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不同专项静态平衡能力的区别

合集下载

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不同专项静态平衡能力的区别

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不同专项静态平衡能力的区别

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不同专项静态平衡能力的区别摘要:本文采用常用的评价静态平衡能力指标对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中田武术、田径、篮球专项学生静息状态下的平衡能力进行测试。

实验结果显示:在静态状况下,学习武术等含有技巧类项目的学生平衡能力相比于学习其他专项项目的学生存在着显著差异性。

最后得出相关的结论:具有一定学习时长并长时间练习武术等灵巧类项目的学生,他们的静态平衡能力要比练习其它专项项目的学生更好;训练一定时长的不同专项项目的学生,他们的躯体在静态平衡能力方面水平较高,这和他们长期进行体育训练、运动锻炼具有密切的内在联系,在体育学院的学生之间他们不同专项的学生在静态平衡能力上也有着不同层次的差别,这和他们所练习的专项有关联。

关键词:不同专项;静态平衡能力;差异性1 引言1.1文献综述平衡(balance)是身体的一种姿态,它有能力自动调整和保持身体的运动或在外部力量的作用下。

(王瑞元.运动生理学:人民体育出版社,2012)。

人体的平衡分为两大类:一是静态平衡能力;二是动态平衡能力。

首先我们应该理解平衡的概念并区分什么是静态平衡能力,什么是动态平衡能力。

静态平衡能力(static balance)指的是人身体在相对静止的状态下,人们维持身体某一种特定姿势然后保持一段时间的能力,比如单脚站立、双手倒立等动作。

动态平衡能力(dynamic balance)指的是人身体在运动过的程中,个体控制身体姿势的能力、比如自由体操、武术、花样滑冰等。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仪器设备日以不断的更新与完善,相关的平衡能力的测试的仪器和设备精度也是越来越高,早前国内外的学者就对平衡能力的研究已经达到了很成熟的程度而且也非常普遍。

1.2问题提出平衡能力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话题,主要是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只要涉及到人体运动就会涉及到平衡能力,这是和运动员的训练项目的不同有关;二是平衡能力可以受外界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影响平衡能力的因素众多。

身体平衡力的考量指标

身体平衡力的考量指标

身体平衡力的考量指标
身体平衡力是指人体在静态或动态状态下,保持身体稳定的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身体平衡力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个体活动的能力和生活质量。

因此,如何科学地评估身体平衡力,成为了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目前,衡量身体平衡力的指标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静态平衡能力:指人体在静止状态下,保持身体平衡的能力。

常见的测试方法包括单脚站立、闭目站立等。

2.动态平衡能力:指人体在运动状态下,保持身体平衡的能力。

常见的测试方法包括步态分析、跑步平衡测试等。

3.反应速度:指人体在外界刺激下,快速做出反应的能力。

反应速度越快,身体平衡的能力也越强。

4.肌肉力量:指肌肉对身体的支撑能力。

肌肉力量越强,身体平衡的能力也越强。

5.神经系统功能:指神经系统对身体平衡的调节能力。

神经系统功能越好,身体平衡的能力也越强。

以上指标在评估身体平衡力时都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根据个体的实际情况,可以选择合适的测试方法和指标,对身体平衡力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估。

- 1 -。

人体平衡能力的评价与研究

人体平衡能力的评价与研究

人体平衡能力的评价与研究人体平衡能力是指人体在静止或运动状态下维持身体稳定的能力。

它是一种复杂的神经肌肉协调性能,涉及到多个系统的协调工作,包括视觉、前庭、本体感觉等。

人体平衡能力的评价和研究对于理解人体运动控制、预防运动损伤、康复治疗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人体平衡能力的评价方法、影响因素以及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一、人体平衡能力的评价方法1. 静态平衡评价静态平衡是指人体在静止状态下的平衡能力。

常用的评价方法包括单脚站立、闭目单脚站立、跟脚站立等。

单脚站立测试是评价静态平衡能力常用的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康复领域和体育训练中。

测试者要求以一只脚站立,另一只脚抬起,双手放在胯下,闭目,计时记录测试者能够保持的时间。

2. 动态平衡评价动态平衡是指人体在运动状态下的平衡能力。

常用的评价方法包括步态分析、平衡板测试、跳跃测试等。

平衡板测试被认为是一种常见的动态平衡评价方法,通过记录测试者在平衡板上的摆动情况来评价其平衡能力。

跳跃测试也是一种评价动态平衡能力的方法,通过记录测试者跳跃时的姿势和着地情况来评价其平衡能力。

3. 客观评价方法客观评价方法是指利用科学仪器对人体平衡能力进行评价。

常用的客观评价方法包括力平台、三维运动分析系统、眼动仪等。

力平台可以记录测试者在站立和行走时的重心移动情况,通过分析数据来评价其平衡能力。

三维运动分析系统可以记录测试者在运动过程中的身体姿势和关节角度,从而评价其动态平衡能力。

眼动仪可以记录测试者眼球运动的轨迹,帮助评价其视觉系统对平衡的影响。

1. 视觉系统视觉系统是人体平衡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感知外界环境的视觉信息来维持平衡。

视觉系统的注意力、视觉锐度、视野范围等因素都会影响人体的平衡能力。

一些研究表明,失明者的平衡能力普遍较差,这与其视觉系统受损有关。

2. 前庭系统前庭系统是人体平衡能力的主要感觉器官,通过感知头部姿势的变化来维持平衡。

前庭系统的功能状态、感觉神经元的传导速度等因素都会影响人体的平衡能力。

不同项目运动员平衡稳定性的差异性研究

不同项目运动员平衡稳定性的差异性研究
不 同项 目运 动 员平衡 稳 定性 的差 异 性 研 究
不 同项 目运 动员平衡稳 定性 的差异性研究
赵铠泽 , 陈 峰
摘 要 :以武 术、 跆 拳道 、 射 箭运动 员和 大学 生共 9 9人 为研 究对 象 , 测试 了他 们 的 静 态和
动 态平衡 能 力 , 探 索不 同项 目运 动 员之 间平衡 能力 的 差异性 , 以期 为运 动 队的翻l 练手段 及 方 法提 供参 考意 见 , 为平衡 能 力的评 价提供 客观数 据 。
关键 词 :运 动 员 ; 平衡 ; 差异性 ; 分析 中图分类 号 :G8 0 4 . 6 文献 标 志码 :A 文章 编号 : 1 0 0 6 - 1 2 0 7 ( 2 0 1 5 ) 0 2 一 O 0 3 2 一 O 3
Di fe r e n c e An a l y s i s o f t h e Ba l a n c e S t a b i l i t y o f t h e At hl e t e s o f Di fe r e n t Di s e i p l i n e s
a s he t u n d e r g r a d u a t e s .Th dr s t a i t c n d a d y n a mi c b a l nc a e曲 i 【 i t y wa s t e s t e d i n o r d e r t o i f n d t h e d i fe r e n c e ’ I n
b a l nc a e a b i l i t y o ft e h d i fe r e n t d i s c i p l i ne a t h l e t e s .Th e p a p e r a i ms o t p r o v i d e r e f e r e nc e f o r t e h t r a i n i ng me ns a

平衡能力的测试方法及平衡在体育运动应用中的探讨

平衡能力的测试方法及平衡在体育运动应用中的探讨

平衡能力的测试方法及平衡在体育运动应用中的探讨张鹏军【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探讨平衡能力的测试方法及平衡在体育运动中的运用,结论显示,应根据不同的目标与人群选择不同的测试方法,提高平衡能力有利于预防运动损伤和损伤恢复,运用核心稳定性训练方法更利于提高人体的平衡能力.【期刊名称】《湖北体育科技》【年(卷),期】2013(032)008【总页数】4页(P687-689,717)【关键词】平衡能力;测试方法;体育运动【作者】张鹏军【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体育学院,甘肃兰州73007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804.21平衡能力是人体的一种特殊的信息,它的特征指标通常能反映人体的健康状况、生理状况及心理状况,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

人体平衡的维持主要依赖于前庭、视觉和本体感觉系统的输入及中枢神经系统的整合,研究人体平衡功能的稳定性及其训练的方法,对体育运动、运动康复以及老年医学均有重要意义[1]。

近年来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剧,老年人的健康已日益受到社会关注,其中由于老年人平衡功能的衰退而带来的跌倒性损伤已严重影响着老年人的健康和晚年生活质量。

同样,平衡能力对青少年与运动员防治运动损伤也尤为重要。

因此加大对老年人、青少年及运动员平衡功能的改善有重要现实意义。

结合国内研究现状进行归纳总结,重点对人体平衡的测试方法及其平衡与运动损伤、平衡训练在康复中的作用进行综述,最后提出增强平衡能力的措施,为广大研究工作者提供参考。

1 平衡能力的测试方法1.1 平衡能力的评定意义平衡功能评定,指依照特定方法或程序对人体平衡功能进行定量或定性描述和分析的过程[2]。

平衡能力的评定主要有以下目的:确定个体是否患有平衡障碍;区别个体平衡性的差异;作为运动员的一项选材指标;预测患者发生跌倒的可能性等。

对体育运动而言,良好的平衡能力不仅是完成体育运动的基础保障,且有利于预防运动损伤。

1.2 平衡能力的测试方法人体平衡能力的测试分为静态测试和动态测试[3]。

运动生理学知识:静态平衡与动态平衡的影响

运动生理学知识:静态平衡与动态平衡的影响

运动生理学知识:静态平衡与动态平衡的影响在运动生理学中,平衡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涉及到身体姿势的稳定性和动态调整能力。

静态平衡和动态平衡是平衡的两种形式,它们对人体的影响有所不同。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静态平衡和动态平衡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训练来提高平衡能力。

静态平衡是指身体在保持不动时的平衡能力。

例如,当我们站立或坐下时,我们需要激活肌肉来保持身体的稳定性。

在这种情况下,平衡取决于身体的质心、支持底部的面积和支持底部的地面摩擦力。

静态平衡的优劣通常与年龄、体重、身高和身体姿势有关。

静态平衡的训练可以通过一系列的练习来实现。

简单的练习包括单脚站立、关闭眼睛的单脚站立、在不稳定的表面上站立等。

这些练习旨在训练身体的节律感和感觉神经系统,从而提高平衡和协调能力。

对于老年人和其他易受伤害的人来说,这些练习可以帮助预防跌倒。

动态平衡是指身体在运动时的平衡能力。

例如,在行走、跑步或做任何需要移动的运动时,我们需要激活肌肉来保持身体的稳定性。

在这种情况下,平衡依赖于身体的姿势、运动方向、重心的移动和支撑表面的摩擦力。

动态平衡的优劣通常与身体的协调能力和反应时间有关。

提高动态平衡能力的训练可以通过一系列的练习来实现。

简单的练习包括单脚跳跃、侧向移动、跳跃和转体等。

这些练习旨在训练身体的协调和反应能力,从而提高平衡和协调能力。

对于运动员和其他需要快速反应和移动的人来说,这些练习可以帮助实现更高的运动水平和表现。

总体而言,静态平衡和动态平衡都是身体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合适的训练和练习,我们可以提高平衡和协调能力,从而实现更高的运动水平和表现。

此外,平衡训练对老年人和其他易受伤害的人来说可以预防跌倒,提高生活质量。

因此,平衡训练应该成为身体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

体育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静态平衡定量对比分析

体育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静态平衡定量对比分析

体育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静态平衡定量对比分析陈佑学;尤桂杰;杨少峰【期刊名称】《中国康复医学杂志》【年(卷),期】2008(023)002【摘要】目的:在定量分析体育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静态平衡的基础上,探讨运动训练、性别对大学生静态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意大利Postural Equa平衡分析系统,对78名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在校大学生,分别在睁、闭眼状态下测试其静态平衡的各项指标.结果:两专业之间的横向对比在睁、闭眼状态下,均无显著性差别.但纵向对比显示,两专业分别在X轴与Y轴、前后之间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同性别的静态平衡各参数之间,除男大学生在闭眼状态下,LFS和额状面存在差异(P <0.05)外,其他情况均无显著性差异.不同性别之间,除了非体育专业在闭眼状态下,无性别差异外,在其他情况的不同状态下,某些指标均存在性别差异.结论:运动训练对大学生静态平衡影响不大,但对男性大学生的某些平衡指标却有显著影响;性别对体育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的静态平衡均产生影响,而且体育专业男、女性差别更大.【总页数】4页(P141-144)【作者】陈佑学;尤桂杰;杨少峰【作者单位】首都体育学院理论学科部保健康复教研室,北京市,100088;首都体育学院理论学科部保健康复教研室,北京市,100088;首都体育学院理论学科部保健康复教研室,北京市,10008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93【相关文献】1.滨州学院非体育专业大学生体质现状的研究——以滨州学院非体育专业13级大学生为例 [J], 巩向宝2.定量负荷状态下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女研究生呼吸机能比较研究 [J], 王鹏;陈乐琴3.体育锻炼对非体育专业大学生意志品质的影响--以武汉体育学院09级非体育专业学生为例 [J], 胡纯4.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亚健康影响因素对比分析——以连云港高等师范专科学校为例 [J], 吴旭东5.高校非体育专业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以临沂大学非体育专业大学生为例 [J], 李昱朋;金琪卓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不同运动项目对大学生群体静态平衡能力影响的对比研究

不同运动项目对大学生群体静态平衡能力影响的对比研究

不同运动项目对大学生群体静态平衡能力影响的对比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静态平衡能力是指人体在静止状态下保持身体平衡的能力,是人体平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现代社会,大学生群体作为青年人群中的代表,其静态平衡能力对于日常生活和学习有着重要影响。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科技发展的进步,大学生群体越来越少参与到需要大量运动和体能训练的活动中,导致静态平衡能力逐渐下降。

静态平衡能力的下降可能会影响大学生群体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效果,甚至增加运动损伤的风险。

对不同运动项目对大学生群体静态平衡能力的影响进行对比研究,有助于了解哪些运动项目能够有效提升大学生群体的静态平衡能力,为大学生群体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研究不同运动项目对大学生群体静态平衡能力的影响程度,可以为今后的运动训练和教育提供指导,促进大学生群体静态平衡能力的提升,提高其生活质量和身体素质水平。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不同运动项目对大学生群体静态平衡能力的影响进行对比研究,深入探讨各种运动项目对静态平衡能力的具体影响程度,为大学生群体提供更科学、有效的运动选择建议。

通过比较不同运动项目在提高静态平衡能力方面的效果,有助于大学生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提高运动效果和健康水平。

同时,本研究将通过对大学生群体静态平衡能力的现状调查和测试方法的分析,为未来进一步探讨大学生静态平衡能力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此研究,旨在推动大学生体质健康和运动选择的科学化,为大学生的健康生活提供参考依据,促进青年群体的身心健康发展。

1.3 研究意义静态平衡能力是体能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大学生群体而言具有重要的健康意义。

通过研究不同运动项目对静态平衡能力的影响,可以为大学生选择适合的运动锻炼方式提供指导,帮助他们提升身体素质,预防运动伤害,改善生活质量。

本研究还有助于深入了解大学生群体静态平衡能力的现状,为未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通过探讨不同运动项目对大学生群体静态平衡能力的影响程度,可以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促进青年群体的运动健康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不同专项静态平衡能力的区别
摘要:本文采用常用的评价静态平衡能力指标对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中田武术、田径、篮球专项学生静息状态下的平衡能力进行测试。

实验结果显示:在静
态状况下,学习武术等含有技巧类项目的学生平衡能力相比于学习其他专项项目
的学生存在着显著差异性。

最后得出相关的结论:具有一定学习时长并长时间练
习武术等灵巧类项目的学生,他们的静态平衡能力要比练习其它专项项目的学生
更好;训练一定时长的不同专项项目的学生,他们的躯体在静态平衡能力方面水
平较高,这和他们长期进行体育训练、运动锻炼具有密切的内在联系,在体育学
院的学生之间他们不同专项的学生在静态平衡能力上也有着不同层次的差别,这
和他们所练习的专项有关联。

关键词:不同专项;静态平衡能力;差异性
1 引言
1.1文献综述
平衡(balance)是身体的一种姿态,它有能力自动调整和保持身体的运动或在
外部力量的作用下。

(王瑞元.运动生理学:人民体育出版社,2012)。

人体的平衡
分为两大类:一是静态平衡能力;二是动态平衡能力。

首先我们应该理解平衡的
概念并区分什么是静态平衡能力,什么是动态平衡能力。

静态平衡能力(static balance)指的是人身体在相对静止的状态下,人们维持身体某一种特定姿势然后
保持一段时间的能力,比如单脚站立、双手倒立等动作。

动态平衡能力(dynamic balance)指的是人身体在运动过的程中,个体控制身体姿势的能力、比如自由体操、武术、花样滑冰等。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仪器设备日以不断的更
新与完善,相关的平衡能力的测试的仪器和设备精度也是越来越高,早前国内外
的学者就对平衡能力的研究已经达到了很成熟的程度而且也非常普遍。

1.2问题提出
平衡能力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话题,主要是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
是只要涉及到人体运动就会涉及到平衡能力,这是和运动员的训练项目的不同有关;二是平衡能力可以受外界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影响平衡
能力的因素众多。

那么如何全面的、系统的、客观的分析并且评价人体平衡能力
的良好与欠缺是一个很大挑战,同时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身体平衡能力是
身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现在的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健身活动中注重力量、速度和耐力的健美操、武术属于高难度的灵巧类项目,不管是在地面还是空中
对身体姿态都要有极强的要求和控制能力,田径、篮球等项目同样要求身体具有良
好的本体感觉能等。

因此,本研究在测试人员稳定性的背景下,进一步探讨了不
同体育专项学生静态平衡能力的差异,为学校体育学院不同专业学生的训练手段
和方法提供了一些参考的建议。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不同专项的男性学生共33人,分别为武术11人、田径11人和篮球11人,共3个测试组进行分析比较。

被试
者具体信息见表1。

表1
2.2 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本研究实验方法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是在对平衡能力测试的原则、方法和要求进行详细研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通过查阅中国知网阅读了大量的文献资料,了解了研究方法、内容和理论为实验打好了基础。

2.2.2实验法
(1)测试指标:采用常用的评价静态平衡能力的指标:闭目单足站立、单脚前脚掌站立、鹤立、横向睁眼踩木、纵向睁眼踩木。

(2)实验器材:秒表、平衡木(2.5cm×2.5cm×30cm)、胶带。

(3)测试过程:选取整齐划一、水平、平坦的任何无干扰因素的外场或室内进行试验,环境要求无干扰因素等。

在测试开始需要向被试者说明本次测验的一些内容,如方法、要求和意义。

测试前要求被试者做一定的热身准备活动,做完热身准备活动后然后休息3分钟,开始试验时学生必须脱鞋站在整齐平坦的地面上,身体应保持直立、双手叉腰、双眼向前平视,避免会有移动的目标。

测试分为四种状态,即闭目单足站立、单脚前脚掌站立、横向睁眼踩木、纵向睁眼踩木,每测完一次休息1.5分钟,避免因疲劳和肌肉没有恢复而影响下一组实验的结果。

要求:当离地脚接触到地面、支撑脚失去平衡移动或双手离开腰的时候立即停表:测试人员站在被试者的正面测试(目的在于正面能够全面观察到被试者实际情况,提高实验的准确性)。

2.2.3数理统计法
实验所得的所有数据经过Excel 软件记录和 SPSS20.0 软件处理与分析得出所有数据,然后再计算出各专项学生静态平衡能力时间的平均数、标准差,采取单个因素方差分析法进行对练习不同专项项目的学生之间的静态平衡能力进行具体的一些比较。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在通过几天的测试后,我们取得了练习不同专项学生静态平衡能力的测试的结果中,静态平衡时间的平均结果和标准差异如表2所示。

表2
由表2可以发现三个测试组在安静状态下的保持静态平衡的时间都不同,但都能够保持一定时间的静态平衡,其原因可能在于测试对象都是二十岁左右的大学生,从人体的生理发育过程上看,二十多岁正是人体生理发育巅峰期,身体各项机能趋于稳定,易保持平衡。

从各个测试组的测试结果上看,其保持平衡时间长短的排序依次为:武术21.6(s),田径16.4(s),篮球14.3(s)。

与此同时,我们进行了对特殊群体标准偏差的分析显示,专攻田径和篮球的学生比专攻武术的学生标准差大。

结果表明,与篮球专业和田径专业学生相比,武术专业学生保持静态平衡的内在能力指数相对较低,且稳定。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体育专业的学生,如长期武术等,具有良好的静态平衡能力,高于平均水平,这与他们的长期体育活动是分不开的。

根据这个实验的结果,像长期武术这样有
技巧的项目的学生比其他专项的学生有更好的静态平衡能力。

静态平衡能力只能
部分反映人体平衡能力的状态,但是为了作为运动材料选择的指标,应该更加从
根据运动项目的一些自身的运动特性来选择。

4.2建议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选择的科目主要是我们学院体育专业的学生。

因为这些
学生从事了很长时间的体育运动,所以实验结果显示,这些专项学生的静态平衡
能力在一定范围内是良好的。

结果也真实说明一些问题,只要是坚持参加体育运动,对我们的平衡能力都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参加不同运动项目的人对自身静态
平衡能力都会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在实验中参加武术运动项目的平衡能力更为优秀。

所有每个不同的项群对静态平衡能力的影响都有一定的影响,这可能和各运
动项目的运动特点、训练方法、手段、过程等不同有关。

因此,在平时的训练过程之中,我们应该考虑到不同项目的平衡特点,加强训练
过程中与动态、静态或动静态平衡能力相结合的监测工作,从而进行有组织、有
计划、有目的的练习和训练,以达到提高学生运动成绩与专项技术能力的目标。

5.参考文献:
[1]王红梅,徐秀林.人体动静态姿势平衡能力测试的理论与应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14(43):8095-8098.
[2]张盘龙,彭小文,皮周凯,等.人体平衡功能检测系列研究(1):正常人静态姿势平衡
的定量评定及性别、年龄的差异[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4,10(7):414—417.
[3]张素珍,赵承君.静态平衡功能定量分析[J].中华耳科学杂志, 2006,4(4):258—261
[4]唐光旭,汪坤,任建新,等.平衡能力对青少年运动能力影响的研究. 青少年体
育,2012(2):121-122.
[5]蔡探探,孟昭莉.人体动平衡能力评价研究进展. 广州运动与健康国际学术研讨会,2014.
[6]刘阳.人体平衡能力测试方法及平衡能力训练的研究进展. 沈阳体育学院学
报,2007,04:75—77.
[7]张乐.评价大学生静态平衡能力的指标优选及影响因素研究. 北京体育大学,200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