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凉州》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甘肃省武威市第十八中学高三3月份模拟考试新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甘肃省武威市第十八中学高三3月份模拟考试新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甘肃省武威市第十八中学高三3月份模拟考试新高考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屠呦呦关于青蒿素的研究,正是从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青蒿方”所载“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中,启发了新的研究思路,通过改用低沸点溶剂的提取方法,富集了青蒿的抗疟组分,最终发现了青蒿素,应用于世界特别是非洲地区,挽救了数百万疟疾患者的生命。

有着“人民科学家”荣誉称号的吴文俊关于数学机械化思想方法的研究,受启发于《隋书·律历志》的记载:祖冲之领先世界千年之久的圆周率π值源于刘徽《九章算术注》“割圆术”,“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周合体而无所失矣”。

以上两个例子,说明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学对中国传统科学的发展是有积极影响并有现代意义的。

中国传统科技基因,完全可以古为今用。

事实上,中国传统文化早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已经有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繁荣局面。

儒学的开门祖师孔子,是开创“私学”的大教育家,他以“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培养“博学通才之士”为方针和目标,对学生进行礼、乐、书、数、御、射“六艺”教育。

其中,数即数学,乐和声学有关,御和力学有关,射和机械有关。

儒家的“六艺”教育具体付诸教材,即古代经典,这其中遍布古代科学的因子,如《易》,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力;《诗经》中包含有大量虫鱼、鸟兽、草木、以及天文、地理、农业生产等知识;《礼记》中有农业与季节相关的知识;《考工记》则是有关手工业技术的专门著作。

甘肃省武威市第十八中学2022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诊断考试试题(含解析)

甘肃省武威市第十八中学2022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诊断考试试题(含解析)
在这场运动中青山已逝,没有了绿,整个村庄曾经拥有的蓬勃生机与活力连同那些铁炉灰飞烟灭,风光不再。树没了,好比解开了村庄的衣扣,露出了一截干瘪的躯体,多少有些荒凉。没有了树,鸟的巢也空了。也许,空巢注定是飞鸟的宿命,还有村庄的宿命。几声鸦鸣,更把夜色染沉,奶奶说村庄里所有的鸟都瘦了。鸟看不见自己的心事,只因为它飞在空中。没有落脚歇息的地方,风去了哪儿呢?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I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3小题,共9分〕
阅读下面 文字,完成以下小题。
在追求公正的社会进程中,制度会有缺漏,人心也难免会受蒙蔽,所以中国文化要求有识之士,以“留得丹心照汗青〞的坦荡精神面对现世沉浮,确保无愧我心,留待青史正名。倘假设当下境遇有所局限,那便将公正的判别交由时间和历史。
【答案】1. C 2. B 3. D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以下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项,“定能青史留名〞说法错误,说得过于绝对,原文为“留待青史正名〞。B项,“时人虽知是错案〞曲解文意,原文“当时为人所诟病〞,是指被冤枉的人被诟病。D项,“乾隆帝认为袁崇焕是明末爱国领袖〞说法错误,原文中是“而在当今,袁崇焕被认为是明末爱国领袖〞。应选C。
〔摘编自光明网,有删节〕
1.以下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只要以坦荡精神面对现世沉浮,确保无愧我心,养浩然正气,定能青史留名。
B.历史上的冤假错案,时人虽知是错案,由于政治上的压力,也无力辩白澄清。
C.浩然正气不仅让一个人不惧命运沧桑横逆,还可推动历史清正、促进社会公正。

甘肃省武威市第三中学2020届高三第二次线上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甘肃省武威市第三中学2020届高三第二次线上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甘肃省武威第三中学2020届高三第二次线上考试试卷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晚唐时期,书画家给作品强势注入自己的“意”“态”。

标志着书画从此走上以媚妍为特征的漫漫长途。

作为“意”“态”反叛之前奏,书画家开始追寻媚妍以外审美元素匡救其弊。

缘此,“南北之画“应运而生,进而在后代产生了“南北之论”。

明朝董其昌在《容台别集》中提出“画分南北二宗”,强调“画之南北二宗,亦唐时分也”。

他虽没有在地域上给绘画强加分类,但从禅宗教义上认为南派重“顿悟”常“寄乐于画”,北派重“渐悟”而绘画“精工之极”。

在书法上,清代阮元在《南北书派论》中,以正史、《金石略》以及南北朝《水经注》《公颜氏家训》为据,在地域上将书法鲜明地分为南北两派。

认为南派属江左风流。

疏放妍妙,北派尊中原古法,拘谨拙陋;南派适宜于启牍,北派适用于碑榜。

“南北之论”出发点都是为了避免媚妍,双方归结点却迥然有别。

董其昌推崇南派绘画,认为南派充盈自我隐逸、淡然林泉生命意识,不为物役、不为世俗、无不融洽才是画派“正宗嫡传”。

而阮元则一味尊崇北派书法,呼请“振拔流俗,守欧褚之旧规,寻魏齐之坠业”。

可见,董其昌和阮元为艺术新的发展提供了两种线路图。

当然,这种线路图的提出与时代际会与个人境遇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从时代际会来看,媚妍被书画家嗤之以鼻。

董其昌所处时代盛行以商养画,模仿之风泛滥,绘画品质充斥流俗之风,虽然也有不少画家如石涛、八大山人等创作了不少闪耀历史光泽的优秀作品。

为此,董其昌提出“集其大成,自出机籽”,执意追求“淡远”求其耳目一新。

他认为,造成媚妍的根本原因是缺少笔墨风趣,与山川自然太过真实,愈真而愈加媚妍;只有用笔“空灵”才能走出媚妍的陷阱,才能使绘画具有生机无穷和气贯势满之可能。

与此相似,阮元所处清乾嘉之际,书法帖学鼎盛,此时虽也出现诸如刘墉、梁同书、王文治等帖学大师,但总体上帖学流于单调和僵化,特别是科举考试与官场使用“馆阁体”,字形方整、点画光洁,结体均匀日益成为教条,钝化、疲劳人们的审美感官。

古诗词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诗词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阅读练习及答案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①岑参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

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

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

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

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注释:①本诗写的是天宝十三年岑参途经凉州时与故友的一次夜饮。

13.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开头两句描写明月冉冉升起,月光映照边城的景象,营造出明朗开阔的意境。

B. “胡人半解弹琵琶”,写胡人对弹奏琵琶一知半解,突出边城缺乏文化韵味。

C. “河西”“故人”两句运用顶针修辞,描述了作者与故人久别重逢的情景。

D. 结尾通过“大笑” “醉倒”等词语,生动写出了内心复杂情感,富有感染力。

14. “酒”是古诗词中常见意象。

下列诗句中“酒”所寄寓的情感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艰难繁恨繁霜鬓,潦倒新停独酒杯。

(杜甫《登高》)B.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李清照《声声慢》)C. 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苏轼《赤壁赋》)D.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曹操《短歌行》)15. 同样写边地生活,《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与宋代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相比,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璋里,长烟落日孤城闲。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答案】13. B 14. C15. (1)《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描写了凉州城的繁华、和平和安定,写了夜宴上朋友欢饮的豪气纵横,这些都荡漾着盛唐的盛大、欢乐的情绪;而“岂能贫贱相看老”则表现出将要建功立业的自信和豪迈;“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更体现出豪迈乐观的盛唐气象。

(2)《渔家傲·秋思》上阙描摹出一幅寥廓荒僻、萧瑟悲凉的边塞鸟瞰图,下阕是作者自抒怀抱,慨叹功业未立和思念家乡的复杂心情。

甘肃武威市第六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复习过关考试语文

甘肃武威市第六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复习过关考试语文

武威六中2020届高三一轮复习过关考试三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戏曲作为综合艺术,吸收了多种其他艺术门类的优长和手段,融为一体,创造了在世界舞台上独树一帜的艺术。

以武打为突出特征的武戏,堪称世界剧坛的一朵奇葩,集中而鲜明地体现着戏曲的中华美学特色和独具优势的艺术表现力。

武戏历史久远,文化积淀深厚。

京剧形成初期,武戏依然保持着粗犷的古朴之风,注重勇猛、激烈的跌打翻扑,不太讲究造型、做戏。

随着剧种的成熟、发展,经过几代艺术家特别是作为“武戏文唱”的引领者杨小楼的执着进取,在继承传统武打技术的基础上,一方面对技巧动作加以美化,增强舞蹈性,另一方面强调基本技术服从剧情和表演的需要,使技巧动作成为一种优美的舞姿和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段,并与唱、念、做结合运用,让武戏得到整体提升,留下许多具有精美观赏价值的经典之作。

武戏美在哪里?第一层次是“形式感知”。

武戏以动作因素为主,演员把握自己的动作,按一定的节奏在时间和空间中延伸,通过强与弱、快与慢、刚与柔、动与静的变化,呈现流动和瞬间的美,加上开打、翻跌、下高、打出手等高难度惊险动作的穿插运用,带来的悬念和惊叹,显然更直观,更富于视觉的冲击力。

这也是人们被京剧吸引往往从武戏开始,京剧走出国门必带武戏的重要原因。

第二个层次是“同情与共感”。

武戏流传至今的优秀剧目,内容大多数弘扬的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德,如保家卫国、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除暴安良、抱打不平的侠义精神,塑造了许多忠臣良将和民间英雄人物,传达的是正能量。

即使是反面或性格复杂多面的角色,也能够通过细致入微的刻画,脸谱、神态、身段表演等鲜活地揭示其本来面目,于恶中见美,美中见恶,取得观众的审美认同。

美是难以被忘记的。

京剧艺术博大精深,绚丽多姿,文戏、武戏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前些年武戏的势弱,出自内外两方面的原因。

外因除了大众娱乐日趋多元,流行文化的冲击,还有武戏演出对场地、环境的要求严于文戏,造成展示机会较少,多年来在大型演唱会中只能于开头、结尾烘托气氛,难以尽显完整风貌。

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20届第一学年高三语文第一次诊断考试语文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作答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3.非选择题作答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卡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经典的形成总是与特定的文化背景、特定的民族和地域相联系,因而经典具有了某种特殊品格。

但是,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还表现于它的超时代价值。

《论语》中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体现了春秋时期政治体制及伦理关系中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内含从普遍的文化层面加以阐释的可能,例如,今天我们可以从责任意识和义务意识的层面进行阐发,思考如何使个体充分履行各自义务的问题。

经典不仅有超越时代的价值,更有超越地域的世界性的意义。

真正的经典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它是世界文化共同财富的组成部分。

中外经典,概莫能外。

柏拉图的《理想国》是西方文化中的经典,其重点讨论的正义问题的意义和价值不只适用于西方;儒家典籍《论语》讨论的仁道原则,其意义同样超越中国。

在不同的文化尚未相互作用时,这样的意义也许隐而不彰,但当不同文化彼此相遇,经典的世界性的意义就会显现出来。

承认经典具有普遍意义,就意味着我们要开眼界。

在阅读、理解经典的过程中,如果眼界封闭,常常会给经典的理解带来多方面的限制;而视域的扩展,则有助于更深入地把握经典。

因此,一方面,我们需要引进来,借鉴西方历史演化过程中积累的文化成果;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主动走出去,参与世界范围的百家争鸣。

不管是西方文化的引进来,还是中国文化的走出去,都既要以其各自的特殊内涵为背景,也要以它们所具有的普遍意义为前提。

甘肃省武威第六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过关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甘肃省武威第六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过关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武威六中2020届高三一轮复习过关考试(五)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什么东西都可以低估,但唯独不能低估青春的能量;青年时期的积累与沉淀,往往影响着一个人一生的发展。

诗人艾青有句名言:“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家国情怀是一种源自内心的质朴情感,也可说是每个人的立身之本。

对于当代青年来说,只有常怀感恩之心、砥砺家国情怀,才能自觉地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社会紧密地融合在一起。

家国情怀深深植根于我们的灵魂之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铭刻于骨、融化于血。

家国情怀既体现为一种民族大义,也是赓续传承的文化传统。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戚继光抗倭保家卫国……回溯既往,从神话故事到历史典故,浓浓的家国情怀之中,都体现着民族大义。

《礼记•大学》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家国情怀世代相传,成为中国人的一种文化基因。

事实证明,没有伟大的国家和民族,就难言个人的尊严。

因此,无论何时,我们都应将家国情怀牢记在心。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

家国情怀突出体现为爱国奉献的精神,堪称一种精神坐标。

邓小平同志曾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真挚的话语,饱含着爱与真情,这正是浓厚家国情怀的写照。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应体现在行动之中。

西藏玉麦乡牧民卓嘎、央宗姐妹的事迹为什么感动了亿万人?就在于她们以行动诠释爱国情感,为祖国守护神圣土地。

对于个体而言,要关注国家为我们做了些什么,更要多问问自己为国家能做什么、做了些什么。

可以说,家国情怀需要我们爱国、奉献、担当、作为,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不断升华爱国奋斗精神。

今天,家国情怀更体现为一种时代责任。

奋进在新时代,亟待我们激荡新气象、成就新作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磅礴力量。

郴州市统编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

郴州市统编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

郴州市统编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听颖师琴歌[唐]李贺别浦云归桂花渚,蜀国弦中双凤语。

芙蓉叶落秋鸾离,越王夜起游天姥。

暗佩清臣敲水玉,渡海蛾眉牵白鹿。

谁看挟剑赴长桥,谁看浸发题春竹。

竺僧前立当吾门,梵宫真相眉棱尊。

古琴大轸长八尺,峄阳老树非桐孙。

凉馆闻弦惊病客,药囊暂别龙须席。

请歌直请卿相歌,奉礼官卑复何益。

(1)《听颖师琴歌》是唐代著名诗人李贺的代表作之一,本诗前八句描写________,后八句叙写________。

(2)文字是无声的,却能够生动刻画有声的音乐,在《听颖师琴歌》中,李贺是如何表现古琴的音乐魅力的?【答案】(1)琴声(弹琴);请歌(求诗)(2)①大量运用比喻来刻画音乐,将乐声比作“凤语”“鸾离”“佩玉”敲击声等;②运用丰富瑰丽的想象,赋音乐以形象,来写旋律的变化,如初听如彩云追月,再听如越王夜起、老翁牵鹿,高昂处如挟剑斩蛟、张旭泼墨;③侧面烘托,如写自己病中听曲,全然而愈。

【解析】【分析】(1)仔细阅读诗歌,理解诗歌前后八句所写的意思,根据其意思来概括其叙写的内容。

比如前八句,“别浦云归桂花渚,蜀国弦中双凤语。

芙蓉叶落秋鸾离,越王夜起游天姥。

暗佩清臣敲水玉,渡海蛾眉牵白鹿。

谁看挟剑赴长桥,谁看浸发题春竹”意思是说:初听听那琴声,仿佛天河彩云追月,又仿佛蜀琴双凤和鸣;再听听那琴声,仿佛荷塘叶落,秋鸟啾啾,又仿佛越王夜起,伏首天姥;那琴声,像清官服中佩玉瑾击水晶那样清亮,象白眉仙翁骑鹿仙游那样清远飘渺。

激越之处,犹如周处长桥斩蛟/剑气如虹,波涛汹涌/犹如张旭披发浸墨,纵横跌宕,酣畅淋漓。

由此可以得出前八句主要运用比喻和想象手法,详尽地描写了琴声。

后八句“竺僧前立当吾门,梵宫真相眉棱尊。

古琴大轸长八尺,峄阳老树非桐孙。

凉馆闻弦惊病客,药囊暂别龙须席。

请歌直请卿相歌,奉礼官卑复何益”,意思是:待曲终之后,天竺的颖师立在我门前,眉角分明,真有梵宫真相的庄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解读凉州
①离开兰州,我乘上汽车,直奔武威——古称凉州的边塞名城。

时值阳春四月,我离开故城济南时已是春色酽酽、绿意沸腾了,而这
里却是一派边塞景象:左边是霸气粗豪的祁连山,白雪冠顶,渗透出
一缕缕
..冷漠的灰黄。

...凛凛寒气;右边是雄浑苍莽的龙首山,呈现出一抹
看不见山泉流水,听不见莺歌燕语,稀稀落落的村庄里偶尔传来一两..
声.鸡鸣犬吠,传递出一缕
..生命的气息。

天地间一片旷达的静寂,一片
枯涩的静寂。

②汽车穿行在河西走廊,历史的密码从时间隧道里蹦跳出来,扑
落在大脑的屏幕上……
③两千多年前,张骞途经古凉州,出使西域,开辟了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以河西走廊为核心的古凉州地带便成为中原通往西域
及中亚、西亚的重要通道。

在这条历史通道上,作为丝路重镇的武威,见证了丝绸之路上无数的历史变迁和美好梦想的时空流转,而历史变迁中沉淀孕育的凉州文化,成为丝路文化融汇的结晶和典范。

④秦汉之际,匈奴在中国北方崛起,从汉高祖刘邦到汉景帝,数
十年间没有力量与匈奴抗衡,只好采取和亲政策,以缓和边境危急。

到了汉武帝时,这位有囊括四海之志的一代君王,决心要开疆拓土,
疏通丝绸之路,连续派卫青、霍去病、李广出击河西走廊。

骠骑将军
霍去病首战告捷,一举击垮了匈奴休屠王,占领河西走廊东端。

为了
纪念这场战争的胜利,此战场被命名为武威。

汉武帝在河西走廊开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