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药典和美国药典中的细菌内毒素检测法的不同点比较

合集下载

各国药典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的比较

各国药典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的比较

各国药典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的比较1968年美国科学家Dr. Levin和Bang建立了鲎试验法。

此后世界各国对鲎试剂的生产和应用得以迅速发展。

1980年美国药典20版首先收载了细菌内毒素检查法。

随后,英国药典、日本药局方、中国药典等也相继收载了该方法。

本文主要对中国药典1995年版与英国药典1995年增补本、美国药典23版和日本药局方13版等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法进行了比较。

1 检验品种的比较中国药典1995年版二部共收载细菌内毒素检查品种12个,2000年版二部增至47个,而美国药典23版收载了471个品种进行细菌内毒素检查。

因此,我们需加紧对更多的品种进行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的研究,加快该法对药品检验的普及和推广工作,提高我国药品标准和检验水平。

2 检验方法的比较细菌内毒素试验的方法有凝胶法、浊度法、显色基质法、免疫学法等。

其中凝胶法多为限量检查法,浊度法和显色基质法为定量检查法,且后两种方法都属于分光光度法。

浊度法还可分为终点浊度法和动态浊度法;显色基质法也可分为终点显色基质法和动态显色基质法。

凝胶法是较为经典的方法,各国药典都有收载,而收载了细菌内毒素定量测定法的有美国药典、英国药典、欧洲药典和日本药局方等。

中国药典1995年版只收载了凝胶法,2000年版才涉及到定量测定法。

因此,我们还需要对细菌内毒素定量测定进行研究,需要有供定量测定用的标准品、仪器和试剂,以后逐步建立起我国的细菌内毒素定量测定方法。

3 细菌内毒素标准品各国药典均设置了细菌内毒素的标准品,其中中国药典、英国药典和美国药典还可采用根据标准品为基准进行标定的工作标准品或对照标准品。

除英国药典采用U为内毒素的单位外,其余各国药典都用EU为内毒素的单位。

美国药典和中国药典对内毒素标准品每一步稀释时的混匀时间作出了明确规定。

除中国药典外,其余各国药典规定了内毒素标准贮备液在冰箱里保存不得超过14d,且用前应在旋涡混合器上充分混合至少3min。

四国药典细菌内毒素对比

四国药典细菌内毒素对比

.CP(2015版)1143EP(8.0)2.6.14USP(36)85JP(16)6.06定义CP(2015) EP(8.0) USP(36) JP(16)本法系利用鲎试剂来检测或量化由革兰阴性菌产生的细菌内素素本法利用鲎试剂(从美洲鲎或中华鲎——阿米巴细胞溶解产物制备而来)检测由革兰氏阴性菌产生的细菌内毒素或对内毒素进行定量检查和定量供试品内毒素的方法。

本法利用鲎(美洲鲎或中华鲎)阿米巴细胞溶解产物制备的用于内毒素检测的鲎试剂( LAL)检定内毒素本法利用鲎试剂(从美洲鲎或中华鲎——阿米巴细胞溶解产物制备而来)检测由革兰氏阴性菌产生的细菌内毒素或对内毒素进行定量方法CP(2015) EP(8.0)一、凝胶法二、光度测定法1、浊度法2、显色基质法方法 A:凝胶法:限度试验方法 B:凝胶法:定量试验方法 C:动态浊度法方法 D:终点显色法方法 F:终点浊度法.USP(36) JP(16)仪器CP(2015) EP(8.0) USP(36) JP(16)一、凝胶法二、光度测定法1、浊度法2、显色法一、凝胶法二、光度测定法1、浊度法2、显色法干热灭菌法(250℃, 30 分钟以上),塑料器具应无内毒素并且对试验无干扰干热灭菌法(250℃, 30 分钟以上),塑料器具应无内毒素并且对试验无干扰干热灭菌法(250℃, 30 分钟以上),塑料器具应无内毒素并且对试验无干扰干热灭菌法(250℃, 30 分钟以上),塑料器具应无内毒素并且对试验无干扰溶液制备CP(2015) EP(8.0)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某些供试品需进行复溶、稀释或在水性溶液中浸提制成供试品溶液。

必要时,可调节被测溶液( 或其稀释液)的pH值,一般供试品溶液和鲎试剂混合后溶液的pH 值在 6.0-8.0的范围内为宜,可使用适宜的酸、碱溶液或缓冲液调节pH 值。

酸或碱溶液须用细菌内毒素检査用水在已去除内毒素的容器中配制。

缓冲液必须经过验证不含内毒素和干扰因子。

中美药典细菌内毒素比较(word文档良心出品)

中美药典细菌内毒素比较(word文档良心出品)
CP:在复试中,溶液A需做4支平行管,当所有平行管都为阴性时,供试品溶液符合规定
------------USP:在复试中,如果溶液A的两支平行管均为阴性,供试品溶液符合规定
USP:如果供试品溶液以不超过MVD的某个稀释倍数稀释,检测结果为阳性时,可进一步稀释供试品溶液但不能超过MVD,再重新进行试验。------CP;无规定。
USP:与鲎试剂在限定的灵敏度下不发生反应的灭菌注射用水或其它水。
CP:用于细菌内毒素定量测定用的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内毒素含量应小于0.005EU/ml。
USP: 未提到。
3、实验用具的准备
CP:实验所用器皿需经处理,除去可能存在的外源性内毒素,常用的方法是250℃下干烤至少1小时,也可用其它确证不干扰定义,等于K/M
除了鞘内给药以外的任何给药途径,K均为5 USP-EU/kg,鞘内给药时,K为0.2 USP-EU/kg,对于非鞘内给药放射性药品,内毒素限值的计算为175/V,V为以mL为单位的最大推荐剂量,对于鞘内给药的放射性药品,其内毒素限值为14/V,对于按以每平方体表面积计算的给药剂量(通常是抗肿瘤药品),计算公式为K/M,其中K=5EU/kg,M为(最大剂量/m2/小时×1.80m2)/70kg。
5、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CP:|某些供试品需进行复溶、稀释或在水性溶液中浸提 用LRW复溶或稀释药品或抽提医疗器械,某些物质可能更适于用其它水性溶液来溶解、稀释或抽提。
对于过酸、过碱或本身有缓冲能力的供试品需调节被测溶液(或其稀释液)的pH值,一般要求供试品溶液的pH值在6.0-8.0的范围内。
USP:用LRW复溶或稀释药品或抽提医疗器械,某些物质可能更适于用其它水性溶液来溶解、稀释或抽提。
中国药典和美国药典中的细菌内毒素检测法的不同点比较

中国药典和美国药典的内毒素检测要求

中国药典和美国药典的内毒素检测要求

鲎试剂-LAL,中国药典和美国药典的内毒素检测要求鲎试剂是从栖生于海洋的节肢动物“鲎”的兰色血液中提取变形细胞溶解物,经低温冷冻干燥而成的生物试剂,专用于细菌内毒素检测。

鲎试验法是国际上至今为止检测内毒素最好的方法,它简单﹑快速﹑灵敏﹑准确,因而被欧美药典及我国药典定为法定内毒素检查法,并已被世界各国所采用。

目前国际上销售的鲎试剂有两种,一种称美洲鲎试剂(Limulus Amebocyte Lysate),缩写为LAL,由美国生产;另一种称东方鲎鲎试剂(Tachypleus Amebocyte Lysate),缩写为TAL。

实验证明:美洲鲎试剂-LAL比东方鲎试剂LAL更纯洁,检测效果更好。

TAL检查内毒素有很多方法,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凝胶法,此外还有动态浊度法﹑显色基质法,比色法等。

其用途有以下几方面:1. 药检:用于注射药品﹑放射性药物﹑生物制品﹑注射器及生产工艺流程中的内毒素检测;2. 临床:用于检测病人各种体液中的内毒素含量;3. 其他:用于检测水或食品中的内毒素含量。

2005年版中国药典《细菌内毒素检查法-鲎试剂法》(鲎试剂-LAL法)本法系利用鲎试剂来检测或量化由革兰阴性菌产生的细菌内毒素,以判断供试品中细菌内毒素的限量是否符合规定的一种方法。

细菌内毒素检查包括两种方法,即凝胶法和光度测定法,后者包括浊度法和显色基质法。

供试品检测时,可使用其中任何一种方法进行试验。

当测定结果有争议时,除另有规定外,以凝胶法结果为准。

细菌内毒素的量用内毒素单位(EU)表示。

细菌内毒素国家标准品系自大肠杆菌提取精制而成,用于标定、复核、仲裁鲎试剂灵敏度和标定细菌内毒素工作标准品的效价。

细菌内毒素工作标准品系以细菌内毒素国家标准品为基准标定其效价,用于试验中鲎试剂灵敏度复核、干扰试验及设置的各种阳性对照。

凝胶法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系指内毒素含量小于0.015EU/ml的灭菌注射用水。

定量测定用的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其内毒素的含量应小于0.005EU/ml。

四国药典细菌内毒素对比

四国药典细菌内毒素对比
λ为在凝胶法中鲎试剂的标示灵敏度(EU/ml),或是在光度测定法中所使用的标准曲线上最低的内毒素浓度。
EP(8.0)
最大有效稀释倍数(MVD)指可检测出内毒素限值的供试品溶液的最大稀释倍数。MVD按下列公式确定:
MVD = 内毒素限值×供试品溶液浓度/λ
内毒素限值:在剂量的基础上,注射药物的活性成分的内毒素限度为K/M
JP(16)
内毒素储备标准溶液的制备
以BET检查用水溶解内毒素10000对照标准品或内毒素100对照标准品,制取细菌内毒素试验(BET)的内毒素储备标准溶液。内毒素的量用内毒素单位(EU)表示。1EU相当于1个内毒素国际单位(IU)。
内毒素标准溶液的制备
充分混合内毒素储备标准溶液后,用水稀释,即得BET检查用内毒素标准溶液。得到的稀释液应尽快使用,以免因吸附而导致活性损失。
EP(8.0)
内毒素储备标准溶液的制备
用内毒素标准品制备内毒素储备标准溶液;所用的内毒素标准品必须先用国际标准品校准,如内毒素标准BRP。
内毒素以国际单位(IU)表示。IU的换算见国际卫生组织公布的国际标准。
注:一国际单位(IU)内毒素相当于一个内毒素单位(E.U.)。
根据包装说明书上的标准和内毒素储备标准溶液的标签上关于制备和贮存的说明。
EP(8.0)
干热灭菌法(250℃,30分钟以上),塑料器具应无内毒素并且对试验无干扰
USP(36)
干热灭菌法(250℃,30分钟以上),塑料器具应无内毒素并且对试验无干扰
JP(16)
干热灭菌法(250℃,30分钟以上),塑料器具应无内毒素并且对试验无干扰
溶液制备
CP(2015)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某些供试品需进行复溶、稀释或在水性溶液中浸提制成供试品溶液。必要时,可调节被测溶液(或其稀释液)的pH值,一般供试品溶液和鲎试剂混合后溶液的pH值在6.0-8.0的范围内为宜,可使用适宜的酸、碱溶液或缓冲液调节pH值。酸或碱溶液须用细菌内毒素检査用水在已去除内毒素的容器中配制。缓冲液必须经过验证不含内毒素和干扰因子。

中国药典与美英药典微生物限度比较

中国药典与美英药典微生物限度比较

非水溶性 的 制 剂 (膏剂、 油剂)
其他
供试液最终 pH 调 至7.0
气雾剂制备法 样品加稀释剂至培 养基时间不超过 1hr
4.制剂抑菌作用的确定(阳性对照试验)
CP 控制菌阳 性菌加量 需气菌及 真菌计数 10~102个 50~100 回收率大小于 70%判断是否 有抑菌作用 BP 102个
25~200个金葡、白念、枯 草、大肠菌在有无制剂存 在下生长的稀释级差别大 小判断是否有抑菌作用
M-I
35~37℃5、24h
生化试验
MI及IMViC
7.大肠菌群
CP 检验量( g 或 ml) 稀释剂 预增菌 增菌 0.1g,0.01g0.001g 培养基 35~37℃18~24h BL 1 pH7.0无菌氯化钠-蛋 白胨缓冲液 BP 1 乳糖肉汤 35~37℃2~5h 0.1g,0.01g,0.001g 乳 糖肉汤培养基 35~37℃24~48h VRB.琼脂平板 35~37℃ 18~24h USP
BL增菌培养基 35~37℃18~24 h
BP I法 1 pH7.0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 大豆酪胨肉汤 35~37℃18~48h Mac 肉汤 43~45℃18~24h Mac.琼脂平板 35~37℃18~72h +
USP IMViC法 10 乳糖液体培养基
MI法 1 09%氯化钠溶 液
乳糖液体培养基 35~37℃24~48h Mac 、 EMB 琼 脂 平板 35~37℃24~48h +
需气菌和 真菌
第一次试验结果 测 定 结 果 在 超过规定的标准, 规 定 的 限 度 重新抽样复试两 标准 5 倍以内 次,三次结果平 均为合格 均值报告
微生物限度标准 1.收载方式

美英欧药典微生物限度标准与中国药典的比较

美英欧药典微生物限度标准与中国药典的比较
菌和酵母菌数。
有15个品种规定细菌数、霉菌和酵母菌数。 • 天然药物 细菌总数 1g或1ml不超过103~106cfu, 霉菌和酵母菌数 1g或1ml不超过103cfu。
5 美英欧药典微生物限度的特 点
(1)品种不断增加
• USP从19版的35个品种至27版的265个品种,历经8 版,平均每版增加近30 个品种,发展较快。
美英欧药典微生物限度标准与 中国药典的比较
苏德模
• 我国颁发的药品微生物限度标准已有二 十多年。先按剂型制订微生物限度标准, 后根据用药途径制订标准,但与外国药 典比较,还存在明显差距。现将美英欧 药典微生物限度标准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及中国药典微生物限度标准的现状和展 望简要介绍。
一、美英欧药典微生物限度标准
BP和EuP
• 原料、口服制剂的绝大多数品种规定了细菌数、 霉菌和酵母菌数,
• 有8个原料品种(注射葡聚糖1、胰酶、木薯淀 粉等)和1个制剂品种(平婆颗粒)未规定细 菌数、霉菌和酵母菌数。
细菌数分档,有5档: (102,103,104,105,107),
霉菌和酵母菌数分档,有3档:(102,104,105)。 细菌数的档次少,霉菌和酵母菌数只一个档,1g或
3 控制菌及检验量
• USP 要求10g或10ml样品不得有大肠埃希菌、 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
• 原料、口服制剂
• 多数品种要求检查大肠埃希菌和沙门菌,
• 少数口服品种还规定10g或10ml不得有金黄色 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或金黄色葡萄球菌。
• 也有少部分品种控制肠道菌、肠杆菌科、大肠 菌群。
(2)BP BP1973版收载微生物污染检查法,
• 1988版规定微生物限度的品种有20个,

美国药典、中国药典、英国药典热原检测方法的比较

美国药典、中国药典、英国药典热原检测方法的比较

美国药典、中国药典、英国药典热原检测方法的比较作者:方菁嶷梁羽李新寅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4年第29期【摘要】目的比较美国药典、中国药典、英国药典热原检测方法的差异。

方法用三种药典热原检测方法检测同一种生理盐水,比较其方法差异。

结果三种方法在动物选择、基础体温测定、结果判定方面都有差异。

结论医学卫生检测应用中要根据产品特点和客户要求合理选择检测方法,结果不能相互引用。

【关键词】热原;比较;药典Comparison between methods of pyrogen test in United States Pharmacopoeia, Chinese Pharmacopoeia and British Pharmacopoeia FANG Jing-yi, LIANG Yu, LI Xin-yin. Medical college of Suzhou University, Suzhou 215123,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methods of pyrogen test in United States Pharmacopoeia, Chinese Pharmacopoeia and British Pharmacopoeia. Methods Three different pharmacopoeia pyrogen tests were applied in the detection of the same normal saline respectively. The differences of those method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re were differences in animal selection, initial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and result determination between the three methods. Conclusion Test method in medical detection should be chosen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product and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clients. The result of one method cannot be used in that of the other methods.【Key words】 Pyrogen; Comparison; Pharmacopoeia热原(pyrogen)系指能引起恒温动物体温异常升高的致热物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毒素限值的建立
药品、生物制品的细菌内毒素限值(L)一般按以下公司确定:L=K/M
非经肠道药品的内毒素限值,以剂量定义,等于K/M
K为按规定的给药途径,人用每公斤体重每小时最大可接受的内毒素剂量,以EU/(kg.h)表示。注射剂,K=5EU/(kg.h),其中放射性药品注射剂,K=2.5EU/(kg.h),鞘内用注射剂,K=0.5EU/(kg.h)
阴性对照系列D的结果不超出所用鲎试剂所说明的空白对照限值
除了鞘内给药以外的任何给药途径,K均为5 USP-EU/kg,鞘内给药时,K为0.2 USP-EU/kg,对于非鞘内给药放射性药品,内毒素限值的计算为175/V,V为以mL为单位的最大推荐剂量,对于鞘内给药的放射性药品,其内毒素限值为14/V,对于按以每平方体表面积计算的给药剂量(通常是抗肿瘤药品),计算公式为K/M,其中K=5EU/kg,M为(最大剂量/m2/小时×1.80m2)/70kg
试验操作过程应防止微生物污染
未提到
内毒素标准品贮备液和标准品溶液的制备
未提到
USP的RSE的效价定为10,000USP EU/支,用5ml鲎试剂检查用水复溶1支RSE的全部内容物,用漩涡混合器间歇混合30分钟,并用此原液作系列稀释,将原液置于冰柜中保存不超过14天,作以后的稀释之用,在使用前用漩涡混合器强力混合不少于3分钟,在作下一步稀释前需对前面的稀释液混合不少于30秒,不要贮存稀释液,因为没有数据能证明其不会因为吸附作用而失去活性。
中国药典和美国药典中的细菌内毒素检测法的不同点比较
Requirements
CP
USP
细菌内毒素工作标准品(CSE)
对CSE的用途及效价进行定义“细菌内毒素工作标准品中每1ng细菌内毒素的效价应不小于2EU,不大于50EU”
未提到CSE
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
与灵敏度为0.03EU/ml或更高灵敏度的鲎试剂在37±1℃条件下24小时不产生凝集反应的灭菌注射用水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某些供试品需进行复溶、稀释或在水性溶液中浸提
用LRW复溶或稀释药品或抽提医疗器械,某些物质可能更适于用其它水性溶液来溶解、稀释或抽提
对于过酸、过碱或本身有缓冲能力的供试品需调节被测溶液(或其稀释液)的pH值,一般要求供试品溶液的pH值在6.0-8.0的范围内
如果需要,可调节待测溶液(或其稀释液)的pH值,以使鲎试剂和样品的混合物的pH范围落在鲎试剂生产商指定的范围内,这通常适用于pH值在6.0-8.0范围内的产品
光度测定法
所有的光度测定实验都要求在特定的仪器中进行,温度一般在37±1℃
所有的光度法实验都应在鲎试剂供应商推荐的恒温温度下进行,通常为37±1℃
未提到
如果动态法中所需的浓度范围大于两个对数级,应增加一个标准品以便在标准曲线范围内包括每个对数增长
溶液D(阴性对照)在规定的反应时间内没有可检测到的内毒素
灵敏度复核实验
未说明
至少用每批鲎试剂中的1支试剂进行灵敏度复核实验
当最大浓度2.0λ管为阳性,最低浓度0.25λ管均为阴性,阴性对照管为阴性时,实验方为有效
浓度最低的标准品溶液的所有重复管均为阴性,实验方为有效
按下式计算反应终点浓度的几何平均值,即为鲎试剂灵敏度的测定值(λc):
λc=lg-1(ΣX/4)
用下式计算终点浓度的对数值的平均值,然后再计算该平均值的反对数:
终点浓度的几何平均值= an对数值之和,f为重复管数,反应终点浓度的几何平均值即为鲎试剂灵敏度的测定值
凝胶法限量实验
溶液制备中的表添加了内毒素的溶液为“供试品溶液”
为“经稀释的供试品溶液”
与鲎试剂在限定的灵敏度下不发生反应的灭菌注射用水或其它水
用于细菌内毒素定量测定用的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内毒素含量应小于0.005EU/ml
未提到
实验用具的准备
实验所用器皿需经处理,除去可能存在的外源性内毒素,常用的方法是250℃下干烤至少1小时,也可用其它确证不干扰细菌内毒素检查的适宜方法。
使用经验证的除热原程序对所有玻璃器皿和遇热稳定的材料在热空气烘箱中进行除热原,常用的最低温度和最少的时间是250℃下30分钟
使用稀释倍数为MVD并且已经排除干扰的供试品液来制备溶液A和B
使用稀释倍数不超过MVD的稀释液来制备溶液A和B
在复试中,溶液A需做4支平行管,当所有平行管都为阴性时,供试品溶液符合规定
在复试中,如果溶液A的两支平行管均为阴性,供试品溶液符合规定
未说明
如果供试品溶液以不超过MVD的某个稀释倍数稀释,检测结果为阳性时,可进一步稀释供试品溶液但不能超过MVD,再重新进行试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