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测试技术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 教案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 教案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教案教案标题: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教学目标:1. 了解机械工程测试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机械工程测试技术的常用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内容:1.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的定义和分类。

2.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流程。

3. 常用的机械工程测试方法和仪器设备。

4.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的应用案例和实践操作。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1. 导入: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思考机械工程测试技术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2. 概念讲解:介绍机械工程测试技术的定义和分类。

3. 原理讲解:解释机械工程测试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流程。

4.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展示机械工程测试技术的应用场景和效果。

第二课时:1. 复习: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

2. 方法介绍:详细讲解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常用的方法和技巧。

3. 仪器设备:介绍机械工程测试中常用的仪器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4. 操作演示:进行机械工程测试技术的实际操作演示,引导学生掌握实践技能。

第三课时:1. 复习:回顾前两节课的内容,巩固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应用案例:展示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案例。

3.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机械工程测试技术的实践操作,解决实际问题。

4. 总结和评价:总结本次教学内容,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提供反馈和建议。

教学资源:1. 课件:包括概念讲解、原理讲解、方法介绍、案例分析等内容。

2. 实验室设备:提供机械工程测试技术的实验室设备和仪器。

3. 实际案例:收集和准备机械工程测试技术的实际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评估方法:1. 课堂互动: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检查学生对机械工程测试技术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 实践操作评估:评估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

3. 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考察学生对机械工程测试技术的应用和分析能力。

教学策略:1. 案例教学: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机械工程测试技术的应用场景和方法。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课程设计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课程设计

目录一、设计目的与要求 (1)二、设计任务 (1)三、设计内容 (1)3.1 仪器简介 (1)3.2设计原理、设计步骤及数据分析 (3)利萨如图形法测量简谐振动频率 (3)振动测试 (9)四、简支梁振动系统综合性能测试 (13)振动系统固有频率测试的方法 (13)隔振 (17)单式动力吸振器吸振的实验分析 (18)复式动力吸振器吸振的实验分析 (19)五、设计心得 (22)六、参考文献 (23)七、指导老师评语 (24)简支梁动态特性综合测试方法一、设计目的与要求1. 学习测试系统的搭建以及相应仪器的使用2. 学习振动系统的频率阻尼计算、测试的各种方法3. 学习振动量(位移、速度、加速度)的测量及之间关系4. 学习振动系统特性的测试方法及频谱的分析方法5. 学习振动系统吸振、隔振的方法及分析其频率二、设计任务1.掌握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以及测试系统的安装调试2.掌握多种简谐振动的频率方法,特别是使用“利萨如图形法”3.掌握位移、速度、加速度的测定方法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4.掌握频谱分析方法以及它们的应用条件,理解频谱图的含义5.掌握吸振、减振的方法,并会计算隔振频率三、设计内容3.1 仪器简介DHVTC振动测试与控制实验系统的组成:如图1所示,实验系统由“振动与控制实验台”、激振测振系统与动态分析仪组成。

1、底座)2、支座)3、二(三)自由度系统)4、薄壁圆板)5、非接触式激振器)6、接触式激振器)7、力传感器)8、偏心电机)9、磁电式速度传感器)10、被动隔振系统)11、简支梁)12、主动隔振空气阻尼器)13、单/复式动力吸振器)14、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15、电涡流位移传感器)16、磁力表座)图1 DHVTC振动测试与控制学生实验系统示意图振动与控制实验台振动测试与控制实验台由弹性体系统(包括简支梁、悬臂梁、薄壁圆板、单自由度系统、二自由度系统、多自由度系统模型)配以主动隔振、被动隔振及动力吸振用的空气阻尼减震器、单式动力吸振器、复式动力吸振器等组成。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教学设计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教学设计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教学设计背景机械工程是一门基础、广泛应用的学科,许多行业都离不开机械工程的应用。

而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是机械工程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涉及到材料力学、流体力学、热力学、动力学等多个学科和领域,其基础技术和实验技术的学习对于机械工程专业的学生至关重要。

目标本次教学设计旨在引导学生了解机械工程测试技术中的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学生对于测试技术的理解和使用能力。

教学内容基础知识一、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1.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本概念2.测试技术的发展历史和现状3.机械工程测试技术的分类和应用二、测试技术与实验技能1.测试设备操作技能2.实验安全与操作规范3.实验结果的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开设课堂讲授、实验操作、讨论交流等不同形式的教学活动。

一、课堂讲授课堂讲授主要介绍机械工程测试技术的基础概念、分类和应用,以及实验方法、实验安全和数据处理等内容。

教师可以通过PPT或黑板演示等形式,讲解相应的知识点,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二、实验操作实验操作是本次课程的重点。

学生需要通过实验操作,学习相关测试技术和实验技能。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实验过程,加深对于测试技术的理解和使用能力。

三、讨论交流讨论交流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

通过讨论交流,学生可以分享实验经验,互相学习和总结经验。

教师可以组织小组讨论或集体讨论等形式,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实验项目一、材料拉伸实验材料拉伸实验是机械工程中非常重要的实验之一。

学生需要根据实验要求,通过拉伸测试机进行拉伸试验,获取实验数据并进行统计和分析。

二、冲击实验冲击实验也是机械工程中非常重要的实验之一。

学生需要通过冲击试验机进行实验操作,获取实验数据,并进行统计和分析。

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究不同材料在冲击试验中的表现。

评价方法本次课程的评价方法分为两部分:一、实验实绩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数据处理能力将是评价的重点。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教案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教案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教案1. 引言本教案旨在为机械工程专业的学生提供机械工程测试技术的相关知识和实践技巧。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机械工程测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能够独立进行机械工程测试项目的规划、实施和分析。

2. 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如下:•理解机械工程测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常见机械工程测试仪器的操作和使用技巧;•能够独立规划机械工程测试项目,并进行实施和结果分析;•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3. 教学内容3.1 机械工程测试的基本原理•概述机械工程测试的定义、分类和应用领域;•熟悉机械工程测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机械工程测试中常见的测量误差来源及其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3.2 常见机械工程测试方法•学习力学测试方法,包括静力学测试和动力学测试;•掌握热力学测试方法,包括温度、压力和流量的测量;•熟悉振动测试方法,包括振动信号的采集与分析。

3.3 机械工程测试仪器的操作和使用技巧•了解各类常见机械工程测试仪器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学习如何正确操作机械工程测试仪器,进行测试数据的采集和处理。

3.4 机械工程测试项目的规划和实施•学习机械工程测试项目的规划和设计方法;•掌握实验的基本流程,包括实验前准备、实验方案设计、实验设备选择和实验数据采集;•学习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报告撰写。

4. 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授课:通过理论讲解,向学生传授机械工程测试的相关知识;•实验: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机械工程测试仪器的使用技巧,并进行实验项目的实施;•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课堂练习:通过课堂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5. 教学评价方法为了评价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情况,我们将采用以下评价方法:•平时成绩:根据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课堂作业和小组讨论表现评定;•实验报告:根据学生的实验设计、实验结果分析和报告撰写情况评定;•期末考试:通过笔试形式考察学生对机械工程测试知识的掌握情况。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教学讲义教案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教学讲义教案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教学讲义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了解机械工程测试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掌握机械工程测试技术的常用方法和工具;3.了解机械产品测试的流程和要点;4.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机械工程测试技术的概述1.1机械工程测试技术的概念和作用1.2机械工程测试技术的发展历程1.3机械工程测试技术的分类和应用领域2.机械工程测试技术的基本原理2.1测试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2测试的基本要素和方法2.3测试的误差与准确度分析3.机械工程测试技术的常用方法和工具3.1机械参数测试方法和工具3.2机械性能测试方法和工具3.3机械可靠性测试方法和工具4.机械产品测试的流程和要点4.1测试计划的编制和执行4.2测试样品的准备和标定4.3测试数据的采集和处理4.4测试结果的分析和评价5.机械工程测试技术的应用案例5.1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5.2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在科研和开发中的应用5.3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在质量控制中的应用三、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和实验操作,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机械工程测试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2.讨论与交流的教学方法,通过学生的互动参与,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

四、教学过程1.引入(5分钟)通过引述一个机械产品测试中的实际案例,激发学生对机械工程测试技术的兴趣,并介绍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2.讲解机械工程测试技术的概述(20分钟)讲解机械工程测试技术的定义、作用和分类,并介绍机械工程测试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3.介绍机械工程测试技术的基本原理(30分钟)讲解测试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介绍测试的基本要素和方法,并分析测试的误差与准确度。

4.介绍机械工程测试技术的常用方法和工具(40分钟)详细介绍机械参数测试的方法和常用工具,机械性能测试的方法和常用工具,以及机械可靠性测试的方法和常用工具。

机械工程检测技术课程设计

机械工程检测技术课程设计

机械工程检测技术课程设计背景介绍机械工程是一个为社会提供必需品和服务的领域。

然而,任何机械设备在使用过程中都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磨损和故障。

因此,在机械工程中,质量控制和检测是至关重要的。

为此,机械工程检测技术应运而生。

机械工程检测技术是一种通过非破坏性或半破坏性手段,对机械设备的状态进行检测、分析和评估的技术。

目的是准确判断机械设备的运行状态,保证其安全、高效、可靠地运行。

课程设计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机械工程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工程素质。

课程内容一、机械工程检测技术概述介绍机械工程检测技术的概念、历史和发展现状,让学生了解机械工程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和适用范围。

二、机械工程检测方法和设备学习机械工程检测方法和设备,包括声波检测、热红外检测、声发射检测、振动分析检测、液晶显示器检测等常见检测方法和设备的原理、特点和应用。

三、机械工程检测实验在本部分中,将介绍机械工程检测实验的设计和实施。

学生将亲手操作各种机械工程检测设备,分析实验结果,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机械工程检测原理、技术和方法。

四、机械工程检测案例分析在这一部分中,学生将学习实际的机械工程检测案例,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这将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机械工程检测技术的认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

课程设计要求一、课堂教学1.讲授机械工程检测技术相关原理和知识;2.解释和演示机械工程检测设备的原理和用途;3.设计和组织机械工程检测实验,让学生动手入门;4.根据实际案例,进行机械工程检测的案例分析;5.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课程设计要求1.合理组织课程内容,培养学生的实践实力和动手能力;2.突出实践和案例分析,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机械工程检测技术;3.利用现代电教技术,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和信息素养;4.强调知识的互动和交流,在营造良好学术氛围的同时,增强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

机械测量技术教案

机械测量技术教案

教案教案教案创设情境1.教师提出问题,创设学习情境;寻找生活、生产中关于互换性与标准化的实例。

2.确定学习内容。

1.参与讨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发布任务,确定本次课的学习内容。

1.小组讨论,举例说明生活中见到的的互换性;2.根据任务及相关资料,明确学习内容。

任务二机械测量常用器具(一)认识互换性1.互换性概念2.互换性的分类3.互换性在机械制造业中的作用通过互换性试验演示,引导学生理解互换性概念及在机械生产中的作用。

1.观察并思考,理解互换性概念及在机械生产中的作用;2.分组讨论,举例说明身边存在哪些互换性。

(二)标准与标准化1.标准2.标准化1.结合实例和PPT,引导学生理解标准与标准化的含义;2.通过标准概念及意义的学习,引导学生对照生产、生活及学习中的相关标准不断提高自己。

1.思考标准与标准化对生产生活的影响;2.增强标准与标准化意识。

(三)极限的基本术语及定义1.孔和轴的定义2.尺寸的术语及其定义3.尺寸偏差、公差的术语及定义4.公差带与公差带图1.结合图片和PPT,引导学生理解孔、轴的定义;2.结合实例和PPT,引导学生理解尺寸、尺寸偏差、公差的术语及定义;3.演示公差带图的绘制方法,帮助学生学会公差带含义,并正确绘制公差带图。

1.小组讨论、总结,根据图片判别孔、轴;2.结合实例,思考并探究尺寸、偏差及公差的定义;3.采用小组合作方式完成公差带图绘制练习。

(四)配合的基本术语及定义1.配合与配合制2.配合的类型结合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配合的定义及类型。

根据已知条件小组合作完成配合类型判断。

教案课前准备1.查看任务单,明确学习任务;2.利用网络查询游标卡尺由来;3.课前学习完成测评。

1.发布任务书;2.查看预习情况,分析学情、梳理问题、调整策略进行答疑。

1.查看学习任务书;2.网络查询游标卡尺相关资料;3.完成预习笔记。

创设情境1.PPT展示被测零件图片,创设学习情境;2.确定学习内容。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课程设计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课程设计

机械⼯程测试技术课程设计机械⼯程测试技术课程设计说明书课题题⽬:温度测量仪专业名称:学⽣班级:学⽣姓名:学⽣学号:指导教师:2013年6⽉30⽇课程设计任务书⼀设计⽬的1、通过对温度测量电路的设计、安装和调试了解温度传感器的性能,学会在实际电路中应⽤;2、进⼀步熟悉集成运放的线性和⾮线性应⽤。

⼆设计要求和技术指标1、技术指标:要求设计⼀个温度测量器件,其主要技术指标如下:(1)测温范围:室温~50℃;(2)被测温度达到50℃时,指⽰灯亮(或蜂鸣器⼯作);2、设计要求(1)设计⼀个能满⾜要求的温度测量及报警电路;(2)要求绘出原理图,并⽤Protel画出印制板图(选做);(3)根据设计要求和技术指标设计好电路,选好元件及参数;(4)在万能板、PCB板上或⾯包板上安装好电路并调试;(5)拟定测试⽅案和设计步骤;(6)撰写设计报告、调试总结及使⽤说明书。

3、设计扩展要求(1)能显⽰输出温度;⽬录第1章绪论 (1)1.1电⼦技术的发展趋势 (1)1.2 本⼈的主要⼯作 (2)第2章温度测量仪的电路设计 (3)2.1 温度测量仪总体框图 (3)2.2 AD590集成温度传感器 (3)2.3 K—℃变换器 (4)2.4 放⼤器 (5)2.5 ⽐较器 (5)2.6 报警设备 (6)2.7 电路原理图 (7)第3章仿真与制作 (8)3.1 电路的仿真 (8)3.2 仿真结果及其分析 (12)3.3 温度测量仪的调试 (12)第4章总结报告 (13)附录A元件清单 (14)附录B实物图 (15)参考⽂献 (16)第1章绪论1.1电⼦技术的发展趋势电⼦技术是⼗九世纪末、⼆⼗世纪初开始发展起来的新兴技术,⼆⼗世纪发展最迅速,应⽤最⼴泛,成为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个重要标志。

进⼊21世纪,⼈们⾯临的是以微电⼦技术(半导体和集成电路为代表)电⼦计算机和因特⽹为标志的信息社会。

⾼科技的⼴泛应⽤使社会⽣产⼒和经济获得了空前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工程测试与控制技术Ⅱ项目设计动态测试信号采集仿真与实例分析学号xxxx姓名xxxx指导老师贾民平日期 2014年 6月目录1.信号仿真、采集与分析处理1.1 项目内容1.2 项目设计过程1.2.1 初始信号1.2.2参数更改一1.2.3参数更改二1.2.4参数更改三1.2.5参数更改四1.2.6参数更改五1.3讨论分析2.基于计算机的声信号采集与分析2.1项目内容2.2项目设计过程2.2.1 程序代码2.2.2 数据图像2.3讨论分析3机械运行数据分析与处理3.1项目内容3.2 项目设计过程3.2.1 程序代码3.2.2 数据图像3.3讨论分析动态测试信号采集仿真与实例分析xxxxx xxxx指导教师贾民平摘要:本项目设计围绕课程讲授的动态信号的采集、分析与处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进行,包括以下三个部分内容:1、信号仿真、采集与分析处理;2、基于计算机的声音信号的采集与分析;3、机械运行数据分析与处理。

运用信号的分析与处理等测试技术相关知识,借助matlab软件,利用傅里叶变换等手段,对采集信号进行数学处理并做时域和频域分析,了解不同信号的特征,进而分析不同人的声音信号以及转子实验台运行的震动原因等。

关键词:matlab;频谱分析; FFTAbstract:The project focuses on the basic 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dynamic signal acquisition, analysis and processing, including the following three parts: 1.signal simulation, acquisition and analysis process; 2. computer-based audio signal acquisition and analysis; 3. the mechanical operation of the data analysis and processing. With the Matlab software and the use of the Fourier transform methods, using the testing technology-related knowledge, such as the signal analysis and processing, the paper makes the mathematical processing of the collected signals and time domain and frequency domain analysis to understand th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ofthe signal. Then is analysis the sound signals of different people and the cause for a rotor vibration test machine.Key words:matlab; Spectrum Analysis; FFT1、 信号仿真、采集与分析处理1.1 项目内容信号采集过程中一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参数:信号频率、采样频率、采样长度等,不同参数的数值设定对于信号采集的效果会产生直接影响,为了掌握信号采集过程中这些参数对采集过程及其效果产生的影响,可以通过Matlab 或C 语言对信号采集与分析处理的过程进行仿真分析,具体要求如下:利用Matlab 或C 语言产生信号x (t ),)()2sin()2sin()2sin()(333222111t n t f a t f a t f a t x ++++++=ϕπϕπϕπ 其中,Hz f 501=、Hz f 2002=、Hz f 1000`3= n (t ) 为白噪声,均值为零,方差为0,7; 幅值、相位任意设定; 对上述等式进行DFFT 处理。

讨论:1) 通过设置不同的采样频率,画出时域波形和傅里叶变换后的幅频谱图,用数据分析验证采样定理。

讨论在采样点数一定(2的整数次方)的情况下,如1024点,2048点、4096点,采样频率对信号时域复现、频域分析的影响;2)采样频率、采样长度(采样点数)与频率分辨率的关系;3)通过设置不同幅值的信号与噪声,讨论噪声对信号时域分析和频域分析的影响; 4)考虑矩形窗和汉宁窗对频谱的影响。

1.2 项目设计过程1.2.1 初始信号给定周期信号:)()2sin()2sin()2sin()(333222111t n t f a t f a t f a t x ++++++=ϕπϕπϕπ其中Hz f 501=、Hz f 2002=、Hz f 1000`3=; n (t ) 为白噪声,均值为零,方差为0,7;41=a ,52=a 、63=a 、0321===ϕϕϕ; 采样频率Fs=3000Hz ,采样长度N=1024.程序代码如下:得到的时域和频域图形为:矩形窗(一):汉宁窗(一):1.2.2 参数更改一采样频率Fs=2000Hz,采样长度N=1024.汉宁窗(二):1.2.3 参数更改二采样频率Fs=5000Hz,采样长度N=1024.汉宁窗(三):1.2.4 参数更改三采样频率Fs=3000Hz,采样长度N=2048.汉宁窗(四):1.2.5 参数更改四采样频率Fs=3000Hz,采样长度N=4096.汉宁窗(五):1.2.6 参数更改五采样频率Fs=3000Hz ,采样长度N=1024.4.01=a ,5.02=a ,6.03=a , 0321===ϕϕϕ,噪声方差0.7矩形窗(六):汉宁窗(六):1.3 讨论分析(1)当采样长度一定时,不同采样频率对时域复现、频率分析的影响:对时域复现的影响:当采样长度为1024,采样频率分别为3000Hz、2000Hz、5000Hz 时,此时由矩形窗所截断的时域图形分别如(一)(二)(三)所示,从图中可以发现,随着采样频率的提高,信号时域的图形会表现的更为复杂,凸显出更多时域的细节,因此较高的采样频率下,对信号时域的复现更为有利,能够更加准确的反应出原始信号的信息。

对频域分析的影响:当采样长度为1024,采样频率分别为3000Hz、2000Hz、5000Hz 时,此时由矩形窗所截断的频域图形分别如(一)(二)(三)所示,其中(一)(三)为满足采样定理的图形,(二)不满足采样定理,由图中可以发现,当不满足采样定理时,1000Hz的谐振成分丢失,即丢掉有用信息,不能复见原始信号。

此外,对于采样长度一定的信号,采样频率越高,峰值频率带越窄。

(2)采样频率、采样长度(采样点数)与频率分辨率的关系由图(一)(二)(三)对比可以发现,采样长度一定时,采样频率越高,频率分辨率越高;由图(一)(四)(五)对比可以发现,当采样频率一定时,采样长度越长,频率分辨率越高。

(3)在图(五)中,减小了初始信号的幅值,即相当于改变信噪比,增大了噪声对原信号的影响,通过(一)(五)进行对比,可以发现,当提高噪声的影响时,频域信号杂乱无章的程度会增加,可以推想,当把噪声的影响增大到一定程度时,会完全遮盖原信号(即此时的信号主要是噪声)。

同样的,如果增加原信号的幅值,可以有效的减小噪声对信号的影响,使得对原始信号的分析更为容易。

(4)矩形窗和汉宁窗对频谱的影响矩形窗在频谱分析中使用最多,缺省即默认为加了矩形窗,矩形窗的主瓣比较集中,旁瓣比较高,这样容易导致高频干扰和泄露,相较于矩形窗,汉宁窗的主瓣加宽并且降低(从所得的图形中对比可以轻易发现),旁瓣显著减少,从减小泄露观点出发,汉宁窗优于矩形窗,但是汉宁窗主瓣加宽,相当于分析带宽加宽,频率分辨力下降。

2、基于计算机的声信号采集与分析2.1 项目内容现代计算机具有对声音、视频进行采样的功能,把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通过计算机上的麦克风及声卡与AD,录制各人在不同环境噪声、不同发声状态下讲话“蜀道难于上青天”语句(不少于3次,最好是他人的声音),利用软件转换语音数据文件为ASCII码,然后利用1.1的软件进行频谱分析,画出时域、频域图形。

1)该设置至少为多少的采样频率?采样长度多长为合适?2)不同人员讲话声音的时域、频域有什么区别?根据你的分析,该怎样区分不同人员的讲话声音?3)要使他人不易识别你的讲话声音,该怎么处理?2.2 项目设计过程2.2.1程序代码在不同环境下,录制四个人(三个男生,一个女生)讲同一句话“蜀道难于上青天”。

并利用matlab软件进行时域、频域分析。

程序示例如下(通过多次更改程序参数实现不同声音的作图):2.2.2数据图像第一个人(男生一号):第二个人(男生二号):第三个人(男生三号):第四个人(女生):2.3 讨论分析1)该设置至少为多少的采样频率?采样长度多长为合适?因为录音软件设置的采样频率为44100Hz,为了保证不失真,所以设置的采样频率至少为44100Hz。

此外,人耳能够感觉到的最高频率为20KHz,因此要满足人耳的听觉要求,则需要至少每秒进行40次采样,即采样率为40KHz,因此,采样率为44100Hz是满足要求的。

采样长度即为音频文件实际时间长度。

2) 不同人员讲话声音的时域、频域有什么区别?根据你的分析,该怎样区分不同人员的讲话声音?通过对四个人的时域、频域图像进行对比,可以发现,不同人讲话,在时域上,主要表现为信号的幅值不同(三个男生同女生相比尤为明显),即声音的响度是不一样的。

在频域上,主要表现为特征频率的不同,通过图可以看出,男生一号的特征频率在290Hz左右,男生二号的特征频率在196Hz左右,男生三号的特征频率在130左右,女生的特征频率在1244Hz左右。

女性的特征频率显著比男生高,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女生的音调比较高。

辨别不同人说话,从时域波形上很难进行判断,应该主要从频域波形上进行分析,通过分析频谱中特征频率所在位置,从而判断是否是同一个人的讲话声音。

3)要使他人不易识别你的讲话声音,该怎么处理?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辨别一个人的声音主要是从特征频率上进行分析,所以要想让他人不易识别自己的讲话声音,可以通过改变自己声音的特征频率来达到目的,一方面可以使用假声发音,另一方面则是可以使用专业的变音工具。

3、机械运行数据分析与处理3.1 项目内容附件数据为某转子试验台运行时的振动位移数据,利用软件对其进行频谱计算,得到其时域和频域特征,分析机器振动原因:不平衡、不对中故障特征及其诊断方法。

3.2 项目设计过程3.2.1 程序代码提前将已知数据转存为mat格式3.2.2 数据图像3.3 讨论分析1)从1、2两组数据的时域波形来看,两组数据的共同点在于都有明显的周期性,但是通过比较不难发现,第一组的时域波形较为平滑,属于比较理想的谐波信号,而第二组数据的时域波形存在了大量的噪声信号,使得整个波形显得较为畸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