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0.陀螺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0陀螺》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0 陀螺》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20 陀螺》是一篇描写儿童游戏的短文,通过作者童年时与伙伴们斗陀螺的经历,表现了儿童的快乐、友谊和竞争。
课文语言朴实、生动,富有童趣,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本文旨在引导学生感受童年的乐趣,体会友谊和竞争的意义,同时,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对生活中的游戏有一定的体验,能够理解并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但部分学生对陀螺这一传统玩具可能较为陌生,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适当的补充。
此外,学生对童年的回忆和感悟有待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学习,学生能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悟童年的乐趣,珍视友谊,正确面对竞争。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理解。
2.体会作者情感,感悟童年乐趣。
3.运用阅读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阅读指导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音频、视频资料。
2.生字词卡片。
3.PPT课件。
4.陀螺玩具或其他相关道具。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陀螺玩具,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陀螺的认识和玩法,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同时,播放课文音频,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跟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发音。
随后,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理解课文内容。
操练(10分钟)1.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讨论课文中的生字词,共同解决问题。
2.各小组派代表进行生字词竞赛,检验学习效果。
巩固(10分钟)1.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学生分享自己童年时的游戏经历,体会友谊和竞争的意义。
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关于陀螺的童话故事,或者画出自己心目中的陀螺。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陀螺优秀教案(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陀螺优秀教案(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陀螺优秀教案第【1】篇〗神奇的陀螺教案神奇的陀螺教案1设计意图陀螺是孩子们比较熟悉和喜爱的一种玩具。
看看我们的活动区角落,常有孩子三五成群地聚集在一起,为那小小的转动的陀螺而惊叹、沮丧、兴奋、不服气。
转动的陀螺里藏着好多秘密,我们的孩子对于秘密的探索欲望是与生俱来的,他们会发现,装饰了漂亮花纹的陀螺转动起来特别炫目。
其实,旋转的陀螺里.这些花纹与转动还有着好多联系和奥秘呢!基于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尝试给孩子搭建平台,让孩子在活动中大胆探索,理解生活中“处处是科学”。
活动目标1.尝试用点和线装饰陀螺,探索并发现点、线的排列方式不同,陀螺旋转时点、线的变化就不相同。
2.运用观察、比较、预测、验证等方法探索陀螺旋转的秘密,提高动手、判断和分析能力。
3.愿意参与探索活动,体验游戏中探索发现的乐趣,培养合作和竞争意识。
活动重、难点重点:画画转转,尝试用点和线设计出能转许多圆圈的陀螺,积极探索,大胆表现。
难点:探索、感知旋转时陀螺上面线条变化与线条排列方式的关系。
活动准备1.经验准备:幼儿有玩陀螺的经验。
2.物质准备:“花儿”陀螺(图一);各种陀螺(成品、半成品)若干(图二);示范图三张(陀螺展示栏、总记录表、陀螺“领奖台”)(图三);投影仪、笔、记录表、篮子、奖品陀螺等。
3.背景音乐《单簧管波尔卡》。
活动过程出示“花儿”陀螺,初步感知旋转的陀螺上“图案变圆”的现象指导语:小朋友们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礼物漂亮的花儿旋转起来变成陀螺会是什么样子呢幼儿挑选喜欢的“花儿”陀螺,自由玩转,教师个别指导,如“你的陀螺上是什么图案,转起来之后你看到了什么”等。
(评析:孩子们先玩一玩、看一看,发现陀螺的特别之处,激发兴趣,有效导入。
)画画转转。
尝试用点和线设计出能转许多圆圈的陀螺1.出示面上有点、线标记的陀螺,交代任务:在两分钟内,尝试用点、线装饰陀螺,让它转出许多圆圈。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陀螺》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8篇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陀螺》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8篇小班教案:陀螺篇一目标:1、探索学习彩色陀螺的制作方法。
2、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见解,体验与同伴分享经验的快乐。
3、学习合理利用不同的工具。
4、根据色彩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
5、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大胆自信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准备:1、小陀螺若干个(能转和不能转的)。
2、圆形纸片、火柴棒、大头针、剪刀、彩色蜡笔、铅笔、尺、双面胶等。
过程:一、玩一玩陀螺(目标指向→了解陀螺的基本结构,发现陀螺转与不转的原因,激发幼儿探索陀螺制作的兴趣。
)分组玩一玩陀螺,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二、第一次尝试制作陀螺(目标指向→引导孩子主动发现问题、获取实践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见解。
)1、讨论:有趣的陀螺怎么做呢?你需要哪些工具和材料。
2、幼儿尝试制作。
要求:把你碰到的困难和自己的解决办法记在心里,一会儿告诉大家。
3、集中交流:分别请成功和不成功的孩子讲一讲碰到的困难和自己的想法、做法。
4、师幼共同总结制作要领。
三、第二次尝试制作陀螺(目标指向→引导孩子合理利用不同的工具,学习彩色陀螺的制作方法,鼓励同伴互相帮助。
)1、鼓励孩子用自己喜欢的色彩和图案装饰陀螺。
2、鼓励同伴互相帮助,教师适当帮助有困难的孩子。
3、集中交流:碰到了什么困难,怎么解决的?四、陀螺旋转比赛(目标指向→体验成功的快乐,激发孩子观察陀螺旋转时色彩的变化,引发孩子思考,为下一次活动埋下伏笔。
)1、组织孩子比一比谁的陀螺转的时间长。
2、你在玩陀螺的时候,发现了什么?3、为什么陀螺一转动,彩色就不见了呢?五、延伸活动:观察陀螺旋转时色彩的变化教学反思:为了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和培养他们热爱探索、学会探索,我把主题活动《彩色陀螺》它是手工,但更多意义上是以科学活动为主线来进行的。
把它定为“彩色纸陀螺”作为科学纸趣艺术教学活动的一个内容来作为公共课活动,“制作会转动的纸彩色陀螺”环节中渗透着一些科学知识,这样又有科学方面的探索,既有艺术方面的装饰纸陀螺的色彩美。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陀螺》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陀螺》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陀螺》故事背景和内容。
–能够理解故事情节,把握主要人物性格和行为。
–掌握相关词汇和成语的意义及运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阅读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1.掌握《陀螺》故事情节及主要人物性格。
2.理解文中的成语和相关词汇。
三、教学难点1.分析主要人物的行为动机。
2.运用成语和词汇进行表达和解释。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谈论陀螺的来源、种类、玩法等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本课内容。
二、学习新课1.阅读《陀螺》故事,理解故事情节,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和行为。
2.解释生字、生词,讨论成语的意义和使用场景。
三、讨论小组讨论主要人物的行为动机,理解故事背后的寓意。
四、活动1.分角色表演《陀螺》故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同身受。
2.制作陀螺模型,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五、总结回顾故事主要情节和人物特点,总结本课学习收获。
五、教学反思在本课教学中,学生参与度高,表现积极。
但是在活动设计上,可以增加一些多样性,吸引更多学生的兴趣。
另外,在知识点讲解上,应注意简洁明了,避免信息过载。
下一节课需要更加注重巩固和拓展学生的阅读能力,提供更多相关资料和练习。
以上是本课《陀螺》教学设计及反思,希望能够对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人教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20《陀螺》优质课教学设计.

人教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20《陀螺》优质课教学设计一、课程背景分析1.1 教材分析《陀螺》是人教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主要围绕着陀螺这一传统玩具展开故事,内容生动有趣,适合于学生们的接受和理解。
这篇课文在教材中起到了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兴趣等作用。
1.2 学生分析本次优质课的对象是四年级学生,他们大多数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语文基础,但在对文本理解和表达能力上还有不足。
因此,教学设计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他们主动思考,提升阅读能力和素养。
二、教学目标2.1 知识目标1.能够理解课文《陀螺》的内容,把握重点。
2.掌握生字词的读音和意义。
3.认识陀螺这一传统玩具,了解相关文化知识。
2.2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文化自信心。
2.3 情感态度目标1.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2.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3.1 教学重点1.《陀螺》课文的理解和把握。
2. 生字词的学习和掌握。
3.2 教学难点1.学生对《陀螺》课文理解的深度和广度。
2.生字词的意义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通过展示陀螺实物或相关图片,引发学生对课文《陀螺》的兴趣,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好奇心。
4.2 阅读课文带领学生共同朗读《陀螺》课文,注重对生字词的解释和理解,引导学生掌握课文内容。
4.3 战法导入设计互动游戏环节,让学生通过游戏模拟制作陀螺的过程,增加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体验和理解。
4.4 文学欣赏通过音乐、诗歌等形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感受陀螺这一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
五、课堂小结5.1 总结通过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帮助学生对课文理解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5.2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阅读和写作任务,巩固本节课的内容,拓展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六、教学反思本节优质课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0.陀螺》人教(部编版)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0.陀螺》人教(部编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陀螺的历史和制作方法。
2.能够正确朗读课文。
3.能够理解课文内容,领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4.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进行造句。
5.能够通过观察陀螺的运动,学会发现规律,提高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点1.掌握课文内容。
2.能够正确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意思,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四、教学准备1.教材: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20.陀螺》人教(部编版)。
2.课件:陀螺的制作过程图片。
3.辅助材料:陀螺制作所需的材料。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0分钟)1.讲解陀螺的历史和制作方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利用课件展示陀螺的图片,让学生猜测陀螺的运动规律。
第二步:学习课文(15分钟)1.让学生跟读课文,帮助学生掌握课文内容。
2.老师解释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意思。
第三步:课文分析(20分钟)1.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分角色展开对话,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2.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增强学生实际应用能力。
第四步:陀螺制作(30分钟)1.分发陀螺制作材料,让学生动手制作陀螺。
2.结合实际制作过程,让学生体会到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
第五步:课堂小结(10分钟)1.整理今天的学习内容,巩固学生对陀螺的认识。
2.鼓励学生提问,澄清疑惑。
六、作业布置1.背诵课文《20.陀螺》。
2.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利用家中材料动手制作一个陀螺。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的设计着重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通过陀螺的制作和运动,引导学生探究规律,提高对课文理解的深度,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教师在课堂上需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多角度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在参与互动中获得快乐和成长。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0《陀螺》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0《陀螺》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陀螺》这篇课文是我国著名作家高尔基的一篇散文。
这篇课文通过讲述作者童年时的一次陀螺比赛,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只有勇于面对困难,才能取得成功。
课文语言优美,情感丰富,充满童趣。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将这篇课文纳入教材,旨在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作者的语言魅力,体会文章的情感内涵,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生活中的事物有了一定的认知。
但他们在阅读过程中,可能对某些词语、句子的理解仍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同时,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会品味课文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面对困难,勇于挑战的精神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情感。
2.难点:品味课文语言,感受作者的语言魅力;联系生活实际,理解陀螺比赛的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描述的世界。
2.朗读教学法:通过范读、引读、分角色朗读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3.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
2.教学素材:准备与陀螺比赛相关的图片、视频等素材。
3.作业设计:预习课文,了解作者高尔基及其作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陀螺图片,引导学生回忆陀螺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陀螺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陀螺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陀螺教学设计第1篇】活动目标:1、感受陀螺旋转时色彩的变化。
2、体验自制玩具的愉悦和成功感。
3、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1、陀螺色彩组合图,教师制作多种图案的陀螺5、6个2、室内陈列幼儿自带的各种小陀螺。
3、圆的硬纸板、牙签、彩笔、火柴棒等。
活动过程:一、参观商店,导入活动1、小兔开新店,激发幼儿兴趣今天呀,小兔开了一家玩具店,非常开心,我们也去凑凑热闹吧!2、参观小兔玩具店小兔的玩具店里有什么?二、通过观察与已有的经验,了解了陀螺的外型特征,引起玩陀螺的愿望。
师:你们以前玩过陀螺吗?小兔想请你和你的好朋友一起来玩一玩。
幼儿自由结伴玩陀螺。
师:你是怎么玩的呢?三、欣赏观察老师制作的陀螺,让幼儿尝试自己制作陀螺1、老师出示色彩组合图,幼儿欣赏观察2、教师简单示范制作,让幼儿掌握制作陀螺的基本技能、常规。
3、装饰好陀螺要求:提醒找到陀螺的中心圆点,插上牙签或火柴棒。
4、鼓励幼儿选择丰富的色彩,用多种方法装饰陀螺,教师巡回指导5、让幼儿玩一玩自己做的陀螺比一比谁做的陀螺颜色最鲜艳,转动时的色彩最漂亮,转的时间最长。
四、幼儿作品展示1、教师引导幼儿欣赏作品后,把自己的作品送到小兔的商店2、小朋友们真厉害,一会儿就帮助小兔做了这么多漂亮的陀螺,让我们去邀请听课的老师来买陀螺,帮助小兔招揽生意好吗?延伸:出示其他各种形状的陀螺,并让幼儿回家制作。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陀螺教学设计第2篇】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预习批注课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生字词。
?2.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3.精读批注1~7自然段,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和修辞手法,体会作者对陀螺的喜爱。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从多种角度来批注体会比较深刻的句子。
?【教学过程】?一、了解陀螺,通读课文。
1.同学们,你们平时和小伙伴在一起的时候喜欢玩什么游戏?(打篮球、老鹰捉小鸡……)2.今天汤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游戏,大家仔细听,是什么?(玩陀螺)3.简单介绍:你对陀螺有什么了解吗?(陀螺是中国传统民间玩具,是孩子们十分喜欢的玩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陀螺》这篇文章是儿童文学作家高洪波老师的一篇回忆性散文。
此文以陀螺为线索,主要叙述了自己的一只其貌不扬的陀螺战胜大陀螺的事情,并从中悟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体会到了成长中的快乐,从而表达了对陀螺的喜爱之情。
本文作者以儿童的眼光和心理去观察事物描写事物,字里行间充满了童真童趣。
【作者介绍】
高洪波,诗人,散文家。
1951年12月生于内蒙古。
先后出版过《鹅鹅鹅》
等10部儿童诗集,《说给缪斯的情话》等2部评论集,《波斯猫》《我喜欢你,狐狸》《醉界》《人生趣谈》《高洪波军旅散文选》等20多部散文随笔。
《我想》获全国第一届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奖,散文集《悄悄话》获全国第三届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奖。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陀螺:指的是绕一个支点高速转动的刚体。
陀螺是中国民间最早的娱乐工具之一,也作陀罗,闽南语称作“干乐”,北方叫做“冰尜”或“打老牛”。
形状上半部分为圆形,下方尖锐。
从前多用木头制成,现代多为塑料或铁制。
玩时可用绳子缠绕,用力抽绳,使直立旋转。
或利用发条的弹力旋转。
传统古陀螺大致是木或铁制的倒圆锥形,玩法是用鞭子劈。
现代已有用发射器发射的陀螺。
当然,还有一些“手捻陀螺”十分普及。
陀螺,是青少年们十分熟悉的玩具。
风靡全世界。
中国是陀螺的老家。
从中国山西夏县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就发掘了石制的陀螺。
可见,陀螺在我国最少有四、五千年的历史。
课后作业
一、看拼音,写词语。
shuài qì fǒu zé zì háo dǎ bài
()()()()
二、精挑细选。
1.犹优尤:()如()其()秀
2.很恨狠:()心()好仇()
三、根据意思写词语。
1.看到名称就联想到它的意义。
( )
2.形容运用自如。
( )
3.形容态度真静。
( )
四、根据要求写句子。
1.这种懊恼终于
..引起了长辈的注意。
(用加点的词造句)
2.这时你看吧,两只旋转的陀螺奋勇搏斗,旋风般撞向对手,刚一接触,又各自闪向一边,然后重整旗鼓再战——直到其中一方被撞翻才告一段落。
这句话把比喻成了。
你来仿写一个拟人句吧!
《陀螺》片段
在我的故乡,陀螺不叫陀螺,叫作“冰尜儿”,顾名思义,就是冰上的小家伙。
做冰尜儿用的是木头,柳木、榆木、松木、枣木、梨木都可以。
抽打冰尜儿,当然是在冬季的冰天雪地里,最好的场所是冰面。
好的冰尜儿要在尖部嵌一颗滚珠,转起来能增加许多妩媚。
顶不济的,也要钉上一枚铁钉,否则转不了多少圈,尖部就会裂开。
无论嵌上滚珠,还是钉上铁钉,冰尜儿都不会裂开,能毫无怨言地让你的抽打,__ _______。
抽冰尜儿的小伙伴们,都爱比个高下。
他们往往各站一角,奋力抽转自己的冰尜儿,让它朝对方撞去。
这时你看吧,两只旋转的陀螺奋力搏斗,旋风般撞向对手,刚一接触,又各自闪向一边,然后重整旗鼓再战——直到其中一方被撞翻才告一段落。
赛陀螺每次都是体重个大的一方占上风。
因此,只有小陀螺的大多在自家院子里玩,不拿到马路上去应战。
况且小陀螺有个难听的绰号叫“角锥”,意思是小且细。
抽打“角锥”的大多是拖鼻涕穿开裆裤的,他们的兴趣,在于抽鞭子,陀螺的质量往往不在意。
1.陀螺又叫。
2.第二段横线上填入的句子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A.在冰面张牙舞爪,穷凶极恶。
B.在冰面旋转、舞蹈,憨态可掬。
C.在冰面摇头晃脑,杀气腾腾。
D.在冰面横冲直撞,左右逢源。
3.下列选项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文章记录了一段儿时玩陀螺的回忆。
B.文章表达了对童年美好生活的怀念。
C.文章多处“大词小用”,读来富有童趣。
D.文章表达了对人的外貌的深刻思考。
参考答案:
一、帅气否则自豪打败
二、1.犹如尤其优秀 2.狠心很好仇恨
三、1.顾名思义 2.得心应手 3.不动声色
四、1.我的任务终于完成了。
2.陀螺人它圆头圆脑,好像上下左右都能找到支撑点似的。
五、陀螺大陀螺陀螺
六、1.冰尜儿 2. B 3. D
七、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