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率差动保护原理
比例差动保护

对于由多微机实现的变压器差动保护,这部分功能也可以由程序软件来实现,即通过调整平衡系数Kb来控制。具体计算时,只需根据变压器各侧一次额定电流、差动互感器变比求出电流平衡调整系数Kb,将Kb值当作定值输入微机保护,由保护软件实现电流自动平衡调整,消除不平衡电流。
3.3 在运行中改变分接头的影响及其防范措施
另一方面,由于电流互感器都是标准化的定型产品,所以实际选用的变比,与计算变比不可能完全一致,而且变压器的变比也不可能完全相同,这是在差动保护回路中引起不平衡电流的又一原因。这种由于变比选择不合适而引起的不平衡电流,可利用磁平衡原理在差动继电器中设置平衡线圈加以消除。一般平衡线圈接于保护臂电流小的一侧,因为平衡线圈和差动线圈共同绕在继电器的中间磁柱上,适当选择平衡线圈的匝数,使它产生的磁势与差流在差动线圈中产生的磁势相抵消,这样,在二次绕阻就不会感应电势了,流经差动继电器的执行元件的电流为0。但接线时要注意极性,应使小电流在平衡线圈的差流在差动线圈中产生的磁势相反。
Ibp =±dU·Idmax/Kn
式中 ±△U——调压分接头相对于额定抽头位置的最大变化范围;
Idmax——通过调压侧的最大外部故障电流。
为了消除这一不平衡电流的影响,在整定保护的动作电流时应给予相应的考虑,即提高保护的动作整定值。
在差动保护中差电流的二次谐波幅值用Id2表示,差电流Id中二次谐波所占的比率K2可表示为K2 = Id2/Id
二次谐波制动系数Kxb,那么只要K2大于定值Kxb就可以认为是励磁涌流出现,保护不动作。在K2小于Kxb,并同时满足比率差动其它判据时,才允许保护动作。
2 产生不平衡电流的原因
不平衡电流的产生有稳态和暂态两方面。
稳态情况下不平衡电流:
变压器比率差动保护动作原因

变压器比率差动保护动作原因变压器的比率差动保护,这听起来是不是有点拗口?别急,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在电力系统中可是非常重要的东西。
想象一下,变压器就像是一个大大的电力搬运工,它负责把电从一个地方搬到另一个地方,但在这个过程中,它可不能出错,否则后果可就不堪设想了。
1. 什么是比率差动保护?好吧,先来简单解释一下什么是比率差动保护。
我们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保镖,专门用来保护变压器免受各种“攻击”。
当变压器的输入和输出电流比例出现异常时,这个保镖就会出动,立马发出警报,甚至直接切断电源,防止变压器受损。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像超级英雄?对,就是这么强大!1.1 输入和输出不一致咱们说说这个“比率”。
变压器在正常运行的时候,输入的电流和输出的电流之间有个固定的比率。
如果这个比率发生变化,说明可能有啥不对劲的事情发生了,比如变压器内部可能出现了短路或者其他故障。
这时候,保护装置就会觉得“不对劲”,立刻出手,保护变压器。
1.2 故障原因大揭秘那么,这些不一致的情况都是怎么产生的呢?有很多原因哦!可能是设备老化、绝缘损坏、负荷过重等等,简直就像是变压器的健康问题,各种毛病层出不穷。
就像咱们人一样,年纪大了,身子骨就容易出问题嘛。
2. 为什么会出现动作?哎,这个问题就有点复杂了。
想象一下,你的朋友跟你借了钱,结果你发现他总是没还。
这时候你就得提高警惕了。
变压器也是一样,当它发现输入和输出的电流比率不对了,就会自动“报警”,提醒我们注意。
2.1 短路和过载首先,短路是个大麻烦。
就像电线被虫子咬了一口,电流一下子就跑偏了,这时候变压器就会检测到电流异常,迅速启动保护机制。
再比如,负荷过重了,就像你背着个大背包,走不动了,变压器也会觉得不行,这时候就得动手“减负”。
2.2 设备故障设备老化也是一大元凶。
你想想,手机用了几年后,肯定也会慢下来,变压器也是一样,长时间工作后,难免会出现老化,导致保护动作。
这就像是一个老爷爷,年纪大了,偶尔也会咳嗽几声,你得注意点。
差动保护和比例差动保护原理(含图)

1.比率差动是差动电流和制动电流的制约,要考虑到励磁涌流的影响;2.差流速断是当差流过定值后不考虑制动电流直接出口跳闸,在整定时就躲过励磁涌流。
3.变压器在正常负荷状态下,差动保护的最小动作电流大于额定电流下流入差动回路的不平衡电流,保护不会误动。
随着外部短路电流的增大,电流互感器可能饱和,误差随之增大,不平衡电流也就不断增大。
为防止差动保护误动作,引入比率差动保护。
其能可靠地躲过外部故障时的不平衡差动电流。
1.差动速断保护反映变压器内部或引出线严重短路故障,任一相电流大于整定值,保护跳闸并发信号,其动作方程为:Id>I1式中,Id为短路电流,I1差动保护定值。
Ih为高压侧电流,Il为低压侧电流TAP=(VWDG2×CT2×C)/(VWDG1×CT1)式中:VWDG1为高压侧线电压;VWDG2为低压侧线电压;CT1为高压侧CT变比;CT2为低压侧CT变比。
当相位调整选择“退”时,为外部接线补偿,C=3。
差动电流的计算方法为:Id=|Ih+ Il*TAP| ,其中Idh、Idl都为矢量。
制动电流的计算方法为:Ir= Imax |Ih、Il*TAP|。
(表示选择其中最大相)当相位调整选择“投”时,为内部软件补偿,。
C=1单加高压侧形成的差动电流的计算方法为:Idh=Ih线/3;单加低压侧形成的差动电流的计算方法为:Idl=Il*TAP;高压侧和低压侧同时施加,各相差动电流的计算方法为:Id=|Idh +Idl| ,其中Idh、Idl都为矢量。
高压侧和低压侧同时施加,各相制动电流的计算方法为:Ir=Imax |Idh、Idl|。
差动速断保护原理逻辑图如下:图6-1 差动速断保护原理逻辑图2.比率差动保护变压器在正常负荷状态下,差动保护的最小动作电流大于额定电流下流入差动回路的不平衡电流,保护不会误动。
随着外部短路电流的增大,电流互感器可能饱和,误差随之增大,不平衡电流也就不断增大。
变压器比率差动保护原理

在区外故障时,由于电流互感器误差、变压器接线方式及变比不同等因素,会引起不平衡 电流。整定时应躲过最大不平衡电流。
灵敏度校验
按最小运行方式下变压器低压侧两相短路时流过高压侧的电流进行校验,灵敏度应满足要 求。
调试步骤与注意事项
调试步骤 检查二次回路接线是否正确,确保电流互感器极性正确。
保护配置
比率差动保护采用二次谐波制动原理,设置合理的制动系 数和动作门槛,确保在变压器内部故障时快速动作,同时 防止外部故障时误动。
动作情况
在某次运行中,变压器低压侧发生匝间短路故障。比率差 动保护正确动作,跳开三侧开关,避免了事故扩大。
案例二:某发电厂厂用变比率差动保护应用
01
案例背景
某发电厂厂用变容量为10kV/400V,采用干式变压器。为保护厂用变
差动保护范围
差动保护的范围是构成变压器差动保护的电流互感器之 间的电气设备、以及连接这些设备的导线。简单地说, 就是输入的两端TA之间的设备。由于差动保护对保护区 外故障不会动作,因此可以不考虑保护区外故障时(包 括系统短路)TA的饱和问题。对于保护区内的故障,TA 饱和会使二次电流小于实际电流,造成保护“拒动”, 后果严重。为避免TA饱和,应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在选 择TA时,变比不能选得太小,要考虑线路短路时TA的饱 和问题,一般10kV线路保护的TA变比最好大于300/5。 另一方面要尽量减少TA二次负载阻抗,尽量避免保护和 计量共用TA,缩短TA二次电缆长度及加大二次电缆截面; 对于综合自动化变电站,10kV线路尽可能选用保护测控 合一的产品,并在控制屏上就地安装,这样能有效减小 二次回路阻抗,防止TA饱和。
02
变压器是电力系统中重要的设备之一,需要可靠的保护措施。
比率制动式差动保护原理

比率制动式差动保护原理
比率制动式差动保护是一种常见的电力系统保护方式,其主要原理是基于比率差动电流的变化来进行故障检测和保护。
这种保护方式适用于高压输电线路和变电站等电力系统的保护。
比率制动式差动保护的基本结构包括绕组、比率制动器和继电器三部分。
绕组是差动保护的检测部分,通过测量绕组上的电流来得到比率差动电流。
比率制动器是控制部分,通过对比率差动电流进行调整和控制,使保护系统具备一定的灵敏性和可靠性。
继电器是保护系统的核心部分,负责检测比率差动电流,并在检测到异常情况时进行判断和响应。
比率制动式差动保护的原理是基于比率差动电流的变化来进行保护的。
在正常操作情况下,绕组上的电流总是满足一定的比率关系,也就是所谓的“常规关系”。
当电路发生故障时,比率关系将发生改变。
此时,比率制动器将对比率差动电流进行调整,使其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
如果比率差动电流超过了预设的阈值,继电器将触发故障报警或机械切断。
比率制动式差动保护主要有两种额定方式,即定常式和逆变式。
定常式比率制动器的额定比率是固定的,通常使用在负载变化范围较小的电路中。
而逆变式比率制动器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其额定比率可以根据不同的负载情况进行自适应调整。
比率制动式差动保护的优点包括响应速度快、精度高、适用性广等,使其成为电力系统保护中的重要手段。
然而,该保护方式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对于大电流的跨越和复杂的电路拓扑结构的保护,可能需要使用其他保护方式来进行补充。
总之,比率制动式差动保护是一种基于比率差动电流变化来进行故障检测和保护的电力系统保护方式,其优点包括响应快、精度高和适用性广,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比率制动式差动保护原理

比率制动式差动保护原理比率制动式差动保护是电力系统中常用的一种保护方式,其原理是根据电力系统中不同位置的电流差值来判断系统中是否存在故障。
本文将从差动保护的基本原理、比率制动式差动保护的工作原理、实际应用中的优点和缺点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等方面对比率制动式差动保护原理进行详细阐述。
一、差动保护的基本原理差动保护是一种根据系统不同位置的电流值之差来判断系统中是否存在故障的保护方式。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比较系统两个端点的电流值来判断系统中是否存在故障,当电流值之差超过一定的阈值时触发保护动作,以保护系统正常运行。
在电力系统中,通常使用差动保护来保护变压器、发电机和输电线路等重要设备。
差动保护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测量不同位置的电流值,然后将这些电流值进行比较,当存在差值超出一定范围时,即判断系统中存在故障,并触发相应的保护动作,以确保系统的安全运行。
二、比率制动式差动保护的工作原理比率制动式差动保护是一种常用的差动保护方式,其工作原理是通过测量系统中不同位置的电流值,并根据设定的比率进行差值比较,当电流差值超出设定的范围时,触发保护动作。
比率制动式差动保护可以根据系统的特点和要求进行定制,以满足不同系统的保护需求。
比率制动式差动保护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电流测量:比率制动式差动保护通过电流互感器或电流变压器等设备对系统中不同位置的电流进行测量,然后将这些电流值输入到保护装置中进行比较。
2.比率设定:根据系统的特点和要求,设定差动保护的比率范围,当系统中的电流差值超出这一范围时触发保护动作。
3.差动比较:比率制动式差动保护将系统中的电流值进行比较,当存在差值超出设定范围时,即判断系统中存在故障,触发保护动作。
4.动作信号输出:当差动保护判断系统中存在故障时,输出相应的动作信号,触发保护设备进行相应的动作,以保护系统正常运行。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工作原理,比率制动式差动保护可以对系统中的故障进行及时有效的保护,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变压器比率差动保护原理及校验方法分析

1引言随着生产生活进一步发展,社会各界对电能需求量进一步增加,电力企业为满足当前用电需求,不断优化电网,各种各样高压输电线路、变压设备等逐渐投入到电网建设之中。
变压器属于电网重要仪器之一,保证变压器质量可以有效提升电网整体可靠性。
而研究变压器比率差动保护原理及校验,对于提升变压器自身可靠性有很大意义。
2变压器比率差动保护原理差动保护属于变压器保护形式的一种,是指比较变压器不同侧相位与电流不同,进而构成一种保护。
尽管变压器各侧电路互不相通,电流不等,但可以根据变压器短路(外部)时流出与流入变压器的功率与正常情况下变压器工作时流出与流入变压器的功率进行比对,利用各侧电流安匝之和近似为零等,进而建立相应的差动保护平衡方程[1]。
一旦变压器内部发生故障后,可以通过建立相应差动保护平衡方程对相应差动电流流过的差动回路进行控制,促使差动继电器发挥作用,进而对变压器进行保护。
2.1不平衡电流产生的原因一旦变压器外部电路出现短路等故障后,差流回路(差动保护)会产生较大非平衡电流。
一般导致不平衡电流出现的原因包括以下几个:各侧电流(变压器)的互感器变比和型号不一致;高低压侧(变压器)绕组接线的形式不相同;暂态非平衡电流产生原因与变压故障、空载电流有很大关系,变压器外部故障消除后,或者有空载电流进入电源后,电压恢复励磁涌流导致暂态非平衡电流出现;变压器带负荷调分接头引起变比变化。
2.2不平衡电流处理措施常规变压器非平衡电流处理方式包括如下几种:确保各侧电流互感器必须一致。
相关技术人员选择相同电流互感器,安装在变压器各侧要尽可能选择变比、型号相同的仪器,确保各侧对变压器影响相同,避免非平衡电流产生。
技术人员也可以适当增加保护动作电流,以有效避免外部短路造成非平衡电流产生,动作电流具体数额要在对差动保护的整定计算中,进一步考虑[2];相关技术人员可以利用相位补偿法有效解决因高低压侧绕组方式不同导致的非平衡电路;相关技术人员可以采用波形对称原理、二次谐波制动原理、励磁涌流波形和内部短路电流差别等方式来躲避励磁涌流,避免非平衡电流产生;可以利用对变压器差动保护的整定计算的进一步优化,消除由于带负荷调分接头导致的非平衡电流问题。
电流保护和比率差动保护

电流保护和比率差动保护1. 电流保护电流保护是一种保护措施,通过检测电路中的电流来保护电气设备。
电流保护系统在发生过流时向电路提供及时的保护,可以避免因电气故障或人为故障造成的损坏或危险事故。
电流保护一般分为两种类型:短路保护和过载保护。
1.1 短路保护短路保护是指当电路中出现了短路故障时,保护系统能够及时切断电源,防止电气设备受到损坏或引起危险事故。
一般来说,短路保护需要检测电路中的电流,该电流通常比额定电流大得多。
短路保护可以通过电流互感器或电流传感器来实现。
1.2 过载保护过载保护是指当电路中的电流超过设备额定电流的一定百分比时,保护系统能够及时切断电源,避免设备受到损坏或引起危险事故。
过载保护的灵敏度一般调整为额定电流的10%至20%左右。
过载保护可以通过电流互感器或电流传感器来实现。
2. 比率差动保护比率差动保护是一种保护电气设备的方法,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比较电气设备两端的电流,判断电气设备是否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比率差动保护可以检测电气设备的故障,如绕组短路和绝缘击穿等,可以有效保护电气设备免受故障的损害。
比率差动保护有两种类型:零序比率差动保护和正序比率差动保护。
2.1 零序比率差动保护零序比率差动保护广泛用于三相变压器、发电机和电动机等电气设备的保护中。
零序比率差动保护通常采用电流互感器来检测电气设备的电流,并将电流信号传递给保护系统。
利用比较电气设备两端的电流差来判断设备是否处于故障状态。
2.2 正序比率差动保护正序比率差动保护主要用于高压线路和发电机的保护中。
正序比率差动保护通常采用电压互感器和电流互感器来检测电气设备的电流和电压,并将信号传递给保护系统。
利用比较电气设备两端的电流和电压差来判断设备是否处于故障状态。
3. 结论综上所述,电流保护和比率差动保护是保护电气设备常用的两种方法。
电流保护主要通过检测电路中的电流来保护电气设备,其分为短路保护和过载保护。
比率差动保护主要通过比较电气设备两端的电流和电压差判断设备是否处于故障状态,其分为零序比率差动保护和正序比率差动保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故障分量差动保护摘要深入地研究了基于故障分量的数字式差动保护的基本原理,并与传统的比率制动差动保护作了详细比较,讨论了故障分量差动保护的动作判据,最后介绍了基于该原理的保护在实际中的应用。
关键词故障分量差动保护微机保护发电机变压器0 引言基于故障分量(也称增量)来实现保护的原理最早可以追溯到突变量原理的保护,但真正受到人们普遍关注和广泛研究则是出现微机保护技术之后。
微机具有长记忆功能和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可以获取稳定的故障分量,从而促进了故障分量原理保护的发展[1]。
近20年来,陆续提出了基于故障分量的差动保护、方向保护、距离保护、故障选相等许多新原理,并在元件保护、线路保护各个领域得到了成功的应用。
本文针对在发电机、变压器中广泛使用的比率制动式差动保护,讨论故障分量保护的基本原理、判据和应用中的一些问题。
1 故障分量比率差动保护原理故障分量电流是由从故障后电流中减去负荷分量而得到的,可以由它来构成比率差动保护。
习惯上常用“Δ”表示故障分量,故也有人称之为“Δ差动继电器”[2]。
以两侧纵联差动保护为例,若两侧电流假定正向均取为流入被保护设备,故障分量比率差动保护的动作方程可表示为:(1)式中;下标L表示正常负荷分量;下标Ⅰ,Ⅱ则分别表示被保护设备两侧的电量。
在故障分量比率差动保护中,令,分别表示动作量(差动量)和制动量,即(2)因正常运行时有,故传统比率差动保护的动作量d 和制动量可表示为:r(3)比较式(2)与式(3)可见,忽略变压器两侧负荷电流的误差之后,两种差动保护原理的动作量相同,主要不同之处表现在制动量上。
发生内部轻微故障(如单相高阻接地或小匝数匝间短路)时,可能出现L决定,从,这时式(3)中制动量主要由2IⅠ而使得传统比率差动保护方案因制动量太大而降低了灵敏度。
利用降低K值来改善灵敏度是有限的。
因为必须保证外部严重故障时有足够的制动量不使保护误动,发生外部严重故障时,一般有,因此两种原理差,制动量主要决定于Δr动保护的制动量相当,不会引起误动。
由以下进一步的分析可更清楚地看到这一点。
设一单相变压器发生对地高阻抗接地故障,现用一简化的具有两端电源的T形网络来表征,如图1所示。
图1 单相变压器内部故障简化等值电路Fig.1 The simplified equivalent circuitof single-phase transformer with internal fault。
按照叠加原理,可将图1所示电路分解为正常网络短路阻抗为Zf和故障附加网络。
由故障附加网络推导出式(1)的另一种形式为:(4)由式(4)可见,故障分量原理的灵敏度与Zf无关。
对于一个感性电力系统,ZR 与ZS的相位差介于[-90°,+90°]之间,所以|ZR+ZS|/|ZR-ZS|的最小值为1。
也就是说,故障分量差动原理在内部故障时,总会有存在,即在双侧电源条件下,若取K=1,按上述分析能保障对最轻微故障的灵敏度。
当然实际情况要比这种简化分析复杂:当故障阻抗Zf很大时,将无法正确取出保证计算精度的故障分量,因此灵敏度仍然受Zf限制;同时,三相变压器所遇到的问题也不能简单地归结为上述简化分析;另外,为防止当只有一侧投入系统的变压器发生内部故障时不拒动,K值的选择仍必须小于1。
传统差动保护判据也可由图1推导为:(5) 式中(6)比较式(4)与式(5),主要差别在于因子Kns。
轻微内部故障时,,Kns变得较大,传统方案的灵敏度很低,同时传统方案受故障电阻Zf的不利影响也十分明显。
当有外部故障引起的穿越电流流过被保护设备时,有很多原因使电流互感器(TA)副边电流产生误差。
设两侧TA副边误差百分比分别记为eⅠ和eⅡ,并用D和R分别表示不含误差的差动电流和制动电流,故障分量原理的差动电流和制动电流可表示为:(7) 正常运行时,及,将其代入式(7),则有ΔId =0和ΔIr=0。
外部故障时,考虑最严重情形,有eⅡ=-eⅠ=emax,eⅡL=-eⅠL=eL,代入式(7),并考虑外部制动要求,应满足:(8) 在同样条件下,传统差动保护方案的制动要求则应满足:emax≤K(9)当外部严重故障时,。
此时若忽略式(8)中与有关的项,就得到式(9)。
请注意,对于同样的外部故障条件和K值,故障分量原理差动保护总要比传统差动保护的制动量略小一些。
例如按照10%误差,对于传统保护方案,由式(9)可确定K=0.1;对于故障分量比率差动保护方案,若近似假设eL=0.01以及,由式(8)则要求emax-0.005≤0.05,即若emax≥0.055就会误动(当然,通常这种情况下emax不大可能达到5.5%)。
根据前面的分析,故障分量原理的比率差动保护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即使K值取得较大(但K<1),也不会对灵敏度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K值应适当取大一些,只要满足变压器仅一侧投入系统,且发生内部故障时能可靠动作即可。
2 故障分量差动保护的动作判据构成一个完整的差动保护往往还需要用到一些辅助判据,如差流速断判据、TA断线闭锁判据、变压器保护中的励磁涌流制动判据和低电压加速判据等,这里仅就主判据作讨论。
2.1 两侧电流相量构成的比率制动判据实现保护应先计算被保护设备两侧故障分量的基波相量,然后再构成比率制动特性动作判据。
采用故障分量原理仍然需要设置一个差流故障分量门坎值ΔId.min,并与从原点出发的比率制动特性相结合,形成折线制动特性。
根据第1节的分析,故障分量差动保护可选用较大的K值而不会降低灵敏度,故只需要一段斜线特性就够了,如图2所示。
在中已消去了TA等因素引起的稳态误差正常运行条件下,差动电流ΔId的影响,故ΔId.min可以整定得更小一些,这对于提高保护对内部轻微故障的灵敏度非常有益。
图2 故障分量差动保护动作特性Fig.2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of faultcomponent based differential protection综合判据的表达式为:(10)还可以用标积制动量构成比率制动判据[3]:(11) 式中;S为标积制动系数,S>0。
根据余弦定理,不难证明式(10)中的K与式(11)中的S的关系为:(12)若令,可以导出式(11)中标积制动量的算法为:(13)上述分析表明,动作判据式(11)与式(10)在原理上是基本一致的。
不过,用式(11)更容易理解采用故障分量后,不仅可以提高保护对内部故障的灵敏度,而且也可加强对外部故障的制动作用。
采用故障分量的特点是完全消除了负荷电流的影响,或者说在故障附加网络中,移去了被保护的设备两侧的等值系统电源电势,而只在故障点处还保留唯一的一个故障分量电势。
外部故障时,故障分量电势位于区外,由它引起穿越性故障分量电流。
对被保护设备两侧测量点而言,两侧测量电流几乎是完全反相的(“几乎”是指传感器或测量元件会引入相位误差,下同),即θ≈π,在判据式(11)中将产生很大的制动量,而动作量很小,可确保可靠的制动作用。
内部故障时,故障分量电势位于区内,由它引起从被保护设备两侧流出的电流,因而两侧测量点测得的故障电流几乎是完全同相的,即θ≈0°①,在判据式(11)中动作量很大,而制动量为负,故保证了对内部故障的灵敏度,并较小地受故障过渡电阻的影响。
2.2 多侧电流相量构成的比率制动判据对三绕组变压器差动保护或发电机—变压器组差动保护(大差)等,需要用到3侧或更多侧电量来构成故障分量比率制动特性。
此时动作判据仍可采用式(10),但该式中各量的组成将发生变化。
对于M侧(M>2),电流差动保护的动作量ΔI应取为:d(14) 而制动量ΔI常有3种取法,分别如式(15)、式(16)、式(17)所示:r(16)(17)满足Δmax,。
对于由式(10)、式(14)及式(17)构成的判据,可以认为是将多侧比率差动转换成两侧比率差动来实现,因此与图2的特性完全一致,并且这组判据很容易用标积制动量构成,表达式如下:(18) 式中式(12)所示关系和式(13)所表达的算法可直接应用于式(18)。
对于由式(10)、式(14)及式(15)构成的判据,其制动量式(15)在多数情况下较式(17)偏弱;而对于由式(10)、式(14)及式(16)构成的判据,其制动量式(16)在多数情况下较式(17)偏强,必要时可采取一些措施。
更一般地,式(10)亦可表达为另一种形式:(19) 显然,对于图2的动作特性有:若取,斜线将沿横轴(ΔIr轴)向正方向平移,这有利于改善灵敏度,但会劣化制动特性,故一般要求ΔIr.min<0.8In;反之若取ΔIr.min<,斜线将沿横轴向负方向平移,这有利于增强制动性,但会劣化灵敏性。
一般应使ΔIr.min≥-,等号成立时斜线将与纵轴在ΔId.min处相交。
因此对于由式(10)、式(14)及式(15)构成的判据,可取ΔIr.min≤;而对于由式(10)、式(14)及式(16)构成的判据,可取ΔIr.min≥,并一般应遵守前面讨论的原则。
2.3 具有双曲线型非线性制动特性的判据折线比率制动判据反映了非线性制动要求,但它们是由分段直线构成的,而外部故障时由于TA误差引起的ΔId 与ΔIr在ΔId-ΔIr平面上通常表现为更为平滑的曲线,因而需要探讨直接采用曲线制动特性的判据。
如一条开口向上并对称于纵轴的双曲线的右支,开始上升慢,后来上升快,且最终趋近的斜率是稳定的,比较适合用来实现非线性制动特性。
这种双曲线制动特性判据一般可表示为:(21)式中K0,K″及KC均为与动作特性有关的正常数,式(21)应满足双曲线的基本条件[3]。
合理选择K0,K″和KC可以灵活实现各种不同的双曲线制动特性判据,如令K″=1时,式(21)可以演变为:(22) 式中式(22)表明标积制动量与ΔId 配合可以构成双曲线制动特性。
S确定了双曲线的顶点;K0-KC为渐近线在纵轴的截距,它控制双曲线随制动量增加而上升的速度,截距越负,上升速度越慢。
只要选择合理,可以得到比较理想的非线性制动特性。
2.4 利用瞬时采样值的比率制动判据直接用瞬时值比较来实现差动保护可以明显提高保护动作速度和减少计算量,这对于某些场合(如发电机纵差保护、母线差动保护等)是非常有价值的。
其应用也分两侧或多侧差动保护两种(可参考第2.1节和2.2节)。
故障分量的计算一般采用“周周比较法”。
此外,为保证动作的正确性,可以采用“多点表决法”,即在连续m次计算中有n(n≤m)次满足条件,则判定为内部故障[1]。
3 故障分量比率差动保护的应用WYB—01型发电机—变压器组微机成套保护装置按3侧量(变压器高压侧,发电机中性点及厂用变分支)构成故障分量相量差动原理设计,采用动作判据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