两端电压越大,灯丝电阻越大。 原因:当灯两端电压越大,灯丝温度升高。
二、例题分析
例3 在“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S
的实验中,某同学在连接电路时, V
不小心将电流表和电压表接错了
L
位置,如图所示。闭合开关可能
R
A
S
L
R V
实物图
二、例题分析
例1 小英按图甲所示的电路图连接实验电路, 测量电阻R 的阻值。闭合开关 S,调节滑动变阻器 的滑片P 后,观察到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分 别如图乙、丙所示,则电流表的示数为 0.4 A,电 阻R的阻值为 5 Ω。
二、例题分析
例2 某同学用伏安法测小灯泡的电阻,下表为 记录的实验数据,从中你发现了什么?说明原因。
(乙)所示,小灯泡的电阻是 5 Ω。
c
d
a
b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 大的,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感谢聆听
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