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灰吟
于谦 石灰吟

《石灰吟》【译文】经历千锤万凿而出了深山,经历烈火焚烧也如同平常一样。
即使粉身碎骨也完全不害怕,要留下清清白白在人间。
【词释】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
锤:捶打,敲击。
击:撞击。
千、万:指撞击次数多,不是实指一千一万。
若等闲:似乎平常事一样。
若:似乎;等闲:平常,随便清白:指高尚节操。
千锤万击:无数次的锤击开凿。
人间:人世间。
【简析】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
作者以石灰作比喻,抒发自己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和不同流合污与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作家】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6日)号节庵,字廷益,浙江钱塘人,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汉族人,明朝名臣,民族英雄。
他是永乐年间进士。
于谦少年时十分仰慕文天祥,除了习读八股制艺,还努力研讨古今治乱兴衰的道理,“慨然有天下己任之志”。
于谦相貌英伟,善谈吐,声音宏亮,每次奏对,极有条理,引起了明宣宗的注意。
他又淳朴忠厚过人,忘身忧国,性格刚强,才思的畅通敏捷,考虑的周到仔细,一时没有人能比得上,他又看不起怯懦无能之辈,在朝中颇遭忌妒。
但很受英宗器重,大小事情均按于谦意思办理。
主持兵部工作时,正值明朝四面内忧外困之时,他采取正确方针,号令严明,化解了危机。
《墨梅》【译文】我家洗砚池边的梅花树,花开朵朵,都像是用淡淡的墨汁点染而成。
它不需要别人夸奖颜色是多么的好,只要让梅花的香气弥漫在天地间。
【词释】墨梅:用墨笔勾勒出来的梅花。
吾家:我家。
因王羲之与王冕同姓,所以王冕便认为王姓自是一家。
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
王羲之有“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说。
这里化用这个典故。
池头:池边。
头:边上。
淡墨:水墨画中将墨色分为四种,如,清墨、淡墨、浓墨、焦墨。
这里是说那朵朵盛开的梅花,是用淡淡的墨迹点化成的。
痕:痕迹。
清气:梅花的清香之气。
满乾坤:弥漫在天地间。
满:弥漫。
乾坤:天地间。
【作家】元代诗人、文学家、书法家、画家王冕,字元章,号煮石山农,中国绍兴诸暨人。
石灰吟诗意翻译简单

石灰吟诗意翻译简单
翻译: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石灰吟》是明代政治家、文学家于谦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此诗托物言志,采用象征手法,字面上是咏石灰,实际借物喻人,托物寄怀,表现了诗人高洁的理想。
《石灰吟》
作者: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吟》注释
1.石灰吟:赞颂石灰。
吟:吟颂,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2.千锤万凿:也作“千锤万击”或“千鎚万击”;指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
千、万:虚词,形容很多。
锤:锤打。
凿:开凿。
3.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若:好像、好似;等闲:平常,轻松。
4.粉骨碎身:也作“粉身碎骨”;浑:亦作“全”;怕:也作“惜”。
5.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人间:人世间。
《石灰吟》注音译文赏析

石灰吟【明】于y ú谦qi ān 千qi ān 锤chu í万w àn 凿z áo 出ch ū深sh ēn 山sh ān,烈li è火hu ǒ焚f én 烧sh āo 若ru ò等d ěn ɡ闲xi án 。
粉f ěn 骨ɡǔ碎su ì身sh ēn 浑h ún 不b ú怕p à,要y ào 留li ú清q īn ɡ白b ái 在z ài 人r én 间ji ān 。
译文: 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f ěn 身sh ēn 碎su ì骨ɡǔ也毫不惧j ù怕p à,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赏析:此诗借吟石灰的锤chu í炼li àn 过程,表现了作者不避千难万险,勇于自我牺x ī牲sh ēn ɡ,以保持忠zh ōn ɡ诚ch én ɡ清白品格的可贵精神。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
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
“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
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y án 峻j ùn 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
第三句“粉身碎骨浑不怕”。
“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浑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
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石灰吟古诗赏析(详细版)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诗文解释】
经过千万次锤打出深山,熊熊烈火焚烧也视若等闲。
即使粉身碎骨又何所畏惧,只为把一片青白(就像石头的颜色那样青白分明,现在多用“清白”)长留人间。
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
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锤万击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
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
“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
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
第三句“粉骨碎身浑不怕”。
“粉骨碎身”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浑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
至于最后一句“要留青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此句中的青白是拿石头的颜色作比,也就是现在的“清白”的意思。
《石灰吟》原文及注释译文

《石灰吟》原文及注释译文
《石灰吟》①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②。
烈火焚烧若等闲③。
粉骨碎身全不怕④。
要留清白在人间⑤。
注释
①石灰吟:赞颂石灰。
吟:吟颂。
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
②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
千、万:指撞击次数多,不是实指一千一万。
锤,锤打。
凿,开凿。
③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若:好像、好似;等闲:平常,轻松。
④浑:全。
⑤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人间:人世间。
译文
只有经过多次撞击才能从山上开采出来。
它把烈火焚烧看成平平常常的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把一身
清白留在人世间。
石灰吟 全文及注释

石灰吟全文及注释
石灰吟
一夜雨声凉,千树暗浪涛。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
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
萧班马鸣。
【注释】:
石灰吟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作品,是一首具有豪情壮志的辞
别诗。
以下是对整首诗的注解:
一夜雨声凉:暗示着伤感情绪,雨声象征着离别之苦。
千树暗浪涛:将树木比作汹涌的波涛,突显了眼前凄凉的场景。
青山横北郭:青山象征着稳定和山河的壮丽景色,北郭代表着
远行的目的地,展示了行程艰难的情景。
白水绕东城:白水指的是泰山下的秦河水,绕东城则是在暗示
着旅途中波澜壮阔的风景。
此地一为别:话别时的感慨,暗示离别的痛苦和不舍。
孤蓬万里征:孤蓬是一种草名,此处用来比喻离散的离别者。
万里征则暗示了远行的辛苦和漫长的行程。
浮云游子意:浮云象征着流浪的心态和游子心情的多变。
落日故人情:束手的落日被用来象征离别情感的悲痛。
挥手自兹去:发出了离别的告别,表达了有志者要毅然奔向前
途的豪情壮志。
萧萧班马鸣:萧萧指寒风吹拂,班马是古时骏马名称,用来象
征心急欲动的情感。
以上就是《石灰吟》的全文及注释,刘禹锡将离别的伤感、壮
志和对未来的期许巧妙地融入到这首诗中,给读者以深刻的感受。
《石灰吟》的原文译文及赏析

《石灰吟》的原文译文及赏析《石灰吟》是一首流传很广的民间歌曲,自古以来便深受人们喜爱。
词曲简单,意蕴深厚,常在农村中传唱。
本文将介绍《石灰吟》的原文译文及赏析。
一、原文译文石灰岩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这首歌曲描述了石灰石的制备过程,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其原文译文。
原文:兮惟饮冰水,莫向夏渴。
苦心岂免然,石破天惊途。
捣烂白垩石,引出碎粒丝。
筛净去杂质,放在甕中宜。
灰汁必须新,黏土要粘稀。
外取泥不足,内取灰有余。
用火将泥燃,以灰逐渐加。
淘洗泥沙去,灰烬自化爬。
石灰出炉成,水浆宜用沙。
译文:只喝着冰凉的水,不让自己在炎热的夏天口渴。
只有不懈的努力,才有可能创造出惊人的成果。
將白垩石捣碎,分离出碎片及细丝。
筛去杂质,将其放到甕中。
这时灰汁必须新鲜,黏土要稠度刚好。
从外面取出泥巴不够,从里面取出的灰有多余。
用火把泥巴烧红,然后逐渐地加入灰。
用流水洗涤泥沙,灰烬自己变为石灰。
石灰成品出炉后,最好用沙和水调制成浆。
二、赏析1. 词曲简单《石灰吟》的词曲极为简单,歌词内容对生活常识的运用保留了许多农民世代的手艺——生产石灰,并采用常见的话语命题。
歌曲没有繁琐的修辞,没有推倒重来的独特韵味,没有抒发内心情感的细腻,这些都使得这首民间歌曲更具通俗易懂的特点。
2. 意蕴深厚《石灰吟》虽没有华丽词藻,但却蕴含了丰富的意蕴。
歌曲通过对石灰的生产过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体现了农民对生产生活的努力。
歌词中不仅有生产技术的讲解,也告诉我们要有饱满的精神与毅力才能获得惊人的成果。
这些都反映了作者对生产劳动和智慧的深刻理解。
3. 流传广泛自《石灰吟》问世以来,由于其独特的词曲风格以及深厚的意蕴被广为传唱,不仅在中国,还在世界各地可以听到它的歌声。
歌曲的普及方便了人们对知识、技能的学习和传承,也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了农民艰苦的生产生活。
综上所述,《石灰吟》虽然只是一首简单的民间歌曲,但其却凝聚了繁复的生产工艺和农民劳作精神。
歌词深入浅出、词曲和谐,能让人们在轻松的氛围中获得知识,让更多人了解到农民朴实的生活,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被广泛传唱,这些都是《石灰吟》深受人们欢迎的重要原因。
石灰吟的古诗加翻译

石灰吟的古诗加翻译
原文
石灰吟
明代: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万凿一作:万击)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浑不怕一作:全不怕)
译文
石灰石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把高尚气节留在人世间。
作者简介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
汉族,明朝浙江承宣布政使司杭州钱塘县人。
因参与平定汉王朱高煦谋反有功,得到明宣宗器重,担任明朝山西河南巡抚。
明英宗时期,因得罪王振下狱,后释放,起为兵部侍郎。
土木之变后英宗被俘,郕王朱祁钰监国,擢兵部尚书。
于谦力排南迁之议,决策守京师,与诸大臣请郕王即位。
瓦剌兵逼京师,
督战,击退之。
论功加封少保,总督军务,终迫也先遣使议和,使英宗得归。
天顺元年因“谋逆”罪被冤杀。
谥曰忠肃。
有《于忠肃集》。
于谦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烈 火 /焚(fé n) 烧 //若 等 闲。
粉 身/ 碎 骨//全 不 怕,
要 留 /清 白// 在 人 间。
石 灰 吟 于 谦
千 锤(chuí )/万 击 //出 深 山,
烈 火 /焚(fé n) 烧 //若 等 闲。
粉 身/ 碎 骨//全 不 怕,
要 留 /清 白// 在 人 间。
千(
• 千言万语 千呼万唤 千辛万苦 千山万水
)万(
千头万绪 千变万化 千差万别
)
千丝万缕 千军万马 千真万确
选一选:
“等闲”在字典的解释:①平常; ②随随便便,轻易; ③无端,平白的。 ① 1、“烈火焚烧若等闲”中的“等闲”应取第( )中解释。
2、“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中的“等闲”应取第 (② )中解释。
3、“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中的“等闲” ① 应取第( )中解释。
20
古诗两首
高台小学 王娟
自学目标:
1、朗读《石灰吟》,要做到正确、流利, 努力做到有感情,读出诗歌的韵味。
2、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锤、 击、若等闲、粉骨碎身、清白”等词语的意 思。
3、把词语的意思带入诗句,用自己的话说 说这首诗的意思。
石 灰 吟
于 谦
千 锤(chuí )/ 万 击 //出 深 山,
① 4、“等闲之辈”中的“等闲”应取第( )中解释。
石灰的自述
• 我叫石灰。我的前身是石灰石,住在深山之中,勤奋的 工匠经过千锤万击把我与大山分离。 • 然后将我放入石灰窑(yào)中与焦炭混合在一起煅烧, 就变成了生石灰。经过烈火的焚烧,我的主要成分发生了 变化,这时的外形仍像一块块石头,但浑身雪白,十分耀 眼。如果把我放进水中,水立即就沸腾起来,像烧开的水 一样。如果这时碰到人的肌肤,其烫伤程度要远远超过沸 水的烫伤程度。 • 经过这次沸腾后,我又变成了熟石灰,模样也由石头外 形变成了粉末状的白灰。不过,这个过程对我而言不算什 么。 • 因为只有这样,我才能更好地为人类服务。这时,把我 和水混合就成了石灰水。你们看,我们教室的白墙就是石 灰水粉刷出来的。 •
• 《石灰吟》这首 诗仅仅是赞颂石 灰吗?
小组合作,大胆猜测于 谦会是个怎样的人?
•
于谦( 1398— 1457 ): 字廷益,是明朝著名的民族英 雄,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永乐年间中进士, 任地方官十几年。在任期间,于谦为官清正,不为强 暴,深受人民爱戴。公元1449年,明英宗皇帝贸 然率大军出征与北方的蒙古瓦剌(là)军作战,明军 大败,50万人马全军覆没,明帝英宗被俘。于谦临 危受命任兵部尚书,扶英宗之弟为景帝,并亲自督战 五昼夜打败了瓦剌军,赢得了京师保卫战的胜利,使 千百万人民免遭涂炭,英宗也因此得以归国。但英宗 复位后,于谦不仅没有受到嘉奖,反而遭到朝中恶势 力的迫害,以叛逆罪被杀害。曾有人劝其逃离,但于 谦一身正气。他的诗歌多表达自己忧国忧民的感情千锤万凿出深山, • 烈火焚烧若等闲。 • 粉骨碎身全不怕, • 要留清白在人间。
作业:
• 以“我想对于谦说”为题,写一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