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合金的检测

一、 铜合金铸造缺陷的分类:

的多余金属,有时多肉中含

或未贯穿的裂纹,发生部位

金属液充型不足,铸件缺一

含有砂粒、氧化物,在表面

也有显露;经落砂、酸洗或

切削加工后,表面的夹杂可

除去,虽留有孔的痕迹,但

形状、尺寸虽都无误,但局

铸件看似健全,但用特殊检

二、黄铜

1.黄铜有普通黄铜和特殊黄铜之分,普通黄铜为铜锌二元合金,若加入少量

其他元素就构成特殊黄铜。在铜锌合金的基础上加入锰、铝、硅、铁、锡、铅、镍等合金元素,就构成了三元或多元铜合金。加入少量合金元素后,黄铜的机械性能、铸造性能和耐腐蚀性能都能得到显著的提高。

2.各元素的作用:

1)锌:在黄铜中作用主要是提高强度,改善铸造性能。

2)铁:黄铜中加入铁的加入量一般为1%~3%。它可细化晶粒,提高强度

和硬度,增加耐腐蚀性,但超过这个数值,则使合金发脆,降低塑性

和耐腐蚀性。

3)锰:锰能提高黄铜的强度和硬度,同时增加抗腐蚀性能,且不降低塑

性。

4)铝:少量的铝就能强烈地提高黄铜的强度,但降低塑性。铝能提高抗

腐蚀性能,提高合金的流动性,浇出的铸件表面质量较好。

5)硅:少量的硅能显著提高黄铜的强度和硬度,但也显著降低塑性。硅

也能提高黄铜的抗腐蚀和铸造性能。

6)铅:主要用来改善黄铜的切削加工性能。

7)锡:锡主要用来提高黄铜的强度和抗海水腐蚀,故加锡的黄铜又称海

军炮铜。锡的加入量一般控制在1%以下。

8)镍:用来细化组织,提高冲击韧性和耐腐蚀性。

三、

1.内部缺陷检验:

1)超声波探伤检验:利用物体自身或缺陷的声学特性对超声波传播的影

响,来检测物体的缺陷或某些物理特性。在超声检测中常用的超声频

率为0.5~5兆赫(MHz)。最常用的超声检测是脉冲反射式探伤。

2)射线探伤检验:利用X射线或γ射线在穿透被检物各部分时强度衰减

的不同,检测被检物的缺陷;若将受到不同程度吸收的射线投射到X

射线胶片上,经显影后可得到显示物体厚度变化和内部缺陷情况的照

片。如用荧光屏代替胶片,可直接观察被检物体的内部情况。

3)涡流探伤检验:由于涡流的大小随工件内有没有缺陷而不同,所以线

圈电流变化的大小能反映有无缺陷。

超声波探伤比射线探伤具有较高的探伤灵敏度、周期短、成本低、灵活方便、效率高,对人体无害等优点;缺点是对工作表面要求平滑、要求富有经验的检验人员才能辨别缺陷种类、对缺陷没有直观性;超声波探伤适合于厚度较大的零件检验;涡流检验只能应用于导电材料。

2.化学成分检验:

1)光谱分析法:由于每种原子都有自己的特征谱线,因此可以根据光谱

来鉴别物质和确定它的化学组成.这种方法叫做光谱分析.做光谱分

析时,可以利用发射光谱,也可以利用吸收光谱.这种方法的优点是

非常灵敏而且迅速.某种元素在物质中的含量达10^-10(10的负10次

方)克,就可以从光谱中发现它的特征谱线,因而能够把它检查出来。

◆手持式合金分析仪:一种XRF光谱分析技术,可用于确认物质里的

特定元素,同时将其量化。它可以根据X射线的发射波长(λ)

及能量(E)确定具体元素,而通过测量相应射线的密度来确定此

元素的量。

2)化学分析法:利用物质的化学反应为基础的分析,化学分析根据其操

作方法的不同,可将其分为滴定分析和重量分析;

?根据滴定所消耗标准溶液的浓度和体积以及被测物质与标准溶液

所进行的化学反应计量关系,求出被测物质的含量,这种分析被称

为滴定分析。

?根据物质的化学性质,选择合适的化学反应,将被测组分转化为一

种组成固定的沉淀或气体形式,通过钝化、干燥、灼烧或吸收剂的

吸收等一系列的处理后,精确称量,求出被测组分的含量,这种分

析称为重量分析。

四、相关仪器:

超声波探伤仪

射线探伤机涡流探伤仪

光谱分析仪化学分析仪器

国家标准《铜及铜合金扁线》编制说明

《铜及铜合金扁线》国家标准 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1工作简况 1.1任务来源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国内外在电力、电子电讯、仪表、眼镜、拉链、照相器具的知名企业,对铜及铜合金的扁线的需求,已由电力行业扩展到了其他领域,并逐年增加。世界各国为了适应现代工业的发展需要,均已编制和修改了铜及铜合金扁线的标准,其产品的牌号、性能、规格也有已较大的补充。而我国的铜及铜合金扁线的标准,仍延用GB/T 3114-94的标准,已不能满足众多的铜合金扁线生产企业、中间供应商和使用企业的要求。2008年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以国标委综合[2008]118号文件下达本标准的起草任务,并由宁波博威集团有限公司负责起草修订,完成年限为2009年。 1.2主要工作过程和工作内容 根据任务落实会会议精神,我公司于2008年1月组建了铜及铜合金扁线国家标准起草小组,主要由总工程师办公室、技术部等技术人员组成。主要进行如下工作:1)确立《铜及铜合金扁线》国家标准起草遵循的基本原则; 2)申报起草该标准的立项报告; 3)对生产、使用厂家进行调研、收集资料; 4)查阅相关标准; 5)确定产品主要技术内容; 6)确定建立仲裁分析方法; 7)根据测试数据确定技术指标取值范围; 8)编写征求意见稿草案。 2标准制定原则和确定标准主要内容的论据 2.1本标准在制定时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充分满足市场要求的原则; (二)划繁就简的原则; (三)经济合理的原则; (四)有利于创新发展并与国际接轨的原则。 2.2标准的主要内容 2.2.1关于范围 本标准的铜及铜合金扁线主要用于电力、电子电讯、仪表、眼镜、拉链、照相器具等行业。本标准中的产品牌号是基于GB/T 5231-2001和GB/T 21652-2008的基础而来的,标准中的一部分牌号是在客户需求的基础上,结合国外实际情况和我国铜及铜合金扁线的实际需要而增加的。

铜合金的分类及用途

铜合金的分类及用途 铜合金主要包括铍铜合金、银铜合金、镍铜合金、钨铜合金、磷铜合金。 、铍铜合金 铍铜合金是一种可锻和可铸合金,属时效析出强化的铜基合金,经淬火时效处理后具有高的强度、硬度、弹性极限,并且稳定性好,具有耐蚀、耐磨、耐疲劳、耐低温、无磁性、导电导热性好、冲击时不会产生火花等一系列优点。铍铜材基本上分为高强高弹性铍铜合金(含铍量为.%-.%)和高导电铜铍合金(含铍量为.%-.%)。 铍铜合金用途 铍铜合金常被用作高级精密的弹性元件,如插接件、换向开关、弹簧构件、电接触片、弹性波纹,还有耐磨零器材、模具及矿山和石油业用于冲击不产生火花的工具。现在铍铜材料已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电器、大型电站、家电、通信、计算机、汽车、仪表、石油、矿山等行业,享有有色金属弹性王的美誉。 、银铜合金 银铜合金是通过将纯铜和纯银加入电熔炉进行熔炼,经铸造得到坯料,再加工成各种规格的成品。银铜合金的主要应用为电接触材料、焊接材料、银铜合金排及铜银合金接触线。 银铜合金种类 银铜合金:银和铜的二元合金,铜具有强化作用。 类型:有,,,和等合金。 用途:有良好的导电性、流动性和浸润性、较好的机械性能、硬度高,耐磨性和抗熔焊性。有偏析倾向。用真空中频炉熔炼,铸锭经均匀化退火后可冷加工成板材、片材和丝材。作空气断路器、电压控制器、电话继电器、接触器、起动器等器件的接点,导电环和定触片。真空钎料,整流子器,还可制造硬币、装饰品和餐具等。 、镍铜合金 镍铜合金通常被称为白铜。纯铜加镍能显著提高强度、耐蚀性、电阻和热电性,主要应用在海水淡化及海水热交换系统、汽车制造、船舶工业、硬币、电阻线、热电偶。工业用白铜根据性能特点和用途不同分为结构用白铜和电工用白铜两种,分别满足各种耐蚀和特殊的电、热性能。

铝合金金相观察实验

铝合金金相观察实验 一、实验过程 1.浇铸 坩埚炉 熔炼铝合金的材料包括金属炉料,助剂和辅助材料 1)根据配比计算,配置炉料,并将配制好的炉料充分预热; 2)将定量的铝及全部硅装炉,随着硅的熔化,分批将剩余铝锭加入熔炉,并充分搅拌,至全部熔化; 3)在700℃左右(680~710℃)加入精炼剂,进行除气精炼处理,扒渣后浇锭4)选用需要的锭模,将合金液体注入其中 5)根据锭模,确定冷却时间,及时开模,取出铸件 6)取出铸件后,观察铸件是否合格,若有缺陷,应采取措施解决,直至合格为止 铸件毛坯 2.切割 实验过程中,首先取出铸造好的样品,呈圆柱形,直径约12~15 mm,根据实验的需要大概需要切下与直径相当长度的样品

切割机 内部构造3.镶嵌 镶嵌机

1)将待镶嵌的样品置于样品台上,按“下降”按钮时样品台下降至镶嵌机最低部。 2)向槽内加入1勺左右镶嵌粉粉末,旋上盖子,设置好镶嵌参数,按动开始按钮开始镶嵌操作。 4.磨光 主要参数有:1号、2号、3号、4号磨光盘设置压力22N,5号磨盘设置压力44N,平均每个盘进行磨光操作3-4分钟,其中平均30秒左右加一次水或抛光液。样品光亮如镜,但由于浇注的材料反复使用本身质量问题等原因,稍有划痕。但不影响后续观察 普通的磨光机器(当然与我们实验所用设备无法相比) 5.观察 Nikon EPIPHOT 300 光学显微镜

OLYMPUS—CK40M光学显微镜

将抛光后的试样,选择合适的浸蚀剂,利用化学浸蚀法,使各组织间、晶界和晶内产生一定的衬度,金属组织得以显示 使用Nikon EPIPHOT 300电子显微镜观察组织结构 使用OLYMPUS—CK40M光学显微镜成像拍摄组织图片 二、讨论题: 1.同样是共晶成分,为什么精砂,精金,变金的显微组织不同,为什么? 金属模散热快,快速冷却,结晶迅速细密均匀。砂模……变质处理…… 照片有点地方拍出来糊的原因:没有水平放置 最后稍微分析一下

铜合金紧固件

铜合金紧固件 铜提供了一系列有趣的性能指标。它的热传导率和电传导率是所有廉价材料中最好的。并且在大多数环境中,它的抗腐蚀性能也是值得信赖的。铜,和它的合金统统是不可磁化的。铜合金有着一系列夺目的色彩,它们大多有保持表面高光泽的能力。 它的缺点有:相对较低的强-质比;低温下强度的严重下降;对应力腐蚀裂化 的高敏感性。许多铜合金的强度特性可以通过冷加工和时效处理来改善。尽管如此,为了消除应力腐蚀的风险,通常在紧固件制造后有必要进行应力释放。否则,冷加工就丧失了提高强度的意义。 铜合金 在设计者的考虑范围内,有超过220种不同的铜合金。它们能在市场上购得,并且能够满足各种工程应用。在这些作为紧固件原材料的铜合金中,差不多只有6 种作为紧固件的材料具有明显的普及性,其它20种则很少被采用。 含铜量超过99.3%的铜被定义为纯铜。铜合金中的含铜量至少为40%。黄铜是以锌为主要合金元素的铜合金;铜镍合金则把镍作为主要的合金元素。青铜也属于铜合金,但在青铜中,锌和镍都不是占优的合金元素。 纯铜因为它的低强度高价格很少会被作为紧固件原料而使用。纯铜有着极佳的传导特性。增加了其它元素后,传导性通常会降低。110号铜合金——电解铜(含9 9.9%的铜)就是一种典型,它是可锻的,不论热锻冷锻成型都很好,很适用于制造小铆钉、垫圈和其它非结构性紧固件。

黄铜 黄铜也许是铜合金中应用最广泛的一族。它不但保留了纯铜的大部分优点,还 添加了一些新的优点,并且降低了成本。铜的含量很重要。减少合金中的铜含量通 常可以提高强度和硬度,但也降低了延展性。当铜的含量增加,其镦锻——尤其是 冷镦性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海军黄铜合金(Naval Brass),合金号为462(含63.5%的铜,其余为锌), 有着极其出色的冷锻特性;464号合金(含60%的铜,其余为锌)有极好的热锻能力,应用非常广泛。 黄铜,合金号为270(含65%的铜,其余为锌)广泛地应用于棒铣螺帽的制造。 360 型合金(含61.5%的铜,3%的铅,其余为锌)是用来制造小螺钉加工机的最好合金。 锰青铜,合金号为675(含58.5%的铜,1.4%的铁,1%的锡,其余为锌)因为它们的锌含量很高,所以被列入黄铜一级。适量的锡、铁、锰的加入提高了合金的 强度,但并未降低其热传导性和电传导性。 青铜 硅青铜是青铜中应用得最广泛的。硅青铜合金有良好的强度和韧性,结合它耐 腐蚀和无透磁性的特点来看,这种合金是理想的海上建筑材料,尤其是用于扫雷艇 的建造。冷压成型的硅青铜紧固件必须进行应力消除以减少应力腐蚀而导致失效的 危险。 651型合金(含98.5%的铜,1.5%的硅)是制造冷锻零件的最好材料;655型合金(含97%的铜,3%的硅)在制造紧固件时则必须加热;661型合金(含95%的铜,

铜合金接触线的研究现状

铜合金接触线的研究现状 1铜合金接触线的基本情况 铜材导电性好, 但强度不足。长期以来, 在铜接触导线研究方面, 一直存在高强度和高导电率之间的矛盾。一般来说, 要保持铜的高导电率,强度往往不足; 而要提高强度, 则需加入合金成分, 那样又会很大程度上降低铜材的导电率[9 ] 。Cu 中加入一些高熔点、高强度的金属和铜形成固溶体, 导致铜原子点阵畸变, 使电子运动阻力增加, 因而电阻增大, 加入量越多, 晶格畸变程度越大, 因而电阻率上升, 导电率下降。人们在解决高强度和高导电率这对矛盾时, 大都是在尽可能少的降低铜导线导电率的前提下, 采用固溶强化、变形强化或沉淀强化来提高铜材的强度。国内外对于高速轨道用关键材料都进行了长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10~14 ] 。高速轨道用接触导线一般添加一些高熔点、高硬度、低固溶度的金属, 如Cr , Nb , Ag 等, 借助合金质点的纤维状排列,在不影响导电率的前提下来增加铜线材的强度和耐磨性。另外日本还采用大变形强化技术, 进行Cr , Nb 系铜基复合材料强化的研究工作。国内上海大学和西北工业大学提出采用定向凝固工艺来提高铜合金强度。定向凝固技术使Cr 在铜线中成纤维状排列, 提高强度, 同时解决高导电率和高强度的矛盾, 这项工艺目前还处于基础研究阶段。我国在高速列车建设方面起步较晚, 电力机车接触导线制造技术相对落后, 在铜熔体洁净化处理和连铸成形两个关键工序上, 缺乏有效手段,大大影响了最终产品性能。目前, 采用的生产接触导线的工艺主要是采用上引连铸加拉拔工艺[15 ] 。由于国产上引设备多为连体炉(即熔化炉与保温炉为一体) , 加料后立刻引出, 没有沉静过程, 造成炉料温差大、杂质不易排除、脱氧不彻底、吸气严重等问题。 2 铜合金接触线材料方面的研究 铜合金接触导线的主要优点是: 高温强度高,耐磨性好, 并且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基于以上优点, 国内外对铜合金接触线材料进行了大量研究[16~19 ] 。表3 为国内外已经产业化或试制的铜合金接触线的主要技术性能指标[4 ,8 ,20~23 ] 。 1 银铜合金类接触线 云南铜业在SCR1300连铸连轧生产线上能生产出质量优良的Cu2Ag 接触线, 经冷拉或冷轧成形为加工组织致密的高强度、耐磨接触铜合金导线, 完全克服了传统技术(上引法) 生产的铸态组织的缺点, 可满足机车200 km·h - 1以上的运行速度。其性能已和德国产银铜接触线相当, 但在接触线的平直度上尚需稍作改进提高, 以降低受电弓和接触线的离线率[7] 。 2 锡铜合金接触线 我国已列入行业标准的锡铜接触线, 抗拉强度接近银铜接触线, 但导电率稍低(70 %IACS) , 根据工程中接触网设计的具体要求, 可用于时速在200 km·h - 1以下的接触网中。现在法国在时速为300~350 km·h - 1的接触网中研制和试用的锡铜120 接触线, 其抗拉强度和导电率分别为360. 8 MPa 和70 %IACS[3 ] 。

铜及铜合金系列

C36000铅黄铜 C36000延展性好,深冲性能好。应用于钟表零件、汽车、拖拉机及一般机器零件。 铅黄铜切削加工性能优良,有高的减摩性能,用于钟表结构件及汽车拖拉机零件。 C36000化学成分: 锌(Zn)余量,铅(Pb)2.4~3.0,铝(Al)≤0.5,铁(Fe)≤0.10,锑(Sb)≤0.005,磷(P)≤0.01,铋(Bi)≤0.002,铜(Cu)62.0~65.0,杂质总和%≤0.75 ANK20无氧红铜 产品说明: 无氧红铜(Oxygen-free copper) 型号:ANK-20 Madel:ANK-20 标准:JIS-C1020P 制造工艺:冷拔/冷轧/热轧 产品特点:结构致密均匀,无气孔,砂眼,纯度高损耗小,导电导热延伸性能均佳,含氧量低于0.002%,性能优越,是精密模具放电加工的最佳之选. 产品应用:适用于各种高精密模具的放电加工材料或高压电气开关等电器配件 相关参数:硬度为HV86-102导电率大于等于59ms/m比重约8.9g/cm3 提供板材、棒材、异型件加工 ANK570钨铜合金 钨铜合金(Tungsten copper) 型号:ANK-5-70(ANK-是型号70表示钨含量约为70%) Model:ANK-5-70 产品特性:铜钨合金综合铜和钨的优点,高强度/高比重/耐高温/耐电弧烧蚀/导电电热性能好/加工性能好,ANK钨铜采用高质量钨粉及无氧铜粉,应用等静压成型(高温烧结账-渗铜, 保证产品纯度及准确配比,组织细密,性能优异.) 提供板材、棒材、触点材、焊轮、电子封装片、异型件 产品应用:应用于高硬度材料及溥片电极放电加工,电加工产品表面光洁度高,精度高,损耗低,有效节约材料。有钨60/钨70/钨85/钨90可供选择。 主要参数:密度G/cm3(13.9)抗拉强度Mpa(≥680 )硬度HV(≥186 )硬度软化温度℃(≥1000)导电率IACS(%)(≥42 )热导率W/mk(247 )库存板、棒材供客户选择 CuCrZr铬锆铜 铬锆铜(CuCrZr)化学成分(质量分数)%( Cr:0.25-0.65, Zr:0.08-0.20)硬度(HRB78-83)导电率 43ms/m 软化温度550℃ 特点: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导电性和导热性,耐磨性和减磨性好,经时效处理后硬度、强度、导电性和导热性均显著提高,易于焊接。广泛用于电机整流子,点焊机,缝焊机,对焊机用电极,以及其他高温要求强度、硬度、导电性、导垫性的零件。用制作电火花电极能电蚀出比较理想的镜面,同时直立性能好,能完成打薄片等纯红铜难以达到的效果对钨钢等难加工材质表现良好,铬锆铜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硬度高,耐磨抗爆,抗裂性以及软化温度高,焊接时电极损耗少,焊接速度快,焊接总成本

铜合金性能及用途

铜合金性能及用途 1 H59 普通黄铜;价格最便宜,强度、硬度高而塑性差,但在热态下仍能很好地承受压力加工,耐蚀性一般,其他性能和H62相近。用于一般机器零件、焊接件、热冲及热扎零件。 2 H62 普通黄铜;有良好的力学性能,热态下塑性好,冷态下塑性也可以,切削性好,易钎焊和焊接,耐蚀,但易产生腐蚀破裂。此外价格便宜,是应用惯犯的一个普通黄铜品种。用于各种深引伸和弯折制造的受礼零件,如销钉、铆钉、垫圈、螺母、导管、气压表弹簧、筛网、散热器零件等。 3 H63 普通黄铜;适用于冷态下压力加工,宜于进行焊接和钎焊。易抛光,是进行拉丝、扎制、弯曲等成型地主要合金。用于螺钉、酸洗用的圆辊等。 4 H6 5 普通黄铜;性能介于H68和H62之间,价格比H68便宜,也有较高的强度和塑性,能良好地承受冷、热压力加工,有腐蚀破裂倾向。用于小五金、日用品、小弹簧、螺钉、铆钉和机械零件。 5 H68 普通黄铜;有极为良好的塑性(是黄铜中最佳者)和较高的强度,切削加工性能好,易焊接,对一般腐蚀非承安定,但易产生开裂。是普通黄铜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个品种。用于复杂的冷冲件和深冲件,如散热器外壳、导管、波纹管、弹壳、垫片、*等。 6 H70 普通黄铜;有极为良好的塑性(是黄铜中最佳者)和较高的强度,切削加工性能好,易焊接,对一般腐蚀非承安定,但易产生开裂。用于复杂的冷冲件和深冲件,如散热器外壳、导管、波纹管、弹壳、垫片、*等。 7 H75 普通黄铜;有相当好的力学性能、工艺性能和耐蚀性能。能很好地在热态和冷态下压力加工。在性能和经济上居于H80、H70之间。用于低载荷耐蚀弹簧。 8 H80 普通黄铜;性能和H85相似,但强度较高,塑性也较好,在大气、淡水及海水中有较高的耐蚀性。用于造纸网、薄壁管、波纹管及房屋建筑用品。 9 H85 普通黄铜;具有较高的强度,塑性好,能很好地承受冷、热压力加工,焊接和耐蚀性能也都。用于冷凝和散热用管、虹吸管、蛇形管、冷却设备制件。 10 H90 普通黄铜;性能和H96相似,但强度较H96稍高,可镀金属挤途敷珐琅。用于供水及排水管、奖章、艺术品、水箱带以及双金属片。 11 H96 普通黄铜;强度比紫铜高(但在普通黄铜中,她是最低的),导热、导电性好,在大气和但是中有高的耐蚀性,且有良好的塑性,易于冷、热压力加工,易于焊接、锻造和镀锡,无应力腐蚀破裂倾向。在一般机械制造中用作导管、冷凝管、散热器管、散热片、汽车水箱带以及导电零件等。 12 HA159-3-2 铝黄铜;具有高的强度;耐蚀性是所有黄铜中最好的,腐蚀破裂倾向不大,冷态下塑性低,热态下压力加工性好。用于发动机和船舶业以及其它在常温下工作的高强度耐蚀件。 13 HA160-0-1 铝黄铜;具有高地强度,在大气、淡水和海水中耐蚀性好,但对腐蚀破裂敏感,在热态下压力加工性好,冷态下可塑性低。用于要求耐蚀地结构零件,如齿轮、蜗轮、衬套、轴等。 14 HA166-6-3-2 铝黄铜;为耐磨合金,具有高的强度、硬度和耐磨性,耐蚀性也较好,但有腐蚀破裂倾向,塑性较差。为铸造黄铜的移植品种。用于重负荷下工作重固定螺钉的螺母及大型蜗杆;可作铝青铜QA110-4-4的代用品。 15 HA167-2.5 铝黄铜;在冷态、热态下能良好地承受压力加工,耐磨性好,对海水地耐蚀性尚可,对腐蚀破裂敏感,钎焊和镀锡性能不好。用于船舶抗蚀零件。 16 HA170-1.5 铝黄铜;性能与HA177-2接近,但加入少量砷,提高了对海水的耐蚀

引线框架铜合金

引线框架铜合金材料 1)介绍引线框架: 作为集成电路的芯片载体,是一种借助于键合材料(金丝、铝丝、铜丝)实现芯片内部电路引出端与外引线的电气连接,形成电气回路的关键结构件,它起到了和外部导线连接的桥梁作用,绝大部分的半导体集成块中都需要使用引线框架,是电子信息产业中重要的基础材料。 2)优势所在: 科学技术现代化对铜及铜合金材料提出越来越多的新要求,引线框架的作用是导电、散热、联接外部电路,因此要求制作引线框架材料具有高强度、高导电、良好的冲压和蚀刻性能。目前全世界百分之八十的引线框架使用铜合金高精带材制作,据不完全统计,引线框架合金约77种,最为显著的是C194铜合金材料:抗拉强度≥410 MPa,硬度120~145HV,电导率≥×10-2S/m。 3)C194热轧工艺: 本试验所用C194铜合金取自国内某铜厂热轧后的板坯,用水冷铁模浇铸合金扁锭,铸锭尺寸为40 mmxl00 mmx600mm。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和终轧温度是热轧工艺的几个关键因素。 1、开轧温度,是轧机开始对金属轧制的温度。开轧温度在金属的塑性变化温度以上,这多半是使金属坯按照要求轧制成某种形状,每种金属均有自己的开轧温度。生产现场总是希望开轧温度高一点,以便提高轧件的塑性,降低变形抗力,节省动力,易于轧制变形。 2、终轧温度,是金属产生塑性变形结束时的温度。这个温度有两个要求:(1)要满足金属仍在塑性变化的温度区域,以便顺利完成轧制;(2)要满足某种金相组织。这是因为,不同的温度,金属有不同的金相组织。如果超过终轧温度,就会出现其他组织的金相组织,这就影响了轧制质量。终轧温度是控制金属合金组织性能的重要条件,需考虑到晶粒大小、第二相的析出。 保温时间主要考虑到合金对温度的敏感性。C194合金对温度不敏感,加热时间的影响较小,实验中控制在2 h。重点研究开轧温度和终轧温度的确定及其对组织性能的影响。 )开轧温度

铝合金在氯化钠溶液中的点蚀及防护实验报告

分类号密级 UDC 专业设计实验 铝合金在氯化钠溶液中的点蚀及防 护 学生姓名王晓彤学号030212008070 指导教师王燕华王伟 专业应用化学年级08级 同组者王倩赖思瑾聂本敬邱垂延 中国海洋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铝合金在氯化钠溶液中的点蚀及防 护 【实验背景及原理】 铝合金综合性能优良,广泛应用于模具制造业、造船业、运输业等,是制作模具、船板、船外壳、燃料储存罐等的重要材料之一。应用于海水环境中的铝合金,长期接触海水极易受到海水中的氯离子侵蚀而发生局部腐蚀。 点蚀是钝性金属,如不锈钢,铝和铝合金,钛和钛合金等在含有氯离子的介质中经常发生的一种局部腐蚀形式。因为有钝化膜保护,钝性金属较一般金属如碳钢有更强的耐腐蚀性能,但是当介质中有氯离子存在时,氯离子会使钝化膜的耐蚀性显著下降。氯离子是一种活性阴离子,它能优先地附着在钝化膜上,同时把氧原子排挤掉,然后和钝化膜中的阳离子结合成可溶性氯化物。点蚀的发生属于随机分布,但是当钝化膜有缺陷,如有划痕,表面的硫化物位置,晶界上有碳化物沉积等,点蚀会优先在这些位置发生。 为了抑制铝合金的腐蚀,目前广泛采用电解氧化或阳极氧化的方法,在铝制品表面制备一层氧化膜,提高铝制品的稳定性。常用的电解液有硫酸、草酸或铬酐溶液等。当铝在上述溶液中电解氧化时,电极上发生如下的过程:阴极析出氢,阳极生成氧化膜。此外,阳极还有铝溶入电解液中并有氧析出。消耗于生成氧化膜的电流,随着氧化膜的增厚而降低。阳极氧化生成的铝膜,具有许多可贵的性质,有高的硬度,在干燥状态下为电的绝缘体,善于吸附许多有机染料,同时因为可被脂肪质浸透,故能很好地使铝免于腐蚀。 恒电位正反扫描法是研究点蚀行为较常用的电化学方法,其原理示意图如图1所示。将电极阳极极化到一定电位后电流会突然增加,这个电位称为击穿电位E 。当电流超过某个设定值后将电位反向扫描,直至极化电流恢复到钝化电流,b 。击穿电位越正,材料的耐点蚀性能越好,击穿电位此时的电位称为保护电位E p 和保护电位之间的差值越小材料的耐点蚀性能越好。Array 图1 恒电位正反扫描法示意图 本实验通过恒电位正反扫描方法研究氯离子浓度对铝合金表面钝化膜的影响,并对铝合金电解氧化处理的防护效果进行评价。 【仪器与试剂】

铜和铜合金的基础知识

铜和铜合金的基础知识 铜合金(copper alloy )以纯铜为基体加入一种或几种其他元素所构成的合金。纯铜呈紫红色﹐又称紫铜。纯铜密度为8.96﹐熔点为1083℃﹐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和耐蚀性。主要用于制作发电机﹑母线﹑电缆﹑开关装置﹑变压器等电工器材和热交换器﹑管道﹑太阳能加热装置的平板集热器等导热器材。常用的铜合金分为黄铜﹑青铜﹑白铜3大类。 黄铜以锌作主要添加元素的铜合金﹐具有美观的黄色﹐统称黄铜。铜锌二元合金称普通黄铜或称简单黄铜。三元以上的黄铜称特殊黄铜或称复杂黄铜。含锌低於36%的黄铜合金由固溶体组成﹐具有良好的冷加工性能﹐如含锌30%的黄铜常用来制作弹壳﹐俗称弹壳黄铜或七三黄铜。含锌在36~42%之间的黄铜合金由和固溶体组成﹐其中最常用的是含锌40%的六四黄铜。为了改善普通黄铜的性能﹐常添加其他元素﹐如铝﹑镍﹑锰﹑锡﹑硅﹑铅等。铝能提高黄铜的强度﹑硬度和耐蚀性﹐但使塑性降低﹐适合作海轮冷凝管及其他耐蚀零件。锡能提高黄铜的强度和对海水的耐腐性﹐故称海军黄铜﹐用作船舶热工设备和螺旋桨等。铅能改善黄铜的切削性能﹔这种易切削黄铜常用作钟表零件。黄铜铸件常用来制作阀门和管道配件等。 青铜原指铜锡合金﹐后除黄铜﹑白铜以外的铜合金均称青铜﹐并常在青铜名字前冠以第一主要添加元素的名。锡青铜的铸造性能﹑减摩性能好和机械性能好﹐适合於制造轴承﹑蜗轮﹑齿轮等。铅青铜是现代发动机和磨床广泛使用的轴承材料。铝青铜强度高﹐耐磨性和耐蚀性好﹐用於铸造高载荷的齿轮﹑轴套﹑船用螺旋桨等。铍青铜和磷青铜的弹性极限高﹐导电性好﹐适於制造精密弹簧和电接触元件﹐铍青铜还用来制造煤矿﹑油库等使用的无火花工具。 白铜以镍为主要添加元素的铜合金。铜镍二元合金称普通白铜﹔加有锰﹑铁﹑锌﹑铝等元素的白铜合金称复杂白铜。工业用白铜分为结构白铜和电工白铜两大类。结构白铜的特点是机械性能和耐蚀性好﹐色泽美观。这种白铜广泛用於制造精密机械﹑化工机械和船舶构件。电工白铜一般有良好的热电性能。锰铜﹑康铜﹑考铜是含锰量不同的锰白铜﹐是制造精密电工仪器﹑变阻器﹑精密电阻﹑应变片﹑热电偶等用的材料。 [编辑本段] 铜合金的分类 铜合金的分类方法有三种: ①按合金系划分

铜合金化学成分

铜合金化学成分 编制说明 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文件《关于下达2009年第一批有色金属国家、行业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中色协综字[2009]165号)的要求,我公司承担了GB/T5231-2001《加工铜及铜合金化学成分和产品形状》的修订工作。该标准主管部门为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技术归口,计划要求2011年完成修订任务,标准计划编号20091080-T-610。 为保证标准的编制水平,中铝沈阳有色金属加工有限公司成立了标准编制小组,进行了全面的市场调研,并以函件的形式向同行业广泛征询修订意见及相关技术数据,全面准确地了解铜加工行业近几年的发展动态。标准修订过程中经过多次征询意见,2010年2月形成了该标准讨论稿,四月武夷山会议及八月呼和浩特会议两次讨论后,标准稿经过较大调整,于2011年3月形成标准送审稿。 1.我国加工铜及铜合金化学成分标准修订历程及牌号的发展概况。 我国的《铜及铜合金化学成分和产品形状》标准最早是仿效前苏联“ΓΟCΤ”标准形式,制订了YB145~148—65,1971年进行第一次修订为YB145~148-71、1985年第二次修订为GB5231~5235—85,2001年修订为GB/T5231-2001。几次修订后其中元素控制范围水平不低于发达国家水平,但其模式和系列化程度都没有突破性提高。 纳入原国家标准GB/T 5231-2001的变形铜及铜合金牌号一共有111个,其中紫铜9个,黄铜43个,青铜41个,白铜18个。但是各加工企业实际生产的牌号远不止这些,据不完全统计,近10年来申请专利的新型合金就达70余个,而各个公司、院所研究开发的新型铜合金更数倍于此,达1000个以上。随着专业化生产趋势的不断发展,合金系列化程度在迅速提高,铜合金材料的成份细化分类已成必然趋势,为适应下游用户不同生产线工艺条件的要求,个性化,精密化产品越来越多,相比10年前有了很大的变化。 本标准合金牌号达到201个(美国2009年11月18日最新公布合金牌号为397个),基本上纳入了近10年来新开发研制的热点新合金牌号,新增电子铜银合金、引线框架材料、弥散强化铜合金、高强高导铜铬、铜铬锆合金、高速轨道交通接触线及受电弓用铜合金、无铅易切削铜合金系列、海水淡化用铜合金、高耐磨铜合金等。 而且合金系列化程度显著提高,尤其是铜银系合金,铜铬系合金,铜锡系合金、铅黄铜,锌白铜,系列化程度较原国标有大幅度的提高,部分合金系的系列化程度已接近美国ASTM标准。 例如,铅黄铜,为了适应不同用户的车削条件(车速和润滑方法),将铅含量的范围细分,从而衍生出多个新合金牌号。本标准草案新增8个铅黄铜合金牌号,加上原国标中已经纳入的合金牌号11个,共19个合金牌号,含铅量上限最高值4.5,最低下限值0.05,细化程度极高。美国2009年11月18日最新公布

铜及铜合金的发展与应用

铜及铜合金的发展与应用 摘要:本文叙述了铜加工工业概况、铜材品种和质量现状及铜加工工艺与装备现状。同时, 阐述了高强高导铜合金的发展方向及应用前景。高强高导铜合金是一类很有应用潜力的功能材料, 近年来研究和开发应用高强高导铜基合金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文阐释了开发和研究高强高导铜合金的及制备方法与强化原理。 关键词:技术;发展;高强高导;强化机理;制备方法 正文:人类使用铜及其合金已有数千年历史。古罗马时期铜的主要开采地是塞浦路斯,因此最初得名cyprium(意为塞浦路斯的金属),后来变为cuprum,这是英语:copper、法语:cuivre和德语:Kupfer的来源。二价铜盐是常见的铜化合物,常呈蓝色或绿色,是蓝铜矿和绿松石等矿物颜色的来源,历史上曾广泛用作颜料。铜质建筑结构受腐蚀后会产生铜绿(碱式碳酸铜)。装饰艺术主要使用金属铜和含铜的颜料[1]。 铜是与人类关系非常密切的有色金属,被广泛地应用于电气、轻工、机械制造、建筑工业、国防工业等领域,在中国有色金属材料的消费中仅次于铝。铜是一种红色金属,同时也是一种绿色金属。说它是绿色金属,主要是因为它熔点较低,容易再熔化、再冶炼,因而回收利用相当地便宜。[2]。 纯铜是柔软的金属,表面刚切开时为红橙色带金属光泽、延展性好、导热性和导电性高,因此在电缆和电气、电子元件是最常用的材料,也可用作建筑材料,以及组成众多种合金。铜合金机械性能优异,电阻率很低,其中最重要的数青铜和黄铜。此外,铜也是耐用的金属,可以多次回收而无损其机械性能。 矿石的冶炼过程通常有两种方式:1.火法炼铜。通过熔融冶炼和电解精火炼生产出阴极铜,也即电解铜,一般适于高品位的硫化铜矿。火法冶炼一般是先将含铜百分之几或千分之几的原矿石,通过选矿提高到20~30%,作为铜精矿,在密闭鼓风炉、反射炉、电炉或闪速炉进行造锍熔炼,产出的熔锍(冰铜)接着送入转炉进行吹炼成粗铜,再在另一种反射炉内经过氧化精炼脱杂,或铸成阳极板进行电解,获得品位高达99.9%的电解铜。该流程简短、适应性强,铜的回收率可达95%,但因矿石中的硫在造锍和吹炼两阶段作为二氧化硫废气排出,不易回收,易造成污染。90年代出现如白银法、诺兰达法等熔池熔炼以及日本的三菱法等、火法冶炼逐渐向连续化、自动化发展。2.湿法炼铜。一船适于低品位的氧化铜,生产出的精铜称为电积铜。现代湿法冶炼有硫酸化焙烧-浸出-电积,浸出-萃取-电积,细菌浸出等法,适于低品位复杂矿、氧化铜矿、含铜废矿石的堆浸、槽浸选用或就地浸出。湿法冶炼技术正在逐步推广,预计本世纪末可达总产量的20%,湿法冶炼的推出使铜的冶炼成本大大降低。 铜合金(copper alloy )以纯铜为基体加入一种或几种其他元素所构成的合金。主要用于制作发电机﹑母线﹑电缆﹑开关装置﹑变压器等电工器材和热交换器﹑管道﹑太阳能加热装置的平板集热器等导热器材。铜的重要合金有以下几种:1.黄铜。黄铜是铜与锌的合金,因色黄而得名。黄铜的机械性能和耐磨性能都很好,可用于制造精密仪器、船舶的零件、枪炮的弹壳等。黄铜敲起来声音好听,因此锣、钹、铃、号等乐器都是用黄铜制做的。2.青铜。铜与锡的合金叫青铜,因色青而得名。在古代为常用合金(如中国的青铜时代)。青铜一般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耐磨性、铸造性和优良的机械性能。用于制造精密轴承、高压轴承、船舶上抗海水腐蚀的机械零件以及各种板材、管材、棒材等。青铜还有一个反常的特性——“热缩冷胀”,用来铸造塑像,冷却后膨胀,可以使眉目更清楚。3.磷青铜。铜与锡、磷的合金,坚硬,可制弹簧。4.白铜。白铜是铜与镍的合金,其色泽和银一样,银光闪闪,不易生銹。常用于制造硬币、电器、仪表和装饰品。[3]。

铸造铝硅合金综合课程设计指导书

铸造铝硅合金综合课程设计 (铝硅合金以铝、硅为主成分的锻造和铸造合金。一般含硅11%。同时加入少量铜、铁、镍以提高强度。) 1. 实验目的和任务 本综合实验是在金属材料本科生完成相关专业理论课之后的一次全面综合实验训练,通过从铝合金材料设计与选择、制造到性能检测的全面训练,使学生了解铝合金材料及其加工的生产全过程,所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来解释试验中的各种现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学生的独立设计实验方案及创新能力。 2. 基本要求 1)通过从铝合金材料设计与选择、制造到性能检测的全面训练,使学生了解铝合金材料及其加工的生产全过程; 4)学会整理数据,运用知识解释实验中的现象,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动手能力,采集并分析数据的综合能力。 3. 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法 3.1 铝合金简介 铝合金是比较年轻的材料,历史不过百年,铝合金以比重小,强度高著称,可以说没有铝合金就不可能有现代化的航空事业和宇航事业,在飞机、导弹、人造卫星中铝合金所占比重高达90%,是铸造生产中仅次于铸铁的第二大合金,其地壳含量达7.5%,在工业上有着重要地位。 铝合金有良好的表面光泽,在大气及淡水中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故在民用器皿制造中,具有广泛的用途。纯铝在硝酸及醋酸等氧化性酸类介质中具有良好的耐蚀性,因而铝铸件在化学工业中也有一定的用途。纯铝及铝合金有良好的导热性能,放在化工生产中使用的热交换装置,以及动力机械上要求具有良好导热性能的零件,如内燃机的汽缸盖和活塞等,也适于用铝合金来制造。 铝合金具有良好的铸造性能。由于熔点较低(纯铝熔点为660℃,铝合金的浇注温度一般约在730~750℃左右),故能广泛采用金属型及压力铸 1 造等铸造方法,以提高铸件的内在质量、尺寸精度和表面光洁程度以及生产效率。铝合金由于凝固潜热大,在重量相同条件下,铝液的凝固过程时间延续比铸钢和铸铁长得多,其流动性良好,有利于铸造薄壁和结构复杂的铸件。 铸造铝合金的分类、牌号: 铝合金按照加工方法的不同分为两大类,即压力加工铝合金和铸造铝合金(分别以YL和ZL表示)。在铸造铝合金中又依主要加入的合金元素的不同而分为四个系列,即铸造铝硅合金、铸造铝铜合金、铸造铝镁合金和铸造铅锌合金(分别以ZL1X X,ZL2 X X,ZL3 X X和ZL4 X X表示),在每个系列中又按照化学成分及

铜合金汇总

铜合金 材质有:H96(C2100)、H90(C2200)、H80(C2400)、H70(C2600)、H68(C2680)、H65(2700)、H63(C2720)、H62(C2800)、HP59-1黄铜棒、H62黄铜板,C1100紫铜板,T3紫铜板……T8紫铜板、磷青铜C5102、C5210、C5191、C1220、C1040、C111,黄铜带 C2680、C2200、C2720、C2600、C2620,纯紫铜C1020、C1100、黄铜带、C1201、C1220,紫铜箔、黄铜箔,GB状态有O、1/2H、1/4H、3/4H、H、EH、SH,高精密黄铜带、紫铜、磷铜。同时经营日本NGK、韩国、美国复银铜带、铍青铜带、锡磷青铜带、国产高精度和普通度的黄铜带、锡磷青铜带、锌白铜、双金属带等. 材质:H62、H65、H68、H70、H80、H90、T2紫铜板,C2600、C2680、C2700、C5210、C5191、C51000、QBe2.0、C1100、T2等。 规格:厚度:0.2-100mm,宽度:305-1000mm、长度:1200-2000mm。 产品H68(C2680)、H65(2700)、H63(C2720)、H62(C2800)、HP59-1黄铜棒、H62黄铜板,C1100紫铜板,T3紫铜板 黄铜以锌作主要添加元素的铜合金﹐具有美观的黄色﹐统称黄铜。铜锌二元合金称普通黄铜或称简单黄铜。三元以上的黄铜称特殊黄铜或称复杂黄铜。含锌低於36%的黄铜合金由固溶体组成﹐具有良好的冷加工性能﹐如含锌30%的黄铜常用来制作弹壳﹐俗称弹壳黄铜或七三黄铜。含锌在36~42%之间的黄铜合金由和固溶体组成﹐其中最常用的是含锌40%的六四黄铜。为了改善普通黄铜的性能﹐常添加其他元素﹐如铝﹑镍﹑锰﹑锡﹑硅﹑铅等。铝能提高黄铜的强度﹑硬度和耐蚀性﹐但使塑性降低﹐适合作海轮冷凝管及其他耐蚀零件。锡能提高黄铜的强度和对海水的耐腐性﹐故称海军黄铜﹐用作船舶热工设备和螺旋桨等。铅能改善黄铜的切削性能﹔这种易切削黄铜常用作钟表零件。黄铜铸件常用来制作阀门和管道配件等。 力学性能 黄铜中由于含锌量不同,机械性能也不一样,图7是黄铜的机械性能随含锌量不同而变化的曲线。对于α黄铜,随着含锌量的增多,σb和δ均不断增高。对于(α+β)黄铜,当含锌量增加到约为45%之前,室温强度不断提高。若再进一步增加含锌量,则由于合金组织中出现了脆性更大的r相(以Cu5Zn8化合

关于铜合金的凝固技术

关于铜合金的凝固技术 初见,发现生活之美https://www.360docs.net/doc/5e19121547.html,/ 1、前言 铜是与人类关系非常密切的有色金属,被广泛地应用于电气、轻工、机械制造、建筑工业、国防工业等领域,在我国有色金属材料的消费中仅次于铝。铜在电气、电子工业中应用最广、用量最大,占总消费量一半以上。用于各种电缆和导线,电机和变压器的绕阻,开关以及印刷线路板等;在机械和运输车辆制造中,用于制造工业阀门和配件、仪表、滑动轴承、模具、热交换器和泵等;在化学工业中广泛应用于制造真空器、蒸馏锅、酿造锅等;在国防工业中用以制造子弹、炮弹、枪炮零件等,每生产100万发子弹,需用铜13--14吨;在建筑工业中,用做各种管道、管道配件、装饰器件等。铜的这种广泛应用使得研究开发高性能的铜合金来满足日益发展的要求显得很有必要。 随着研究的进展,制备高性能铜合金的工艺方法越来越多,并向实用化工业化生产进行,总的来说有合金化法、复合材料法。合金化法就是传统的固溶强化和析出强化,这种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铜合金的强度,最高抗拉强度可以达到650Mpa,但由于固溶于铜基体中的原子引起铜原子点阵畸变对电子的散射作用增强,使铜合金电阻增大,因而降低了Cu合金的导电性。复合材料法包括粉末冶金法、塑性变形法、定向凝固法等。其中有一些方法还只是停留在实验室阶段,离投入生产有一段距离。虽然一些新工艺也在高性能铜合金的生产制备方面有所突破,如70年代就有美国SCM公司生产氧化物弥散强化铜合金,确立了此种合金的地位,而且粉末冶金技术也越来越多的应用到制备高性能的铜合金,但一种新的方法由研究到使用毕竟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而以传统的熔炼和铸造技术在制备生产铜合金方面还是占有很大的地位,问题是如何改进这些工艺发展适合我国资源国情和市场需求的铜及合金产品。尤其是随着电子工业的急速发展,带来了工程中各种机械向着小型化发展的倾向,因而也就强烈的需要我们去开发新的铸造方法以生产那些没有铸造缺陷的优质材料。 现在很多研究都致力于在合金中加入什么样的元素对其机械性能产生怎么样的影响,而且也取得一系列的进展,并且一些还没有应用到实际当中去,说明还是有继续研究的必要,由于这文章是关于凝固技术这门课的,所以将主要关注的在熔炼铸造方面,如何能够制得好的凝固铸件,结合自己的专业,将介绍放在铜合金方面。 2、凝固理论进展 在近几十年中,凝固技术的重要进展有:连续铸造的扩大应用;定向凝固与单晶生长技术的完善;半固态(流变)铸造从研究走向了实际应用;通过凝固过程制备重要的新型材料,如复合材料、自生复合材料、梯度材料等;快速凝固技术的出现与应用。快速凝固是通过合金熔体的快速冷却或非均质形核的被遏制,使合金在很大的过冷度下发生高生长速率(≥l—100cm/s)的凝固,可制备非晶、准晶、微晶和纳米晶合金,此类新型功能或结构材料正在逐步进入工业应用。可见,现代凝固技术的发展不仅致力于获得外形完美、内无宏观缺陷的零件,而且追求在材料中形成常规工艺条件下不可能出现的结构与显微组织特征,使其具备一系列特殊优异的使用性能。从这个意义上说,新凝固技术与新材料的研究和发展已融为一体,最具代表性的例子是快速凝固技术,它的出现和发展直接促进了

铝合金中Al,Fe,Cu的测定

定量分析综合实验——铝合金中Al、Fe、Cu含量的测定 实 验 研 究 报 告 班级:05091135 姓名:朱帮军 2008年1月

铝合金中Al、Fe、Cu含量的测定 实验方案 一、铝含量的测定(置换滴定法): 采用返滴定法测定时,先调节溶液pH为3.5,加入过量的EDTA煮沸,是Al3+与EDTA 络合,冷却后再调节溶液pH为5~6,以二甲酚橙为指示剂,用Zn2+标准溶液滴定过量的EDTA,即可求得Al3+的含量。但返滴定法选择性不高,所有与EDTA形成稳定络合物的金属离子都干扰测定,在复杂试样中的铝测定,需要在返滴定法的基础上,再结合置换滴定法测定。利用F-和Al3+生成更稳定的AlF63-性质,加入NH4F以置换出与Al3+等量络合的EDTA,再用Zn2+标准溶液滴定之,从而精确计算Al3+的含量。置换滴定法测定Al3+时,Ti4+、Zr4+、Sn4+发生与Al3+相同的置换反应而干扰Al3+的测定,这时可以加入络合掩蔽剂将他们掩蔽。 根据滴定所消耗的体积,再由下式计算出铝合金中铝的含量。 250*(CV)Zn M w(Al)= *100% 20*0.1006 二、铁含量的测定(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 邻二氮菲和Fe2+在pH3~9的溶液中,生成一种稳定的橙红色络合物,铁含量在0.1~6ug/ml范围内遵守比尔定律。显色前需要用盐酸羟胺将Fe3+全部还原为Fe2+,然后加入邻二氮菲,并调节溶液酸度至适宜的显色酸度范围。 2Fe3++2NH2OH·HCl===2Fe2++N2↑+2H2O+4H++2Cl- 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物质的含量,一般采用标准曲线法,即配制一系列浓度的标准溶液,在实验条件下依次测量各标准溶液的吸光度(A),以溶液的浓度为横坐标,相应的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在同样的实验条件下,测定待测溶液的吸光度,根据测得吸光度值从标准曲线上查出相应的浓度值,再根据下式即可计算式样中被测物质的质量浓度。再由下式计算铝合金中铁的含量: 50*CVM w(Fe)%= *100% 20*m 三、铜含量的测定 1、碘量法测铜: 以浓硝酸溶解,尿素溶液分解氮氧化物,加氟化钠,冷至室温,加碘化钠,并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发生如下反应: 2Cu2++4I-==Cu2I2 ↓+I2 I2+2S2O32-==2 I-+S4O62- Cu2I2+2SCN-==Cu(SCN)2↓ 并以下式计算铝合金中铜的含量:

铜合金分类与化学成分

铜合金分类与化学成分

铜合金分类与化学成分 一、黄铜 黄铜是铜与锌的合金。最简单的黄铜是铜——锌二元合金,称为简单黄铜或普通黄铜。改变黄铜中锌的含量可以得到不同机械性能的黄铜。黄铜中锌的含量越高,其强度也较高,塑性稍低。工业中采用的黄铜含锌量不超过45%,含锌量再高将会产生脆性,使合金性能变坏。 为了改善黄铜的某种性能,在一元黄铜的基础上加入其它合金元素的黄铜称为特殊黄铜。常用的合金元素有硅、铝、锡、铅、锰、铁与镍等。在黄铜中加铝能提高黄铜的屈服强度和抗腐蚀性,稍降低塑性。含铝小于4%的黄铜具有良好的加工、铸造等综合性能。在黄铜中加1%的锡能显著改善黄铜的抗海水和海洋大气腐蚀的能力,因此称为“海军黄铜”。锡还能改善黄铜的切削加工性能。黄铜加铅的主要目的是改善切削加工性和提高耐磨性,铅对黄铜的强度影响不大。锰黄铜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热稳定性和抗蚀性;在锰黄铜中加铝,还可以改善它的性能,得到表面光洁的铸件。黄铜可分为铸造和压力加工两类产品。常用加工黄铜的化学成分,见表1。 表1 常用加工黄铜的化学成分 组别代号 主要化学成分(%)(重量) 杂质总和(%)(重 量) 铜锌其它合金元素 普通黄 铜H96 H90 H80 H68 H62 H59 95.0-97.0 88.0-91.0 79.0-81.0 67.0-70.0 60.5-63.5 57.0-60.0 余 量 ≤0.2 ≤0.2 ≤0.3 ≤0.3 ≤0.5 ≤1.0 铅黄铜 HPb63-3 HPb59-1 62.0-65.0 57.0-60.0 余 量 铅2.4-3.0 铅0.8-1.9 ≤0.75 ≤1.0 锡黄铜HSn62-1 61.0-63.0 余 量 锡0.7-1.1 ≤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