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陀螺创新教案

合集下载

20陀螺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20陀螺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20陀螺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陀螺是一种古老而有趣的玩具,它以其旋转和平衡的特点,吸引了无数人的兴趣。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陀螺的特点,设计一些创新的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动性。

下面是一个关于陀螺的创新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了解陀螺原理,并通过动手实践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一.教学目标:1.了解陀螺的原理和结构;2.能够正确组装陀螺并调整陀螺的旋转;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准备:1.陀螺模型和零件;2.实验台和工具箱;3.计时器。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教师播放一段陀螺旋转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然后提问:“你们知道陀螺是如何旋转的吗?有没有谁知道陀螺的原理?”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引导他们思考陀螺的组成部分。

2.概念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陀螺的模型和零件,给学生介绍陀螺的结构和原理。

并强调陀螺旋转的原因是重力和撞击力的相互作用。

3.实践操作(30分钟)a.学生分组,每组一台实验台和一份陀螺模型和零件;b.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组装陀螺并调整陀螺的平衡;c.学生轮流在实验台上旋转陀螺,并使用计时器记录陀螺旋转的时间;d.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共同找出旋转时间最长的陀螺。

4.分享讨论(15分钟)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向全班分享他们找到的旋转时间最长的陀螺。

其他小组成员可以提问并讨论陀螺的调整技巧和经验。

5.总结(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次实践操作的过程和收获,总结陀螺的组装和调整技巧,并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四.拓展延伸: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活动继续引导学生深入学习:1.设计并制作属于自己的陀螺模型,了解不同结构对陀螺旋转的影响;2.利用计时器,进行陀螺旋转时间的比较,分析不同因素对陀螺旋转的影响;3.进一步探究陀螺的物理原理,了解陀螺的稳定性和运动规律。

五.教学评价:1.学生的参与度:观察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的积极性和合作意识;2.学生的实际操作:观察学生对陀螺的组装和调整能力;3.学生的表达能力:观察学生在分享和讨论环节中的表达和思路清晰度。

20陀螺教案【20,陀螺,教案】

20陀螺教案【20,陀螺,教案】

20陀螺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陀螺的历史背景、制作原理及玩法,掌握陀螺的基本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制作、实践、比赛等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游戏的热爱,传承民间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陀螺的制作方法、玩法及技巧。

2.教学难点:陀螺的平衡掌握、技巧的提高。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陀螺文化介绍与制作1.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陀螺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陀螺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陀螺制作(1)讲解陀螺的制作材料、工具及步骤。

(2)分组进行陀螺制作,每组制作一个陀螺。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制作展示与评价第二课时:陀螺玩法与实践1.陀螺玩法讲解(1)讲解陀螺的基本玩法。

(2)示范陀螺的投掷、旋转等技巧。

2.陀螺实践(1)学生分组进行陀螺实践,掌握基本技巧。

(2)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3.陀螺比赛(1)分组进行陀螺比赛,设定比赛规则。

(2)比赛过程中,教师观察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

第三课时:陀螺技巧提高1.陀螺技巧讲解(1)讲解陀螺的高级技巧,如:陀螺旋转时的手势、力度等。

(2)示范陀螺的高级技巧。

2.陀螺实践(1)学生分组进行陀螺实践,尝试掌握高级技巧。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陀螺比赛(1)分组进行陀螺比赛,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1.学生展示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陀螺和掌握的技巧,互相交流学习。

3.课后作业(2)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展示陀螺的制作和玩法,传承民间文化。

四、教学评价1.学生对陀螺的制作、玩法和技巧的掌握程度。

2.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学生对传统游戏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的培养。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陀螺要选择硬木制作吗?”生:“硬木结实,耐磨损。

”师:“很好,那我们来讨论一下,陀螺的形状对旋转有什么影响?”师:“我们来试试不同的投掷角度,看看陀螺旋转的效果有什么不同。

部编四年级上语文《20 陀螺》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四年级上语文《20 陀螺》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四年级上语文《20 陀螺》优质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20 陀螺》的故事情节,掌握其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探究精神,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讲解和解释《20 陀螺》中的生字词语,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内容。

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含义,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

三、教学准备1.课件:包括《20 陀螺》的故事内容、生字词语和重点句型。

2.材料准备:陀螺实物或图片、课堂小道具等。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1.引入话题,介绍陀螺的相关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复习前面学过的关于故事阅读的知识。

第二步:学习《20 陀螺》(15分钟)1.分段逐段阅读故事,并解释生字词语。

2.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情节和主题。

第三步:讨论交流(15分钟)1.学生就故事中的情节、人物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故事背后的含义和价值。

第四步:拓展延伸(10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陀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2.鼓励学生自己制作或玩陀螺,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第五步:总结反思(5分钟)1.教师总结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和收获,强调重要知识点。

2.学生表达对本节课的反思和感想。

五、教学反馈1.观察学生课堂表现和作业情况。

2.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及时评价和反馈,帮助他们发现和改正错误。

六、布置作业1.要求学生根据课堂内容,写一篇《20 陀螺》读后感。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对《20 陀螺》的故事讲解和讨论,引导学生成为文学作品的理解者和体验者,培养其情感认知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其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对教学有所帮助!。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陀螺》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陀螺》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陀螺》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陀螺》故事背景和内容。

–能够理解故事情节,把握主要人物性格和行为。

–掌握相关词汇和成语的意义及运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阅读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1.掌握《陀螺》故事情节及主要人物性格。

2.理解文中的成语和相关词汇。

三、教学难点1.分析主要人物的行为动机。

2.运用成语和词汇进行表达和解释。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谈论陀螺的来源、种类、玩法等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本课内容。

二、学习新课1.阅读《陀螺》故事,理解故事情节,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和行为。

2.解释生字、生词,讨论成语的意义和使用场景。

三、讨论小组讨论主要人物的行为动机,理解故事背后的寓意。

四、活动1.分角色表演《陀螺》故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同身受。

2.制作陀螺模型,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五、总结回顾故事主要情节和人物特点,总结本课学习收获。

五、教学反思在本课教学中,学生参与度高,表现积极。

但是在活动设计上,可以增加一些多样性,吸引更多学生的兴趣。

另外,在知识点讲解上,应注意简洁明了,避免信息过载。

下一节课需要更加注重巩固和拓展学生的阅读能力,提供更多相关资料和练习。

以上是本课《陀螺》教学设计及反思,希望能够对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陀螺创新教案(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陀螺创新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陀螺创新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陀螺创新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兵、恨”等8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钉、旋”,会写“否、旋、况”等15个生字,会写“冰天雪地、否则”等17个词语。

2.能在体会较深的地方作批注,并借助批注进行阅读。

3.能借助表现心情的语句,体会“我”心情变化的过程。

4.能说出对“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句话的理解。

【教学重点】1.会认“兵、恨”等8个生字,会认读“钉、旋”这2个多音字,会写“否、旋、况”等15个生字。

2.默读课文,在体会较深的地方作批注。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兵、恨”等8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钉、旋”,会写“否、旋、况”等15个生字,会写“冰天雪地、否则”等17个词语。

2.能在体会较深的地方作批注,并借助批注进行阅读。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教师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喜欢玩具吗?你们家有什么玩具?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回答。

教师引导:玩具是我们喜欢的东西。

玩具不是简单意义上的玩具,还给我们留下一种难忘的回忆。

今天,高洪波老师的《陀螺》就是这样一篇有着丰富内涵、充满童真童趣的文章,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学习吧!(板书:陀螺)生齐读课题。

2.教师提问:哪位同学玩过陀螺,陀螺又有哪些种类?(学生以小组汇报。

)教师追问:玩过陀螺的同学可以说说玩陀螺的技巧呢?(找学生回答。

)3.教师引导:同学们说的是现在的陀螺,它在以前陀螺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造。

同学们知道陀螺的历史吗?4.陀螺的历史十分悠久,我们知道现代陀螺是怎么玩的,那么以前的陀螺又是怎样玩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以前的陀螺。

(设计意图:现在学生们玩的陀螺与以前的陀螺大不相同,只有了解以前的陀螺样式,才能更好地理解文中作者赢得陀螺比赛的欣喜。

课前的调查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能更好地融入学习中。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1.默读课文。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6单元 20 陀螺》(部编版)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6单元 20 陀螺》(部编版)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6单元 20 陀螺》(部编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陀螺的起源和基本原理。

2.能够用正确的方法制作陀螺。

3.发现现实生活中使用陀螺的场景。

4.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理解陀螺的原理和制作方法。

2.学会正确使用陀螺玩具。

三、教学难点
1.理解陀螺的运转原理。

2.掌握正确的陀螺使用方法。

四、教学准备
1.板书:(略)
2.教具:陀螺制作材料,陀螺玩具。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
•利用教具展示陀螺,并引导学生讨论陀螺的样子、用途。

•介绍陀螺的起源和历史。

2. 学习
•向学生解释陀螺的原理,让学生了解陀螺的运转方式。

•演示如何制作陀螺,引导学生动手进行制作。

3. 实践
•学生制作完陀螺后,在指导下进行实验,观察陀螺的运动规律和特点。

•学生自由操作陀螺,体会陀螺的不同玩法。

4. 总结
•引导学生总结陀螺的制作方法和使用技巧。

•让学生展示他们制作的陀螺,互相交流学习经验。

六、课后拓展
1.拓展学生对陀螺的认识,让他们寻找更多关于陀螺的知识和资料。

2.鼓励学生探索陀螺的更多玩法,如比赛、技巧等。

七、教学反思
•教师可结合学生的表现和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总结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为下一次教学做准备。

以上是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6单元 20 陀螺》(部编版)的教学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陀螺的原理和使用方法,培养其动手实践和观察问题的能力。

四年级上册语文《20陀螺》教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20陀螺》教案

新2024秋季统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四年级上册语文《20 陀螺》教案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1 知识与技能:•认识并正确书写本课生字新词,了解陀螺的相关知识。

•理解课文内容,能够流畅地朗读课文。

1.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观察、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学习作者描写事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陀螺等传统玩具的兴趣,体会传统玩具带来的乐趣。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意识,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和创新。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陀螺带给作者的乐趣。

•学习作者描写事物的方法和用词技巧。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陀螺的深厚情感,理解陀螺在作者心中的意义。

教学资源•课文《陀螺》原文•陀螺实物或图片•多媒体课件(包含陀螺的视频、图片和相关资料)•生字新词卡片第一课时一、复习创设情境引入课题1.复习旧知:回顾之前学过的与玩具相关的课文或知识点,激发学生对玩具的兴趣。

2.创设情境:展示陀螺实物或图片,询问学生是否玩过陀螺,分享玩陀螺的经历和感受。

3.引入课题:介绍陀螺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引导学生思考陀螺为何会成为作者笔下的主角,从而引出课题《陀螺》。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1.自主阅读:学生自读课文,借助拼音和工具书,认读生字新词,并尝试理解词义。

2.教师指导: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的发音和读法,解答学生遇到的生字新词问题。

3.全班朗读: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注意语气、语调和停顿。

三、整体感知理清层次1.整体感知:学生再次阅读课文,尝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并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写陀螺。

2.分段讨论:•教师将课文分为几个部分,并简要介绍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学生分组讨论每个部分的大意和重点词句,尝试找出体现作者情感变化的句子。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组进行补充和质疑。

详细分段与段落大意:•第一段:介绍陀螺的样子和制作材料,引起读者对陀螺的兴趣。

•第二段至第四段:详细描写作者玩陀螺的经历和感受,包括陀螺的旋转、与伙伴的竞赛等。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陀螺》优质创新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陀螺》优质创新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陀螺》优质创新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掌握故事情节,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人物性格和情感变化,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和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热爱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课文内容,理解故事情节。

•分析课文中人物性格和情感变化。

•进行思维拓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人物的情感变化,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能力。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在教学中进行启发式引导。

三、教学准备1.课文《陀螺》的教材版本。

2.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教学PPT或板书内容准备。

4.学生课前阅读任务准备。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通过引入与陀螺相关的生活故事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陀螺的好奇心。

第二步:课文学习(15分钟)1.师生共同阅读《陀螺》,了解课文内容和人物情感变化。

2.解释生字生词,确保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讨论课文中的重要事件与人物性格,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第三步:情感认知(10分钟)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人物性格及情感变化,展开情感认知讨论。

2.学生展示分组讨论成果,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故事。

第四步:创新拓展(15分钟)1.引导学生围绕陀螺这一主题展开创新拓展,可以进行小组讨论或个人创作。

2.学生展示创新成果,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第五步:课堂小结(5分钟)回顾本堂课所学内容,总结教学要点,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收获和感想。

五、课后延伸1.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总结课文内容或展开相关写作练习。

2.鼓励学生在家中或课外了解更多有关陀螺的知识,进行专题研究或展示。

六、教学反馈与评价1.教师及时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进步。

2.收集学生的作业与创新成果,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指导。

通过以上优质创新教案设计,希望能够有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陀螺》这一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陀螺》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抓词抓句去重点体会。

如:“恍惚、手舞足蹈”。

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新课标精神,让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让学生多读、多说,以读为主,以读代讲,通过“品读”来。

代替文章的讲解,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品味重点语句,体悟感情,突破教学难点,避免把文章“讲”没味儿了。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童年时代的玩具有很多,什么玩具是你印象最深?作者讲述的“陀螺”是爸爸妈妈童年时代的玩具。

这节课让我们来深刻了解这篇课文。

二、研读文本,理解感情
1.学生小声朗读或默读文章,给精彩片段、句子词语做上记号并在旁边批注。

2.小组讨论,修辞方法。

(1)学生自主品读,探究,
(2)教师引导归纳
①修辞手法的运用。

如比喻句:“曾有很长一段时间我的世界堆满乌云,快乐像过冬的燕子一般,飞到一个谁也看不到的地方去了。

”这个比喻句形象的写出了我得不到陀螺的郁闷心情,从中表达了我对陀螺的酷爱之情。

如拟人句:“大陀螺摇头晃脑,挺着肚皮一次次冲过来。

”这句话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大陀螺的得意洋洋,不可一势。

②幽默诙谐的语句。

如为削制得心应手的冰尜儿,就差没把椅子腿拿来“废物利用”了等。

③含义深刻的句子。

如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这句话深刻地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不能只根据外貌评估一个人的才能,品质和行为。

三、拓展延伸
1.你小时候玩过些什么玩具?可曾亲手制作过玩具?谈谈你制作玩具的苦与乐。

2.你小时候玩过的玩具和作者小时候玩过的玩具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板书设计:
20陀螺
情感变化
郁闷恍惚兴奋自豪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