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_初中作文
介绍北京颐和园的作文精选10篇

介绍北京颐和园的作文精选10篇颐和园是位于我国的首都北京,它是一个美丽的大公园,那里景色优美,特别是夏天,很多人都会去那避暑,昆明湖的景色更是让人流连忘返。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介绍北京颐和园的作文精选10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介绍北京颐和园的作文精选范文一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吴皓阳,今天我将把你们带进美丽的颐和园。
进了颐和园大门,绕过大殿,长廊就到了,这条长廊长728米,分成273间,每间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这些画中没有一幅是相同的,其中人物故事的画我最喜欢。
穿过长廊又到了万寿山,从山上可以遇见许多建筑,有佛香阁、排云殿……在山上既可以锻炼身体又可以观赏风景。
接下来的景色就更美丽了,那就是昆明湖,湖边围着长长的堤岸,堤岸上还有许多种石桥。
这就是美丽颐和园,有机会可以去细细游赏。
介绍北京颐和园的作文精选范文二游客们欢迎你们来到北京的颐和园,在游玩的时候请游客注意3点,1不要随地吐痰,乱丢垃圾。
2保管好自己的贵重物品以免丢失。
3不要在游玩的时候做危险动作。
接下来我们开始游玩,请游客们跟我来。
现在我们来到了世界著名的长廊,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
而且每一间的横栏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但几千幅画都没有那两幅画相同的,长廊的两旁栽满了花草树木一看见就觉得心里很舒畅,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在那里游玩的人都感到神清气爽。
请游客们跟我来。
看游客们,那里有琉璃瓦和朱红的宫墙的地方叫排云殿,我们现在所站的位置佛是香阁大门的门口游客们请往前方看,那是又静又清澈的昆明湖,游船、画舫在湖面上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往远处看,还可以看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白塔呢!游客们剩下还有很多时间,请你们自己去参观颐和园的其他美景吧,我们待会儿见。
介绍北京颐和园的作文精选范文三我们这次社会实践大课堂去的是颐和园,听说哪儿特别美。
到了紫竹院,我们乘船延长河道颐和园。
长河是明清两代皇都北京城内唯一御用河道。
颐和园游记作文(精彩10篇)

颐和园游记作文(精彩10篇)颐和园作文400字篇一颐和园是我国的皇家园林之一,是一座非常美的公园。
1860年被英法联军烧毁后又重新建设的,现在还有一些树有着被烧过的痕迹。
去年暑假时,爸爸妈妈带我去颐和园参观。
先介绍颐和园里的十七孔桥吧,它是模仿卢沟桥建造的,一直通向南湖岛,桥的上方的左右两边,中间有一个小洞,下雨时,雨水可以从小洞流进昆明湖里。
十七孔桥下有九个桥洞,中间大,两边小,有很多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船从桥洞穿过,晴天,十七孔桥的另一半还会倒映在昆明湖里。
再介绍一下昆明湖,由于北京经常有雾霾,昆明湖的水显得很白,昆明湖周围的群山也迷迷茫茫、都浸在了乳白色的浓雾里。
湖面上有很多船在游动,有电动船、脚踏船、还有龙舟,各种各样的船多的数不清,人们坐在船里欣赏美丽的风景。
最后介绍佛香阁,它修建在万寿山上,要去佛香阁,就要通过排云殿等地方,佛香阁里有个千手观音,她有三个头和很多手,站在佛香阁的中间,可惜不能进入。
颐和园真美丽,我爱美丽的颐和园!颐和园作文400字篇二颐和园,坐落在北京西郊,与圆明园毗邻。
它是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而建成的一座大型的山水园林,是北京有名的游览胜地。
颐和园是一座皇家园林,风景秀丽,山清水秀,气势宏伟,每个人置身其中都显得那渺小。
颐和园在悠悠的历史长河里流逝,帝王所留下的只是他们奢靡的见证。
沿湖堤走了没多远,便见到一个牌坊,名为“云辉玉宇”。
牌坊上彩色的和玺彩画,装点着周围灰暗的空间,给人以明快的感觉。
再往前走,便是金碧辉煌的排云殿,殿内屏风上两个大大的“寿”字,其红色依稀可见。
看着店内的摆设,可以想象当时的宫廷生活是多么美好。
走出排云殿,转向长廊。
绿柱红栏的长廊北依万寿山,南临碧绿无暇的昆明湖,像一条彩带把熙和园前山修筑成一体。
长廊不但长,而且是个大画廊。
梁上的画各具形态,栩栩如生。
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走到长廊尽头,向右拐是一座桥,小河中睡莲多多怒放,红的似火,粉的像霞,白的胜雪,在碧绿的浮萍衬托下,更显得娇艳欲滴。
游颐和园作文7篇

游颐和园作文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汇报、工作报告、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合同协议、条据书信、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reports, work report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policy letter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游颐和园作文7篇通过写优秀的作文,我们可以培养自己的思考能力,优秀的作文是一副画布,展现出我们的创意和想象,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游颐和园作文7篇,感谢您的参阅。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颐和园作文12篇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颐和园作文12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资料、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方案大全、职场资料、个人写作、教学资料、经典美文、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material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clauses, documents, plans, workplace materials, personal writing, teaching materials, classic American essays, essay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颐和园作文12篇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颐和园作文(12篇精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颐和园作文如何写?在中国文化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珍贵的文化遗产。
中国文化遗产颐和园主题作文(8篇)

中国文化遗产颐和园主题作文(8篇)中国文化遗产颐和园主题作文(篇1)颐和园,是北京市的古代皇家园林,以前名为清漪园。
1884年至1885年清漪园改名为颐和园。
知春亭建于昆明湖东岸边、玉澜堂前的小岛上,北有山为屏,南面朝阳,得春较早,因此为名。
此处是饱览万寿山、昆明湖全景和玉泉山、西山借景最好的观景点。
西堤是仿杭州西湖苏堤而建,从北向南依次筑有界湖桥、豳风桥、玉带桥、镜桥、练桥、柳桥六座式样各异的桥亭;在柳桥和练桥之间为取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之句命名的景明楼。
沿堤遍植桃柳,春来柳绿桃红,有“北国江南”之称。
西堤六桥——玉带桥建造于乾隆年间,拱高而薄,桥身、桥栏用青白石和汉白玉石雕砌,呈曲线型,宛若玉带,故得此名。
桥下为昆明湖的入水口,西通玉河,当年帝后乘船由清漪园至玉泉山,往返均过此桥。
改革开放后,颐和园文物得到了较为妥善的保护。
目前,颐和园园藏文物计有四万余件,品类涉及铜器、玉器、瓷器、木器、漆器、书画、古籍、珐琅、钟表、竹器、乐器、根雕、杂项等,几乎涵盖了中国传世文物的所有门类,并有不少外国文物;从价值上看,国家级文物有二万余件,其中包括虢宣公子白鼎、三牺尊、缂丝长轴佛像图等国宝级珍品。
颐和园真不愧是世界遗产!中国文化遗产颐和园主题作文(篇2)在我国,保存最完整且被称为“皇家园林博物馆”的,当数颐和园。
颐和园前身为清漪园,坐落在北京西郊,距成区十五公里,占地约290公顷,原来是帝王的行宮和花园。
据史料记载,颐和园也是命运多舛。
公元1750年,乾隆皇帝在这里建造了清漪园,1860年,清漪园被入侵的英法联军焚毁。
1888年,慈禧太后挪用海军经费3000万两白银重建清漪园,改称“颐和园”。
后来又遭受破坏,经过对它的不断修缮,才使它又焕发了青春与活力。
颐和园主要由昆明湖和万寿山组成。
昆明湖原为北京西北郊的天然湖泊,风暴秀美,湖中碧波荡漾,光滑如镜。
时有微风拂过,湖面便会由内及外泛起一圈圈波纹。
游颐和园作文范文6篇

游颐和园作文篇一:游颐和园颐和园有山有水,有亭台楼阁,真不愧为皇家园林。
北京颐和园是清朝时期的皇家园林。
风景秀丽的它,向世人展示中国皇家园林的美。
我们刚进颐和园,一座极有园林特色的,由白玉汉石砌成的拱桥就出现在眼前:石拱桥护栏雕着许许多多的龙,栏柱上雕刻着一只只威武的,形态不同的小石狮子。
经过石拱桥,便看见了昆明湖。
昆明湖是颐和园一个大湖,从高处向昆明湖望去,昆明湖就像一个寿桃。
昆明湖,是一个人工湖,我想,那该要用多少人力物力呀!昆明湖周围绿树成荫,景色宜人,湖水清澈,真令人心旷神怡。
在昆明湖的北岸是一条雕梁画柱的长廊,这长廊长达700多米,有1万2千幅画,并且每幅画都没有相同的地方。
走到长廊尽头,就看见一座倚山而建的阁楼--香阁。
香阁是慈禧太后游玩颐和园,在颐和园休息的地方。
那里红漆梁柱,金漆木雕,金壁辉煌,里面还有不少奇珍异宝。
最后我们来到了颐和园的一个景点:苏州街。
它是将江南民居生活浓缩到园内,苏州街环形而建,街的一边是古色古香的商铺,地是用花岗岩石建成的,另一边是水道,中间有小拱桥,好像回到古时。
颐和园有山有水,有亭台楼阁,真不愧为皇家园林。
篇二:游颐和园游览过北京的人,都爱提起颐和园,就像谈起自己最熟悉的朋友,心中充满了深深的怀念。
那曲折别致的假山,绿水围绕;那玲珑剔透的楼阁,耀人耳目;那青翠繁茂的树木,令人陶醉。
把它比作一颗出土的明珠是一点也不过分的,如果你去游览一番,再细细咀嚼,就更会觉得这一比喻是恰到好处了。
全园的中心是一座大山,那高耸的假山全由黄石堆砌而成,山下流水淙淙,传来一片悦耳的声音。
山上树木葱笼茂盛,清香扑鼻;沿路怪石嶙峋,花草参差。
更妙的是,在山腰看围墙,只见一条砖瓦砌成的石龙盘绕而上,栩栩如生,好像真要腾云驾雾飞越而去。
再往上石梯就比较陡峭了,蜿蜒曲折,有时能看见山顶上的游客,听到他们的谈笑声,但真要到顶,还要努力呢。
终于到达山顶,鸟瞰全园,楼台亭阁掩映于绿水青山之间,气势雄伟,煞是好看。
颐和园作文5篇

颐和园作文篇1北京的清晨,阳光明媚,秋高气爽。
我和爸爸、妈妈就乘车来到了颐和园。
我们从北宫门进了园子,不一会儿就看到了苏州街。
苏州街里的店铺林立,商品玲琅满目,大部分都是南方的工艺品,我也买了一个留作了纪念。
随着人流继续往前走,很快就爬上了万寿山。
然后又去了佛香阁。
佛香阁很高很高,共有八个面四重檐里面有八个铁岭木的柱子直贯到顶,支撑着雄伟的阁体。
再往前走我们就看到了长廊。
听爸爸说这条长廊有723米,有上千幅画,每一幅画都不一样。
上面画着人物和风景,每一幅画都有一个小故事。
红色的柱子,绿色的栏杆,伴着我们一直向前走去。
我还发现这条长廊还是一个字母“w”的形状。
好神奇啊!转过身就可以看到昆明湖,还能远远地望见十七孔桥。
湖水真静啊!静得像一面镜子,湖水真绿啊!绿得像一块无暇翡翠。
湖水真清啊!清的看得见鱼儿在水中嬉水。
在湖边还有许多荷花,有的已经绽开笑脸,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有的还是含苞待放,羞羞答答地躲在荷叶后面。
我们来到十七孔桥,它拥有十七个桥洞而得名。
在汉白玉的栏杆上雕刻着许多小狮子雕工精美、形态各异,点缀着十七孔桥。
我们从东宫门走出了颐和园,我流连忘返,还真想在颐和园多待一会呢。
颐和园作文篇2位于北京西郊的颐和园,是著名的皇家园林,它主要由昆明湖和万寿山两大建筑群组成,风景秀丽,景色宜人。
远望昆明湖,画舫如织。
蜿蜒曲折的西堤绕湖而行,十七孔桥宛如一道美丽的彩虹映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
弯弯的杨柳探着身子把长长的头发垂在湖面上,如同揽镜梳妆的少女。
湖中的小荷才露尖尖角,羞涩地把脸庞躲在碧绿的.荷叶里,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
整个昆明湖尤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引人入胜。
万寿山是颐和园中建筑最多、最为华丽的地方,其中山顶的佛香阁最引人注目。
拾级而上,树木葱茏,凉风习习,两旁草丛里不知名的小花,若有若无地眨着眼睛。
仰视佛香阁,雕梁画栋,气势磅礴,香烟袅袅,伴着绵绵不绝的钟声,更给这个皇家园林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
中国古代文化遗产颐和园作文10篇

中国古代文化遗产颐和园作文10篇中国古代文化遗产颐和园作文【篇1】颐和园,中国清朝时期皇家园林,前身为清漪园,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区15公里。
全园占地3.009平方公里(其中颐和园世界文化遗产区面积是2.97平方公里),水面约占四分之三。
它是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在颐和园这座古老的皇家园林中,园林建筑丰富多彩,现存各式各样的亭子就有四十余座。
亭的造型、大小、都富于变化,无一雷同。
从平面形状上看,有四方、六角、八角、长方、圆形、套方和半亭;从立体造型上看,有单层、双层。
新中国成立后,颐和园园藏文物计有四万余件,品类涉及铜器、玉器、瓷器、木器、漆器、书画、古籍、珐琅、钟表、竹器、乐器、根雕、杂项等,几乎涵盖了中国传世文物的所有门类,并有不少外国文物;从价值上看,国家级文物有二万余件,其中包括虢宣公子白鼎、三牺尊、缂丝长轴佛像图等国宝级珍品。
清朝乾隆皇帝继位以前,在北京西郊一带,建起了四座大型皇家园林。
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皇帝为孝敬其母崇庆皇太后动用448万两白银在这里改建为清漪园,形成了从现清华园到香山长达二十公里的皇家园林区。
咸丰十年(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
光绪十四年(1888年)重建,改称颐和园,作消夏游乐地。
中国古代文化遗产颐和园作文【篇2】颐和园在我国的首都北京,颐和园美的地方数不胜数,正因为这样,所以我只能给你们介绍其中的几个地方,还是给你们介绍两个最有名的地方吧!就是长廊和昆明湖。
长廊真不愧是“长”廊呀!俗话,一眼望不到头,可这长廊就是十眼也望不头呀!长廊还很美: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上面画着人物、花草、风景等,有几千幅画呢,却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长廊的两旁栽满了参天大树,都有一百年、两百年甚至三百年的历史了呢!它们也为长廊增添了一份美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颐和园
本文是关于初中作文的颐和园,感谢您的阅读!
颐和园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为中国四大名园(另三座为承德的避暑山庄,苏州的拙政园,苏州的留园)之一。
颐和园原本是清朝帝王的行宫和花园。
公元1750年,乾隆皇帝在这里改建为清漪园。
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
1888年,慈禧太后以筹措海军经费的名义动用3000万两白银重建,改称今名,作消夏游乐地。
到1900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的破坏,烧毁了许多建筑物。
1903年修复。
后来在军阀混战、国民党统治时期,又遭破坏,1949年之后政府不断拨款修缮,1961年3月4日,颐和园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11月被评为世界自然文化遗产。
2007年5月8日,颐和园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颐和园集传统造园艺术之大成,万寿山、昆明湖构成其基本框架,借景周围的山水环境,饱含中国皇家园林的恢弘富丽气势,又充满自然之趣,高度体现了 "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 的造园准则。
颐和园亭台、长廊、殿堂、庙宇和小桥等人工景观与自然山峦和开阔的湖面相互和谐、艺术地融为一体,整个园林艺术构思巧妙,是集中国园林建筑艺术之大成的杰作,在中外园林艺术史上地位显著,有声有色。
颐和园景区规模宏大,占地面积2.97平方公里(293公顷),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两部分组成,其中水面占四分之三(约220公顷)。
园内建筑以佛香阁为中心,园中有点景建筑物百余座、大小院落20余处,3555古建筑,面积70000多平方米,共有亭、台、楼、阁、廊、榭等不同形式的建筑3000多间。
古树名木 1600 余株。
其中佛香阁、长廊、石舫、苏州街、十七孔桥、谐趣园、大戏台等都已成为家喻户晓的代表性建筑。
1998年12月2日,颐和园以其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优美的自然环境景观,卓越的保护管理工作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誉为世界几大文明之一的有力象征。
本文来自于互联网,仅供参考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