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克兰德方法论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霍尔三维结构模型与切克兰德方法论应用——以山东省蓝黄“两区”软环境建设为例

霍尔三维结构模型与切克兰德方法论应用——以山东省蓝黄“两区”软环境建设为例

霍尔三维结构模型与切克兰德方法论应用——以山东省蓝黄“两区”软环境建设为例作者:刘学璞,朱孔来,陈文慧来源:《中外企业家》 2014年第11期刘学璞,朱孔来,陈文慧中图分类号:C91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4)31-012-041.引言近些年来,国家相继批复了一些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国家级区域发展规划,其中就有山东省蓝黄“两区”,为了加快此区域的发展,各级政府为此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和心血,但由于目前国内城市和区域间要素流动频繁、资源竞争和争夺日益加剧,国家批复的战略新区过多等原因,使得国家不可能在蓝黄“两区”的建设中给于过多的支持,为此我们要在改善软环境和加强资源要素的争夺上下功夫。

目前,各级政府对于软环境的建设越来越重视,可以说软环境建设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硬条件。

2.软环境建设的重要意义对区域软环境建设战略意义的认知,直接影响到中国经济发展环境建设的目标定位,而对于目标的实现,一个合理的目标定位是必须而又非常具有意义的。

吕永俊认为软环境建设可以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政府是环境营造的主体。

政府本身是软环境,主要是指政府的透明程度、办事效率、工作机制和廉价状况。

建设经济软环境要求政府在职能转变过程中,要自觉地把权力转化为责任,把管理转化为服务[1]。

其实软环境建设是和经济发展相匹配的,软环境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又可促进软环境的建设,任何制度的建立都是为了人民,软环境建设也不例外。

黄立丰认为,软环境建设为民利民,依靠群众共建共享。

政府是否提出“软环境建设”口号并不重要,关键是软环境建设能否贴近群众,体现亲民,为民理念,能否让人民参与,让人民满意,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2]。

政府政策的制定,处理事情的方式,要明确是为了群众,最终的落脚点都是为了改善民生,除了政府积极组织发动以外,很重要的还是靠社会每个人的参与,任何事情,群众才是真正的主体,软环境的建设要真正依靠群众来建设,让群众受益是软环境建设的最终目的。

基于切克兰德方法论的矿山地质管理分析

基于切克兰德方法论的矿山地质管理分析

第43卷增刊包钢科技Vol. 43,Supplement 2017 年 8 月Science & Technology of Baotou Steel ( Group) Corporation Augest,2017基于切克兰德方法论的矿山地质管理分析马国栋(包钢(集团)公司白云鄂博铁矿,内蒙古包头014080)摘要:文章运用切克兰德方法论,在研究了矿山地质管理工作内容的前提下,构建了矿山管理工作的概念模型;再将概念模型与实际现状相比较的基础上,针对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加以分析归纳,得出能有效加强矿山地质管理的方法措施。

关键词:矿山地质管理;管理工作;切克兰德方法论中图分类号:TD85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009 -5438 (2017) S O-0054 -05 Analysis of Mine Geological Management Based on Chekland MethodologyMA Guo - dong(Baiyunebo Iron Mine of Baotou Steel (Group)Corp.,Baotou014080, Nei Monggol,China)Abstract:In the paper, the conceptual model of mine management work is constructed under the premise of studying contents of mine geological management by using Chekland methodology ;based on the comparison of conceptual model and actual situation, the main problems are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and the methods and measures to effectively strengthen mine geological management are obtained.Key words:mine geological management;management work;Chekland methodology矿山地质管理是矿山持续、稳定、正常运营的重 要环节之一,它贯穿于矿山的整个开发过程中。

切克兰德方法论案例

切克兰德方法论案例

切克兰德方法论案例切克兰德方法论是指由美国心理学家马丁·切克兰德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

该方法主要应用于心理疾病的治疗,尤其是焦虑症、强迫症等疾病。

通过切克兰德方法论的应用,可以帮助患者改变其对现实的看法,减少或消除内心的焦虑和强迫观念,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以下是一个切克兰德方法论的案例:小明(化名)是一个23岁的大学生。

他从小就有洁癖倾向,对卫生要求极高,每次洗澡要洗一个多小时,每天要洗三次澡。

他经常觉得家里的地板不干净,所以每次回到家都要用消毒剂清洗地板,时间要花费一个小时以上。

他用过的衣物为了保持干净,一旦穿过就立刻洗涤。

这种强迫症状已经影响到他的日常生活,也给他带来了很大的痛苦。

小明非常希望能够解决自己的强迫症问题,于是他来到一家心理咨询中心寻求帮助。

咨询师根据他的症状和需求,决定采用切克兰德方法论来进行治疗。

治疗开始时,咨询师首先与小明进行简单的交流,了解他的问题以及他对疾病的认识。

在这个过程中,咨询师采用非直接推理的方式,帮助小明思考和反思自己的强迫症状。

例如,咨询师问小明:“你觉得地板不干净是因为什么?”小明回答说:“因为我觉得家里的地板会有细菌和脏东西。

”咨询师进一步问道:“你有没有想过,你每天用消毒剂清洗地板,是否能够杀死所有的细菌?”小明思索片刻后回答:“可能不能,但我觉得至少可以减少细菌的数量。

”咨询师提醒他:“但你真的能确保地板上没有细菌吗?再多清洁几次,你觉得会有差别吗?”通过这样的对话,咨询师帮助小明认识到自己过度清洁的行为并不能真正解决地板脏的问题,也不能完全消除细菌。

在接下来的治疗过程中,咨询师开始引导小明逐渐减少清洁行为的频率和强度。

咨询师建议小明每天坚持用一小时来清洁地板,而不是每次回到家都要清洁地板。

当小明感到焦虑和不安的时候,咨询师教导他使用类似冥想和深呼吸等放松技巧来缓解焦虑。

在治疗过程中,小明不断意识到焦虑和清洁行为之间的关联,并逐渐学会了更好地应对焦虑。

切克兰德方法论案例

切克兰德方法论案例

切克兰德方法论案例切克兰德方法论是一种以创新和实验为核心的方法,它在商业、科学和社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通过一个实际案例来介绍切克兰德方法论的运用,以及其在解决问题和推动创新方面的重要作用。

在过去的几年里,某公司一直在寻求一种新的市场营销策略,以提高其产品的知名度和销量。

然而,传统的市场营销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公司的需求,因此他们决定尝试切克兰德方法论。

首先,他们明确了自己的目标,提高产品知名度和销量。

然后,他们开始进行实验,尝试各种不同的市场营销策略,包括社交媒体营销、内容营销、线下活动等。

在实验过程中,他们不断收集数据,分析实验结果,并根据结果进行调整和优化。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和调整,该公司最终找到了一种高效的市场营销策略,通过与社交媒体网红合作,制作有趣、引人入胜的宣传视频,并在各大社交平台上进行推广。

这种策略不仅提高了产品的知名度,还带来了可观的销量增长。

而这一成功的市场营销策略正是基于切克兰德方法论的实验和创新。

这个案例充分展示了切克兰德方法论的核心思想,通过实验和创新来解决问题和推动发展。

与传统的试错方法不同,切克兰德方法论强调不断地进行实验和收集数据,以便及时调整和优化策略。

这种方法不仅能够帮助企业发现新的商业机会,还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和竞争压力。

除了在商业领域,切克兰德方法论在科学研究和社会创新方面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在科学研究中,科学家们可以通过实验和创新来发现新的科学原理和解决现实问题;在社会创新中,切克兰德方法论可以帮助社会组织和公益机构找到更有效的解决方案,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总之,切克兰德方法论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解决问题和推动创新的方法。

通过实验和创新,我们可以发现新的商业机会、科学原理和社会解决方案,从而推动企业、科学和社会的发展。

因此,我们应该更多地运用切克兰德方法论,发挥其在各个领域的重要作用。

基于切克兰德“调查学习”模式对库存的系统分析

基于切克兰德“调查学习”模式对库存的系统分析

硕士学位论文基于切克兰德“调查学习”模式的中小企业库存系统分析单击键入论文英文题目(与中文对应)作者姓名陈玉群、赵文艳、孙滢、杨永艳指导教师学科专业工商管理11级2班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本学位论文作者及指导教师完全了解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协议学位论文作者签名:____________ 导师签名:_____________年月日年月日摘要当前,制造企业面临市场竞争激烈、客户需求多变、客户订单提前期短、原材料采购周期长、库存控制困难等问题,企业的库存成本,特别是配件及半成品的库存需要占用大量的流动资金,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

因此库存与库存管理越来越为企业所重视,减少原材料库存、降低其库存成本是库存管理的关键,也是企业“第三个利润源泉”的重点所在。

在银行贷款紧缩、利率大幅提升及汇率不断爬升的宏观经济环境影响下,如何降低库存成本,加速企业资金周转率的问题变得更为突出。

但同时大型流通零售企业在近年的发展中都形成了很好的物流经验,特别是沃尔玛、家乐福等国际零售企业在发展中形成了良好的存货控制、仓储管理、信息管理的系统。

这些经验为我国制造业库存管理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本文将运用切克兰德的“调查学习”模式的做法对制造企业的库存管理问题进行系统的分析。

关键词:库存管理;库存成本;切克兰德模式目录摘要 (3)引言 (5)1切克兰德的“调查学习模式 (6)2. 基于切克南德的“调查学习”模式对中小企业库存问题系统 (6)2.1 不良结构系统现状说明 (6)2.2 弄清关联因素 (7)2.3 建立概念模型 (7)2.4 改善概念模型 (8)2.2 比较 (8)2.2.1 实施 (9)3.人员分配 (9)引言:企业库存是保障企业销售的关键,一个合理的库存不仅能有效的节省企业的空间成本,还能在整体上减少企业的运营成本。

基于切克兰德方法论的三峡工程分析

基于切克兰德方法论的三峡工程分析

基于切克兰德方法论的三峡工程分析基于切克兰德方法论的三峡工程分析1.理论介绍1.1“调查学习”法——软系统方法(SSM)英国的切克兰德把OR 、SE 、SA 和SD 所使用的方法论叫硬系统方法论,并在1981年自己提出一种软系统方法(SSM)——“调查学习”法。

Check land 认为,完全按照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思路来解决社会问题或“软科学”问题,会碰到许多问题。

提出了:(1)良结构系统:指偏重工程问题、机理明显的物理型的硬系统(2)不良结构系统:指偏重社会问题、机理尚不清楚的心理和事理型的软系统切克兰德的“调查学习”软方法的核心不是寻求“最优化”,而是“调查、比较”或者说是“学习”,从模型和现状比较中,学习改善现存系统的途径。

1. 不良结构问题提出2. 问题的表示3. 有关系统的基本定义4. 概念模型4a. 公式化系统概念4b. 其他系统思考5. 模型与问题的比较6. 可行满意解7. 采取行动改善实际问题现实世界系统思考弄清关联因素问题现状说明建立概念模型改善概念模型比较实施切克兰德的“调查学习”方法流程图1.2工作过程切克兰德提出的软系统工程方法论的主要内容和工作过程如下图所示:2.三峡工程简介三峡工程是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是治理和开发长江的关键性骨干工程。

坝址位于长江三峡西陵峡河段,控制流域面积达100万平方公里,年平均径流量4510亿立方米。

坝址河谷开阔,基岩为坚硬完整的花岗岩体,具有修建混凝土高坝的优越地形、地质和施工条件。

三峡工程是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巨大综合效益的多目标开发工程。

三峡工程由拦河大坝及泄水建筑物、水电站厂房、通航建筑物等组成,采用“一级开发,问题及其环境的识别与表达建立概念模型 (目标系统概念化)根底定义比较,寻求改善途径选择设计实施评估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的实施方案。

拦河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泄洪坝段居中,两侧为电站厂房坝段和非溢流坝段。

坝轴线全长2309.47米,坝顶高程185米,最大坝高181米。

【转载】系统工程切克兰德方法论根底定义的CATWOE分析方法

【转载】系统工程切克兰德方法论根底定义的CATWOE分析方法

【转载】系统⼯程切克兰德⽅法论根底定义的CATWOE分析⽅法原⽂地址:/article/1522.htmlCATWOE是⼀个结构化的思维⽅式,能有效扩展你对⼀个问题或情况的看法。

通过分析问题的六个⽅⾯,你可以从多个⾓度看到问题的本质。

这种⽅法的效果⾮常明显,特别是在你⾸次碰到⼀个新问题的时候。

当你⾯对⼀个真正的较⼤的业务问题的时候你通常会做什么?(例如公司员⼯离职率很⾼,你需要解决这个问题)。

也许你第⼀步就使⽤头脑风暴法找出问题的可能原因,然后采取⼀系列解决问题的技巧试图直接将问题解决。

但如果你关注了⼀个错误的问题或者你仅仅看到了问题的表象,那结果会怎样呢?显然你的⼀切努⼒都会适得其反。

我们每个⼈都有⼀个特征,⼀旦专注于某个特定的问题,就会停⽌寻找其它的问题。

这⾥就存在⼀个风险,你可能错过⼀些⽐你正在调查的问题更加基础更加重要的问题,或者你正在专注的问题只是⼀些表⾯问题。

有什么办法避免这种错误呢?本篇介绍的CATWOE⽅法就是⼀个有效的⽅法。

⼀、什么是CATWOE⼆⼗世纪六⼗年代,系统⼯程教授彼得•切克兰德提出了⼀款新的问题解决⽅法:软系统⽅法,它旨在使⽤系统⼯程的原理解决业务问题。

作为⽅法的⼀部分,彼得教授建议在定义问题之前⾸先要识别出所有和问题相关的因素,通过观察⼈和系统是如何影响形势的发展,你可以很容易识别出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那应该观察哪些因素呢?管理学家戴维史密斯对软系统⽅法研究后发现,从CATWOE等⼏个⽅⾯⼊⼿,问题更容易被成功地定义,CATWOE是⼀套简记系统,它包含了⼈,过程和环境等和问题密切相关的因素。

因素说明C:客户客户是谁,问题是如何影响他们的?A:⾏动者当前状态和哪些⼈相关?谁会参与解决⽅案的实现?哪些因素影响他们的成功?(相关)T:变换过程问题可能影响哪些过程和系统?W:世界观念从全局看,问题处于全局的哪个部分?问题会产⽣什么样的⼴泛影响?O:拥有者谁应该是过程或形势的拥有者?他在问题的解决⽅案的选择上应该担当什么⾓⾊?E:环境限制解决⽅案的成功实施受到哪些环境的限制?如果你能够从这六个⾓度考虑问题的发⽣,你的思路就会完全放开,⽽不是仅仅局限在问题的本⾝。

基于切克兰德方法论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研究

基于切克兰德方法论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研究

基于切克兰德方法论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研究基于切克兰德方法论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研究基于切克兰德方法论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研究摘要:财务风险是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企业管理者对财务风险只有采取有效措施来降低风险,而不可能完全消除风险。

本文通过运用切克兰德方法论对企业财务风险的研究,从中找出不同财务风险产生的具体原因,并试图探索出解决财务风险的有效方法。

一、切克兰德方法论与财务风险概述(一)切克兰德方法论进入70年代以来,系统工程越来越多地用于研究社会经济的发展战略和组织管理问题,涉及的人、信息和社会等因素相当复杂,使得系统工程的对象系统软化,并导致其中的许多因素又难以量化。

为适应这种发展,从70年代中期开始,许多学者在霍尔方法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各种软系统工程方法论。

其中,在80年代中前期由英国兰切斯特大学P.切克兰德教授提出的方法比较系统且具有代表性。

切克兰德方法论的工作思路是首先认识问题实质、明确根底定义、建立概念模型,然后进行概念模型与现实状况的比较与探寻;针对比较结果,选择可行的方案;再通过详尽和有针对性的设计,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案。

(二)财务风险概述 1、财务风险财务风险是企业在各项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和无法控制的因素,使企业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所获取的最终财务成果与预期的经营目标发生偏差,从而形成的使企业蒙受经济损失或更大收益的可能性。

2、财务风险的基本特征一是客观性。

即风险处处存在,时时存在,财务风险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无法回避它,也无法消除它,只能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来应对风险,进而避免风险。

二是全面性。

即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治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在资金筹集、资金运用、资金积累、分配等财务活动中均会产生财务风险。

三是不确定性。

即财务风险在一定条件下、一定时期内有可能发生,也有可能不发生。

四是收益与损失共存性。

即风险与收益成正比,风险越大收益越高,反之收益就越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切克兰德方法论案例分析
2. 1 案例情景
张工升任A 公司行政部门的一把手,这一部门是一个众所周知的老大难部门。

张工事先也知道当该单位的领导不容易,但还是接受了挑战。

上任一个月内,张工勤于调查,了解情况,几乎与所有的人员及有关上级做了交流,收集到了很多情况。

通过对了解到的情况进行消化、分析,张工形成了自己的看法。

张工的主要观点是“所属的几个处业务性强,而各处的配合又很重要”、“似乎是一帮专家之间的协调和交流的困难”。

张工一度有一种强烈的感觉,这一切似乎是某一处长的责任。

这个有靠山的处长在与人沟通方面的确有问题。

本想第一把火烧在这一处长身上,后觉得应该通盘考虑以后再做决定。

这样,张工着手思考改革这个部门的方案设计。

半个月后,张工拿出了改革方案,并把这一方案交给一个小组进行评价与讨论。

讨论的内容有:①方案设计的科学性;②方案的可操作性。

虽然一位长期在该部门的副主任对方案及整个设计的出发点表达了看法,但最终认为改革方案是可行的,并提出了几处小的修改建议。

该方案在部门中推行,半年后几乎是毫无进展。

当初对参加评价的同志觉得:“当时对实际困难考虑不够”,尽管原方案没能成功实施,张工却进一步认识到了当初考虑改革方案时的想法太天真了。

2 . 2 软系统方法分析
通过利用软系统方法对张工工作的全过程进行分析,总结出没有运用该方法时的初步的流程图如图2 。

2.3 具体分析要点
2.3.1 上任一个月内的工作是必要的,较全面地了解了各层次的情况,从了解到的情况看,他无疑是一个无结构问题。

了解情况是切克兰德思想的第一步,现在看来这部分资料还是可以进一步加以利用的。

2.3.2 对了解到的情况进行分析消化。

当初形成的观点“所属的几个处业务性较强,而各处的相互配合又很重要”、“似乎是一帮专
家之间的协调与交流的困难”,就是一种问题情景的表达,而这种表达也是有洞察力的。

回忆起当初的情况,张工觉得以掌握了问题的实质,当时的确是比较兴奋。

由于比较兴奋,当初有几种意见就没有听进去。

例如副主任在评价时提出的意见实际上在了解情况时也表达过。

当然还有其他一些意见,现在用切克兰德方法来分析,这正合了“表达问题情景”这一步,而这一步在工作中没有做好。

方法论要求多形成几个表达,在当初就没有做到。

而形成表达时从“参与系统活动的人中调查”这一点也没做好。

在收集资料时的记录中就有问题,对一些同志反映的观点,当时的记录就不完整,也没意识到所反映观点的价值。

对于张工来说,下面的工作要从多形成几个表达方面下一番工夫,现在再去了解人家的观点会比当初容易些。

因为尽管改革没推行下去,但大家对一把手的信任是加强了,另外还避免了一个低级错误,那就是当初有一种冲动,想换某处长,认为主要是他在工作配合中的问题,现在看来不是这么一回事。

2 .
3 . 3 从形成表达到热情的设计改革方案,这实际上是从步骤2 进入了步骤
4 的概念模型。

对这一改革方案的设计,张工当初的感觉还是不错的,现在分析来看,对相关系统与根定义却一直没有做。

尽管现在可以写出当初的根定义是“一个独立业务要素之间的协调系统”,当初却只是一种潜意识。

由于没有把根定义写清,在方案设计中加进一些不该加的东西,例如,更换某处长的意图是显而易见的,这就是根定义与相关系统不显化的危害。

当然由于没有形成多种表达,也就没有形成多个根定义,对根定义也就没有选择余地。

虽然切克兰德方法要求从步骤2 进入步骤3 的根定义,但这种顺序是不重要的,即从步骤2 到步骤4 并不错,问题是在步骤4 的展开过程中一直没有有意识地去追究根定义,如果当时追究以下根定义,那么提供讨论的方案可能会是另外一种情况。

现在看来,那位长期在这一部门工作的副主任的思想,是很容易形成另一个根定义的。

2 .
3 .
4 方案在小组中的评议和讨论。

当时对设计的科学性讨论实际上有很大的成分是评议隐藏在设计方案中的根定义。

现在看来副主任的意见是基于另一根定义的意见。

由于其他同志对情况的了解并不是很深,因此未提更多的意见。

而对方案的可操作性评议,现在看来是纸上谈兵。

如果按切克兰德方法来衡量,设计方案作为一个概念模型来使用比较合适,先让大家讨论与评议这也是必要的。

但如果在此基础上能与实际系统按切克兰德方法步骤
5 的要求进行比较找出差异,并且针对差异组织讨论,而不是把它当做改革蓝图可能会更好。

后面的方案推行不下去也说明了人类活动系统理想状态的实现是有成本的,现实中关系的复杂程度会超过任何设计方案所考虑的内容,这也正是无结构问题的特征之一。

2 .
3 . 5 对整个过程的回顾,有两点突出的体会:一是在学习这一方法以前,根定义与相关系统这样的概念,自然会寻找多个表达,也不至于一有表达就有行动的冲动。

二是概念模型与实际系统进行中肯的比较,通常地,按设计蓝图去改造系统的观念看来对无结构问题并不一定适用。

有结构问题的处理方法对人类思维的影响还是很严重的。

2. 4 分析小结
通过对这一案例的后分析,旨在通过利用软系统方法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以此来进一步指导实际工作。

由于软系统方法论的原理过程及其应用都较复杂,所以在上述分析中并没有对第四步骤构建概念模型进行分析,同时也只是对案例进行后评价分析,而不是运用软系统方法论指导一次新的实践活动。

3 对软系统方法论的评议
3 . 1 学习切克兰德方法的人,检查一下日常处理过的一些事务,可以发现,这是一种似曾
相识的方法,尤其对于经常面对复杂局面的人。

许多人以步骤1、2 直接到步骤7 的方式解决问题。

即使不追求完整的使用该方法,在某些方面或片面使用该方法也是会有好处的。

实际上该方法的步骤永远不是固定的,也不是介绍介绍该方法的步骤就一定要教条地遵守。

3 . 2 软系统方法的核心有两点:一是选择并建立根定义,由此展开成概念模型。

二是从概念模型与现实的比较中导出可行的行动。

一项研究完全可以按几个不同的根定义展开。

3 . 3 由于一部分人总是期望用技术方法解决无结构问题,可能是觉得软系统方法的技术操作程度太低。

人类的问题不可能完全通过技术化解决,至少应该体会到“决策时艺术与科学的统一”的观念。

3 .
4 方法论的各步骤中没有强调定量分析,实际上步骤1、4、5、6、7 都不排斥定量化。

问题的情景可能需要数据表达,把握主成分的特点就是一种观察问题的角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