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急救知识整理

合集下载

小学生急救小常识

小学生急救小常识

小学生急救小常识随着社会的发展,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可能会遇到一些突发状况,因此学习一些基本的急救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小学生急救小常识,帮助小学生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正确应对。

一、紧急情况下的应急措施1.1、保持冷静: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小学生首先要保持冷静,不要惊慌失措,这样才能更好地处理问题。

1.2、呼救:如果小学生遇到紧急情况,应该第一时间呼救周围的人员,寻求帮助。

1.3、避免二次伤害:在进行急救时,小学生要注意避免二次伤害,如避免触碰伤口、避免让伤者活动等。

二、常见的急救场景及处理方法2.1、跌倒受伤:如果小学生跌倒受伤,应该先检查伤势,清洁伤口,用消毒药水消毒,并进行包扎处理。

2.2、烫伤:如果小学生被烫伤,应该立即用冷水冲洗伤处,然后用干净的毛巾包扎,避免感染。

2.3、窒息:如果小学生突然窒息,应该立即采取背部拍击或者人工呼吸的急救措施,及时解除窒息。

三、急救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3.1、纱布和绷带:小学生在急救时,可以使用纱布和绷带进行包扎处理,注意包扎要紧不要过松。

3.2、冷敷贴:小学生在处理烫伤或者扭伤时,可以使用冷敷贴进行冷敷,缓解疼痛和肿胀。

3.3、止血带:如果小学生出现出血情况,可以使用止血带进行止血处理,但要注意不要过紧。

四、常见的急救知识4.1、心肺复苏:小学生可以学习心肺复苏的基本知识,包括按压胸部和进行人工呼吸的方法,以便在需要时进行急救。

4.2、骨折处理:小学生可以学习如何判断骨折并进行简单的固定处理,避免二次伤害。

4.3、中暑处理:小学生在炎热天气下容易中暑,学习中暑的症状和处理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五、急救知识的普及和培训5.1、学校急救知识宣传:学校可以定期开展急救知识宣传活动,提高学生对急救知识的认识和掌握。

5.2、急救培训课程:学校可以组织急救培训课程,让小学生学习基本的急救知识和技能,提高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5.3、急救演练活动:学校可以定期组织急救演练活动,让小学生在模拟的情景下进行急救操作,增强实践能力。

幼儿急救常识

幼儿急救常识

幼儿急救常识引言概述:在日常生活中,幼儿急救常识是每位家长和幼儿园教师都应该了解和掌握的重要知识。

在幼儿突发意外或者疾病时,正确的急救措施可以有效地减轻伤害和拯救生命。

本文将介绍幼儿急救的常识和技巧,匡助大家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正确应对。

一、窒息急救1.1 窒息的表现:幼儿窒息时会浮现无法呼吸、面部发紫、无法说话等症状。

1.2 急救措施:立即将幼儿放置在坐姿或者俯卧位,用力拍击其背部,直至异物排出。

1.3 注意事项:避免使用手指或者其他物体将异物推入幼儿喉咙,以免加重窒息。

二、溺水急救2.1 溺水的表现:幼儿溺水后会浮现呼吸难点、咳嗽、面色苍白等症状。

2.2 急救措施:立即将幼儿取出水中,保持呼吸道通畅,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肺复苏。

2.3 注意事项:在进行急救时要注意保护幼儿的颈部,避免造成二次伤害。

三、高热抽搐急救3.1 高热抽搐的表现:幼儿高热时可能浮现抽搐、昏迷、呼吸急促等症状。

3.2 急救措施:立即将幼儿放置在安全的地方,松开其衣物,用湿毛巾或者冷敷物降低体温。

3.3 注意事项:避免给幼儿喂食药物或者液体,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匡助。

四、意外伤害急救4.1 意外伤害的表现:幼儿可能浮现擦伤、烫伤、骨折等不同程度的伤害。

4.2 急救措施:根据伤害的情况,进行包扎、冷敷、止血等急救措施,及时就医。

4.3 注意事项:在处理伤害时要注意保护幼儿的伤口,避免感染和加重伤害。

五、突发疾病急救5.1 突发疾病的表现:幼儿可能浮现发热、呕吐、腹泻、呼吸难点等症状。

5.2 急救措施:根据疾病的情况,及时赋予药物治疗或者就医求助。

5.3 注意事项:在处理突发疾病时要保持镇静,避免恐慌和乱医乱药。

结论:掌握幼儿急救常识是每位家长和幼儿园教师的责任,惟独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正确应对,才干有效地保护幼儿的安全和健康。

希翼通过本文的介绍,大家能够加强对幼儿急救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提高自身的急救能力,保障幼儿的生命安全。

小学急救常识的基本知识点汇总

小学急救常识的基本知识点汇总

小学急救常识的基本知识点汇总在小学阶段,学生们的安全是家长和老师关注的重点之一。

意外事故时刻可能发生,因此了解和学习基本的急救常识对于小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掌握这些知识可以帮助小学生避免潜在的安全风险,并在紧急情况下正确、快速地应对。

1. 困在火场中的逃生方法发生火灾时,孩子们应该学会正确的逃生方法。

首先,他们应该保持镇定并尽快寻找安全出路。

如果门被火封住,他们应该关上门,用湿毛巾堵住门缝,并通过窗户等途径向外寻求救援。

此外,告诉孩子们切忌用水扑灭油火,以免火势蔓延。

2. 骨折和扭伤的初步处理方法当小学生发生骨折或扭伤时,正确的初步处理非常重要。

首先,要确保受伤者的安全,并防止进一步损伤。

然后,用毛巾等物品垫起骨折或扭伤的部位,并尽可能固定住。

同时,要及时冰袋敷在患部上,以减少肿胀和疼痛。

最后,立即寻求紧急医疗救助,让医护人员进行进一步治疗。

3. 火灾逃生时的烟雾防护方法烟雾是火场中最危险的因素之一,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来说。

在逃离火场时,告诉孩子们要尽量低姿势跑出来,用湿毛巾遮住口鼻以防止吸入烟雾。

如果门被烟雾封住,应该寻找窗户等通风口逃离,并向外面大喊寻求救援。

4. 发现窒息人员的救援方法窒息是一种常见的急救情况,小学生应该知道如何援助窒息的人员。

首先,让窒息者弯腰,并用手拍打他们的背部,以帮助他们排除堵塞物。

如果这种方法不起效,使用“急救法式”进行胸外心脏按压,以期尽快解除窒息。

紧急情况下要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通知成年人。

5. 如何处理烧伤伤口小学生应该学会正确处理烧伤伤口。

如果遭受到热液体或火焰的烧伤,立即用冷水冲洗烫伤部位,至少十分钟。

冷水可以降低烧伤部位的温度,减少皮肤受损程度。

然后,用干净的湿纱布覆盖伤口并尽快送往医院进一步治疗。

6. 意外出血的处理方法当小学生出现意外出血时,要学会正确处理这种情况。

使用干净的绷带或纱布直接压在出血的伤口上,并保持压迫。

如果伤口较大,首先用清水冲洗,并且保持伤口位置的高于心脏位置,这样可以减缓出血速度。

幼儿急救必备知识点总结

幼儿急救必备知识点总结

幼儿急救必备知识点总结急救是一项重要的技能,尤其对于幼儿来说更是至关重要。

幼儿在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意外,如摔跤、烫伤、窒息等情况,因此家长和幼儿园老师都需要具备一定的急救知识,以便在发生意外时能够及时有效地处理。

下面是一些幼儿急救必备知识点的总结。

1. 窒息急救窒息是幼儿最常见的急救事件之一。

当幼儿窒息时,家长或老师应该立即采取行动。

首先,让幼儿弯腰前倾,用手拍打幼儿的后背,帮助其排出异物。

如果拍打背部无效,家长或老师可以尝试进行人工呼吸。

同时,应该及时拨打急救电话。

2. 摔伤急救幼儿在玩耍时可能会摔跤受伤。

对于轻微的摔伤,家长或老师可以用冰袋敷在受伤的部位,以减轻肿胀和止痛。

对于严重的骨折或扭伤,家长或老师则需要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同时对伤处进行固定。

3. 烫伤急救幼儿在接触热水或热物时容易烫伤。

对于轻微的烫伤,家长或老师可以将受伤部位放入冷水中或用冷水冲洗,以减轻疼痛。

对于严重烫伤,家长或老师需要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在等待急救人员到来之前,用干净的布覆盖伤处,避免感染。

4. 呼吸急救幼儿可能因窒息、意外溺水等原因导致呼吸困难。

在这种情况下,家长或老师应该立即寻找专业急救人员的帮助,并尝试进行人工呼吸或心肺复苏。

5. 头部受伤急救幼儿在玩耍中可能会受伤头部,家长或老师应该及时观察伤者的意识变化,如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等情况,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将伤者送往医院进行检查治疗。

6. 电击急救幼儿可能会接触电源、插头等导致电击。

家长或园丁应立即切断电源,并迅速将伤者转移到安全地带,以免伤者再次受到电击。

然后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进行心肺复苏。

以上是一些幼儿急救必备知识点的总结,希望家长和园丁能够认真学习并掌握这些知识,以便在发生意外时能够及时有效地救助幼儿。

此外,也建议定期参加相关急救培训,以便能够更加熟练地处理各种急救情况。

保障幼儿的安全健康,是每个家长和园丁的责任和义务。

小学生医疗急救常识

小学生医疗急救常识

小学生医疗急救常识
1.掌握基本急救知识
小学生要学会基本的急救知识,比如掌握急救中的基本原则,如保护
现场,保护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尽快送医院等。

此外,学会判断意识、
呼吸和心跳的方法,以及进行心肺复苏术。

还要学会使用急救箱中的物品,如绷带、敷料、止血带等。

2.了解常见急救知识
小学生应了解常见的急救知识,如骨折、扭伤、烧伤、中毒等。

学生
应该知道怎样做第一时间的应急处理,以及该请教家长或者老师的情况。

他们还应该了解一些简单的处理方法,如捆扎、使用冷敷、做简单的急救
措施等。

4.预防伤害的常识
小学生要了解一些常见伤害的预防知识,如交通安全、食品安全、防
火安全等。

他们应该知道规则以及危险的地方和物品,尽量避免发生意外。

6.学会基本的伤口处理方法
小学生要学会如何处理小伤口,如清洗伤口,使用适当的消毒药物,
使用绷带包扎等。

这样可以减少细菌感染,并保护伤口的愈合。

7.了解常见病的治疗方法
小学生要了解一些常见病的治疗方法,如感冒、发烧、腹泻等。

他们
应该知道用如何用体温计测量体温,可采取哪些方法降温、服用何种药物等。

8.掌握常见过敏物质和过敏反应
小学生要了解一些常见的过敏物质,如花粉、宠物皮屑、食物过敏等。

遇到过敏症状时,他们应该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过敏物质。

9.学会正确使用药品
小学生应该学会正确使用常见的非处方药品,如退烧药、止痛药等。

他们应该知道每种药品的使用方法、适宜年龄、适宜剂量等,并遵循医嘱、家长或老师的指导。

儿童急救知识整理

儿童急救知识整理

儿童急救知识整理一、儿童急救概述儿童急救是指在儿童遭受意外伤害或突发疾病时,采取紧急措施以保护儿童生命和健康的行为。

儿童急救的目标是尽快提供紧急救助,并在送往医院前提供适当的紧急治疗,以减轻病情和保证儿童的生命安全。

二、常见儿童急救情况及处理方法1. 窒息窒息是指儿童呼吸道受阻,无法正常呼吸。

处理方法如下:- 对于意识清醒的儿童,可以采取背部拍击或胸部挤压的方法进行急救。

- 如果儿童无法呼吸,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肺复苏。

2. 麻痹性蛇咬伤麻痹性蛇咬伤是指儿童被毒蛇咬伤后出现麻痹症状。

处理方法如下:- 立即将咬伤部位绑扎,以减缓毒液的扩散。

- 尽快将儿童送往医院,同时注意观察呼吸和心跳情况。

3. 发热惊厥发热惊厥是指儿童因高热引起的癫痫发作。

处理方法如下:- 将儿童放置在安全的地方,保护其头部,避免受伤。

- 及时给予退热药物,如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

- 如果发作时间超过5分钟或儿童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4. 意外溺水意外溺水是指儿童在水中突发状况导致窒息或心跳骤停。

处理方法如下:- 迅速将儿童从水中救出,并清除呼吸道内的异物。

- 如果儿童没有呼吸或心跳,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5. 电击伤电击伤是指儿童接触电流导致的伤害。

处理方法如下:- 先切断电源,确保儿童的安全。

- 如果儿童没有呼吸或心跳,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三、儿童急救的基本原则1. 快速反应在儿童急救时,时间非常重要。

应立即采取行动,尽快提供急救措施。

2. 保护自己和儿童安全在急救过程中,要确保自己和儿童的安全。

避免进一步的伤害或意外发生。

3. 判断儿童的意识和呼吸情况在急救之前,要先判断儿童的意识和呼吸情况。

如果儿童没有意识或呼吸,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4. 寻求专业医疗帮助在急救过程中,应及时寻求专业医疗帮助。

医生会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提供更详细的治疗建议。

四、儿童急救技能培训为了提高儿童急救的能力,建议家长和看护人员参加儿童急救技能培训。

幼儿园十二种急救常识

幼儿园十二种急救常识

幼儿园十二种急救常识
1. 心肺复苏:如果孩子突然停止呼吸或心跳,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2. 烧伤:用干净的凉水冲洗烧伤部位,保持受伤部分稳定静止。

3. 窒息:如果孩子窒息,立即采取紧急处理,包括使用胸腕法或背部敲击。

4. 呼吸急促:如果孩子呼吸急促,导致喉部痉挛和气喘,需要让孩子保持镇静,有选择地吸氧。

5. 心脏骤停:如果怀疑孩子心脏骤停,需要立即使用电除颤器和药物治疗,以恢复心脏正常运作。

6. 意外坠落:如果孩子从高处坠落或碰撞头部,需要立即检查是否有失去意识、呕吐、瞳孔扩大等症状,必要时紧急送医。

7. 中暑:在高温情况下,孩子可能会中暑,如果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需要立即采取降温措施,让孩子喝清凉的水。

8. 口腔出血:如果孩子口腔出血,必要时需要进行口腔处理,如用4%的硫酸亚铁水溶液漱口,或用生理盐水口腔冲洗。

9. 指甲被夹:如果孩子的指甲被夹或错位,需要进行及时处理,包括清洁伤口,用干净的纱布覆盖伤口,以及紧急输液。

10. 动物咬伤:如果孩子被动物咬伤,需要立即进行伤口处理,如用清水冲洗伤口,用消毒剂消毒伤口,必要时进行破伤风疫苗注射。

11. 中毒:如果孩子感觉不适,呕吐,眩晕等症状,可能是中毒引起,需要立即送医治疗。

12. 呼吸道堵塞:如果孩子呼吸道被堵塞,使得呼吸困难或窒息,需要立即采取紧急处理,如使用呼吸机、给予恢复呼吸等操作。

常见幼儿急救知识

常见幼儿急救知识

常见幼儿急救知识一、引言幼儿是家庭的希望,但他们的生活充满了各种潜在的危险。

在幼儿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急救情况。

因此,掌握常见幼儿急救知识对于保障幼儿的健康和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幼儿急救知识,帮助家长和照顾者在紧急情况下正确应对。

二、窒息急救1. 窒息是幼儿急救中最常见和最危险的情况之一。

当幼儿误吞异物或食物堵塞气道时,可能会引起窒息。

2. 急救步骤:a. 立即注意观察幼儿是否无法呼吸或发出异常声音。

b. 若幼儿无法发声或咳嗽,立即进行背部拍击。

c. 如果背部拍击无效,立即进行胸部挤压。

d. 若幼儿仍然无法呼吸,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进行人工呼吸。

三、烧伤急救1. 幼儿烧伤可能是由于接触热水、热食物、火源等引起的。

正确的急救措施可以减轻烧伤程度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 急救步骤:a. 立即将烧伤部位放入冷水中冲洗,持续10-20分钟。

b. 用干净的干布轻轻擦干烧伤部位,不要使用绷带或棉花。

c. 如果烧伤面积较大或烧伤程度严重,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等待救护车的到来。

四、溺水急救1. 幼儿溺水是一种常见的急救情况,特别是在游泳池、浴缸或水塘等水域附近。

2. 急救步骤:a. 立即将幼儿从水中救出,并尽快将其放置在安全的地方。

b. 检查幼儿是否有呼吸和心跳,如果没有,立即进行心肺复苏(CPR)。

c. 如果幼儿恢复呼吸和心跳,但仍无法醒来,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等待救护车的到来。

五、骨折急救1. 幼儿骨折可能是由于跌倒、摔伤等意外事件引起的。

正确的急救措施可以减轻疼痛并避免进一步伤害。

2. 急救步骤:a. 立即帮助幼儿保持安静,避免活动受伤部位。

b. 用干净的布或绷带固定骨折部位,但不要过紧。

c. 如果幼儿有明显的骨折畸形或无法忍受疼痛,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等待救护车的到来。

六、中毒急救1. 幼儿中毒可能是由于误食药物、化学品或其他有毒物质引起的。

及时的急救措施可以减轻中毒程度并保护幼儿的生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急救知识整理,父母和教师果断收藏备用!一、儿童(0﹣12岁)标准体重计算公式(年龄-2)×2㎏+12㎏二、儿童(0﹣12岁)标准身高计算公式年龄×7+70㎝三、刺伤刺伤多为锐性尖物所引起,这类伤易伤及深部组织和脏器,容易发生感染,特别是厌氧菌的感染。

儿童受伤后,须根据伤口的深度和出血的多少立即采取应对措施。

1、伤口流血:用力压迫伤口,如果流血不是特别快,不要马上按住,流血可以带出脏的异物,不容易引起感染。

血止后,用碘伏涂擦伤口进行消毒,然后用胶布式绷带包扎紧,尽量不要活动。

2、伤口未流血,却有明显的刺伤迹象,很可能是伤口过深,需及时往医院就诊。

3、如果伤口较小可先用冷开水冲洗伤口,然后用碘伏进行消毒,将患侧胳膊举高来止血,再用创可贴包好。

4、如果伤口深且大,出血量多时,应一边止血,一边立即带儿童去医院。

5、如果是被脏的、生锈的锐器或钉子刺伤(新钉子比旧钉子更为危险),应及时去医院处理,并注射破伤风针。

四、头部被撞伤或摔伤急救处理措施:1、孩子虽有哭闹但意识清醒,且伤处只是起个包,就不用太担心,在肿的地方进行冷敷(冰袋或用毛巾裹上冰块),48小时后改用热敷,这样可消肿止痛活血化瘀。

同时在头3天里密切观察儿童的情况,有异样时立刻就医,若是3天内并无异样,则发生变化的机会就很低。

观察时,需要注意:(1)观察儿童的活动力是否比平常差,是否会手脚无力。

如果出现类似状况就要及时送往医院。

(2)观察儿童是否呕吐。

假如儿童在头部碰撞后连续呕吐了3次,且时间越来越密集时,需立即送往医院就诊。

(3)观察儿童的食欲状况。

撞击之后食欲降低不是好现象,需要小心观察。

(4)观察儿童有无昏睡的状况。

假如儿童变得嗜睡,虽然叫得醒,却在叫醒后又很快的昏昏入睡,可能就是有问题,应该去医院检查。

(5)观察儿童的瞳孔状况。

方法是用手电筒照射儿童的双眼,检查瞳孔的光发射是否正常。

正常的状况下瞳孔会在亮处缩小,在暗处放大,且左右两边的大小一致,假如瞳孔一边大一边小,则必须赶快送医院才行。

在观察时机上,建议成人于儿童头部受伤后的第一个24小时内,每小时观察1次,接着在第二个24小时内,每2小时观察一次,到第三个24小时内,每3小时观察一次就可以了。

2、如是头部先着地,则有可能伤到颈椎,此时不能随意移动伤者,需保持原样并及时致电120,送往医院就诊。

五、儿童被蚊虫毒虫咬伤或蜇伤儿童被蚊虫、毒虫咬伤或蜇伤后,皮肤会红肿,局部可能水肿,重者可影响活动功能,如嘴唇肿胀无法吸奶,眼肿不能睁眼,阴茎水肿,排尿困难等。

被咬伤、蜇伤部位常见于儿童的头面、手脚、臂部等暴露部位。

可进行以下处理:1、如有毒刺和毒囊遗留,用消毒过的针或小刀挑出螯刺。

避免用钳子取出,以防因挤压毒囊吸入更多毒素。

2、在患处涂一些氨水,如患处肿胀,可进行冰敷。

3、不要使用创可贴等包裹伤口。

4、及时送医院处理六、父母如何判断儿童是否骨折儿童在玩耍、学走路、受到重物撞击、跌倒时都很容易发生骨折,骨折断端与外界相通者,称为开放性骨折,与外界不直接相通者,称为闭合性骨折。

儿童常见的骨折称为“青枝骨折”,即骨折时骨质折而不断,主要因为儿童骨中的胶质较多,石灰质较少,骨质软而韧性大。

判断儿童是否骨折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1、儿童身体局部有疼痛和压痛感,活动后疼痛有所加重。

2、受伤局部有肿胀,淤斑。

3、受伤部位出现部分或全部的功能丧失。

4、受伤严重时肢体出现畸形,如短缩、扭曲、旋转等。

5、儿童身体活动反常,不该活动的地方产生活动。

6、移动受伤部位可听到骨断端的摩擦声。

只要出现上述症状中的一个或者几个,就表明儿童很有可能已经发生了骨折,家长要赶紧采取措施进行急救或求救。

七、儿童手指戳伤1、儿童手指戳伤后,用冰冷物敷在伤处,每次15分钟,可以消肿。

如果已受伤三四个小时,就不能冷敷了。

2、为了使伤指减少运动,避免再受伤害,可用厚纸裹住伤指。

消肿后,可轻轻按摩,并缓缓活动。

3、如果肿痛严重,可能有骨裂或骨折,应用较厚的纸片裹住伤指,以免伤指再活动,及时请医生诊治。

八、皮肤扎刺了儿童在玩耍中将尖物,如木刺、金属屑、玻璃碎片扎入皮肤,应立即设法拔出来。

1、肉眼看得见的小刺一般可以用镊子拔出,但要注意卫生,必须洗净双手。

切勿对着伤口咳嗽或者打喷嚏,以免细菌进入伤口引起感染。

镊子必须用火柴、打火机或煤气炉烧过,进行消毒,冷却后才可以使用。

消毒后不要拭去镊子上的烟垢,也不要触及镊子的末端。

2、如果小刺太短夹不住时,也可以用针挑出来。

在挑刺前,将针用酒精浸泡或在火上烧一下,挑刺时可用左手拇指、食指将有刺的部位捏紧,顺着刺扎入的方向慢慢将皮肤挑破,再将刺拔出来,然后用碘伏消毒伤口,防止化脓。

3、如果小刺扎得较深,就得找医生处理,不要自己动手,以免弄巧成拙,小刺更难取出。

如果是大刺或已深入皮肤,切勿自行取出,应该到医院的急救部门求诊。

九、异物(如豆类、钮扣、珠子、蜡笔、海绵等)塞入鼻腔。

异物形状不同,处理方法也不一。

1、异物刚进入鼻腔,大多停留在鼻腔口,可压住儿童两侧鼻孔,用力擤鼻涕。

但2~3岁幼儿不宜采用,否则有可能将异物吸入。

2、圆形异物刺入,可以往孩子鼻腔里灌一点点肥皂水或食用油,帮助擤出。

擤不出或已经进入鼻腔深处,切不可用镊子去夹,以免越来越深,应即送医院处理。

3、尖锐异物刺入,或不规则、过大异物,应立即送医院处理。

十、鱼刺卡喉一旦发生鱼刺卡喉,无论骨头大小,切忌用手或筷子在咽喉内盲目乱抠乱掏,以免损伤咽喉粘膜引起出血,或把骨头刺得更深。

应让孩子张开口,仔细检查,如鱼刺较小,梗阻的部位较浅,可用消毒的镊子慢慢取出;或叫孩子用力做几次“卡、卡”的发音动作,将骨头吐出。

若鱼刺较粗,梗阻部位较深,或骨头虽小,经用上述方法处理无效者,应送医院请医生检查处理。

坊间流传的喝醋、用力吞咽馒头、干饭等方法,都是没有科学根据的,切勿乱用,以免耽误时间,使病情加重而危及生命。

十一、沙子进眼立即用流动的清水冲洗眼部,水流切忌过大,严重者立即送医院就诊。

十二、游泳时,耳朵进水甩甩头,让水流出来即可。

切忌用手掌吸住耳朵让水出来,以防用力过大伤及耳朵内的鼓膜。

十三、溺水遇到此类状况,先判断有无呼吸,如无,须采取以下步骤恢复并保持呼吸道的通畅:注意:任何一个步骤使儿童的呼吸道通畅并自然呼吸之后,都应立即停止救治,不要再继续,然后送医院就诊。

步骤1,清理孩子的口腔,用手指抠出嘴里面的任何异物。

步骤2,让孩子面朝上平躺着,并抬起他的下巴,让他颈部紧紧绷直。

这样做时,一手放在孩子脖子后面用力抬,一手放在孩子额头往后推,这个动作通常会使孩子的嘴自然张开。

步骤3,捏住孩子的鼻子,通过他的嘴迅速强制吹两三口气入他的肺中,这种强迫呼吸可能足够使他恢复自然呼吸。

观察孩子胸部,看空气是否流入了肺中,如果胸部随着强迫吹气而一上一下,就表明呼吸道已经通畅了。

十四、被花生等异物呛到遇到此类状况,先判断有无呼吸,如无,须立即送医院就诊。

如呼吸通畅,可采取以下方法取出异物。

1、手指深挖。

用毛巾包住食指(防止孩子咬伤手指),沿着孩子上腭伸入舌根部位,促使异物呕出;2、背部敲打。

让孩子侧身躺着,在他肩胛骨之间用力敲打几下,然后再把食指伸到孩子嘴里去检查异物是不是已经出来了。

3、腹部推挤。

让孩子坐着或者站着,站到他的身后,用双臂环抱住他的腰部,双手抱拳,把拳头拇指所在的一边放在孩子胸骨最底端和肚脐之间,压住孩子胸部,然后快速向上推挤,让孩子将异物呕出。

如果以上方法均未奏效,须立即送医院就诊。

十五:孩子遭受意外,哪些情况下需要及时送医院就诊遇到以下任一情况时,均需紧急就诊:1、呼吸困难——呼吸短浅,不能吃东西或者不能说话。

2、嘴唇、皮肤或甲床青紫。

3、胸部或腹部有疼痛感或者压迫感。

4、突发的头晕眼花、虚弱感或视力改变。

5、意识水平改变,如:意识丧失、意识混乱或者嗜睡。

6、首次发作的任何类型的痉挛。

7、被动物咬伤。

8、肢体疼痛或者麻木,这可能是骨伤的先兆。

9、出血不止。

10、大于儿童手掌面积的烧伤或者烫伤,或者面部烧伤、烫伤。

11、由树枝或尖物造成的任何部位的皮肤刺伤。

12、头、颈、背或者眼部受伤。

13、过敏反应迹象,如荨麻疹,面部、唇、眼或者舌头肿胀,呼吸浅弱或呼吸困难,吞咽困难及喘息困难。

14、误吞药物或清洁剂。

特别提示:1、儿童如是海鲜过敏体质,不能用碘伏,可以用0.9%浓度的生理盐水消毒伤口。

2、致电120时,成人须保持冷静,准确描述所在位置及伤者状况,以便第一时间得到救护。

3、等处理好伤口后,给儿童讲一些简单易懂的安全知识,此时儿童对伤害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就能将成人讲的牢牢记住。

4、儿童受伤后,最好不要洗澡,以免弄湿伤口不易愈合。

图文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