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运营管理平台测试规范
2019-2020年发布社会公共安全行业国家标准概览

标准发布于金融业、保安业、工商业及相关行业的有关金库门产品的制造、安装、检验和验收,其他文物库房及重要物品存放场所使用的门可参照执行,不适用于中国人民银行的发行库。
(3)《城郊干道交通安全评价指南》(GB/T 37458-2019)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提出并归口,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宁波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起草。
2019年5月10日发布,2019年12月1日实施。
本标准规定了城郊干道交通安全评价的一般规定,以及设计、交工验收、运营等阶段进行交通安全评价的基本要求、评价方法和评价内容等,适用于城郊干道交通安全评价,其他道路交通安全评价可参照执行。
(4)《公安物联网感知设备数据传输安全性评测技术要求》(GB/T 37714-2019)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提出并归口,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公安部第三研究所、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起草。
2019年6月4日发布,2019年6月4日实施。
本标准规定了公安物联网感知设备进行数据读取或状态控制过程中数据传输和感知设备间通信的安全性评测要求及技术要求,适用于公安物联网感知设备数据传输安全性评测。
(5)《公安物联网基础平台与应用系统软件测试规范》(GB/T 37715-2019)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提出并归口,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公安部安全与警用电子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公安部第三研究所、北京市公安局、深圳市公安局、无锡市公安局起草。
2019年6月4日发布,2020年1月1日实施。
本标准规定了公安物联网基础平台与应用系统软件测试的通用要求和方法,包括基本要求、功能测试、可靠性测试、易用性测试、效率测试、安全性测试、维护性测试、可移植性测试、文档质量测试,适用于公安物联网基础平台与应用系统的软件测试。
(6)《爆炸物现场处置规范》(GB/T37524-2019)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提出并归口,公安部第一研究所、江苏警官学院、陆军工程大学、苏州市公安局、上海合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南京简智仪器设备有限公司、深圳市华德安科技有限公司、广州恒宇智能系统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冠意捷实业有限公司起草。
184(20160 中国联通物联网智能家居业务子业务云平台接入技术规范 V1.0

QB/CU 中国联通公司企业标准QB/CU W21-184(2016)中国联通物联网智能家居业务子业务云平台接入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hina Unicom cloud platform Access of business for IoTSmart Home(V1.0)2016-12-01发布2016-12-01实施目录前言 (II)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缩略语 (1)4系统总体架构 (2)5第三方子业务云平台接入 (2)5.1 业务流程 (2)5.2 鉴权 (3)5.3 功能模块 (3)6 性能要求 (7)6.1 处理性能 (7)6.2 系统时延 (7)前言本标准是《中国联通物联网智能家居业务子业务云平台接入技术规范V1.0》。
本标准规定了中国联通物联网智能家居业务第三方子业务云平台接入的流程、鉴权和功能要求等相关内容,为中国联通物联网智能家居业务第三方子业务云平台接入的开发提供依据。
本标准是中国联通物联网系列标准之一。
该系列标准目前包含的标准名称如下:《中国联通物联网智能家居业务整合管理平台技术规范 V1.0》《中国联通物联网智能家居业务整合管理平台测试规范 V1.0》《中国联通物联网智能家居业务设备接入技术规范总册 V1.0》《中国联通物联网智能家居业务设备接入技术规范 IP分册 V1.0》《中国联通物联网智能家居业务设备接入测试规范 IP分册 V1.0》《中国联通物联网智能家居业务APP应用开发技术规范V1.0》《中国联通物联网智能家居业务子业务云平台接入技术规范V1.0》本标准对中国联通物联网智能家居业务第三方子业务云平台接入过程中需要规范的内容提出了全面要求,是物联网智能家居业务第三方子业务云平台接入实现过程中需要遵从的纲领性文件,主要规定了中国联通物联网智能家居业务第三方子业务云平台接入在流程、功能、和鉴权等方面的要求。
物联网数据平台管理规范-2023最新

物联网数据平台管理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用于物联网数据管理平台应具有的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物联网数据管理平台产品的研发、评估和验收等。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36073—2018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模型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数据管理平台data management platform提供支持的软件产品,一般包括数据源管理、元数据管理、数据质量管理和数据标准管理等。
元数据meta data描述具体信息资源或数据对象的数据,并能对该对象进行识别和管理,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发现与获取,包括对数据本身的描述,和对数据之间关系的描述。
元模型meta model定义了元数据的语义和结构,是对元数据模型层的进一步抽象。
参考GB/T36073—2018。
数据标准data standard保障数据的内外部使用和交换的一致性和准确性的规范性约束,通常可分为基础类数据标准和指标类数据标准。
注:其中基础类数据标准一般包括参考数据和主数据标准、逻辑数据模型标准、物理数据模型标准、元数据标准、公共代码和编码标准等。
指标类数据标准一般分为基础指标标准和计算指标(又称组合指标)标准。
基础指标一般不含维度信息,且具有特定业务和经济含义,计算指标通常由两个以上基础指标计算得出。
数据质量data quality数据的完整性、规范性、一致性、准确性、唯一性和关联性,是进行大数据信息挖掘的前提和保障。
Java数据库连接Java Database Connectivity简称JDBC,是Java语言中用来规范客户端程序如何来访问数据库的应用程序接口,提供了诸如查询和更新数据库中数据的方法。
4数据源管理数据管理平台应具备数据源管理的功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数据源分类:支持用户浏览数据源目录,并逐层递进;支持数据源按目录或其他形式分类展示b)数据源配置:支持有权限的用户按需新增某种类型的数据源配置,包括数据源名称、JDBC连接、用户名、密码、描述(可选)等;支持数据源拷贝、批量导入配置等;c)数据源修改:支持有权限的用户按需修改未在使用中的数据配置,包括数据源名称、JDBC连接、用户名、密码和描述(可选)等;d)数据源删除:支持有权限的用户按需删除未在使用中的数据源配置;e)数据源授权:支持有权限的用户授权某个数据源给其他用户使用,并支持权限回收;f)数据源连接测试:支持用户测试数据源连接是否连通,以此检验数据源是否可以正常使用或配置是否正确;g)数据源搜索查询:支持用户通过精确搜索或模糊搜索数据源名称等内容得到数据源信息。
物联网业务运营流程及规范培训材料

Send an SMS
1010000 KB data usage in 24 Account: Uber Technologies (No Change the SIM
hours
Subsidy) - AT&T - Alt
status to "Deactivated"
1010000 KB data usage in 24 Account: Uber Technologies (No
白卡: 制卡过程中将除IMSI和短信中心号码之外的卡数据写入电信智能卡的卡片,称为白卡。 成品卡(当前M2M SIM卡): 制卡过程中将所有卡数据(包括IMSI和短信中心号码)全部写入电信智能卡的卡片,称为成品卡。
11
1. 资源准备:SIM卡集采
• 运营支撑中心负责M2M SIM卡集中调配,包括集中采购和统一配送。
运营 支撑 中心
负责平台建设和资源准备,面向全国提供一体化运营支撑服务 1、制订并实施统一的运营流程、资费和结算 2、与虚拟团队共同提供一体化的售前支撑 3、统一的售中、售后支撑响应服务 3、售前支撑虚拟团队的建设
8
运营支撑流程
1 资源准备 2 客户拓展 3 客户入网 4 在线服务 5 客户服务 6 合同变更 7 服务转移
Subsidy) - AT&T - Alt; Rate Plan: Change the SIM
Maximum no connection hours Uber Tech 1.5GB 18Mo No Subsidy status to "Activation
is 672
Alt Plan; Sim Status: Activated
hours
物联网设备连接与管理规范

物联网设备连接与管理规范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被连接到互联网上,构成了庞大的物联网系统。
为保证物联网系统的安全、稳定和高效运行,制定一套物联网设备连接与管理规范势在必行。
本文将就该规范的制定目的、原则以及具体内容进行探讨,旨在为物联网设备的连接与管理提供一个参考框架。
一、规范的制定目的规范的制定目的是为了解决物联网设备连接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物联网系统的安全性和运行效率。
具体来说,它的主要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设备连接的可靠性:规范应确保物联网设备在连接互联网时具备稳定的网络环境,防止连接中断和数据丢失等问题。
2. 保障设备连接的安全性:规范的制定要考虑到物联网设备连接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包括数据泄露、未经授权的访问等问题,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和加密算法。
3. 规范设备管理的流程和方法:规范应明确设备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确保设备连接与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和制度化。
4. 促进设备互操作性:规范的制定要考虑到不同厂商的物联网设备之间的互通性,制定统一的通信协议和标准,从而实现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
二、规范的原则制定物联网设备连接与管理规范应遵循以下原则:1. 开放性原则:规范应开放给所有相关方,不限制特定厂商或特定技术,以促进物联网设备的多样性和创新性。
2. 兼容性原则:规范应与现有的技术、标准和协议相兼容,确保现有设备能够无缝连接并参与物联网系统。
3. 安全性原则:规范应着重考虑物联网设备连接和管理过程中的安全性,确保设备和数据的安全不会受到威胁。
4. 灵活性原则:规范应具备一定的灵活性,能够适应不同行业和应用场景的需求,便于规范的实施和推广。
三、规范的具体内容为了达到规范制定目的,以下是物联网设备连接与管理规范的一些具体内容的建议:1. 设备标识与接入认证:规定设备连接物联网系统时应提供唯一标识并进行接入认证,防止非法设备接入系统。
2. 网络通信协议:确定统一的网络通信协议,确保设备之间能够互相通信和数据交换。
251(2016) 中国联通物联网平台业务能力总体技术要求 V1.0

QB/CU 中国联通公司企业标准QB/CU W31-251(2016)中国联通物联网平台业务能力总体技术要求China Unicom Internet of things platform General technical requirements(V1.0)2016-12-13发布2016-12-13实施QB/CU W31-251(2016) 中国联通物联网平台业务能力总体技术要求 V1.0目次目次 (I)前言 (III)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缩略语和术语 (1)3.1缩略语 (1)3.2术语和定义 (2)4业务能力概述 (2)5连接管理能力 (2)5.1用户管理能力 (3)5.1.1用户管理 (3)5.1.2用户访问控制 (4)5.2SIM卡管理能力 (5)5.2.1SIM卡数据接收管理 (5)5.2.2SIM卡基本信息管理 (5)5.2.3SIM卡详细信息管理 (5)5.2.4SIM卡群组管理 (5)5.2.5SIM卡控制管理 (6)5.2.6SIM卡防欺诈管理 (6)5.2.7策略控制管理 (6)5.2.8自动化规则管理 (7)5.2.9自定义字段管理 (7)5.2.10IMEI管理 (7)5.2.11SIM卡状态诊断 (7)5.2.12SIM卡更换 (8)5.2.13SIM卡预定变更 (8)5.2.14网络状态图形显示 (8)5.2.15自动开通功能 (8)5.3订购及资费管理能力 (9)5.3.1客户账户管理 (9)5.3.2企业账户销户 (9)5.3.3变更历史记录与查询 (9)5.3.4通信计划相关 (9)5.3.5SIM卡订购预置条件 (9)5.3.6SIM卡订单管理 (9)5.3.7自动化订购管理 (10)5.3.8批量操作管理 (10)5.3.9SIM续约队列 (10)QB/CU W31-251(2016) 中国联通物联网平台业务能力总体技术要求 V1.05.3.10SIM卡价格管理 (10)5.3.11资费套餐管理 (11)5.3.12SIM卡用量限额重置 (12)5.4计费管理能力 (12)5.4.1计费条件 (12)5.4.2分区域计费 (12)5.4.3计费组计费 (13)5.4.4话单采集 (13)5.4.5费用计算 (13)5.4.6账务处理 (13)5.4.7账单管理 (14)5.4.8企业账户计费 (14)6应用支撑能力 (15)6.1运营商公告 (15)6.2故障诊断能力 (15)6.3数据分析能力 (15)6.4接入验证能力 (15)6.4.1接入管理 (15)6.4.2认证授权 (15)6.4.3流量控制 (16)6.4.4重发功能 (16)6.5资源管理能力 (16)6.5.1集团客户信息管理 (16)6.5.2成员客户信息管理 (16)6.5.3码号数据接收管理 (16)6.5.4码号与发展省对应关系管理 (17)6.5.5web服务API (17)6.6维护管理能力 (17)6.7统计分析能力 (17)6.8知识库 (17)6.9报表功能 (18)6.10短消息能力 (18)6.11定位能力 (18)6.12安全服务能力 (18)前言随着物联网产业技术的日趋成熟,商业模式逐步形成,市场需求快速增长,基于位置/时间/服务用量/群组的SIM卡管控、自助服务、SIM卡安全、多样灵活的资费套餐、计费方式、能力共享等物联网M2M特色的功能需求迫切。
全国首家“中国移动OneNET平台测试认证中心”正式落地西安

全国首家“中国移动OneNET平台测试认证中心”正式落地西安1. 引言1.1 西安成功落地首家中国移动OneNET平台测试认证中心西安成功落地首家中国移动OneNET平台测试认证中心,这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举措。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对于物联网应用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而在物联网应用开发的过程中,面临着各种不同的技术难题和挑战。
中国移动OneNET平台测试认证中心的建立,为企业和开发者提供了一个权威的平台,能够对物联网产品进行全面、系统的测试和认证,确保产品的质量和性能达到标准要求。
这家认证中心不仅具有技术专业性,还融合了行业标准和国际认可,为推动物联网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它的服务范围涵盖了各类物联网产品,包括智能家居、智能城市、智能医疗等多个领域。
通过认证中心的测试和认证,可以有效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可信度。
西安作为中国移动OneNET平台测试认证中心首家落地城市,不仅有助于推动当地物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展,还为全国其他城市提供了标杆和借鉴。
这将在很大程度上推动物联网产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为智能化转型注入新的动力。
【本段字数:311】2. 正文2.1 中国移动OneNET平台测试认证中心的重要性中国移动OneNET平台测试认证中心的重要性在于其在智能物联网领域的重要作用。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智能设备和传感器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物联网平台也日益成为各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基础设施。
而中国移动OneNET平台作为国内领先的物联网平台之一,其测试认证中心的建立将进一步提升物联网平台的质量和可靠性,有助于保障智能设备和传感器在物联网环境下的稳定运行。
通过测试认证中心的检测和认证,可以确保物联网设备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保证设备的稳定性、兼容性和安全性。
这不仅有利于提升物联网应用的使用体验,也有助于降低设备开发和运营成本,推动物联网行业的健康发展。
测试认证中心还可以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联网技术,促进物联网行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物联网规范

物联网规范物联网规范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 IoT)是指通过网络将各种不同的物体连接起来,使之能够相互交互和共享数据。
随着物联网的快速发展,为了保证物联网的安全和可靠运行,制订一套物联网规范是非常重要的。
1. 设备标准化:物联网涉及到大量的设备和传感器,这些设备应该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设计和制造。
制定一套设备标准可以确保不同厂商的设备能够互相兼容和交互,避免设备之间的不兼容问题。
2. 数据安全性:物联网中产生的大量数据需要进行安全保护,防止数据被非法获取和篡改。
规定数据的加密和安全传输标准,同时强调设备和传感器的安全性,避免设备被黑客攻击。
3. 隐私保护:尊重用户的隐私权是至关重要的。
规定数据的收集和使用应遵循用户的授权和隐私政策,严格限制数据的使用范围,避免滥用用户的个人信息。
4. 网络稳定性:物联网依赖于稳定的网络连接,规定网络连接的要求和可靠性标准,确保物联网在各种网络条件下都能正常工作。
5. 互操作性:不同厂商的设备和传感器应具备良好的互操作性,能够无缝地集成到物联网中。
规定设备之间的通信协议和接口标准,确保不同设备之间能够相互通信和共享数据。
6. 能源效率:规定物联网设备和系统的能源消耗标准,鼓励开发低功耗的物联网设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浪费。
7. 数据质量:物联网中产生的数据应具备良好的质量,包括准确性、完整性和一致性。
规定数据采集和处理的要求和标准,确保数据的质量满足业务需求。
8. 法律遵从性:制定物联网运营的相关法律和法规,强调物联网各方在使用和管理物联网时需要遵守的法律义务,以及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和监管措施。
9. 安全性测试和评估:规定物联网设备和系统的安全性测试和评估要求,确保设备和系统在面临各种攻击时能够保持稳定和可靠。
10. 更新和维护:规定物联网设备和系统的更新和维护要求,包括设备固件和软件的更新、故障排除和维修等,保证物联网设备和系统持续稳定运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联网运营管理平台测
试规范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
前言
本规范是对物联网运营管理平台需要实现的功能测试的参考性技术文件。
本测试规范规定了对终端管理、用户管理、产品管理、订购关系管理、安全管理、业务统计等多个方面的功能的测试要求,并对测试步骤和正确的测试结果的作了详细的规定。
本规范解释权属于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具体技术细节由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负责解释。
本规范起草单位: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XXX
目录
1.范围
本文制定了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物联网运营管理平台测试规范,原则上在中国移动通信集团
内部使用,是物联网运营管理平台建设和运营业务的测试依据。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HLR Home LocAtion Register归属位置寄存器SMSC Short MessAge Service Center短信中心
GPRS 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通用无线分组业务GSM 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全球移动通讯系统M2M MAchine-to-MAchine机器对机器/人
WMMP-T Wireless MAchine MAnAgement Protocol-
PArt of InterfAce for m2m plAtform And
TerminAl 物联网平台与物联网终端之间的无线机器通信协议
WMMP_A Wireless MAchine MAnAgement Protocol-
PArt of InterfAce for m2m plAtform And
ApplicAtion PlAtform 物联网平台与物联网应用平台之间的无线机器通信协议
SP Service Provider服务提供商
SI System IntegrAter系统集成商
EP EnAbler Provider能力提供商
TPS TrAnsActions Per Second 每秒处理事务数
4.测试结构
图5-1 测试结构图
各网元基本功能描述如下:
物联网业务运营管理平台
物联网业务运营管理平台实现物联网业务的终端资源管理、运营管理、机器卡管理、服务门户等功能。
物联网业务网关
物联网业务网关提供终端接入、应用接入、智能路由、话单生成、能力开放、通信代理等核心功能。
支持GPRS、短信等多种网络通信方式。
专属HLR
物联网专用HLR,负责存储物联网客户的码号数据和签约数据信息。
P BOSS
PBOSS负责物联网客户信息、产品信息的管理,完成业务受理,计费,结算,能力计费等业务功能。
PBOSS向物联网业务运营管理平台和专属HLR同步码号信息、客户订购关系、业务受理等信息。
5.测试内容
5.1平台功能
5.1.1终端管理
5.1.1.1终端鉴权管理
5.1.1.2终端序列号管理
5.1.1.3终端注册功能
5.1.1.4终端登录功能
5.1.1.5终端登出登录功能
5.1.1.6终端变更映射关系功能
5.1.1.7终端订购关系变更信息同步
5.1.1.8安全管理
5.1.1.9终端告警上报功能
终端统计数据上报功能
5.1.1.10终端参数配置信息上报功能
5.1.1.11终端参数配置功能
5.1.1.12终端监测功能
5.1.1.13终端软件升级功能
5.1.2终端通讯管理
5.1.2.1终端通讯状态查询
5.1.2.1.1配置策略采集机器卡状态信息
5.1.2.1.2机器卡终端在网状态和在线状态查询
5.1.2.1.3机器卡通讯详单查询
5.1.2.2信息查询及告警
5.1.2.2.1用户欠费状态查询
5.1.2.2.2流量及余额信息查询
5.1.2.2.3流量及欠费告警设置
5.1.3运营管理
5.1.3.1用户管理
5.1.3.1.1角色管理
5.1.3.1.2操作员账户管理
5.1.3.2产品管理
5.1.3.3应用信息管理
5.1.3.5配置管理功能
5.1.3.6地图信息功能
5.1.3.7合作方管理
5.1.3.8能力管理
5.1.3.8.1能力生命周期管理
5.1.3.8.2能力提供商管理
5.1.3.8.3能力注册发布
5.1.3.8.4能力订购管理
5.1.3.9业务统计5.1.3.9.1.1终端序列号统计
5.1.3.9.1.2终端故障状态异常统计
5.1.3.9.1.3终端统计
5.1.3.9.1.4应用使用终端数统计
5.1.3.9.1.5提供商占有份额统计
5.1.3.9.1.6终端注册统计
5.1.3.9.1.7终端订购统计
5.1.3.9.1.8应用统计
5.1.3.9.1.9终端通讯管理统计
5.1.3.10物流信息管理
5.1.3.10.1基础信息管理5.1.3.10.1.1供应商信息管理
5.1.3.10.1.2省公司信息
5.1.3.10.1.3(U)SIM卡信息
5.1.3.10.1.4物联通模组信息
5.1.3.10.2物联通业务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