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与野蛮阅读练习及答案
语文粤教版专题十三: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 理解 Word版含答案.doc

专题十三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
荒野、城市与文明长期以来,人们认为荒野与文明是对立的,现代人则认为,城市才代表着文明。
荒野是充满野物的地方,在其中生存的一切只遵循严格意义上的自然法则,如弱肉强食的“丛林原则”。
对文明的人来讲,荒野是危险的、残酷的、粗暴的,是与文明人相敌对的。
欧洲人到了美洲大陆以后,就是通过征服荒野(包括印第安人)而建立文明的。
任何一种文明的发展都必然经历着征服荒野、拓展生活世界的艰难历程。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人们物质需求的扩大,人们必须不断寻找新的栖居地。
寻找新栖居地的过程就是征服荒野、开垦新土地的过程。
我国上个世纪60年代还曾迫于粮食短缺的压力,而在全国很多地方开垦新土地。
例如,开发“北大荒”。
被开垦前的“北大荒”是:“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
当人们这么形容“北大荒”时,绝不是在赞颂“北大荒”,而是形容“北大荒”的荒凉。
在现代人的心目中,荒野越少,这个世界就越文明、越美丽。
生态学知识的逐渐普及,让我们看到了荒野的重要价值。
荒野对人类文明的价值绝不仅在于为在城市呆腻了的人们提供某种新鲜的美感,荒野的存在甚至是文明存在的必要条件。
如果你是个“科技万能论者”,你当然不会这么看。
你仍然会坚持认为,荒野与人类文明是敌对的,只有彻底消灭了荒野,把地球彻底人工化,才是人类文明的终极目标。
好在正有越来越多的人摒弃了“科技万能论”,接受了生态学。
生态学告诉我们,人类只能生活在生物圈之中,不能凌驾于生物圈之上;人类的生存依赖于地球生物圈的健康,人类必须让其他生物好好繁衍、生长,自己才能好好繁衍、生活;人类的制造活动只是物质变换而已,人类不能像“上帝”那样通过说话(逻格斯)而从无到有地创造事物;人类的食物只能来自生物圈内的其他生物,归根结底只能来自作为“生产者”的植物等自养生物,人类无法用泥土(或无机物)直接合成有营养的食物;森林是地球生物圈的“肺”,湿地是地球生物圈的“肾”,保护好森林和湿地是维护地球生态健康的必要条件。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卷(附参考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卷(附参考答案)2022年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次质量检测卷6.刘方平《月夜》:更深月色半人家,今夜偏知春气成绩暖,一、语基部分(24分)7.温庭筠《商山早行》:,人迹板桥霜。
(一)阅读下面课文选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9分)(三)、名著阅读:(5分)一百年前的今天,一颗巨星陨落了。
但他是永生的。
他走的时候有长寿的岁月,8.《水浒传》是中国古典长篇白话小说的奠基之作。
书中塑造了108位性格迥有等身的著作,还挑起过最荣耀的、也是最艰巨的责任,即培育良知,教化人异、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形象。
请你说说你最喜欢或印象最深刻的一位英雄,类。
他受到诅咒□受到祝福地走了□受到过去的诅咒□受到未来的祝福□先生简要分析这位英雄的性格特点,并简介一则有关他的故事。
们,这是荣誉的两种美好的形式。
在他弥留之际,一边有同时代人和后代的欢英雄:(1分)呼和赞美,另一边有对他怀有深仇大恨的旧时代洋洋得意的虚叫和仇恨。
伏尔性格特点:(2分)泰不仅是一个人,他是一个世纪。
他行使过一个职能,他完成过一个使命。
很故事:显然,他生来就被选定从事这件借助他在命运的法则和自然的法则中最高尚的愿望所完成的事业。
他活过的八十四年,经历了登峰造极的君主政体和hǔ光初现的革命时代。
他出生的时候,路易十四还在统治,他死的时候,路易十六(2分)已经戴上了王冠。
所以,他的摇篮映照着王朝胜世的余huī,他的灵jiù投射着二、综合实践活动(6分)大深渊最初的微光。
9、收集雨的词汇:自古以来,雨因为它常见,所以在文字中均能见到它的身影。
给下列加点的字准确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3分)请摘录含“雨”的成语两个,俗语一个,古诗两句写在下面:(3分)jiùhǔhuī成语:陨.落()诅咒..()()灵()()光余()俗语:2.词语解释(2分)古诗:陨落:10、倾听雨的声音:我们听到的雨声是雨用生命敲击世界的声音,那可是一首弥留:最有情味的诗,请你描摹出你所喜欢的一个季节的雨的情态,并写出你的感悟。
2024届河南郑州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4届河南郑州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共24分)为了弘扬优秀文化,厚植家国情怀,班级拟开展“以文化人,启智润心”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完成。
1、下面是小文同学搜集的一段对中华文化“礼”的介绍,有些字词拿不准,请你和他一起完成。
(4分)由今溯古,均可见“礼”之要位。
《礼记》言:“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
”“礼”是社会中文明与野蛮的分界线。
中国幅员辽阔,言语有别,风俗各异,但“礼”却能超越语言和习俗的差异,使得中华民族对自身的传统文化有共同认知。
礼,也在濡养一代代人的心灵,人难免有各种欲望,学“礼”可让人“从心所欲而不yú()矩”。
在中国传统五千年文明演进的过程中,礼文化既积淀了丰厚的精华内涵,也曾遭扭曲甚至被颠倒。
我们要理性看待,bìng()弃其中诸如等级观念等落后思想,去伪存真,去粗取精。
(1)语段中的加点字怎么读?请帮他做出选择。
()(2分)A.sù rú dǎo B.shuò rǔ dào C.sù rú dào D.shuò rú dǎo(2)请根据语段中的拼音,帮他在括号里写出相应的汉字。
(2分)yú()矩bìng()弃2、小文写了一段关于“文化的力量”的文字,想引用一些古诗文名句,请帮他补充完整。
(8分)身处逆境,坦然面对,先贤们早已为我们做好了表率。
李白在人生路上即便面临“①,②”(《行路难(其一)》)的艰难险阻,也始终怀有乘风破浪的坚定信念;刘禹锡长期遭受贬谪,面对“③,到乡翻似烂柯人”(《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现状,却能胸襟豁达;辛弃疾身老发白,仍渴望在“马作的卢飞快,④”(《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战场上杀敌报国;范仲淹即遭贬谪,仍用“⑤,⑥”(《岳阳楼记》)的济世情怀和崇高精神与好友共勉;宋濂虽家境贫寒,衣食不足,却酷爱读书,他“⑦,⑧”(《送东阳马生序》),所以对衣着华丽的舍友并不羡慕。
文明与野蛮相交织(201912)

他在任期发动了“三种巨大的社会改良 引擎------铁路、统一邮政 和电报”。
播
整体世界的形成对印度社会发展 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工业文明的传播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 了亚非拉国家的进步,但更重要的影响是野 蛮的殖民掠夺又严重破坏了这些国家的社会 经济,使民族危机日趋严重,与西方资本主 义国家的差距反而越来越大。
面对整体世界的挑战,出路是什 么?
1、1757-1767年英国 侵占地区,大约占印 度土地的几分之几?
2、1767-1805年英国 侵占地区,大约占印 度土地的几分之几?
3、1805-1858年英国 侵占地区,大约占印 度土地的几分之几?
4、到19世纪中期,英国大约占印度土地的几分之 几?如果加上“附属英国的封建土邦”那又是多 少?
3、几个“我们的”说明 了什么?
4、你觉的这段话说明了什 么问题?
1、简表中有哪些国 家?位于哪里?
2、本土与殖民地的 比例如何?
3、殖民地最多的国家是谁?为什么?
4、到19世纪末,整个世界是一种什么情况?
为了占领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欧美主 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进行殖民扩张,整个世 界被瓜分完毕,它们控制和奴役着世界上大 部分土地和人口。人们称其为帝国主义国家。
1、哪里的经济学家说的?
2、谈到了哪些国家和地 区?涉及了哪些大洲?
19 世纪中期,一位英国经济学 家说:“大洋洲有我们的牧羊场, 阿根廷和北美西部草原上有我们的 牛群,秘鲁送来它的白银,南非和 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敦;印度和 中国人为我们种茶,而且我们的咖 啡、白糖和香料种植园遍布东印度 群岛。……”
英国当时在亚洲最大的殖民 地——印度的案例:
; 360足球直播:/
;
7-1 文化的内涵与功能-2023-2024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同步课堂(统编版必修四)

第七课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7.1 文化的内涵与功能一、选择题1.(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2021年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馆正式对外免费开放。
纪念馆是农奴从黑暗走向光明的见证,世人参观纪念馆既感触到旧西藏的黑暗与野蛮,也领悟到社会主义新西藏的伟大变迁。
材料表明()①文化就是文明,与野蛮相对②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③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④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答案】C【解析】①:文化与文明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文明与野蛮相对,只要是文明就是积极向上的,文化具有双重性,①错误。
②④:纪念馆是农奴从黑暗走向光明的见证,世人参观纪念馆既感触到旧西藏的黑暗与野蛮,也领悟到社会主义新西藏的伟大变迁。
材料表明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②④正确。
③:材料并未涉及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③排除。
故本题选C。
2.(2021·浙江·吴兴高级中学高二阶段练习)下图漫画《月饼的静夜思》表明()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社会实践的产物②自然物与人发生关系便成为文化③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发展文化④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享用文化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B【解析】①③:漫画《月饼的静夜思》对于月饼来历的思考表明,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发展文化,①③正确。
②: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文化,离开了社会实践,自然物与人不能发生关系,也不会自行创造文化,②排除。
④:漫画强调人民在实践中创造发展文化,不体现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享用文化,④排除。
故本题选B。
3.(2022·湖北·襄阳市襄州区第一高级中学高二阶段练习)2021年6月26日,《唱支山歌给党听》快闪活动在云南昆明斗南举行。
花农、游客和当地各民族群众一起深情演绎《唱支山歌给党听》,献礼中国共产党100周年华诞。
文明与野蛮罗伯特路威读后感

文明与野蛮罗伯特路威读后感篇一文明与野蛮罗伯特路威读后感读完《文明与野蛮》这本书,我心里就像打翻了五味瓶,啥滋味都有。
也许在很多人的印象里,文明那就是高大上,野蛮就是落后粗俗。
可罗伯特路威告诉咱,事情可没那么简单!我觉得吧,文明和野蛮之间的界限,有时候就像那雾里看花,模模糊糊的。
你说,那些所谓的文明人,西装革履,满嘴的仁义道德,可背地里干的那些事儿,说不定比野蛮人还缺德呢!这能叫文明吗?反过来,有些野蛮人,虽然生活方式简单粗暴,但他们的心地可能比那些表面文明的人还要善良、正直。
就像书里说的,有些原始部落,他们互相帮助,共享资源,没有那么多勾心斗角。
而我们所谓的现代文明社会,到处都是竞争,为了利益不择手段。
这难道就是文明的进步?我不禁要问了,到底啥才是真正的文明?我想起有一次坐公交车,上来一个大爷,车里满满当当的人,愣是没一个让座的。
这算文明吗?也许我们穿着时尚,拿着智能手机,享受着高科技带来的便利,可我们的行为有时候真的野蛮得很。
再看看历史,那些所谓的文明古国,为了争夺土地和资源,发动一场又一场的战争,生灵涂炭。
这能说是文明的表现?也许在追求文明的道路上,我们走偏了,把一些表面的东西当成了文明,却忽略了真正重要的东西,比如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尊重和理解。
读完这本书,我真的有点迷糊了,文明和野蛮,到底该咋区分?可能这个问题没有一个绝对的答案,还得靠我们自己在生活中去慢慢琢磨。
篇二文明与野蛮罗伯特路威读后感嘿,朋友们!刚读完《文明与野蛮》,我这心里可是波澜起伏啊!你说这文明和野蛮,到底咋回事儿?罗伯特路威就像个神奇的导游,带着我在这复杂的概念里转了一大圈。
一开始,我想当然地觉得文明就是好,野蛮就是坏。
可后来发现,事情没那么简单!也许在某些情况下,我们所谓的文明行为,可能只是一种伪装。
比如说,表面上对人客客气气,背地里却捅刀子,这能叫文明?书中提到的一些原始部落,他们虽然生活方式看起来简单粗暴,但那种纯粹和真实,反而让我觉得有点儿羡慕。
2023年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含参考答案

2023年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含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中国人礼治的理念始于3000年前的殷周之际。
有鉴于商纣王腐败失德而亡国的教训,周公提出了勤政爱民的“德治”纲领,并将它转换为可操作的制度体系,从而有效地将德治思想落实到社会的各个层面,这一划时代的伟大事件,史称“周公制礼作乐”。
其后经孔子与七十子后学,以及孟子、荀子等人的弘扬和完善,礼乐成为儒家文化的核心。
西汉以后,作为理论形态的《仪礼》《周礼》《礼记》先后被列入学官,不仅成为古代文人必读的经典,且成为历朝制礼的基础,对中国文化和历史的影响极之深远。
随着东亚儒家文化圈的形成,礼乐文化成为东方文明的重要特色。
《礼记》说:“礼也者,理也。
”礼就是按照道德理性的要求制定的社会生活规范,大到政府的典章制度,小到人际交往的规矩、个人修身养性的法则,乃至人与自然的相处之道,无不在礼的范畴之中。
儒家礼乐文化的内涵非常丰富,几乎涉及古代社会的所有领域,略举数端如下:在理论层面提出礼是人类自别于禽兽的标志。
孔子最早提出“鸟兽不可与同群”的命题,七十子接着展开深入讨论,人与禽兽的根本区别不是有没有语言能力,而是能否按照礼的要求在生活。
《礼记·冠义》说:“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
”《礼记·曲礼》说:“鹦鹉能言,不离飞鸟。
猩猩能言,不离禽兽。
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因此圣人“为礼以教人,知自别于禽兽。
”懂得“自别于禽兽”,就是有了文化自觉。
为了唤醒人的文化自觉,儒家把礼作为文明与野蛮相区别的标志。
相传孔子作《春秋》,以为万世龟鉴。
儒家提出“天人合一”的理论,认为人类社会是自然的一部分。
儒家认为人类与自然之道相贯通,礼就是自然法则在人类社会的体现,故在礼的设计上,处处依仿自然,使之与天道相符,由此取得形而上的根据。
《礼记》说:“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
【小说精读】2023年西元小说《文明》精读批注附阅读试题答案解析

【小说精读】2023年西元小说《文明》精读批注附阅读试题答案解析小说简介当疫情肆虐我们被迫停课,有人为你直播上课,停学不停课的时候,当超市闲逛,货架上物品琳琅满目向你招手的时候,当学习之余,你和父母悠闲散步的时候,当一年一度的除夕如约而至,一家人围桌而坐吃着团圆饭的时候,朋友,你是否意识到你正处在幸福之中呢?你也许很惊讶:“这是很平常的呀!”可是,你知道我们的民族曾经受尽欺凌,你知道在你眼里平常的生活曾是战争年代的人多么迫切的向往吗?西元的小说《文明》向我们讲述了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战士为了给人民争取好日子而拼尽全力,九死一生的故事。
小说精读(注:黑色加重字体处为文章精析)文明>>>何谓文明?小说是对文明的礼赞,还是对文明的思考?题目简短,却足以引发读者猜想。
西元①身子热了,反倒发起了抖。
头顶上有月光,王尽美和布宁头对头坐着。
(一反传统小说先叙时间、地点、环境的叙述方式,突然从人物描写切入,先入为主,先声夺人,点燃了读者阅读的欲望。
然后徐徐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环境、人物。
)>>>故事的开端: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和两个主人公。
②这已经是小战士王尽美接受押送战俘任务的第三天,离二〇九四号高地指挥部还有最后一段山路。
布宁试探着说,我去过中国,而且曾经和中国人一起,跟日本一〇三师团在湖南打过仗。
对面的中国人说,我是南京人,见过你们。
在我很小的时候,还看过美国的宣传画。
那画上说中国人善良勇敢,正在被日本侵略,应该毫无保留地帮助他们。
(王尽美是一位押送战俘的中国战士,布宁是朝鲜战场上被俘虏的美国士兵。
布宁试着交谈,以缓和双方敌对气氛。
“对面的中国人”即小战士王尽美,此处只是换了一个称谓。
但称谓不同,更强调彼此国别、立场、文化的差异。
)你的英语很好,让我很吃惊!③我小时候上过英国人办的教会学校,所以对英文很熟悉。
但为什么你会吃惊?④因为,因为,你看你们的军队,你知道的,有点,有点像一群不太文明的野蛮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明与野蛮阅读练习及答案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文明与野蛮阅读练习及答案》的内容,具体内容:《文明与野蛮》是由雨果书写给友人布特勒的一封信,痛斥英法联军焚毁圆明园的罪行。
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希望能帮到你。
《文明与野蛮》阅读材料先生,您征求我对远征中国的意见,你...
《文明与野蛮》是由雨果书写给友人布特勒的一封信,痛斥英法联军焚毁圆明园的罪行。
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希望能帮到你。
《文明与野蛮》阅读材料
先生,您征求我对远征中国的意见,你认为这次远征是体面的,出色的。
多谢您对我的想法予以重视。
在您看来,打着维多利亚女王和拿破仑皇帝双重旗号对中国的远征,是由法国和英国共同分离的光荣,而您想知道,我对英法|的这个胜利给予多少赞誉。
既然你想了解我的看法,那就请往下读吧!
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
艺术有两个来源,一是理想,理想产生欧洲艺术;一是幻想,幻想产生东方艺术。
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农神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
一个几乎是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能产生的成就尽在于此。
和巴特农神庙不一样,这不是一件稀有的、独一无二的作品;这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如果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
一个几乎是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扫能产生的成就尽在于此。
和巴特农神庙不一样,这不是一件稀有的、独一无二的伤口这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
如果幻想能有一个典范的话。
请您想象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
请您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一个梦。
用雪松做它的屋架,给它上上下下缀满宝石,披上绸缎,这儿盖神庙,那儿盖后宫,造城楼,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珐琅,饰以黄金,施以脂粉,请同是诗人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
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加上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总而言之,请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其外貌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这座名园。
为了创建圆明园,曾经耗费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这座大得犹如一座城市的建筑物是世世代代的结晶,为谁而建?为了各国人民。
因为,岁月创造的一切者是属于人类的。
过去的艺术家、诗人、哲学家都知道圆明园;伏尔泰就谈起过圆明园。
人们常说: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东方有圆明园。
就是说,大家没有看见过它,但大家梦见过它。
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
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
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
似乎得胜以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
对圆明园进行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
我们看到,这整个事件还与额尔金的名字有关,这名字又使人不能不忆起巴特农神庙,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
我们所有大教堂的财富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
那儿不仅
仅有艺术珍品,还有大堆的金银制品。
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
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这就是两个强盗的故事。
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
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英吉利。
不过,我要抗议,感谢你给了我这样一个抗议的机会。
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法兰西帝国吞下了这次胜利的一半赃物,今天,帝国居然还天真地以为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把圆明园富丽堂皇的破烂拿来展出。
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
现在,我证实,发生了一次偷窃,有两名窃贼。
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文明与野蛮》阅读题题目
1、第1自然段中"我对英法的这个胜利会给予多少赞誉"。
这句话暗含作者怎样的立场?
2、第3自然段所叙述的艺术,它的来源有哪些?
3、幻想艺术中的圆明园与理想艺术中的巴特农神庙有什么异同?
4、第3 自然段:"请同是诗人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庸人夜的一千零一个梦"。
这里的"梦"指什么?它的特征是什么?概括说明。
5、为什么说圆明园是为各国人民而建?
6、填空
人们常说:希腊有_____,埃及有_____,罗马有______,巴黎有____,而东方有_______。
7、第5自然段写的是_____故事,意在提示这是_______所干的事情,它们将要______。
8、第7自然段"我人抗议,感谢您给了我这样一个抗议的机会"中作者要抗议的内容是什么?
9、作者在"圆明园"问题上对"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的希望是什么?
10、本文主要修辞方法是:
《文明与野蛮》阅读题答案
1、不赞同远征中国
2、有两个:一是理想,理想产生欧洲艺术;一是幻想,幻想产生东方艺术。
3、相同之处:都是艺术创造;不同之处:圆明园不是一件稀有的、独一无二的作品,它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
4、"梦"指圆明园,它的特征是朦胧美。
5、因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
6、略
7、两个强盗文明对野蛮受到历史的制裁
8、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到此为止仍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不会是强盗。
9、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
10、比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