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通过电影暗花浅谈光影造型对人物的性格塑造和情绪表达
分析阿甘正传的灯光艺术特色300字

分析阿甘正传的灯光艺术特色300字《阿甘正传》是一部充满温情和励志精神的电影,其灯光艺术特色在整个故事中起到了重要的表现和烘托作用。
首先,电影中的灯光运用非常自然而真实,与故事情节相得益彰。
影片中描绘了从20世纪40年代到80年代的美国社会变迁和历史事件,灯光的变化与时代的变迁相呼应。
例如,在阿甘儿时的场景中,灯光明亮而温暖,强调了他天真快乐的童年;而在战争和社会动荡的场景中,灯光变得昏暗、阴沉,凸显了悲苦和不安的氛围。
这种巧妙的灯光运用使得观众更加深入地感受到故事的情感和背景。
其次,电影中的灯光设计巧妙地突出了主角的情感和成长。
例如,在阿甘奔跑的场景中,阳光透过树林的缝隙投射在他身上,营造出一种光芒四溢的感觉,同时也体现了他坚强不屈的精神和追求自由的意志。
此外,当阿甘与珍妮相遇时,灯光温柔明亮,烘托出两人纯真而深刻的感情。
这种灯光设计使得主角的情感更加鲜活生动,吸引观众的共鸣与思考。
总的来说,《阿甘正传》中的灯光艺术特色体现在其自然真实、情感烘托以及情绪对比上。
通过巧妙运用灯光,影片以其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塑造了丰富的情感和故事,为观众带来了深刻的触动和思考。
(精选)通过电影暗花浅谈光影造型对人物的性格塑造和情绪表达

通过电影《暗花》浅谈光影造型对人物的性格塑造和情绪表达电影被称为“光与影”的艺术,光影是电影造型中至关重要的因素,影片中人物造型和性格很多都是通过光影造型手段来表现的,而光影却也有着各自不同的性格,就如白天代表光明,黑夜代表邪恶一样,不同光影造型对性格人物的塑造和对观众情绪的传达也大相径庭。
光影是影像的画笔,电影摄影师和照明师必须了解不同光影效果产生怎样的心理情绪,对不同性格特点的人物,如何在特定的气氛中表现出来,更要考虑,对于没有专业意识的电影受众来说,应该运用怎样的手法来更有力量的刺激他们的感觉,使其想表达的情感准确直接的转达到观众心中,这都是一个电影摄影师和照明师应该研究的问题和应具有的专业素质。
并不是越美的光影形态,越讲究的光线设计,越复杂的灯光布置,就越有感觉越有效果,其实只有把握好光影的气质,控制好光影的情绪,才能真正适对于人物的不同性格,有时候一个就可以很强烈的表现某种情绪。
不同的影片类型,不同的人物性格,不同的喜怒哀乐各种情绪,包罗万象,千变万化,要针对每一个重要的情节点来配合光影造型设计,这样才能真正把自己的思路传递给观众,才能达到好的效果。
下面以一部出色香港影片《暗花》为例,来讨论这种光影性格和人物融合以及对观众引发的情绪。
《暗花》是98年由杜琪峰制作,梁朝伟刘青云等主演的一部经典香港警匪片,剧情新颖紧凑,节奏控制的错落有致,影像极具有象征意义,演员演技出色,影片主题明确,虽然拍摄于十年之前,但确是一部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优质影片。
杜琪峰的擅长营造黑帮人物的人性阴霾,人物角色的心理战,《暗花》也不例外,杜琪峰运用极端的造型手段,把角色性格塑造的淋漓尽致。
而且在观看这部影片时,观众很有参与感,在观看的同时会主动的探索结果,挖掘人物内心,这与《暗花》中人物的独特造型密不可分。
《暗花》中人物的性格鲜明,所以在对梁朝伟和刘青云的塑造运用了极其极端的光影造型,影片很多经典桥段把“光与影”发挥到极致,一反常规的曝光控制和照明设计把两个角色的不同个性表现的张力十足,带给观众极其强烈的视觉和情绪刺激。
【最新推荐】电影暗花寓意-word范文模板 (1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电影暗花寓意篇一:个人对(暗花)电影影评电影艺术鉴赏影评(观后感)金融124班王文杰 12856436 11月14日,第一堂课,老师给我们看的是比较经典的一部在澳门拍摄的香港电影≤暗花≥。
其主演梁朝伟和刘青云完美地演绎了上世纪澳门警察和古惑仔为自己命运奋斗的故事。
首先是贯穿剧情的一句话“有什么事情明天晚上都可以解决,还用得着怕洪先生什么?一个十几年都没回过澳门的老家伙,能狠到哪儿去啊?如果他真这麽厉害,我倒很想见见他。
”其作用相当于我们高考作文中的“首尾呼应”。
其次最吸引我的还是影片中的一首“插曲音乐”,其“咚咚哒,咚咚哒……”的旋律触动着我当时看这部电影的心情,怎么说呢?就仿佛感觉,哎,还是说不来,但是有我想表达的几个词汇,如:上海滩,酷,炫,黑社会等等。
这是一个黑暗的世界,白天没有太阳,夜里没有月亮。
连灯光也蒙上一层灰蒙蒙的色调。
这里没有法律,这里没有公正,这里只有陷阱和阴谋。
没有好人,没有坏人,每个人都在为生存而奋斗。
他们以为胜者为王,但不知道天命最高。
暗花开在黑夜里。
当刘青云在飞驰的失控的出租车里,面对一枝指向脑袋的警用手枪,用纹着青龙的光头撞碎车前窗时,他的心里一定平静如水。
看到这个场景时,整个教室一片吹嘘的之声。
男生们都惊叹刘青云的霸气、酷。
女生们都为他的潇洒、帅气而折服。
梁朝伟和刘青云的演技在电影中极其的重要。
我们看到一个光头,一个小须,显得特别酷,特别适合电影的格调。
刘青云将一个杀手的威势表现得极其成功,他走路的姿势和看人的眼神最令人折服,车子开上几百码干掉警察那酷酷的场景让我惊叹不已!当然霸气的外表后面还是得听人摆布,就算他再大的能耐,最后还是被洪先生当做弃子赶尽杀绝。
而相对于刘青云的角色,梁朝伟的表演似乎更沉稳,更有深度,更复杂,也更精采,特别是他通过17号出口见到乔治时的神情,显的淋漓精致!当然,他将当时澳门警察与黑社会勾结的情况也充分展现,他的残酷令人唏嘘不已,梁朝伟饰演的这个坏警察,他只想保命,让两个老大安全的会面,然后和解,然后一切事情都没有。
流光溢彩——谈王家卫电影的光影魅力

流光溢彩——谈王家卫电影的光影魅力流光溢彩——谈王家卫电影的光影魅力导语:电影作为一种视觉艺术形式,光与影的运用在其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王家卫作为华语电影界的重要导演之一,其电影作品以独特的光影魅力而著称。
本文将探讨王家卫电影的光影魅力,并分析其对电影情节和人物性格的表达方式。
第一章:灯光与情绪王家卫的电影常以色彩鲜明的灯光为特色,通过灯光的分布、颜色和强弱等因素来表达情绪。
比如在《重庆森林》这部电影中,王家卫通过红色灯光的运用,营造出一种浓厚的热情和压抑的氛围。
这种红色灯光既是对故事背景的真实再现,又象征着主人公感情的纠葛和内心的困扰。
通过灯光的运用,王家卫成功地将观众带入了自己所创造的情绪空间。
第二章:影像与主题王家卫的电影在影像美感上更为突出,通过影像的构建和美学的运用,成功地传递了电影的主题和内涵。
比如在《花样年华》中,王家卫运用了慢动作的手法,在表现时间的流逝和人物情感状态的变化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这种慢动作的运用不仅美化了影像,更深入地揭示了主题,使观众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到故事所要传达的情感和思考。
第三章:光影与人物光与影的运用在电影中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王家卫的电影常常通过灯光的投射和光影的变化来表达人物内心的情感状态和心理变化。
比如在《东邪西毒》中,王家卫利用明暗交替的光影效果,将主人公杨过的孤独、忧郁以及心底的残忍揭示得淋漓尽致。
这种光影交错的效果使人物形象更为立体和真实,增加了电影观赏的层次感和代入感。
第四章:光影与叙事光影的运用在电影叙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性。
王家卫的电影常常通过光影的变化来跳跃时间、推进剧情,使叙事更为丰富和有趣。
比如在《一代宗师》中,王家卫运用了光影的变化来表达主人公的修行历程和成长。
通过光影的跳跃,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主人公的成长和变化,增加了电影的吸引力和观赏性。
结语:王家卫的电影以其独特的光影语言和强烈的个人风格在电影界独树一帜。
暗花观后感

寒战影评及观后感类型电影都有着稳定的元素,同时又是一种开放的系统,在不断地吸收时代精神的同时,对各元素进行排列组合,从而形成气质和风格各异的作品。
经典警匪片的叙事模式就是“猫鼠游戏”。
在这场游戏中,猫鼠阵营之间、各自阵营内部都可以进行力量对抗。
以香港警匪片为例,吴宇森凸显的是兄弟的义薄云天,所以在《喋血双雄》中自然是“猫鼠之间”的惺惺相惜;同样的还有林岭东也奉献了《龙虎风云》,那个时代“基情”四射;而杜琪峰似乎更钟情于黑帮演绎,不断地把江湖之间的恩怨放大,关照着“鼠辈”的人性,比如《暗花》、《暗战》;陈木胜也是执导警匪片的常客,他的《双雄》《新警察故事》《三岔口》《宝贝计划》更侧重表现“猫的世界”,叙述逻辑多是有心理阴影和情感难题的警察遭遇一起新的治安和刑事案件,在处理棘手难题的同时走出阴影,伤痛愈合;麦庄的《窃听风云》系列更有现代感,采用了奇观性强的高智商犯罪模式,把“小猫”变相地转化成了“鼠”的角色,这无疑是警匪片的一个新发展方向;最经典的《无间道》在后面会单独再述。
连推带踢的节奏密度《寒战》主要展示的是“猫”阵营的力量对抗。
香港警队行动处下任处长选举有两大热门:鹰派人物李文彬﹝梁家辉饰﹞与年轻的警长刘杰辉﹝郭富城饰﹞,二人都暗中较劲。
一辆载有警察的冲锋车被劫持案件发生后,大当家的正处长外出,给了两个人建功立业的机会。
李文彬专横跋扈,刘杰辉冷静缜密,各自都有一派下属,然而,“猫”的计划总是提前被“鼠”知道,而“鼠”一直在暗处,“内鬼”究竟是谁?李文彬是为了救自己深陷绑架案的警察儿子还是本来就有阴谋在其中?刘杰辉真如廉政公署所言的贪污谋私?……这些悬念都步步跟进,成为了一个钩子,不断地把叙述带到下一个章节。
除却悬念叠生之外,《寒战》节奏紧凑,绝不拖泥带水。
往往在你来不及思考的时候,它已经进入到下一个叙事环节中去。
开场设置得简单直接:中心商业街,人流如织,情侣甜蜜恩爱,画外音是香港暴风雨的新闻播报,突然间便是爆炸……一切都是猝不及防,只消短短两分钟时间,香港警队全班人马就华丽丽地登场了,而且给每个人物配上有节奏感的字幕交代。
影视艺术的生命光浅谈光影在影视艺术中的造型作用

参考内容
在影视艺术中,声音始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既可以强化画面的表现力, 使观众更加深入地理解故事情节,也可以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塑造出丰满的 角色形象。本次演示将回顾声音在影视艺术中的发展历程,分析当前声音在影 视艺术中的现状,探讨其重要作用,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声音在影视艺术中的历史回顾
2、光线的角度:光线的角度可以影响画面的情感倾向。在电影《青木瓜之味》 中,导演陈英雄运用了柔和的侧光,将女主角清纯、温柔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 致。这种光线角度不仅让观众感受到了女主角的温婉和善良,还引发了观众对 爱情和生活的美好向往。
四、结论
综上所述,光影在影视艺术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塑造视觉形象 的基础,更是表达情感、营造氛围的关键。通过灵活运用光影的综合手段,导 演可以创造出独特的影视画面,让观众沉浸其中,产生共鸣。因此,光影是影 视艺术的生命,它为影视艺术作品注入了灵魂和活力。
配乐在剪辑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合适的配乐能够增强影视作品的艺 术感染力,让观众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故事。在剪辑过程中,剪辑师需要根 据故事情节和情感表达的需要,选择合适的配乐。同时,配乐的节奏也需要与 画面和声音相协调,以达到最佳的视听效果。
总之,剪辑在影视艺术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通过巧妙地运用镜头、画面、 声音和配乐,剪辑师能够将一部影视作品塑造成功。剪辑不仅关乎技术和技巧, 更在于对故事情节和情感表达的理解和把握。在这个过程中,剪辑师需要充分 发挥创造力,寻找最佳的剪辑点和剪辑方式,以创作出令人难忘的影视作品。
自20世纪初电影诞生以来,声音便成为影视艺术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初期的影 视作品以默片为主,但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声音逐渐被引入到电影中,极大 地丰富了电影的表现手法。20世纪30年代,有声电影的出现彻底改变了影视艺 术的面貌,声音开始在电影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浅谈光影效果在影片中的重要性—以《角斗士》为例

浅谈光影效果在影片中的重要性—以《角斗士》为例作者:龚桂沅摘要本文以电影《角斗士》为例来讲述光影效果在影片中的重要性,一部高质量的电影不仅需要精彩的剧情和演员精湛的演技,还需要精心设计的画面光影效果,光线与灯光效果对影片的整体质量和定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角斗士光影效果重要性ABSTRACTExample about the importance of lighting effects in the movie "Gladiator", a high-quality movie requires not only a wonderful plot, superb acting and actors also need well-designed screen lighting effects, light and lighting effects.the quality and positioning of the film as a whole has a vital role.Keywords:Gladiator Light and shadow Effect Importance一、光线是表达情绪、营造画面气氛的重要手段一部影片要想深入人心,打动观众,仅仅精彩紧张的情节是不够的,导演还要运用各种光影的效果,通过控制光的强度、方向和受光面积,创作空间深度、勾勒物体轮廓、塑造人物形象、传达场景气氛,创造特殊的戏剧效果。
正如你可以以一句对白叙述马西墨斯妻儿被杀,你也可以像本片导演这样,先在影片开头就让马西墨斯表达强烈的想回家和妻儿团聚的愿望,让他在和出色的公主对话中表现他曾经放弃了公主的爱娶了现在的妻子,表现他逃过处死只为了再次拥抱妻儿。
故事的背景是古罗马政体由"专制"向"共和"转变的历史时期。
《角斗士》中的主人翁马西墨斯是一位战功赫赫,并且忠于罗马帝国,忠于国王的将军,老国王在身体衰弱之际有意选他继承皇位。
电影的生命元素 ——光影

电影的生命元素——光影没有光,我们的眼前是黑暗的,万事万物的存在仿佛变成虚无,所有的,诸如流光溢彩、光怪陆离等等形容词,都将失去意义。
光给了我们生命,光也给了电影生命。
有光就有影,光影是不可分的,作为电影元素之一的光影,在对电影的主题表达、人物刻画、气氛营造、情绪表达、风格写意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进入到具体的片例中,去感受光影的无穷魅力。
一、影像的明度基调电影摄影中的照明,有三个基本元素:光的相对强度、光的方向、光的性质,每个元素都对创造影像的情调起着同样重要的作用。
三者的配合形成影像的基调,为影片的风格和情绪基调形成第一印象。
在我们看到任何画面时,不管是静止还是运动的,总的明暗一定是第一感觉,这是白天还是黑夜,这是阴郁沉重的还是明亮欢快的,是强反差还是弱反差,我们立刻可以感知到。
影像的明暗基调是形成影像风格的重要因素。
如《七重罪》的浓郁的暗黑调,给人带来异常沉重恐惧的感受; 而《菊次郎之夏》的明亮影调像清新欢快的歌,始终在耳边回响。
影片《阳光灿烂的日子》中的光线运用,给人的整体感觉是明媚的,灿烂的,浪漫的。
一个影片中,根据影片的题材、样式、情节内容、一场戏和一个片断的要求以及运动画面的变化、上下镜头的衔接和节奏来设计和处理各场戏的明暗基调,将会产生巨大的对比,增强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岩井俊二导演的电影《燕尾蝶》,影片的明暗基调是暗调强对比,但不同场戏之间又有明确的变化,为每场戏的内容和情绪基调服务。
如“狼朗杀人”一段戏是暗调的,在幽暗的封闭空间里,逆光,人物是剪影效果,空气中弥漫着的是紫灰色的雾气和抖动的光影, 气氛神秘而紧张。
这场戏的上一场戏是描叙影片人物在“青空”度过的欢乐时光,结尾时女主人公古力果在汽车上弹着钢琴唱着愉快的歌,汽车在金黄的原野里飞奔,画面的基调是十分明亮柔和的,呈现出梦幻般的美好景象。
两场戏的过渡随着上一场戏的音乐声落, 枪栓拉动的声音骤起,画面硬切过来,声音转场十分利落,形成十分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理刺激,一系列快速切换的镜头过后,杀手的子弹打爆了目标人物的头颅和胸膛,枪声淹没在隆隆的火车声中,在人们的尖叫和恐慌中,我们仿佛从甜蜜温柔的美梦中瞬间掉到残酷冰冷的恶梦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过电影《暗花》浅谈光影造型对人物的性格塑造和情绪表达电影被称为“光与影”的艺术,光影是电影造型中至关重要的因素,影片中人物造型和性格很多都是通过光影造型手段来表现的,而光影却也有着各自不同的性格,就如白天代表光明,黑夜代表邪恶一样,不同光影造型对性格人物的塑造和对观众情绪的传达也大相径庭。
光影是影像的画笔,电影摄影师和照明师必须了解不同光影效果产生怎样的心理情绪,对不同性格特点的人物,如何在特定的气氛中表现出来,更要考虑,对于没有专业意识的电影受众来说,应该运用怎样的手法来更有力量的刺激他们的感觉,使其想表达的情感准确直接的转达到观众心中,这都是一个电影摄影师和照明师应该研究的问题和应具有的专业素质。
并不是越美的光影形态,越讲究的光线设计,越复杂的灯光布置,就越有感觉越有效果,其实只有把握好光影的气质,控制好光影的情绪,才能真正适对于人物的不同性格,有时候一个就可以很强烈的表现某种情绪。
不同的影片类型,不同的人物性格,不同的喜怒哀乐各种情绪,包罗万象,千变万化,要针对每一个重要的情节点来配合光影造型设计,这样才能真正把自己的思路传递给观众,才能达到好的效果。
下面以一部出色香港影片《暗花》为例,来讨论这种光影性格和人物融合以及对观众引发的情绪。
《暗花》是98年由杜琪峰制作,梁朝伟刘青云等主演的一部经典香港警匪片,剧情新颖紧凑,节奏控制的错落有致,影像极具有象征意义,演员演技出色,影片主题明确,虽然拍摄于十年之前,但确是一部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优质影片。
杜琪峰的擅长营造黑帮人物的人性阴霾,人物角色的心理战,《暗花》也不例外,杜琪峰运用极端的造型手段,把角色性格塑造的淋漓尽致。
而且在观看这部影片时,观众很有参与感,在观看的同时会主动的探索结果,挖掘人物内心,这与《暗花》中人物的独特造型密不可分。
《暗花》中人物的性格鲜明,所以在对梁朝伟和刘青云的塑造运用了极其极端的光影造型,影片很多经典桥段把“光与影”发挥到极致,一反常规的曝光控制和照明设计把两个角色的不同个性表现的张力十足,带给观众极其强烈的视觉和情绪刺激。
故事的开场就用旁白介绍,目的在于告知观众,让观众打醒十二分精神一起进入即将展开的一小时二十分钟的侦探悬疑之中。
故事发生在澳门,是一个关于黑帮间利益仇杀的故事,内容包括澳门黑白实力被两派划分,分别是基哥和佐治,两者势力渐渐强大,继而产生铲除对方的念头。
然而在两势力背后却有个大老板,洪先生。
洪先生是一个老头,表面看似没有任何杀伤力,然而,手下的强大令他感到地位受到危险,于是计划“清场”。
基哥和佐治为求自保决定联盟“讲数”共同对付洪老,然而此时,一个奇怪又有趣的江湖传闻传出,大联盟的内部竟有私心,基哥要出500万悬赏,刺杀佐治,继而吸引大量江湖杀手卷入该事件中。
电影开场的旁白就交待了,这个注定不是一个一般的故事,请观众拭目以待。
影片最开始的一段,构图简单,光线单一,,但是一个暗示,从这个段落开始,整个影片的风格和基调已经交代,这个最不起眼的段落,后面却埋藏着一个惊喜。
黑夜阿琛独自一人驾车行驶在无人的公路上,画面非常漆黑,只有一个来自方向盘的底光照明,后景全部死黑,这样的照明方法虽然单一,却恰好表现出阿伟的性格特点,底光主要营造人物阴险的气氛,而影片后面也交代,阿琛不是一个好警察,勾结黑社会,心狠手辣,而且全景的公路上,唯一的光源来自车头灯,四周一片黑暗,他深夜独自驾车出去,给观众感觉一定是去做什么见不得光的事情。
车灯照向前方一片黑暗,也揭示了阿伟的命运正在通向黑洞。
突然一束强光照在阿琛的脸上,光源来自另一辆开来的汽车,预示情节有变,接下来会有事情发生,气氛一下子展开,观众的情绪和思维不知不觉被这种反常的光影造型所带动。
在阿琛讲述对洪先生那句“我跟了基哥那么多年,没见他怕过。
但这次他真的好怕,洪先生只是个多年没回过澳门的老头,能恶出个什么样,要是他怎的恶,我倒想见识一下”的镜头中,几个洪先生和基哥的交换镜头,暗淡和光亮的明显对比,暗示洪先生仿佛生活在世外,不问江湖事,没什么好怕的。
在沙利文餐厅的那场戏是交代两个主人公阿琛和阿东身份和性格的重场戏,杜琪峰对两人塑造的不同的光影造型,把两人的不同性格表现的淋漓尽致。
阿东进入沙利文餐厅时,外面强烈的光线照进来,光线的强度过于夸张,外面的后景完全曝光过度,暗示外面的世界一片光明,而餐厅里一片黑暗,为下面餐厅里的打斗做铺垫。
阿琛进餐厅的时候,外面的光线照在阿东的脸上,后景却依然暗淡,形成强烈的对比,把阿东从画面中独立起来,凸显他处于受敌被动和受威胁的状态,光线直指阿东,让观众感到情节有变,在来人和阿东之间会发生什么。
阿琛和其他警察进来,把门关上,截断光源,剩下室内黄绿的光线,显得神秘又诡异,表现出这些警察办案手法见不得光,阿琛面部近景中,脸上五官都是暗的,显得阴险狠毒,同时也带出了阿琛并不是一个好警察。
阿琛进入餐厅后,找到目标将其殴打,在制服那个杀手之后,阿琛的近景镜头中都会带到后景的绿色吊灯以及红色的墙面,而且拍摄角度是仰拍,阿琛脸上的主光是从下往上打得底光,搭配后面红绿背景,让观众感觉特别诡异,阿琛的阴险毒辣也渗透在里面。
而在阿东的脸部近景和特写中,也假设的在面部加了一点绿光,其实上面吊灯的绿色是投不到阿东的脸上的。
但是模拟的加在他脸上,是脸上的光色很多很杂乱,让观众感觉有点不自在不舒服,也正传达出阿东此时复杂的心理状态。
在阿琛殴打杀手是,阿东去接了一个电话,这在个镜头中,阿东在前景,背景是阿琛等人正在殴打杀手,但是阿东的一半侧面有背景中的黄色光,表现出阿东此时有一部分心绪被阿琛他们所影响,但是还保持着镇定,而阿琛等人的暴行和阿东的正立在旁边产生强烈对比,阿东的另一半侧身并没有被背景照到,同时也表现出阿东的异常镇定。
在打斗过后,阿琛来到阿东面前,强光再次出现,阿琛在前景,阿东脸上的强光一半被当掉,还是处于一种被威胁的地位,而阿琛背对光源,形成逆光效果,后景和侧面曝光过度,面部很暗,脸上光比特别大,承接上面打人的那种状态,阴险恐怖,居高临下的对阿东挑衅说:“我不喜欢你的样子,赶快离开澳门。
”在这场戏最后一个镜头中,阿琛走出餐厅关门,光源截断,近景阿东的脸上的强光慢慢消失,恢复常态,表明阿东也镇定下来。
对阿东的照明一直没有太大变化,随着情节只有强光照射和截断强光后的正常照明,正好跟阿东的状态相应,一直没有太大的情绪变化,强调阿东异常镇定的性格,也表现出他并非等闲之辈。
这场戏一开始进门时的强光,就给观众一种不寻常的感觉,也预示整个电影也会非同一般。
两个人物的性格和身份主要是通过这场戏来讲述的,从剧情中观众可以了解到阿琛和阿东分别是一个警察一个杀手,一个狠毒的警察和一个镇定的杀手,而光影造型在其中的大作用,就是通过直观的带有强烈风格化对比的画面刺激观众的感官,对角色产生冲动,主动进入电影内部。
电影首先刺激的就是观众的眼睛,在这场戏中,杜琪峰是用视觉带动情感,然后引观众进入剧情。
在监狱里阿琛和阿东对手的那场戏,引人入胜,是进入最后高潮的导火线。
这场戏的光影造型极为夸张,而且非常简单,但是放在这里,却极为经典。
阿琛和一个助手来到监狱质问阿东,牢房里只有一个假定光源,就是牢房里的顶灯,而且非常亮。
阿琛进来后显示毒打了阿东一顿,然后坐在墙边,不在顶灯的照射范围之内,是墙面的反射光来照射在阿琛的脸上,也就是底光,背景都是黑暗的,让观众感觉到阿琛更加阴森恐怖,然而此时阿琛明白自己被陷害,心中无尽疑问和恐惧;而阿东站在光区正下方,并且他是光头,所以头顶以及额头都被找的很亮,杜琪峰用极端的过度曝光,使阿东的受光面全部白掉,与阿琛的光源方向完全相反,角度又是仰拍,让人无比严正,计划的正常进行,原本就镇定的阿东现在更是什么都不怕,一直处于弱势的阿东,形象无比威严不可侵犯,给观众提示,后面会有颠覆性的情节。
在最后两人同时举枪只想对人方式,两人的光线发生了变化,阿琛的光线变成底侧光,整张脸被照亮起来,阿东却是走出了光区,变为轮廓光,前面的脸是暗的,轮廓有一道光线,两人光线一变气氛立刻不一样,情绪也发生了变化,因为这时阿琛发现他的助手原来也是洪先生的手下,一直潜伏在他身边,对立关系明显展开,阿琛在明,洪先生这边的阿东在暗,阿琛受陷害,阿东是整个计划的重要实施者,观众看到这里情绪也马上转变,谁明谁暗谁强谁弱依然分辨。
这场戏最大的精髓就是光线。
渲染那气氛和勾勒人物,表现的极端夸张却是极为准确,情感传递极为强烈,观众的眼球和大脑被狠狠拉成了一条线。
这场戏中每一个其情节转变点都有光线的变化,阿琛逐渐明白自己的处境,脸部也慢慢变亮;阿东一步一步揭示内幕,也逐渐走出光区,面部光线黯淡下来,光影造型变化与情节环环紧扣,运用的又是极端夸张和反常规的曝光手法,让观众非常明显的意识到变化的存在,情绪也在逐步升温。
真正到达高潮的是最后两人在废墟楼里对决的那场戏,各种出其不意,各种新奇手法,各种极端,各种视听语言上的刺激,全部融入在这里。
在这场戏里,两人的光影造型又恰好相反,阿琛在暗阿东在明,当阿东发现被不下镜子阵的时候,脸上只有一个轮廓光,一下子黑下去,从这里,观众也意识到阿东处境不妙,脸上布满阴影,整个镜头很灰沉很压抑。
但是后来阿东也自信起来,他相信可以战胜阿琛,由轮廓光变为侧光,有点阴险狡诈的感觉,豁出去跟对手斗智斗勇。
但是阿琛一直是脸部暗淡,只有头顶有光,这次换为他在暗阿东在明,也是最后结果的一个暗示。
最后两人真正意义上并没有谁战胜谁,所以角度上没有太大区别,只是光线上对两人分别塑造了不同性格下的不同情绪状态,而这种状态被光影手段无限放大,直抵观众心底,感受强烈。
最后结局中,阿琛从车里出来,假装阿东,也是一个底光,胜利的喜悦和阴毒的性格别体现出来,但是在黑暗的背景中,他还是被孤立出来,终究逃不过命运的轮回。
《暗花》的故事其实不复杂,看上去有一些悬疑的剧情其实是一个剧中大佬安排的圈套,阿琛开始很厉害,就因为他不理会洪先生,他觉得自己在澳门是一个人物,可以黑白通吃。
阿东同样很有沉浮,但从始至终安于棋子的命运,被阿琛摆布。
当阿琛逐渐明白阿东有鬼的时候,在禁闭室和阿东交谈的一幕是《暗花》最具象征性的画面之一,蓝白色刺眼的光线照在两人的脸上,空气中飘满浮游的微尘,这光线是生命无常的死光,是灰暗的警告,阿东用弹球说明了导演的寓意,一个寻常的不能再寻常的道理,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这一刻阿琛的地位开始坍塌,他开始陷入洪先生预定的人生轨道。
最后他和阿东的对绝可不是其他香港电影里两个英雄人物摆酷的绝杀,而仅仅是两个无奈小棋子的生命挣扎。
虽然从画面上看是那样精巧绚丽,还是刺眼的蓝白色光线,还有无数的镜子,画面里分辨不出哪一个是真实的人,他们都屹立在黑暗的角落,然后又一一粉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