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表的发展史

合集下载

钟表介绍

钟表介绍

17 of
24
EXAMPLE
斯沃琪图形设计师系列包含了五款截然不同却又异 样精彩的作品。繁复的旧书图案重组样式与黑白两 色的冲突对比,演绎出了一种现代主义的补缀手工 风格,杂乱而有序,随性却细致。
18 of 24
EXAMPLE
•这款钟表通过圆环内部的凸出式设计来代替指针指示时间,配合着在 点位置标注的(盲人用)点子法设计,你就 这款钟表通过圆环内部的凸出式设计来代替指针指示时间,配合着在12点位置标注的 盲人用)点子法设计, 点位置标注的(
在此,创新、毫不吝惜地使用贵重材质和坚 持手工制作几乎是钟表业内竞争公开的秘密。
10 of
24
DESIGN
怀表虽然普及率较高, 不过对于手表设计师 来讲,怀表不是他们 施展才华,用尽心机 的对象。因为怀表是 给自己看的,而手表 则不然,它不仅给自 己看,还能像首饰那 样给别人看;所以手 表的造型设计,非同 小可。 在法语里,手表最初的意义就是首饰表或者 是“带有计时功能的腕饰”,反正两者兼而 有之。当时的人思想僵化保守很少有人敢做 “出格”的事,纯粹的手表是否能让人接受, 100年前还是个不大不小的问题。
可以通过凸出位置与12点间的距离来判断时间。同时,内部的透明凸起则起到了一个“闹钟”的作用, 可以通过凸出位置与 点间的距离来判断时间。同时,内部的透明凸起则起到了一个“闹钟”的作用,你同样可以 点间的距离来判断时间 根据它与“指针”的距离来判断距离起床还有多长时间。这款产品并不只为盲人设计, 根据它与“指针”的距离来判断距离起床还有多长时间。这款产品并不只为盲人设计,普通人也可以在枕头下面放一 个这样的闹钟:半夜醒来,不用开灯,只要摸一下就知道大概的时间了。 个这样的闹钟:半夜醒来,不用开灯,只要摸一下就知道大概的时间了。

钟表文化的历史发展与文化内涵

钟表文化的历史发展与文化内涵

钟表文化的历史发展与文化内涵时钟,是现代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装置。

它被设计成一种可以指示时间的设备,让人们能够很方便地掌握时间,从而更加有效地安排自己的生活。

但是,想必没有多少人知道,时钟并不仅仅是一种“功能性”的设备,它也是一种文化,一种源远流长的文化。

钟表文化,指的是以钟表为载体,表达出来的文化内涵和文化价值。

它不仅是钟表本身所承载的、反映人类社会的时间观念和科技水平的文化,更是人类智慧和创意的结晶。

一、钟表文化的历史发展钟表的发明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最早的钟表是“水漏”,也称“漏壶”。

“水漏”由一种类似葫芦状的器具,里面有水,并且装有一根插在中央的竹管。

当水流光线通过竹管时,就会产生各种不同的影子,象征着不同时刻的寓意。

到了宋代,出现了一种叫做“漏刻”的时钟,可以通过水中的流速来表示时间。

除中国外,欧洲早期的钟表技术也非常发达。

据考证,早在公元前3世纪,古希腊就已经有了一种叫做“日晷”的时钟。

到15世纪初叶,机械钟表于欧洲发明,从此打破了以往依赖太阳影子测时的束缚,钟表的时间精确度得到了大大提高。

文艺复兴时期,钟表工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各种形式的钟表应运而生。

在此之后,随着科技和工艺的发展,钟表的种类也日益增多,不再仅仅局限于机械式的钟表,钟表的电子化和智能化也逐渐成为了一个趋势。

二、钟表文化的内涵钟表作为文化载体,其所承载的寓意和内涵是极其丰富的。

以下,笔者将从几个方面来展开阐述。

1. 时间价值观所谓“时间就是金钱”,十分符合现代人的生活态度。

时间的急促流逝,让人们不断地追求效率和速度。

然而,钟表文化给我们带来的反思是,时间的流逝是不可逆转的,我们该如何去珍惜它?把时间看成一种财富,更多地关注生命时间的质量,让时间成为我们的朋友,而不是敌人。

2. 精神追求钟表制作需要防水、防尘、精度高等多种技术综合应用,是一种注重精致、严谨和精密的行业。

制表之道与人生之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颠扑不破的创业精神,细致入微的品质追求,一步一个脚印的努力,是一种弘扬精神的表达。

钟表发展简史

钟表发展简史

1.最早的钟表:中国人在900多年前的北宋时期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钟表——1090年,北宋宰相苏颂主持建造了一台水运仪象台,每天仅有一秒的误差,而且它有擒纵器在工作时发出嘀嗒嘀嗒的声音。

此即为世界上最早的钟表。

2.东汉张衡制造漏水转浑天仪,用齿轮系统把浑象和计时漏壶联结起来,漏壶滴水推动浑象均匀地旋转,一天刚好转一周,这是最早出现的机械钟3.1350年,意大利的丹蒂制造出第一台结构简单的机械打点塔钟,日差为15~30分钟,指示机构只有时针4.1582年前后,意大利的伽利略发明了重力摆;1657年,荷兰的惠更斯把重力摆引入机械钟,创立了摆钟5.1500~1510年,德国的亨莱思首先用钢发条代替重锤,创造了用冕状轮擒纵机构的小型机械钟。

6.1673年,惠更斯又将摆轮游丝组成的调速器应用在可携带的钟表上。

7.1660年英国的胡克发明游丝,并用后退式擒纵机构代替了冕状轮擒纵机构。

8.1695年,英国的汤姆平发明工字轮擒纵机构。

9.1675年,英国的克莱门特用叉瓦装置制成最简单的锚式擒纵机构,这种机构一直沿用在简便摆锤式挂钟中。

10.1765年,英国的马奇发明自由锚式擒纵机构,即现代叉瓦式擒纵机构的前身11.1728~1759年,英国的哈里森制造出高精度的标准航海钟12.英国的阿诺德创造出精密表用擒纵机18~19世纪,钟表制造业已逐步实现工业化生产,并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13.20世纪,随着电子工业的迅速发展,电池驱动钟、交流电钟、电机械表、指针式石英电子钟表、数字显示式石英电子钟表相继问世,石英钟表的日差已小于 0.5秒。

钟表进入了微电子技术与精密机械相结合的石英化新时期。

14.计时器欣赏古代计时器现代创意时钟。

钟表简介介绍

钟表简介介绍

中国钟表的发展历程
起源与发展
中国最早的机械钟表起源于北宋 时期,其后不断发展,逐渐走向
成熟。
特色与文化
中国钟表以其精美的工艺和融入中 华文化的特点而著称,如八卦钟、 燕子钟等。
近代与现代
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钟表业经历 了从传统手工制作到现代化批量生 产的转变,但依然保持着悠久的历 史传统和精湛的技艺。
珐琅工艺是一种在金属表面烧 制彩色釉料的技术,使钟表外 观更加华丽和耐用。
调节器和平衡技术对钟表的准 确性和稳定性至关重要。调节 器是用于调节钟表快慢的装置 ,平衡则是用于抵消重力对钟 表摆轮的影响,以确保时间的 准确性。
04
钟表的应用与文化
钟表的应用场景
日常生活
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时间管理、定时提醒、计时烹 饪等都离不开钟表。
Omega
Omega是瑞士著名的奢侈钟表品牌,其卓越的品质和精湛的制表工 艺赢得了众多钟表爱好者的青睐。
中国钟表品牌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发展现状
中国钟表行业历经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和 品牌体系。一些国内知名钟表品牌如海鸥、飞亚达等在国内 市场占据一定份额,但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还有待提高。
05
钟表的未来趋势与展望
未来钟表的发展趋势
1 2 3
智能化的钟表
随着智能技术的发展,未来的钟表将更加智能化 ,能够与手机等设备进行连接,提供更加便捷的 时间获取方式。
多样化的设计
钟表的设计将更加多样化,不仅有传统的机械表 ,还将出现更多具有创新设计的手表,如可穿戴 设备、运动手表等。
环保材料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未来的钟表将使用更加环 保的材料制作,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社会地位
在一些文化中,佩戴名贵手表可以彰显个人的社会地位和品味。

钟表的历史演变

钟表的历史演变

钟表的历史演变 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钟表的历史演变我们知道,钟表是计时器的一种。

在钟表发明以前,我们的先辈已经开始利用各种方法来度量时间。

比如,依据太阳光线的位置判断时间的日晷,使用沙子的流动记录时间的漏斗,也有人把它们叫做“太阳钟”和“沙钟”。

但是这些不属于“钟表”概念的范畴,因为钟表计时的原理是通过能够产生振荡周期的装置来计算时间。

有关钟表的发展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演变阶段:一、从早期天文计时器中逐渐脱离;二、从大型的报时钟向微型化过渡;三、腕表的发展和电子技术的运用。

每一阶段的发展都是和当时的技术发明分不开的。

一、早期的天文计时器英国著名的科技史学家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曾经讲述出段一被淹没了六个世纪的历史。

他说当西方的钟表在1 7世纪初进入中国的时候,其实它们装配的“擒纵机构”的雏形已经出现在600年前的中国。

公元1088年,我国宋代科学家苏颂和韩工廉等人制造了天文观测仪器——“水运仪象台”,它是把“浑仪”“浑象”和机械计时器组合起来的巨型机械装置。

高约12米,7米见方,分为三层,上层放浑仪,进行天文观测:中层放浑象,可以模拟天体运转作同步演示,下层是该仪器的心脏部分,计时报时、动力源都在这一层中。

因为天象的运转是以时间为基础的,而通过机械结构实现时间的运行就必须有能够形成时间间隔的装置,这样便出现了早期的“擒纵机构”。

这个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在世界钟表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由此,我国著名的制表大师、古董钟表收藏家,钟表历史学家矫大羽先生首倡提出了“中国人开创钟表史——钟表是中国古代五大发明之”的观点。

二、独立运转的机械钟14世纪初,位于欧洲的意大利、英国。

法国等国的教堂等建筑物上出现了机械报时钟,因为报时钟的运行需要持续的动力来源,所以当时采用的方法就是用绳索悬挂重物,利用地心引力产生的重力作用带动一系列机构的运转。

钟表的发展历史故事

钟表的发展历史故事

钟表的发展历史故事钟表的发展历史是一个漫长而有趣的故事,它跨越了几千年的时光,从一个简单的日晷到一个复杂的机械钟,再到现代的电子和数字钟表。

最早的钟表可以追溯到大约六千年前,当时巴比伦人发明了日晷,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时刻。

在中国,最早的可靠记载是《隋书·天文志》中提到的袁充于594年发明的短影平仪,这是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时刻的装置。

这些都可以被视为钟表的前身。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制造更精确的计时设备。

1088年,北宋的苏颂和韩公廉发明了水运仪象台,它的结构已近似于现代钟表的结构,可称为钟表的鼻祖。

14世纪初,意大利北部的僧侣建造了钟楼,这便是早期的机械式时钟,以秤锤做动力,每一小时鸣响附带的钟,自动报时,日误差为15~30分钟。

到了16世纪,意大利的伽利略建立了等时性理论,奠定了钟摆的理论基础。

随后荷兰的科学家惠更斯在1656年应用这一理论设计了钟摆,并在第二年制造成了第一个摆钟。

1675年,惠更斯又用游丝取代了原始的钟摆,形成了以发条为动力、以游丝为调速机构的小型钟,同时也为制造便于携带的袋表提供了条件。

在18世纪期间,各种各样的擒纵机构被发明出来,为袋表的进一步产生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英国人George Graham在1726年完善了工字轮擒纵机构,使得袋表机芯相对变薄。

另外,1757年左右英国人Thomas Mudge发明了叉式擒纵机构,进一步提高了袋表计时的精确度。

进入20世纪后,随着工业化生产的普及和科技进步,钟表制造业逐步实现了工业化生产。

20世纪初,石英技术开始兴起,石英晶体振荡器被用于制造更精确的电子钟表。

20世纪60年代初,随着电子技术的进步,出现了数字式电子钟表。

如今,我们已经进入了数字化时代,各种智能手表、手机等电子设备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尽管现代科技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钟表的原理仍然与最早的日晷和机械钟相同:通过测量时间来提供信息和娱乐。

关于钟表的知识和资料

关于钟表的知识和资料

关于钟表的知识和资料钟表是人类用来测量时间的工具,它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于钟表的知识和资料,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它们的历史、类型和工作原理。

一、钟表的历史钟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古埃及,当时的人们开始使用日晷来测量时间。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使用水钟、沙漏和蜡烛钟等更精确的时间测量工具。

到了14世纪,机械钟的出现标志着钟表技术的重大突破。

机械钟是由重物驱动的摆钟,其精准度大大提高。

到了17世纪,发条驱动的钟表开始出现,这使得钟表可以更准确地计时,并且可以制造出更小巧的手表。

二、钟表的类型1.机械钟表:机械钟表使用机械装置来测量时间,其精准度取决于机械装置的制造和调整。

机械钟表通常需要每天或每周手动上弦,以保持其正常运行。

2.石英钟表:石英钟表是使用石英晶体振动来测量时间的钟表。

石英晶体的振动频率非常稳定,因此石英钟表的精准度非常高。

石英钟表通常使用电池供电,并且不需要经常调整。

3.原子钟:原子钟是目前已知最准确的钟表。

它们利用原子的振荡频率来测量时间。

原子钟的精准度非常高,可以达到每秒钟差不多在纳秒级别。

三、钟表的工作原理1.机械钟表的工作原理:机械钟表通过摆轮系统来测量时间。

摆轮是一个带有重物的杠杆,它的摆动频率决定了钟表的走时。

当摆轮摆动时,传递给指针系统,指针在表盘上显示时间。

2.石英钟表的工作原理:石英钟表使用石英晶体的振动频率来测量时间。

石英晶体被放置在一个电路中,当电流通过电路时,石英晶体开始振动。

这种振动被转化为电信号,然后由电子电路计算并显示时间。

3.原子钟的工作原理:原子钟利用原子的振荡频率来测量时间。

通常使用铯或铷等原子。

原子钟中的原子通过受控的电磁场跃迁,产生非常稳定的振荡。

这种振荡频率被用作时间的基准。

四、钟表的应用钟表广泛应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我们可以使用手表来方便地测量时间,无论是户外活动还是日常工作。

在交通运输领域,钟表被用作列车、飞机和船只等交通工具的时间管理工具。

钟表的发展史

钟表的发展史

三维结构图
东汉张衡制造漏 水转浑天仪,用 漏壶滴水推动浑 象均匀地旋转, 一天刚好转一周, 这是最早出现的 机械钟。
浑天仪
北宋元祜三年 (1088)苏颂和 韩公廉等创制 水运仪象台, 已运用了擒纵 机构。可称为 钟表的鼻祖, 擒纵器可发出 滴滴答答的声 音,每天仅有 一秒误差。
水运仪象台
1283年在英 格兰的修道 院出现史上 首座以砝码 带动的机械 钟。
钟表之国——瑞士
四、各种各样的现代钟表
这款手表并不是腕表, 而是一种计时器。这 个项目由工程师、产 品设计师和视力障碍 者携手打造。这款手 表受美军士兵布拉德 利·施耐德的遭遇(他在 阿富汗服役期间失明) 启发设计,不仅能让 用户看到时间,还能 通过其触觉表面感受 到时间。
一款没有数字和指针的手表,时间会以可读字体显示出来。正方形 表盘包括一个由110个字母组成的均匀网格,一旦用户按了按钮, 腕表上的字母就会亮起来,然后拼出具体的时间,如“现在是7点 半。”
手表内置提前警告潮汐到来的技术。它会提供有关全球270个海滩 的信息,另外还有倒计时定时器和波浪计数器,当然还具有防水功 能。这款手表可是每一位冲浪者理想中的必备用品。
由于没有表针或其他正常手表的常见元件,这款表只能通过内置 LED灯告诉用户时间。对于那些寻求将配件当作手表使用的人来说, 这款手表绝对符合他们的要求。
20世纪初,由于战争不断 爆发,死伤不断,护士为 了掌握时间就把小袋表挂 在胸前,这时,人们已经 很注重它的实用性,要求 方便、准确、耐用。
袋表
三、从袋表向腕表过渡
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袋表已经不能适应作战军人 的需要,腕表的生产成为大势所趋。于是,腕表产生了。 当时参战的士兵需要准确的掌握时间,才能确保作战顺利, 而袋表放在口袋里,作战时看时间不方便,有些士兵就将袋 表的两端拴上带子,捆在手上。一个修手表的工匠看见后, 就发明了现在的腕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关钟表的演变大致可以 分为三个演变阶段,那就是: 每一阶段的发展都是和当时 的技术发明分不开的。
1926
20
19
1757
1726
1675
1656
1583
15
14
18
外 国 的 钟 表 发 展 史

世 纪 初
世 纪 后 半 叶
年 左 右 英 国 人年源自世 纪 期 间年年

世 纪 末 、 世 纪 初
东汉张衡制造漏水转浑天仪,用齿轮系统把浑象和计时漏壶联结起来,漏壶滴水 推动浑象均匀地旋转,一天刚好转一周,这是最早出现的机械钟。
1350年,意大利的丹蒂制造 出第一台结构简单的机械打 点塔钟,日差为15~30分钟, 指示机构只有时针;
1500~1510年,德国的亨莱 思首先用钢发条代替重锤,创 造了用冕状轮擒纵机构的小型 机械钟;
谢谢观赏
WPS Office
Make Presentation much more fun
@WPS官方微博 @kingsoftwps
漏壶和沙漏
元代三级漏壶] 据记载,称漏的最早 制造者是公元五世纪的 北魏道士李兰。称漏盛 行于唐、宋。它的构造 是一杆吊着的秤,受水 壶挂在秤钩上,以受水 壶里受水的重量计量时 间。按李兰的规定,流 水一升,重增一斤,时 经一刻。也可以把秤杆 上的重量刻度改成时刻 刻度,从而直接读出时 刻数
“五轮沙漏”。流沙从漏斗形的 沙池流到初轮边上的沙斗里,驱 动初轮,从而带动各级机械齿轮 旋转。最后一级齿轮带动在水平 面上旋转的中轮,中轮的轴心上 有一根指针,指针则在一个有刻 线的仪器圆盘上转动,以此显示 时刻,这种显示方法几乎与现代 时钟的表面结构完全相同。
袋表计时的精确度。这期间一直到19世纪产生了一大批 钟表生产厂家,为袋表的发展做出了贡献。19世纪后半 叶,在一些女性的手镯上装上了小袋表,作为装饰品。 那时人们只是把它看成是一件首饰,还没有完全认识到 它的实用价值。直到人类历史进入20世纪,随着钟表制 作工艺水平的提高以及科技和文明的巨大变革,才使得 腕表地位的确立有了可能。 20世纪初,护士为了掌握时间就把小袋表挂在胸前, 人们已经很注重它的实用性,要求方便、准确、耐用。 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袋表已经不能适应作战 军人的需要,腕表的生产成为大势所趋。1926年,劳力 士表厂制成了完全防水的手表表壳,获得专利并命名为 oyster,第二年,一位勇敢的英国女性Mercedes Gleitze 佩带着这种表完成了个人游泳横渡英伦海峡的壮举。这 一事件也成为钟表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从那以后,许 多新的设计和技术也被应用在腕表上,成为真正意义上 的带在手腕上的计时工具。紧接着的二战使腕表的生产 量大幅度增加,价格也随之下降,使普通大众也可以拥 有它。腕表的年代到来了!
1582年前后,意大利的伽利略发明了重 力摆;1657年,荷兰的惠更斯把重力摆 引入机械钟,创立了摆钟。
18~19世纪,钟表制 造业已逐步实现工业 化生产,并达到相当 高的水平。20世纪, 随着电子工业的迅速 发展,电池驱动钟、 交流电钟、电机械表、 指针式石英电子钟表、 数字式石英电子钟表 相继问世,钟表的日 差已小于0.5秒,钟表 进入了微电子技术与 精密机械相结合的石 英化新时期
世 纪 在 欧 洲 的 英 、 法
16
14世纪在欧洲的英、法等国的高大建筑物上出现 了报时钟,钟的动力来源于用绳索悬挂重锤,利用地 心引力产生的重力作用。15世纪末、16世纪初出现 了铁制发条,使钟有了新的动力来源,也为钟的小型 化创造了条件。1583年,意大利人伽利略建立了著 名的等时性理论,也就是钟摆的理论基础。 1656 年,荷兰的科学家惠更斯应用伽利略的理 论设计了钟摆,第二年,在他的指导下年轻钟匠 S.Coster制造成功了第一个摆钟。1675年,他又用 游丝取代了原始的钟摆,这样就形成了以发条为动力、 以游丝为调速机构的小型钟,同时也为制造便于携带 的袋表提供了条件。
世界上最早的钟表:人类主要是利用天 文现象和流动物质的连续运动来计时
晷盘是一个圆 盘,晷面上有 刻度;晷针安 装在晷盘中央 与盘面垂直。 太阳照到针上, 在盘面上产生 投影。用日晷 测时间不是根 据日影的长度, 而是根据日影 的方向。
漏壶是以测量水从容器的小孔滴出的量来计时的。用这种方法测量时 间的缺点是,随着容器中水面的高度逐渐降低,流速会变慢。可做实验 找出水深与流速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