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我们认识的数教学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我们认识的数》教学设计

王君

【教学目标】

1、用学过的100以内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培养数感;

2、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提高估计能力;

3、积累活动经验,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交流,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增强用数学的眼光看周围的事物和看日常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100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用数表达和交流信息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算意识。

【教学准备】

糖,花生米,蚕豆、碗若干,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

一、游戏激趣,引入新课

1、猜数游戏:80、64、9

谈话:这儿有三个数,第一个数是整十数,谁来猜?猜中有奖哦!这第二个数啊,不是整十数,它在60和70之间,谁来?最后一个数是一位数,谁来?

2、提问:前面我们猜得都是多少以内的数?

谈话:0---100都是我们认识的数。这些数不仅在我们计算的时候会出现,还经常跑到我们的生活中来。看来,这些数还真有用。

学生积极参与游戏

齐答:100以内的数

通过游戏导入新课,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心境。及时对游戏结果进行小结,自然地过度到本课的学习内容,是对游戏的一次提升,更是为新课的学习埋下了伏笔。

二、体会数在生活中的作用

1、提问:你每天早上几时起床?看,这个数可以用来表示时间。

你上周段考语文考了多少分?看,数还可以表示分数。

2、老师这儿有几个数,来看看这些数有什么用。

①人民币(这里有数吗?谁来读一读?这些数表示什么意思?)

小结:数可以表示人民币的面值。

②姚明、刘翔图片。(这里有数吗?这里的11、1分别表示什么?)

小结:数可以表示运动员的号码。

③限速标志(这里有数吗?你知道它的意思吗?)

小结:数还可以表示速度。

3、提问:你们还在哪见过数?

4、小结:刚才小朋友说的真不错,数的作用呀,真是说也说不完,那既然数这么有用,你们会不会用这些数呢?让我们来比一比看谁能最快和这些数宝宝交上朋友,一定要仔细看,认真听,动脑筋才行哦!

学生回答起床时间和语文考试

学生读一读,回答:人民币中有数,这张上面是10,就是10元钱。

学生回答:11表示姚明、是11号运动员;1表示刘翔是1号运动员。

学生回答:这里有数,它表示行车的速度每小时不能超过40千米。

同桌、全班汇报交流

这部分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引导学生体会数在生活中的作用:1、通过提问的方式,初步感知时间、分数中都有数;2、欣赏图片,再一次感受生活中的数;3、同桌、全班交流生活中在哪见到过数?从感知“现成的数”到“自己找一找”的切身活动中,学生对生活中数的感知有了总体的提升。

及时进行积极评价,有效引起孩子乐学的热情。通过“你们会不会用这些数?”巧妙地抛出本课的三个环节“说一说”、“猜一猜”和“数一数”。

三、说一说

1、教学“说一说”第一部分

谈话:下课了,几个小朋友在班上开心地聊天呢。我们一起去听听他们都说了什么?他们在说话时用了哪几个数?通过这些数,你知道了什么?这些数都是100以内的数,你也能用100以内的数说一句话吗?

小结:我们刚才说的话中都有数,有了数,事情就讲清楚了,讲具体了,生活中没有数还真不行!

2、教学“说一说”第二部分

谈话:咱们共同学习半年多了吧?你们知道陈老师今年多大了吗?给大家三个选项:十几,二十几,三十几。对,陈老师今年23岁了。看,数还可以表示年龄。你们今年多大了呢?你们家里人呢? (指名说)跟你的小伙伴说一说!

谈话:同学们说得都很好,下面我们进行一个智力小测试,比比谁最聪明。(播放课件:他们家有一个人,今年64岁,这个人可能是谁?还可能是谁?)

小结:在你们家庭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岁数比较大,一般在60岁左右,爸爸妈妈的年龄中等,大约三十几岁,而你们年龄最小,今年还没超过10岁。

回答:45、56、75、24,并说通过这些数,知道了什么。

用100以内的数说一句话。(先小组后全班交流)

学生猜测

同桌介绍

学生猜测,并说出理由

用100以内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培养数感。

这一小小猜年龄的游戏,既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又活跃了课堂气氛。也为例题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以“智力小测试”的形式展开例题教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鼓励其各抒己见,大胆完整地说出自己的理由。

考虑到生活中的小可能性事件的发生概率,因此小结时用到了“一般”、“大约”这些词,体现了语言的严谨性。

“生成性”点拨建议

如有孩子猜爸爸或其他人,就问:你爸爸今年多大了?在一般情况下,你们的爸爸今年可能是六十几岁吗?

四、猜一猜

谈话:现在在每一小组的桌上都有4个碗,分别是糖、蚕豆、花生米,还有一个是空的。这个游戏需要小组长和组员合作完成。组长负责按照我的要求进行操作,其他小朋友负责数你们组长手中抓了多少东西。比比哪个小组动作最快,待会我们来评一评最佳合作小组。

1、感受一把糖和一把蚕豆

⑴、每个组长抓一把糖,其他小朋友数数有几颗。汇报板书:

一把糖

⑵、组长抓一把蚕豆放进空碗里,其他小朋友看一眼,估计大约有多少粒。估计得怎么样呢?数一数!

汇报板书:

一把蚕豆

谈话:从这张表可以看出这三位同学抓一把蚕豆的粒数都要比抓一把糖的颗数多。这是为什么呢?

小结:因为一粒蚕豆比一颗糖小

一些,所以一把蚕豆的粒数就要比一把糖的颗数多一些。

3、感受一把蚕豆和一把花生米

⑴、组长抓一把花生米,你们觉得一把花生米比一把蚕豆的粒数多还是少?为什么呢?你估计一下大约有多少粒?数一数!汇报板书:

一把花生米

⑵、看表比较:一把花生米确实比一把蚕豆的粒数要多。看来你们的估计是正确的。因为一粒花生米比一粒蚕豆小一些。

3、延伸

提问:花生米多少粒?它们

的高度怎么样?请你根据花生米的粒数估一估黄豆大约有多少粒。为什么选60呢?有选18和20的吗?

1、组长抓一把糖

2、数一数

3、汇报

1、组长抓一把蚕豆放进空碗

2、估一估

3、数一数

4、汇报

小组讨论

1、组长抓一把花生米

2、猜一猜一把花生米比一把蚕豆的粒数多还是少?

3、估一估

4、数一数

5、汇报

对一年级孩子来说,动手操作和小组活动,有一定的难度,在展开活动之前,要求必须清楚地知道;分工也必须明确。准备时多加一个空碗,是让孩子把相应的东西放进碗里,方便数数,以防弄撒。

这部分让学生先后抓一把糖、一把蚕豆、一把花生米,经历了三操作活动:第一次“抓、数、说”;第二次“抓、估、数、说”;第三次“抓、猜、估、数、说”。三次操作活动都有效地将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融合其中;让学生积累了大量活动经验,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交流,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脱离具体的操作活动,如何让学生将感性的认识转移到理性的解题中,这是设计此题的目的。也是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有效反馈。在选出正确答案并说出充分理由的时候,又添加了“有选18和20的吗?”通过正反两问,促使学生知识的完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