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学院孙正聿教授语录

合集下载

哲学研究的理论自觉_孙正聿

哲学研究的理论自觉_孙正聿

#马克思主义哲学#哲学研究的理论自觉孙正聿 杨 晓一、哲学研究的/学术性0与/现实性0的双重自觉面向现实和坚持学术,是当代中国哲学研究积淀的宝贵经验。

哲学是/思想中所把握到的时代0和/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0,面向现实生活是哲学的/天命0。

任何真诚的哲学思考不仅深入自然、生命和历史的深处,并且有着成为现实的力量。

然而,/思想中的时代0并不是/表象中的时代0,哲学需要艰苦的精神劳作,不能在对现实关怀的渴求中搁浅。

当代中国哲学学者已经自觉地致力于哲学的现实性与学术性相统一,但在哲学研究中仍存在着不容忽视的两种状况:或者以面向现实之名而忽视在哲学层次上提出和分析问题,或者以学术研究之名而拒绝哲学的现实关怀。

这种现状表明,对于哲学研究的现实性和学术性的关系的理解亟待深化。

作为/思想中所把握到的时代0和/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0,哲学所要把握的不是各种/实例的总和0,而是人类自己生活的/时代0和构成人类生活意义的/时代精神0。

/时代0作为现实的尺度,是现实的总体化或总体性的现实;它不是现实中的各种事物的抽象共相,而是由现实聚集创造成的/时代精神0。

/时代精神0是由众多个性化的生命活动和个体的意志所创造的/合奏曲0,它不能为狭隘的情感和主观的意愿所领会,而只能由思想/听出0它的/主旋律0。

在这个意义上,思想、概念、理论并不在现实的对面,而是时代及时代精神作为总体性的现实所构成的历史与逻辑的统一。

哲学作为/思想中的时代0是以/最抽象的方式0所把握到的/最现实的存在0,也就是从对人类创造文化的多样性活动的丰富感受中超拔出来,凝聚成时代精神的/普照光0,把握到时代精神的/主旋律0。

当我们以此去观照、反思人类创造文化的其他各种活动时,才能自觉地将各种文化活动规范、引导和提升到时代水平的高度,成就各种文化的/同时代人0。

哲学中的/现实0概念,不同于常识的、科学的/现实0概念:它不是对经验事实的表述和对情感意愿的表达,而是对历史发展趋势的表征,内涵着总体性的理论把握和理想性的价值诉求。

《求是》文章-孙正聿

《求是》文章-孙正聿

来源:《求是》2015/08作者:孙正聿核心要点:■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世界观,也是总结实践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论。

■只有从世界观上解决世界的物质统一性问题,才能彻底地坚持唯物论和无神论,从根本上与形形色色、花样翻新的唯心主义和有神论划清界限。

我们的一些党员干部不信唯物信唯心,不信马列信鬼神,理想信念淡漠,精神状态涣散,从世界观上看,是同没有真正掌握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直接相关的。

■作为科学的世界观,辩证唯物主义的三个基本原理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

在这三个基本原理中,“物质”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石,“矛盾”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灵魂,“规律”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质,“实践”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核心。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均衡与非均衡的矛盾,发展与再发展的矛盾,进步与代价的矛盾,效率与公平的矛盾,是贯穿始终的。

世界上没有绝对平衡发展的东西。

任何事物在任何阶段上都存在着均衡与非均衡的矛盾。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世界观,也是总结实践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论。

学习掌握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就是要提高理论思维水平,增强战略分析能力,坚定理想信念,自觉以辩证思维想问题,以战略思维谋全局,以创新思维求发展。

一辩证唯物主义是由一系列原理和范畴构成的博大精深、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

在这个理论体系中,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事物的矛盾运动原理、认识的能动反映原理,是它的三个基本原理。

以这三个基本原理为主要内容所构成的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大厦,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世界观。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与事物的矛盾运动原理是密不可分的。

事物矛盾运动原理,就是以“矛盾”的观点看待事物的运动和发展。

它的主要内容是:以事物矛盾运动的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和论证了事物矛盾运动的根据、过程、趋势,把自然、社会、思维的存在和发展归结为事物的矛盾运动,并以矛盾分析方法去研究和解决全部问题。

孙正聿哲学视野中的真善美

孙正聿哲学视野中的真善美

孙正聿哲学视野中的真善美
中国古代哲学家孙正聿的观点和思想影响了数千年的中国哲学
思想,并仍然在当今的哲学思考中发挥重要作用。

孙正聿提出“真、善、美”的哲学观点,系统地总结了老子、庄子、墨家的哲学思想。

孙正聿认为,人类理解世界的基础是“真善美”。

孙正聿认为,真、善、美是最基本的哲学概念,它们代表了人生的核心价值。

孙正聿认为,真指的是超越自我的真理,这就是我们必须理智地探索的任务;善是道德的本原,它反映的是关系的规范,是行为的准则;美指的是美的标准,是艺术的意义,是人类心灵中深层的召唤。

孙正聿认为,“真、善、美”是世界和人类生活实践的本质,也是人类探索真理、寻求道德和追求完美的基本成分。

这三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种联系正是孙正聿思想所提出的。

他认为,只有当真理、善良和美丽得到充分的发挥时,人类才能实现真正的幸福生活。

孙正聿的哲学思想,从实践和理论的角度,从历史和当代的视角,从个人和社会的尺度,都对人类的思考和行动有著深刻的影响。

他认为,真理、善良、美丽和平衡有着共同的特征,是哲学思想的基本框架。

孙正聿所主张的“真、善、美”不仅是一种价值追求,同时也是一种价值实践,因此,它赋予中国哲学一种强有力的实践性。

孙正聿的哲学观点为中国传统哲学思想赋予了价值,他把“真、善、美”作为一种实践的核心,要求人们在实践中探索人与宇宙的关
系,掌握真理、遵循善良、追求完美,从而实现人类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宇宙之间的和谐共存。

孙正聿的“真、善、美”哲学观点,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对人们的行为准则、生活原则、生活本质和思维方式都有着指导性意义。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要用心于“真”——吉林大学资深教授孙正聿先生访谈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要用心于“真”——吉林大学资深教授孙正聿先生访谈

收稿日期:2014-10-10作者简介:孙正聿(1946-),吉林省吉林市人,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哲学基础理论;赵龙(1982-),吉林省长春市人,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哲学基础理论。

摘要:孙正聿教授多年来从事哲学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对于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

他提出,人文社会科学的学术研究要用心于“真”:一是真诚,要有抑制不住的渴望;二是真实,要有水滴石穿的积累;三是真切,要有举重若轻的洞见;四是真理,要有抽丝剥茧的论证。

以真诚的渴望、真实的研究和真切的体悟而形成真正的道理,才能产生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真诚;真实;真切;真理中图分类号:B-4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40(2014)12-0003-06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要用心于“真”———吉林大学资深教授孙正聿先生访谈孙正聿,赵龙■■名家语丝WORDS FROM THECELEBRITY孙正聿,1946年生于吉林省吉林市,1977年考入吉林大学哲学系,1990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92年晋职为教授,1994年遴选为博士生导师,1996年任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院长,2000年任清华大学首位特聘访问教授,2001年任吉林省高等教育首批特聘教授,2009年被聘为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

现为国家重点学科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带头人,国家级教学团队哲学学科团队负责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主任。

第十、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学风建设委员会副主任,曾任教育部哲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

孙正聿教授的主要研究领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哲学基础理论,已出版《理论思维的前提批判》、《现代教养》、《崇高的位置》、《哲学通论》、《超越意识》、《马克思辩证法理论的当代反思》、《思想中的时代》、《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专题研究》、《孙正聿讲演集》、《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等学术专著,并出版了九卷本《孙正聿哲学文集》。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用真理和智慧传递社会正能量的哲学家孙正聿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用真理和智慧传递社会正能量的哲学家孙正聿

一副细腿眼镜架在高高的鼻梁上,突出的颧骨更显瘦削的脸庞,饶有风度的银发下是一双灼灼的目光。

聆听着他睿智警醒的言辞,就像一盏明灯一样为我们指引着行进的方向。

他就是当代中国著名哲学家、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孙正聿。

在前不久举行的“长白山讲坛”上,孙正聿说:“一个有文化的民族如果没有哲学,就像庙里没有神一样,一个没有哲学的民族,就是一个没有灵魂的民族,哲学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这体现着他对哲学的钟爱,也体现着他对文化的钟爱、对中华民族的钟爱。

哲学,听上去是那么玄妙而高深,而与哲学为伴的孙正聿教授却只是一位平和慈祥、年近古稀的老人。

他用一颗丹心演绎着咏叹哲学,他的思想就像他的眼神闪着光芒,指引着我们。

当他已经获得铺天盖地的成绩和赞誉时,他没有忘记青年时对知识热情的追求,仍然享受着在学术中求索的每一分甘苦,依旧会认真地将高深的理论深入浅出地讲成同学们的“人生一课”。

他从不急功近利,只是坚持不懈,任一切顺其自然——功到自然成。

当我们用疑惑的言语问及他的人生追求时,他却用坚定的口吻和眼神告诉我们:“我的追求就是共产主义!”与真理为友与哲学为伴孙正聿从小痴迷读书,“哥哥的课本,特别是语文、历史、地理一类的课本,不知翻来覆去看了多少遍。

工作以后,每当填写个人资料的时候,遇到爱好或特长这一栏,想来想去,唯一可以填写的,就只有读书这一项了。

”到了小学一年级,家里没有收音机这样的“大件”,对知识如饥似渴的孙正聿就每天走半个小时到报廊去看报纸。

中学阶段,孙正聿就已经阅读了李卜克内西和法拉格的《回忆马克思恩格斯》、梅林的《马克思传》、科尔纽的《马克思恩格斯传》。

渐渐地,他的读书兴趣便集中在哲学领域。

高二的时候,他就已经读过恩格斯写的《反杜林论》、艾思奇写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等名作。

在如海的书籍艰深的理论中,给他最大感动与鼓舞的,便是马克思、恩格斯那传奇而伟大的一生。

艰苦的生活、无私的友谊、刻苦钻“我常常在房间里踱步——被思想激动得不能安坐;我常常在窗台前眺望——用思想窥见澄澈的天光;我常常在书桌前疾书——让思想在笔端自由流淌。

孙正聿:马克思主义哲学离我们有多远

孙正聿:马克思主义哲学离我们有多远

孙正聿:马克思主义哲学离我们有多远?(【按语】我六岁发蒙,至今读书十五年,自认为见识也不算短浅,在对古今中外主要的理论学说有了大致的了解后,我越来越坚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确是人类思想智慧的一座高峰,它是有史以来最科学、最先进、最全面、最严密、最博大,最崇高,局限性最小的理论和价值体系;然而,你若问我是否信仰马列主义呢?我现在的回答只能是“我还没确定”——因为我要十年的时间(2009—2019年),做一个“马克思主义主义的学习者”,去学习,去探索,去体悟马列主义的那种气势恢宏、博大精深和睿智通达的理论境界,然后,我才能回答你这个关于信仰的问题。

——越伟大的理论越难掌握。

我当然知道,攀登那座人类智慧的高峰其过程必定是艰辛而漫长的,然而,现在我可以聊以自慰的是:我在路上了。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愿意此言,与所有追求真理,追求崇高的人们共勉。

—————下面请看吉林大学孙正聿教室的文章——————孙教授的哲学文章,融哲学,诗意和文采于一体,读之令人心旷神怡,受益匪浅。

向各位推荐孙教授的《哲学通论》(复旦大学出版社)和《哲学修养十五讲》(北大出版社),可以作为哲学爱好者入门和提升读物。

———————————————————————————————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正视和回答一个问题:在当代世界和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离我们是近了,还是远了?任何一种真正的哲学,都是哲学家思维着的头脑所建构的、规范人们怎样理解和变革人与世界相互关系的理论形态的人类自我意识,它贯穿着哲学家用以说明人与世界相互关系的解释原则和概念框架,熔铸着哲学家观照人与世界关系的理论旨趣和理想追求,且集中地表现为哲学家用以解释全部哲学问题的“统一性原理”即“哲学理念”。

在任何一个哲学体系中,“哲学理念”都犹如一种“普照光”,把这个体系中的每个哲学问题都照射进自己的光芒,从而使得该体系中的全部问题都具有了特殊的或特定的意义。

这种哲学理念或哲学观,与其说它是托马斯·库恩的较为复杂的意义上的“研究范式”,毋宁说它是伊姆雷·拉卡托斯的较为单纯的意义上的“理论硬核”——提出、创造一种“哲学理念”或“哲学观”,就是形成和创建一种哲学理论;维护和坚持一种“哲学理念”或“哲学观”,就是维护和坚持这种哲学理论;否定和变革一种“哲学理念”或“哲学观”,就是否定和变革这种哲学理论。

##孙正聿《哲学与人生》

##孙正聿《哲学与人生》

哲学与人生孙正聿哲学是建立在通晓思维的历史和成果之上的理论思维。

——恩格斯哲学=反思的学问当代哲学观:1.普遍规律说2.精神境界说3.认识论说4.实践论说5.文化对话说6.文化批判说7.语言分析说8.存在意义说哲学就是对人生有系统的反思;哲学使人作为人,能够成为人;哲学是觉解;哲学是境界(自热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冯友兰哲学是人生在世的学问。

学习哲学的条件:功夫、修养、悟性、境界。

(#单纯)高举远目的心态(人自身)缜思明辨的理性(工具)体会真切的情感(感受)执着专注的意志(集中兵力)洒脱通达的境界(豁达)文学修养和哲学修养(思想的深刻性)。

与其记住两个真理,不如弄懂半个真理。

——莱辛一个人只有缺乏知识时他才会有准确的知识,怀疑会随知识一道增长。

——歌德人的存在、人的世界、人的发展人是一种超越性存在。

人是寻求意义的存在。

市场经济之蔽:耻言理想,蔑视道德,躲避崇高,拒斥传统,不要规则,怎么都行。

世界=自然=自在对于我的感性来说的存在是现象的存在,对于我的理性来说的存在是本质的存在。

(#哲学是定义和划界的学问)辩证法是概念之间的相互依赖,概念之间的相互转化,概念之间的毫无例外的相互依赖和相互转化。

——列宁辩证法就是概念,没概念就没辩证法。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恩格斯自然世界与属人世界。

不同的人的世界是不一样的。

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荷尔德林对于不能分辨音律的耳朵来说,音乐是不存在的。

——马克思一般人读哲学就跟狗听音乐一样。

——黑格尔人把自己的本质异化给了上帝。

——费尔巴哈宗教——世俗世界的超越艺术——无情世界的超越伦理——小我世界的超越科学——经验世界的超越哲学——有限世界的超越共产主义:劳动,不仅仅是谋生动手段。

或者说是,弱化了劳动作为人的谋生的手段。

中性的眼睛。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术。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潇洒走一回。

《孙正聿哲学通论》笔记

《孙正聿哲学通论》笔记

《孙正聿哲学通论》笔录一、进入哲学:原由 1: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曾说过,哲学就是对人买卖义的研究。

在历史的长河中,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就像流星从天际划过,转瞬即逝。

如何使自己短暂的人生获喜悦义?换言之,如何使自己不虚度今生?是我们每一个活着的人都应当考虑的问题。

正如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所说,未经反省的人生是可悲的。

我们应当学会反省自己的人生,使它变得更有价值,更存心义。

原由 2:我们每日要生活、要工作,在生活、在工作中,我们会碰到好多问题、好多麻烦,我们会浮躁、会无聊、会空虚,会茫然、会手足无措,我们要梳理、要反省。

(反省:思想作为自己反过来思虑)二、哲学含义1、怎么去理解哲学?一纵两横:一纵指从哲学史,历史的思想演进中去理解,哲学是一种成立在精通历史思想的历史和成就上的理论思维。

两横: 1、掌握世界的基本方式中去理解哲学(科学、哲学、艺术、宗教)2、今世哲学观比较中去理解:广泛规律说、认识论说、语言剖析说、存在乎义说、精神境地说、文化批评说、文化对话说、实践论说(马克思)。

2、哲学是什么?哲学就是爱智慧,清理地基——对自明性的剖析:我们要研究我们观点背后的前提,哲学要追查的是组成我们思想的那些前提。

(我)主体——客体(粉笔):主客体关系:凡是有某种关系存在的地方,这类关系都是为我而存在的(马克思),主客体关系是以主体的存在作为逻辑前提。

现象——实质:对象的现象与实质的关系是同主体的感性和理性的密不行分。

作为主体的人,有理性和感性,感性看到的现象与理性所把握到的实质。

一般——个别:思想——存在:思想的规定能否就是存在的规定,我们主观的思想和客观的世界听从相同的规律,所以两者在自己的结果中不可以相互矛盾,而一定一致,这是我们理论思想的不自觉和无条件的前提。

理想——现实:实然——必定——应然3、哲学——知识——科学都供给了 3 个方面:世界图景、思想方式、价值规范形而上学: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除此以外都是鬼话,(恩格斯),哲学不是知识的延长,是对知识的反省、批评和超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