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的合理用药
抗生素的合理用药

40%-50%抗菌类药物使用不合理
据WHO统计,因不合理用药导致患者发生药物不
良反应的比例为10%-20%
其中有5%的患者因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而死亡
(PNC)
美国每年约200万因不合理用药导致不良反应,其
中10万死亡(死亡第四大原因)
目前我国抗菌药物的滥用情况亦非常严重,据FDA
① 及早确立感染性疾病的病原诊断
80%以上把握认为是细菌感染,才是抗细菌 药物的适应证。
尽量分离出病原微生物并作药敏试验,有条 件时应同时测定联合药敏
胃内PH值升高,四环 素的溶解度下降
抗菌药合理用药的主要目的
提高抗菌药物的疗效 降低抗菌药物的毒副反应 阻止细菌耐药现象的发生(关键)
一、概述
抗感染药物(anti-infective agents)
包括用于治疗各种病原体(病毒、 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细菌、 螺旋体、真菌、原虫等)所致感染 的各种药物。
目前已成为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一类药物,不合 理和滥用现象十分普遍(多方面原因:社会、医 生、患者等),由此带来了严重不良后果并促进 了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两大类药物耐药: 抗生素和抗肿瘤药物
● 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 –细菌对因素的结果,其中目
病原体不容易产生耐药性 药代动力学显著,t1/2, Vd, Cmax 药物具有高效、长效、使用方便和
价格低廉(PNC)
化疗指数(Chemotherapeutic index, CI)是评
价化学治疗药物安全性及应用价值的指标, 以LD50/ED50, CI越大,药物越安全。
最 低 抑 菌 浓 度 (Minimum inhibitory
合理使用抗生素原则

合理使用抗生素原则1.适应证准确:合理使用抗生素要严格按照适应证使用,即根据患者的临床病情、病原学检查结果、病原体的耐药性等综合判断,确定是否需要使用抗生素。
不合理的使用会导致抗菌药物的滥用和不当使用。
2.选择适当的药物:在确定需要使用抗生素后,应根据患者的病原体种类和耐药性选择适当的药物。
应优先选择广谱抗生素,以覆盖多种可能的病原体,避免无效治疗。
3.药物的剂量和疗程要合理:药物的剂量和疗程是治疗效果的关键。
剂量过高可能导致药物的毒副作用,剂量过低可能导致治疗失败和药物的耐药性。
疗程应足够长,以确保病原体完全清除,避免耐药菌株的产生。
4.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相互作用:抗生素的使用可能会引起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肝脏损伤等。
同时,抗生素可能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影响治疗效果。
在使用抗生素时,医生需要深入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相互作用,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5.抗生素联合使用要慎重:抗生素联合使用只适用于特定的临床情况,如重症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等。
不合理的联合使用可能导致药物的毒副作用增加,耐药性的发生,还增加了医疗成本。
在使用抗生素联合治疗时,应充分权衡利弊,确保用药的必要性和有效性。
6.定期审查用药效果:抗生素治疗应及时评估治疗效果,根据病情和药敏试验结果来调整用药方案,避免不必要的长期使用,以减少耐药性的发生。
7.监测维护抗生素的药物浓度:抗生素的药物浓度对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应根据患者的肝肾功能等情况,调整抗生素的剂量和用药频率,以确保药物浓度在有效范围内。
8.教育患者正确使用抗生素:患者也是合理使用抗生素的重要参与者,医生需要向患者普及抗生素的基本知识,讲解正确使用方法,告知可能的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以提高患者的合理用药意识。
综上所述,合理使用抗生素原则是为了确保抗生素的科学、合理和经济的用药,以提高抗生素的治疗效果,减少抗生素的滥用和不当使用。
医生和患者都需要充分理解和遵守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原则,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抗生素的合理用药

抗生素的合理用药抗生素是感染病治疗中的重要利器,也是医学史上的重大突破。
但随着抗生素使用的普及,抗生素耐药性日趋严重,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更是使得耐药性问题更加严峻,进而引发许多的安全隐患。
因此,合理使用抗生素不仅涉及临床治疗效果,更关乎公共卫生和国家经济发展。
本文对抗生素的合理使用进行探讨。
一、什么是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是指根据细菌的感染类型、病原菌的灵敏性、患者的感染情况、病情的严重程度和禁忌症等因素,选用适当的药物、剂量、疗程和用法,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同时减少抗菌药物对人体的不良反应以及抗菌药物的滥用和误用,防止细菌耐药现象的发生和扩散。
合理使用抗生素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包括病情的严重程度、患者的年龄、性别、药物使用史以及合并症等情况。
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儿童、老年人以及免疫系统低下的患者,更应该特别谨慎使用抗生素,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危害和潜在风险。
二、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危害1.导致细菌耐药性的增加抗生素的被广泛使用和滥用,导致了许多细菌耐药的问题。
一般来说,当细菌在遇到抗生素时,会导致死亡或者生长受到限制,但如果几次接触都没有引起灭绝,那么细菌便会学会如何逃避药物的作用,进而发展出对药物的耐药性。
2.增加患者的药物风险抗生素不当使用不仅无法达到治疗效果,更可能造成患者的不良反应。
在抗生素治疗中,患者常常涉及到肝肾毒性、过敏反应、血小板减少等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3.浪费医疗资源,增加社会经济负担不合理使用抗生素不仅会增加患者的就诊次数和时间,更还可能会挥霍大量的医疗资源,包括医生的时间和药量,以及设备和机构的资源,进而大大增加国家的公共卫生负担和社会经济成本。
三、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方法1.选择适宜的抗生素在发现感染病时,首先应当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和鉴定,然后才能根据病原菌的药敏试验结果,选择适当的抗生素。
不合理的使用如基于个人经验或惯例用法,往往会导致无效或者逆转反响。
合理使用抗生素

头霉素类
▪ 二代头孢特点+抗厌氧菌 ▪ 头孢美唑: ▪ 头孢西丁:
▪
20
氧头孢烯类
三代头孢+抗厌氧菌
拉氧头孢 出血倾向 氟氧头孢 血浓度高、未见出血倾向
21
碳青霉烯类
G+ 肠杆菌科 绿脓杆菌 厌氧菌 对去氢肽酶稳定性 中枢毒性
亚胺培南 泰能 Lmipenem
++
+++
++~+++
+++ 不稳
的抗菌活性
在第三代的基础上增强了 对抗G+菌活性,增加了 对厌氧菌的抗菌活性
31
五:抗菌素联合治疗的适应症
病因未明的严重感染 单一药物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 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混合感染 较长期用药细菌有产生耐药的可能 联合用药使毒性较大的 药物剂量得以减少
32
33
干扰细菌细胞壁合成 -内酰胺类 磷霉素 万古霉素 杆菌肽 环丝氨酸
其它 磺胺类和对氨基水杨酸 (抑制细菌叶酸代谢) 异烟肼类 (抑制结核环脂酸合成)
损伤细菌细胞膜 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 唑类抗真菌药 多粘菌素B和E 烯丙胺类
6
抗生素可分为
浓度依赖性
即抗菌药物的抗菌活性随药物浓度增加而加强, 只要细菌与超过MIC浓度的抗菌药物接触,短时 间即现杀菌作用,并且可维持一定时间。
▪ 头孢克罗:对G+菌抗菌活性较头孢氨苄强,对大 肠、肺炎杆菌,奇异变形杆菌与头孢羟氨苄相仿
15
第3代头孢菌素
▪ 对多种青霉素酶稳 ▪ 对革兰阴性菌的抗菌作用强 ▪ 某些品种对绿脓杆菌有效 ▪ 某些品种的血清半衰期较长
▪ 头孢噻肟: 对肠杆菌科有极强的抗菌活性,对不动杆菌, 绿脓杆菌,厌氧菌无效,对阴沟杆菌,产气肠杆菌较差。
医院抗生素临床合理用药使用原则

医院抗生素的临床合理使用原则
一、经过讲座的学习一定要按专家所讲的内容,严格掌握抗生素使用适应症,
合理使用抗生素,不得有滥用情况发生。
二、临床用药一定从有效、安全、价廉的路径进行,也可老药新用,中医中药
辨证论治。
三、用药方法:从口服→肌注→静脉注射进行。
疗程适中,不能过长。
剂量不
能过大。
剂量大不等于疗效就好。
严防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副反应大的药物使用前要实行告知谈话签字制度。
四、今后预防性用药,用药时间过长,联合用药,要求一定要有记录,使用理
由和道理要讲清楚,否则一律按药物不合理使用对待处理。
五、今后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要作为临床使用抗生素的主要指标。
防止无
效用药,延误病人治疗,增加病人经济负担,杜绝不良反应发生。
六、严格执行级别用药原则。
对限制性药物不到级别的医生不能随便使用,必
须要有上级医生指示认可记录签字后方能使用。
七、严格住院病人用药比例。
外科小于35%,内科小于45%。
对超标单位科室和
个人进行处罚。
八、坚持按医保药品目录用药。
如特殊情况要超目录用药一定要经科主任同意
授权医务科批准,方能使用。
九、要求牢记合理使用抗生素是晋升二级医院的一项重要指标。
十、医院将不定期进行监督检查,对不合理使用药物的现象进行指正,促进整
改,对整改不到位的个人给予一定的处罚。
医务科
二0一八年四月。
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抗生素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药物。
它在治疗细菌感染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帮助我们战胜了许多疾病。
然而,抗生素的使用并非毫无限制,如果不合理应用,可能会带来一系列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抗生素。
抗生素是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他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能干扰其他生活细胞发育功能的化学物质。
常见的抗生素有青霉素、头孢菌素、红霉素、四环素等。
那么,为什么要强调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呢?这是因为不合理使用抗生素会产生诸多不良后果。
其一,会导致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当我们过度使用或者不正确使用抗生素时,细菌会逐渐适应并产生抵抗抗生素的能力。
这就使得原本有效的抗生素在治疗感染时变得不再有效,增加了治疗的难度和成本。
想象一下,如果一种曾经能够轻易治愈的感染,因为细菌产生了耐药性而变得难以控制,那将是多么可怕的情况。
其二,可能会引起不良反应。
抗生素在杀灭有害细菌的同时,也可能会影响到身体内的有益菌群,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出现腹泻、消化不良等症状。
此外,一些人还可能对特定的抗生素过敏,引发皮疹、呼吸困难甚至过敏性休克等严重反应。
其三,造成资源浪费。
不必要地使用抗生素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还浪费了宝贵的医疗资源。
接下来,让我们看看如何才能做到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在医生开具抗生素处方时,需要严格遵循用药指征。
这意味着医生需要通过详细的问诊、体格检查以及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细菌培养等,来确定患者是否真的存在细菌感染,以及感染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只有在明确有细菌感染且使用抗生素利大于弊的情况下,才会开具相应的处方。
同时,医生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体重、肝肾功能、过敏史等,选择合适的抗生素种类和剂量。
对于儿童、老年人、孕妇等特殊人群,用药更需要谨慎。
患者在使用抗生素时,也应该严格按照医嘱用药。
这包括按时按量服用,不要自行增减剂量或停药。
合理使用抗生素规定

合理使用抗生素规定一、及早确立感染性疾病的病源诊断,凡怀疑是细菌性感染的病例,应力争在使用抗生素前做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二、在药敏结果未知晓前或病源菌未能分离而诊断相当明确者,可进行试验性治疗,选用药物时要熟悉所选药物的适应症、抗菌活性、药动学、不良反应及药源、价格等。
药敏结果获知后是否调整用药仍应以经验治疗后的临床效果为主要依据。
三、按患者的生理、病理、免疫等状念而合理用药。
四、要防止滥用抗生素:l、病毒性疾病或估计为病毒性疾病感染者,不宜选用抗生素。
2、对发热原因不明,无可疑细菌感染征象者,不宜使用抗生素,对病情危重或细菌感染不能排除者,可针对性选用抗生素,密切注意病情变化,一且确认为非细菌感染应立即停止使用抗生素。
3、皮肤和粘膜等局部感染应尽量避免静脉用药,宜多采用主要供应局部的抗菌药物,也要严格管理,掌握适应症。
五、联合使用抗生素药物必须有明确的指征,一般是用于单一抗生素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混合感染、较长时问用药细菌有可能产生耐药者、可以肯定获得协、同作用者、联合后毒性较强药物的用量可以减少者等,以两联为宜,但要合理掌握疗程。
六、严格控制预防用药,一般情况下,不因预防目的而使用抗生素。
对内科无感染征象的疾病、外科手术等不要轻率预防用药。
七、为有效控制感染和防止或减少毒副反应的发生,抗生素的用药疗程要足,以免感染复发,一般认为抗生素药物最短疗程为5—7日。
对一般急性感染在体温恢复正常、症状消失后可继续用药2—3日,某些特殊病例和其它严重危及生命的感染可视情况而定。
八、当抗菌药物使用48—72小时后不显效或病情加重者,要及时分析其原因,采取相应措施,确属抗生素使用问题时,应调整剂量,给药途径等或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使用对该细菌敏感性强的药物。
九、抗生素使用率在45%以下,使用抗牛素80%以上者应进行细菌学检查和药敏试验。
十、抗生素的金额占总药品金额的20一30%。
十一、将定期或不定期到病区抽查病历,并把用抗生素不合理情况通报全院。
《抗生素的合理使》课件

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仅限于某些 特定情况,如预防术后感染等 ,应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
注意区分抗生素与非抗生素药 物,避免将两者混淆使用。
03
抗生素滥用的危害
产生耐药性
抗生素滥用会导致病菌产生耐药 性,使抗生素失去治疗效果。
耐药性的产生会使抗生素的有效 性降低,甚至完全失效,给治疗
带来困难。
耐药性的传播和扩散可能对整个 社会造成危害,影响公共卫生安
详细描述
抗生素主要针对细菌感染,对病 毒、真菌、寄生虫等感染无效。 常见的感冒、流感等由病毒引多越有效
总结词
抗生素并非越贵越好,也不是使用越 多越有效。
详细描述
每种抗生素都有其适应症,并非越贵 越好。同时,抗生素使用需适量,过 量使用不仅无效,还可能产生副作用 和耐药性。
THANK YOU
四环素类
这类抗生素对革兰氏阳性球菌 和阴性杆菌有效,包括四环素 、强力霉素等。
β-内酰胺类
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的分子 结构都有一个β-内酰胺环。
氨基糖苷类
这类抗生素对各种需氧革兰氏 阴性杆菌有良好的抗菌作用, 如链霉素、庆大霉素等。
喹诺酮类
这类抗生素主要作用于革兰氏 阴性菌和部分革兰氏阳性菌, 如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等。
抗生素发展历程
1942年,美国默克 药厂合成青霉素,开 启了抗生素历史。
1950年,美国礼来 药厂发现四环素。
1948年,英国弗莱 明发现金霉素。
抗生素发展历程
1952年,美国辉瑞公司合成土霉素。 1957年,中国发现并合成红霉素。
1962年,中国合成四环素。
抗生素发展历程
1967年,中国合成卡那霉素。 1970年,中国合成庆大霉素。
0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抗生素的应用原则
抗生素是治疗感染性疾病的主要药物,其应用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感染性疾病的转归和愈后。
近些年来,由于滥用抗菌药物,使耐药菌株、毒性反应、过敏性反应以及二重感染等不良反应增多,其结果贻误正确治疗,出现了较强耐药的"超级恶菌"和多重耐药性病菌,甚至到了无药可医的地步或
酿成药疗事故。
笔者就临床不合理应用抗生素现象及如何正确掌握其使用原则,谈一点看法。
一、抗生素应用的不合理性
1、对非细菌性感染性的疾病,如感冒、病毒感染、不明原因发热等使用抗生素,甚至几种抗生素联合应用的现象颇为常见。
抗生素临床应用的主要目的是对抗细菌感染,有效地控制感染直至杀灭细菌,使病情痊愈。
临床医生选用抗生素要有明确的指征,要根据药物及药学规律,针对病人细菌感染的种类,选择安全有效的制剂。
不合理用药有可能给病人带来一系列不良后果,如毒副作用增多,细菌产生耐药性,菌群失调。
2、长期或超大剂量使用抗生素。
抗生素剂量倍增并不能使药物在体内作用时间延长,加上长期使用可导致一系列不良反应,如肝、肾功能损害、血凝障碍、药疹、二重感染等。
特别是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其副作用主要是损害第八对脑神经和肾脏,长期或大量使用这类药物后可损害耳蜗神经引起听力减退或耳聋;损害前庭神经,引起眩晕和平衡失调;当肝功能不良时,易产生体内蓄积中毒。
3、单纯从经济效益角度选用抗生素。
随着市场经济的冲击,价值观的改变更新,少数医生在"开单提成"、"药品回扣"等不良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滥用抗生素,不是根据病情需要合理选用抗生素,而是小病大治,对不该用抗生素的疾病,竟以高价昂贵的抗生素作为首选或常规用药,这不但增加了病人的经济负担,而且造成抗生素严重浪费现象。
4、临床上经常出现的滥用抗生素现象,一是缺乏针对性,盲目使用抗生素。
不少临床医生没有严格根据抗生素的适应证,不经化验等辅助检查,简单问一下病情就开药,总认为用抗生素后,心里踏实,而病人也满意。
如伤风、感冒、发热等病普遍采用抗生素疗法。
还有的迫于病人的强烈要求而违心地使用抗生素。
这样不但治疗无效,而且容易增加副作用,并使机体产生耐药性。
二是对许多抗生素药理特点不熟悉。
有些医生对哪些是杀菌类的,哪些是抑菌类的都搞不清楚。
主要表现在:能用杀菌的却选用抑菌的,能用窄谱的却选用广谱的,能用短效的却用长效的等,这样又怎么能谈上合理应用的问题。
三是热衷于用新的,价格昂贵的抗生素。
目前抗生素的品种越来越多,档次越来越高,价格越来越贵。
有的医生受经济利益的驱动,能用价廉的却用昂贵的。
也有不少医生用药求新,用量求大,总认为新药疗效好,用量越大,疗效越高。
认为药量与疗效是成正比例关系的观点显然是错误的。
一般来说,药物剂量增大,体内药物浓度愈高,产生作用愈强,但有一定的界限,超过一定的用药界限,即可导致药物中毒或致使病人死亡。
四是不合理联合用药或配伍。
抗生素联合用药的目的是增强疗效,减轻毒副作用,减少耐药性的产生,从而有效地控制感染。
但在临床中,有许多不合理用药现象的发生。
如一般感染的病人,青霉素与四环素合用;青霉素与磺胺类联用等。
一些人总认为只要是抗生素就能消炎,甚至为使疾病早日痊愈,把几种抗生素一起应用。
殊不知每种抗生素的抗菌谱不同,用药不当,轻则达不到理想疗效,或使药效降低,重则使药物毒副作用大增,危及健康。
二、正确掌握抗生素联合用药的指征
抗生素联用在临床上很常见,有的甚至4种或4种以上抗生素联用。
这种万箭齐发"大兵团"作战的做法可造成抗生素互相吉抗,降低抗菌效果,使机体多种免疫功能受抑制,增加机体的代谢负担和毒副作用。
抗生素的联用指征为:1、对单一抗生素不能控制的混合感染;2、病原体不明的危及生命的严重感染;3、药物不易渗透部位的感染;4、需长期用药,为防止耐药性产生等;5、做到熟悉每种药的作用、用法、不良反应及药物的相互作用,如一类与二类联合应用可获得增强作用,一类与三类联合可导致抗菌活性减弱,二类与三类联合可获得相加或增强作用,三类与四类合用则产生相加作用。
但应指出,抗生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很复杂的,同类之间的合用,也不尽都是相同的作用,有时也产生抵抗作用,或者对机体产生不良反应。
三、正确选择给药途径
正确的给药方法可使药物在感染部位达到并维持有效浓度,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要尽量避免抗生素全日量一次性静脉点滴,这样不仅增加了输液反应及静脉炎的发病机会,而且使药物集中于一天的短时间内,其余时间药物达不到有效的抗菌浓度,不利于药物抗菌作用的发挥,应根据病情和药物的有效时间分次给予口服、肌注、静滴或静推,保持药物24h 合理分布,增强疗效,达到治疗目的。
四、应用科学合理的方法
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的疗程安排要充足,剂量要适当,在用药的过程中,剂量过大常会增加毒性反应和耐药菌株的产生。
故应根据机体状况,病情轻重等决定用药剂量,一般年老体弱、肝肾功能不良的病人,用药剂量要小;一般感染性疾病用药原则:能口服的不肌注,能肌注的不静脉用药,能用一般或一种抗生素治疗的疾病,不联合用药。
五、合理用药
具体一点讲,就是应该做到:根据病情,病人体质和药物的全面情况适当选择药物,真正做到"对症下药",同时以适当的用法、适当的剂量、适当的时间准确用药。
能用一种的不用两种,能用两种的不用三种。
能用普通药治疗的不用昂贵的,如果联合使用多种药物,一定要按药物的配伍禁忌,科学合理用药。
六、防止不良反应
药物的不良反应有副作用、毒性反应、过敏反应。
不良反应的发生与血液药物浓度过高有密切的关系。
在用药过程中,要严密观察抗生素的毒副作用,病人用药反应,尤其要仔细观察有无不良反应。
一旦发生这些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或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
为防止过敏反应的发生,一定要询问有无药物过敏史,必要时做皮肤试验,绝不可忽视,以确保安全用药。
明光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詹步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