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影像学诊断

合集下载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概述及影像学特点、诊治流程(最新)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概述及影像学特点、诊治流程(最新)

弥漫浸润性淋巴瘤主要应与病毒性脑炎区别 鉴别要点包括:
①病毒性脑炎呈弥漫性分布时,常有灰质受累较严重或以脑回侵犯为主的表现,T1WI呈 弥漫性脑回样高信号是其特征,而淋巴瘤不会表现为脑回样高信号;
②淋巴瘤在CT平扫时多呈等密度或稍高密度,而病毒性脑炎呈低密度; ③淋巴瘤增强扫描时显著均质强化,而病毒性脑炎一般不强化,或病灶周围.仅有轻度
线状强状。
累及胼胝体而侵犯双侧半球的原发淋巴瘤需要与胶质母细胞瘤区别 鉴别要点包括:
①原发淋巴瘤CT密度和MR信号较均匀,而胶质母细胞瘤CT密度和MR信号不均匀; ②原发淋巴瘤通常呈均质显著强化,而胶质母细胞瘤通常呈不均质、不规则环形强化; ③氢质子波谱检查,肿瘤实质部分出现明显的Lip波提示可能为淋巴瘤; ④胶质母细胞瘤在磁敏感加权成像时可见明显的磁敏信号,而淋巴瘤无。
临床表现与其他颅内肿瘤类似,头痛、恶心、呕吐、颅压增等,无特征性。病程较短, 如不治疗,多在症状发生后3-5个月内死亡。由于恶性淋巴瘤对放、化疗敏感,及时放射 治疗能明显改善病人的预后。但手术治疗不能改善该病预后,故早期正确诊断有重要意义, 也因此影像诊断非常重要。
影像学特点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多起自血管周围间隙内的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因为脑内靠近脑表面 及脑室旁血管周围间隙较明显,故肿瘤常发生在近中线深部脑组织,其一侧常与脑室室管 膜相连,或肿瘤靠近脑表面,也容易累及胼胝体而侵犯对侧半球。肿瘤内一般无钙化。
均质强化的脑原发淋巴瘤,有时需要与结核瘤鉴别 氢质子波谱对两者的鉴别有重要意义。结核瘤和淋巴瘤均可在0.9-1.6ppm处出现明
显的Lip波,但结核瘤脑正常代谢物质明显降低或缺乏,包括NAA波、Cr波、Cho波和 MI波,而淋巴瘤表现为Cho波升高。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MRI影像诊断及病理特点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MRI影像诊断及病理特点
t r u rf c sa d t e o h r7 3 . ) rs n i g amu i c lfr u o 2 e in .3 a y t mo o u n h t e ( 0 4 p e e t h f a o m p t 5 ls s 9 n o o o 1 1s n c t da u r tn o i r i ,t eo h rt t n r tn o il r i.Th s f4 e i sl ae ts p a e tra b an h t e woa fae t r an o o l i ab emo t
te t in s,s s t m p o e M RIdig o t c u a y o o a o i r v a n s i a c r c fPCNSL. M a il nd M eho Th c _  ̄ras a t ds e
MRIa d p t o o ia f dn s i 3 p t n s wi o f me C L we e r to p c iey n ah lgc l i ig n 2 a i t t c n i d P NS r e r s e t l n e h r v
淋 巴瘤 , 下肿 瘤 细 胞 弥 漫 分 布 , 细 胞 大 小 较 一 致 , 质 少 , 镜 瘤 胞 核大 , 色 质 颗 粒 粗 ,5 染 1
作 者单 位
1 61 04I 0
例 (5 2 ) 6 . 可见 瘤 细 胞 围绕 血 管 呈 袖 套 样 浸 润 , 有 病 例 均 未 见 出 血 、 死 , 化 。 所 坏 钙 结论 :C S P N L的 病 理 学 基 础 决 定 其 MR 表 现 具 有 一 定 特 征 性 , 型 的 病 例 , 规 I 典 常 MR 多可 作 出正 确 的 诊 断 , 诊 有 赖 于 病 理 。 I 确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MRI诊断与鉴别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MRI诊断与鉴别
痕病灶 清除术5 ,成功率 10 ,术 中平均 出血量 12 ,手术 时间 例 0% 3mL 4mi,平均住 院天数 1d 5 n 0 。说 明腹腔 镜治疗C P S ,操作 比较复杂 ,但 只要术者技术 娴熟 ,就可 以做到安全有 效。

临床研究 ・ 2 4 9
综上所 述 ,C P S 的早 期诊 断十分重 要。通过超 声检查 完全 可以实 现对 C P S 的早 期诊 断 ,并酌情选择 治疗方案 ,做 到早诊 断、早 治疗 , 避免 漏诊 误诊 。 参考 文献
1河池市第三 人民医 院确 诊的并且 已经经过病理 证 实 的P NS 病例5例 ,其 中男性3例 ,女性2例 ;患者年龄在 1至8 C L O 0 O 9 4 岁 不等 ,平 均年龄4 . 。临床具体症 状表现 为恶心 、呕吐、头晕 、 7岁 5 头 痛、语言 障碍 、偏 瘫 、视物模 糊 、记忆 力减退等 。HI V检测结 果全 部呈 阴性 ;手术至前进行体 检、C 检查 ,以便 排除非 中枢系统 的淋 巴 T 瘤 ;4 例进行 开颅 手术治疗 ,l例采用立 体定 向的穿 刺治疗。所有5 O 0 0 例病例在 手术至后 均作病理分析 ,以排 除颅 外淋 巴瘤 ,进 而最终确诊 为脑 内部 的淋 巴瘤。
病例 中有2 例病例 ,共3 个病灶 ,在 D 图像 下均显示为 明显 的高信 0 4 WI
所以手术之前的相关影像诊断就更具有着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该
组 选择 的病例 中,经病理 学检查证 实的MR 扫描和资料 齐全者有4 例 I 2 P NS C L,对 其病 理特 点予 以分析 ,并结合 相关 文献 ,探 讨P NS 的 C L MI 影像特征 ,从而提 高临床对该病的确诊率 。 u 1资料 与 方法
者 1 例 ;共 6 6 2个病 灶 , 其 中 ,在幕 上者 3 个 , 在幕 下者 2 个 ;形 状 多呈 圆形 或者 类 圆形 , 占位 效应很 低 , 且 出现 轻 中度 水肿现 象者 9 3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影像学诊断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影像学诊断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影像学诊断正文:一、绪论⑴选题背景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是一种少见但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的疾病。

它可以发生在大脑、脊髓和脑膜等部位,临床上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运动障碍等症状,严重的病例还可以导致昏迷、痴呆、瘫痪等。

⑵目的与意义本文旨在探讨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影像学诊断方法,以提供参考和指导。

二、病理学特点及临床表现⑴病理学特点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病理学特点是在脑组织中出现淋巴细胞浸润,形成肿块或结节。

这些肿块或结节可以单发或多发,大小不一,边界不清。

⑵临床表现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因病变部位和病变大小而有所不同。

常见症状包括头痛、呕吐、视力模糊、麻木、运动障碍等。

三、影像学诊断方法⑴ CT检查CT检查是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影像学诊断的首选方法。

它可以提供脑部组织的高分辨率图像,并可以显示病变的大小、形态、位置等信息。

⑵ MRI检查MRI检查是另一种常用的影像学诊断方法。

它可以提供更详细的脑部组织图像,包括组织结构、血供情况等,对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⑶ PET-CT检查PET-CT是一种结合了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和CT的检查方法。

它可以提供脑部代谢活性和解剖结构的图像,对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诊断有较高的准确性。

四、诊断评估与判定⑴影像学表现评估通过对CT、MRI和PET-CT等影像学检查结果的评估,可以对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病变属性、大小、位置等进行判定。

⑵辅助检查评估在影像学检查的基础上,可以结合脑脊液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等辅助检查,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诊断准确性。

五、治疗方法与预后评估⑴治疗方法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等。

根据病变的大小、位置和分期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⑵预后评估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预后评估主要依据病变的分期和患者的一般情况进行判定,及时合理的治疗对于提高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六、结语通过本文对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影像学诊断进行综述,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影像学检查是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诊断的重要手段,CT、MRI和PET-CT是常用的影像学诊断方法,评估病变的属性、大小、位置等是诊断的关键。

【淋巴瘤专家共识 2018】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

【淋巴瘤专家共识 2018】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

【淋巴瘤专家共识2018】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是原发于结外的非霍奇金淋巴瘤,仅限于颅脑、软脑膜、脊髓和眼球组织侵犯,而无其他组织或淋巴结浸润。

PCNSL是一种罕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3%,占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的1%,病理类型90%以上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50%·70%BCL-6高表达,90%以上MUM-1高表达,具有高度侵袭性,预后差。

该病中位发病年龄60岁左右,且近年来在免疫功能正常的患者中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由于PCNSL的发病部位特殊及血脑屏障的存在,对于该病的诊断及治疗均存在困难,目前暂无标准治疗方案。

由于眼球组织侵犯,以局部治疗为主,不在此讨论。

PCNSL的影像学诊断PCNSL由于发病位置特殊,活检困难,影像学早期诊断十分重要。

目前标准的影像学诊断及疗效评估主要依赖T1加权增强磁共振成像(MRI)。

尽管免疫正常PCNSL患者中约50%在T1加权MRI上可见增强病灶,但有约25%的患者表现为T2/FLAIR上的高密度非增强病灶,因此T2/FLAIR有助于检测出一些无症状非增强的中枢神经淋巴瘤。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放化疗及退行性变导致的脑白质病变亦可导致T2/FLAIR的脑白质变性,因此亟待新的影像学手段进一步提高诊断水平。

弥散加权是目前研究较多的一种影像学检测手段,有助于区分细胞较多弥散受限的PCNSL和少细胞的肿瘤如胶质瘤,也与预后相关。

Wieduwilt等发现低弥散系数患者预后更好。

代谢影像学如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MRI、波谱分析亦是新的研究方向。

PCNSL诊断标志物早诊断早治疗对于提高PCNSL患者预后至关重要,但由于PCNSL侵犯部位多为深部脑实质,活检较为困难。

研究人员对于PCNSL协诊标志物进行了研究,发现一些驱化因子(如CXCL13)和细胞因子(如IL-10)可以与影像学结合协助诊断。

MRI引导下立体定向活组织检查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MRI引导下立体定向活组织检查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诊断中的应用 ,提高中枢神经系统淋 巴瘤的诊断水平。方法 :对 1 6例疑诊 中枢神 经 系统淋巴瘤 的 患者行 MR 引导 下立体 定 向活检 手 术。安 装 Lke 立体 定 向 头架 , MR 扫描 ,计 算靶 点取 I esl l 行 I
标 本 ,所取 标本 送病 理 学检 查 。结果 :1 患者 手术 成功 率 10 ,经 病理 证 实,均诊 断为 中枢 6例 0% 神 经 系统 淋 巴瘤 ,其 中 1 为 弥漫性 大 B细胞淋 巴瘤 ,1 为 B ri 淋 巴瘤 。术 后 复查 c 5例 例 ukt t T有 4
etc cba ipyw spr r di 1 up c dpt nswt ( N )lm h m .A a m cl oa o , i — o t ri bo s a e o ai n f me n sset a e t i 6 e i h C S y p o a n t ia l t n da o ci g
例 出现 血肿 ,1 患者 于术后 第 4 日出现 迟发 性 出血 、脑 疝 ,行 开颅 手术 后 死 亡。结 论 :立 体定 例
向活检术对于明确诊 断中枢神 经系统淋巴瘤, 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关键 词 ]Βιβλιοθήκη 中枢神 经 系统淋 巴瘤 ;立体 定 向手术 ;活组 织检 查
Di g o i fCe ta e v u y tm y h ma b RIg ie tr oa t ip y Y NG C a ,L U i— a n s o n r ln r o s s se lmp o y M s - u d d se e tci b o s . A h o I Jn c
lg o ,K h nln , EXa f n W N igyn eatetfN uougr, h n EC u— g Y io a , A GLn —a.Dp r n ersre Te o m o y

MRI和CT在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MRI和CT在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的好发部位 包括额叶 、 顶 叶及基底 节区。C T图像 主要表现 为等或略 高密度 , MR I图像 中表现 为等或略长 T 1 、 等或 略长, r 2信号 , D WI 呈等 、 略 高或 高信号 , 肿瘤 实质均呈明显强化。淋巴瘤肿 瘤实质 区出现 高耸的 L i p 峰及 C h o峰升
【 A b s t r a c t 】 O b j e c t i v e T o i n v e s t i g a t e t h e a p p l i c a t i o n v a l u e o f C T a n d M R I i n t h e d i a g n o s i s o f
p r i ma r y c e n t r a l n e r v o u s s y s t e m l y mp h o ma .M e t ho d s T h i r t y - n i n e c a s e s o f pr ima r y c e n t r a l n e r v o us s y s - t e n r l y mph o ma p a t i e n t s wh o h a d b e e n c o n ir f me d b y p a t h o l o g y,a l l o f t h e m h a v e r e c e i v e d mu hi s l i c e s p i r a l
t i c s ,c o mp a r e d d i f f e r e nc e s a mo n g NAA/Ch o,NAA/Cr,Ch o /Cr,Li p /Cr a n d ADC v a l u e s . Re s u l t s Pr ima y r c e n t r a l n e r v o u s s y s t e m l y mp h o ma’ S p r i ma y r s i t e s i n c l u d i n g ro f n t a l l o be,p a r i e t a l l o b e a n d b a s a l

颅内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MRI诊断

颅内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MRI诊断

中外医疗中外医疗I N FOR I GN M DI L TR TM NT2008N O .26CH I NA FOR EI G N M EDI CAL TREATM ENT影像与检验颅内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是指中枢神经系统之外各处均无淋巴瘤而只发生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淋巴瘤,是颅内淋巴网状系统较为少见的恶性肿瘤,属于非何杰金氏淋巴瘤。

随着免疫制剂使用过多及A I D S 病患者的增多,颅内淋巴瘤的发病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

作者回归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颅内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M R I 表现,观察总结其影像特征,以提高本病的影像学诊断水平。

1资料与方法收集9例颅内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其中男性6例,女性3例,年龄27~64岁,平均年龄48.2岁。

临床表现主要为头痛,恶心,呕吐,癫痫及肢体运动障碍等。

所有病例均行M R 平扫及增强扫描检查,使用Si em ens a vant o 及s ym phony1.5T 超导型成像仪。

Se 和T s e 序列,均行T1W I 和FLA I R 平扫及T1W I 增强扫描,常规轴位、矢状位及冠状位扫描,增强扫描静脉注射G d-D TPA 0.1m m ol /kg 。

扫描参数为T 1W I T R450m s ,TE 7.4m s;FLA I R TR 9000m s 、TI 2000m s ,TE 104m s 。

2结果8例为单发,1例多发,其中额顶叶6例,颞叶2例,右小脑1例,胼胝体1例。

病灶呈类圆形为主,少数呈不规则形。

M R 表现与脑灰质相比,多数病灶T1W I 为略低信号(7例),少数为等信号(2例),T2W I 多为等、略高信号(8例),少数为略低信号(1例)。

病灶边缘较清晰,均有占位效应,灶周水肿相对较轻。

注射G d-D TPA 后,8例病灶明显团块状强化,1例中央可见坏死无强化区,周边部呈不均匀强化。

3讨论原发性颅内中枢系统淋巴瘤是指不存在中枢神经系统以外淋巴瘤的颅内恶性淋巴瘤,肿瘤形态多样,大多呈圆形、类圆形,少数呈不规则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MRI的T1/T2WI上均表现为低或等信号,主 要是由于淋巴瘤细胞内部丰富的网状纤维及肿 瘤实质成分多,含水少有关,由于淋巴瘤沿着 血管生长,往往无营养不足的出血及坏死。强 化呈团块状或结节状。
讨论
鉴别诊断: 1)转移性肿瘤 2)恶性程度较高的星形细胞肿瘤 3)继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脑膜转 移多见) 4)脑脓肿
讨论
定义:中枢神经系统以外体内各处均没 有淋巴瘤者,否则为继发性 曾用名:淋巴瘤肉瘤、网状细胞肉瘤、 血管外皮肉瘤等。 病理分型:免疫母细胞型、弥漫性大细 胞型 病理属于3~4级 70%为B细胞性
பைடு நூலகம்
讨论:
CT 表现:为深部脑白质可见等或高密度结节 或肿块,密度均匀,边界清楚,周边轻中度水 肿。钙化,出血及囊变非常少见。病理下肿瘤 内部间质少,而且淋巴瘤细胞细胞质少,核大, 吸收放射线能力强,所以出现CT上面的等或稍 高密度。
总结
诊断PCNSL要点: 1.影像学信号及密度特点。 2.位置,脑室周围。 3.有无免疫缺陷疾病。
一定要结合肿瘤的部位,即位置深,脑 室周围。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 瘤的影像学诊断
病例1:
病例2:
病例3:
病例4:
病例5:
病例6
病例7
病例8
讨论
临床:罕见,0.2%~2%,由于器官移 植以及AIDS患者增加。 发病年龄:免疫系统正常者多为50~60 岁;免疫缺陷者为30岁左右 症状:头痛、癫痫、局灶性运动障碍 对放疗敏感,一年之内可复发。 预后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