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图形色彩研究

合集下载

我国传统年画的色彩和运用

我国传统年画的色彩和运用

我国传统年画的色彩和运用年画是我国美术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研究我国各地风俗习惯、乡土民情、宗教信仰以及民间艺术造型和色彩观念的图像资料。

它最早以门神的样式出现,经过2000多年的发展演变,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造型与色彩体系。

本文以中国民间年画的色彩特征为内容,进行初浅的探讨。

民间对色彩的应用,源于人本能的色彩反映。

所以,民间年画的色彩,一方面,明显地呈现出人从本能出发选择色彩的色彩表象,如在年画色彩中红色最为普遍,因为红色在可见光谱中波长最长、振频率最慢,是人类视觉最先反映、最易感受的色彩,原始人类的色彩应用基本都是从红色开始;一方面,因为本能的色彩冲动,往往使年画制作突破社会性和地域性集体色彩的影响,时时表现出新的色彩面貌,如在年画制作中最便当的口诀,“画画无正经,新鲜就中”就是这种现象的反映,“画画无正经”体现了艺术的随意性和游戏性,“新鲜就中”体现了人类本能的色彩喜好和喜爱纯粹色彩的视觉刺激。

因此,长期来我国的民间年画多用极色,以黑、白、红、绿、黄、紫等对比强烈、鲜明的色彩来组成画面,而且毫无顾虑地以艳红翠绿、明黄暗紫的色彩搭配,直抒普通百姓心灵感受,色彩运用几乎达到自由表现的程度。

象征性是我国自远古至今的用色传统。

距今1万多年前的中国山顶洞人将赤铁砂粉粒撒布在尸体周围,李泽厚先生认为这些红色已“包含着提供着某种观念的含义”。

尤其在上古社会规定的“白、青、黑、赤、黄”五色与五行、五方、四时等相配属,赋予色彩以社会意义和文化价值的内涵。

所以,存在于我国社会和文化环境中的民间年画的色彩,其主要的特征就是对这种象征性的继承,画面出现的各种色彩都具有不同的象征意义。

如凡表现吉祥吉庆之事的年画,以红色为主,黄色为辅,绿紫次之,画面色彩热烈激昂;山东潍坊木板门神年画,以大面积红色为主色,年节之时象征着吉庆;广东佛山门画“大刀门神”,仅以红、黄、绿三色套色,纸底为朱红橙色,鲜明夺目。

红色还被用来表示性格,如山西临汾木板年画“五子登科”门画中,文官面部被绘以红色,象征着正直、威严。

中国传统色彩调查报告

中国传统色彩调查报告

中国传统色彩调查报告中国传统色彩调查报告1. 调查题目:中国传统色彩的应用和意义调查报告2. 调查目的:了解中国传统色彩的历史背景、应用领域以及其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意义。

3. 调查方法:通过文献研究、网络调查和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调查。

4. 调查结果:4.1 中国传统色彩的历史背景中国传统色彩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殷商时期,就已经出现了一些特定的色彩符号。

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国传统色彩逐渐丰富起来,并与中国传统文化紧密相连。

4.2 中国传统色彩的应用领域4.2.1 红色:红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代表着喜庆、热情和祝福。

红色常常被用于婚礼、新年和其他庆祝活动中。

4.2.2 黄色:黄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吉祥之色,代表着富贵和权力。

黄色被广泛应用于皇宫、宫殿等具有皇家意义的建筑物中。

4.2.3 蓝色:蓝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代表着清新、安宁和祥和。

蓝色常常被用于宫廷壁画、绘画和陶瓷制作中,表达中国人向往和平的情感。

4.2.4 白色:白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纯洁和空灵的意义。

白色常常被用于婚礼和葬礼中,代表着祝福和告别。

4.3 中国传统色彩的意义4.3.1 文化传承:中国传统色彩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应用这些传统色彩可以传承和弘扬中国文化。

4.3.2 表达情感:中国传统色彩具有丰富多样的情感表达能力,通过色彩的运用,可以更好地表达情感,并引发观者的共鸣。

4.3.3 象征意义:中国传统色彩常常与各种符号和象征意义相结合,通过色彩的运用,可以传递特定的文化信息和价值观念。

5. 结论:中国传统色彩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背景和丰富多样的应用领域。

这些传统色彩不仅仅是一种视觉元素,更是一种情感和文化的承载。

通过传承和应用这些传统色彩,可以让中国文化得到传承和发展,并在现代社会中发挥重要的文化价值和情感表达的作用。

关于中国传统色彩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关于中国传统色彩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关于中国传统色彩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研究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olors in modern visual communication design刘冰雪/海南大学国际传播与艺术学院刘思雨/北京化工大学朱慧芳 杨洁/ 海南大学国际传播与艺术学院Liu Bingxue/School of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and Art,Hainan UniversityLiu Siyu/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Zhu Huifang,Yang Jie/School of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and Art, Hainan University摘 要:中国传统颜色在传统文化中具有特殊含义和象征,将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与中国传统色彩进行有机融合,可以提升设计作品的艺术气息和文化内涵。

因此,设计人员在视觉传达设计过程中,要根据设计作品的需求和特征适当地选择中国传统色彩,使设计作品色彩搭配更加分明、科学、合理,推动中国传统色彩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以提升视觉传达设计整体效果。

关键词:中国传统色彩;视觉传达设计;现代设计Abstract: Traditional Chinese colors have special meanings and symbols in traditional culture. The organic integration of modern visual communication design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colors can enhance the artistic atmosphere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design works. Therefore, in the process of visual communication design, designers should appropriately select traditional Chinese colors according to the need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design works, so as to make the color collocation of design works more clear,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and promote the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olors in modern visual communication design to improve the overall effect of visual communication design.Keywords: Chinese traditional color; Visual communication design; Modern design0 引言从中国传统绘画发展到现代视觉传达设计,都极为重视对色彩的搭配和使用,以提升设计作品的内涵、效果、艺术气息、情感传达。

中国平面设计中的传统美术色彩应用研究

中国平面设计中的传统美术色彩应用研究
( 二 )色 彩 的 “ 有 无 ”思想 在平 面设 计 中的应 用 道 家 对 于 黑 白两 色 是 具 有推 崇之 意 的 。 因此 抛 掉 儒 家对 于


中 国平面设 计 现状
中 国 当代 平 面设 计有 着 中 国 自己 的特 色 ,在世 界 的平 面设 计 的象 征含 义在 作 品中 的运用 还可 以反 映作 者 的思想 感情 。 艺术 中形 成 了 自己独 特 的 艺术 美感 。虽 然在 世 界平 面 设计 发展 进 程 中 ,中 国的平 面 设计 开始 得 比较 晚 ,但 它的 发 展还 是非 常迅 速
设 计 的应 用作 了一 定 的探 索和 总 结 。
关键 词:平面设 计;传 统美术色彩 ;应 用;象征 意义
红色 带来 的祥瑞 、黑 白两色 隐 示 的不祥 之 意等 给 了设 计作 者 充分 运 用 的 空间 ,通 过色 彩给 不 同 的设 计作 品 赋予 不 同的含 义 ,让 欣 赏者 能 够获 得不 同的心 理 体验 和美 观 感受 。除 此 之外 ,这些 色 彩
与运 用 ,从 而缺 失 了中 华艺 术 的厚 重 感 。因此 ,平 面 设计 的发 展 地 与 世界 化 元素 组合 重 整 让传 统 美术 的 意蕴 融 入到 设 计中来 ,
从 而 形成 具有 中 国底 蕴 和 中国特 色的 平面 设计 。
这 一方 面主 要 是在 于通 过 五种 基色 的 相互 调 和而 形 成 的色 彩 或温 和 的色 彩相 互 搭配 , 能够 更 加显 出独 特 的感 受 。在 所有 色 系 中,根 据色 彩给 人 带来 的 心理 感 受 ,可 以分 为冷 色系 和 暖色 系 。 如 蓝色 和紫 色 则属 冷色 系 ,红 色和 黄 色则 属暖 色 系 。两种 色 系 的

中国传统色彩配色技巧在艺术设计中的研究及应用

中国传统色彩配色技巧在艺术设计中的研究及应用

Art and design,美术与设计中国传统色彩配色技巧在艺术设计中的研究及应用任南赵岩(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00)【摘要】中国传统色彩配色凝结着古人的智慧,其色彩搭配有迹可循,配色技巧融合了自然、宇宙、哲学等观念,承载着古人的色彩文化和审美情趣。

纵观中国传统配色,不难发现,传统色彩配色的艺术造诣较高,美得不可思议。

在现代艺术设计中融入中国传统色彩配色技巧,最大化发挥色彩在艺术设计中的作用,传承传统色彩配色技艺,实现传统色彩的现代化发展创新。

本文以中国传统色彩配色技巧为切入点,阐述了中国传统色彩配色技巧的色彩观,重点探讨了中国传统色彩配色技巧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以期指导实践。

【关键词】中国传统色彩;配色技巧;艺术设计;色彩观;应用【中图分类号】J206.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4198 (2021 ) 06-159-04【本文著录格式】任南,赵岩.中国传统色彩配色技巧在艺术设计中的研究及应用[J].中国民族博览,2021,03 (06) :159-162.前言色彩令世界更加丰富多样,色彩之美体现艺术之美,色 彩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自成体系,在璀璨的世界色彩文化之中,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中国传统色彩配色也独具一格,对配色技巧的运用独具匠心,有着明显的中国文化特色,占领着色彩配色技艺的制高点。

现如今,我国在艺 术设计中对传统色彩配色的运用还处于初级阶段,基于中国 传统色彩配色的深厚文化内涵和配色技巧,有待进一步深入了解与研究,如何在艺术设计中挖掘中国传统色彩配色技巧,使之在现代艺术设计中获得新的发展,现已成为艺术设计研究关注的焦点问题。

鉴于此,笔者试图在艺术设计中运用现代设计理念为中国传统色彩的传承发展“赋能”,促进中国 传统色彩配色技艺在新时代的发展。

一、中国传统色彩配色技巧的色彩观及其特点(_)中国传统色彩观1.五色观五色是色彩的五类划分,即“赤、黄、青、白、黑”五色。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一、引言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包括道家、墨家、法家等多种思想流派,涵盖了伦理道德、哲学思想、文学艺术、音乐舞蹈、建筑工艺等方方面面。

书法、篆刻、绘画、剪纸、窗花、扇面等传统艺术形式都融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色彩运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色彩具有独特的审美特点,如红色代表吉祥、喜庆,黄色代表统一、宏伟等。

在视觉传达设计中,色彩的运用可以增强作品的视觉效果,传达相应的情感和意义。

2.图形符号: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图形符号非常丰富,如龙、凤、麒麟、瑞兽等,这些图形符号都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某种特殊意义。

在视觉传达设计中,通过运用这些图形符号,可以增强作品的文化氛围和传统特色。

3.艺术形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艺术形式如书法、绘画、剪纸等都是视觉传达设计中常用的元素。

通过运用这些元素,可以使作品更具艺术性和观赏性,同时也增强了传达的文化特色。

1.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需要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为传统文化赋予新的生命力和时代内涵。

2.文化创新与传承:在应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视觉传达设计需要保持其独特性,创新出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设计语言和风格,既传承了传统文化,又具有时代特色。

3.多元文化视角:在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时,应该注重多元文化的交融和互通,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优秀设计理念,丰富和拓宽传统文化的表达方式。

四、结论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可以使作品更具文化内涵和独特的风格,同时也丰富了视觉传达设计的表达方式和方法。

应用与研究中仍面临一些挑战,需要创造性地进行探索和实践,以推动中国传统文化与视觉传达设计的融合和发展。

基于传统中国画色彩问题的研究

基于传统中国画色彩问题的研究

中 国 画 之 用 色 比较 注 重 主 观 性 , 自有 其 历 史 文 化 和 哲学 土壤 , 先秦 的儒 学 , 理 性 精 神 解 释 传 统 “ 乐 ” 将 理 性 引 向 用 礼 , 现 实 的 日常 生 活 ,伦理 情感 及政 治 观 念 之 中 ,在 色彩 的 认 知 上 ,则 表 现 为 对 客 观 存 在 的 色彩 的主 观 性 格 予 以肯 定 ,巧 笑 “
从 以 黑 自为 主 的 中 国 水 墨 画 色 彩 系 统 的 形 成 和 变 化 看 ,
这种新的色彩系统 ,新 的色彩观是渊源有 自的 ,它不 中断传
统 , 反 叛传 统 , 是执 着 于 新 的追 求 , 的 突破 , 种 突 破 主 不 而 新 这
要 表 现 为 对 “ 有色 ” 固 的超 越 。
率地指 责中国画的色彩不够 丰富和缺 乏视觉冲击力 ,他们喜 用西洋 绘画的色彩传统和 成就 ,在 不经意 中贬低我国传统绘
画 色彩 语 言 的价 值 , 种 割 裂 传统 的认 识 和 价值 取 向。不利 于 这 中 国绘 画事 业 的 革 新 与发 展 。
当 然 , 了解 这 样 一 个 历 史 过程 , 们 也 不 可 能 冷 静 地 全 不 我
使 人 产 生 丰 富 的联 想 , 具 有 表 现 性 , 而 达 到 以 虚 当实 , 更 从 虚 实 相 生 。 不似 之 似 的艺 术 效 果 。
背离了历史审视 的 目光 ,也会 失去不断革新不断进取 的锐气
和 方 向 。 同样 , 阻碍 中 国 画的 发 展和 提 高 。 会 首 先 , 要 指 出 的 是 , 古 代 , 国 画 又 叫丹 青 , 见 , 需 在 中 可 中 国 画 本 来 是 重 色 彩 的 。远 在 新 石器 时代 的彩 陶上 已有 相 当复 杂 的 色 彩 : 秋 战 国和 西 汉 色彩 斑 驳 的 帛画 : 阳棒 台子 汉 魏 春 辽

中国传统“五色”观的色彩体系在动画中的应用研究

中国传统“五色”观的色彩体系在动画中的应用研究

在动画中的应用方式方面,中国传统文化可以以多种形式出现。首先,可以 利用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进行角色设计。例如,在服饰、发型、面部特征等方面, 都可以融入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元素,以此来打造独特的角色形象。其次,可以 通过动画表现传统文化的经典场景和理念。如中国古代的建筑、风景、礼仪等, 都可以在动画中得到展现,使观众对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总之,中国传统文化在动画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深入挖掘和巧妙运 用传统文化元素,不仅可以丰富动画作品的文化内涵,提高其艺术价值,还可以 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未来,我们应该更加注重中国传统 文化在动画中的应用研究,以期为国产动画的发展提供更多有益的启示和建议。
也希望广大动画创作者能够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和专业水平,更好地将 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动画创作中,为观众带来更多优秀的国产动画作品。
动画片《黑猫警长》也非常注重色彩的对比与统一展现了黑猫警长的勇敢机 智同时也展现了整个画面的和谐统一;而动画片《葫芦娃》则主要采用了红色为 主色调展现了葫芦娃的热情和小宇宙同时也有其他颜色的辅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使画面更加鲜明突出而和谐统一则使画面更加和谐给人以舒适和谐的感觉。
四、结语中国传统五色观的色彩 体系在动画中的应用研究具有重 要的意义不仅可以丰富动画的
3、黄色
黄色在中国传统中象征着土和中央,具有尊贵和丰收的意义。在动画中运用 黄色,可以营造出庄重、华贵、丰收的氛围。例如,在表现古代皇宫或寺庙时, 运用黄色可以更好地展现其庄严华丽的特点。
4、白色
白色在中国传统中象征着西方和秋季,具有纯洁和素雅的意义。在动画中运 用白色,可以营造出清新、淡雅、恬静的氛围。例如,在表现古代书院或古代女 子的服饰时,运用白色可以更好地展现其清新淡雅的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图形的色彩研究【摘要】中国传统图形文化历史悠久,具有丰富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

通过儒家的五色世界、道家的无色世界、佛家的彩色世界、少数民族原始萨满色分析中国传统图形的色彩种类,从色彩角度认知中国传统图形,继承沿用传统色彩于现代设计中,创造东方文化意蕴的图形设计。

传统文化的传播对中国文化的推广中国形象的提升起到重要作用。

【关键词】色彩;五色;无色;佛教;萨满传统色彩在中国文化领域的地位美学家梁一孺在《民族审美心理学概论》中指出:“色彩文化是民族文化中最突出醒目的部分,色彩能有力地表达情感。

”色彩是伴随着人类对于世界的最基本认识而产生。

生活在不同地域环境中的人类,在经历了不同的自然条件选择和历史文化熏陶后,最终会形成各种具有鲜明特色的民族和国家。

这些不同民族和国家又会形成独特的色彩审美观,这些色彩会打上深刻烙印,比如中国红、美国蓝、阿拉伯绿等等。

世界上的每一个民族都有世代相传的、具有鲜明艺术代表性的传统“色彩”。

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提出了中国的原色——五行五色说,并形成了中华民族独有的色彩原色观念,正所谓“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

源于五行学说的赤(红)、黄、青(蓝)、黑、白被古人视为吉利祥瑞的“正色”,是我国传统艺术用色的基本准则。

中国传统色彩是一个庞大复杂而又神秘的体系,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及审美观念,色彩基调与传统文化观念相重合,不同的色彩表达了特定的观念理念。

用色重视色彩的心理效应,重视色彩的予以象征性,讲究视觉形式美感和视觉文化内涵。

五色体系经过两千年多年历史文化的积淀发展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美学的基础,构成中国传统色彩体系与结构。

中国传统图形文化中对“五色”的运用和搭配是中国当代设计师最好的学习宝典。

1.中国传统色彩的五行五色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最基础的就是“阴阳五行”,其中的五行为金木水火土,五行学说的本质就是认为世间万物都属于这五类的范畴,并且相生相克,处在不停的运动变化之中,使得宇宙不断变化发展。

五色对应五行,五行是中国人的思想规律,是中国人对宇宙的系统信仰,五色是中国传统色彩理论的美学基础,使感性的现实色彩渗入思辨的哲学领域。

中国传统色彩体系逐渐由单色崇拜发展到五彩并重。

传说远古时代曾有记载“天皇氏尚青,地皇氏尚赤,黄帝氏尚黄,金天氏尚白,高阳氏尚黑”。

中国古代有“观物取象”之说,说明了中国古人的色彩观念模仿自然色彩变化的趋向。

从天地四方和自然物质基本属性再到四季变化中、时空变化的倾向性定位色彩,表现出古人本能性的哲学意义,这使中国色彩象征得以长久。

阴阳五行的阴阳说来源太极图最早出现在陕西永靖所出土六千五百年前(伏羲时代)双耳彩陶壶上之双龙古太极图(藏瑞典远东博物馆),可见其对中原文明的深远影响。

太极图来自于先民对太阳以及月亮的起落圆缺变化的理解。

古人认为太阳为“阳”月亮为“阴”,日月代表的太阳和太阴构成太一,黑白调和表示阴阳合一。

太极包含阴阳(黑白),阴阳生五行(五色)。

阴阳五行说把青、蓝加绿、红、黄、白、黑五色视为正色,也叫上五色,是最纯正的颜色,象征尊贵,而将其他间色只有五色之和才能够得到。

五色不仅服务于阶级礼制,同时揭示了色彩科学的基本规律,奠定中国古代五色观的美学思想基础。

中国古人最高的精神境界就是“天人合一”,皇帝被称为“天子”。

“天”在中国古代拥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和象征。

“天地玄黄”中,天的颜色是无尽的黑色,所以黑色在中国古代为万色之王,代表最具影响力的中国式原始图腾崇拜的对象——“天”。

白色在中国古代色彩观念中具有多重含义。

白色对应五行中的“金”,同时也象征着“无”,更对应着中国人的“善良”。

在中国众多古老的传说中,不光身穿白衣的仙人和仙女都是正义慈悲的化身,比如“吕洞宾”和“观音菩萨”;连妖精穿上白衣之后也变成善良的象征,比如“白娘子”。

同时,白色也是中国人悲伤的表现,在丧葬仪式中,白色也是主色。

红色在五行中对应着“火”,也象征着吉祥和喜庆。

中国人最喜爱的颜色莫过于红色。

中国考古学者对史前遗迹发掘证明单色性是原始人的色彩特征。

红色在原始人看来,是血液和火焰的颜色,具有神奇的力量,如山顶洞人在遗骨周围撒上红矿粉末,希望死者能够回魂反体,亦或是灵魂不灭,表现出了对鲜血颜色的崇拜和一种对生命持续的向往。

象征着喜庆与吉祥,是趋凶化吉之祥瑞。

我国古代建筑中对红色的使用也十分普遍。

五行相生说认为,火生土,火为赤色,土为黄色,所以故宫建筑的墙面、柱子以及门窗也多用红色,寓意循环生化、吉祥之意。

中国民俗以红色为一切吉、喜、庆典的象征,具有代表国家、喜庆、文化传统的特点,并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

国旗国徽的设计均以红色为主色。

但是,在西方世界,红色并不是一个令人愉快的颜色。

在漫长的冷战期间,以前苏联为代表的华沙集团都笼罩在共产主义的红色之下。

而中国作为当今社会影响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想要和平崛起,首先要在意识形态上消除西方世界对我们的偏见,将中国传统色彩中的红,与冷战期间的华沙红区别开来。

从新世纪开始,我国在统一使用“中国红”的概念,力求让中国红的喜庆吉祥的含义传播到全世界。

当人们看到它的时候,就会感觉到这是中国的。

埃菲尔铁塔的灯光从未因为外国节日为之改变,在中法建交40周年之际,在欢庆中国春节的日子里,埃菲尔铁塔却披上了中国红。

2012年的上海世博会,中国的主展馆也使用了中国红作为主体颜色。

黄色是中国人的皮肤色,也是象征大地的颜色。

中国先民从环境特色中自发性的选择黄色为色彩中心。

中国远古时代把黄称为”中和”之色。

所以在中国甚至有”黄生阴阳”的说法,把黄色奉为彩色之主。

五行说中色彩认为,方位、季节与生化过程都有相辅相成的关系,相传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居水德,尚黑,汉武帝确立居土德,黄色就为汉皇权的象征,以黄色为贵。

黄色属土,土方居中,代表国家。

故宫建筑屋顶大面积覆盖黄色琉璃瓦,“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自汉代以后的历朝历代,象征后土大地的黄色都只能出现在皇室专用物品之上,无论士族还是平民皆不得穿黄袍。

青色,实为蓝绿色,是草木滋润繁茂的颜色。

青龙既苍龙,是古代中国的祥瑞之物。

青色象征着生机勃发的春天,也是中国古代先民所喜爱的正色。

中国古代把青、红、黄、白、黑的混合色称为下五色。

但是,下五色中的紫色是一种特殊的存在,在汉代,紫色常被作为珍稀的极色;在唐代,紫色为三品以上官服和皇家喜爱的色彩。

中国色彩文化认为紫是红的极色,这反映出中国人在五色之外对其他色彩也有深刻的理解。

中国传统艺术作品中可借鉴采集色彩的范围极其宽广。

从原始文明期的彩陶,商周青铜器到唐代的三彩,宋青的陶瓷品,敦煌的壁画雕塑,汉代的漆器,秦朝的兵马俑及历代的山水、人物画,它们各自的色彩都是当时文化艺术发展、沉淀的结果。

不同的色彩搭配传达不同的视觉意味。

作为一个民族的人民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也对古代文化所表现出来的色彩搭配,有特殊的喜好情感在里面。

2.中国传统色彩的美学思想2.1儒家的五色世界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哲学,在思想上倡导“礼”、“仁”,并得到了统治阶级的肯定和大力推广,其色彩理论颇有创新。

总体上继承了周朝时期的五色理论,赋予了色彩更多的社会伦理道德意义,强调“礼”的规范和“仁”的意义,极力维护周是建立的色彩典章制度,把五色定位正色,其他色为间色,并赋予其尊卑、贵贱等级的象征意义,分别代表君臣民的上下级关系,不得混淆。

在儒家哲学思想的影响下,色彩理论在不同的阶层中形成了几种截然不同的风格——民间色彩、宫廷色彩和士大夫色彩。

民间色彩鲜明强烈、热情奔放、明快大方、大胆夸张,宫廷色彩奢侈豪华,炫耀权力和财富,以富贵为美。

士大夫色彩相对单一,追求闲情雅趣、清高脱俗,以典雅为美。

儒家色彩观中有一个重要的观念对中国美学影响深远,这就是“比德”。

所谓“比德”,就是将自然事物比拟人的道德,是自然特征的人格化、道德化。

古人对某种自然物的审美观,首先是从人自身的伦理道德等社会观念出发的,将对象的外观特性通过人的自由联想而伦理化、社会化。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正因为松柏岁寒而不凋,后人就把它们比德于君子、丈夫、英雄,寓以正直长青之意、崇高景仰之情。

儒家的这种“比德”观认为,色彩之所以美,是因为色彩的装饰暗示出了人的美德,从色彩装饰中可以发现不同的人所具有的不同品格。

儒家的这种类比的思维方式在中国色彩观上无疑有着重要的地位。

2.2道家的无色世界道家是由老子、庄子创立的以关于道的学说为中心的学派,老子是道家的创始人,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思想,道家的思想以老庄的自然天道观为主体,他们对于艺术的态度不同于儒家,儒家肯定了艺术的社会功能,将艺术于礼乐相结合,而道家与以墨子为代表的“墨家”的“非乐”观点相接近,否定艺术。

道家的色彩观道家哲学崇尚“清静”、“无为”追求“道法自然”,回归自然,返噗归真,追求自然色彩的平淡素净之美的色彩观对中国绘画色彩观,特别是对文人画家的色彩美学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道家主张“玄学”,崇尚黑色。

认为黑色是高居于其他一切色之上的色。

道家对黑色的审美态度直接影响到中国绘画色彩美学思想,并奠定了墨色在中国绘画中的造型地位。

其色彩观是追求自然色彩的平淡素净之美。

老子说过“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玄即黑色,是生五色的“母色”,水墨不加修饰地近于玄化的“母色”,所以黑色中又蕴含五色。

在古人看来,水墨是一种色相最朴素而又包含着最丰富色阶层次的颜色。

这也是符合道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哲学思想。

文人画崇尚水墨,用墨色的美表现艺术家眼中的世界。

墨色的美在于单纯中蕴涵着万物的光彩,六墨俱备,虚实得当,墨即有了色彩的光辉。

这种用色,摆脱了自然色调,而又有直人玄妙的意境。

它是哲学的选择,同时也符合科学色彩学的精神。

2.3佛家的彩色世界佛教自南北朝时期传入中国,由于其特有的文化理念和宗教信仰,很快就与中国本土文化相结合并得到长足的发展。

在进入中国初期以小乘佛教为主,在唐代大乘佛教成为主流。

大乘佛教主要可以分为在中原地区的显宗佛教即汉传佛教和在西藏地区的密宗佛教即藏传佛教。

在如今现存的寺庙古迹中可以发现,受尊崇藏传佛教的满清入关的影响,中国北方的寺庙的墙壁大都以红色为主,而南方寺庙墙壁则依然保留着当年汉人皇帝赐予他们的黄色。

从佛教立场看,教旗的六色(包括混合色)象征佛陀的庄严法相和佛教的博大精深。

蓝色代表佛教慈悲和平的主旨;黄色寓示中道了义;红色象征成就福德;白色表示清净解脱;橙色象征佛法的根本——智慧圆满;五色的混合色寓示真如不二之义。

2.4 少数民族原始萨满色人们对色彩的象征性运用可追溯到原始岩画。

原始人常用红色的矿物颜料来绘制形象符号,因为原始人视红色为血液的颜色,象征着生命。

我国北方众多的少数民族因受到外来文化,尤其是佛教文化的影响的程度各不相同,在萨满神服的色彩搭配方面也显示出了明显的差异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