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叶澜《教育学原理》课后习题及详解(课堂教学的原理与策略)【圣才出品】

第5章课堂教学的原理与策略1.二十多年来,我国课堂教学在价值观、过程观及评价观上经历了哪些演变?在现时代这些观念应如何重建?答:(1)课堂教学价值观的演变及重建①演变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包括教学价值观的转变,不能脱离教师的教学实践,只有教师的内在观念才具有真实地指导教师制定教学目标和定向教学实践行为的作用。
以往的教学价值观念总以知识为唯一追求、视学生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忽视学生生命发展的整体性和独特性。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的价值选择仅停留于传递知识,而对技能、能力和智力发展的关注大多仅为点缀且流于口号。
这种“陈旧”的价值观不利于新的教学过程的开展。
受到“新基础教育”研究的影响,我国的教育价值观开始发生质的变化。
“新基础教育”研究致力于重建新的课堂教学价值观,其核心理念是“从单一地传递教科书上呈现的现成知识,转变为培养能在当代社会中主动健康发展的一代新人”,其中“主动”一词是对现在已十分流行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提法的进一步聚焦。
教育理论界也曾先后提出过“多方面发展”“自由发展”“和谐发展”“主体性发展”的教育价值观。
“新基础教育”的研究者把“发展”看成是一种开放的、生成性的动态过程,既不是外铄的也不是内发的,人的发展只有在人的各种关系与活动的交互作用中才能实现,因此,应当以“关系”与“活动”为框架思考教育以什么发展为本的问题,用“主动”一词来界定发展,既体现了活动状态,又内含了主体自觉,还指向了关系事物,而且道出了追求期望。
②重建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摆脱以知识为唯一追求、视学生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忽视学生生命发展的整体性和独特性的这种“陈旧”的教育价值观念。
要自觉树立让学生多方面发展、自由发展、和谐发展、主体性发展的新的、与时俱进的教育课堂价值观。
并且在新的教学价值观的引导下,需要教育工作者重新理解教学活动的性质,重新理解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在这些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建立起新的教学过程观。
教育学原理课后答案

教育学原理课后答案【篇一:教育学原理复习题(答案)】2 .教育的基本规律包括 —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和教育与人的 身心发展的关系。
3 .作为高等师范院校公共必修课的教育学是 a .康德b .夸美纽斯c .赫尔巴特d .斯宾塞4 .世界上第一个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的教育家是界教育学史上被认为是 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a .卢梭b .斯宾塞c .赫尔巴特d .夸美纽斯7 .古代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a.柏拉图的《理想国》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c.昆体良的《雄辩 术原理》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念1.教育学: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解释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即 研究如何培养人的一门科学。
二、填空题1 .教育学是研究 科学。
教育现象 揭示 教育规律 的一门 普通教育学O 4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大致经历 科学化发展等三个阶段。
三、选择题 bcbcbcc1 .世界最早反映教育思想的著作是 《学记》 b .《论语》c . 萌芽、形成独立学科 和 a . 2. a . 3. O《雄辩术原理》 d .《大学》 __________ 世界最早的教育专著。
《论语》 b .《孟子》c .《学记》 d .《师说》 最早地系统论证班级授课制的教育家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a .斯宾塞b .夸美纽斯c .赫尔巴特d .5 .在教育学史上,一般把 __________________ 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
а. 柏拉图b .夸美纽斯c .赫尔巴特d . б. 近代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 _ 柏拉图 的《大教学论》看成是 斯宾塞 ,在世第二章教育的概述一、 概念1. 教育的本体功能:即教育自身直接具有的功能,或可看成教育的 职能。
育人功能是教育的本体功能和首要功能。
二、 填空题1. ________ 对于人类来说,遗传不是经验获得和智力发展的主要形式,人对 经验和智力的获得主要是通过 后天的 教育 和—学习_2 .教育起源于劳动,起源于劳动过程中 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教育学原理课后答案

教育学原理课后答案【篇一:教育学原理复习题(答案)】念1.教育学: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解释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即研究如何培养人的一门科学。
二、填空题1.教育学是研究____教育现象____揭示_____教育规律___的一门科学。
2.教育的基本规律包括__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__和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的关系。
3.作为高等师范院校公共必修课的教育学是________普通教育学___ 。
4.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大致经历___萌芽、 _形成独立学科__ 和 _ 科学化发展等三个阶段。
三、选择题 bcbcbcc1.世界最早反映教育思想的著作是______。
a.《学记》 b.《论语》 c.《雄辩术原理》 d.《大学》2._________世界最早的教育专著。
a.《论语》 b.《孟子》 c.《学记》 d.《师说》3.最早地系统论证班级授课制的教育家是_______________。
a.康德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斯宾塞4.世界上第一个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的教育家是_______________。
a.斯宾塞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柏拉图5.在教育学史上,一般把_____________的《大教学论》看成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
a.柏拉图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斯宾塞6.近代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_______________,在世界教育学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a.卢梭b.斯宾塞 c.赫尔巴特 d.夸美纽斯7.古代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是_______________a.柏拉图的《理想国》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c.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第二章教育的概述一、概念1.教育的本体功能:即教育自身直接具有的功能,或可看成教育的职能。
育人功能是教育的本体功能和首要功能。
二、填空题1.对于人类来说,遗传不是经验获得和智力发展的主要形式,人对经验和智力的获得主要是通过后天的__ __教育______和___学习_ ____的形式进行的。
教育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填空题:1.“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这句话出自古代教育家孟子。
2.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是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教育主张。
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育思想最早出自论语。
4.在教育学发展史上,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著作是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5.“对教育进行学术性研究并综合成一个理论体系,这就是教育学”,这句话出自日本的田蒲武雄。
6.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本科学是普通教育学。
7.教育的基本构成要素有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手段。
8.“教育学是一门科学而不是一门艺术,以为教育学的本质中更多的是理论分析,而不是果冻过程本身”,这句话出自法国教育家贝斯特。
1.根据“泛智”的教育思想,夸美纽斯为学生设计了“百科全书”式的教育内容。
2.卢梭的教育目的是培养自然人,裴斯泰洛奇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
3.赫尔巴特对教育理论的一个突出贡献是提出了教育性原则,这条原则揭示了一个普遍的教育规律。
4.布鲁纳主张,在教育内容上,要学习学科的基本结构;在学习方法上,使用发现法;再教育时机上,要尽早接受教育。
6.皮亚杰认为,儿童知识的增长和认识的发展遵循着认识结构不断建构的原理,这种建构是通过“同化”和“顺应”两个过程实现的。
6.蔡元培的大学教育方针是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7.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
8.在邓小平“三个面向”思想中,面向现代化是主体和核心,是出发点和归宿。
1.人口的结构从不同的角度分,可以区分为自然性质和社会性质。
2.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内容在于3.人口的数量、结构、地域分布、质量均影响教育发展。
4.面对全球一体化的趋势,我们既要追求教育民主化,又要追求教育的终身化实际上,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1.考虑到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教育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是2.教育学通常把人的身心发展划分为乳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少年期、青年初期等六个阶段。
1.教育内容是教育活动中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技能、思想观点、行为习惯等的总和。
教育学原理课后答案主编项贤明

教育学原理课后答案主编项贤明第一章:教育学原理概述1.1 教育学原理的定义及研究对象教育学原理是研究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它以人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为目标,以教育过程和教育方法为核心内容,通过研究教育学的基本原理来指导教育实践。
教育学原理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环境等方面。
通过研究这些对象,教育学原理可以通过总结实践经验和探索教育规律,提供对教育实践的指导。
1.2 教育学原理的基本特点教育学原理具有以下基本特点:1.2.1 系统性教育学原理是一个系统的学科,它包括了很多相关的概念、理论和方法。
这些概念、理论和方法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教育学原理的体系。
只有全面、系统地研究和应用教育学原理,才能更好地指导教育实践。
1.2.2 实践性教育学原理是从教育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它不是空洞的理论,而是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
教育学原理的研究旨在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提供对教育实践的指导。
因此,教育学原理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1.2.3 针对性教育学原理的研究旨在解决具体的教育问题,因此具有明确的针对性。
教育学原理的研究要以实际问题为导向,针对具体的教育实践情境提出相应的原理和方法。
1.3 教育学原理的发展历程教育学原理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1.3.1 形成阶段教育学原理的形成主要集中在古代,特别是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教育思想对之后的教育学原理有着深远的影响,促进了教育学原理的形成。
1.3.2 确立阶段教育学原理在近代得到了进一步的确立。
在18世纪和19世纪,教育学家开始系统地研究和总结教育实践的规律,形成了一些重要的教育学原理。
俄国教育学家康德拉季耶夫、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等,都对教育学原理的确立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1.3.3 发展阶段教育学原理在20世纪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在这个阶段,教育学原理逐渐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体系,涌现了许多对教育实践具有重要启示的理论,如建构主义、认知心理学等。
新编教育学原理高欢梅课后习题答案

新编教育学原理高欢梅课后习题答案1、下列句子括号中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单选题] *A.中国山水画不在乎让观赏者(身临其境)地进入其中,更讲求山水画的意境,而意境的产生依赖于对事物的深入认识。
(正确答案)B.苏州园林的设计讲究(因地制宜),自出心裁,强调随地形、地势变化而变化,要有自己的创造和地域特色。
C.《傅雷家书》是一部充满着浓浓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也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
D.这是达卡多拉游泳场,吕伟充满自信,(神采奕奕),沉静自若地走上十米高台,从容不迫地准备开始她完美的凌空一跳。
2、56.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单选题] *A.当班主任宣布班委会成立并交给我们任务的时候,我们大家有既光荣又愉快的感觉是颇难形容的。
B.在“创建平安校园”活动中,学校专门开辟了“安全知识宣传”“安全有奖问答”等。
C.立志奋斗才能梦想成真,青年需要创造奋斗精神,在拼搏中放飞人生梦想。
D.惩戒权是教师所固有的一种权力,也是由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所决定的一种教育方式。
(正确答案)3、下列词语中,加着重号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偏僻(piān)杜撰(zhuàn)B、稀罕(gàn)溺爱(ruò)(正确答案)C、辜负(gū)风骚(sāo)D、愚蠢(chǔn)纨绔(kù)4、下列词语中,加着重号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将进酒(qiāng)岑夫子(chén)欢谑(xuè)馔玉(zhuàn)B、虾蟆陵(há)贾人(jiǎ)钿头(diàn)荻花(dí)C、樯橹(qiáng)酹(lèi) 凝噎(yè)兰舟催发(fà)D、郯子(tán)六艺经传(zhuàn)或不焉(fǒu)句读(dòu)(正确答案)5、下列关于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单选题] *A.在《红楼梦》中,如果说宝玉与宝钗的“金玉良姻”象征着封建婚姻,那么宝玉与黛玉的“木石前盟”则象征着自由恋爱。
思想政治教育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1、思想政治教育在党的事业中的具体作用是什么?答:①、思想政治教育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
②、思想政治教育民主革命胜利的根本保证。
③、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生命线。
2、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积极影响: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完善,有利于全国人民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极大的促进了思政事业的发展。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为思政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提高思政教育水平,解决思政难题,实现思政教育目标,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和条件。
消极影响:A、市场经济的盲目性和投机性对思政教育的说服力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B、市场经济的求利性容易诱发利己主义、小团体主义和拜金主义,加大了思政教育的难度。
C、市场经济的开放性和体制转换阶段所持有的失范现象,增加了思政教育的复杂性。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答:这是由我国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独特作用决定的。
①、从市场经济发展的根本目标来看,需要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方向保证②、从市场经济的价值观念体系来看,它的双重效应需要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正确的观念体系与动力③、从市场经济内部运行机制来看,市场经济的自由竞争等经济行为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加以规范④、从市场经济的外部调控机制来看,思政教育是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重要手段之一4、科学认识和分析思政教育对象的意义及方法。
答: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其所作用的范围是人的思想品德。
意义:是确立思政教育目标的出发点;是提高思政教育针对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条件;是调动教育内在积极性、实现其思想转化的关键。
方法:历史分析法(特定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下分析)系统分析法(认识到对象本身的立体性、认识影响对象的因素是立体的)信息分析法。
思政教育的重点对象:共产党员、各级领导干部、青年。
1、简述人的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规律答:在社会实践基础上主客体因素相互平衡、相互协调的规律主体内在的思想矛盾运动转化的规律2、影响思政教育内化与外化的因素答:①、内化阶段:内在需要的驱动、主体素质的支配、教育方法的影响②、外化阶段:主观精神的参与、外在环境的制约、内化外化的反复③、反馈检验阶段:主客体的交互整合、协调控制的并存3、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环节及特点答:①、确定目标,制定计划②、实施影响,促成转化③、信息反馈,评估控制特点:社会性、实践性、同时性与多端性、长期性与反复性4、简述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基本矛盾的内容?为什么?答:基本矛盾:教育者所掌握的一定的思想品德要求与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教育学原理课后练习及其答案

第一章一、名词解释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现象:是指人类各种教育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
教育规律:是教育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及教育现象内部各个要素之间本质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或关系。
教育科学: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为共同研究对象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是若干个教育类学科构成的学科总体。
教育理论:是人类从事的各种各样的教育实践的理性陈述。
教育改革:是人们有计划、有目的地变革现存的教育活动,它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实践。
观察法:指研究者在自然情境下,直接用自己的眼睛、耳朵等各种感觉器官或借助仪器和其他技术等手段去感知和研究对象的方法。
实验法:指研究者按照预先确定的研究目的,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人为地变革研究对象,从而验证假设探讨教育现象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调查法:指研究者为深入了解教育实际情况,弄清事实,发现存在的问题或原因,探索教育规律而采取的系统研究步骤和方法。
文献法:在教育科学研究中,对需要的文献进行查阅、分析、整理,从而筛选出有助于研究进行的文献的一种方法。
行动研究法:指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去的一种方法。
二、单选1.渗透在生产、生活过程中的口授身传生产、生活经验的现象,称之为()。
A.自然形态的教育B.自我教育C.家庭教育D.社会教育答案:A2.人类社会最早诞生的教育学是以()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的。
A.初等教育B.普通中小学教育C.中等教育D.一般教育现象答案:B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思想出自()。
A.《学记》B.《大学》C.《论语》D.《师说》答案:C4.“教学相长”、“循序渐进”等教学原则最早出自()。
A.《学记》B.《论语》C.《尚书》D.《孟子》答案:A5.反映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教育思想的代表作品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填空题:1.“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这句话出自古代教育家孟子。
2.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是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教育主张。
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育思想最早出自论语。
4.在教育学发展史上,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著作是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5.“对教育进行学术性研究并综合成一个理论体系,这就是教育学”,这句话出自日本的田蒲武雄。
6.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本科学是普通教育学。
7.教育的基本构成要素有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手段。
8.“教育学是一门科学而不是一门艺术,以为教育学的本质中更多的是理论分析,而不是果冻过程本身”,这句话出自法国教育家贝斯特。
1.根据“泛智”的教育思想,夸美纽斯为学生设计了“百科全书”式的教育内容。
2.卢梭的教育目的是培养自然人,裴斯泰洛奇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
3.赫尔巴特对教育理论的一个突出贡献是提出了教育性原则,这条原则揭示了一个普遍的教育规律。
4.布鲁纳主张,在教育内容上,要学习学科的基本结构;在学习方法上,使用发现法;再教育时机上,要尽早接受教育。
6.皮亚杰认为,儿童知识的增长和认识的发展遵循着认识结构不断建构的原理,这种建构是通过“同化”和“顺应”两个过程实现的。
6.蔡元培的大学教育方针是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7.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
8.在邓小平“三个面向”思想中,面向现代化是主体和核心,是出发点和归宿。
1.人口的结构从不同的角度分,可以区分为自然性质和社会性质。
2.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内容在于3.人口的数量、结构、地域分布、质量均影响教育发展。
4.面对全球一体化的趋势,我们既要追求教育民主化,又要追求教育的终身化实际上,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1.考虑到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教育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是2.教育学通常把人的身心发展划分为乳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少年期、青年初期等六个阶段。
1.教育内容是教育活动中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技能、思想观点、行为习惯等的总和。
2.国家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基础教育的基本规范和要求。
3.自主学习的过程包括自我监控、自我指导、自我强化。
1.现代教育有三种基本形态,按其生产的历史顺序分别是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
2.现代社会教育两种基本类型社会举办型、学校兴办型。
3.各级各类学校中,各级指的是学校教育的层次。
1.自我教育的过程包括自我认识、自我设计、自我监督、自我反馈、自我发展2.所谓的学生的年龄特征,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的条件下,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身体和心理发展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和本质的特征。
选择题1.“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这句话出自C 说文解字2.“教育史为人的未来的完满生活做预备”,这句话出自B 斯宾塞。
3.教育的本质是D 培养人的活动。
4.在教育学发展史中,通常被看成是系统教育学专著的是B 《普通教育学》。
5“教育学通常被理解为教的科学和艺术”这句话出自教育家D 亨德森6.“我直接把教育学定义为教育的科学”出自B 贝斯特7.在教育学发展史上,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作为科学基础来论述教育问题第一本教育学著作是C《普通教育学》。
1.按A教育活动的任务为标准,学教教育过冬划分为德育活动、智育活动、体育活动、美育活动和劳动技术教育活动。
2.学校文化除了具有无形性、连续性和稳定性、个性的特质外,还有A软约束性的特性。
3.学生处于探索的心理状态时教学过程属于a楚b系统c联合清4.近代教师职业受()学校影响5.“新学校”师生关系是(b师生平等)6.学校教育实现的科学知识再生产具有()3.《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于B 1986年公布。
4.2001年6月召开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对当前学制新规范作出了新规定,要逐步实现向B 六三学制过渡。
1.教育史上,在教育内容上,第一次将各有作明确的区分,并极为重视体育的是B洛克。
2.卢梭认为,进行道德教育的时期应该在D第四阶段。
3.赫尔巴特把全部教育过程划分为A 管理、训育、教学三个阶段。
4.教学与发展的关系上,赞科夫认为B教学促进发展。
5.素质教育的实质是一种A导向思想。
1.斯宾塞设计的课程体系包括的课程有ABCDEA.生理学、解剖学课程B.历史学课程C.数学、几何、物理、化学、生物、地质、社会学等方面的课程。
D.文学、艺术、音乐、绘画、雕刻等审美方面的课程。
E.心理学、教育学等方面的课程。
2.一般发展的教学原则包括ABCA.以高速度进行教学B.以高难度进行教学C.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D.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3.杜威对教育性质判断的几个命题是ACDA.教育即生活C.教育即生长D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进1.人类社会来已存在和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A生产力2.社会生产对教育的制约虽是根本,但它并不直接决定教育,直接制约教育的是B人口数量3.为21实际实现人与自然、社会的协调的可持续的发展,教育应确立的主题是D学会关心4.政治斗争激烈,或采取重大的政治面貌措施、政局发生大变动时,教育的政治功能体现为C组织学生直接参加社会的政治活动等等等多选1.人口质量是指人口总体的C 身体素质D科学文化素质2.教育目的受的影响和制约A生产力B政治制度D人口3.教育优先发展的坚持的理论根据在于教育是一种的产生。
A全局性B先导性C基础性1.规定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校或专业培养人的具体质量规格的是C培养目标2. 用“文化”来统筹教育、社会、人三者之间的关系,其最终目的在于唤醒人们的意识,使其具有自动追求理想价值的意志,并使文化有所创造,形成与发展新的文化教育目的观是A文化本位论3.我国飞教育方针通过立法第一次完整的规定是在中。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4.1996年国际21实际教育委员会递交的咨询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提出的核心思想是B 学会学习的四大支柱思想。
5美国确立了以普及科学知识为教育改革的中心目标的文献是A1985年第七章1.以下那些事教育内容的特征A排列组合B形成价值C连续性2.以下哪个不是课程计划的基本部分a教学科目b学科开设顺序d各门学科的教学时数3我国课程标准的框架包括a课程目标b内容标准c术语解释D实施建议1.教育途径的基本形式指A 教学2.咨询与指导主要内容包括ABCD 全选3.加纳德教授多元智力学说指D 字最多的1.“教师”术语的教育学意义是指B教育者2.教师职业是随着的产生而产生的B学校3.古代教师的教学组织形式是A个别教学1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的基本原则有ABDE2下列哪些是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少年儿童的合法权利ABCD3学生身心发展处于急剧变化的时期是B少年时期名词解释第一章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教育规律:是教育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以及教育现象内部各个构成要素之间的本质的、必然的、内在的联系或者关系。
教育方针:是由国家或者政党根据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要求提出的,带有法律效力的,关于教育工作的方向、目的、道路的总体规定。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或者说是研究教育特别是研究教师如何更加科学、有小弟培养人的科学。
教育科学: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为共同研究对象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
教育思想:泛指人们对教育现象的认识,是指人们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教育实践而形成的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认识、观点和看法。
教育思潮:在一定历史时期内,集中反映社会群体的教育意愿、教育要求和教育思想,流传较广、影响较大的一种思想倾向和思想潮流。
教育政策:是一个国家的政府或者政党制定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指导方针和行政措施,是人们为了规范教育行为而以国家或者政党、政府的名义颁发的教育行为指南。
第二章学校文化:是“一种管理文化、教育文化以及微观组织文化”。
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的学校系统,具体规定着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彼此之间的协调关系。
义务教育:是指由国家强制实行的,适龄儿童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和家庭必须予以保障的国民教育。
终身教育:人在一生中受到的这种教育的总和,它改变了传统的教育观念,实行教育制度的一体化。
教育目的:人们对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后所产生的结果和所发生的积极变化的期望(广义)。
教育方针:指的是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确定的教育发展的总方向、总目标、总的指导思想和指导原则。
学习的四大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课程计划:对学校课程的总体安排,是对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课程的指导思想、课程设置与课程结构、课程管理方式等方面的规定,是学校必须执行遵照的文件。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它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较直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
研究性学习:指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的发现问题以及实验、操作、调查、手机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合作学习:指的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教育途径:指教育者有目的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传授教育内容,完成教育内容,实现教育目的的渠道,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进行双向活动所经历的渠道的总称。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
咨询与指导:就是为咨询者和被指导者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
教师教育:指综合教师培养和教师进修之职能的一个概念。
在终身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按照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教师进行的连续性的、可持续发展的、开放的教育。
以人为本:指以人为基点、从人出发又向人回归的教育思想。
自我教育:在教育者的启发和引导下,受教育者对自己的品德表现进行自我认识、自我监督、自我克制和自我修改。
简答题第一章1.如何认识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答: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
在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首先作为教育的对象存在于教育活动的要素之中。
第一,在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首先是一个求知的个体。
第二受教育者也是一个不成熟的个体。
第三,受教育者还是一个缺乏技能的个体。
受教育者也是学习的主体。
主体性主体表现在多个方面:1.受教育者是学校存在的主体。
2.受教育者及其活动是学校智能部门及其管理的中心。
3.受教育者是学校和教师评价的主体。
4.受教育者是教育任务完成的主体。
5.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点制约着教师的教,这也是其主体性的表现。
6.受教育者的主体性还体现在,每一个教育对象都有他们各自的独立性、选择性、需要性和创造性,有他们个人的兴趣、爱好和主观能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