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光现象知识点课堂笔记大全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 光现象》笔记整理

第二章:光现象笔记整理一光的传播:1、光源:(1)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也称为发光体。
(2)分类:A 根据生成原因分为:“自然光源”(太阳、水母、萤火虫)、“人造光源”(点燃的蜡烛) B 按光速的形状分为:“点光源”(太阳、亮着的白炽灯)、“平行光源”(电筒射出的光) C 根据发热程度分为:“热光源”(太阳,点燃的蜡烛)、“冷光源”注意:光源是指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有些物体本身不发光,但由于它们能反射太阳或其他光源射出光,好像它们也在发光一样,不要误以为是光源,如月亮和所有行星,它们并不是物理学中所指的光源。
2、光的直线传播:(1)条件: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证明:在暗室中,用激光笔将一束激光射到空气中,观察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径。
3、现象:(1)影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时,在物体后面光不能到达的区域形成影子,如手影。
(2)日食:当月球在地球和太阳之间,并且在同一直线时,月球就挡住了射向地球的太阳光,由于光的 直线传播,在地球阴影区的位置就发生了日食。
月食:当地球在月球和太阳之间,并且在同一直线时,地球就挡住了射向月球的太阳光,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在阴影部分的月球则不能反射太阳光,这就形成了月食。
(3)小孔成像:A 原理:光沿直线传播。
B 像的形状:倒立的实像,与物体相似,与小孔的形状无关。
C 像的大小决定因素:光屏到小孔的距离和物体到小孔的距离。
D 像的大小变化规律:当光屏到小孔的距离不变时,物体到小孔的距离越近像越大,反之,则越小。
当物体到小孔的距离不变时,光屏到小孔的距离越近像越小,反之,则越大。
4、光沿直线传播的利用:(1)激光准直。
(2)站队成直线。
(3)射击时利用“三点一线”进行瞄准。
(4)木工检测木料的表面是否平滑。
5、光线:(1)定义:用来表示光的传播路线和方向的直线叫做光线。
(2)表示方法: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
注意:建模法:在物理学中,为了简单、形象的描述一些抽象的概念或规律,常采用构建物理模型的方法。
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第四章《光现象》知识点大全

知识点1:光源和光的直线传播1.光源:能发光的物体。
光源可分为自然光源、人造光源。
2.光的传播规律: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3.光线:为了表示光的传播情况,我们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做光线。
光线是研究光的传播的理想化模型。
4: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和应用:(1)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在不透光的物体后面,光照射不到,形成了黑暗的部分就是影子。
(2)日食、月食的成因: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时,并且三球在一条直线上,太阳光沿直线传播过程中,被不透明的月球挡住,月球的黑影落在地球上,就形成了日食。
当地球运行到太阳和月球中间时,太阳光被不透明的地球挡住,地球的影落在月球上,就形成了月食。
(3)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像的大小与孔的形状无关,像的大小决定于物体到小孔的距离与光屏到小孔的距离的大小关系。
(4)激光准直、排队看齐等。
5.光速:(1)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
(2)光在其他各种介质中的速度都比在真空中的小。
(3)光在空气中的速度可认为是3×108 m/s。
知识点2:光的反射1.概念:光射到物体的表面的时候,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就是光的反射。
我们能够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2.光的反射定律: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法线居中、两角相等、三线共面)。
3.类型: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物体表面光滑时产生镜面反射;物体表面粗糙时,发生漫反射。
二者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4.说明:(1)反射定律的第三条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不能说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因为先有入射,后有反射;入射在前,反射在后;入射是因,反射是果。
(2)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3)当垂直入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三线合一。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四章 光现象 知识点重点难点汇总及配套习题.

第四章 光现象4.1光的直线传播 (1)4.2光的反射 (11)4.3平面镜成像 (23)4.4 光的折射 (40)4.5光的色散 (55)4.1光的直线传播知识点提炼知识点一:光源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光源可分为天然光源(太阳、水母、萤火虫等)和人造光源(灯泡、火把、点燃的蜡烛)。
知识点二:光的直线传播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2.光线: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直线表示光的传播径迹和方向。
3.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射击瞄准等。
知识点三:光的传播速度:1.真空中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在计算中,真空或空气中光速c=3×108m/s =3×105km/s ;2.光在水中的速度约为43c ,光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32c ; 3.光年:是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
光年是长度单位。
重点难点解析一、光的直线传播规律是重点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2.光线: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直线表示光的传播径迹和方向。
3.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射击瞄准等。
二、重点记忆真空中的光速1.真空中的光速约为3×108 m/s。
2.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3.光的传播速度跟介质的种类有关,光在真空中速度最大,在气体、液体、固体中都可以传播。
4天文学中,光在一年内传播的距离叫光年,所以光年是长度的单位。
对点例题解析知识点一:光源【例题1】(2020齐齐哈尔模拟)能够_____的物体叫做光源.现有①星星、②月亮、③太阳、④钻石、⑤电灯、⑥电视屏幕、⑦无影灯、⑧萤火虫、⑨灯笼鱼、⑩交通路牌.将所举例子中的光源进行分类,其中属于天然光源的有_______,分类依据是______;属于人造光源的有_______,分类依据是________。
【答案】发光,③⑧⑨,自然界中存在的光源,⑤⑥⑦,人为制造的。
【解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光源可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23讲《光现象》知识点梳理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 23 讲《光现象》知识点梳理【学习目标】知道光的直线传播的条件、现象、应用;知道光的反射定律,能利用光的反射定律解决有关问题;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能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知道光的折射规律,能利用光的折射规律解决有关问题,解释一些现象;了解光的色散,知道物体的颜色。
【知识网络】【要点梳理】要点一、光的直线传播1、光源: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2、光的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沿直线传播的实例:影子、日食、小孔成像等3、光的传播速度: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c=2.99792×108m/s,一般取c=3×108m/s。
(光在水中的速度是真空中的3/4,在玻璃中的速度是真空中的2/3)要点诠释:1、光线:用一根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光线。
2、光年:(距离单位)光在1 年内传播的距离。
1 光年=9.4608×1012km。
要点二、光的反射1、光的反射定律:(1)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三线共面);(2)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两线分居);(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两角相等)。
2、镜面反射:一束平行光射向光滑的平面,反射光也是平行的。
(如:平静的水面、抛光的金属面、平面镜)3、漫反射:物体的表面比较粗糙,平行光经反射后,反射光不再平行,而是射向各个方向。
要点诠释:1、当光线垂直入射时,光沿原路返回。
2、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要点三、平面镜成像: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平面镜所成的像的大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2)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3)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2、球面镜:(1)定义:反射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的镜子叫做球面镜。
(2)种类:①凹面镜:反射面是凹面。
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平行光射向凹面镜会会聚于焦点;焦点发出的光平行射出。
(应用:太阳灶、手电筒反射面、天文望远镜)②凸面镜:反射面是凸面。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光现象笔记整理

第二章:光现象笔记整理一光的传播:1、光源:(1)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也称为发光体。
(2)分类:A 根据生成原因分为:“自然光源”(太阳、水母、萤火虫)、“人造光源”(点燃的蜡烛) B 按光速的形状分为:“点光源”(太阳、亮着的白炽灯)、“平行光源”(电筒射出的光) C 根据发热程度分为:“热光源”(太阳,点燃的蜡烛)、“冷光源”注意:光源是指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有些物体本身不发光,但由于它们能反射太阳或其他光源射出光,好像它们也在发光一样,不要误以为是光源,如月亮和所有行星,它们并不是物理学中所指的光源。
2、光的直线传播:(1)条件: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证明:在暗室中,用激光笔将一束激光射到空气中,观察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径。
3、现象:(1)影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时,在物体后面光不能到达的区域形成影子,如手影。
(2)日食:当月球在地球和太阳之间,并且在同一直线时,月球就挡住了射向地球的太阳光,由于光的 直线传播,在地球阴影区的位置就发生了日食。
月食:当地球在月球和太阳之间,并且在同一直线时,地球就挡住了射向月球的太阳光,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在阴影部分的月球则不能反射太阳光,这就形成了月食。
(3)小孔成像:A 原理:光沿直线传播。
B 像的形状:倒立的实像,与物体相似,与小孔的形状无关。
C 像的大小决定因素:光屏到小孔的距离和物体到小孔的距离。
D 像的大小变化规律:当光屏到小孔的距离不变时,物体到小孔的距离越近像越大,反之,则越小。
当物体到小孔的距离不变时,光屏到小孔的距离越近像越小,反之,则越大。
4、光沿直线传播的利用:(1)激光准直。
(2)站队成直线。
(3)射击时利用“三点一线”进行瞄准。
(4)木工检测木料的表面是否平滑。
5、光线:(1)定义:用来表示光的传播路线和方向的直线叫做光线。
(2)表示方法: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
注意:建模法:在物理学中,为了简单、形象的描述一些抽象的概念或规律,常采用构建物理模型的方法。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光现象笔记整理

第二章:光现象笔记整理一光的传播:1、光源:(1)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也称为发光体。
(2)分类:A 根据生成原因分为:“自然光源”(太阳、水母、萤火虫)、“人造光源”(点燃的蜡烛) B 按光速的形状分为:“点光源”(太阳、亮着的白炽灯)、“平行光源”(电筒射出的光) C 根据发热程度分为:“热光源”(太阳,点燃的蜡烛)、“冷光源”注意:光源是指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有些物体本身不发光,但由于它们能反射太阳或其他光源射出光,好像它们也在发光一样,不要误以为是光源,如月亮和所有行星,它们并不是物理学中所指的光源。
2、光的直线传播:(1)条件: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证明:在暗室中,用激光笔将一束激光射到空气中,观察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径。
3、现象:(1)影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时,在物体后面光不能到达的区域形成影子,如手影。
(2)日食:当月球在地球和太阳之间,并且在同一直线时,月球就挡住了射向地球的太阳光,由于光的 直线传播,在地球阴影区的位置就发生了日食。
月食:当地球在月球和太阳之间,并且在同一直线时,地球就挡住了射向月球的太阳光,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在阴影部分的月球则不能反射太阳光,这就形成了月食。
(3)小孔成像:A 原理:光沿直线传播。
B 像的形状:倒立的实像,与物体相似,与小孔的形状无关。
C 像的大小决定因素:光屏到小孔的距离和物体到小孔的距离。
D 像的大小变化规律:当光屏到小孔的距离不变时,物体到小孔的距离越近像越大,反之,则越小。
当物体到小孔的距离不变时,光屏到小孔的距离越近像越小,反之,则越大。
4、光沿直线传播的利用:(1)激光准直。
(2)站队成直线。
(3)射击时利用“三点一线”进行瞄准。
(4)木工检测木料的表面是否平滑。
5、光线:(1)定义:用来表示光的传播路线和方向的直线叫做光线。
(2)表示方法: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
注意:建模法:在物理学中,为了简单、形象的描述一些抽象的概念或规律,常采用构建物理模型的方法。
初中物理光现象知识点归纳

初中物理光现象知识点一:光的传播1、光源:本身能够发光的物体。
分类:人造光源(如电灯、点燃的火把、油灯、燃烧的蜡烛等)自然光源(太阳、水母、萤火虫、恒星)说明:光源指的是自身能发光的物体,不包括反射光的情况。
如月亮是靠反射太阳的光、自行车的尾灯、公路上的交通标志牌及放电影时的银幕的光等。
2、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说明:如果介质不均匀,即使在同一种介质中,光的传播路线也会发生弯曲。
如地球周围的大气层是不均匀的,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太阳光进入大气层后,传播方向就会发生弯曲,早晨当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时,我们就看见它了。
3、光线:光线并不是真实存在的,而是为形象、直观的表示光的传播路线和方向,方便研究光学现象而假设虚构的,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
4、常见关于光直线传播的现象:①激光准直②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当地球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
④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
5、光速:光是宇宙中最快的使者,在真空中的速度C=3×108m/s=3×105km/s。
说明:光在其它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真空中的速度小,在水中的速度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 。
规律总结:光能在真空中传播,而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初中物理光现象知识点二:光的反射定律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2、概念:入射点(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交点)、入射光线(射向反射面的光线)、反射光线(从反射面反射出去的光线)、法线(经过入射点所做的反射面的垂线)、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3、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通用版初中物理级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知识汇总笔记

通用版初中物理级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知识汇总笔记单选题1、日出东方,万物光明;林间疏影,潭影映人。
上面句中,林间疏影与潭影映人,是两种光学现象,其原理与下面两幅图的光学原理相同,这两幅图是()A.①和②B.②和③C.③和④D.②和④2、初冬刚进小汽车里面时前挡风玻璃容易出现一层雾气,看不清前面道路。
关于这个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这层雾气是空气遇冷在玻璃上液化形成的B.看不清前面道路是因为外面的光射不到车里面了C.打开外面的雨刮器可以很快把雾气刮掉D.雾气擦掉后看到外面的景物是虚像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月亮是光源B.灯光秀的光----光的直线传播C.桥的倒影----光的反射D.彩虹------光的色散4、如图,物体S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为S'。
若在镜后放置一块透明玻璃AB,则像S′将()A.变亮B.变暗C.不变D.偏离原位置5、下列都属于光源的一组是()A.太阳、月亮、开着的电视机、荧光屏B.正在放映的电影屏幕、萤火虫、恒星C.恒星、萤火虫、点燃的蜡烛D.月亮、正在放映的电影屏幕、太阳6、水平过道上方有一盏灯(如图)。
小明站在1号地砖上时,通过2号地砖看到灯的像;走到2号地砖上时,通过3号地砖看到灯的像。
则小明通过两块地砖所看到的像()A.大小相同、位置不同B.大小相同、位置相同C.大小不同、位置相同D.大小不同位置不同7、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纸板由E、F两部分组成,可以沿ON翻折。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实验前,应将纸板竖直放在水平放置的平面镜上B.当入射光线AO向法线ON靠近时,观察到反射角在增大C.将纸板F向后折转一定角度,是为了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D.如果让光线逆着OB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A的方向射出,这表明光发生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8、如图所示,一块平面镜摔碎成大小不同的两块镜片后重新组合在一起,关于两块镜片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A.两块镜片都成完整的像,像的大小相同B.两块镜片都成完整的像,像的大小不同C.两块镜片都成不完整的像,像的大小相同D.两块镜片都成不完整的像,像的大小不同9、某校九年级的一名学生下晚自习后在骑自行车回家途中,迎面遇到一辆灯光非常刺眼的车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现象
第一节光的传播
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光源分为人造光源和自然光源。
人造光源:灯,蜡烛等
自然光源:太阳,恒星,萤火虫,水母等
2.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光在真空或者空气中速度为3×108米/
秒。
光在真空中速度最快,其次是空气,然后是液体,最慢的是在固体中,速度大小与介质种类有关,密度越大速度越小。
3.光的直线传播应用及例子:影子,小孔成像,激光准直,日食,月食,排队
等
4.小孔成像说明了光沿直线传播,成倒立的实像,成放大还是缩小的实像取决
于蜡烛与纸板的距离。
5.习题中注意从远处走向路灯再走远,影子先变短再变长。
第二节光的反射
1.我们能看见其他所有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射向它们的表面发生了反射
现象。
2.
3.
4.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但始终保持相等
5.
若垂直入射到镜面时,反射光线将按原路反射回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且等于0°
6.光的反射定律
(1)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
(2) 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7.
光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8.作图方法
9.漫反射:粗糙不平的表面将平行的入射光向各个方向反射出去,这叫漫反射。
漫反射使我们能在不同方向看见本身不发光的物体。
镜面反射:平滑表面能将平行的入射光沿同一方向反射出去,叫镜面反射
10.镜面发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第三节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的现象。
2. 光的介质:能够传播光的物质,如空气、水、玻璃、真空等
3.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折射角: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4.现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即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5.光的折射定律:(1)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或水中时,折射光线偏向法线方向
(2)光从玻璃或水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偏离法线方向
(3)光垂直射入玻璃(或水)中时,传播方向不变。
(4)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5)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6.从岸上看水中鱼,鱼的像比鱼实际位置偏高,从水中看岸上的物体,物体的像比物体实际位置偏高。
7.海市蜃楼是光的折射现象
8.
第四节光的色散
1.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七种色光,依次是红、橙、黄、绿、
蓝、靛、紫.这就是光的色散现象。
2.光的色散现象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3.彩虹是太阳光在传播中被空中水滴色散产生的.
4.红、绿、蓝叫做色光的三原色,利用这三种色光可以混合出不同
的色彩来.
5.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
它反射的色光决定。
6.白色物体反射各种色光,黑色物体吸收各种色光,完全不反射光。
第三节看不见的光
1. 太阳光谱上是可见光,在可见光两侧还有看不见的光。
红光外侧有一种看不见的光叫做红外线,紫光外侧有一种看不见的光叫紫外线。
2.红外线可以用灵敏温度计来检验它们的存在,属于不可见光。
3.
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辐射红外线,物体温度越高,辐射出的红外线越多。
物体在辐射红外线的同时,也在吸收红外线。
红外线的热作用强。
4. 太阳的热主要就是通过红外线的形式传送到地球的
5. 红外线应用:遥控器,红外线夜视仪,红外线测温仪,红外线感应干手器,红外线感应自动门。
6.紫外线生理作用强,能杀死微生物,在医院的手术室、病房里常用紫外线灯灭菌。
紫外线荧光作用强,荧光物质在紫外线照射下能发光,应用:验钞机。
紫外线化学作用强,容易使照相底片感光,用于紫外线摄影。
7.
适当的紫外线照射有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D,对骨骼生长和身体
健康有许多好处。
但是过量容易造成皮肤癌。
用防晒霜和防紫外线伞减少紫外线照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