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理解权利义务第四课公民义务第2框依法履行义务教案
石家庄市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二单元理解权利义务第四课公民义务第2框依法履行义务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石家庄市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二单元理解权利义务第四课公民义务第2框依法履行义务教学设计(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新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理解权利义务第四课公民义务的第二框,主要讲述依法履行义务的内容。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公民义务的概念、种类和履行义务的方法,培养学生自觉履行义务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法律基础知识,对公民权利和义务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履行义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自觉履行义务的意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形式,让学生深入理解履行义务的意义,提高他们自觉履行义务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公民义务的概念、种类和履行义务的方法。
2.培养学生自觉履行义务的意识,提高他们依法履行义务的能力。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白履行义务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公民义务的概念和种类。
2.依法履行义务的方法和意义。
3.培养学生自觉履行义务的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公民义务的内涵。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自主得出结论,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提高他们履行义务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课堂分析和讨论。
2.设计好教学问题和讨论题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准备教学PPT,展示相关知识点和案例。
4.安排实践活动场地和所需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组图片,内容包括公民履行义务的场景,如遵守交通规则、参与志愿服务等。
让学生观察并回答:这些场景中的人们在履行什么义务?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依法履行义务。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公民义务的概念、种类和履行义务的方法。
同时,结合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了解履行义务的重要性。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二单元 理解权利义务 第四课 公民义务 第2框依法履行义务教案 新人教版

依法履行义务(1)依法履行义务中的“依法”是什么法。
(2)我们为什么要依法履行义务?(3)怎样依法履行义务?(4)不依法履行义务要承担什么后果等等。
指导学生带着困惑阅读教材。
主题学习二:思维导图识知识1. 提前发放导学案,让学生根据导学案的内容完成对书本的初次阅读,并且在书本上进行标记。
2. 学生展示,反馈阅读成效。
尝试对阅读前提出的疑惑进行解决。
教师过渡:在你们的努力下,困惑基本已经得到解决。
但是对于为什么要履行义务这个问题有一定的难度。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
一方面,培养学生自读课本的习惯,提升学生自学的能力。
另一方面,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提供学生的知识储备,并为能力提升奠定基础。
主题学习三:实践分析探原因一、播放视频:《生活中的权利与义务》1.设问:视频中你分别看到哪些权利和义务?生答后我用PPT分类总结出视频里所涉及的权利与义务,并配上专门的法律条文。
2.小组讨论:(1) 选择视频中的一项权利,说说这一权利的实现需要他人付出怎样的努力?(2)选择视频中的一项义务,说说这些义务的履行有何意义?(提示:从自己、他人、集体、国家等角度)(3)在图示空白的位置我想填一个词,你们觉得什么词合适呢?这表明了什么?教师小结:公民即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
(4)观看图示,设问:“老师究竟应该将受教育和劳动归类于权利还是义务呢?”教师小结:公民的某些权利同时也是义务。
3.上述问题的讨论,你如何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用PPT呈现二者关系的图示,帮助学生理解板书:原因1:权利义务相统一二、前测反馈用ppt呈现出前测中一个同学对“你是否能够自觉履行法定义务”问题的回答。
设问:对于该同学所说的“有时间就履行,没有时间就不履行”你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帮助学生理清权利与义务的关系,认识到法定义务须履行及不履行法定义务要承担的后果,进而理解依法履行义务的原因。
怎么看?教师小结:法定义务具有强制性。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四课《公民义务》第2课时《依法履行义务》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四课《公民义务》第2课时《依法履行义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四课《公民义务》第2课时《依法履行义务》教材,主要让学生了解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义务,理解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认识到依法履行义务的重要性。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履行义务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基础,对公民权利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权利与义务的关系认识不清,容易混淆。
此外,部分学生可能对履行义务的重要性缺乏认识,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义务,理解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2.培养学生依法履行义务的意识和能力。
3.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公民基本义务的认识和理解。
2.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原则的把握。
3.依法履行义务的方法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公民义务和权利的关系。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3.情景模拟法:设置情景,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履行义务的重要性。
4.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分析和讨论。
2.设计情景模拟活动,准备相关道具和材料。
3.制作PPT,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权利?什么是义务?权利和义务之间有什么关系?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权利和义务,讨论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依法履行义务,分享讨论成果。
4.巩固(10分钟)情景模拟:设置情景,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履行义务的重要性。
5.拓展(10分钟)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完成一项关于依法履行义务的任务,如设计宣传标语、编写小品剧本等。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二单元理解权利义务第四课公民义务第2框依法履行义务教案新人教版

依法履行义务【核心素养】法制意识【教材分析】《依法履行义务》是教材第四课公民义务中第二框内容,本课内容承接第一框内容,主要包括权利与义务相统一、法定义务需履行、违反义务需担责三个部分,引导学生了解享受权利必须要履行义务,以及不依法履行义务将要承担严重后果,从而帮助学生增强义务的观念,自觉履行法定义务;逐步形成社会责任感。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之前的学习对于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已经掌握,同时八年级学生对于社会热点也有一定了解。
但是对权利义务关系的认识仍有偏颇,对于履行义务的也缺少自觉。
在本课中将帮助学生树立权利与义务相统一,法定义务需自觉履行的观念,引导学生做一个懂法守法、具有高尚道德的合格公民。
【课程标准】本课对应的课程标准内容是“懂得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知道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作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要受到一定的法律制裁。
”【教学目标】1、通过列举行为,事例分析,知道权利义务的关系;通过情境讨论,了解法定义务须履行、违反义务须担责。
2、结合事例情境,利用权利义务关系和基本内容,能够对观点进行辨析,对行为进行判断。
3、认同增强义务的观念,自觉履行法定义务,逐步形成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法定义务需履行。
难点:了解权利义务相统一的关系。
【教学方法】启发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课堂导入提问:上图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这幅图反映的社会现象是,共享单车被乱停乱放,影响市容;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共享单车的使用者没有履行合理摆放的义务。
任务一、通过“共享单车”案例,结合权利与义务漫画,知道知道权利义务的关系,能够利用权利义务关系和基本内容,对观点进行辨析,对行为进行判断。
权利与义务相统一探究活动一以“共享单车的权利与义务”为主题,开展讨论活动。
班级学生分为两组:权利组:列举使用者和公司分别享有哪些权利?义务组:列举使用者和公司分别履行哪些义务?参考答案:权利组:(使用者)使用权、安全权、公平交易权,等。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二单元理解权利义务第四课公民义务第2框《依法履行义务》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依法履行义务》教学设计《课标》:懂得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知道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作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要受到一定的法律制裁。
三维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同增强义务的观念,自觉履行法定义务;逐步形成社会责任感。
2.能力目标:结合事例情境,利用权利义务关系和基本内容,对观点进行辨析,对行为进行判断。
3.知识目标:通过列举行为,事例分析,归纳权利义务的关系;通过情境讨论,总结法定义务须履行、违反义务须担责。
学情分析1.对基本权利和义务有掌握。
2.对社会热点有了解。
3.权利义务关系的认识多偏颇;对义务的履行难自觉。
教学重点: 法定义务须履行教学难点: 权利义务的关系课前准备:学生:黑河还没有“共享单车”,让学生基于公共自行车,去了解大城市“共享单车”的使用情况。
教师:准备相关法律资料包,学生每人一份。
教学过程:导入:现在提到“共享单车”,你会想到什么词?(设计意图:热点事件、激发兴趣;现象问题,引发思考)活动一:畅聊单车权利义务理关系权利组:列举使用者和公司分别享有哪些权利?义务组:列举使用者和公司分别履行哪些义务?(设计意图:结合事件、回顾旧知、做好铺垫)权利组和义务组汇报后谈感受?(3分钟讨论)(设计意图:分析现象,得出认识)总结出:公民在享受权利的同时,还要履行相应的义务小组讨论:结合共享单车,谈谈对这三种观点的看法。
(3分钟)(设计意图:认知冲突、观点辨析、思维锻炼)生成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图,突出重点词语,总结出:一、权利与义务关系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促进权利的实现活动二:自愿VS索要法定义务知须行(一)53页探究与分享:你觉得归还失物是否要报酬?(3分钟讨论)(设计意图:聚焦情境、行为判断、引发思考)进一步讨论:我国法律要求公民必须做出的行为还有?结论: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设计意图:突出重点、强化认知)问题:若店员拒绝归还钥匙,失主使用暴力行为和言语辱骂来威胁店员,你认为谁对谁错?理由?(1分钟讨论)(设计意图:再次聚焦、行为甄别、促进生成)二、法定义务须履行1.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2.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二)案例启迪,明确分类:三、违反义务须担责1.作为(实施法律所禁止的行为)2.不作为(没有实施法律所要求的行为)活动三:责任担当履行义务我践行结合所学,小组为单位,任选一个领域,撰写积极履行义务的倡议。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四课 公民义务第二课时《依法履行义务》教案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四课公民义务第二课时《依法履行义务》教案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四课公民义务第二课时《依法履行义务》,主要让学生了解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义务,认识履行义务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依法履行义务。
本课时内容是对公民义务的进一步深入探讨,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公民意识,培养他们依法履行义务的习惯。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法律基础知识,对公民义务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履行义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如何依法履行义务还存在疑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帮助他们深入理解履行义务的意义,提高法律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义务,认识履行义务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依法履行义务的习惯,树立正确的公民意识。
3.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自觉地履行义务。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义务,履行义务的重要性。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认识履行义务的意义,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依法履行义务。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了解履行义务的重要性。
2.讨论法: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法律意识。
3.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依法履行义务,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资料,用于课堂分析和讨论。
2.设计好课堂提问和讨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准备PPT,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义务,引导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呈现(10分钟)呈现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是如何履行义务的,以及他们的行为对社会的意义。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履行义务的重要性。
3.操练(15分钟)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履行义务的认识,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依法履行义务。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解答他们的疑惑。
2023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四课公民义务第2框依法履行义务教案新人教版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公民义务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实践方法。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依法履行义务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1)法律法规:推荐学生阅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法律法规,以便深入了解公民义务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本节课所需的教材《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以及相关的学习资料。
2.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如我国宪法和法律的相关条款、真实案例报道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公民义务的知识。
3.实验器材:本节课不涉及实验操作,故无需准备实验器材。
2.拓展要求:
(1)阅读与思考:鼓励学生在课后自主阅读推荐的书籍和文章,并撰写读后感或心得体会,以加深对公民义务的理解。
(2)视频学习:鼓励学生观看推荐的视频资源,并撰写观后感或生对提供的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可结合小组讨论或请教教师,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法治意识和公民道德素养,但对于公民义务的深刻理解和依法履行义务的实践能力仍有待提高。学生在知识层面上,对公民的基本义务和履行义务的要求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其中的法律逻辑和实践应用可能存在一定的模糊性。
在能力方面,学生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升,但面对复杂的法律问题时,仍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辅助。此外,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待加强,需要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依法履行义务。
在素质方面,学生们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愿意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贡献。然而,部分学生可能存在行为习惯不良,如违反校规校纪、不尊重他人等,这些行为习惯对课程学习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第4课 第2框依法履行义务 教案

第4课第2框《依法履行义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正确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明白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权利和义务是相统一的。
能力目标:通过搜集有关法律条文,培养学生的主动性。
通过小组合作,增强合作能力。
通过表演及点评,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现场表现力,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自觉履行义务,增强权利义务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培养爱国情感。
作为一个公民,必须自觉依法履行法定义务,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我们要心中有法,认真学法,依法办事,以法律作为自己行为选择的标准,努力做一名高度法治观念的好公民。
二、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教学难点:法定义务须履行三、教学过程【复习导入】:通过小游戏“以下哪些是法定义务?〞“依法服兵役、被选举、宗教信仰、批评、建议、父母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履行受教育、监督、依法纳税、控告、检举、夫妻双方实行方案生育、通信自由、赌博、人格尊严、偷窃、遵守交通规则、维护国家利益、物质帮助、保护野生动物、遵守公共秩序、保护公共财产、成年子女赡养扶助父母、偷税、欠税、骗税、抗税、失物归还、人身自由、尊重社会公“〞来导入新课。
游戏规则:每个小组派出一个代表,将黑板左侧的小纸贴放在自己的所在小组,放错一个扣一分,放对一个加1分。
【设计意图】:通过小游戏,加强法定义务的概念和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小游戏又可以增加学生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调动课堂气氛。
【课前导学】整体把握这节课的内容,依法履行义务应该做到一、权利与义务相统一;二、法定义务须履行;三、违反义务须担责【设计意图】通过此环节,让学生知道本节课所讲内容,有目的去学习。
【自主学习】:(见导学案)请逐目阅读课文,分别答复(一)解读课本,补全知识〔二〕阅读课本,找到以下问题并标注出来。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学习了解本节课所学知识,对根底知识有根本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依法履行义务》教案一、学习目标1.能说出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及要求。
2.会辨别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
3.复述违法行为的含义和分类。
二、评价任务1.知道权利和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2.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积极履行公民义务。
三、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运用你的经验P51阅读材料思考回答:在实验中学和红星家具厂的买卖合同中,双方各自享受着什么权利?又承担着什么义务?公民既是权利的享有者,又是义务的承担者。
第二单元理解权利义务第四课公民义务第二框依法履行义务(二)自主预习1.填空:1)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相互_________、相互_________。
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_________权利的实现。
2)坚持权利和义务相________,任何公民既不能只_______而不承担义务,也不应只承担义务而不享受权利。
3)我们不仅要增强_________,依法行使权利,而且要增强_________,自觉履行法定的义务。
4)法定义务是由我国_________和法律规定的,具有_________。
5)在社会生活中,公民实施了法律所_________,或者没有实施法律_________的行为,都是违反法定义务的行为。
6)公民违法民事法律,应当依法承担_________;违法行政法律,应当依法承担_________;违反刑事法律,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承担_________。
2.权利和义务二者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P523.权利和义务的关系给我们提出了怎样的要求?P534.为什么法定义务必须履行?P545.怎样履行法定义务?P556.什么是违反法定义务的行为?会承担什么后果?P557.违法法定义务的法律责任分为哪几类?P57(三)合作探究知识模块一:权利义务一致探究一:运用你的经验1)列举一项你所享有的权利,说说这一权利的实现需要他人付出怎样的努力。
提示:需要家长的辛勤付出和老师的辛苦教育。
2)列出一项你所承担的义务,说说履行这一义务对自己和他人具有什么意义。
提示:让自己和父母感受到精神上的快乐和慰藉,同时也提升了自身的能力。
探究二:男生:“权利和义务如影随形,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女生:“权利与义务是完全对等的,我享受了多少权利,就应履行多少义务。
”如何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分析上述两种观点。
提示:男同学的观点正确。
因为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促进权利的实现。
女同学的观点错误。
因为公民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把权利与义务完全对等是对二者关系的绝对化,任何公民既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承担义务,也不应只承担义务而不享受权利,更不存在享受多少权利,就履行多少义务。
微拓展:1.合一性。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不可分割的,在某些条件下,权利就是义务,义务就是权利。
公民权利和义务的这种合一性,体现了二者的一致性。
比如,我国宪法规定,劳动和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2.对等性。
公民所享受的权利,是通过公民为社会所尽的义务来确定的。
如果不尽相应的义务,社会就不存在行使这种权利的条件。
可见,权利和义务相伴相生,二者是对等的。
公民所尽义务越多,即对社会的贡献越大,他所享有的权利也就越充分。
3.平等性。
我国宪法第33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我国公民权利的平等性表现在:所有公民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规定的各项权利和自由;所有公民一律平等地承担宪法规定的各项义务。
在我国、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
任何人不论其职位多高、功劳多大,都不能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4.制约性。
公民所享有的权利和自由,要以义务的履行为条件,受义务的制约。
公民享受权利,并不是为所欲为的,而要以保证他人也同样享有这种权利为前提。
权利和义务是密切相连、彼此制约的。
探究三:结合图片,联系实际,与同学一起交流如何正确对待权利与义务?示例:在学校轮流打扫室内外卫生是每个学生的义务。
我们打扫时为其他同学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其他同学打扫卫生也是在为我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每个学生都积极履行劳动的义务就意味着享有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权。
劳动既是我们的权利也是我们的义务,我们要通过劳动增强劳动意识,提升劳动能力,同时积极主动履行劳动的义务。
知识模块二:法定义务必须履行探究一:小颖和妈妈将钥匙落在商店的书包里,捡到钥匙的店员却要求买一杯饮料作为“报酬”。
归还失物能否索要报酬?请谈谈的你的看法,与大家分享。
提示:(1)从道德的角度看,拾金不昧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公民应该自觉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2)从法律的角度看,捡到失物归还失主是法定义务,作为公民应该自觉履行。
微点拨:法定义务必须履行,道德义务不用履行。
点拨:观点错误。
(1)法定义务是由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具有强制性。
自觉履行法定义务是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2)我们要积极履行道德义务。
道德义务的履行有利于形成温馨、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有利于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有利于促进法定义务的履行,进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探究二:小斌等几名15岁的学生多次使用不正当手段抢劫其他未成年人财物,后经抓获审理,小斌等人的行为构成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
小斌等人因触犯刑法身陷牢狱,我们从中得到怎样的警示?提示:我们要依法履行公民义务,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
微拓展:忠实履行义务就是不做法律禁止做的事。
提示:观点错误。
公民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
忠实履行义务的要求是:法律鼓励做的,我们积极去做;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
只有同时做到了这三个方面的要求,才是忠实履行了义务。
知识模块三:违反义务须担责探究一:小成的爸爸承担的是什么性质的法律责任?提示:违反行政法律,应当依法承担行政责任。
探究二:金某应依法承担什么性质的法律责任?提示:违反刑事法律,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四、知识小结:通过学习知道权利和义务是相对应而存在,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自觉履行法定义务是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法律要求的,我们必须去做,禁止的坚决不做,否则,必须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五、评价内容1.“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这表明( B )①权利和义务是完全相同的②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③每个公民既是权利的享有者,也是义务的承担着④不能只享有权利不履行义务,也不能只承担义务而不享有权利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2.漫画中的人( C )A.做到履行义务和享有权利的有机统一B.具有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C.只想多享受权利,不愿多履行义务D.先履行义务后享受权利3.19岁的刘某因“闲得无聊”拨打“110”报警,谎称“在火车站放了20斤炸药”,要求民警给50万元,否则就引爆。
后被当地人民法院以编造恐怖信息罪判处有期徒刑1年。
这一案例启示我们( A )①法律要求做的事情,必须去做②要增强法律意识,遵守国家法律③法律禁止做的事情,坚决不做④平时开玩笑、说谎均是违法行为A.②③ B.②④ C.①② D.①④4.在法律上,“不作为”行为的实质在于 ( C )A.放弃应当享有的权利B.不做法律鼓励的事C.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D.做了法律禁止的事5.散播限制新车牌照谣言的某汽车销售员,被拘留十天;因质量问题遭顾客起诉的某装修公司,被责令赔偿损失。
他们承担的法律责任分别属于( D )A.一般违法和严重违法 B.民事违法和行政违法C.行政违法和刑事违法 D. 行政责任和民事责任6.王某通过微信“轻松筹”平台,为因燃气爆炸而受重伤的某家庭捐款300元。
王某的捐款行为是( C )①乐善好施、无私奉献②法律要求的必须做③为国分忧、勇担责任④法律鼓励的,积极做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7.根据我国宪法规定,下列既是公民基本权利,也是公民基本义务的有( A )①受教育②劳动③财产权④服兵役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8.自觉履行法定义务,是公民不可推卸的责任。
下列属于法定义务的有( D )①遵守交通规则②履行受教育义务③保护野生动物④遵守公共秩序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9.一男子为博取眼球,竟“移花接木”在微信朋友圈散布谣言称:晋江火车站天桥上爆出一杀人事件,并有监控拍下了全过程。
太残忍了!该谣言广泛传播,造成了不良影响。
2017年11月16日,该男子因虚构事实、扰乱公共秩序,被晋江警方拘留3天。
该男子的行为是( B )A.刑事违法行为,要承担刑事责任 B.行政违法行为,要承担行政责任C.民事违法行为,要承担民事责任 D.一般违法行为,要受到刑罚处罚10.陈某在互联网上编造、传播虚假信息,骗人钱财,严重扰乱了社会公共秩序,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陈某的行为( A )A.触犯了刑法,受到的是刑罚处罚B.属于行政违法行为,受到的是行政处罚C.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受到的是治安处罚D.民事违法行为,要承担民事责任11.欣赏漫画,回答下列问题:(1)(1)漫画说明了什么问题?(2)我们从中得到什么启示?提示:(1)一些人只愿意享受权利,而不愿履行义务。
(2)①道理:权利与义务具有一致性,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每个公民既是权利的享有者,又是义务的承担者。
②怎样做:我们㠲要增强权利意识,依法行使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法定的义务。
12.2017年4月25日,王某在食用某食品公司生产的紫菜后,自我猜疑紫菜是塑料做的,在未向有关部门反映、未经调查核实的情况下,录制“紫菜是塑料做的”视频并发布朋友圈。
王某还对这家食品公司工作人员敲诈勒索。
11月30日,人民法院一审判决被告人王某犯敲诈勒索罪,判处有期徒刑1年10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3万元。
(1)为什么要依法制裁王某?(2)人民法院对王某的判决说明了什么?提示:(1)①为了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我国法律明确规定禁止公民实施某些行为。
②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是忠实履行公民义务的重要体现。
(2)公民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实施法律禁止做的行为,就是触犯法律,会受到法律制裁。
六、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