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翰《凉州词》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合集下载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出自唐代王翰的《凉州词二首·其一》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人以饱蘸激情的笔触,用铿锵激越的音调,奇丽耀眼的词语,定下这开篇的第一句。

“葡萄美酒夜光杯”,犹如突然间拉开帷幕,在人们的眼前展现出五光十色、琳琅满目、酒香四溢的盛大筵席。

这景象使人惊喜,使人兴奋,为全诗的抒情创造了气氛,定下了基调。

第二句开头的“欲饮”二字,渲染出这美酒佳肴盛宴的不凡的诱人魅力,表现出将士们那种豪爽开朗的性格。

正在大家“欲饮”未得之时,乐队奏起了琵琶,酒宴开始了,那急促欢快的旋律,象是在催促将士们举杯痛饮,使已经热烈的气氛顿时沸腾起来。

这句诗改变了七字句习用的音节,采取上二下五的句法,更增强了它的感染力。

这里的“催字”,有人说是催出发,和下文似乎难以贯通。

有人解释为:催尽管催,饮还是照饮。

这也不切合将士们豪放俊爽的精神状态。

“马上”二字,往往又使人联想到“出发”,其实在西域胡人中,琵琶本来就是骑在马上弹奏的。

“琵琶马上催”,是着意渲染一种欢快宴饮的场面。

诗的三、四句是写筵席上的畅饮和劝酒。

过去曾有人认为这两句“作旷达语,倍觉悲痛”。

还有人说:“故作豪饮之词,然悲感已极”。

话虽不同,但都离不开一个“悲”字。

后来更有用低沉、悲凉、感伤、反战等等词语来概括这首诗的全文赏析的,依据也是三四两句,特别是末句。

“古来征战几人回”,显然是一种夸张的说法。

清代施补华说这两句诗:“作悲伤语读便浅,作谐谑语读便妙,在学人领悟。

”(《岘佣说诗》)之所以说“作悲伤语读便浅”,是因为它不是在宣扬战争的可怕,也不是表现对戎马生涯的厌恶,更不是对生命不保的哀叹。

回过头去看看那欢宴的场面:耳听着阵阵欢快、激越的琵琶声,将士们真是兴致飞扬,你斟我酌,一阵痛饮之后,便醉意微微了。

也许有人想放杯了吧,这时座中便有人高叫:怕什么,醉就醉吧,就是醉卧沙场,也请诸位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早将生死置之度外了。

《凉州词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

《凉州词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

《凉州词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凉州词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凉州词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1凉州词二首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翻译黄河好像从白云间奔流而来,玉门关孤独地耸峙在高山中。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突厥首领来到中原求和亲,北望拂云堆神祠,回想昔日曾经多次在此杀马登台祭祀,然后兴兵犯唐,颇有几分踌躇满志。

但现在唐朝天子神武超绝,不肯与突厥和亲只好无功而返。

注释凉州词:又名《出塞》。

为当时流行的一首曲子《凉州》配的唱词。

凉州,属唐陇右道,治所在姑臧县(今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

远上:远远向西望去。

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河”一作“沙”,“远”一作“直”。

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尺或八尺(约等于213厘米或264cm厘米)。

羌笛:古羌族主要分布在甘、青、川一带。

羌笛是羌族乐器,属横吹式管乐。

何须:何必。

杨柳:《折杨柳》曲。

古诗文中常以杨柳喻送别情事。

春风:某种温暖关怀或某种人间春意春象。

度:吹到过。

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

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

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

单于:古代对匈奴君长的称呼,此指突厥首领。

拂云堆:祠庙名,在今内蒙古五原。

来:语助词,无义。

鉴赏其一诗人初到凉州,面对黄河、边城的辽阔景象,又耳听着《折杨柳》曲,有感而发,写成了这首表现戍守边疆的士兵思念家乡情怀的诗作。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西北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

首句抓住自下(游)向上(游)、由近及远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描绘出“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动人画面:汹涌澎湃波浪滔滔的黄河竟像一条丝带迤逦飞上云端。

写得真是神思飞跃,气象开阔。

诗人的另一名句“黄河入海流”,其观察角度与此正好相反,是自上而下的目送;而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虽也写观望上游,但视线运动却又由远及近,与此句不同。

[凉州词王翰]凉州词

[凉州词王翰]凉州词

[凉州词王翰]凉州词一:[凉州词]王之涣《凉州词》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凉州词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注释:①这是一首旨在写凉州险僻,守边艰苦的边塞诗。

②万仞:一仞八尺,万仞是形容山很高的意思。

③羌笛:西汉羌人所制的一种管乐器,有二孔。

杨柳:指《折杨柳》曲,是一种哀怨的曲调。

④玉门关:关名,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① 首句写诗人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

这一句的观察顺序是____;使画面具有动感的关键词是__;第二句写塞上"孤城"及环境。

从表现"孤城"的角度看,这一句运用了_的手法。

(3分)② 这首诗如一幅画卷。

如果说"孤城"是"画卷"的主体部分,那么首句与"孤城"是什么关系 (1分)③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意境。

(2分)4、这首诗如一幅画卷。

如果说“孤城”是“画卷”的主体部分,那么首句与“孤城”是什么关系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意境。

5.“春风不度玉门关”一句中的“春风”仅是指春天的风吗联系本诗的写作背景谈谈。

答案:①"自下而上"或"由近及远";上;反衬。

(3分)②首句是"孤城"的背景画面。

(1分)③意境雄阔,悲壮苍凉,表现了盛唐诗人广阔的胸襟。

(2分)4、首句是“孤城”的背景画面。

这首诗意境雄阔,悲壮苍凉,表现了盛唐诗人广阔的胸襟。

5、“春风”既指自然界的风,也暗指朝廷的关心。

二:7. 诗中的“春风”除了指自然现象之外,还指的是某种温暖关怀或某种人间春意春象。

(1分)8. 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DA. 诗歌前两句以远川高山衬托“孤城”,描绘出边地的雄阔苍凉之景。

B. “杨柳”是双关语,既指音乐的曲调,又指现实中的杨柳树。

C. 诗歌用“何须”二字,由边地图景描绘转入情感抒发。

初中语文文言文王翰《凉州词》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初中语文文言文王翰《凉州词》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王翰《凉州词》原文和译文(含赏析)原文: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译文新酿成的葡萄美酒,盛满夜光杯;正想开怀畅饮,马上琵琶声频催。

即使醉倒沙场,请诸君不要见笑;自古男儿出征,有几人活着归回?赏析凉州词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边地荒寒艰苦的环境,紧张动荡的征戍生活,使得边塞将士很难得到一次欢聚的酒宴。

有幸遇到那么一次,那激昂兴奋的情绪,那开怀痛饮、一醉方休的场面,是不难想象的。

这首诗正是这种生活和感情的写照。

诗中的酒,是西域盛产的葡萄美酒;杯,相传是周穆王时代,西胡以白玉精制成的酒杯,有如“光明夜照”,故称“夜光杯”;乐器则是胡人用的琵琶;还有“沙场”、“征战”等等词语。

这一切都表现出一种浓郁的边地色彩和军营生活的风味。

诗人以饱蘸激情的笔触,用铿锵激越的音调,奇丽耀眼的词语,定下这开篇的第一句—“葡萄美酒夜光杯”,犹如突然间拉开帷幕,在人们的眼前展现出五光十色、琳琅满目、酒香四溢的盛大筵席。

这景象使人惊喜,使人兴奋,为全诗的抒情创造了气氛,定下了基调。

第二句开头的“欲饮”二字,渲染出这美酒佳肴盛宴的不凡的诱人魅力,表现出将士们那种豪爽开朗的性格。

正在大家“欲饮”未得之时,乐队奏起了琵琶,酒宴开始了,那急促欢快的旋律,象是在催促将士们举杯痛饮,使已经热烈的气氛顿时沸腾起来。

这句诗改变了七字句习用的音节,采取上二下五的句法,更增强了它的感染力。

这里的“催字”,有人说是催出发,和下文似乎难以贯通。

有人解释为:催尽管催,饮还是照饮。

这也不切合将士们豪放俊爽的精神状态。

“马上”二字,往往又使人联想到“出发”,其实在西域胡人中,琵琶本来就是骑在马上弹奏的。

“琵琶马上催”,是着意渲染一种欢快宴饮的场面。

诗的三、四句是写筵席上的畅饮和劝酒。

过去曾有人认为这两句“作旷达语,倍觉悲痛”。

还有人说:“故作豪饮之词,然悲感已极”。

话虽不同,但都离不开一个“悲”字。

王翰《凉州曲》原文、注释、译文及解读

王翰《凉州曲》原文、注释、译文及解读

王翰《凉州曲》原文、注释、译文及解读【作者简介】王翰,一作王澣,生卒不详,字子羽,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

景云元年(710)进士。

历昌乐县尉、秘书省正字、通事舍人、驾部、兵部员外郎、汝州长史、仙州别驾、道州司马。

其间多以恃才傲物、纵欲狂欢遭贬。

两《唐书》有传。

善写边塞诗,为当时宰相张说所看重。

《全唐诗》收诗一卷。

【原文】凉州曲蒲萄美酒夜光杯 [1]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2] ,古来征战几人回!【注释】[1]蒲萄美酒:即葡萄美酒,“蒲”与“葡”通。

此酒来自西域,唐时已能自酿。

《史记•大宛列传》:“其俗土著,耕田,田稻麦。

有蒲陶酒。

”夜光杯:夜间能发光的酒杯。

《海内十洲记》云:“周穆王时,西胡献昆吾割玉刀及夜光常满杯。

……杯是白玉之精,光明夜照。

”此泛指珍贵精美的酒杯。

[2]沙场:平沙旷野,后多用指战场。

王昌龄《塞上曲》:“从来幽并客,皆向沙场老。

”【译文】新酿成的葡萄美酒,盛满夜光杯;正想开怀畅饮,马上琵琶声频催。

即使醉倒沙场,请诸君不要见笑;自古男儿出征,有几人活着归回?【解读】《凉州曲》,唐宫调曲名。

《新唐书•礼乐志十二》:“《凉州曲》,本西凉所献也,其声本宫调,有大遍、小遍。

”杜牧《河湟》诗曰:“唯有凉州歌舞曲,流传天下乐闲人。

”题一作《凉州词》。

这是一首千百年来传诵不歇的边塞名篇。

诗作描写了盛大的军中欢宴场面:美酒浓香醉人,将饮之时乐者于马上弹奏琵琶,声繁弦促,热烈如同催饮。

将士们相互劝酒:古来征战几人回?让我们尽欢今日,一醉方休吧!沈德潜说此诗乃“故作豪饮之词,然悲感已极”(《唐诗别裁集》卷十九),误也!“醉卧沙场”的豪言,说明将士们已置生死于度外,悲观情绪在这里不占主导地位。

施补华说:“作悲伤语读便浅,作谐谑语读便妙,在学人领悟。

”(《岘傭说诗》)王翰这首诗,堪称真正的盛唐边塞诗,因为它语言明快跳宕,情绪奔放热烈,充满豪迈慷慨、超脱潇洒的乐观精神,给人以激昂向上的艺术魅力,也正是盛唐蒸蒸日上时代精神的反映。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凉州词》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凉州词》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凉州词体裁:诗题文: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作者:名字:王翰年代:唐代描述:王翰,唐代边塞诗人。

字子羽,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市)人,著名诗人。

王翰这样一个有才气的诗人,其集不传。

其诗载于《全唐诗》的,仅有14首。

闻一多先生《唐诗大系》定王翰生卒年为公元687至726年,并未提出确切的材料依据。

翻译:原文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译文: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精美的夜光杯之中,歌伎们弹奏起急促欢快的琵琶声助兴催饮,想到即将跨马奔赴沙场杀敌报国,战士们个个豪情满怀。

原文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译文:今日一定要一醉方休,即使醉倒在战场上又何妨?此次出征为国效力,本来就打算马革裹尸,没有准备活着回来。

赏析:赏析一:创作背景凉州在今甘肃武威,唐时属陇右道,音乐多杂有西域龟兹(今新疆库车一带)诸国的胡音。

唐陇右经略使郭知运在开元年间,把凉州曲谱进献给玄宗后,迅即流行,颇有诗人依谱创作《凉州歌》、《凉州词》者,以抒写边塞风情.这体现了唐人。

毫不介怀的态度,对外来文化进行吸收、消化和创新的盛世魄力和大国风范。

赏析二:思想内容全诗写艰苦荒凉的边塞的一次盛宴,描摹了征人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

赏析三:艺术特色诗人以饱蘸激情的笔触,用铿锵激越的音调,奇丽耀眼的词语,定下这开篇的第一句。

“葡萄美酒夜光杯”,犹如突然间拉开帷幕,在人们的眼前展现出五光十色、琳琅满目、酒香四溢的盛大筵席。

这景象使人惊喜,使人兴奋,为全诗的抒情创造了气氛,定下了基调。

正在大家“欲饮”未得之时,乐队奏起了琵琶,酒宴开始了,那急促欢快的旋律,象是在催促将士们举杯痛饮,使已经热烈的气氛顿时沸腾起来。

这句诗改变了七字句习用的音节,采取上二下五的句法,更增强了它的感染力。

诗的三、四句是写筵席上的畅饮和劝酒。

过去曾有人认为这两句“作旷达语,倍觉悲痛”。

还有人说:“故作豪饮之词,然悲感已极”。

话虽不同,但都离不开一个“悲”字。

《凉州词》原文及翻译赏析

《凉州词》原文及翻译赏析

《凉州词》原文及翻译赏析《凉州词》原文及翻译赏析3篇《凉州词》原文及翻译赏析1凉州词(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注释1.凉州:今甘肃河西走廊一带,是戍边的要地。

2.葡萄美酒:指西域盛产葡萄,可酿制美酒。

3.夜光杯:传说中用白玉做成、夜间能发光的酒杯。

这里泛指珍贵精美的酒杯。

4.催:催促。

5.沙场:旷沙平野。

后多用来指战场。

凉州词的翻译甘醇的葡萄酒装满了夜光杯,刚准备喝时马上传来琵琶的促催声。

我醉倒在沙场上你不要见笑,自古以来出征打仗的有几个人还能回来?作者背景王翰(生卒不详),唐代诗人。

字子羽,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

性格豪放,能文善诗。

与后来的大诗人杜甫很有交情。

他的诗流丽畅达,七绝《凉州词》是流传很广的名篇。

凉州词的赏析这首诗没有直接描写战争场面的险恶,也没有具体叙述边疆生活的艰苦,而是从出生之前的饮酒写起。

开篇第一句就充分写出了地方特色。

甘醇的美酒,精致的酒杯,表明了美好的生活象征着生命的珍贵。

但是,这次痛饮之后,就要奔赴战场,立即面临生死的考验。

而从古到今,真正能从残酷的战争中活着回来的又有多少人呢?难怪他们要一醉方休。

诗中以生活的美好与战争的残酷做对比,抒发了人生感叹,尽管这首诗的格调是悲壮苍凉的,但不悲观绝望;诗人对生活充满热爱,对死亡并不畏缩,“醉卧沙场”一语尤其显示出豪迈的气概。

《凉州词》原文及翻译赏析2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赏析王翰的《凉州词》是一首曾经打动过无数热血男儿心灵深处最柔弱部分的千古绝唱。

诗人以饱蘸激情的笔触,用铿锵激越的音调,奇丽耀眼的词语,定下这开篇的第一句。

“葡萄美酒夜光杯”,犹如突然间拉开帷幕,在人们的眼前展现出五光十色、琳琅满目、酒香四溢的盛大筵席。

这景象使人惊喜,使人兴奋,为全诗的抒情创造了气氛,定下了基调。

“欲饮琵琶马上催”是说正在大家准备畅饮之时,乐队也奏起了琵琶,更增添了欢快的气氛。

凉州词王翰注释及译文

凉州词王翰注释及译文

凉州词王翰注释及译文
【原文】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译文】
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精美的夜光杯之中,歌伎们弹奏起急促欢快的琵琶声助兴催饮,想到即将跨马奔赴沙场杀敌报国,战士们个个豪情满怀。

我醉倒卧地在沙场上请您别笑话我,从古以来出征战斗的人有几个能够回来的啊!
【注释】
夜光杯:用白玉制成的酒杯,光可照明,这里指华贵而精美的酒杯。

据 《海内十洲记》所载,为周穆王时西胡所献之宝。

欲: 将要。

琵琶: 这里指作战时用来发出号角的声音时用的。

催: 催人出征;也有人解作鸣奏助兴。

沙场: 平坦空旷的沙地,古时多指战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翰《凉州词》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
附答案
导读:【原文】:
凉州词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①这是一首吟咏边塞情景的名曲。

②夜光杯:一种白玉制成的杯子。

①凉州词:当时有《凉州曲》,这首诗是为“曲”配的“词”。

②夜光杯:这里指很精致的酒杯。

③催:催促欢饮的意思。

④沙场:指战场。

【翻译】:
精美的酒杯盛着甘醇的葡萄美酒,将要喝的时候琵琶声响了起来,韵律使人心潮澎湃。

开怀畅饮吧,就算是醉倒沙场,诸位也请不要见笑,自古征战沙场的人有几个能活着回去的?
【赏析】:
诗是咏边寒情景之名曲。

全诗写艰苦荒凉的边塞的一次盛宴,描摹了征人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

首句用语绚丽优美,音调清越悦耳,显出盛宴的豪华气派;一句用“欲饮”两字,进一层极写热
烈场面,酒宴外加音乐,着意渲染气氛。

三、四句极写征人互相斟酌劝饮,尽情尽致,乐而忘忧,豪放旷达。

全诗描写了边塞征战将士们纵情饮宴的热烈场面,并抒发了他们置生死于度外的豪放气概。

全诗语言浅白,色彩浓郁,节奏明快,声情壮烈,是唐代不可多得的边塞佳作。

【阅读训练】:
1.古时描写战争的著名诗句很多,如()朝()写过: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2.这首写战争的诗,不写()而写(),表现了边塞战士在边地荒寒艰苦的环境下,过着紧张动荡的征戍生活。

3.这首诗写的事情是什么?
4.假如你当时就在即将出征前的现场,你会有什么感慨?
【参考答案】
1.答案:.宋、岳飞
2.答.激烈的战争场景、将士们开怀痛饮
3.答.边疆的将士在开怀痛饮,尽情酣醉
4.答:表现出豪放、开朗、兴奋的情形,有一点视死如归样子。

此外还可能感慨战争的无情与残酷。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