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改稿_名人故事

合集下载

袁隆平人物事迹和精神

袁隆平人物事迹和精神

袁隆平人物事迹和精神袁隆平人物事迹和精神6篇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事迹吧,事迹具有概括标明先进事迹的主要内容或材料的用途。

拟起事迹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袁隆平人物事迹和精神,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袁隆平人物事迹和精神篇1袁隆平是值得尊重的科学家。

他品德高尚、淡泊名利,生活简朴,不论刮风下雨,天天工作在试验田里,一心只想着造福全体人民。

袁隆平是值得让世界尊重的中国科学家。

他首创的杂交水稻不仅为中国的粮食生产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而且也在亚洲、非洲的一些国家推广了2500多万亩,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卓越贡献,获得了联合国有关组织和世界许多国家的赞誉。

袁隆平在这次世界种子大会上感动了全世界,并不是偶然的。

袁隆平的责任、胸襟与贡献,就象是一面镜子,折射出一个公民、一个科学工作者闪光的精神品格。

很容易想像,有那么大头衔、那么多荣誉的袁隆平,如果想在财富积累上更进一步,如果真正重视“身价几何”,显然不需要费多大周折,做一些广告、或者把他的奖金成立一个可以程度赚钱的公司什么的,都是可行的办法。

但袁隆平呢,已经“满足于”自己每个月5000多元的工资,而且,尽管自己尚有一些“积蓄”,但他却会穿15元一件的衬衫,100多块的鞋子,260元的手表……对于如此节俭的“科学家”、“科技明星”,不知道该有多少追求一夜暴富、为金钱不惜一切、对金钱挥霍无度的人们应该为此感到脸红!不仅如此,已经年近八旬的袁隆平老人还给日益功利的'社会上了一课,那就是,到100岁他也还想在田里,还想着解决更多的人的吃饭发展问题、为人类取得更大的研究成果。

那么,无数相对于袁隆平老人年龄的“年轻人”,是否该以袁隆平老人为榜样,为着更有意义的人生而不是只考虑更“赚钱”的人生而努力向上、奋斗不息呢?袁隆平人物事迹和精神篇2在青海柴达木盆地的盐碱地里长出了水稻,这是袁隆平团队试种的,高寒耐盐碱水稻,又称海水稻。

袁隆平人物事迹和精神简短

袁隆平人物事迹和精神简短

袁隆平人物事迹和精神简短袁隆平人物事迹和精神简短(精选11篇)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为中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杰出贡献。

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袁隆平人物事迹和精神简短,希望大家喜欢!袁隆平人物事迹和精神简短篇1袁隆平的形象可谓“几十年如一日”的“农民本色”——瘦小身材,背微驼,平头,一身过时衣,两腿烂泥巴。

但也就是他,获得了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证书和500万元的高额奖金。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获奖,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他不仅仅搅动了人们对科学家的好奇,更引起人们对大奖的产生以及我国科技奖励制度的关注。

1976年,袁隆平和助手培育的三系杂交水稻“南优2号”在全国大面积推广,比常规水稻平均增产20%,到2000年全国累计推广38亿亩,增产稻谷3600亿公斤。

1995年,袁隆平在全国大面积推广两系法杂交水稻生产应用,到2000年全国累计推广面积达5000万亩,平均产量比三系增长5%—10%,续写“东方魔稻”的新篇章。

2000年,“超级杂交稻”达到农业部制定的第一期目标,突破日本专家估算的水稻的理论极限产量,被全国400位院士评选为“2000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的第一项成果。

2000年12月12日,“隆平高科”上市,成为中国证券市场第一只以科学家名字命名的股票。

袁老说,他此刻最大的心愿是利用基因技术育出亩产800公斤的超级杂交水稻,目标是2005年实现大面积推广。

他先后获得了联合国知识产权组织“杰出发明家”金质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英国让克基金会“让克奖”、美国费因斯特基金会“拯救世界饥饿奖”、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安全保障奖”等八项国际奖。

他的成果不仅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并且也被认为是解决下个世纪世界性饥饿问题的法宝。

国际上甚至把杂交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人物事迹7篇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人物事迹7篇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人物事迹7篇袁隆平是中国闻名的水稻育种专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虽然已经离去,但他的宏大事迹会始终留存在我们的心中。

下面我给大家带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人物事迹,盼望大家喜爱!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人物事迹篇1他的办公室里面已经摆满了各种奖牌和证书。

但老头子还是坚持在第一线做科研。

每年一到冬天,他都要到三亚基地去。

有次他爬田埂,旁边人想扶他一把,被他一下挡开了,你以为我老了啊,我蹿田埂比你年轻人还快当!成名成家的袁隆平似乎仍旧喜爱拘束随便的生活。

他间或出差逛街,看到廉价衣服,就先在自己身上比试一下,然后又在助手身上比试一下,买上一大堆,回来就人人都发一件。

有次到香港中文高校去作报告,他就扎了条刚在街边用10元钱买的领带。

1998年,湖南一个事务所评定袁隆平品牌价值一千亿元,杨澜到海南去采访他:您回家跟自己的太太谈论这件事的时候,她有什么看法结果,他的回答是,从来没有谈。

他之后跟助手说,我就是个过路财神。

还在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奖给他1。

5万美元奖金,他全部拿出来,设立了一个杂交水稻基金,特地嘉奖有成就的中青年科技工。

他常常跟人说起他以前做过两次的梦:田里的水稻长得像高梁一样高,稻穗像扫帚一样长,颗粒像玉米一样大,他和助手们走累了,就在稻子下面谈天乘凉。

刚开头,四周人呵呵的笑,时间长了,才发觉他满脑壳就惦记这个事情。

他把身边英语好的年轻助手都尽量送出国去深造,为的是他的其次个抱负:要让杂交水稻推广出去,造福全世界。

他的助手廖伏明感慨说,袁老师又有追求又能拘束,是个幸福的人。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人物事迹篇2前不久我在网上看到了袁隆平爷爷成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艰辛历程故事,现在就让我来给大家一一叙述吧!首先,袁隆平爷爷一班级时一次去郊游,老师带他到一个农场去参观,当袁隆平爷爷观察处处都是芳香的花草和一串串艳丽的果实时,就立志要去学农。

从那时开头,袁隆平爷爷就刻苦学习,高中毕业后,袁隆平爷爷考上了重庆相辉学院(后来改名为西南农学院)。

袁隆平作文事迹6篇

袁隆平作文事迹6篇

袁隆平作文事迹6篇袁隆平作文事迹篇1我最崇敬的人就是袁隆平爷爷,国际上有许多家机构高薪聘请袁隆平爷爷出国工作,但是他都婉言谢绝了。

袁隆平是我国当代杰出的农业科学家,享誉世界的“杂交水稻之父”。

他参加工作50多年以来,不畏艰辛、执着追求、大胆创新、勇攀高峰,所取得的科研成果使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及应用领域领先世界水平,推广应用后不仅解决了中国粮食自给难题,也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杰出贡献。

袁隆平爷爷说:“科学研究要勇于探索,勇于创新,这个是关键。

搞科研,应该尊重权威但不能迷信权威,应该多读书但不能迷信书本。

科研的本质是创新,如果不尊重权威、不读书,创新就失去了基础;如果迷信权威、迷信书本,创新就没有了空间。

”“知识+汗水+机遇+灵感=成功”是您一生的缩写。

袁隆平平爷爷,您是一位科学巨匠,一颗闪耀在科学天空中的巨星。

作为一名普通的少先队员,我对您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崇敬。

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我国知识分子爱国主义的高尚情操和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集中体现了我国人民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集中体现了我国科技工作者敢于创新、顽强拼搏、为中华民族争气的宏大抱负,集中体现了严谨治学、为人师表、平易近人、甘为人梯的崇高精神。

他们用自己的行动为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写下了美好的篇章,用自己的勤奋和智慧做出了无愧于祖国和时代的贡献。

”爷爷,您的一席话深深地教育了我,您是我最崇敬的人。

今天,我是天真浪漫带着红领巾的少先队员;明天,我将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我一定以您为榜样,好好学习,为祖国作贡献。

袁隆平作文事迹篇2今天,我去了电影院看了一部电影,电影名字叫做《袁隆平》。

电影的主要内容是讲袁隆平为了使地球上的人们不在饥饿,决定研制杂交水稻,在研制中虽然遇到很多困难,但是他毫不放弃。

最终,杂交水稻被研制成功了。

袁隆平的成果,并不是那么简单的。

更不是坐在电脑前面,按一下鼠标的。

现在想发明东西的人,还有多少人拥有袁隆平这种勤劳的精神呢袁隆平性格坚韧、干劲,一次次的失败,不但没有打倒他的信心,反而使他更有动力。

淡泊名利-袁隆平的人格尺度(修改稿)

淡泊名利-袁隆平的人格尺度(修改稿)

淡泊名利、廉洁自律——袁隆平的人格尺度姚元林1 邬国盛1(怀化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怀化418000)[摘要]人格尺度是人发展中约束自己控制自己的内心原则。

人格尺度的高低,决定着一个人价值观和幸福的内在层次。

袁隆平人格尺度的特点是淡泊权力、金钱、名利,淡雅精神,廉洁自律、甘于奉献、快乐做人。

袁先生始终用这种内心的原则和尺度约束自己,它帮助先生获得了事业的成功,也使先生获得了内在的幸福和快乐。

[关键词]人格文化境界人格魅力袁隆平研究袁隆平50年如一日坚守在自己的科研阵地,白天做的是杂交水稻实验,晚上做的是杂交水稻的梦。

他有自己的人格尺度,有自己的人生原则。

他从不把杂交水稻研究作为搏取功名的筹码,而是把它作为奉献的平台,总是在前进的道路上不断寻找新的起点。

袁隆平的名字如今被估值超千亿元,但他对此淡漠超然。

他心无旁骛地坚守自己的科研责任田,即使后来担任湖南省政协副主席,仍然把主要精力放在科研事业上。

在袁隆平看来,只有将个人价值与奉献社会结合起来,一个人的成功才是最有价值的。

袁隆平表现出来的这种淡泊名利、廉洁自律、甘于牺牲的奉献精神、人格作风和尺度,既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体现了当今社会的时代风范,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精神支撑。

始终坚守自己的人格尺度,袁先生因而不是一位为名利所累的人;他是一位自由的人,清廉的人,本色的人,快乐的人,文明的人。

他努力做到全面充分地发展,做一个创造的人,自我实现的人,努力做到不断升华完善个体人格,向着纯粹的人发展。

“精神上要丰富一点,物质生活上则要看得淡一点。

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如果老想着享受,哪有心思搞科研?在吃方面以清淡和卫生为贵,穿方面只要朴素大方就行了。

少走弯路,不留遗憾,身心才会健康,心情才会愉快,事业才会做得长久。

”袁隆平说①。

淡泊权力,淡漠金钱,淡化物欲,淡远名利,淡雅精神,廉洁自律、甘于奉献、快乐做人,在创造中做到自我实现,是先生人格尺度的特色。

袁隆平的英雄事迹

袁隆平的英雄事迹

袁隆平的英雄事迹袁隆平的英雄事迹(七篇)在普通中国人的认识中,“袁隆平”三个字是一个充满意义和情感的象征,象征着一个国家的人民从饥饿走向温饱,从贫穷走向富强,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袁隆平的英雄事迹,希望大家喜欢!袁隆平的英雄事迹篇1袁老去世的消息令人痛惜,我们终将没有等到媒体的二次辟谣。

今天上午,一则“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今天去世的消息全网炸裂,好在媒体随后进行了辟谣,直到噩耗再次传来,我们依然希望“这不是真的”。

对袁老稍有耳闻的人都会明白,先生的离世是我们的哀痛,更是国家的损失。

袁老的一生献给了农业科学事业,他的生平也因此写满辉煌。

1981年获得国家发明特等奖,2001年获得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4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2018年获“改革先锋”称号,2019年被授予“共和国勋章”。

他还相继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等二十余项国内国际大奖。

说誉满中外,毫不夸张。

如果说这些荣誉的表达还不够真切,那么我们再用一组数据来说明。

1996年,农业部正式立项超级稻育种计划。

4年后,第一期每亩700公斤目标实现。

随后便是2004年800公斤、2011年900公斤、2014年1000公斤的“三连跳”。

2020年11月2日,第三代双季杂交稻亩产3000斤攻关测产在湖南衡南县启动,最终第三代双季杂交稻亩产达到1530.76公斤。

从700公斤到1500公斤,其意义不言而喻。

其实我们敬仰袁老不光是因为成绩,更因为情怀。

袁隆平院士曾说自己有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梦,第二个梦是杂交稻覆盖全球梦。

“全球有一亿六千万公顷稻田,如果一半有八千万公顷(种杂交水稻),那现在的情况,每公顷增产两吨,可以多养活五亿人口。

”他的奋斗梦,让他守护了“把饭碗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上”这句话近70年。

稻菽千重,禾下留梦。

袁老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的梦并没有结束。

今天下午,长沙市民夹道送别袁隆平院士灵车,齐喊“袁爷爷,一路走好”,这场面与“十里长街送总理”异曲同工。

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故事事迹(7篇)

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故事事迹(7篇)

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故事事迹(精选7篇)“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5月22日13时07分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

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关于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故事事迹(精选7篇)。

盼望可以关心大家。

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故事事迹篇1袁隆平手里把握着上千万元的科研经费,他的生活却极其简朴。

长年养成的习惯,他喜爱去田垄,一有时间就到试验田去观看,去呼吸田野的气息。

假如说事业的胜利给他的生活带来什么转变的话,那就是从20世纪80年月起,他到试验田去的交通工具,由原先的自行车改成了摩托车。

他觉得这玩意儿轻巧、快捷。

没料到,玩摩托车、飙车成为他人生的一大乐趣。

田里的秧苗分蔸了,抽穗了,扬花了,牢固了……他跨上摩托车,一溜烟蹿上公路,拐入小径,溜上田埂,强健的身影闪动在片片绿意葱郁或金黄绚烂的稻田里。

十多年来,他先后换过九辆不同品牌的摩托车。

如今,虽已70余岁高龄,他还是常常骑着摩托车在田间转。

2022年底,在伴侣们的劝告下,袁隆平买了一辆赛欧牌家用汽车。

伴侣对他说,骑摩托车是“肉包铁”,开汽车是“铁包肉”,还是开汽车平安一些。

他兴致勃勃地学起开车来,感觉还不错。

有时,他把汽车开到了田边。

他还笑着说,要去考一个驾驶证哩。

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故事事迹篇2作为蜚声中外的大科学家,袁隆平自然而然成了人们尤其是年轻人心中的偶像,每年都要收到很多来信。

有一次,他收到寄自上海的一位双目失明的小伴侣的来信,信中除了表达对他的崇敬以外,还道出了这位小伴侣对前途的迷茫和困惑。

读着小伴侣真挚的来信,袁隆平深受感动,马上铺开纸,拿起笔,动情地题写道:“生活是完善的,我们这个世界是完善的,而且会越来越完善。

你虽然看不见,但你的心能感受到,四周的爷爷、伯伯、叔叔们都在关怀你,帮忙你。

你是一个有志气有抱负的孩子,好好用功读书,将来长大了,必需会有比别人更加光明的前途。

不知你听过大音乐家贝多芬的故事没有,这位大作曲家虽然双目失明,却从小发奋图强,在钢琴的键盘里创作了奇妙的乐章,让音乐伴随着人类走向史诗般如痴如醉的境界,努力吧,孩子,你虽为盲童,但前途光明……”看得出来,袁隆平回这封信是布满着真实的情感的,对于一个素昧平生而来自远方的信,袁隆平尚且能够仔细对待,并动之以情,情真意切地亲笔回信,从中,我们不难读懂这位科学家的心地是何等的和善,社会职责感是何等的剧烈,情操和人格是何等的漂亮。

袁隆平榜样演讲稿三分钟(3篇)

袁隆平榜样演讲稿三分钟(3篇)

第1篇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一位伟大的榜样——袁隆平院士。

他的一生,是追求真理、无私奉献的一生,是勇于创新、勇于拼搏的一生,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袁隆平,一位享誉世界的农业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他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为解决世界粮食问题做出了巨大贡献。

今天,让我们共同缅怀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学习他的精神,传承他的事业。

一、胸怀祖国,矢志不渝袁隆平的一生,充满了对祖国的热爱。

他始终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为实现我国粮食自给自足、农业现代化的伟大目标而努力奋斗。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他身处逆境,却依然坚定信念,坚持科研工作。

他曾说:“我这个人,就是爱种田,爱杂交水稻。

”这种对祖国的热爱,使他勇往直前,无惧艰难险阻。

二、追求真理,勇于创新袁隆平是一位勇于创新的科学家。

他敢于质疑传统观念,不断探索新的研究方向。

在杂交水稻的研究过程中,他打破常规,提出了“杂交水稻优势强,育种难度大”的观点,为杂交水稻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他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不断改进育种技术,使杂交水稻产量不断提高,为解决世界粮食问题做出了巨大贡献。

三、无私奉献,造福人类袁隆平是一位无私奉献的科学家。

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杂交水稻事业,为了研究,他多次深入田间地头,亲自观察、试验。

他曾说:“我是一个农民的儿子,我要为农民做点事情。

”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使他成为了一个受人尊敬的科学家。

袁隆平的一生,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光辉的榜样。

他身上所展现出的精神品质,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

首先,我们要学习袁隆平的爱国精神。

他始终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为实现我国粮食自给自足、农业现代化的伟大目标而努力奋斗。

我们要以他为榜样,热爱祖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拼搏。

其次,我们要学习袁隆平的创新精神。

他敢于质疑传统观念,不断探索新的研究方向。

我们要勇于创新,敢于突破,为实现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再次,我们要学习袁隆平的无私奉献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袁隆平改稿
再一次见到袁隆平,是2013年1月。

这次见面,是带着清样,请袁隆平审定有关他的一篇文稿。

就是在这篇文章里提到,袁隆平戒烟了。

“难道又&lsquo:复辟&rsquo:了?”我说出自己的疑问,袁老乐呵呵笑着,打开烟盒,抽出一支烟:“告诉大家,我已经正式戒烟64天了。

这个是给客人抽的。

”他举着烟,每人问个遍“抽不抽”。

而后才坐下来,聚精会神地看稿,竟不带老花镜。

少顷,听他说:“错了一个字,这是&lsquo:身价&rsquo:,不是&lsquo:身家&rsquo:。

”说罢,他便拿起笔改正了。

一会儿,又听他自言自语:“我梦见的是谷粒像花生米那样大,不是花生那样大,哪有那么大,这个&lsquo:米&rsquo:字丢不得。

”边说,他边拿起笔在“花生”后工工整整加了一个“米”字。

“这个字也不确切。

”一直低头看稿的袁
隆平抬起头,“我梦见的是自己躺在稻穗下乘凉,说躺在&lsquo:水稻&rsquo:下面不准确。


一般情况下,名家、领导的文稿大都经过层层把关,字字推敲,句句斟酌;审看大样,不过走一个程序,签字画圈甚而点头即可。

袁隆平却没有这样。

他看稿时竟像小学生对自己的功课一样严谨认真,改正的这几个字无论语义还是修辞都恰到好处。

我心头悄然一颤。

上面说的袁隆平做的这个梦,大凡采访过袁隆平、写过杂交水稻的都熟悉,都描述过,我也在《见到袁隆平》这篇文章中用过。

回来后一翻检,大报小报、长稿短稿居然都是说“袁隆平梦见的谷粒像花生那样大”、“在水稻下面乘凉”。

不觉赧颜,随后分明感到一种常人很难有的精神,从袁隆平改稿时那如同雕塑般的身体里溢出,充盈在我的四周。

这是一种什么精神呢?是科学家对待事业的那种一丝不苟,是圣教徒对待经典的那种敬畏虔诚。

我又想起上次袁老为我们题字的一个细节。

他一笔一画写着,老人是读老书的,不习惯简化字,当写到“读者”的“读”字时,看他停笔思索,我们提醒是“言”字旁加“卖”,他将信将疑,硬要查字典看简化了的这个字到底是怎么个写法。

论名气,袁隆平是享誉世界的“杂交水稻之父”,名动天下;论学问,他是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满腹才学,建树丰硕;论经历、意志和信念,可谓风霜雨雪,九死而不悔,硬是从一条坎坷的泥巴路,一直走到脚下铺满红地毯;论贡献,他为中国乃至世界粮食安全做出的成绩功劳响当当。

就是这样一个人,阅改一份不满3000字的文稿、为题写几个字而正襟危坐,如此仔细到近乎苛刻,一点都不含糊。

世界上的事太普通了,想要做好反而很难,芸芸众生不拘小节,难成
大事;而纯粹到不计任何功利,能把普通事做好了的,终成伟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