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物起毛起球及圆轨迹法织物起球仪常用检测标准
纺织品起毛起球不同试验方法的比较及评价

一检‰壮1表l四种检测方法试验原理和仪器设备的比较1.2对四项起球检测标准的试验分析比较选择精纺机织面料、半精纺机织面料.粗纺机织面料及针织面料四块具有代表性的织物作为测试样品进行以下试验:同一测试方法不同测试条件的;同一面料四种标准的织物起毛起球性测试。
1.2.1包含多种测试条件的两个检测标准的试验结果分析1.2.1.1GB/T4802.1—2008圆轨迹法标准试验结果依据GB/T4802.1—2008标准中的A-F六种试验条件,分别对精纺机织面料和半精纺机织面料进行测试。
具体试验条件见表2。
测试结果见表3。
表2GB/T4802.1—2008标准中的A-F六种试验条件参数表3圆轨迹法不同试验参数类别的测试结果试样名称ABCDEF精纺机织面料3.7544444.75半精纺机织面料33.53.53.753.54.75由表3可看出在六种试验条件中,A试验条件为圆轨迹法起球标准中最严重的测试条件;F试验条件为圆轨迹法起球标准中最轻的测试条件。
其他四种试验条件轻重程度居中。
同一块面料选择不同的测试条件.其起球测试结果最大相差1.5级左右。
1.2.1.2GB/T4802.2—2008马丁代尔法标准试验结果GB/T4802.2—2008标准中试验条件包括负荷质量(4159/1559I.磨料(标准羊毛织物/织物本身J和摩擦次数(评级的6个阶段)。
根据这三个因素设计三种试验.分别为l撑:负荷质量为1559.磨料为织物本身.各评级阶段均进行评定;2}}:负荷质量为415g.磨料为织物本身.各评级阶段均进行评定:3撑:负荷质量为415g,磨料为标准羊毛织物.各评级阶段均进行评定。
利用上述三种试验条件对四块样品进行测试,分析比较三个因素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具体测试结果见图l~图4。
图l精纺机织面料试验结果图2半精纺机织面料试验结果图3粗纺机织面料试验结果2010tF1月(下)中国纤检55r检黢胁一图4试验结果(针织面料)从精纺机织面料(图1).半精纺机织面料(图2).针织面料(图4)的曲线图中可发现.2撑试验的曲线几乎处于最低位置,3群试验居中,1撑试验处于最高位置。
织物起毛起球性能测试

织物起毛起球性能实验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掌握起毛起球的测试方法及评定方法。
2、观察理解起毛起球过程与机理,进一步了解影响起毛起球的因素。
二、基础知识织物在日常使用过程中,在实际穿着与洗涤过程中,不断经受摩擦,在容易受到摩擦的部位上,织物表面的纤维端由于摩擦滑动而松散,露出织物表面,并呈现许多令人讨厌的毛茸,即为“起毛”;若这些毛茸在继续穿用中不能及时脱落,又继续经受摩擦卷曲而相互纠缠在一起,被揉成许多球形子粒,通常称为“起球”。
织物起毛起球会使织物外观恶化,降低织物的服用性能,特别是合成纤维织物,由于纤维本身抱合性差,强力高,弹性好,所以起球疵点更为突出。
目前起毛起球已成为评定织物服用性能的主要指标之一。
织物起毛起球的过程可分为起毛、纠缠成球、毛球脱落三个阶段。
织物表面的纤维受外部的摩擦作用,首先被拉出形成圈环和绒毛,即起毛阶段,对短纤维而言,绒毛被拉出的条件是外部摩擦力要大于纤维在纱内的抱合力。
绒毛在达到一定长度后,才能相互纠缠成球,因此被拉出的纤维长度对织物起球有一定的影响。
此外,纤维的抗弯性、强度和耐磨性也影响起毛起球性能,容易弯曲的纤维在摩擦中易相互纠缠成球,比较粗硬的纤维要比细而柔软的纤维容易起球。
有些纤维在形成较长的绒毛之前,已被磨断或拉断,只剩下很短的绒毛,就不易起球。
有些纤维虽然容易形成数量众多的小毛球,但如果纤维的抗弯性和耐磨性强度较弱,织物表面的毛球在继续摩擦中很快就会脱落。
三、实验仪器与工具1、实验仪器:YG(B)502型织物起毛起球仪,见图12-1所示。
主要技术参数:起毛起球运动轨迹:直径为40mm的圆轨迹运动。
试样规格:直径112.8mm圆状,面积100mm2。
试样往复速度:60次/min。
图12-1 YG(B)502型织物起毛起球仪2、实验工具:起毛起球样照、织物试样、剪刀。
四、实验步骤与方法1、取样:剪取直径为112.8mm面积100mm2圆形织物为试样,2201华达呢为磨料。
起毛起球标准及改进

织物起毛起球不同的测试标准纺检0801鲁瑶邹薇摘要:本文对《织物起毛起球性能的测定》中的圆轨迹法、马丁代尔法、起球箱法及随机翻滚法四种测定织物起毛起球性能的试验方法进行试验比较;并对其中包含多种测试条件的两个标准各种测试条件进行比较,从而分析各个标准中指标的合理性、试验方法的科学性,并对方法标准的改进提出一些个人的建议。
关键词:织物;抗起毛起球性;标准;检测;比较;分析2008年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布了GB/T 4802.1-2008《织物起毛起球性能的测定第1部分圆轨迹法》、GB/T 4802.2-2008《织物起毛起球性能的测定第2部分改型马丁代尔法》、GB/T 4802.3-2008《织物起毛起球性能的测定第3部分起球箱法》三个检测织物抗起毛起球性能的标准,分别替代各自1997年版的标准,新标准从2009年3月1日开始实施。
GB/T 4802.4-2009《织物起毛起球性能的测定第4部分随机翻滚法》于2009年6月19日获批准,将于2010年2月1开始实施。
服装在日常生活中,服用和洗涤过程由于不断经受摩擦,织物表面会出现起毛起球现象。
这不仅影响服饰的外观,部分直接接触皮肤的面料如果起球状况严重,还会影响舒适度。
尤其是以涤纶纤维为代表的合成纤维织物的起毛起球阅题,至今仍困扰着业界和广大消费者。
对此,人们一直在努力寻求解决办法,并陆续取得了一些进展。
本文根据这四种织物起毛起球性能的不同检测方法进行试验,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同时对有多种测试条件的测试方法进行测试条件的比较,分析各测试条件对测试结果的影响,从而分析标准中指标的合理性、试验方法的科学性及新旧标准的更替对产品标准产生的影响。
一 .织物起毛起球的成因分析1.织物起毛起球概况1.1织物起毛起球的基本过程起毛起球是一个渐变过程,通常表现为三个步骤:起毛--缠结--起球--毛球脱落。
当织物受到的外界摩擦力大于纤维强力或纤维之间的摩擦力或抱合力时,纤维末梢被拉出形成圈环和绒毛,织物表面因此生成绒毛,此谓起毛;绒毛露出一定长度后,在一定距离间因揉搓摩擦,反复伸长和回缩而纠结成球,生成的毛球并不大,也不形成死结,它的一端在织物的纤维中,并连接于布面,形成球状,此谓起球。
纺织面料外观保持性检测—织物起球性能检测

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纱线结构 精梳纱织物起球现象比非精梳纱织物少。股线织成的织物比纱织成的织物起球现象轻,较细的
纱线或增大纱线捻度,起球现象也可减少。此外,毛羽多的纱线、花式线及膨体纱织物都比较容 易起球。 3.织物的结构
织物结构疏松的比结构紧密的织物易起球。针织物比机织物易起球,尤其是结构较松弛的合纤 纯纺或混纺针织物,服用时起球现象严重; 4.染整加工
起毛起球测试方法有圆轨迹法、马丁代尔法和起球箱法。
1.圆轨迹起球仪法 : ( 1 ) 试验时,先分别将泡沫塑料垫片、试样(正面向外) 和磨料装在试验夹头和磨台上,再根据所测试织物类型调整 试样夹头的加压重量,然后翻动试样夹头臂,使试样压在磨 料上,开机,根据所测试织物类型加压摩擦至规定转动次数 即可。
马丁代尔耐磨性能常用的三种摩擦负荷参数
1
适用于工作服、家具装饰布、床上亚
麻制品、产业用织物。
2 适用于服用和家用纺织品(不包括家具装
饰布和床上亚麻制品),也适用于非服用 的涂层织物。
3
适用于服用类涂层织物。
马丁代尔耐磨性能——磨料
马丁代尔法耐磨测试中,磨料一般采用羊毛磨料;对涂层织物应选用NO.600水砂纸作为磨 料。
注:GB/T 4802.3-2008 起球箱法转数,在没有协议或规定的情况下,建议粗纺织物 翻转7200r,精纺织物翻转14400r。
►FZ/T 73009-2009《羊绒针织品》中规定粗梳翻转7200r,精梳翻转10800r。 ►FZ/T 73010-2008《针织工艺衫》中规定翻转7200r,对照精梳毛织品样照评级。 ►FZ/T 73018-2002《毛针织品》中规定粗梳翻转7200r,精梳翻转14400r。
光面和绒面各有五各等级
织物的起毛起球实验

织物的起毛起球实验一、实验目的和要求熟悉起毛起球的试验方法,掌握操作要领、指标评定。
参阅GB/T 4802.1,GB/T 4802.2,GB/T 4802.3。
二、实验仪器、试样YG502型圆轨迹织物起毛起球仪,YG511型箱式织物起球仪,YG401型织物平磨仪(马丁代尔仪),剪刀、取样器。
标准样照,评级箱。
机织物、针织物若干。
三、圆轨迹法实验方法、步骤1.裁样用剪刀或取样器裁取直径为(113 ±0.5)mm的试样5块,取样应距布边10cm以上,试样上不得有影响试验结果的疵点。
2.选定压力和起毛起球的次数,压力和刷揉次数因织物不同而不同,一般按表1选定。
3.夹入试样,在仪器上先刷毛后揉球(即先起毛后起球)。
表1 起毛起球的次数4.评级,将起球后的试样放入评级箱和标准样照对比,评出等级。
5.结果计算与说明计算5个试样等级的算术平均数,修约至邻近的0.5级。
需要时,可用文字加以说明。
四、马丁代尔法实验方法、步骤1.在同一块样品上剪取2组试样。
一组为直径40mm的试样4块,另一组为直径140mm 的自身磨料织物4块,如果4块试样未能包含不同的组织和色泽,应增加试样块数。
2.分别将4块试样装在仪器夹头上,测试面朝外。
当试样不大于500g/m2时,在试样与试样夹金属塞块之间垫一片聚酯泡沫塑料;测试织物大于500g/m2或是复合织物时,则不需垫泡沫塑料。
各试样应受到同样的张力。
3.分别将毛毡和磨料织物放在磨台上,把重锤放在磨料上,然后放上压环,旋紧螺母,把磨料固定在磨台上,4个磨台上的磨料应受到同样的张力。
4.把磨头放在磨料上,加上压力锤。
5.预置计数器为1000,开动仪器,转动摩擦达1000次,仪器自停。
6.取下试样,在评级箱内与标准试样对照,评定每块试样的起球等级,精确至0.5级。
7.计算4块试样等级的算术平均数,修约到小数点后2位。
如小数部分小于或等于0.25,则向下一级靠(如 3.25级即为3级);如大于或等于0.75,则向上一级靠(如2.85级即为3级),如大于0.25而小于0.75,则取0.5。
国外先进机构组织关于纺织品起毛起球测试标准概述

4国外先进机构组织关于纺织品起毛起球测试标准概述4.1测试标准国外纺织品起毛起球测试标准有很多,其常用标准有:美国试验与材料协会标准ASTM、日本工业标准、德国标准DIN、英国标准BS、国际标准ISO等。
具体标准如表4-1。
表4-1 国外常用纺织品起毛起球测试标准4.2 测试仪器4.2.1国外的起球测试仪器主要有下列三大类:(1)起球箱式:相当于国内起球箱式;(2)马丁代尔式:有测试摩擦及起球两个功能。
(3)乱翻式:即织物在圆筒内翻滚,无规则摩擦产生起毛起球现象;圆轨迹法作为一种较落后的方法,实验条件影响造成差异极大,已被大部分国家淘汰,各个标准对应适用仪器如表4-2表4-2 各种仪器与测试标准的适用情况4.2.2部分国外标准使用起毛起球测试仪如下图国产乱翻式起球仪乱翻式起球仪4.3 部分国外、国际标准对比介绍项目ASTM_D4970 马丁代尔耐磨仪测定织物的抗起毛起球及其它表面的改变ASTM_D3512-2002乱翻式起球仪JIS L 1076 织物与针织物的起球试验方法仪器和原料马丁代尔耐磨测试仪、标准羊毛毡、织物评定装置、标准内部起毛起球织物、洗涤样品的装置、干燥装置乱翻式起球测试仪、软木衬垫、空气压缩机、粘合剂、棉纤维、真空吸尘器、评级箱、实验室自校标准布、起球箱、评级标准物质(Rating Sandard):织物照片或织物实物、洗涤设备、干洗机A法(ICI型试验机)试样卷在特殊的橡胶管上,放入内壁衬以软木的箱内,箱子运转产生摩擦B法(TO型试验机)试样放入金属桶内,运转搅拌,产生摩擦C法(apperance retention 起球试验机)试样置于试片夹,偏心回转按压在硅制的摩擦板,产生摩擦D法(翻滚式起球试验机)试样置于内衬氯丁二烯薄板或软木的圆筒内,运转产生摩擦。
试验方法一般品质基准,都采用A法(ICI试验机)10×20cm的试样,经向纬向各取两片;试样卷在特殊的橡胶管上缝合,两端用胶带粘住;卷上试样的橡胶管4个一组,放入试验机中转动,操作时间,原则上织物10小时,针织物5小时。
起毛起球测试仪标准

起毛起球测试仪标准起毛起球测试仪是用于测试纺织品、服装等材料表面起毛起球情况的专用仪器。
其测试结果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和使用效果,因此对起毛起球测试仪的标准要求非常严格。
本文将对起毛起球测试仪的标准进行详细介绍,以便相关人员在使用和生产过程中能够遵循标准要求,保证产品质量。
首先,起毛起球测试仪的外观和结构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包括外壳材料、尺寸、重量等方面的要求。
同时,仪器的操作界面、按键布局、显示屏等设计也需要考虑人机工程学原理,确保操作便捷、直观。
其次,起毛起球测试仪的测试原理和方法应符合国际标准,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测试仪器应能够根据不同材料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测试方法,并能够进行多次重复测试,以验证结果的一致性。
此外,起毛起球测试仪的性能指标也是关键的标准之一。
包括但不限于测试速度、测试压力、测试面积等参数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测试仪器在长时间使用后,性能是否能够保持稳定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在使用起毛起球测试仪进行测试时,操作人员的技能和经验也是影响测试结果的重要因素。
因此,起毛起球测试仪的标准还应包括对操作人员的培训要求,确保其能够熟练操作仪器并正确理解测试结果。
最后,起毛起球测试仪的维护和保养也是标准的重要内容。
包括仪器的定期维护、校准和保养要求,以及对仪器故障的处理和维修方法等内容。
只有在保证仪器处于良好状态时,测试结果才能够真实可靠。
总之,起毛起球测试仪的标准涉及到仪器本身的设计、性能、操作和维护等方方面面,对于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相关人员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务必严格遵守相关标准要求,确保产品质量和用户体验。
圆轨迹法织物起毛起球测试标准和方法解析

圆轨迹法织物起毛起球测试标准和方法解析一、原理按规定方法和试验参数﹐利用尼龙刷和磨料或单用磨料﹐使织物摩擦起毛起球。
然后在规定光照条件下﹐将起球后的试样对比标准样照﹐评定起球等级。
二、装置1、圆轨迹起球仪﹕试样夹头与磨台质点相对运动的轻轨迹为圆﹐相对运动速度为60±1r/min﹐试样夹环内径90±0.5mm﹐夹头能对试样施加表1所列的压力﹐夹头压力可调﹐压力误差为±1%。
仪器装有自停开关。
5.2.磨料﹕2、尼龙刷﹕尼龙丝直径0.3mm;尼龙丝的刚性必须均匀一致﹐植丝孔径4.5mm﹐每孔尼龙丝150根﹐孔距7mm﹔刷面要求平整﹐刷上装有调节板﹐可调节尼龙丝的有效高度﹐从而控制尼龙刷的起毛效果(见附录A)。
3、磨料织物﹕2201全毛华达呢﹐19.6tex X 2,捻度Z 625-S 700,密度﹕445根/10cm X 244根/10cm﹐平方米重量﹕305g/m2,2/2斜织。
4、泡沫塑料垫片﹐重约270g/m2,厚度约8mm﹐试样垫片直径约105mm。
5、裁样用具﹕裁样器﹐可裁取直径为113±0.5mm的试样。
也可用模板﹑笔﹑剪刀剪取试样。
6、标准样照﹕针织物﹑毛织物各有不同标准样照﹐样照为五级制。
5级稍发毛无起球4级发毛轻微起球3级中等起球2级稍严重起球1级严重起球7、评级箱﹕提供照明以对比试样和样照起球等级的设备。
上方装有3.0W日光灯2支﹐内四周衬以黑板﹐试样板角度可调节﹐日光灯到试样板垂直距离为30cm。
三、试样1、将样品在试验用标准大气下暴露24h以上。
2、在距织物布边10cm以上部位随机剪取试样五块﹐试样上不得有影响试验结果的疵点。
四、程序1、试验前的准备2、试验前仪器应保持水平﹐尼龙刷保持清洁。
如果仪器每天使用﹐每星期至少做清洁工作一次。
用合适的溶剂(如丙酮)清洁刷子﹐用手刷梳除短绒和用夹子夹去突出的尼龙丝。
3、分别将泡沫塑料垫片﹑试样和磨料装在试验夹头和磨台上﹐试样必须正面朝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织物起毛起球及圆轨迹法织物起球仪常用检测标准
圆轨迹起球仪法
GB/T 4802.1-1997纺织品织物起毛起球试验圆轨迹法
马丁代尔法耐磨仪测试标准
GB/T 21196.1-2007纺织品马丁代尔法织物耐磨性的测定第1部分
GB/T 21196.2-2007纺织品马丁代尔法织物耐磨性的测定第2部分
GB/T 21196.3-2007纺织品马丁代尔法织物耐磨性的测定第3部分
GB/T 21196.4-2007纺织品马丁代尔法织物耐磨性的测定第4部分
GB/T 4802.2-1997纺织品织物起球试验马丁代尔法
GB 8690-88毛织物耐磨试验方法马丁旦尔法
ISO 12945-2:2002纺织品织物表面起球性能的测定第2部分马丁代尔法
GB/T 13775-92棉、麻、绢丝机织物耐磨性试验马丁代尔法
ASTM D4966-1988织物耐磨性测试马丁代尔耐磨测试仪
ASTM D4970-2002织物抗起毛起球试验方法马丁代尔测试仪
织物起球试验方法起球箱法
GB/T 4802.3-1997纺织品织物起球试验起球箱法
GB/T 4802.3-2008纺织品织物起毛起球性能的测定第3部分起球箱法
ISO 12945-1:2002纺织品织物表面起球性能的测定第1部分起球箱法
JIS L 1076:1992机织物和针织物抗起球性试验方法
圆轨迹法起毛起球测试仪起球方法:
1、GB/T4802.1-2008标准中试验条件的选择分类不清晰,造成一块面料可能可选择多种试验条件或无条件可选择。
如该标准的A试验条件适用于运动服,B试验条件适用于合成纤维长丝织物,而对于采用合成纤维长丝织物制成的运动服则可采用A、B两种测试条件。
但对于纯化学短纤维制成的面料及纯棉、纯蚕丝等面料如参照该标准分类则无条件可选。
虽然该标准中作出备注:未列的其他织物可以参照表中所列类似织物或按有关各方商定选择参数类别。
但这样也给操作带来不确定性。
因此,建议对该标准的试验条件的适用织物类型进行更加清楚细致的分类,避免以上情况的发生。
我国国标与行标间存在同一检测项目的检测方法不统一的问题。
如在针织运动服产品标准FZ/T73007-2002中规定的试验条件为压力780cN,起毛次数0次,起球次数600次,即GB/T4802.1-2008标准中的E试验条件;但由于针织运动服较多都采用合成纤维长丝织物制成,在织物起毛起球性能测试标准GB/T4802.1-2008中,合成纤维长丝织物的试验条件为压力590cN,起毛次数50次,起球次数50次,即B试验条件。
这样就可能出现同一种面料在面料检测时合格,制成服装之后再检测变成了不合格的情况,因此建议国标与行标条件统一。
同一块面料选择不同的测试条件,其起球测试结果最大相差1.5级以上。
所以如果产品标准需选用该标准进行考核实验时,建议注明选用A~F试验条件中的何种条件进行测试,以使检测方法具有唯一性,检测结果有可比性,这样才能保证产品标准中的指标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