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化学第五章 酸碱平衡
合集下载
第五章酸碱平衡 (2)ppt课件

达电离平衡时
(( cH ) / c )(( cB ) / c ) K a (( cH B ) /c )
Kaθ称为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用来衡量酸的强弱。常 见弱酸的Kaθ值见附表三
8
同理,对于弱碱来讲,Kbθ 越大,碱的强度就越大。
NH3(aq) + H2O(l)
NH4+(aq) + OH(aq)
2. 酸碱的共轭关系 酸给出质子后,变成碱.
3
2. 酸碱的共轭关系 同理,碱接受质子后,变成酸。故有: 酸 = 碱 + 质子
处于上述关系中的一对酸和碱,互称为共轭酸碱。 Cl- 是 HCl 的共轭碱 , 而 HCl 是 Cl- 的共轭酸。H2O 作为 一种酸时,其共轭碱是 OH- ; 而 H2O 作为 一种碱 时, 其共轭酸是 H3O+。 4
H+
● 盐的水解
H O(l) (aq) Ac HAc(a OH (aq 2
H+
H+
NH (aq) H O ( l ) H O (aq) NH (aq 4 2 3 3
+ 2 + + [ ] [ ] Cu(H O) H O(l) = = H O (aq) + Cu(O O) (a 2 4 + 2 3 2 3
5
● 酸和碱的解离反应
6
H+
●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H O (aq) OH (aq) H O(l) H O(l 3 2 2
H+
H O (aq) NH (aq) NH (aq) H O ( l ) 3 3 4 2
H+
HAc(aq) OH (aq) H O(l) ( aq ) Ac 2
(( cH ) / c )(( cB ) / c ) K a (( cH B ) /c )
Kaθ称为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用来衡量酸的强弱。常 见弱酸的Kaθ值见附表三
8
同理,对于弱碱来讲,Kbθ 越大,碱的强度就越大。
NH3(aq) + H2O(l)
NH4+(aq) + OH(aq)
2. 酸碱的共轭关系 酸给出质子后,变成碱.
3
2. 酸碱的共轭关系 同理,碱接受质子后,变成酸。故有: 酸 = 碱 + 质子
处于上述关系中的一对酸和碱,互称为共轭酸碱。 Cl- 是 HCl 的共轭碱 , 而 HCl 是 Cl- 的共轭酸。H2O 作为 一种酸时,其共轭碱是 OH- ; 而 H2O 作为 一种碱 时, 其共轭酸是 H3O+。 4
H+
● 盐的水解
H O(l) (aq) Ac HAc(a OH (aq 2
H+
H+
NH (aq) H O ( l ) H O (aq) NH (aq 4 2 3 3
+ 2 + + [ ] [ ] Cu(H O) H O(l) = = H O (aq) + Cu(O O) (a 2 4 + 2 3 2 3
5
● 酸和碱的解离反应
6
H+
●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H O (aq) OH (aq) H O(l) H O(l 3 2 2
H+
H O (aq) NH (aq) NH (aq) H O ( l ) 3 3 4 2
H+
HAc(aq) OH (aq) H O(l) ( aq ) Ac 2
第 5 章 酸碱和酸碱反应 (2)

前言(酸碱理论的发展) 1.日常生活中,人们几乎天天与酸碱打交道。 2.Arrhenius 的电离学说于 19 世纪 80 年代提出,使人们对酸和碱的认识产生了飞跃, 以电离理论为基础去定义酸和碱,使人们对酸和碱的本质有了极为深刻的了解。是 酸碱理论发展的重要里程碑。至今仍被广泛应用。 不足点:仅局限在水溶液中,对近年来兴起的大量非水溶剂体系乃至无溶剂体系无 能为力;仅限于某些只含氢原子或氢氧根的物质; 因此要扩大酸碱的物种范围和应用范围,重要的理论有将要讲的三种。
(1)HB + H2O
B- + H3O+
K
θ a
= [C(B− )/mol ⋅ dm −3 ] ⋅ [C(H`3O + )/mol ⋅ dm −3 ] [C(HB)/mol ⋅ dm −3 ]
若 HB 的起始浓度为 C0(HB)
K
θ a
=
[C(H`3O + )/mol ⋅ dm −3 ]2
[C0 (HB)/mol ⋅ dm −3 ] − [C(H`3O + )/mol ⋅ dm −3 ]
Chemistry
西北大学精品课程·重点课程·学科核心课程 ---- 普通化学
第5章 酸、碱和酸碱反应
Chapter 5 Acid, Base & Acid-base GENERAL
Reaction
教学要求:
1、 理解布朗斯特酸碱、路易斯酸碱和软硬酸碱理论的意义和要点; 2、 掌握一元弱酸、弱碱的 pH 的计算公式; 3、 掌握缓冲溶液 pH 的计算 4、盐的水解及其溶液 pH 的计算。
即
C(H 3O + )/mol ⋅ dm −3
=
K
θ a
[C
(1)HB + H2O
B- + H3O+
K
θ a
= [C(B− )/mol ⋅ dm −3 ] ⋅ [C(H`3O + )/mol ⋅ dm −3 ] [C(HB)/mol ⋅ dm −3 ]
若 HB 的起始浓度为 C0(HB)
K
θ a
=
[C(H`3O + )/mol ⋅ dm −3 ]2
[C0 (HB)/mol ⋅ dm −3 ] − [C(H`3O + )/mol ⋅ dm −3 ]
Chemistry
西北大学精品课程·重点课程·学科核心课程 ---- 普通化学
第5章 酸、碱和酸碱反应
Chapter 5 Acid, Base & Acid-base GENERAL
Reaction
教学要求:
1、 理解布朗斯特酸碱、路易斯酸碱和软硬酸碱理论的意义和要点; 2、 掌握一元弱酸、弱碱的 pH 的计算公式; 3、 掌握缓冲溶液 pH 的计算 4、盐的水解及其溶液 pH 的计算。
即
C(H 3O + )/mol ⋅ dm −3
=
K
θ a
[C
第五章酸碱平衡.ppt

新乡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
5.2.2 溶液的pH值
pH = -lg{c(H3O+ )} 令 pOH = -lg{c(OH- )} 根据 KW ={c(H3O+ )}{c(OH- )}= 1.0×10-14
即 - lg c(H+ ) - lg c(OH- ) = - lg KW = 14 \ pH + pOH = pKW = 14
§ 5.1 酸碱质子理论概述
*5.1.1 历史回顾
5.1.2 酸碱质子理论的基本概念
5.1.3 酸的相对强度和 碱的相对强度
2020-11-9
感谢你的观看
2
新乡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
5.1.2 酸碱质子理论的基本概念
酸:凡是能释放出质子(H+)的任何 含氢原子的分子或离子的物种。
(质子的给予体) 碱:凡是能与质子(H+)结合的分子 或离子的物种。 (质子的接受体)
HAc(aq)+H2O(l) H3O+(aq)+Ac-(aq)
初始浓度/mol·L-1 0.10
0
0
平衡浓度/mol·L-1 0.10-x
x
x
Ka
(HAc)
=
{c(H
O+
3
)}{c(Ac-
{c(HAc)}
)}
Ka
2020-11-9
(HAc)
=
x2 0.10 - x 感谢你的观看
x=1.3×10-3
15
② 水是两性物质,它的自身解离反应 也是质子转移反应。
H+
H2O(l)+H2O(l) H3O+(aq) +OH-(aq)
酸(1) 碱(2) 酸(2)
酸碱平衡ppt课件

酸碱平衡概念
• 机体通过各种调节方式,使体内总是保持 着一定的数量和比例,使体液pH值维持在 相对恒定的范围内,这一过程称为酸碱平 衡(acid-base balance)。 • 正常人血液pH值总是维持在7.35~7.45之间, 平均为7.4。
第1节 体内酸碱物质的来源
• 一 酸性物质的来源 1 .体内物质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 (1)挥发性酸 (碳酸) (2)非挥发性酸(固定酸) 2.体外摄入的酸性物质 大米、面粉、肉类、鱼类、啤酒等谷类 和动物食品多是以糖、脂肪、蛋白质为 主要成分,在体内代谢后可产生挥发性 酸和固定酸,故属于成酸食物。
NaCO3 + H-Pr NaHCO3 + Na-Pr 过多的NaHCO3可由肾排出体外。
3.对挥发性酸的缓冲
体内挥发性酸是 H2CO3 ,经CO2 + H2O化 合生成,缓冲CO2就是缓冲H2CO3, CO2主 要经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缓冲体系缓冲, 此缓冲作用与血红蛋白的运氧过程相偶联。
当血液流经组织时
三、肾对酸碱平衡的调节作用
• 在体液pH值改变后几小时内发生,虽缓慢 但作用持久,调节代谢因素。 • 通过调节血浆中NaHCO3 浓度维持血浆pH 值的相对恒定:当血浆中NaHCO3浓度降低 时,肾则加强对酸的排泄及对NaHCO3的重 吸收;当血浆中NaHCO3浓度升高时,肾则 减少对NaHCO3的重吸收并排出过多的碱性 物质。
• H2O+CO2 →H2CO3→H++ HCO3- • KHbO2→KHb+O2 • KHbO2+H++HCO3- →HHb+KHCO3
当血液流经肺时
• HHb+O2 →HHbO2 • HHbO2 +KHCO3→KHbO2 +H2CO3 • H2CO3→H2O+C O2
第五章 酸碱平衡与沉淀平衡 PPT课件1

酸碱平衡是化学中的重要概念,其中质子酸碱理论认为,能释放出质子(H+)的物质是酸,能与质子(H+)结合的物质是碱。酸碱反应实质上是质子传递过程,这种理论不仅适用于水溶液中的反应,还适用于非水溶剂和无溶剂的反应。酸碱的解离及相对强弱可通过其解离常数来衡量,解离常数越大,表示酸或碱越强。沉在水中溶解能力的强弱。溶度积与溶解度之间可以相互换算,通过控制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可以影响沉淀的生成、溶解、转化以及分步沉淀的过程。这些原理在化学分析、工业生产以及环境保护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然而,文档并未直接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这是与搜索词不完全匹配的部分。
酸碱平衡ppt课件

人体健康与饮食调整对酸碱平衡影响认识
了解食物酸碱性
掌握常见食物的酸碱性,合理搭配饮食,保持酸碱平衡。
增加碱性食物摄入
多吃蔬菜、水果等碱性食物,有助于中和体内酸性物质,维持酸 碱平衡。
减少酸性食物摄入
适量减少肉类、糖类等酸性食物的摄入,避免体内酸性物质过多。
农业生产中土壤改良和施肥策略优化建议
测定土壤酸碱度
医药、环保、食品、冶金、纺织等众多领域都涉及到酸碱平衡的应用。例如,在医 药领域,许多药物都是通过调节体内酸碱平衡来发挥治疗作用的;在环保领域,酸 碱平衡对于废水处理和大气污染控制等具有重要意义。
02
酸碱平衡理论基础
酸碱质子理论简介
质子的转移
酸碱反应实质上是质子 (H+)的转移过程,酸是 质子的给予体,碱是质子 的接受体。
电位滴定法在酸碱平衡研究中应用
电位滴定法原理
电位滴定法是通过测量滴定过程中电位的变化来确定滴定终点,从而计算待测 物质的含量。
在酸碱平衡研究中的应用
电位滴定法可用于测定酸碱反应中的中和热、离解常数等参数,对于研究酸碱 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现代仪器分析方法在酸碱平衡检测中优势
高效液相色谱法
该方法具有高分辨率、高灵敏度、 分析速度快等优点,可用于同时
检测多种酸碱物质。
离子色谱法
离子色谱法能够同时分离和测定 多种阴阳离子,对于复杂样品中 的酸碱物质分析具有独特优势。
毛细管电泳法
毛细管电泳法具有分离效率高、 样品用量少、分析速度快等特点,
适用于微量酸碱物质的检测。
05
酸碱平衡失调问题与对策
工业生产过程中酸碱污染问题治理措施
严格控制工业废气排放
01
加强对工业生产过程中废气排放的监管,采用高效净化设备对
酸碱平衡课件课件

共轭体系:
H2 CO3 H2 PO4
NH4HPr
H++ HCO3H+ HPO4H++ NH3 H++ Pr-
酸
主要由体内代谢产生:
三大物质代谢的终产物生成碳酸(氧化):挥发酸
物质代谢中间产物组成固定酸:
蛋白质 硫酸 磷酸 尿酸
糖酵解 甘油酸 丙酮酸 乳酸
脂肪分解
乙酰乙酸 β羟丁酸
食物或药物:固定酸(乙酸 氯化铵 水杨酸等)
远端小管和集合管主动泌H+, 酸化尿液并重吸收HCO3-
近端小管以Na+-H+逆向转运 的方式泌H+和重吸收 NaHCO3
肾小管管腔
代碱的治疗
一 治疗原发病
二 纠正引起肾脏HCO3-重吸收和再生成增多的因素
氯反应性,给予氯化钠 伴低钾时,氯化钾
三 补酸
PH>7.6 1 2 3
显著低通气 对氯化钠 补钾反应不佳 0.1M稀盐酸 氯化铵 (严重肝病禁用) 盐酸精氨酸(肾功能减退禁用)
肾小管酸中毒特点
RTA I 型:正常AG型代谢性酸中毒, 高血氯, 低血钾 尿PH>5.5
RTA II 型:正常AG型代谢性酸中毒, 高血氯, 低血钾 常伴肾素和醛固酮升高
RTA IV 型:与ALD减少有关 正常AG型代谢性酸中毒, 高血氯, 高血钾
代酸的治疗
危急生命情况紧急处理
呼吸 循环 中枢神经系统
酸碱平衡的调节
PaCO2: 正常值 40mmHg 调节:呼吸中枢
HCO3-: 通过肾脏调节
1:滤过HCO3-的重吸收 (每日滤过4000mmol,80-90%在近曲小管重吸收)
2:可滴定酸的产生(泌氢) 3:尿NH4-的排泄
第五部分酸碱平衡教学课件

H A +H 2 O H 3 O + A -
第一节
第五章
该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KaΘ[c(A)/ccΘ (HA ][c)(/H cΘ 3O)/cΘ ]
K
Θ a
是水溶液中酸强度的量度,其值大于10时通常称为
强酸,例如HI、HBr、HCl等均为强酸,而它们的共轭
第一节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五章
HI、HBr、HCl的水溶液中能够稳定存在的最强酸是 H3O+,比H3O+强的酸(如HI、HBr、HCl等)不能以 分子形式存在。水能够同等程度地将HI、HBr、HCl等 强酸的质子全部夺取过来,所以用溶剂水为碱时它们 给出质子的能力是相同的,这种作用称为溶剂水的 “拉平效应”。
若要区分强酸的真实强弱,必须选取比水的碱性 更弱的碱作为溶剂。如以无水甲醇作为溶剂,HI就不 能完全解离,它与CH3OH发生如下反应:
H—X(g)→H(g)+X(g)
H(g)→H+(g)+e-
X(g)+e →X-(g)
H+(g)+X-(g)→H+(aq)+X(aq)
H—X(aq)→H+(aq)+X-(aq)
p1)K
Θ =Δ
G
d
Θ/(5.7 kJ·mol-
m
a
Θ
ΔG r m ,1
Θ
ΔG r m,2
Δ
Θ
G
r m ,3
Δ
Θ
G
r m,4
Δ
H C l+ N H 3 C l+ N H 4
酸1 碱2
碱1 酸2
第一节
第一节
第五章
该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KaΘ[c(A)/ccΘ (HA ][c)(/H cΘ 3O)/cΘ ]
K
Θ a
是水溶液中酸强度的量度,其值大于10时通常称为
强酸,例如HI、HBr、HCl等均为强酸,而它们的共轭
第一节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五章
HI、HBr、HCl的水溶液中能够稳定存在的最强酸是 H3O+,比H3O+强的酸(如HI、HBr、HCl等)不能以 分子形式存在。水能够同等程度地将HI、HBr、HCl等 强酸的质子全部夺取过来,所以用溶剂水为碱时它们 给出质子的能力是相同的,这种作用称为溶剂水的 “拉平效应”。
若要区分强酸的真实强弱,必须选取比水的碱性 更弱的碱作为溶剂。如以无水甲醇作为溶剂,HI就不 能完全解离,它与CH3OH发生如下反应:
H—X(g)→H(g)+X(g)
H(g)→H+(g)+e-
X(g)+e →X-(g)
H+(g)+X-(g)→H+(aq)+X(aq)
H—X(aq)→H+(aq)+X-(aq)
p1)K
Θ =Δ
G
d
Θ/(5.7 kJ·mol-
m
a
Θ
ΔG r m ,1
Θ
ΔG r m,2
Δ
Θ
G
r m ,3
Δ
Θ
G
r m,4
Δ
H C l+ N H 3 C l+ N H 4
酸1 碱2
碱1 酸2
第一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N.Lewis
R.G.Pearson
下页
主页
凡能给出质子(H+)的物质称为酸; 凡能接受(H+)的物质称为碱
凡是可以接受电子对的物质称为酸;凡 是可以给出电子对的物质称为碱
详见书中
2020/6/26
4
第一节 酸碱质子理论
二、 酸碱质子理论
(一)、酸碱的定义
能给出质子的物质: HCl、 HAc、 NH4+、 H2O等;叫质子酸。
子能力的强弱。给出质子能力强的酸是强酸,结合质子能力 强的碱是强碱。
例如:
HA
酸(1)
HB
酸(2)
+ B- = A- +
碱(2)
碱(1)
+ C- = B- +
碱(3)
碱(2)
HB
酸(2)
HC
酸(3)
由于上述反应均正向进行,故以上所有酸碱的强弱序为:
酸的强弱序
HA
酸(1)
HB
酸(2)
HC
酸(3)
碱的强弱序
如 H4 、 S FO e(2 O O )5 2 、 H H3 ) 、 C H (2 O H O 等。
⑶ 质子理论中无盐的概念,电离理论中的盐,
在质子理论中都是离离子酸,
Cl-是离子碱。
上页
下页
主页
2020/6/26
8
第一节 酸碱质子理论
(1)溶剂相同时,酸碱的强弱决定于酸碱给出或接受质
碱性 C: l 4O HS 4 OH2PO 4 AcHC3 O N3H O H
上页
下页
主页
2020/6/26
10
第一节 酸碱质子理论
(2)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酸碱性有很大的差别,甚 至于酸碱的性质会发生变化。 酸均水能溶与液水中(,作H碱C)lO发4 生、质HC子l、传递HB作r、用,H反NO应3、通式H2为SO:4等强
1、
HCl (aq) = H+ (aq) + Cl- (aq)
H2O (l) + H+ (aq) = H3O+ (aq)
反应为: HCl (aq) + H2O (l) = H3O+ (aq) + Cl- (aq)
2、
H2O (l) = H+ (aq) + OH- (aq)
NH3 (aq) + H+ (aq) = NH4+ (aq)
反应为: H2O (l) + NH3 (aq) = NH4+ (aq) + OH- (aq)
上页
下页
主页
2020/6/26
6
第一节 酸碱质子理论
酸碱质子传递反应的通式:
H+
酸(1) + 碱(2) (二)、酸碱的强弱
1. 酸碱反应的方向
H+
酸(2) + 碱(1)
H+
强酸(1) + 强碱(2) 弱酸(2) + 弱碱(1)
强酸与强碱相遇,前者极易给出质子, 后者H非+ 常容易结合质子, 这样强酸和强碱进行的反应程度就很大。
2. 影响因素
酸碱强度
酸碱本身给出或接受质子的能力
由两方面决定
溶剂接受或给出质子的能力
上页
下页
主页
2020/6/26
7
⑴ 酸碱可以是分子、阴离子、阳离子,
如Ac-是离子碱,NH
4
是离子酸;
⑵ 两性物质,
一、 酸碱理论发展史简述
提出者
S.A.Arrhenius W.ostwald
论点
凡是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仅仅是 H+(aq)的物质称为酸;电离出的阴离子仅 仅是OH-(aq)的物质称为碱
E.C.Franklin et.
凡能离解产生溶剂正离子的物质称为酸; 能离解产生溶剂负离子的物质称为碱
J.N.Bronsted T.M.Lowry
NH4+ H+ + NH3 HPO42- H+ + PO43-
半 反 应
上页
下页
主页
2020/6/26
5
第一节 酸碱质子理论
酸碱反应的实质:
酸 H+ + 碱
质子酸与质子碱间的相互依存关系称为酸碱共轭关系。一对相
应的酸和碱称为共轭酸碱对。酸碱半反应不能独立存在,有酸给出 质子;一定就有碱接受质子。酸碱反应的实质是两个共轭酸碱对之 间进行的质子传递。例如:
能接受质子的物质:OH-、 Ac-、 NH3 、 HPO42-、 H2O等; 叫质子碱。
有些物质如 HPO42-、HCO3-、H2O等,既有给出质子的能力, 又有接受质子的能力,因此它们在某些反应中可能是酸,而在另外
一些反应中可能是碱。这类物质称为两性物质。
HAc H+ + Ac-
酸 碱
酸碱给出和接受质 子反应可表示为:
H+
HB (aq) + H2O (l) = H3O+ (aq) + B- (aq)
由于上述酸给质子的能力特强,这些强酸一旦溶于水后, 立即与水反应,生成酸性次于它们的弱酸 H3O+ (aq) 。这样, 不论物质的酸性有多强(当然要比H3O+ (aq) 强)在水溶液 中,它们统统被水拉平到同一强度的酸(H3O+ (aq))水平。
C-
碱(3)
B-
碱(2)
A-
碱(1)
规律:在任意一对共轭酸碱对中,若共轭酸的酸性很强,
则其对应的共轭碱的碱性就很弱,反之亦然。
上页
下页
主页
2020/6/26
9
酸越强,其共轭碱越弱; 碱越强,其共轭酸越弱。
酸性 HC : 4 lH O 2S4 O H3P4 O HA H c2C3O N4 H H2O
上述效应称为溶剂的拉平效应。
上页
下页
主页
2020/6/26
11
第一节 酸碱质子理论
问题:水溶液中同浓度的 HClO4 的酸性比 HCl强吗?
水溶液中有一些物质的酸性位于 H3O+ (aq) 以下,它们都 是比 H3O+ (aq)酸性更弱的酸,当它们溶于水后也与水发生质 子传递反应,反应进行的程度很小,并会随它们与水作用的 强弱而体现出水溶液的酸性大小,从而可以区别出它们的酸 性强弱。
第五章 酸碱平衡
第一节 酸碱质子理论 第二节 水溶液的酸碱平衡 第三节 酸碱平衡的移动 第四节 缓冲溶液 *第五节 酸碱电子理论
上页
下页
主页
2020/6/26
1
上页
下页
主页
2020/6/26
2
上页
下页
主页
2020/6/26
3
理论名称 电离理论
溶剂理论
质子理论 电子理论 软硬酸碱
上页
第一节 酸碱质子理论
这种溶剂能区别不同酸碱之间相对强度差别的作用叫做
溶剂的区分效应。
上页
下页
主页
2020/6/26
12
第一节 酸碱质子理论
水作溶剂溶于强酸时,水是作为碱接受质子的,由于水的碱 性比一般的弱酸要强,因此,水溶剂不能区别出 HCl、H2SO4、 HNO3、HClO4的酸性强弱。但若将它们溶于纯醋酸中,由于 醋酸的碱性比水弱,接受质子能力差,HClO4就比 HCl更易给 出质子从而表现出更强的酸性。
R.G.Pearson
下页
主页
凡能给出质子(H+)的物质称为酸; 凡能接受(H+)的物质称为碱
凡是可以接受电子对的物质称为酸;凡 是可以给出电子对的物质称为碱
详见书中
2020/6/26
4
第一节 酸碱质子理论
二、 酸碱质子理论
(一)、酸碱的定义
能给出质子的物质: HCl、 HAc、 NH4+、 H2O等;叫质子酸。
子能力的强弱。给出质子能力强的酸是强酸,结合质子能力 强的碱是强碱。
例如:
HA
酸(1)
HB
酸(2)
+ B- = A- +
碱(2)
碱(1)
+ C- = B- +
碱(3)
碱(2)
HB
酸(2)
HC
酸(3)
由于上述反应均正向进行,故以上所有酸碱的强弱序为:
酸的强弱序
HA
酸(1)
HB
酸(2)
HC
酸(3)
碱的强弱序
如 H4 、 S FO e(2 O O )5 2 、 H H3 ) 、 C H (2 O H O 等。
⑶ 质子理论中无盐的概念,电离理论中的盐,
在质子理论中都是离离子酸,
Cl-是离子碱。
上页
下页
主页
2020/6/26
8
第一节 酸碱质子理论
(1)溶剂相同时,酸碱的强弱决定于酸碱给出或接受质
碱性 C: l 4O HS 4 OH2PO 4 AcHC3 O N3H O H
上页
下页
主页
2020/6/26
10
第一节 酸碱质子理论
(2)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酸碱性有很大的差别,甚 至于酸碱的性质会发生变化。 酸均水能溶与液水中(,作H碱C)lO发4 生、质HC子l、传递HB作r、用,H反NO应3、通式H2为SO:4等强
1、
HCl (aq) = H+ (aq) + Cl- (aq)
H2O (l) + H+ (aq) = H3O+ (aq)
反应为: HCl (aq) + H2O (l) = H3O+ (aq) + Cl- (aq)
2、
H2O (l) = H+ (aq) + OH- (aq)
NH3 (aq) + H+ (aq) = NH4+ (aq)
反应为: H2O (l) + NH3 (aq) = NH4+ (aq) + OH- (aq)
上页
下页
主页
2020/6/26
6
第一节 酸碱质子理论
酸碱质子传递反应的通式:
H+
酸(1) + 碱(2) (二)、酸碱的强弱
1. 酸碱反应的方向
H+
酸(2) + 碱(1)
H+
强酸(1) + 强碱(2) 弱酸(2) + 弱碱(1)
强酸与强碱相遇,前者极易给出质子, 后者H非+ 常容易结合质子, 这样强酸和强碱进行的反应程度就很大。
2. 影响因素
酸碱强度
酸碱本身给出或接受质子的能力
由两方面决定
溶剂接受或给出质子的能力
上页
下页
主页
2020/6/26
7
⑴ 酸碱可以是分子、阴离子、阳离子,
如Ac-是离子碱,NH
4
是离子酸;
⑵ 两性物质,
一、 酸碱理论发展史简述
提出者
S.A.Arrhenius W.ostwald
论点
凡是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仅仅是 H+(aq)的物质称为酸;电离出的阴离子仅 仅是OH-(aq)的物质称为碱
E.C.Franklin et.
凡能离解产生溶剂正离子的物质称为酸; 能离解产生溶剂负离子的物质称为碱
J.N.Bronsted T.M.Lowry
NH4+ H+ + NH3 HPO42- H+ + PO43-
半 反 应
上页
下页
主页
2020/6/26
5
第一节 酸碱质子理论
酸碱反应的实质:
酸 H+ + 碱
质子酸与质子碱间的相互依存关系称为酸碱共轭关系。一对相
应的酸和碱称为共轭酸碱对。酸碱半反应不能独立存在,有酸给出 质子;一定就有碱接受质子。酸碱反应的实质是两个共轭酸碱对之 间进行的质子传递。例如:
能接受质子的物质:OH-、 Ac-、 NH3 、 HPO42-、 H2O等; 叫质子碱。
有些物质如 HPO42-、HCO3-、H2O等,既有给出质子的能力, 又有接受质子的能力,因此它们在某些反应中可能是酸,而在另外
一些反应中可能是碱。这类物质称为两性物质。
HAc H+ + Ac-
酸 碱
酸碱给出和接受质 子反应可表示为:
H+
HB (aq) + H2O (l) = H3O+ (aq) + B- (aq)
由于上述酸给质子的能力特强,这些强酸一旦溶于水后, 立即与水反应,生成酸性次于它们的弱酸 H3O+ (aq) 。这样, 不论物质的酸性有多强(当然要比H3O+ (aq) 强)在水溶液 中,它们统统被水拉平到同一强度的酸(H3O+ (aq))水平。
C-
碱(3)
B-
碱(2)
A-
碱(1)
规律:在任意一对共轭酸碱对中,若共轭酸的酸性很强,
则其对应的共轭碱的碱性就很弱,反之亦然。
上页
下页
主页
2020/6/26
9
酸越强,其共轭碱越弱; 碱越强,其共轭酸越弱。
酸性 HC : 4 lH O 2S4 O H3P4 O HA H c2C3O N4 H H2O
上述效应称为溶剂的拉平效应。
上页
下页
主页
2020/6/26
11
第一节 酸碱质子理论
问题:水溶液中同浓度的 HClO4 的酸性比 HCl强吗?
水溶液中有一些物质的酸性位于 H3O+ (aq) 以下,它们都 是比 H3O+ (aq)酸性更弱的酸,当它们溶于水后也与水发生质 子传递反应,反应进行的程度很小,并会随它们与水作用的 强弱而体现出水溶液的酸性大小,从而可以区别出它们的酸 性强弱。
第五章 酸碱平衡
第一节 酸碱质子理论 第二节 水溶液的酸碱平衡 第三节 酸碱平衡的移动 第四节 缓冲溶液 *第五节 酸碱电子理论
上页
下页
主页
2020/6/26
1
上页
下页
主页
2020/6/26
2
上页
下页
主页
2020/6/26
3
理论名称 电离理论
溶剂理论
质子理论 电子理论 软硬酸碱
上页
第一节 酸碱质子理论
这种溶剂能区别不同酸碱之间相对强度差别的作用叫做
溶剂的区分效应。
上页
下页
主页
2020/6/26
12
第一节 酸碱质子理论
水作溶剂溶于强酸时,水是作为碱接受质子的,由于水的碱 性比一般的弱酸要强,因此,水溶剂不能区别出 HCl、H2SO4、 HNO3、HClO4的酸性强弱。但若将它们溶于纯醋酸中,由于 醋酸的碱性比水弱,接受质子能力差,HClO4就比 HCl更易给 出质子从而表现出更强的酸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