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语言程序设计网络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合集下载

C语言课程建设规划

C语言课程建设规划

C语言课程建设规划《C C 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建设规划一、课程建设的重要性“C 语言”是机电一体化,电气自动化等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由于它应用性很强,生产实践中应用很广泛。

因此它又是一门集理论科学性和生产实践性于一身、与相关学科生产实践紧密相结合的应用型课程。

该课程开设以来,在有关领导带动下,经过各位老师的辛勤劳动、探索积累,结合 C 语言的发展和岗位的实际需要,不仅建立了 C 语言课程要求和课程教学大纲,而且完善了 C 语言的教学内容体系,并为配合理论教学,逐步健全了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为培养 C 语言应用的专门技术人才,为推动区域经济的有效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二、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建设目标课程建设应以专业的教学目标确定思路。

以前的课程改革是在教学计划的框架下,在教学学时一定,教学大纲固定的情况下,对本课程进行优化。

这样课程之间的配合就不易实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要求就不易满足。

本次课程改革是以现场需要确定课程教学目标,由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课时,再制订相应的教学文件,并始终以服务现场需要为目标。

本课程的建设目标就是按照许昌职业技术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的精神,将本课程建设成为具有特色的、具有一流教学水平的课程。

在建设一支老中青相结合的教学科研师资队伍的同时,还要在课程建设中充分体现现代教育的理念,突出课程内容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并能因材制宜地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和手段进行效果明显的、质量上乘的教学工作。

三、课程内容的更新与改革课程内容的更新与改革是课程建设的核心,我们将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和精心组织、安排。

1.精心设计课程内容。

首先要确定课程内容的基础性,要认真地调研国内外的相关资料,把近年来国内外在学科研究和教学改革的最新成果反映出来。

在课程内容设计中,要求信息量大,规范性强,具有一定的示范性和影响力。

2.精心安排教学内容。

在课程教学内容安排上重视教学内容的有机组合,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际案例;既要全面介绍相关的学科知识,又要把各领域的知识在围绕 C 语言这一主线上构筑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一、引言C语言是一门经典的编程语言,在计算机编程领域拥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C语言程序设计》作为计算机类专业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对于《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建设研究与实践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围绕《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深入探讨,并结合实践经验提出相关的建设研究和实践措施,以期提高《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

二、《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设置1. 课程定位《C语言程序设计》是计算机类专业中的一门基础课程,旨在向学生介绍C语言的基本概念、语法和编程技巧,培养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课程目标(1)使学生掌握C语言基本语法和程序设计技能;(2)培养学生对C语言程序的编写、调试和优化能力;(3)引导学生在具体问题中应用C语言进行程序设计和实现。

3. 课程内容《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内容应包括C语言基础知识、控制结构、函数、数组、指针、文件操作等内容,还可以适当引入一些常见的数据结构和算法,以丰富课程内容。

三、教学内容的设置与调整1. 设计合理的教学大纲根据《C语言程序设计》的课程目标和要求,我们需要设计一份合理的教学大纲,明确课程的整体布局、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

教学大纲应包括课程的主要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以保证教学的系统性和科学性。

2. 教学内容的灵活性调整由于《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内容相对固定,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反馈适当调整教学内容。

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兴趣增加一些拓展性的内容,或者在实践环节增加一些案例分析和讨论。

四、教学方式的改进1.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内容主要为C语言语法和程序设计方法,因此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可以通过举例、案例分析和实验等形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C语言的基本概念和编程技巧。

c网络编程的课程设计

c网络编程的课程设计

c 网络编程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网络编程的基本概念,掌握套接字编程的基础知识。

2. 学会使用至少一种编程语言(如Python)进行网络编程,实现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的通信。

3. 了解网络协议的基本原理,如TCP/IP协议,并能在实际编程中正确运用。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独立编写网络程序的能力,能根据需求设计和实现简单的网络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网络通信中的异常处理、数据传输优化等。

3.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能在小组项目中分工合作,共同完成网络编程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网络编程的兴趣,激发学习积极性,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2.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编程习惯,注重代码规范和优化,提高代码质量。

3.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敢于尝试新技术和新方法,为我国网络技术的发展贡献力量。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目标旨在让学生掌握网络编程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具备实际编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独立设计和实现简单的网络应用,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编程兴趣和创新精神,提高我国网络技术人才的素质。

和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围绕课程目标进行选择和组织,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网络编程基本概念:介绍网络编程的目的、意义和基本原理,如IP地址、端口号、网络协议等,为学生打下网络编程的基础。

2. 套接字编程:详细讲解套接字的原理和使用方法,包括TCP和UDP协议的套接字编程,以及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的通信过程。

3. 编程语言实践:以Python语言为例,教授学生如何利用套接字库进行网络编程,实现简单的客户端和服务器程序。

4. 网络协议原理:介绍TCP/IP协议栈的基本原理,重点讲解IP、TCP、UDP 等协议的工作机制。

5. 网络编程实例分析:分析经典网络编程案例,如聊天室、文件传输等,让学生了解实际应用场景。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二、课程建设研究1. 课程目标确定《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和实际编程能力,使学生能够掌握C语言的基本语法和编程技巧,能够通过C语言解决实际问题。

在目标的确定上,应该注重与计算机专业的实际需求相结合,使其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应用价值。

2. 课程内容设计《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内容的设计应该以学生的基础知识为基础,结合C语言的特点和应用需求,设置合理的内容模块和学习任务。

可以设置基本语法的学习、函数的使用与定义、数组和指针等内容,使学生能够了解C语言的基本结构和常用功能,具备一定的编程能力。

3. 教学方法探讨在教学方法上,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如讲授、实践、案例分析等,使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加深对C语言的理解和掌握。

可以采用问题解决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课程评价体系构建《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评价体系应该与课程目标相一致,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和手段,如考试、作业、项目实践等,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表现。

要注重对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评价,鼓励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

三、课程建设实践1. 课程教学实践在《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设置实际编程案例和项目任务,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和项目开发,使学生能够通过实践加深对C语言的理解和掌握。

可以利用计算机实验室资源,进行实践教学,引导学生独立进行程序设计和开发,培养其实际编程能力。

2. 课程资源建设实践在《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资源建设实践中,可以建设相关的教学资源库和实践资源平台,为学生提供学习和实践的空间和工具。

可以引入相关的教学软件和开发工具,如C语言集成开发环境(IDE)、代码编辑器等,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实践环境。

3. 课程案例建设实践在《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案例建设实践中,可以引入实际的应用案例和项目案例,使学生了解C语言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和价值。

大创项目“C语言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站建设”实施方案

大创项目“C语言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站建设”实施方案

大创项目“C语言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站建设”实施方案【摘要】本大学生创业项目主要任务是以《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为内容,研究与实现本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开发。

《C语言程序设计》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与网络资源共享资料为今后学生课外学习提供了自主学习的教学资源,旨在利用网络的平台,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周到和个性化的学习环境。

以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与共享。

学生通过网站可以随时随地学习或复习有关学习内容,有了问题可以在线与教师、同学进行讨论学习。

【关键词】C语言;资源共享;网站建设一、项目研究的意义在21世纪这个信息高速发达、高速流通的时代,计算机的普及以及计算机网络的广泛应用,让普通人能够接触到比以往更多的知识。

面对信息时代的信息量大“爆炸”现象,怎样才能使教育事业跟上时代的步伐,而不至于被时代抛在后面?很多教育工作者都在思考这个问题“如何把教育资源移植到网络上面去,使更多的人可以分享这些资源”。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是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项目的组成部分,旨在促进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引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推动学校优质课程教学资源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共建共享。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化与会成为必然的趋势。

网络的开放性和分布性的特点以及基于互联网的巨大计算能力使得教学管理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基于网络技术的教育系统已成为人们的研究热点之一,其中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也已成为互联网的重要应用之一,所以说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与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二、现状分析1.我国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发展现状在国际知名大学开放课程运动蓬勃发展、全世界对高等教育质量日益关注的背景下,我国教育部也提出了推进文化传承创新,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要求。

“十二五”期间,教育部、财政部实施的“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中将支持建设5000门精品资源共享课。

截至2012年8月,我国共发布了75门精品课程,涵盖文化艺术、哲学历史、基础科学等六大领域,主讲教师不乏国内高校的名家大师,其中相当一部分课程受到了学习者的追捧,如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的“千古明月”课程。

c语言的网上课程设计

c语言的网上课程设计

c语言的网上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C语言的基本语法,掌握变量声明、数据类型、运算符等基本概念。

2. 学会使用C语言进行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和循环结构的编程。

3. 掌握数组和字符串的使用,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据存储和处理。

4. 了解函数的定义和调用,能够编写简单的函数实现特定功能。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C语言进行程序设计的能力,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运用逻辑思维,分析问题并设计出合理的算法。

3. 提高学生调试程序、找出并修正错误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编程的兴趣,激发学习计算机科学的热情。

2. 培养学生良好的编程习惯,注重代码规范和团队协作。

3.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其在面对编程挑战时勇于尝试和解决问题。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C语言编程入门课程,以实践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编程技能和逻辑思维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初中或高中阶段,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对编程有一定兴趣,但可能缺乏系统学习和实践经验。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课程设计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丰富的实例和练习,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C语言编程技能。

同时,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其编程兴趣和逻辑思维能力。

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学习成果,以便于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C语言概述:介绍C语言的发展历程、特点及应用领域,使学生了解C语言的重要性。

教材章节:第一章2. 基本语法:讲解变量声明、数据类型、常量和变量、运算符等基本概念。

教材章节:第二章3. 顺序结构:介绍C语言程序的基本结构,讲解顺序执行语句。

教材章节:第三章4. 选择结构:讲解if语句、switch语句,使学生掌握分支结构编程。

教材章节:第四章5. 循环结构:介绍for循环、while循环、do-while循环,培养学生编写循环结构程序的能力。

教材章节:第五章6. 数组和字符串:讲解一维数组、二维数组、字符串的使用,使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据存储和处理。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建设应加强对学生基本编程概念、程序实现和算法设计的系统教学。

应提高学生对C语言的了解程度,包括语法规则、数据结构、算法等方面的知识。

注重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在课堂上通过大量的编程实践来加深学生对C语言的理解和掌握。

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抽象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算法设
计能力。

在《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实践环节中,教师应充分利用编程实验室资源,设计一系列的实验项目,让学生通过实践来巩固所学的知识。

实验项目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分
为不同难度等级,通过逐级增加难度来帮助学生提高编程能力。

实验项目内容可以包括基
本数据类型的使用、数组和字符串的处理、结构体和指针的应用、排序和搜索算法等方面,从而全面提升学生对C语言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中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现知识与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有机结合。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解析经典的程序案例,让学生了解程序设计的思路和
方法,通过分析程序的原理和过程,培养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还应引导学
生进行实际项目的开发,例如小游戏或简单软件的设计与实现,通过实际项目的开发来巩
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还可以通过加强与实际产业界的联系,开展与企业合作的实践项目。

与软件公司合作,为学生提供实际的编程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通过这种方式,学
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编程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辅导实施方案.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辅导实施方案.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辅导实施方案课程名称(中、英文):C++语言程序设计、C++ Language Programming先修课程:高等数学、计算机基础总学时:72(授课学时:36 上机学时:36)教学班级:开放教育计算机专科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一)性质:C++语言是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程,重点在于使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掌握C++语言的基本语法及编程方法,培养学生编写一般的应用程序及调试程序的能力。

(二)本课程的主要任务:1、掌握C++语言的数据类型及其运算。

2、掌握基本语句,分支和循环语句的语法及使用。

3、掌握函数的定义及调用。

4、掌握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

5、掌握程序设计中的常用算法和数据结构。

6、使学生具有在Turbo C++集成环境下编辑、编译、调试、运行程序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及学时分配(一) 基本要求1.C++语言概述C++语言的特点,C++语言程序的结构,C++语言程序的书写格式,C++语言程序的开发过程,Turbo C++集成开发环境的使用。

2.数据类型、运算符与表达式C++语言的基本数据类型。

常量、变量和标识符。

C++语言的运算符和表达式,运算优先级和结合性。

不同类型数据之间的转换。

3.顺序结构顺序结构程序的特点。

赋值语句,复合语句和空语句。

字符数据的输入输出函数getchar和putchar。

格式输入输出函数scanf和printf。

4.选择结构关系运算和逻辑运算。

用if 语句实现选择结构。

条件表达式及其构成的选择结构。

用switch语句实现多分支选择结构。

goto语句和标号。

选择结构的嵌套。

5.循环结构while结构和do-while结构。

for循环结构。

循环的嵌套。

break语句和continue语句。

6.函数函数的定义, 函数的返回值, 函数的传值调用。

函数的嵌套调用和递归调用。

库函数的调用。

指向函数的指针变量。

main函数的参数。

变量的存储类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语言程序设计》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方案
一、课程建设规划
1. 总体目标
以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的发展为基本依据,按照软件技术类岗位要求,结合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和职业素养为中心,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改革《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结构和教学容,制定以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以软件技术专业工学结合的专业核心课程群建设为出发点,构建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建设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资源库。

经过两年建设,完成开发3-5个包含课程核心容的实践学习项目,与企业软件工程师、学院骨干教师合作开发的配套教学课件,形成体现工学结合、实践为先特色并具有示作用的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2. 建设项目
建设项目与经费一览表
3. 建设流程
二、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1. 课程目标建设
(1) 课程地位与作用建设
通过2年建设使《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在软件技术专业职业能力培养中的专业基础性地位更加突出,在专业核心课程群的建设中起到基础和桥梁的作用。

对本课程与相关专业课程《数据结构与算法设计基础》、《C#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数据库技术》的关系进行详细分析,力求准确、清晰地表述专业课程群的学习所需要的程序设计知识的知识点、技能点。

(2) 课程目标与专业培养目标建设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目标与软件技术专业培养目标之间的衔接要更加紧密,课程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应具体明确,符合学校办学定位,符合高职学生学习基础的实际。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职业岗位指向明确,职业能力要求具体。

课程目标能充分体现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3) 具体建设措施
1) 由项目负责人、骨干教师、企业兼职教师组成课程建设团队,共同
分析职业岗位(岗位群)能力。

2) 面向企业技术人员进行典型岗位调研和调查统计分析,形成调研报
告。

3) 根据岗位的任务、项目、能力、知识进行分析综合,形成职业岗位
(岗位群)能力分析表。

4) 根据职业岗位(岗位群)能力分析设计本课程的目标:职业技能目标
与职业素质目标。

2. 课程容与结构建设
(1) 课程容建设
本课程容必须充分体现软件技术专业的职业标准的要求;
建立教学容遴选机制,及时将新知识和技术要求吸纳进入本课程的课程容。

课程容必须充分反映软件技术行业的职业道德要求、职业素养要求。

(2) 课程结构建设
按照软件技术行业职业岗位和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梳理、整合程序设计教学容,形成能力-知识相对应的模块式课程结构;
课程容模块以职业岗位项目为导向。

(3) 课程实践教学建设
实践教学容与相关职业能力的关系明确;
实践教学容达到60%以上;
(4) 具体建设措施
1) 分析专业相关课程群知识与技能点,细分相关课程群的程序设计知识
点和技能点。

2) 以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为案例引导重组相关的学习容,根
据专业相关课程群知识与技能点的分析,形成课程容分析报表。

3) 根据岗位的任务、项目、能力、知识进行分析综合设计模块化的课程
容体系,制定课程容排序表。

4) 根据知识、能力、素质的关联度分析,制定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

5) 基于应用主旨、实践导向的原则,设计的实践教学容与职业能力关系
明确,实践教学容达60%以上。

3. 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设
(1) 课程教学方法建设
课程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做”一体化的原则,将《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方式设计成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模式。

根据课程特点采用情景导入教学法、案例导入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对比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等教学方法。

以企业实际案例为实践项目,将实践教学与技术服务结合起来。

采用各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践,并指导开展研究性学习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

(2) 具体建设措施
1) 针对学生学习方式设计调查问卷,统计分析学生对教学方法与手
段的需求。

按照模块化的课程容,设计采取相对应的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的选择建议。

2) 完善现有《C语言程序设计》精品课程,增加项目实训视频录像
和单元实训视频录像;充实学生作品库与实践项目库。

4. 课程研究建设
(1) 教学和实践研究建设
1) 在已有2项校级重点课题基础上,增加本课程课题申报1项。

2) 在课程目标、课程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开展教学研究,有一
定的创新。

3) 在已有校级精品课程教研成果的基础上,推广程序设计类课程改革
成果。

4) 围绕校企合作专业建设模式和充分利用双师型教师的社会资源,推
进实训项目改革。

(2) 具体建设措施
1) 课程负责人完成《C语言程序设计》相关的课题立项1项
2) 修订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
3)结合本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开展教学研究,申报校级以上课题1-2项
4) 设计调查问卷并分别对在校生、实习学生、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
进行试点、考核、总结经验
5. 课程资源建设
(1) 课程教材与课程文件建设
拟申报校企合作开发教材一本,编写实训指导书。

编写课程相关文件,包括:课程整体设计、单元设计、电子课件和实训指导书。

(2) 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
1) 在现有网络教学资源库的基础上充实容、完善功能,为学生自主学
习服务;
2) 完善学生作品库的建设;
3) 教学资源库包括常用工具、参考书籍、教学视频录像、单元实训资
料等项目
(3) 具体建设措施
1) 进一步完善课程资源建设,视频录像全程上网。

2) 收集企业实际项目,开发出真实的实训项目。

3) 增加竞赛培训栏目的建设
6. 课程考核建设
(1) 考核标准与容
1) 建立以体现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考核标准;
2) 按课程模块考核,容包括学生的知识、技能与态度等。

(2) 考核方式与主体
1) 采用笔试+机试、操作+笔试、项目编程考核等多样考核评价方式,
开卷、闭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2) 根据本课程特点,采用校老师、现场专家、学生考核评价相结合,
也可以是学校、企业与社会考核评价相结合等多种评价方式,各种评价主体有明确合理的比例分配。

(3) 具体建设措施
1) 设计学习过程+学习结果相结合的成绩考核评价办法,制定新的全过
程、全方位的考核评价标准;
2) 考核结果达到知识点达标率85%;技能达标率100%;态度达标率100%。

7. 教学效果
(1) 知识与能力
1) 学生学完本课程后能掌握85%以上的知识点,完全掌握核心知识点;
2) 学生具有基本的程序设计能力;
3) 能在VC环境下,根据简单的实际问题做算法设计;
(2) 学习目的与兴趣
1) 学完本课程后能理解本门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
2) 专业学习目的进一步明确,学习兴趣明显提高;
3) 积极参加校外程序设计类竞赛,并取得突出成绩。

(3) 职业素质与创新
1) 学完本课程后能理解本门课程所要求的职业素质、团队精神与协作
精神;
2) 能够与人合作完成小组学习项目;
3)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进行个人+小组形式的探究式、创新性学习。

(4) 具体建设措施
1) 设计考核标准;按模块化容进行考核(基本程序设计能力、项目程序
设计能力和学生作品);
2) 考核结果达到知识点达标率85%;能力达标率100%;态度达标率100%。

3) 设计学习过程 + 学习结果的成绩考核评价办法,制定考核标准;8. 课程管理
(1) 建设目标
1) 精品课程资源在上公布,实现资源共享;
2) 对精品课程资源经常性更新;
3) 课程建设水准保持先进性。

(2) 建设措施
1) 课程资源做到容全面,自主学习资料丰富,在校园网上公布,实现专
业教学资源实现共享。

2) 紧跟技术发展,做到每月更新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