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淋巴瘤的影像诊断
肺淋巴管肌瘤2例影像学诊断及分析

【 1 】 陈东 . 诊断 c T 模 拟定位在 三维适 形放疗 中的临床价 值 . 广西 医
学, 2 0 1 1 , 3 3 ( 3 ) : 3 2 4 .
或加速器产生 的射线等对肿瘤病灶进行辐照。 大部分恶性肿瘤
患者在治疗过程 中需要进行放射治疗 , 而大约 4 J 0 %的恶性肿瘤
[ 2 】 原锦. C T模拟过程在三维适形放疗 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叨. 实 用医技
1 资 料 与 方 法
高分辨率 C T( HR . C T) 影像 学特点。方法 对我院 3 年 来经病
理证 实的 2 例 肺淋 巴管肌 瘤患者的 x 线及 HR . C T表 现进行 回
顾性分析。 结果
2例胸部 x线表现为纹理增 多、 增粗 , 后 出现
气胸及囊状透光影 , 但无 明显特异性。HRCT的特征性表现为
发症发生 。
3~讨 论 ~ 一 一 一 ・
体位 , 模拟过程 中的图像质量 、 大小 、 角度 等都 可以根据实际要
求进行调整 , 其方法操 作简单 、 定位准 确 、 经济实用 , 可 以在
临床上广泛应 用。
参考文献
肿瘤特别是恶性肿瘤 的治疗 主要是进行放射治疗 , 其 是应 用放 射线如放射性 同位素产生 的射线和各类 x线射线 治疗机
[ 3 】 侯有贤. 三维立体适形放疗治疗恶性肿瘤 的临床应 用( 附8 3 0 例报
告) 叨. 解放军 医学杂志 , 2 0 0 7 , 3 2 ( 7 ) : 6 6 4 .
( 收稿 日 期: 2 0 1 3 - - 0 5 — 2 1 )
肺 淋 巴管肌瘤 2例影像学诊断及分析
靳庆文 袁 伟 邓守沛
肺淋巴瘤影像表现

4、没有胸膜皱缩
15/36
病理,病灶内纤维化少
16/36
1、多发、多形态 2、均匀强化 3、跨叶生长 4、收缩不明显 5、空气支气管征 6、血管走行正常 7、磨玻璃密度,沿血管分布
肺癌
17/36
1、多发、多形态 2、均匀强化 3、跨叶生长 4、收缩不明显 5、空气支气管征 6、血管走行正常 7、磨玻璃密度,沿血管分布
肺癌分叶
30/36
1、多发、多形态 2、均匀强化 3、跨叶生长 4、收缩不明显 5、空气支气管征 6、血管走行正常 7、磨玻璃密度,沿血管分布
如何鉴别诊断
• 非特异性炎症 • 结核 • 肺癌 • 真菌感染 • 肺梗死 • 肺出血
31/36
炎症:单一形态、病灶收缩、 沿支气管分布
32/36
慢性炎症:病灶收缩,边界清密度高
2、病灶内坏死少见, 通常强化均匀
7/36
1、多发、多形态 2、均匀强化 3、跨叶生长 4、收缩不明显 5、空气支气管征 6、血管走行正常 7、磨玻璃密度,沿血管分布
2、病灶内坏死少见, 通常强化均匀
8/36
病理--坏死少见
9/36
肺癌坏死多见
10/36
1、多发、多形态 2、均匀强化 3、跨叶生长 4、收缩不明显 5、空气支气管征 6、血管走行正常 7、磨玻璃密度,沿血管分布
1、多发、多形态 2、均匀强化 3、跨叶生长 4、收缩不明显 5、空气支气管征 6、血管走行正常 7、磨玻璃密度,沿血管分布
7、磨玻璃影,沿血管 分布—纽扣征
26/36
1、多发、多形态 2、均匀强化 3、跨叶生长 4、收缩不明显
病变发生与血管关系
5、空气支气管征 6、血管走行正常 7、磨玻璃密度,沿血管分布
肺粘膜相关淋巴瘤影像特征(最新课件)

55
引
言
● 原发性肺淋巴瘤分型 • 非霍奇金淋巴瘤 • 肺粘膜相关淋巴瘤 • 高度恶性大B细胞淋巴瘤 • 血管中心性淋巴瘤 • 其他如血管内淋巴瘤(IVL)等
2/17/16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医学影像科
66
肺粘膜相关淋巴瘤
● 起源于支气管相关淋巴组织低度恶性小B细胞淋巴瘤 ● 属于非霍奇金淋巴瘤 ● 属于原发性肺淋巴瘤
● 分型及影像 • 结节、肿块型 • 边界模糊
NoNo Image
2/17/16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医学影像科
22 22
肺粘膜相关淋巴瘤——影像表现
● 分型及影像 • 结节、肿块型 • 偶可见空洞及液气平面
No Image
2/17/16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医学影像科
23 23
No Image
No Image
肺粘膜相关淋巴瘤影像诊断
No
No
Image
Image
1
引
言
● 淋巴瘤 • 为全身性疾病 • 多发生于淋巴结 • 很少原发于肺内、骨等组织 • 分类 • 继发性肺淋巴瘤 • 原发性肺淋巴瘤 • 与免疫缺陷相关肺淋巴瘤
2/17/16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医学影像科
22
引
言
● 原发性肺淋巴瘤
• 发病率极低 • 约占淋巴瘤的0.36%~1.2%
17 17
肺粘膜相关淋巴瘤——影像表现 ● 分型及影像 • 结节、肿块型 • 病理基础 支气管、血管周围淋巴瘤细胞
形成结节或肿块
沿支气管、血管外周淋巴 窦道途径浸润扩散、
支气管、血管、淋巴管周围组织结构 增厚或局部
2/17/16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医学影像科
肺内“淋巴瘤”的影像诊断,总结的太棒了~~

肺内“淋巴瘤”的影像诊断,总结的太棒了~~肺内淋巴瘤淋巴瘤病是源于全身淋巴组织的常见恶性肿瘤,分霍奇金与非霍奇金淋巴瘤。
肺内淋巴瘤可为继发于全身淋巴瘤的一部分,或仅原发于肺组织。
其中继发于全身淋巴瘤的较为多见,而仅有肺实质改变而无纵隔、肺门和其他部位淋巴病变的原发肺组织的淋巴瘤极为少见,仅占5%,其恶性程度也较低。
【病理特点】肺内淋巴瘤的分型与其他部位淋巴瘤分型一样,分霍奇金与非霍奇金淋巴瘤。
肺内淋巴瘤主要侵犯肺间质和支气管粘膜下的淋巴组织。
侵犯肺间质的淋巴瘤主要是从肺门开始沿支气管、血管间质向外蔓延、扩展,对支气管腔的侵犯较少,很少引起管腔狭窄,对肺泡侵犯主要是肺泡壁的增厚,最终整个肺泡腔被肿瘤组织替代。
侵犯支气管粘膜下的淋巴瘤主要是在支气管腔内形成结节样病灶,致管腔狭窄、阻塞,但病变一般较为局限。
【临床表现】部分病人可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但多数病人有咳嗽、咳痰、痰中带血、胸痛、胸闷、发热等症状,如为继发性肺内淋巴瘤还可有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及肝、脾肿大、贫血等肺外症状。
【CT表现】肺内淋巴瘤不管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一般在CT上可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1)结节肿块型:可为单发或多发。
原发性淋巴瘤多为单发性结节肿块,表现为肺内轮廓清楚、边缘光整的软组织肿块,病灶发展缓慢,内可见支气管充气征:如为继发性的单发结节则边缘毛糙,可见小毛刺及卫星状小结节。
多发性结节肿块在原发性及继发性淋巴瘤中均可出现,结节大小不一,直径1~10mm,以双肺中下野多见,内密度不均匀可见空洞液平或充气支气管征,边界多不清晰,周围可见小片样磨玻璃影(图3-173~3-175)。
(2)支气管、血管、淋巴管型:本型在非霍奇金淋巴瘤中多见,主要为继发性肺内淋巴瘤。
CT表现为以肺门及中肺野为主的,沿支气管、血管纹理呈发散性分布的小斑状影或线状及网格状影。
并可见有多发粟点样结节影沿支气管周围分布,是为继发性肺内淋巴瘤的特征性表现(图3-176,图3-177)。
原发性肺淋巴瘤CT影像分析

诊断标准
1. 病理学确诊; 2. 影像学显示肺、支气管受累,但未见纵隔淋巴结肿大; 3. 无肺外及支气管外其他部位的淋巴瘤或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证据; 4. 发病后3个月仍未出现胸外淋巴瘤的征象。
影像鉴别(肺炎或肺泡型PPL)
肺炎型肺癌
多发生在高龄患者,咳嗽,痰中带血。以肺实变为主要征象,可累及一个或多个肺叶,强化不明显 或不均匀。实变内见充气支气管征,管腔狭窄,僵硬,粗细不均,呈“枯枝征”。实变区内空泡及 囊腔,呈蜂房样改变。
干酪性肺炎
高热、盗汗等结核中毒症状,咳浓痰。肺组织干酪样溶解导致的肺体积缩小,与肺叶一致的大片状 高密度影,内有多发虫蚀样空洞与同侧或对侧空洞或干酪性病变共存,沿气管分布的播散灶。
影像鉴别(粟粒型PPL)
粟粒型肺结核
PPL 的结节主要分布于中下肺野中外带,可伴有间质型改变。急性粟粒型肺结核 CT 表现为 “三 均匀”,即分布、大小、密度;亚急性或慢性粟粒型肺结核分布以两肺上叶,肺尖区病灶多为硬 结,钙化。临床及实验室检查具有特异性。
总结
• PPL病变主要位于支气管周围及胸膜下间质,影像学表现为沿支气管束分布的多发结节、肿块 和实变等多种形态病变,常累及右肺中叶,可跨叶分布。
肺炎或肺泡型
沿肺段及叶分布的斑片影,可跨肺叶生长(少见,但具有特征性),空气支气管征是本型特征 性表现,病理上肿瘤主要侵及肺间质,跨越或沿支气管管壁生长,因而肿瘤内常见原有支气管 残留,部分支气管扩张、扭曲,这是由于累及支气管或周围间质引起纤维组织增生,导致牵拉 性支气管扩张。
间质型(支气管血管-淋巴管型)
肺淋巴瘤的影像诊断PPT参考课件

支气管粘膜下淋巴瘤侵犯可形成管腔内的结节状凸起,或 环绕支气管壁生长造成局限或广泛的支气管管腔变窄甚至 管腔完全阻塞,并发肺的实变和不张。 侵犯肺泡间隔时,先使肺间隔增厚,随着病变发展,肺泡 腔逐渐变小以致完全闭塞。侵犯胸膜时表现为胸膜的增厚、 斑块或结节,并趋向分散而非聚集。
02:15 6
02:15
13
肺原发淋巴瘤
肺原发性淋巴瘤
02:15
14
肺原发淋巴瘤
男,5 6 岁,左肺单发肿块, 内见充气支气管,边缘毛糙, 可见周围间质浸润征象。
男,4 3 岁,右肺中叶梭形 肿块, 内见充气支气管, 伴周围间质浸润。
02:15
15
肺原发淋巴瘤
女, 5 8 岁,双肺多发结节 影, 左下肺病灶边缘模糊, 可见充气支气管影。
PPL临床表现
本病以老年人多见,男女发病率相等,起病缓慢,病程最
长达10年,平均约为4年,约有1/2~1/3患者无临床症状。
低度恶性淋巴瘤多见,占87%。手术预后一般较好。 有临床症状者可有咳嗽、咳痰、痰中带血、发热、胸痛、 胸闷等症状。 全身淋巴结或肝、脾无肿大。
绝大多数PPL有病程长、发展慢、症状轻等特点。
免疫抑制是一个发病的高危因素,肺淋巴瘤在AIDS患者中的发病率>2% , 是正常人群的200倍。
王彦艳综述 沈志祥 审校。肺淋巴瘤诊断和鉴别诊断。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2007;3O(5):434-436 5
02:15
PPL病理特征
淋巴瘤肺内病变主要是侵犯肺的间质和支气管粘膜下组织, 病变呈浸润性发展,可侵犯支气管壁,但更倾向于侵犯管 壁外的肺间质,因而支气管腔通常仍保持通畅或仅轻度的 狭窄;
肺淋巴瘤的影像诊断
肺粘膜相关淋巴瘤的影像学诊断

肺粘膜相关淋巴瘤——影像表现
分型及影像
支气管血管、淋巴管型 支气管充气征
支气管血管束增粗、
扭曲
肺粘膜相关淋巴瘤——影像表现
分型及影像
支气管血管、淋巴管型 小叶间隔增厚
可呈毛玻璃样变
2012-10-12
33
肺粘膜相关淋巴瘤——影像表现
局部形成结节 或肿块
支气管、血管、淋巴管周 围组织结构增厚或
肺粘膜相关淋巴瘤——影像表现
分型及影像
结节、肿块型 单发或多发 不规则
结节主要分布在肺间质内
支气管旁、胸膜下 边界模糊 偶可见空洞及液气平面
肺粘膜相关淋巴瘤——影像表现
分型及影像
结节、肿块型 单发或多发
肺粘膜相关淋巴瘤——影像表现
CASE 5 男性,41岁,体检发现
肺粘膜相关淋巴瘤
2012-10-12
肺粘膜相关淋巴瘤——鉴别诊断
肺外淋巴瘤肺浸润 肺部感染
支气管肺癌
肺结核及淋巴结结核 韦格氏肉芽肿
肺粘膜相关淋巴瘤——小结
肺粘膜相关淋巴瘤罕见 下述情况需想到肺粘膜相关淋巴瘤 病程长,一般长达2~5年,发展极缓慢 老年多见,男性多于女性 无症状或咳嗽、咳痰、胸痛者 结节、肿块或实变病灶 并伴有空气支气管征 合并肺间质性改变 无肺门及纵膈淋巴结肿大 无胸膜增厚及胸腔积液
支气管血管、淋巴管型 肺门向肺野发出放射状网状阴影 支气管血管束增粗、扭曲
支气管周围多发结节
支气管充气征(与肿瘤沿支气管黏膜下浸润生长
,多不引起支气管的阻塞有关)
小叶间隔增厚
可呈毛玻璃样变
肺粘膜相关淋巴瘤——影像表现
分型及影像
肺淋巴瘤的影像诊断通用课件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抗炎、抗结核等治疗进行鉴别。
误诊与漏诊原因分析
对于影像学表现不典型的病例,需要结合临床病史、 实验室检查结果等进行综合判断,避免误诊。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一一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文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最 终呈现发布的良好效果单击此4*25}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
利用深度学习算法对影像数据进行自动分析 ,提高诊断准确率。
分子影像技术
开发新型分子探针,实现肺淋巴瘤在分子层 面的可视化诊断。
多模态影像技术
整合多种影像技术,如MRI、CT、PET等, 提供更全面的疾病信息。
个性化诊断方法的探索与实践
个体化影像特征提取
针对不同患者,提取具有诊断价值的影像特征,实现个体化 诊断。
CT检查
CT检查是肺淋巴瘤诊断的重要 手段,可以清晰显示肺部病变的 位置、大小、形态和密度等信息
。
CT检查可以观察病变与周围组 织的关系,有助于判断病变是否
浸润或转移。
CT检查对于肺淋巴瘤的诊断和 分期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MRI检查
MRI检查在肺淋巴瘤的诊断中应用较少,但对于某些特定情况,如需要观察病变对纵隔或胸 壁的侵犯时,MRI检查具有一定的优势。
MRI检查可以提供病变的软组织和血管结构信息,有助于更全面地了解病变的性质和范围。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孕妇或对CT检查存在禁忌症的患者,MRI检查可以作为备选方案。
PET-CT检查
PET-CT检查是一种功能成像技术,通 过观察病变的代谢活性来判断病变的 性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诊断:肺恶性淋巴瘤(弥漫性大B细胞型)。
00:34
37
00:34
38
+ 病理:右下肺恶性淋巴瘤(B细胞型)
+ 免疫组化标记:(B2005-701):CD45
(﹢), CD20﹢, CD3-,Vimentin-,SMA-,MC(),CK(-),Syn(-)
00:34
12
00:34
13
肺原发性淋巴瘤
00:34
14
+ 男,5 6 岁,左肺单发肿块, 内见充气支气管,边缘毛糙, 可见周围间质浸润征象。
➢ 仅有肺的淋巴浸润而不伴有纵隔肺门及其他部位的淋巴结病变。
➢ 临床非常少见,占整个肺部肿瘤的比例<1% ,占整个恶性淋巴瘤的比例<1% , 占整个结外淋巴瘤的比例约为3.6 %。
➢ 发病年龄高峰在6O~70岁,男:女接近l:l。
➢ 多来源于支气管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 Bronchus-associated lymphoma,BALT)。 另外,还有高度恶性大B 细胞淋巴瘤、血管中心性淋巴瘤及其他少见类型, 如血管内淋巴瘤(IVL)等 。
00:34
18
+ 男性,肺部反复发作的症状一 直被当作肺炎治疗,呼吸衰竭。
+ CT表现:双肺明显大片状肺实 变影,边界清楚或模糊,其内 可见支气管显著扩张;周围仍 可见正常的肺组织存在;右肺 上叶呈肿块样完全实变。双侧 胸腔少量积液。
+ 诊断:原发性肺淋巴瘤。
00:34
19
+ 两个不同的病例
00:34
+ 混合型:
– 同时出现 以上4型中任何两种或两种以上者。
00:34
21
+ 病史:女,气短数周。 + X表现:双肺多发斑片状阴影,边界
模糊,左肺比右肺明显。
+ CT表现:双肺斑片状实变影,散在多 发小结节影,边界不清楚,部分有融 合,主要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
+ 诊断:原发性肺淋巴瘤。
00:34
22
+ 侵犯支气管黏膜可形成支气管内的结节或肿块,阻塞气道 时会引起阻塞性肺炎和肺不张 。
00:34
28
+ The patient had undergone treatment 4 years earlier and was in complete remission. CT scan shows bilateral illdefined lung masses with a nodular lesion in the left lung 。There was no mediastinal adenopathy.
+ 有临床症状者可有咳嗽、咳痰、痰中带血、发热、胸痛、 胸闷等症状。
+ 全身淋巴结或肝、脾无肿大。 + 绝大多数PPL有病程长、发展慢、症状轻等特点。
00:34
7
+ 结节、肿块型。 + 肺炎或肺泡型。
+ 支气管血管淋巴管型(间质 型) 。
+ 粟粒型。 + 混合型。
00:34
8
+ 结节肿块型:
– 最常见。多位于肺野内带或胸膜下,为单发或 多发结节、肿块,呈类圆形,边界清楚,密度 较低,直径1~10 cm,大于1 cm的灶内可见支气 管气像,部分灶内可见空洞及液气平。病灶明 显强化,平均增加42hu。
– 大叶性肺炎 – 小叶性肺炎 – 结节病 – 转移瘤 – 韦格肉芽肿 – 肺炎型细支气管肺泡癌 – 肺霉菌病 –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等。
+ 最后确诊需靠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诊断。
00:34
25
00:34
26
+ 是全身系统性淋巴瘤的一部分,临床上多表现为咳嗽, 咳痰,咯血,胸痛,胸腔积液等相应胸部症状外,还 有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
5
➢ 淋巴瘤肺内病变主要是侵犯肺的间质和支气管粘膜下组织, 病变呈浸润性发展,可侵犯支气管壁,但更倾向于侵犯管 壁外的肺间质,因而支气管腔通常仍保持通畅或仅轻度的 狭窄;
➢ 支气管粘膜下淋巴瘤侵犯可形成管腔内的结节状凸起,或 环绕支气管壁生长造成局限或广泛的支气管管腔变窄甚至 管腔完全阻塞,并发肺的实变和不张。
+ 继发性肺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可以多种多样:
00:34
27
+ 纵隔或肺门淋巴瘤沿支气管血管蔓延至肺间质内通常表现 为网状结节性病变;
+ 沿淋巴管播散可致小叶间隔增厚和支气管血管增粗;
+ 侵犯肺实质可以形成渗出,实变,结节或肿块,也可形成 肉芽肿样实变而类似于肺炎。
+ 弥漫性肺浸润有时呈微结节状类似于粟粒性肺结核的改变;
+ 男,4 3 岁,右肺中叶梭形肿 块, 内见充气支气管, 伴周 围间质浸润。
00:34
15
+ 女, 5 8 岁,双肺多发结节影, 左下肺病灶边缘模糊, 可见 充气支气管影。
+ 女, 2 2 岁, 左上肺结节, 边缘模糊,密度不均。
00:34
16
00:34
17
+ 肺炎或肺泡型:
– 表现为沿肺段或叶分布的斑片模糊渗出性病变 和肿块样实变,由于淋巴瘤倾向于侵犯肺间质, 病变内常可见支气管气像。偶见空洞。
+ The patient underwent bronchoscopy, which demonstrated an endobronchial lesion due to Hodgkin disease.
00:34
பைடு நூலகம்34
00:34
35
00:34
36
+ AIDS患者,有发热、咳血症状。
+ X线表现:双肺实质多发结节状、团块状实性肿块 影。
+ 1983年Koss提出的诊断标准:
– ① 病变包括脏层胸膜下的肺或肺局部的淋巴结; – ② 排除纵隔病变向肺内的浸润; – ③ 无淋巴瘤病史,必须是肺穿刺活检或肺叶切
除后的病理诊断。
00:34
23
+ 1993年Cordier等的修订标准:
– ① 影像学上显示肺、支气管受累,但未见纵隔 淋巴结增大;
– ② 以前从未发生过肺外淋巴瘤;
– ③ 通过临床体检,全身放射性核素、CT或淋巴 管造影,骨髓检查,及PET/CT等排除了肺外淋巴 瘤或淋巴细胞白血病;
– ④ 发病后3个月,仍未出现肺外淋巴瘤征象。
– 同时满足以上4点者可以诊断为原发性肺淋巴瘤。
00:34
24
+ PPL影像表现多样,无特异性,误诊率高。常需和肺内其 他常见或少见疾病鉴别,如:
➢ 是指淋巴瘤对肺的侵犯。根据始发部位和病因不同分 为三类:
➢ 原发性肺淋巴瘤。 ➢ 继发性肺淋巴瘤。 ➢ 免疫缺陷相关的肺淋巴瘤。
00:34
赵倩,赵绍宏,蔡祖龙等.原发性肺淋巴瘤的CT表现。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 0 0 9 ; 1 7(1):42-45
4
➢ 概述:
➢ Sugarbaler和Craver 1940年首次报道。
➢ 包括霍奇金淋巴瘤( H L ) 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 H L) 两种病理类型,其中大部 分是N H L。
➢ 免疫抑制是一个发病的高危因素,肺淋巴瘤在AIDS患者中的发病率>2% ,是 正常人群的200倍。
00:34
王彦艳综述 沈志祥 审校。肺淋巴瘤诊断和鉴别诊断。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2007;3O(5):434-436
00:34
2
+ 发病情况
– Korl报道PENL占同期恶性淋巴瘤的25% 一45%; – 国内学者报道PENL占同期恶性淋巴瘤的28.1%一42.7% 。 – PENL并不少见。
+ 误诊情况
– 黎佳全等从病理学角度报道79例PENL(包括胃肠道、鼻咽、中枢神 经系统、腮腺等部位) ,误诊率达87.3% 。
00:34
9
男,72岁,体检偶然发现右下肺病变,其他无特殊主诉。
00:34
10
男,72岁,体检偶然发现右下肺病变,其他无特殊主诉。
00:34
11
+ 术中所见:肿瘤位于右肺下叶背段,与胸壁 紧密相连,右上叶后段亦有部分侵及,肋间 附近亦有软组织瘤体约2~3cm,一并切除。 肺周围淋巴结亦清扫。术后病人恢复良好, 痊愈出院 。
➢ 侵犯肺泡间隔时,先使肺间隔增厚,随着病变发展,肺泡 腔逐渐变小以致完全闭塞。侵犯胸膜时表现为胸膜的增厚、 斑块或结节,并趋向分散而非聚集。
00:34
6
+ 本病以老年人多见,男女发病率相等,起病缓慢,病程最 长达10年,平均约为4年,约有1/2~1/3患者无临床症状。 低度恶性淋巴瘤多见,占87%。手术预后一般较好。
00:34
30
+ The patient had undergone treatment 3 years earlier and was in complete remission.
+ chest radiographs demonstrate disseminated micronodular disease predominantly involving the left lung. A pulmonary consolidation in the left inferior lobe and a left pleural effusion are also seen.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