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合金的热处理

合集下载

热处理工艺对铜合金材料的强度和塑性的调控

热处理工艺对铜合金材料的强度和塑性的调控

热处理工艺对铜合金材料的强度和塑性的调控热处理工艺是一种利用材料在一定温度下的相变和组织变化来改变其性能的方法。

在铜合金材料的热处理过程中,能够通过调控温度、时间和冷却速率等参数,有效地调控材料的强度和塑性。

强度是材料抵抗外力破坏的能力,通常以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来表示。

热处理工艺可以通过改变合金的晶粒尺寸、形状和分布来调控材料的强度。

例如,在固溶处理中,通过加热合金到高温使其固溶体中原子扩散,然后迅速冷却,使得溶质原子无法回到晶格中,形成高强度的固溶体溶体。

这可以导致材料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的显著提高。

另外一种常用的热处理工艺是时效处理。

通过在合金处于一定温度下的时效过程中,溶质原子与基体原子之间的扩散作用会导致新的相的形成和晶粒长大。

这种相变和晶粒长大会影响材料的结构和力学性能。

例如,蒸汽渗碳处理是一种常用的铜合金时效处理方法,可以在分解时沿晶界生长出细小且高硬度的二次硬质相,从而提高合金的强度。

塑性是材料进行形变的能力。

在热处理工艺中,塑性和强度通常是相互矛盾的。

通过改变热处理过程中的参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节材料的塑性。

例如,在固溶处理时,快速冷却可以得到高强度的固溶体溶体,但同时也降低了材料的塑性。

而在时效处理中,较长的时效时间可以提高材料的强度,但会降低其塑性。

因此,在控制热处理参数时需要考虑到材料所需的强度和塑性之间的平衡。

此外,热处理工艺还可以改善材料的热稳定性和耐腐蚀性能。

例如,通过高温处理和快速冷却可以获得高强度的材料,同时提高其热稳定性。

而时效处理可以通过第二相的析出来增加材料的硬度和耐腐蚀性。

总结起来,热处理工艺对铜合金材料的强度和塑性具有明显的调控作用。

通过调整热处理工艺参数,可以改变材料的晶粒尺寸、形状和分布,从而调节材料的力学性能。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强度和塑性通常是相互矛盾的,因此需要在调节过程中寻找一个平衡点,以满足特定的工程要求。

同时热处理工艺还可以提高材料的热稳定性和耐腐蚀性能,使材料在特定环境中具有更好的性能。

铜合金的热处理技术

铜合金的热处理技术

铜合金的热处理技术,方法涉及退火、固溶-时效、光亮退火和真空热处理等一、热处理方法1.概述铜合金的热处理主要是加热和不同目的的退火,只有个别牌号的合金,如铍青铜可进行淬火、回火热处理。

不同目的的退火有:软化退火、成品退火和坯料退火。

软化退火:即两次冷轧之间以软化为目的的再结晶退火,亦称中间退火。

冷轧后的合金产生纤维组织并发生加工硬化,经过把合金加热到再结晶温度以上,保温一定的时间后缓慢冷却,使合金再结晶成细化的晶粒组织,获得好的塑性和低的变形抗力,以便继续进行冷轧加工。

这种退火是铜合金轧制中的最主要的热处理。

成品退火:即冷轧到成品尺寸后,通过控制退火温度和保温时间来得到不同状态和性能的最后一次退火。

成品退火有控制状态和性能的要求,如获得软(M)状态、半硬(Y2)状制品以及通过控制晶粒组织来得到较好的深冲性能制品等。

成品退火除再结晶温度以上退火,还有再结晶温度下的低温退火。

坯料退火:是热轧后的坯料,通过再结晶退火来消除热轧时不完全热变形所产生的硬化,以及通过退火使组织均匀为目的的热处理方法。

淬火一回火(时效):即对某些具有能溶解和析出的以及发生共析转变的固溶体合金,在高于相变点温度时,经过保温使强化相充分溶解,形成均匀固溶体后又在急冷中形成过饱和固溶体的淬火状态,再经过低温或室温,使强化相析出或相变来控制合金性能的热处理方法。

2.退火退火工艺制度是根据合金性质、加工硬化程度和产品技术条件的要求决定的。

退火的主要工艺参数是退火温度、保温时间、加热速度和冷却方式。

退火工艺制度的确定应满足如下三方面的要求:①保证退火材料的加热均匀,以保证材料的组织和性能均匀;②保证退火材料不被氧化,表面光亮;③节约能源,降低消耗,提高成品率。

因此,铜材的退火工艺制度和所采用的设备应能具备上述条件。

如炉子设计合理,加热速度快,有保护气氛,控制精确,调整容易等。

表1列出了部分常用铜合金的退火工艺制度。

退火温度的选择:除合金性质、硬化程度外,还要考虑退火目的,如对中间退火则退火温度取上限,并适当缩短退火时间;对成品退火则侧重于保证产品品质和性能均匀,退火温度取下限,并严格控制退火温度的波动;对厚规格的退火温度应比薄规格的退火温度要高一些;对装料量大的要比装料量小的退火温度高一些;板材要比带材的退火温度高一些。

铜合金的热处理

铜合金的热处理
QAl+x(x表示Al含量)-y(第三组元含量)-z(第四 组元含量)…… 例如Qal4-3表示含Al约4%,其它元素约3%的青铜。
2、合金相
Cu-Al合金相图
α—Cu基固溶体(FCC),铝青铜的基体相,存在退火栾晶; β—Cu3Al基固溶体,电子弄得3/2,bcc; γ2—Cu4Al9基固溶体,电子浓度21/13,复杂立方;
Cu-Sn相图
α—Cu基固溶体(FCC)青铜的基体相,存在退火栾晶; β—Cu5Sn基固溶体,电子浓度3/2,bcc; γ—Cu3Sn基固溶体,电子浓度7/4,fcc; δ—Cu31Sn8基固溶体,电子浓度21/13,复杂立方; ε—Cu3Zn基固溶体,电子浓度7/4,密排六方; 注意:δ→α+ε(反应慢)一般不出现 所以:(1)一般合金RT组织通常为α+(α+δ)共晶组织
一、锡青铜
早期青铜仅指锡青铜。现在青铜这个名词以成为除黄铜和 白铜之外的铜合金的总称。
1、牌号
• QSn+x(x表示Sn含量)-y(第三组元含量)-z(第四 组元含量)……
• 例如QSn4-3表示含Sn约4%,其它元素约3%的青铜。

QH Sn4-3表示含Sn约4%,其它元素约3%的铸造青
铜。
2、合金相
3、时效特点
(1)脱溶序列 过饱和的α-固溶体—γ’’(片状GP区)—γ’— γ2 其中γ’’(片状GP区)—γ’发展时强度最高;
4. 工业铝青铜
二元合金 QAl5,、QAl7(属于单相α组织,枝晶和栾晶,耐蚀、耐磨
、弹性材料,如弹簧) 多元合金(通常加Fe、Mn、Ni等)
Qal9-4(Fe):Fe加入,细化组织,HB↑,耐磨性↑,防止自回火 ,可热处理强化,用于船舶电器零件; QAl9-2(Mn):Mn加入,耐蚀性↑,防止自回火,用于海轮上的 零件; QAl11-6-6(Fe、Ni):综合性能最佳,主要用于重要的重型零 件,应用与机械,航空工业的高强耐磨齿轮,可用温度高达 500℃。

热处理工艺对铜合金材料的电导率和热导率的调控

热处理工艺对铜合金材料的电导率和热导率的调控

热处理工艺对铜合金材料的电导率和热导率的调控热处理工艺对铜合金材料的电导率和热导率的调控铜合金材料在众多行业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因为其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热导性。

然而,不同的应用场景对材料的导电性和热导性要求不同。

为了调控铜合金材料的导电性和热导性,热处理工艺被广泛用于铜合金材料的制备和改性。

热处理是指通过加热和冷却等工艺操作,使材料的组织结构和性能发生相应的变化。

针对铜合金材料,常用的热处理工艺包括时效处理、固溶处理和淬火等。

这些热处理工艺可以对铜合金材料的晶体结构、晶界结构和孪晶结构等进行调控,从而影响材料的导电性和热导性。

首先,热处理工艺对铜合金材料的晶体结构有重要影响。

晶体是材料中基本的结构单元,不同的晶体结构对电流和热流的传导方式存在差异。

例如,铜合金材料常见的晶体结构有面心立方(FCC)结构和体心立方(BCC)结构。

通过热处理工艺,可以改变铜合金材料的晶体结构,从而对导电性和热导性进行调控。

例如,通过固溶处理可以将固溶体中的固溶元素溶解在铜合金的原子晶格中,使其晶体结构由原来的FCC结构转变为固溶体的BCC结构。

这样的晶体结构变化使得铜合金材料的电导率和热导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其次,热处理工艺对铜合金材料的晶界结构也产生了影响。

晶界是晶体的边缘区域,其结构和性质对材料的导电性和热导性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热处理工艺,可以改变材料的晶界结构,从而影响铜合金材料的导电性和热导性。

例如,通过时效处理可以在晶界形成细小的析出物,这些析出物在晶界上形成了障碍,减弱了电子和热流的传导,从而降低了材料的导电率和热导率。

最后,热处理工艺还可以对铜合金材料的孪晶结构进行控制。

孪晶是晶体中具有特殊晶界结构的区域,对材料的导电性和热导性有重要影响。

通过热处理工艺,可以控制材料的孪晶比例和孪晶尺寸,从而对铜合金材料的导电性和热导性进行调控。

例如,通过淬火等工艺可以使材料中的孪晶比例增加,从而提高了材料的导电率和热导率。

热处理工艺对铜合金材料的热导性和导电性的调控

热处理工艺对铜合金材料的热导性和导电性的调控

热处理工艺对铜合金材料的热导性和导电性的调控铜合金材料是一种重要的工程材料,在各个领域都得到广泛的应用。

然而,铜合金材料的热导性和导电性常常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进行调控。

热处理工艺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可以通过合适的处理参数对铜合金材料的热导性和导电性进行控制。

热导性是指材料导热的能力,与材料的热传导系数有关。

提高铜合金材料的热导性可以增强其导热性能,提高材料的热传导效率。

常用的热处理工艺方法包括固溶处理和时效处理。

固溶处理是将材料加热到高温区域,使固溶体中的溶质溶解于基体中,然后通过快速冷却将溶质固溶于基体中,形成固溶体结构。

固溶处理可以有效地提高铜合金材料的热导性。

固溶处理温度的选择应根据具体的铜合金材料和应用要求来确定,一般在合金的熔点以下,但要高于固溶体相变温度。

固溶处理后,通常需要时效处理以进一步提高合金的性能。

时效处理是指在固溶处理后将材料加热到适当的温度,使固溶体再次发生相变和析出相的形成,从而进一步提高材料的性能。

时效处理的温度和时间也需要根据材料的特性和应用要求进行选择。

导电性是指材料导电的能力,与材料的电导率有关。

在实际应用中,常常需要铜合金材料具有较高的导电性能。

热处理工艺对铜合金材料的导电性也有一定的影响。

固溶处理可以提高材料的导电性能,通过溶质的固溶和分散强化机制,可以有效地提高合金的电导率。

时效处理对材料的导电性的影响相对较小,其主要作用是进一步提高合金的力学性能。

总的来说,热处理工艺可以对铜合金材料的热导性和导电性进行调控。

通过合适的固溶处理和时效处理工艺,可以有效地提高铜合金材料的热导性和导电性能。

然而,热处理工艺的选取应根据具体的材料和应用要求进行选择。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综合考虑材料的成分、结构和性能要求等因素,合理选择热处理工艺参数,以实现最佳的热导性和导电性调控效果。

铜合金是一种重要的工程材料,其具有优异的导电和导热性能,广泛应用于电子、电气、汽车制造等领域。

铬锆铜热处理工艺

铬锆铜热处理工艺

铬锆铜热处理工艺铬锆铜热处理工艺1. 简介铬锆铜是一种特殊合金,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电子设备和化工等领域。

它具有良好的导电性、热传导性和耐腐蚀性,因此在一些特殊环境下具有重要的作用。

铬锆铜的热处理工艺是为了改善合金的性能和延长其使用寿命。

2. 热处理工艺的基本原理热处理是通过控制合金的加热和冷却过程,改变其晶体结构和物理性能。

铬锆铜的热处理工艺主要包括固溶处理和时效处理。

2.1 固溶处理固溶处理是将铬锆铜加热到固溶温度,使合金中的固溶体均匀溶解,然后迅速冷却。

这样可以使合金中的溶质原子重新分散,减少晶界和亚晶界的敏感性,提高合金的塑性和强度。

固溶处理的温度和时间需要根据具体的合金成分和要求进行调整。

2.2 时效处理时效处理是将固溶体经过适当的加热保温时间后迅速冷却。

时效处理可以改善铬锆铜的机械性能,特别是抗拉强度和硬度。

时效处理的温度和时间也需要根据具体的合金成分和要求进行调整。

3. 热处理工艺的操作步骤铬锆铜的热处理工艺包括以下几个步骤:3.1 清洗和去除氧化物在进行热处理之前,首先需要将铬锆铜的表面清洗干净,并去除氧化物和杂质。

这可以通过化学清洗、喷砂或酸洗等方法来实现。

3.2 加热和保温将清洗后的铬锆铜放入热处理炉中,加热到固溶温度并保持一段时间,以便固溶体完全溶解。

加热的速度和保温时间需要根据具体的合金成分和要求来确定。

3.3 快速冷却在保温结束后,需要迅速将铬锆铜冷却到室温。

可以使用水、风扇或其他冷却介质进行快速冷却。

3.4 时效处理固溶处理后的铬锆铜需要进行时效处理,以获得更好的机械性能。

将固溶体加热到适当的时效温度,并保持一定的时间,然后迅速冷却。

4. 热处理后的性能改善通过铬锆铜的热处理,可以显著改善合金的机械性能和抗腐蚀性能。

固溶处理可以提高合金的塑性和强度,时效处理可以进一步提高抗拉强度和硬度。

另外,热处理还可以改善铬锆铜的晶界和亚晶界敏感性,提高合金的耐腐蚀性。

5. 我对铬锆铜热处理工艺的理解铬锆铜热处理工艺是一项复杂而关键的加工工艺,对于合金的性能和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热处理工艺对铜合金材料的导电性和热膨胀性的调控

热处理工艺对铜合金材料的导电性和热膨胀性的调控

热处理工艺对铜合金材料的导电性和热膨胀性的调控热处理是一种常用的金属材料加工技术,通过调整材料的结构和性能来满足不同的工程要求。

对于铜合金材料而言,热处理工艺可以对其导电性和热膨胀性进行有效的调控。

热处理工艺对铜合金材料的导电性有着显著的影响。

导电性是金属材料的重要性能指标之一,对于电子行业和电气工程等领域的应用至关重要。

一般来说,提高铜合金材料的导电性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进行调控。

首先,通过固溶处理可以改善铜合金材料的导电性能。

铜合金中常添加其他金属元素以形成固溶体,如锌、铝、镍等。

这些元素的加入可以提高材料的强度和硬度,同时对导电性的影响相对较小。

例如,铝对铜的固溶体形成能够减少晶界阻力和杂质的形成,从而改善导电性。

其次,热处理过程中的过热和退火处理也可以对铜合金材料的导电性进行调控。

过热处理是将材料加热到超过其再结晶温度,通过晶界迁移和晶界控制来改善导电性能。

退火处理是将材料加热到较高的温度,然后缓慢冷却至室温,通过晶粒长大和重结晶来改善导电性能。

这两种方法都可以消除材料中的晶间固溶体和杂质,提高晶界的连续性和电子的传导性。

除了导电性,热处理工艺对铜合金材料的热膨胀性也有着显著的影响。

热膨胀性是材料在温度变化时长度、体积或形状发生变化的特性。

对于需要在不同温度下使用的铜合金材料,热膨胀性的调控至关重要。

通过热处理工艺可以调节铜合金材料的晶粒尺寸和晶粒形态,从而影响其热膨胀性能。

晶粒尺寸的增大可以减小热膨胀系数,使材料在温度变化时产生较小的体积变化。

晶粒形态的调控也可以影响热膨胀性能,例如通过控制晶界的连续性来改变材料的热膨胀系数。

此外,热处理工艺还可以通过调节材料的相组成来影响其热膨胀性能。

例如,在铜锡合金中,通过固溶处理可以调节材料的相组成,从而改善其热膨胀性能。

通过选择适当的热处理参数和合金元素,可以实现铜合金材料热膨胀性能的优化。

总之,热处理工艺对铜合金材料的导电性和热膨胀性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热处理工艺对铜合金材料的热导性和导电性的提高

热处理工艺对铜合金材料的热导性和导电性的提高

热处理工艺对铜合金材料的热导性和导电性的提高热处理是一种重要的材料加工方法,通过对材料进行加热和冷却处理,可以改善材料的性能,包括热导性和导电性。

对于铜合金材料来说,热处理工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铜合金是一种常见的工程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和导电性。

然而,铜合金在应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强度低、塑性差等。

通过热处理工艺,可以改变材料的晶粒结构和组织,从而提高其性能。

热处理工艺中的一种常用方法是固溶处理,也称为退火处理。

固溶处理通过将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使固溶体中的溶质原子重新进入晶格中,同时通过冷却固溶体,使溶质原子重新固溶。

这种处理方法可以提高材料的晶格结构的均匀性,从而提高材料的热导性和导电性。

固溶处理还可以通过改变材料中的析出相来提高材料的性能。

在固溶处理后,通过恰当的降温速率,使材料中的溶质原子重新组合并析出为细小、均匀分布的析出相,这些析出相可以增加材料的强度和硬度,并改善其导热性和导电性。

除了固溶处理,还可以采用时效处理的方法来进一步提高材料的性能。

时效处理是在固溶处理后,将材料保持在一定温度下的一种处理方法。

通过这种处理方法,可以使析出相逐渐长大,形成更均匀、更细小的晶粒,从而提高材料的导热性和导电性。

值得注意的是,热处理工艺对铜合金材料的提高热导性和导电性的效果的实现需要进行恰当的程序控制和参数选择。

这包括对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冷却速率等的精确控制。

不同的铜合金材料也可能需要不同的热处理工艺,因此,在进行热处理前应先进行一系列的试验和分析。

总之,热处理工艺对铜合金材料的热导性和导电性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固溶处理和时效处理,可以改变材料的晶粒结构和组织,提高其导热性和导电性。

然而,为了实现最佳的效果,需要进行适当的程序控制和参数选择。

热处理工艺的应用可以使铜合金材料在实际应用中发挥更好的性能。

铜合金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的材料,因其优良的导热性和导电性而在电子、电工、汽车和航空航天等行业得到广泛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于能热处理强化的铜合金,中间退火后必须缓冷,其他铜合金冷却速度对性能影响不大。中间退 火的温度与预先的冷变形程度、金属的成分、加热速度、原始晶粒尺寸等有关。加热温度且在再结 晶温度以上,温度太低再结晶不完全,但太高又会使晶粒粗大,使下一道冷加工时,材料表面出现 “桔皮”状,这是十分有害的,尤其在单相材料中。在成形加工量小时,宜采用晶粒细小的坯料,当成 形加工量大时,宜采用晶粒粗大的坯料。铜合金再结晶后的力学性能不仅与其成分有关,还与退火 温度及退火前的冷加工量有关。
鏈接
項目
11 铍青铜固溶与时效工艺 铍青铜薄板、带材及薄件固溶
12 处理的保温时间
13 铍青铜固溶后要求的晶粒尺寸
硅青铜、铬青铜、锆青铜、铝 14 白铜固溶时效处理工艺 15 铜及加工铜合金加热保护气氛
铜与铜合金热处理保护气氛的 16 类型和成分
17
18
19
20
21
鏈接
铜合金的热处理--退火
均匀化退火
中间退火温度在再结晶温度以上,材料的软化程度取决于冷加工率、退火温度、保温时间。一般在 加工初期采用高温退火,加工后期采用较低温度退火,以保证晶粒度的均匀一致。合金再结晶温度 经验公式:T再=0.4T熔(k)=0.4t熔-164(℃)
通常中间退火时,采取快速升温,装炉量大,温度取上限.从而提高再结晶温度,细化晶粒,缩短加 热时间,减少氧化,提高生产率;最终退火,缓慢升温,控制装炉量,温度取下限,特别是薄壁零件, 以保证产品性能均匀。温度控制在±5℃之内,退火保温时黄铜为1.5~3h,锡青铜、铝青铜、铍青铜 为1~3h。
说明
主要目的:消除铸造时锭坯的成份偏析。 主要用于铜合金铸锭。锡青铜、铍青铜及白铜铸件通常都要进行均匀化退 火。加热温度以不发生熔化为度(白铜为1000℃)。
黄铜铸件在高温下加热时表面易于脱锌,一般不进行均匀化退火。
均匀化退火多在燃料炉中加热,炉气成分应控制在弱还原性和弱氧化性之 间。
溶质的扩散速度与扩散系数D成正比,D=D0exp(-Q/RT),【R气体常数、Q 激活能、D0频率因子cm2/s】,Q表示原子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所 需的能量,原子移动必须克服能量壁垒。纯相的激活能大,扩散系数小, 但如果只是浓度上的不均匀则相对Q较小。温度升高,原子借助热起伏,克 服能量壁垒的原子倍数不断增多,高温下的空位也有助于原子扩散,一般 均匀化温度要比退火温度高100℃。扩散速度与时间呈抛物线关系即:r2=kt (r扩散距离、k常数),一般锡青铜的结晶区间大,成份偏析严重,需要均 匀化退火。
铜合金的热处理--退火
去应力退火
说明
黄铜冷加工产生残余应力,会导致应力腐蚀,产生季节性碎裂现象。 主要目的: 1.在于消除残余应力,因此低温退火温度应尽量低,以避免材料的软化。 2.去除铸件、焊接件及冷成形件的内应力,以防止零件变形与开裂,也能提 高抗蚀性(因零件存在拉应力时,在腐蚀介质中,极易产生应力腐蚀)。对于 锡磷和锌白铜低温退火还可显著提高硬度。也能提高冷成形黄铜、锌白铜、 磷青铜的弹性和强度。用作弹性元件的各种青铜及白铜制品去应力退火的 目的是稳定元件的弹性。
退火
在铜合金中,固溶热处理和时效处理的主要对象是铍青铜。另外,铝黄铜, 含有Si和Ni的铝青铜,含Ni的硅青铜,含Si和Zr的高强度铬青铜,都可以采 用这种热处理力法提高强度。 HA160-2的固溶热处理温度为800℃,时效处理温度为350~450℃。 含C、Ni的铝青铜固溶热处理温度为800~900℃,时效处理温度为400~ 450℃。QSil-3固溶热处理温度为850℃,时效温度为450℃。 高强度铬青铜固溶热处理温度为1000℃,时效处理温度为525℃。
纯铜主要用来制作管材、线材、板材和棒材。这类制品都要经过冷轧和冷拔,在生产过程中要在各 道冷变形工序中间进行再结晶退火,制成品一般也都要进行再结晶退火,以保证材料具有良好的塑 性、导电性及导热性。
纯铜管材、棒材及线材再结晶退火可选择的温度范围相当宽: 管材为470~630℃;小直径线材(<1mm)为290~440℃;大直径纯铜棒材为550~620℃、保温时间 大致为1h;纯铜线材再结晶退火温度为410~430℃。
铜合金的热处理--退火
中间再结晶退火
说明
主要目的:在于消除加工硬化。加工硬化可以提高铜和铜合金的强度和硬度,但也降低了材料的塑 性和韧性。冷加工(冷轧、冷冲或冷拔)后的型材(线材、棒材、板材)再作进一步冷变形时将成为困难。 所以,材料冷轧或冷拔的过程中,一道与一道之间须进行再结晶退火,恢复其塑性,以便于冷加工, 此类再结晶退火为中间(再结晶)退火。
冷变形黄铜工件,用作弹性元件的锡青铜、铝青铜、铍青铜、硅青铜及白 铜线材或板材,都要进行去应力退火。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锌含量大于20%的黄铜冷变形工件,在潮湿大气,特别是在含氨的大气中 以及汞和汞盐溶液中,经常会发生应力腐蚀开裂。为了避免出现这种现象, 必须进行去应力退火。退火温度为500~700℃。锡青铜去应力退火温度为 250~300℃;铝青铜为300~360℃;铍青铜为150~200℃;硅青铜为 275~325℃;白铜为325~375℃。去应力退火一般合金去应力退火保温时 间为 1~3 h,铍青铜为15~20 min,去应力退火温度见表9.2-2。
为了检查工件退火后是否仍有残余内应力,可将样品置于硝酸亚汞水溶液 中浸泡2h。用放大镜观察样品表面是否出现龟裂。
铜合金的热处理--退火
时效硬化 &固溶淬火
说明
时效硬化目的:固溶、淬火后,析出溶质原子强化合金。 时效温度要求较为严格,炉温必须尽量保持均匀。
固溶淬火是时效前的热处理工艺。 目的在于:在固溶温度下保温后急速冷却,以获得最大限度的过饱和固溶 体,通常与时效析出热处理共同应用,提高材料性能。
铜合金的热处理
目錄
項目
1 均匀化退火 2 中间再结晶退火 3 去应力退火 4 时效硬化 &固溶淬火 5 纯铜的再结晶退火温度及保温时间
加工铜合金去应力退火温度及再结 6 晶退火工艺 7 黄铜带材的制造与力学性能关系
铜合金弹性材料获得最好的弹性极 8 限及其应力松弛的低温退火规范 9 加工铜合金的强化热处理 10 铝青铜的淬火与回火工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