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正相色谱和反相色谱
极性排名

常见官能团极性:
烷烃(—CH3,—CH2—)<烯烃(—CH=CH—)<醚类(—O—CH3,—O—CH2—)<硝基化合物(—NO2)<二甲胺(CH3—N—CH3)<脂类(—COOR)<酮类(—CO—)<醛类(—CHO)<硫醇(—SH)<胺类(—NH2)<酰胺(—NHCO—CH3)<醇类(—OH)<酚类(<Ar—OH)<羧酸类(—COOH)
常用流动相极性:
石油醚<汽油<庚烷<己烷<二硫化碳<二甲苯<甲苯<氯丙烷<苯<溴乙烷<溴化苯<二氯乙烷<三氯甲烷<异丙醚<硝基甲烷<乙酸丁酯<乙醚<乙酸乙酯<正戊烷<正丁醇<苯酚<甲乙醇<叔丁醇<四氢呋喃<二氧六环<丙酮<乙醇<乙腈<甲醇<氮氮二甲基甲酰胺<水
正相色谱与反相色谱
正相色谱是指固定相的极性高于流动相的极性,因此,在这种层析过程中非极性分子或极性小的分子比极性大的分子移动的速度快,先从柱中流出来。
反相色谱是指固定相的极性低于流动相的极性,在这种层析过程中,极性大的分子比极性小的分子移动的速度快而先从柱中流出。
一般来说,分离纯化极性大的分子(带电离子等)采用正相色谱(或正相柱),而分离纯化极性小的有机分子(有机酸、醇、酚等)多采用反相色谱(或反相柱)。
二甲苯<甲苯<氯丙烷<苯<溴乙烷<溴化苯<二氯乙烷<三氯甲烷<异丙醚<硝基甲烷<乙酸丁酯<乙醚<乙酸乙酯<正戊烷<正丁醇<苯酚<甲乙醇<叔丁醇<四氢呋喃<二氧六环<丙酮<乙醇<乙腈<甲醇<氮氮二甲基甲酰胺<水
楼主再查一查吧。
色谱分析

1相对保留值:在相同操作条件下,组分与参比物质的调整保留值之比。
常用r2,1表示。
2.程序升温:即柱温按预定的加热速度,连续的随时间线性或非线性增长,使柱温与组分的沸点相对应。
3.分离度:又称分辨率,相邻两组的色谱峰保留值之差与峰底宽总和一半的比值。
4.裂解色谱法:高分子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热裂解成易挥发的小分子。
然后将裂解的产物由载气送入色谱柱中进行气相色谱分析。
5.衍生气相色谱法:欲测试样品在适当条件下与所选用的试剂作用,使其转化为满足色谱分析要求的既定物质后,再进行色谱分析的方法。
6.梯度洗脱:载液中含有两种(或更多)不同极性的溶剂,在分离过程中按一定的程序连续改变载液中溶剂的配比和极性,通过载液中极性的变化来改变被分离组分的分离因素,以提高分离效果。
7.正相色谱、反相色谱:正相色谱:流动相的极性比固定相小;反向色谱:流动相的极性比固定相大。
8.亲和色谱:利用生物大分子和固定相表面存在某种特异性吸附,而进行选择性分离的一种色谱分离方法。
9.相对比移值:指被分离组分与所选参比物质的比移值之比,用r i,S表示10.分离数(SN):采用固定组成展开剂展开时,从样品原点到展开剂前沿之间能够容纳的完全分离开的峰个数。
11.超临界流体:是指在高于临界压力和临界温度时的一种物质状态。
它既不是气体,也不是液体,但它兼有气体的低粘度、液体的高密度以及介于气、液之间较高的扩散系数等特性。
12.淌度:带电离子在单位电场下的迁移速度。
淌度不同是电泳分离的基础。
13.电渗流:由于液固界面的双电层存在,在高压电场中溶液一侧的电荷会发生移动,移动的方向通常是从正极到负极,双电层的“滑动”,带动毛细管中溶液整体向负极流动,该现象称为电渗流。
14电泳:在电解质溶液中,位于电场中的带电离子在电场力的作用下,以不同的速度向其所带电荷相反的电极方向迁移的现象。
15校正因子:其物理意义是单位峰面积所代表的被测组分的量。
用f i表示。
正相色谱和反相色谱的定义

正相色谱和反相色谱的定义
正相色谱和反相色谱是色谱分析中常用的两种分离模式。
正相色谱是指在色谱柱中使用带有亲水性固定相的柱子,以分离非极性或弱极性化合物。
在正相色谱中,样品中的化合物会被固定相中的极性官能团吸附,然后通过改变流动相中的极性或极性溶剂浓度,使吸附在固定相中的化合物逐渐被洗脱出来。
正相色谱常用于分离脂肪族化合物、芳香族化合物和天然产物等非极性或弱极性化合物。
反相色谱则是在色谱柱中使用带有疏水性固定相的柱子,以分离极性化合物。
在反相色谱中,样品中的化合物会被固定相中的疏水性官能团吸附,难以通过流动相中的极性溶剂洗脱出来。
因此,通常需要改变流动相中的疏水性或疏水溶剂浓度来实现分离。
反相色谱常用于分离极性化合物,如氨基酸、核苷酸、药物和天然产物等。
亲水作用(Hilic)色谱简介,以及和正相色谱相、反相色谱比较

亲水作用(H i l i c)色谱,有时被称为“含水正相色谱”,有时又被称为“反反相色谱”,简单来说,是极性的固定相和极性的流动相组成,参考表1,在固定相方面,看似和正相色谱一样,那么,同一款色谱柱是否既可以用于正相色谱,又可以用于H i l i c色谱?在流动相方面,和反相色谱接近,那两种模式保留行为和流动相对保留的影响规律有什么差异?你对H i l i c色谱是否也疑惑重重?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揭开亲水作用(H i l i c)色谱的神秘面纱吧。
表1 反相、正相、Hilic色谱对比一、Hilic简介1.1流动相在大多数的Hilic分离中,采用的流动相为含有少量水/缓冲液与有机相混合(典型的是乙腈),水的比例为3%-40%之间。
水的比例不低于3%是由于Hilic色谱的保留机理决定的,普遍认为Hilic色谱流动相中的水会被吸附到极性固定相的表面形成水膜,然后分析物在水膜和流动相之间进行液液分配作用,加上极性官能团和固定相之间的氢键作用力,离子官能团之间的静电作用力等,实现被分析物的保留。
水膜的作用非常重要,所以Hilic流动相中至少含有3%的水。
当水的比例大于40%时,保留一般很弱(k≈0)。
1.2固定相应用于Hilic色谱的固定相有:纯硅胶柱、氨基柱、二醇基柱、酰胺基柱等。
纯硅胶柱有固定相不易流失的优点,在使用CAD、ELSD和LC-MS检测器时,最受欢迎;氨基柱,在Hilic 色谱中的应用,特别适合碳水化合物(糖类)分离;二醇基柱,亲水性很好,可以提供不同的选择性。
二、Hilic和正相色谱相比2.1固定相的区别同样是Silica,NH2,Diol柱,与用于正相色谱中的色谱柱不同,专为Hilic色谱设计的色谱柱,可以用于水/有机物的流动相中,换句话说,Hilic色谱对固定相的耐水性要求更高,否则会因固定相的水解,出现基线噪音大、色谱柱寿命短等问题。
所以用于正相色谱中的色谱柱,不一定能用于Hilic色谱。
仪器分析简答题及答案-学哥独创版

二章1、简述原子发射光谱定性分析的基本原理,光谱定性分析的方法的种类及各自的适用范围答:由于各种元素的原子结构不同,在光源的激发作用下,试样中每种元素都发射自己的特征光谱,其波长是由每种元素的原子性质所决定的。
通过检查谱片上有无特征光谱出现来确定该元素是否存在。
1)铁光谱比较法,可同时进行多种元素的定性分析2)标准试样光谱比较法,适应于只定性分析少数几种指定元素1、解释下列名词1)分析线:进行分析时所使用的谱线2)灵敏线:指元素特征光谱中强度最大的谱线,通常是具有较低激发电位和较大跃迁概率的共振线3)最后线:指样品中被测元素含量或浓度逐渐减少时而最后消失的谱线,往往是灵敏线4)共振线:以基态为跃迁低能级的光谱线5)原子线:原子发射的谱线6)离子线:离子发射的谱线7)自吸:原子在高温时被激发,发射某一波长的谱线,而处于低温状态的同类原子又能吸收这一波长的辐射,这种现象称为自吸现象8)自蚀:当自吸现象非常严重时谱线中心的辐射将完全吸收,这种现象称为自蚀现象2、什么是内标线和分析线对?光谱定量分析为什么用内标法?简述其原理并说明如何选择内标元素和内标线,写出内标法的基本关系式。
答:1)内标线:在基体元素的谱线中选一条谱线作为内标线,在被测元素的谱线中选一条灵敏线作为分析线,这两条线组成分析线对。
2内标法可以提高光谱定量分析的准确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消除光源放电不稳定因素带来的影响,可得到较准确的结果3)原理:测量谱线相对强度进行定量分析4)选择内标线与内标元素时应注意:金属光谱分析中的内标元素一般采用基体元素,矿石光谱分析中,一般不用基体元素作内标而是加入定量的其他元素5)内标元素的基本关系式3、什么是ICP光源的环状结构?简述其优缺点答:电感耦合高频等离子炬具有环状结构。
这种环状结构造成一个电学屏蔽的中心通道,这个通道具有较低的气压,较低的温度,较小的阻力,试样容易进入炬焰,并有利于蒸发,解离、激发电离以及观测。
液相色谱分析方法建立-系列一基本理论及色谱介绍

硅 胶 的 溶 解 曲 线
1 2 3 4 5 6 7 8 9 p H
硅胶表面键合相的水解(PH<2)
O
OH
Si
O
+
O
“Column Bleed”
H3C
C
C
C
C
Si
C
C
C
CH3
Cl
CH3
O
+ H3C
C
C
C
C
Si
C
C
C
CH
O 硅胶表面未被键合的酸性硅羟基将会与被分析物相互作用,特别是在 中性条件下会对强碱性化合物产生严重的峰形拖尾。
O 封尾工艺使得表面残余的硅羟基被进一步的消除,为小分子所取代。 O 封尾工艺能促使色谱柱对极性和碱性化合物的分离具有良好的峰形。
50
色谱柱的pH值
O 填料的pH稳定性 O 硅胶填料 pH:2-8 O 聚合物填料 pH:2-12 O 杂化硅胶填料 pH:2-12
O
Low pH (hydrolysis of ligand)
O Si
O
O
OH
+
H3C
C
C
C
C
Si
C
C
C
CH3
HO
CH3
硅胶的溶解(PH>8)
Nucleophilic attack
• Complete dissolution of Silica
• Catastrophic column failure
蒸发光散射
任何挥发性低于流动相的样 品均能被 检测
可检测所有物质。
正相色谱vs反相色谱

正相色谱vs反相色谱点击次数:986 发布时间:2009-11-9现代高效液相色谱中,分离效果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色谱填料的选择.但是色谱填料的选择范围很宽,要做合适的选择,必须对此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1,正相色谱正相色谱用的固定相通常为硅胶(Silica),以及其他具有极性官能团,如胺基团 (NH2,APS)和氰基团(CN,CPS)的键合相填料.由于硅胶表面的硅羟基(SiOH)或其他团的极性较强,因此,分离的次序是依据样品中的各组份的极性大小,即极性强弱的组份最先被冲洗出色谱柱. 正相色谱使用的流动相极性相对比固定相低,如:正乙烷(Hexane),氯仿(Chloroform),二氯甲烷(Methylene Chloride)等.2,反相色谱反相色谱填料常是以硅胶为基础,表面键合有极性相对较弱的官能团的键合相. 反相色谱所使用的流动相极性较强,通常为水,缓冲液与甲醇,已腈等混合物. 样品流出色谱柱的顺序是极性较强组合最先被冲出,而极性弱的组份会在色谱柱上有更强的保留. 常用的反相填料有C18(ODS),C8(MOS),C4(B),C6H5(Phenyl)等.二,聚合物填料聚合物调料多为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或聚甲基丙酸酯等,其主要优点是在PH值为1~ 14均可使用. 相对与硅胶基质的C18填料,这类填料具有更强的疏水性;大孔的聚合物填料对蛋白质等样品的分离非常有效. 现在的聚合物填料的缺点是相对硅胶基质填料,色谱柱柱效较低. 三,其他无机填料其它HPLC的无机填料色谱柱也已经商品化.由于其特殊的性质,一般仅限于特殊的用途.如石墨化碳也用于正逐渐成为反相色谱填料.这种填料的分离不同与硅胶基质烷基键合相,石墨化碳的表面即是保留的基础,不再需其它的表面改性,该柱填料一般比烷基键合硅胶或多孔聚合物填料的保留能力更强,石墨化碳可用于分离某些几何导构体,又由于HPLC流动相中不会被溶解,这类柱可在任何PH与温度下使用.氧化铝也可用于HPLC, 氧化铝微粒刚性强,可制成稳定的色谱柱柱床,其优点是可在PH高达12的流动相中使用. 但由于氧化铝与碱性化合物作用也很强,应用范围受到一定的限制,所以未能广泛应用, 新型氧化锆填料也可用于HPLC,商品化的仅有聚合物涂层的多孔氧化锆微球色谱柱,应用PH范围1~14,温度可达100℃.由于氧化锆填料几年才开始研究,加之面临的实验难度,其重要用途与优势尚在进行中.怎样选择填料粒度目前,商品化的色谱料粒度从1um到超过30um均有销售,而目前分析分离主要用3um, 5um和10um填料,填料的粒度主要影响填充柱的两个参数,即柱效和背压.粒度越小,填充柱的柱效越高;小于3um的填料应用,在相同选择性条件下,提高柱效可提高分离度, 但不是唯一的因素.如果固定相选择是正确,但是分离度不够,那么选择更小粒度的填料是很有用的,3um填料填充柱的柱数比相同条件下的5um填料的柱效提高近30%;然而, 3um的色相谱的背压却是5um的2倍.与此同时,柱效提高意味着在相同条件下可以选择更短的色谱柱,以缩短分析时间,另外,可以采用低粘度的溶剂做流动相或增加色谱柱的使用温度,比如用乙腈代替甲醇,以降低色谱柱的压力.如何选择液相色谱仪发布日期:[2009-10-30] 共阅[241]次如何选择液相色谱仪一台品质优良的液相色谱系统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一.主要技术指标优异首先是如何看指标。
高效液相色谱法习题答案

第二十章 高效液相色谱法思考题和习题1. 简述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气相色谱法的主要异同点。
相同点:均为高效、高速、高选择性的色谱方法,兼具分离和分析功能,均可以在线检测不同点:2.何谓化学键合相?常用的化学键合相有哪几种类型?分别用于哪些液相色谱法中?采用化学反应的方法将固定液键合在载体表面上,所形成的填料称为化学键合相。
优点是使用过程不流失,化学性能稳定,热稳定性好,适于作梯度淋洗。
目前常用的Si-O-Si-C 型键合相,按极性分为非极性,中等极性与极性三类。
①非极性键合相:常见如ODS 键合相,既有分配又有吸附作用,用途非常广泛,用于分析非极性或弱极性化合物;②中等圾性键合相:常见的有醚基键合相,这种键合相可作正相或反相色谱的固定相,视流动相的极性而定:③极性键合相:常用氨基、氰基键合相,用作正相色谱的固定相,氨基键合相还是分离糖类最常用的固定相。
3.什么叫正相色谱?什么叫反相色谱?各适用于分离哪些化合物?正相色谱法:流动相极性小于固定相极性的色谱法。
用于分离溶于有机溶剂的极性及中等极性的分子型物质,用于含有不同官能团物质的分离。
反相色谱法:流动相极性大于固定相极性的色谱法。
用于分离非极性至中等极性的分子型化合物。
4.简述反相键合相色谱法的分离机制。
典型的反相键合色谱法是用非极性固定相和极性流动相组成的色谱体系。
固定相,常用十八烷基(ODS 或C18)键合相;流动相常用甲醇-水或乙腈-水。
非典型反相色谱系统,用弱极性或中等极性的键合相和极性大于固定相的流动相组成。
反相键合相表面具有非极性烷基官能团,及未被取代的硅醇基。
硅醇基具有吸附性能,剩余硅醇基的多寡,视覆盖率而定。
对于反相色谱的分离机制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属于分配色谱,另一种认为属于吸附色谱。
分配色谱的作用机制是假设混合溶剂(水十有机溶剂)中极性弱的有机溶剂吸附于非极性烷基配合基表面,组分分子在流动相中与被非极性烷基配合基所吸附的液相中进行分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正相和反相
发布者:李雨珂发布时间:2011-8-19 9:03:50
所谓正相,就是固定相极性大于流动相极性;反相,就是固定相极性小于流动相极性。
对于气相色谱来说,基本都是正相体系。
因为载气都是氮气之类的非极性物质。
对于液相,才有正相反相一说。
如C18柱一般极性小于常用的甲醇水等流动相的极性,故称为为反相体系,反相体系在液相里应用比较多。
如果是硅胶柱,采用正己烷之类的做流动相,固定相极性大于流动相极性,那就是正相体系。
正相和反相的区别主要指是填料(固定相)的不同。
正相色谱柱填料极性强,洗脱顺序由弱到强;反相色谱柱填料极性弱,洗脱顺序由强到弱。
1、正相色谱正相色谱用的固定相通常为硅胶(Silica)以及其他具有极性官能团胺基团,如(NH2,APS)和氰基团(CN,CPS)的键合相填料。
由于硅胶表面的硅羟基(SiOH)或其他极性基团极性较强,因此,分离的次序是依据样品中各组分的极性大小,即极性较弱的组份最先被冲洗出色谱柱。
正相色谱使用的流动相极性相对比固定相低,如正已烷(Hexane),氯仿(Chloroform),二氯甲烷(Methylene Chloride)等。
2、反向色谱反向色谱用的填料常是以硅胶为基质,表面键合有极性相对较弱官能团的键合相。
反向色谱所使用的流动相极性较强,通常为水、缓冲液与甲醇、乙腈等的混合物。
样品流出色谱柱的顺序是极性较强的组分最先被冲洗出,而极性弱的组分会在色谱柱上有更强的保留。
常用的反向填料有:C18(ODS)、C8(MOS)、C4(Butyl)、C6H5(Phenyl)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