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商品价格的因素案例分析
价格典型案例

价格典型案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是市场交易的核心因素之一,不同的价格水平直接影响着商品的供求关系和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价格典型案例,这些案例反映了市场经济中价格形成的规律和特点。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些价格典型案例,通过分析这些案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价格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和影响。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个关于市场供求关系影响价格的案例。
在某个地区,由于气候条件适宜,某种水果的产量非常丰富,供应充足,而且这种水果口感鲜美,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
在这种情况下,这种水果的价格往往会比较低,因为供大于求,商家为了促销往往会降低价格。
但是,如果某一年气候条件不佳,导致这种水果的产量减少,供应不足,那么价格就会上涨。
这个案例说明了市场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影响,供大于求时价格下降,供不应求时价格上涨。
其次,我们可以看一个关于竞争对价格影响的案例。
在某个行业中,存在着多家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由于市场竞争激烈,这些企业会通过不断降低产品价格来争夺市场份额。
在这种情况下,产品价格往往会比较低,消费者可以通过比较选择到性价比较高的产品。
但是,如果某一家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或者品牌建设等方式获得了竞争优势,那么它就可以通过提高产品价格来获取更高的利润。
这个案例说明了市场竞争对价格的影响,竞争激烈时价格下降,竞争优势时价格上涨。
最后,让我们来看一个关于政府政策对价格影响的案例。
在某个国家,政府出台了一项促进房地产市场发展的政策,鼓励人们购买房产。
在这种情况下,房地产市场会出现供求失衡,价格上涨的情况。
而如果政府出台了限制房地产投资的政策,那么房地产市场的价格就会受到一定的控制。
这个案例说明了政府政策对价格的影响,政策支持时价格上涨,政策限制时价格下降。
通过以上的价格典型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价格在市场经济中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供求关系、竞争和政府政策都会对价格产生影响。
了解这些影响因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市场价格的变化规律,为我们的生产经营和消费决策提供参考。
需求、供给及均衡价格案例解析

案例分析:需求、供给及均衡价格案例(1)减少香烟需求量的两种方法公共政策制定者常常想减少人们吸烟的数量。
政策可以努力达到这一目标的方法有两种。
减少吸烟的一种方法是使香烟或其他烟草产品的需求曲线移动。
公益广告、香烟盒上有害健康的警示、以及禁止在电视上做香烟广告,都是旨在任何一种既定价格水平时减少香烟需求量的政策。
如果成功了,这些政策就使香烟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此外,政策制定者可以试着提高香烟的价格。
例如,如果政府对香烟制造商征税,烟草公司就会以高价格的形式把这种税的大部分转嫁给消费者。
较高的价格鼓励吸烟者减少他们吸烟的数量。
在这种情况下,吸烟量的减少就表现为沿着同一条需求曲线移动到价格更高而数量更少的点上。
吸烟量对价格变动会有多大的反应呢?经济学家试图通过研究香烟税变动时出现的情况来回答这个问题。
他们发现,香烟价格上升10%会引起需求量减少4%。
还发现青少年对香烟价格特别敏感:香烟价格上升10%使青少年的吸烟量减少12%。
——转引自曼昆《经济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案例(2)1988年旱灾对供给的冲击1988年,美国中西部出现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旱灾。
当年的玉米产量比原来雨季下降35%,黄豆产量下降超过20%,小麦产量下降超过10%,有必要对其后果作出预测,以便供政府参考,制定有关应变措施。
而他们的预测依据并不是什么特别高深的手段和理论,而是有关供求关系的基本法则。
首先我们确定一件事,即这场旱灾已经大幅度减少了谷物的产量,供不应求的局面已经不可避免。
因此这场旱灾可以看做是将谷物的供给曲线向左移动,我们由此得出结论:在需求曲线一定的前提下,供给曲线大幅度左移应该导致农产品价格大幅度上升。
具体而言就是当年夏末时节玉米价格已经迅速上升80%,黄豆价格也上升了接近70%,而小麦价格则上升50%。
由于谷物是许多其他产品(尤其是畜牧产品)的基础,经济学家同时运用供求关系模型预测这场旱灾对其他产品的供求状况的影响。
价格监管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药品行业作为重要的民生领域,其价格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近年来,我国药品价格垄断案件频发,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损害了消费者权益。
本案例以XX市药品价格垄断案为例,分析价格监管法律在实践中的应用。
二、案情简介XX市某药品生产企业(以下简称“XX药企”)生产的某品牌药品,在XX市市场占有率达80%以上。
2018年,XX市价格监管部门接到举报,称XX药企涉嫌垄断药品价格。
经调查,XX药企在XX市市场销售的某品牌药品价格远高于周边地区,涉嫌价格垄断。
三、案件调查与处理1. 调查取证XX市价格监管部门接到举报后,立即组织调查组开展调查。
调查组对XX药企进行了现场检查,查阅了相关资料,并对涉案药品的价格、成本、市场份额等进行了详细调查。
2. 认定垄断行为经调查,XX药企在XX市市场销售的某品牌药品价格远高于周边地区,涉嫌价格垄断。
具体表现为:(1)XX药企在XX市市场销售的某品牌药品价格高于周边地区同类药品价格20%以上;(2)XX药企在XX市市场销售的某品牌药品价格高于XX市同类药品的平均价格;(3)XX药企在XX市市场销售的某品牌药品价格与其成本之间没有合理的利润空间。
3. 行政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相关规定,XX市价格监管部门对XX药企作出如下处罚:(1)责令XX药企立即停止垄断行为;(2)没收XX药企违法所得;(3)对XX药企处以违法所得5倍罚款。
四、案例分析1. 法律依据本案中,XX市价格监管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对XX药企进行处罚。
根据该法,垄断行为包括: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经营者集中等。
本案中,XX药企在XX市市场销售的某品牌药品价格远高于周边地区,涉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2. 监管措施本案中,XX市价格监管部门采取了以下监管措施:(1)迅速反应,立即组织调查组开展调查;(2)查阅相关资料,对涉案药品的价格、成本、市场份额等进行了详细调查;(3)依据法律法规,对XX药企作出处罚。
高中政治必修一影响价格的因素课件

政策因素对价格的影响
税收政策
进出口政策
政府通过税收政策调节生产和需求, 从而影响价格水平。
政府的进出口政策会影响商品的供求 关系,进而影响价格水平。
价格管制
政府对某些重要商品和服务实行价格 管制,限制价格的上涨或下调。
03
市场供需与价格波 动
市场供需与价格的关系
供不应求时,价格上涨
当市场上的商品或服务的供应量不能 满足需求时,价格会上升,以抑制需 求和鼓励供应。
供过于求时,价格下跌
当市场上的商品或服务的供应量超过 需求时,价格会下降,以刺激需求和 减少供应。
价格波动的原因分析
生产成本变化
生产成本的增加或减少会导致供应价格的变动,进而影响市场价 格。
供求关系变化
市场需求和供应的变化会导致价格波动,如季节性需求变化、生产 周期等因素。
政策干预
政府政策干预也会影响市场价格,如关税、配额、税收政策等。
政府干预价格可能会对经济活动产生影响,引发经济波动。
05
案例分析
案例一:石油价格的波动分析
总结词
国际政治经济因素影响
详细描述
石油价格的波动受到国际政治经济因素的影响,如中东地 区的政治局势、产油国的政策变化、全球经济形势等。这 些因素可能导致石油供应的紧张或过剩,进而影响石油价 格。
总结词
市场供需关系影响
高中政治必修一影响 价格的因素课件
目录CONTຫໍສະໝຸດ NTS• 价格的概念与定义 • 影响价格的因素 • 市场供需与价格波动 • 政府对价格的干预 • 案例分析
01
价格的概念与定义
价格的定义
01
02
03
价格
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是 商品交换的基础。
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供求理论案例分析

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供求理论案例分析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供求关系无处不在,它影响着商品的价格、数量以及市场的运行。
微观经济学中的供求理论为我们理解这些经济现象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下面,让我们通过几个具体的案例来深入探讨供求理论的实际应用。
案例一:苹果市场的供求波动假设在一个小镇上,苹果是当地居民喜爱的水果之一。
在某个丰收的季节,苹果的产量大幅增加。
根据供求理论,供给的增加会导致价格下降。
因为果农们收获了大量的苹果,市场上的苹果供应充足,为了吸引消费者购买,果农们不得不降低价格。
与此同时,由于苹果价格下降,消费者的需求会增加。
原本可能觉得苹果价格有点贵而减少购买的消费者,现在会因为价格实惠而购买更多的苹果。
这就是供求理论中的需求法则:价格下降,需求增加。
然而,如果连续几个季节苹果都丰收,导致市场上的苹果供过于求,价格持续下跌。
一些果农可能会因为利润减少而减少苹果树的种植,或者改种其他水果。
随着苹果的供给逐渐减少,价格又会开始回升,直到达到一个新的平衡。
案例二: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变化在城市的房地产市场中,供求关系的影响也十分显著。
当城市经济发展迅速,就业机会增多,吸引了大量人口流入时,对住房的需求就会增加。
如果此时房地产开发商没有及时增加住房的供应,就会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导致房价上涨。
高房价可能会让一些购房者望而却步,但对于那些有强烈购房需求和经济实力的人来说,他们仍然会购买,从而进一步推高房价。
相反,如果城市的经济发展放缓,人口流出,对住房的需求减少。
而房地产开发商在之前的繁荣期建造了过多的房屋,就会导致供大于求。
为了尽快出售房屋,开发商可能会降低价格,引发房价的下跌。
案例三:石油市场的供求冲击全球石油市场是一个复杂但又典型的供求关系案例。
当国际政治局势紧张,或者某些主要产油国的石油产量下降时,石油的供给减少。
这会导致石油价格的大幅上涨。
例如,中东地区的战乱可能会影响石油的生产和运输,从而减少全球石油的供应。
价格歧视案例分析

价格歧视案例分析价格歧视是指同一种商品或服务针对不同的消费者群体采取不同的价格策略,这种差异化定价可能基于消费者的收入水平、购买能力、消费习惯等因素。
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歧视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但其合理性和公平性一直备受争议。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实际案例,探讨价格歧视的原因、影响和应对策略。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经典的价格歧视案例,航空公司的票价差异化定价。
在航空业中,同一班飞机的不同座位可能会有不同的价格,而且同一张机票在不同时间购买的价格也可能不同。
这种差异化定价主要是基于需求弹性的考量,即对于不同类型的乘客,他们对于票价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
比如,商务旅客可能会更愿意花更高的价格来购买机票,而休闲旅客则更注重价格的优惠。
因此,航空公司通过差异化定价来最大化利润,但也引发了消费者的不满和抗议。
其次,电商平台的动态定价也是一个典型的价格歧视案例。
许多电商平台会根据用户的浏览历史、购买记录、地理位置等信息来调整商品的价格。
这种个性化定价往往让消费者感到不公平,因为同一件商品可能对不同的用户展示不同的价格。
而且,一些电商平台还会通过倒计时促销、限时优惠等手段来制造紧迫感,让消费者更容易做出购买决策。
这种定价策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销售额,但也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引发了舆论的质疑。
最后,我们来看一个涉及医疗服务的价格歧视案例。
在一些国家,私立医院对于同样的治疗项目会对不同的患者收取不同的费用,这种差异化定价主要是基于患者的收入水平和保险情况。
这种做法引发了公众对于医疗资源公平分配的关注,一些患者因为无法承担高昂的医疗费用而无法获得及时的治疗,这对于社会稳定和公共卫生构成了威胁。
综上所述,价格歧视在市场经济中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但其合理性和公平性一直备受争议。
对于企业来说,差异化定价可以最大化利润,但也可能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引发公众的不满和抗议。
因此,企业在制定价格策略时需要权衡利益,遵循市场规则,同时也要考虑消费者的利益和社会责任。
需求价格弹性案例分析

需求价格弹性案例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需求价格弹性的概念,下面将通过两个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第一个案例是汽车销售。
汽车是一种高价商品,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购买一辆汽车是一项重大的投资决策。
在汽车市场上,需求对价格变化的弹性较低。
当汽车价格上涨时,消费者购买力下降,需求量会有所下降,但影响范围相对有限。
相反,当汽车价格下降时,需求量会有所增加,但增幅也相对较小。
这意味着汽车市场的需求价格弹性较低。
消费者对于汽车价格的变化没有太大的反应,因为购买一辆汽车通常是经过深思熟虑和长期规划的结果。
另一个案例是公共交通出行。
公共交通服务(例如地铁、巴士等)的价格通常较低,且是人们日常出行的重要方式之一、在这个案例中,需求对价格变化的弹性较高。
当公共交通价格上涨时,消费者很可能会选择其他便宜的交通方式(例如步行或自行车),从而减少对公共交通服务的需求。
而当公共交通价格下降时,需求量可能会大幅增加,因为更多的人会选择使用公共交通服务。
这意味着公共交通市场的需求价格弹性较高。
消费者对于公共交通价格的变化非常敏感,他们会更加灵活地调整出行方式以适应价格变化。
综上所述,需求价格弹性的大小取决于商品的属性、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程度以及替代品的供应情况等因素。
高价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较低,因为消费者在购买前通常会做出深入的研究和计划。
而低价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较高,因为消费者对于价格变化更敏感,更容易做出调整。
了解需求价格弹性对企业制定价格策略和预测市场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影响价格的因素1

供求 商品 购买 销售 俗语 价格 何方
关系 缺余 者 者
涨跌 有利
供不 商品 争相 趁机 “物以 价格 卖方 应求 短缺 购买 提价 稀为 涨高 市场
贵”
供过 商品 持币 竞相 “货多 价格 买方 于求 过剩 待购 出售 不值 跌落 市场
钱”
卖方市场(物以稀为贵)
买方市场(货多不值钱)
★想一想
Y
小汽车
(60000元)
摩托车
(3000元)
实际的市场价格 由价值决定的价格
自行车
(300元)
X
从一个长期过程来看,价格平均起来与价值相符 (不是完全相等)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摩托车 ¥3000
B¥4000
C
价值
A
D ¥ 2000 价格
摩托车价格=(A3000+B4000+C3000+D2000)/4=3000元
雹灾苹果减产 午后卖早餐 西瓜刚上市 内陆吃海鲜
供应减少 需求减少 供应少、需求大 供应少、需求大
苹果价格远远高 于往年
豆浆油条价格下 跌
西瓜的价格高高 在上
海鲜价格贵得 离谱
减产石油 供应少,需求大 石油价格狂涨
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 变该商品的供给或者需求 来实现的。
供给和需求的变化对商品价格涨跌的影响
价 值 规 ( 1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 律 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的 基 ( 2 )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 本 实行等价交换。 内 容
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商品价格围绕价值
价 值
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供求关系变动会影响价格)
规
律
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商品价格的因素》案例分析教学设计理念:(一)指导思想:新课程构建了一个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具有普及性、和发展性的课程体系,为教学设计提供了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本教学设计以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以及学习能力为出发点,把学情放在首位,即要把基本要求和特殊要求结合起来,把班级授课和差异教学结合起来,把教师、学生、教材、社会四个要素有机整合。
(二)理论依据:以人为本是新课改的根本理论,它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发展服务。
(三)设计特色:“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是本设计的主要特色,以学生发展为本,以现代现实经济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构建和谐课堂。
二、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教材分析(一)本节课主要内容及要求《影响价格的因素》是高一《思想政治》“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一框的内容。
这一课主要讲述引起商品价格变化的因素,通过教学帮助学生掌握供求关系对价格变动的影响,以及价格与价值的关系,理解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本课涉及的知识点较多,要力求在教师的引导和鼓励帮助下,使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理解影响价格变动的因素。
教材内容共分为两目,第一目,供求影响价格;第二目,价值决定价格。
第一目主要把握三个层面的问题:①市场上的商品的价格会受很多因素的影响;②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都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给或需求来实现的;③供过于求,商品价格就升高;供不应求,商品价格就降低。
第二目主要从四方面来理解:①价格由价值决定,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②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③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之间的关系;④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二)学情分析:我们班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他们刚刚进入一所新的学校,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加上学生们实践较多,有一定的经济判断能力,但是较难深刻理解经济生活背后的理论支撑。
本堂课主要利用学生熟悉的身边的事例,讲解教材的基本理论,他们的学习兴趣很容易被激活。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供求关系影响价格、价值决定价格,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
2、能力目标:运用有关知识解释生活中某些商品价格变动的原因,提高参与经济活动的实践能力;透过经济现象认识“价值决定价格”这一本质的辩证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日常经济生活的自主性和独立精神,尊重他人劳动、平等待人的精神。
四、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供求关系影响价格,价值决定价格2、教学难点: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劳动时间的关系五、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方法:小组调查、情景探究、讨论式、引导式六、教学过程:(一)感悟生活,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你们爱吃龙眼吗?你们是否留意,今年龙眼刚上市时要十几元一斤,而最后才卖到两块钱,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如果平时我们多留意,就会发现商品的价格有时高,有时低,为什么呢?引起商品价格变化的因素是什么?又是什么因素决定商品的价格?有无规律可循?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进入今天的学习——“影响价格的因素”。
探究一:什么因素影响价格变动?幻灯片展示图片,让学生找出影响价格的具体因素和直接因素。
板书:一、影响价格的因素1、间接因素:气候、时间、政策、习俗等【过渡】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改商品的供求关系实现的。
那么,供求关系是怎样影响价格呢?我们班的“生活调查组”为此进行了市场价格调查,他们获得什么信息呢?下面有请3名同学:探究二:供求关系如何影响价格?(学生表演“猪肉羊肉包子的价格”的小情景,通过小情景让学生理解供求关系是怎样影响价格。
)生活调查组组长:同学们大家好,在这次市场价格的调查中,我们组主要从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吃住等方面进行调查。
下面是我们调查中发现的情况。
第一幕:房租价格(住)A房客1 B房客2 C房主A、这房子也太凑合了吧,电视都没有。
C、你们陪读要什么电视阿!先告诉你们啊,衣服得手洗,洗衣机也坏了。
陪孩子的,将就点吧。
A、呃,多少钱?C、600。
B、这也太贵了吧,平常的房也就两三百啊。
C、你也不看这是哪里,为了孩子陪读租房子的家长有多少啊,你们要不租就算了,后面还有的是人和我联系呢。
A、算了,在学校附近租房子也不容易,要不咱就租了吧。
B、那,好吧。
调查组长:租房价格被炒得如火如荼,普通的包子居然也引起了价格大战。
第二幕:猪肉羊肉包子的价格(吃)A、商贩B、买方1C、买方2A、卖包子咯,刚出锅的包子,一块钱4个,“特价特价”!B、这包子怎么这么便宜,走,我们去买几个。
C、(一把拦住)你还敢买猪肉包子?你不知道猪流感吗?现在闹得可凶呢。
A、我们这包子可卫生了,绝对没啥猪流感,吃出问题,你们来找我行吗?这样吧,一块钱8个,怎样?B、算了。
咦?那边卖什么呢?那么多人围着。
C、卖羊肉包子呢。
走,咱买点去。
虽然羊肉包子两块钱一个,但吃得放心。
调查组长: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了许多看起来很奇怪的现象,产生了很多问题,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调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提高了学生在生活中收集信息的能力,并能体会经济理论存在与生活中。
(二)参与生活(幻灯片展示)调查组问题:为什么同样地房子学校周边的租金高?而猪肉包子要降价卖?在这两场交易中各是谁起主导作用?通过学生分析回答这些问题,得出结论:板书:2、直接因素 : 供求关系供不应求——卖方市场供过于求——买方市场(可以适当再解释一下,同时让学生看P12名词点击,加深理解)供过于求(供求与价格的关系是相互制约的)求,价格再降价,也不会降到几毛钱一斤。
据了解,很多人喜欢iphone 手机,iphone 手机比较贵,但它再怎么贵,也不会贵过一辆宝马。
这说明了价格除了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外,是不是有这种因素在决定着商品的价格呢?(三)情景探究:探究三:决定价格的因素?板书:二、价值决定价格1、价值与价格的关系:价值决定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各种商品价格的高低不同,首先是因为它们的价值量不同。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商品的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通过让学生回忆价值的概念,引出价值量的大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并解释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概念,对比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见幻灯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把握这个概念,注意抓住“绝大多数”这个标准,绝大多数商品使用的生产条件,绝大多数商品消耗的劳动时间。
2、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成正比关系)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长,价值量就越大;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短,价值量就越小。
3、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对商品生产者的意义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处于有利的地位;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则处于不利的地位。
这就促使商品生产者努力缩短个别劳动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
4、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重点讲解,突破难点)通过计算方式让学生找出商品价值量、价值总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时间的关系。
( 商品的价值总量= 商品数量 ×价值量)(让学生填好表格,把班级分为两组,一组讨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的关系;一组分析个别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时间与价值总量的关系)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教师:通过实实在在的数字我们可以看出,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个别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而商品的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时间成反比,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
【过渡】学习到这里,我们来总结影响价格的因素有哪些呢?价格的变化呈现出什么现象?有无规律呢?5、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1)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这里涉及到生产领域和交换领域;理解等价交换)(2)表现形式: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通过图帮助学生理解)七、课堂小结:(知识框架见幻灯片)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影响价格的因素,总结起来就是供求影响价格,价值决定价格。
在这两个因素的影响下,市场上的价格会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这也体现了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八、练习(见幻灯片)选择题:1.2011年9月29日,受号台风“纳沙”的影响,海南部分市县菜地里的蔬菜遭到了破坏,影响了收成。
蔬菜的供应大受影响,市场上的菜价开始上涨。
从这里可以看出,影响价格的直接因素是()A.价值 B.台风C.供应量 D.时间[解析]解答本题要抓住关键词“直接因素”,由材料中的“供应大受影响”可知,C 项符合题意。
2、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生产者想多赢利就应该() BA、尽量延长生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B、尽量缩短生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C、尽量延长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D、尽量缩短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3、甲、乙、丙都是生产空调的生产者,当时绝大部分是用机器生产,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10小时。
甲用了10小时,乙用12小时,丙用了8小时,谁生产的空调价值量大?() DA、甲B、乙C、丙 D 、一样大主观题:4、2010年11月1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10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了4.4 ﹪。
发展改革委员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在接受中国政府网专访时分析,当前的物价上涨有以下原因:货币发行过量,这是全世界普遍存在的问题;一些临时性因素,比如灾害天气导致蔬菜价格上涨;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推进,农产品成本和需求都在上涨。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请你概括物价上涨的主要因素。
解析:考查物价上涨的原因,主要从决定因素和直接原因两大角度展开分析。
答:(1)价值决定价格。
农产品的成本上升,所以价格上涨。
(2)供求影响价格。
灾害天气等因素最终导致商品供不应求,所以价格上涨。
(3)货币发行过多,导致价格上涨。
九、教学反思:本框题内容较多,理论性较强,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在学习中,既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在参与中了解现实生活的现象,分析现象背后的原理。
同时,教师又要把重要的概念和理论给学生讲清、讲透。
这样既能启发学生思考,又能给学生一个明确、清晰地答案。
在学习供求影响价格时,这一部分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较强,所以通过学生自主调查市场,获得信息,通过学生的参与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同时采用启发诱导,亲身体验来分析供求是怎样影响价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