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
2024版《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03 实验课程占总课时的比例不低于30%,以培养学 生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
02
基本原理与方法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方法
误差来源与分类
系统误差、随机误差的识别与处理方法
准确度与精密度
概念、评价方法及提高措施
数据处理与结果表达
色谱法技术及应用
气相色谱法
利用气体作为流动相,将待测物质在固定相上进行分离和分 析,如气相色谱仪测量挥发性有机物。
薄层色谱法
在薄层板上进行色谱分离和分析的方法,如薄层色谱扫描仪 测量各种化合物。
液相色谱法
以液体作为流动相,通过固定相上的吸附、分配、离子交换 等作用将待测物质分离和分析,如液相色谱仪测量高沸点、 热不稳定和极性化合物。
以便于后续的数据分析和报告撰写。
实验结果评价与报告撰写
1 2 3
结果评价 根据实验目的和分析方法的要求,对实验结果进 行客观、准确的评价,判断实验结果是否符合预 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数据分析
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数据的处理、图 表绘制和结果解释等,以揭示数据背后的规律和 趋势。
报告撰写 按照学术规范和要求,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 目的、方法、结果、讨论和结论等部分,以便于 交流和发表。
样品制备
根据分析方法的要求,对 样品进行适当的处理,如 粉碎、筛分、干燥等,以 便于后续的分析操作。
实验操作规范与注意事项
实验安全
01
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定,正确使用实验器材和化学试剂,确保实
验过程的安全。
实验操作
02
按照实验步骤和规范进行操作,避免操作失误导致实验结果不
2_分析化学名词解释

1.分析化学是化学的一个分支科学,是关于测定物质的质和量的科学,是化学测量和表征的科学2.定性分析:确定物质是由哪些组分--元素,离子,基团或化合物所组成3.定量分析:测定物质中有关组分的含量4.化学分析:以物质的化学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方法5.仪器分析:以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的仪器分析方法6.仲裁分析:不同单位对同一产品的分析结果有争议时,要求某单位(如一定级别的药检所,法定检验单位等)用法定方法进行准确的分析,以判断原分析结果是否准确7.系统误差:是由测定过程中某些确定的因素造成的8.偶然误差:是由某些不确定的原因或某些难以控制得原因造成的9.方法误差:不适当的实验设计或分析方法本身所造成的误差10.操作误差:操作人员的主观原因或习惯在实验过程中所引起的误差11.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值12.相对误差:绝对误差在真实值中所占的百分率13.标准参考物质:必须要有公认的权威机构鉴定,并给与证书,具有良好的均匀性和稳定性,其含量测定的准确度至少高于实际测量的3倍14.偏差:是指某一尺寸减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15.相对偏差:单次测量值的绝对偏差在平均值中所占的百分率16.平均偏差:各测量值的绝对偏差的绝对值的算数平均值17.相对平均偏差:平均偏差在平均值中所占的百分率18.准确度:测量值与真实值的符合程度19.精密度:在相同条件下,同一试样的重复测定值之间的符合程度20.有效数字:是指在分析工作中实际测量到的数字,除最后一位是可疑的外,其余的数字都是准确的21.有效数字的修约:计算前舍去多余数字的过程22.平均值的置信区间:表示在一定置信水平下,以单位测定值x为中心,包括总体平均值在内的可信范围23.空白实验:在不加试样的情况下,按照与试样测定相同的条件和步骤进行的实验24.对照实验:用已知含量的标准试样或纯溶液,在与试样相同的测定条件下进行分析测定,所得分析结果与已知含量比较,便可得出分析的误差,有时可对测定误差加以校正25.回收试验:用所建方法测定出试样中被测组分的含量后,在几份相同的试样(n>5)中加入一定量的被测组分的纯品,在相同的条件下用相同的方法测定,计算回收率26.滴定分析法(容量分析法):是将一种已知浓度的溶液--标准溶液滴加到被测物质的溶液中,使其与被测物质按化学计量关系定量反应,然后根据所加入标准溶液的浓度与体积,计算出被测物质的含量的方法27.标准溶液:是已知准确浓度的溶液,称为滴定剂28.化学计量点:当加入的标准溶液的量与被测物质的量按照化学反应式的化学计量关系完全作用时,反应达到了化学计量点29.滴定终点:由于指示剂颜色发生变化或电位电导电流等发生突变而停止滴定之点30.终点误差(滴定误差):化学计量点与滴定终点不符产生的误差31.非水滴定法:在以水以外溶剂中的滴定反应为基础的滴定分析方法32.基准物质:能用于直接配制标准溶液或标定标准溶液的物质33.物质的量浓度:表示单位体积的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34.滴定度:①以每毫升标准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表示,以T B表示②每毫升标准溶液T能与被测组分B完全作用时消耗B的克数,以T T/B表示35.酸碱滴定法:是以质子转移为基础的滴定分析方法36.质子酸:能给出质子的物质37.质子碱:能接受质子的物质38.酸碱半反应:酸失去一个质子或碱得到一个质子转变成相互对应的碱或酸的反应39.共轭酸碱对:酸碱半反应中的酸与碱以质子联系而成共轭关系,相互依存又相互转换40.溶剂的质子自递反应:只发生在溶剂分子之间的质子转移反应,称为溶剂的质子自递反应41.分析浓度:溶液中溶质的总浓度42.平衡浓度:平衡状态时溶质或溶质各型体的浓度43.酸度:溶液中氢离子的平衡浓度称为酸度44.质量平衡(MBE):平衡状态时,溶质的各型平衡浓度之和与溶质分析浓度为等衡关系45.电荷平衡(CBE):处于平衡状态的水溶液是电中性的,既溶液中荷正电质点电荷之和必等于荷负电荷点电荷之和46.质子平衡(PBE):酸碱反应达到平衡时,酸与碱之间得失质子的平衡关系称为质子平衡47.质子条件式:质子平衡的数学表达式48.滴定突跃:在化学计量点附近溶液pH的突变称为滴定突跃49.滴定突跃范围:突跃所在的pH范围称为滴定突跃范围50.分布系数:溶液中某酸碱组分的平衡浓度占其总浓度的分数51.质子溶剂:能接受质子或给出质子的溶剂52.耦合亲质子溶剂:分子中无可转移质子,但却有较弱的接受质子能力和形成氢键的能力53.惰性溶剂:几乎没有接受质子和形成氢键的能力的溶剂54.均化效应:这种将不同强度的酸均化到溶质和质子水平的效应55.区分效应:能区分酸碱强弱的效应称为区分效应1.质子溶剂:能接受质子或给出质子的溶剂2.两性溶剂:既易给出质子又易接受质子的溶剂或称为中性溶剂3.酸性溶剂:给出质子能力较强的溶剂4.碱性溶剂:接受质子能力较强的溶剂5.耦合亲质子溶剂:分子中无可转移质子,但却有较弱的接受质子能力和形成氢键能力6.惰性溶剂:几乎没有接受质子和形成氢键的能力的溶剂7.混合溶剂:为使样品易于溶解,增大滴定突跃,并使终点指示剂变色敏锐,还可以将质子性溶剂与惰性溶剂混合使用8.非质子溶剂:没有给出质子的能力的溶剂称为无质子性溶剂9.均化效应和均化性溶剂:均化效应是指当不同的酸或碱在同一溶剂中显示相同的酸碱强度水平。
分析化学的认识

分析化学的认识分析化学是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涉及到对物质成分、结构和性质的研究和分析。
通过对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我们可以获得关于物质组成、性质以及与其他物质相互作用的重要信息。
分析化学在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在科学研究中,分析化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物质的性质和结构,进而推导出其可能的应用和潜在的危害。
在工业生产中,分析化学则有助于优化生产过程、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例如,通过化学分析可以控制产品的成分和纯度,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分析化学在环境监测和保护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对环境中的各种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我们可以了解环境污染的程度和来源,为制定有效的治理措施提供依据。
同时,分析化学还可以用于食品、药品等领域的检测和分析,保障公众的健康和安全。
分析化学在医学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对生物体中的各种化学成分进行检测和分析,我们可以了解人体的生理状态和疾病情况。
例如,通过血液分析和尿液分析可以了解人体的代谢状况和肾功能状况,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分析化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它不仅在科学研究、工业生产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还在医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分析化学也将不断进步和完善,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分析化学是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涉及物质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在分析化学中,分离技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它们有助于将待测物从复杂的样品中分离出来,以便进行更加准确和灵敏的测定。
本文将介绍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技术,包括样品处理、溶液制备、分离技术本身以及监测方法。
样品处理是分析化学中的首要步骤,主要包括采样、前处理和消解等步骤。
采样主要涉及从整体中取出一部分样品进行分析,前处理则包括样品的粉碎、混合、过滤等步骤,消解则涉及样品中目标化合物的溶解过程。
样品处理技术的优缺点主要在于其能够减小样品的不均匀性,提高分析的准确性,但同时也可能造成样品的损失和污染。
分析化学原理

分析化学原理1. 引言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组成和性质的科学,是化学的重要分支之一。
本文将介绍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常见的分析方法和仪器设备,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2. 基本原理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包括样品的制备与处理、化学反应、测定方法等。
样品的制备与处理是分析化学的第一步,它包括样品的采集、清洗、分解、萃取等步骤,以获得可分析的物质。
化学反应是分析化学的核心内容,它通过与样品中的分析对象发生特定的化学反应来实现定量或定性分析。
测定方法是分析化学的手段和工具,包括重量法、容量法、电位法、光谱法等,可以对样品中的成分进行精确测定。
3. 分析方法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析方法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定性分析是确定样品中存在的化学组分的过程,常用的方法有酸碱中和反应、沉淀法、络合反应等。
定量分析是确定样品中成分含量的过程,常用的方法有滴定法、比色法、光度法、电化学分析等。
不同的分析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样品和分析要求,选择合适的方法对于准确分析结果的获得非常重要。
4. 仪器设备分析化学依赖于仪器设备的支持,现代分析化学中常用的仪器设备包括光谱仪、色谱仪、质谱仪、电化学分析仪等。
光谱仪可以通过测量样品吸收、发射或散射的光来分析样品的成分和浓度;色谱仪可以通过将混合物分离后,再通过检测器进行分析;质谱仪可以通过样品中的分子离子的质荷比来确定样品的成分。
这些仪器设备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分析化学的分析速度和准确度。
5. 应用意义分析化学在各个领域都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
在环境监测中,分析化学可以对污染物进行检测和分析,为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在食品安全中,分析化学可以检测食品中的有害物质,保障公众的身体健康。
在医药工业中,分析化学可以对药物的纯度和成分进行测定,保证药物的质量和疗效。
在矿产资源的开发中,分析化学可以对矿石中的有用成分进行分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总之,分析化学的应用范围广泛,对于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分析化学

一,分析化学的定义分析化学(Analytical Chemistry)是人们获得物质化学组成和结构信息的科学.二,分析化学的任务1. 定性分析——鉴定物质的化学组成(或成分),如元素,离子,原子团,化合物等,即"解决物质是什么的问题".2. 定量分析——测定物质中有关组分的含量,即"解决物质是多少的问题".3. 结构分析——确定物质的化学结构,如分子结构,晶体结构等.三、分析化学的作用分析化学的应用范围几乎涉及国民经济,国防建设,资源开发及人的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可以说,当代科学领域的所谓"四大理论"(天体,地球,生命,人类的起源和演化)以及人类社会面临的"五大危机"(资源,能源,人囗,粮食,环境)问题的解决都与分析化学这一基础学科的研究密切相关.1. 分析化学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目前世界范围内的大气,江河,海洋和土壤等环境污染正在破坏着正常的生态平衡,甚至危及人类的发展与生存,为追踪污染源,弄清污染物种类,数量,研究其转化规律及危害程度等方面,分析化学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新材料的研究中,表征和测定痕量杂质在其中的含量,形态及空间分布等已成为发展高新技术和微电子工业的关键;在资源及能源科学中,分析化学是获取地质矿物组分,结构和性能信息及揭示地质环境变化过程的的主要手段,煤炭,石油,天然气及核材料资源的探测,开采与炼制,更是离不开分析检测工作;分析化学在研究生命过程化学,生物工程,生物医学中,对于揭示生命起源,生命过程,疾病及遗传奥秘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在医学科学中,医药分析在药物成分含量,药物作用机制,药物代谢与分解,药物动力学,疾病诊断以及滥用药物等的研究中,是不可缺少的手段;在空间科学研究中,星际物质分析已成为了解和考察宇宙物质成分及其转化的最重要手段.2. 分析化学在工,农业生产及国防建设中的重要性分析化学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产品质量检查,工艺流程控制和商品检验方面; 在农业生产方面,分析化学在传统的农业生产中,在水,土成分调查,农药,化肥,残留物及农产品质量检验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在以资源为基础的传统农业向以生物科学技术和生物工程为基础的"绿色革命"的转变中,分析化学在细胞工程,基因工程,发酵工程和蛋白质工程等的研究中,也将发挥重要作用;在国防建设中,分析化学在化学战剂,武器结构材料,航天,航海材料,动力材料及环境气氛的研究中都有广泛的应用.第三道作业化学分析一般过程包括五个主要步骤:样品的采集、试样的制备和分解、干扰组分的分离、含量的测定以及数据处理。
分析化学讲义

分析化学讲义1. 引言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组成和性质的科学,旨在探究样品中化学成分的种类、含量和结构等信息。
它是化学学科的一部分,被广泛应用于冶金、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领域。
本讲义将介绍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常用分析方法以及数据处理技术。
2. 基本原理2.1 分析化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分析化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等各种物质样品。
其主要任务是确定样品中各种组分的种类和含量。
2.2 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分析化学将分析过程分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个方面。
定性分析是通过一系列试验,鉴定出待测样品中存在的化学成分。
定量分析则是准确测定样品中各种组分的含量。
3. 常用分析方法3.1 重量法重量法是一种基本的分析方法,通过称量待测样品和标准物质,计算它们的质量差来确定化学成分的含量。
重量法常用于固体样品的分析,如矿石中金属含量的测定等。
3.2 滴定法滴定法是基于化学反应进行的分析方法,通过向待测样品中滴加一种已知浓度的滴定液,直到反应终点出现可观察到的颜色变化,从而确定待测样品中化学物质的含量。
3.3 光谱法光谱法是利用物质对不同波长或频率的光的吸收、发射、散射等现象进行分析的方法。
常用的光谱法包括紫外-visible分光光度法(UV-Vis)、红外光谱法(IR)、原子吸收光谱法(AAS)等。
3.4 色谱法色谱法是利用物质在固体或液体载体上的不同吸附或分配行为进行分离和分析的方法。
常用的色谱法有气相色谱法(GC)、液相色谱法(LC)等。
4. 数据处理技术4.1 数理统计与误差分析数理统计是分析化学中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得出合理的结论。
同时,对于测量数据存在的误差,需要进行误差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正。
4.2 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是保证分析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关键环节,包括日常仪器校准、样品处理和实验操作等方面的控制。
5. 结束语分析化学是一门应用广泛的学科,对于研究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分 析 化 学

现代分析化学学科的发展趋势
归纳为八个方面: (1)提高灵敏度 (2)解决复杂体系的分离问题及提高分析方法 的选择性 (3)扩展时空多维信息 (4)微型化及微环境的表征与测定 (5)形态、状态分析及表征 (6)生物大分子及生物活性物质的表征与测定 (7)非破坏性检测及遥测 (8)自动化及智能化
第三节 分析方法的分类
化学定量分析
重量分析 :反应前后称量, 质量的变化
滴定分析:酸碱滴定 配位滴定 沉淀滴定
氧化还原滴定
仪器分析法
电化学分析 光学分析 色谱分析
分光光度仪
酸度计 高效液相谱仪
四、按试样用量分类
常量分析 m> 0.1g , V > 10mL 半微量分析 m 0.01~0.1g , V 1~10mL 微量分析 m 0.1~10mg , V 0.01~1mL 超微量分析 m < 0.1mg , V < 0.01mL
造影剂毒副作用
❖ 轻度反应 发热、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局限性荨 麻疹。
❖ 中度反应 频繁恶心、呕吐、泛发性荨麻疹、血压 偏低、面部及声门水肿、呼吸困难、寒战高热、头 痛及胸腹部不适等。
❖ 严重反应 血压急骤下降、晕厥、出现意识障碍、 急性肺水肿,心率失常以至心跳、呼吸骤停。
预防
(1)有碘过敏史或碘试验阳性者,禁用常规碘造影 剂。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第十章 配位滴定法
❖ 第二章 分析天平与称量方法
❖ 第十一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
❖ 第三章 误差与分析数据处理
❖ 第十二章 电化学分析法
❖ 第四章 样品的采集及常见的与处理 ❖ 第十三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方法
❖ 第十四章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分析化学完整版课件

误差的表示方法
1.绝对误差:(absolute error) =x-
x> 为正误差,x< 为负误差 2.相对误差:(relative error)
(/)100%
例题:某人称量真实值为0.0020g 和0.5000g 的 两个样品,称量结 果分别为0.0021g和0.5001g。计算 绝对和相对误差。
•对化学物质的测定 化学和生物活 性物质瞬时跟踪监测和过程控制
•解析型分析策略 整体型综合分 析策略(分析完整的生物体内的基因、 蛋白质、代谢物、通道等各类生物元 素随时间、空间的变化和相互关联, 获取复杂体系的多维综合信息)
•提高选择性、灵敏度和智能化水平
第三节 分析化学的方法分类
1. 按照分析任务分类
4.10(-0.02) 0.0050(+0.0001)/1.97(-0.04)
解:R=4.10×0.0050/1.97=0.0104 SR/R=[(-
0.02/4.10)2+(0.0001/0.00500)2 + (-0.04/1.97)
五、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方法选择 减小测量误差 增加平行测定次数,减小偶然误差 消除测量中的系统误差
小结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定义特点来源等精密度的表示方式以及相互间的运算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误差的传递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有效数字及其运算法则有效数字的判断有效数字的修约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有限量测量数据的统计处理统计概念回顾正态分布t分布总体均数的区间估计数据统计检验的基本步骤相关与回归第三章滴定分析法概论anintroductiontotitrimetricanalysis滴定分析将一种已知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标准溶液滴加到被测物质的溶液中根据所加试剂溶液的浓度和体积计算出被测物质的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1学时)【本章重点】1.分析化学的任务与作用2.分析方法的分类【本章难点】1.分析方法的分类一、填空题1.分析化学是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研究物质化学组成、含量、及结构有关理论的一门科学。
2.分析化学按任务可分为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结构分析;按测定原理可分为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
3. 化学分析方法主要包括重量分析和滴定分析两大类。
二、单选题1.酸碱滴定法是属于( C )A.重量分析B.电化学分析C.滴定分析D.光学分析2.微量分样试样质量为( C )mg。
A.100-1000B.10-100C.0.1-10D.0.001-0.13.鉴定物质的化学组成是属于( A )A.定性分析B.定量分析C.结构分析D.化学分析4.以下哪种溶液不能用玻璃仪器盛装( D )。
A.高锰酸钾溶液B.碘溶液C.硝酸银溶液D.氢氟酸溶液5.按被测组分含量来分,分析方法中常量组分分析指含量( D )A.<0.1%B.>0.1%C.<1%D.>1%6.若被测组分含量在1%-0.01%,则对其进行分析属( B )A.微量分析B.微量组分分析C.痕量组分分析D.半微量分析第二章误差与分析数据处理(4学时)【本章重点】1.系统误差、偶然误差的产生原因和表示方法2.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3.可疑测量值的取舍4.对分析结果进行显著性差别检验一、填空题1.准确度的高低用(误差)来衡量,它是测定结果与(真值)之间的差异;精密度的高低用(偏差)来衡量,它是测定结果与(多次测定平均值)之间的差异。
2.误差按性质可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3.减免系统误差的方法主要有(空白试验)、(校正仪器)、(对照试验)等。
减小随机误差的有效方法是(增加测定次数)。
4.平行四次测定某溶液的浓度,结果分别为0.2041mol/L、0.2049mol/L、0.2039mol/L、0.2043mol/L、则其测定的平均值等于( 0.2043mol/L ),标准偏差等于( 0.00043 mol/L ),相对标准偏差等于( 0.21% )。
5. 滴定管读数小数点第二位估读不准确属于随机误差;天平砝码有轻微锈蚀所引起的误差属于系统误差;在重量分析中由于沉淀溶解损失引起的误差属于系统误差;试剂中有少量干扰测定的离子引起的误差属于系统误差;称量时读错数据属于过失误差;滴定管中气泡未赶出引起的误差属于过失误差;滴定时操作溶液溅出引起的误差属于过失误差;标定HCl溶液用的,对分析结果所引起的误差属于系统误差;在称NaOH标准溶液中吸收了CO2量试样时,吸收了少量水分,对结果引起的误差是属于系统误差。
6.对于一组测定,平均偏差与标准偏差相比,更能灵敏的反映较大偏差的是标准偏差。
7.不加试样,按照试样分析步骤和条件平行进行的分析试验,称为空白试验。
通过它主要可以消除由试剂、蒸馏水及器皿引入的杂质造成的试剂误差。
8. 以下各数的有效数字为几位:5为无限位; 6.023×1023 0.0060为二位; 为无限位;2为四位; pH=9.26为二位。
9.常量分析中,实验用的仪器是分析天平和50 mL滴定管,某学生将称样和滴定的数据记为0.31 g和20.5 mL,正确的记录应为 0.3100g 和 20.50mL 。
10.某溶液氢离子活度为 2.5×10-4 mol·L-1 , 其有效数字为二位,pH为3.60 ;已知HAc的p K a=4.74,则HAc的K a值为 1.8×10-5 。
二、单选题1. 定量分析中,精密度与准确度之间的关系是 ( C )(A)精密度高,准确度必然高(B)准确度高,精密度也就高(C)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前提(D)准确度是保证精密度的前提2. 可用下列何种方法减免分析测试中的系统误差( A )(A)进行仪器校正(B)增加测定次数(C)认真细心操作(D)测定时保证环境的湿度一致3. 随机误差具有( C )(A)可测性(B)重复性(C)非单向性(D)可校正性4.下列( D )方法可以减小分析测试定中的偶然误差(A)对照试验(B)空白试验(C)仪器校正(D)增加平行试验的次数5.在进行样品称量时,由于汽车经过天平室附近引起天平震动是属于( B )(A)系统误差(B)偶然误差(C)过失误差(D)操作误差6.下列( D )情况不属于系统误差(A)滴定管未经校正(B)所用试剂中含有干扰离子(C)天平两臂不等长(D)砝码读错7.下面数值中,有效数字为四位的是( A )(A)ωcao=25.30% (B)pH=11.50(C)π=3.141 (D)10008.测定试样中CaO的质量分数,称取试样0.9080g,滴定耗去EDTA标准溶液9.50mL,以下结果表示正确的是( C )(A)10% (B)10.1% (C)10.08% (D)10.077%10.分析天平的称样误差约为0.0002克,如使测量时相对误差达到0.1%,试样至少应该称( C ) 克。
A.0.1000克以上B.0.1000克以下C.0.2克以上D.0.2克以下11.要求滴定分析时的相对误差为0.2%,50mL滴定管的读数误差约为0.02毫升,滴定时所用液体体积至少要( B )亳升。
A.15毫升B.10毫升C.5毫升D.20毫升12. 用25mL移液管移取溶液,其有效数字应为( C )(A) 二位 (B) 三位 (C) 四位 (D) 五位13.有一组平行测定所得的分析数据,要判断其中是否有可疑值,应采用( B )A. t检验法B. G检验法C.F检验法D. u检验法14.某试样中C1-含量平均值的置信区间为36.45%±0.10%(置信度为90%)对此结果应理解为( A )A.在90%的置信度下,试样中Cl-的含量在36.35% 36.55%范围内B.总体平均值u落在此区间的概率为10%C.若再作—次测定,落在此区间的概率为90%D.在此区间内的测量值不存在误差三、问答题1.下列情况各引起什么误差,如果是系统误差,如何消除?(1)称量试样时吸收了水分;(2)试剂中含有微量被测组分;时,试样中硅酸沉淀不完全;(3)重量法测量SiO2(4)称量开始时天平零点未调;(5)滴定管读数时,最后一位估计不准;(6)用NaOH滴定HOAc,选酚酞为指示剂确定终点颜色时稍有出入。
答:(1)试样吸收了水分,称重时产生系统正误差,通常应在110℃左右干燥后再称量;(2)试剂中含有微量被测组分时,测定结果产生系统正误差。
可以通过扣除试剂空白或将试剂进一步提纯加以校正;(3)沉淀不完全产生系统负误差,可将沉淀不完全的Si ,用其他方法测定后,将计算结果加入总量;(4)分析天平需定期校正,以保证称量的准确性。
每次称量前应先调节天平零点,否则会产生系统误差。
(5)滴定管读数一般要读至小数点后第二位,最后一位是估计不准产生的随机误差。
(6)目测指示剂变色点时总会有可正可负的误差,因而是随机误差。
2.分析天平的每次称量误差为±0.1mg,称样量分别为0.05g 、0.2g 、1.0g 时可能引起的相对误差各为多少?这些结果说明什么问题?答: 由于分析天平的每次读数误差为±0.1mg ,因此,二次测定平衡点最大极值误差为±0.2mg ,故读数的绝对误差)mg 20001.0(⨯±=Ε根据%100r ⨯=ΤΕΕ可得 %4.0%10005.00002.00.05 ,r ±=⨯±=E %1.0%1002.00002.00.2 ,r ±=⨯±=E %02.0%10010002.01 ,r ±=⨯±=E 结果表明,称量的绝对误差相同,但它们的相对误差不同,也就是说,称样量越大,相对误差越小,测定的准确程度也就越高。
定量分析要求误差小于0.1%,称样量大于0.2g 即可。
3.滴定管的每次读数误差为±0.01 mL 。
如果滴定中用去标准溶液的体积分别为2 mL 、20 mL 和30 mL 左右,读数的相对误差各是多少?从相对误差的大小说明了什么问题?答:由于滴定管的每次读数误差为±0.01 mL ,因此,二次测定平衡点最大极值误差为±0.2 mL ,故读数的绝对误差)mL 201.0(⨯±=Ε根据%100r ⨯=ΤΕΕ可得 %1%1002mL 0.02mL 2mL ,r ±=⨯±=Ε %1.0%10020mL0.02mL 20mL ,r ±=⨯±=Ε%07.0%10030mL0.02mL 30mL ,r ±=⨯±=Ε 结果表明,量取溶液的绝对误差相等,但它们的相对误差并不相同。
也就是说当被测量的量较大时,测量的相对误差较小,测定的准确程度也就越高。
定量分析要求滴定体积一般在20-30 mL 之间。
4.两位分析者同时测定某一试样中硫的质量分数,称取试样均为 3.5g ,分别报告结果如下:甲:0.042%,0.041%;乙:0.04099%,0.04201%。
问哪一份报告是合理的,为什么?答:甲的报告合理。
因为在称样时取了两位有效数字,所以计算结果应和称样时相同,都取两位有效数字。
5.有两位学生使用相同的分析仪器标定某溶液的浓度(mol·L -1),结果如下:甲:0.20 , 0.20 , 0.20(相对平均偏差0.00%);乙:0.2043 , 0.2037 , 0.2040(相对平均偏差0.1%)。
如何评价他们的实验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答:乙的准确度和精密度都高。
因为从两人的数据可知,他们是用分析天平取样。
所以有效数字应取四位,而甲只取了两位。
因此从表面上看甲的精密度高,但从分析结果的精密度考虑,应该是乙的实验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都高。
四、计算题1.测定某铜矿试样,其中铜的质量分数为24.87%。
24.93%和24.89%。
真值为25.06%,计算:(1)测得结果的平均值;(2)绝对误差;(3)相对误差。
解:(1)%90.243%89.24%93.24%87.24=++=-x (2)%16.0%06.25%90.24-=-=-=-T x E(3)%64.0%10006.2516.0%100r -=⨯-=⨯=T E E 2.三次标定NaOH 溶液浓度(mol ∙L -1)结果为0.2085、0.2083、0.2086,计算测定结果的平均值、个别测定值的平均偏差、相对平均偏差、标准差和相对标准偏差。
解: 2085.032086.02083.02085.0=++=-x (mol ∙L -1)0001.030001.00002.00||1_=++=-=∑=-n x x d n i i (mol ∙L -1) %05.02085.030001.00002.00||_1_r =⨯++=-=∑=-x n x x d n i i 00016.01)(12_=--=∑=n x x s n i i (mol ∙L -1) %08.0%1002085.000016.0%100_r =⨯=⨯=x ss 3.某铁试样中铁的质量分数为55.19%,若甲的测定结果(%)是:55.12,55.15,55.18;乙的测定结果(%)为:55.20,55.24,5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