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意思及全诗赏析
咏柳古诗 全文

咏柳古诗全文
原文: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一、衍生注释:
“碧玉”指碧绿色的玉,这里形容柳树翠绿晶莹,宛如碧玉。
“妆成”
指打扮成。
“丝绦”指丝编的带子或绳子,这里形容柳条像丝带一样。
二、赏析:
这首诗的前两句通过比喻的手法,将柳树比作一位亭亭玉立的美人,用“碧玉妆成”描绘出柳树整体的翠绿和婀娜。
后两句则别出心裁,把
春风比作剪刀,巧妙地表现出春风孕育了柳树的生机和活力。
整首诗
构思新奇,语言生动活泼,充满了春天的气息。
三、作者介绍:
贺知章,字季真,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萧山区)人。
他是唐代著
名诗人、书法家。
其诗文以绝句见长,风格独特,清新潇洒。
四、运用片段:
春天来了,公园里的柳树都抽出了新枝。
那场景,不正像贺知章笔
下“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所描绘的那般美丽吗?我和小
伙伴们在柳树下嬉戏玩耍,感受着春风的轻抚,不禁感叹:“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春风可真是大自然的巧手啊!。
《咏柳》的赏析

《咏柳》的赏析《咏柳》的赏析“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出处:唐·贺知章《咏柳》[意思]不知那丝丝柳叶是谁裁出,原来二月的春风像巧匠手中的剪刀。
注释:这两句诗运用新奇的,生动的比喻,把春风比作“剪刀”,还拟人化地用了一个“裁”字,表现了初春柳树的美态,精心刻画出其形、其色、其神,尤其是“二月春风似剪刀”这一比喻,新奇、灵动又自然贴切,令人叫绝。
[赏析]这两句是对大自然生化万物所唱的赞歌。
那巧如剪刀的春风裁制出丝丝碧柳,给大地披上新妆,是自然活力的象征,给人以美的启迪。
宋代梅尧臣《东城送运判马察院》诗云:“春风骋巧如剪刀,先裁杨柳后杏桃。
”清人金农《柳》诗云:“千丝万缕生便好,剪刀谁说胜春风。
”无不由此化出。
清黄周星《唐诗快》说它是“尖巧语,却非有雕琢而得”,也就是说它比喻新巧,却出语自然,毫无人工的痕迹。
[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注释]咏柳:一作《柳枝词》。
碧玉:形容柳树枝叶的颜色。
这句说春天的新柳碧绿婆娑,如同玉树一般。
妆:装饰,打扮。
译文:早春的柳树发出嫩绿的新芽,如同一位婀娜美人,垂下来的万缕垂丝好像是绿色的裙带。
不知这绿叶是谁剪裁出来,原来是二月的春风细细剪裁。
这是一首咏物诗,写的`是早春二月的杨柳。
盛唐诗人贺知章写的七言绝句,这首咏物诗写的是早春二月的杨柳。
诗中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她是美的创造者,她裁出了春天,这首脍炙人口的唐诗作于越州(绍兴)。
第一句是写树。
从字面意解,就是说,这柳树是用碧玉妆扮而成的。
“碧”,翠绿色。
“玉” ,美者颜如玉。
这是从颜色苍翠来写柳的姿色之美。
这样解释似乎有点不大解渴。
倒不如从拟人化的角度来分析,以物比人,蕴含深情。
这是诗人将柳比喻成美人。
写“柳”象美丽的姑娘那样美。
南朝.宋《清尚曲辞.吴声歌曲》有《碧玉歌》三首,说:“碧玉破瓜时,郎为情颠倒”、“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贵德”。
是柳树的枝叶将“碧玉小家女”打扮的更加美丽动人了。
咏柳注释和译文

咏柳注释和译文古诗《咏柳》原文及翻译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对古诗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
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诗《咏柳》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注词释义①柳:柳树,落叶乔木或灌木,叶子狭长,种类很多。
本诗描写的是垂柳。
②碧玉:碧绿色的玉。
这里用以比喻春天的嫩绿的柳叶。
③妆成:装饰,打扮。
④一树:满树。
一,满,全。
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
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⑤绦:用丝编成的绳带。
丝绦:形容一丝丝像丝带般的柳条。
⑥裁:裁剪,用刀或剪子把物体分成若干部分。
⑦二月:农历二月,正是初春时节。
⑧似:好像,如同,似乎.古诗今译像碧玉一样打扮成的高高柳树,千条万缕的柳枝都垂下了绿色的丝条。
不知道这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恰似剪刀。
名句赏析——“二月春风似剪刀。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深深地抓着了垂柳的特征,在诗人的眼中,它似美女的化身。
高高的树干,就像她亭亭玉立的风姿,下垂的柳条,就像她裙摆上的丝带。
在这里,柳就是人,人就是柳,两者之间仿佛没有什么截然的分别。
而且“碧玉”也有双关的意义。
既在字面上与柳树的翠色相合,又指年轻貌美的少女,与下面的“二月春风”恰相呼应——这是早春的垂柳,还未到夏秋之际亭亭如盖、树荫清圆的时候。
然而,更妙的以下两句:“不知细叶谁载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在贺知章之前,有谁想过春风像剪刀?把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由无形化为有形,它显示了春风的神奇灵巧,并使《咏柳》成为咏物诗的典范之作。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小诗,诗人通过赞美柳树,表达了内心深处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诗的前二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在集中笔墨描写那高高的、亭亭玉立的、婀娜妩媚飘逸的柳树。
《咏柳》古诗词鉴赏

《咏柳》古诗词鉴赏
《咏柳》古诗词鉴赏
《咏柳》是盛唐诗人贺知章写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
小编与大家分享《咏柳》古诗词,欢迎参考!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注释]
1.碧玉:碧绿色的玉。
这里用以比喻春天的嫩绿的柳叶。
2.妆:装饰,打扮。
3.丝绦:丝线编成的带子。
这里形容随风飘拂的柳枝。
[简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赞美柳树,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诗的前三句都是描写柳树的。
首句“碧玉妆成一树高”是写整体,说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
用“碧玉”形容柳树的翠绿晶莹,突出它的颜色美。
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写柳枝,说下垂披拂的'柳枝犹如丝带万千条,突出它的轻柔美。
第三句“不知细叶谁裁出”是写柳叶,突出柳叶精巧细致的形态美。
三句诗分写柳树的各部位,句句有特点。
而第三句又与第四句构成一个设问句。
“不知细叶谁裁出?”——自问;“二月春风似剪刀。
”——自答。
这样一问一答,就由柳树巧妙地过渡到春风。
说裁出这些细巧的柳叶,当然也能裁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
它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的创造力的象征。
这首诗就是通过赞美柳树,进而赞美春天,讴歌春的无限创造力。
古诗《咏柳》原文及翻译

古诗《咏柳》原文及翻译古诗《咏柳》原文及翻译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对古诗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
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诗《咏柳》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注词释义①柳:柳树,落叶乔木或灌木,叶子狭长,种类很多。
本诗描写的是垂柳。
②碧玉:碧绿色的玉。
这里用以比喻春天的嫩绿的柳叶。
③妆成:装饰,打扮。
④一树:满树。
一,满,全。
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
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⑤绦:用丝编成的绳带。
丝绦:形容一丝丝像丝带般的柳条。
⑥裁:裁剪,用刀或剪子把物体分成若干部分。
⑦二月:农历二月,正是初春时节。
⑧似:好像,如同,似乎.古诗今译像碧玉一样打扮成的高高柳树,千条万缕的柳枝都垂下了绿色的丝条。
不知道这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恰似剪刀。
名句赏析——“二月春风似剪刀。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深深地抓着了垂柳的特征,在诗人的眼中,它似美女的化身。
高高的树干,就像她亭亭玉立的风姿,下垂的柳条,就像她裙摆上的丝带。
在这里,柳就是人,人就是柳,两者之间仿佛没有什么截然的分别。
而且“碧玉”也有双关的`意义。
既在字面上与柳树的翠色相合,又指年轻貌美的少女,与下面的“二月春风”恰相呼应——这是早春的垂柳,还未到夏秋之际亭亭如盖、树荫清圆的时候。
然而,更妙的以下两句:“不知细叶谁载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在贺知章之前,有谁想过春风像剪刀?把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由无形化为有形,它显示了春风的神奇灵巧,并使《咏柳》成为咏物诗的典范之作。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小诗,诗人通过赞美柳树,表达了内心深处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诗的前二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在集中笔墨描写那高高的、亭亭玉立的、婀娜妩媚飘逸的柳树。
古诗《咏柳》原文及赏析

古诗《咏柳》原文及赏析咏柳经典古诗赏析篇一咏柳经典古诗赏析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注释1.碧玉:碧绿色的玉。
这里用以比喻春天的嫩绿的柳叶。
2.妆:装饰,打扮。
3.丝绦:丝线编成的带子。
这里形容随风飘拂的柳枝。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赞美柳树,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诗的前三句都是描写柳树的。
首句碧玉妆成一树高是写整体,说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
用碧玉形容柳树的翠绿晶莹,突出它的颜色美。
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写柳枝,说下垂披拂的柳枝犹如丝带万千条,突出它的轻柔美。
第三句不知细叶谁裁出是写柳叶,突出柳叶精巧细致的。
形态美。
三句诗分写柳树的各部位,句句有特点。
而第三句又与第四句构成一个设问句。
不知细叶谁裁出?自问;二月春风似剪刀。
自答。
这样一问一答,就由柳树巧妙地过渡到春风。
说裁出这些细巧的柳叶,当然也能裁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
它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的创造力的象征。
这首诗就是通过赞美柳树,进而赞美春天,讴歌春的无限创造力。
知识目标1、学会读写“碧、垂、丝、裁、剪”五字。
会读“咏、妆、绦”三个字。
2、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诗歌初知诗意。
3、体会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之情。
能力目标通过课前观察和学习诗歌、练习用两三句话描写春天。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1、学会读写”碧、垂、丝、裁、剪”这五生字。
2、有感晴朗读背诵这首诗。
教学难点了解本诗的大意。
教学方法课前观察,图文结合,反复朗读。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教学幻灯片第一课时一、观察“咏柳”的插图或幻灯片1.图上画的是什么?(长满绿叶的柳树。
)2.从图上能看出这是什么季节吗?(春天。
)3.教师介绍《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作品。
把春景描写得那么美好,是凭借自然景物,柳树,歌颂了春天。
美好的新春,充满了勃勃生机,激起了诗人喜悦的心情。
4.把你看到的春天柳树的样子说—说。
(激情引趣)5.板书课躇。
“咏柳”是赞美柳树的意思。
咏柳古诗原文及翻译

咏柳古诗原文及翻译
本文整理了古诗《咏柳》的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
《咏柳》原文及翻译
贺知章〔唐代〕
原文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译文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嫩绿的新叶,轻垂的柳条像千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不知道这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是那二月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神奇的剪刀。
《咏柳》原文和翻译
曾巩〔宋代〕
原文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译文
杂乱的柳枝条还没有变黄,在东风的吹动下便飞快的变绿了。
只懂得用它的飞絮蒙住日月,却不知天地之间还有秋霜。
贺知章《咏柳》赏析:碧玉妆成的春风颂歌

贺知章《咏柳》赏析:碧玉妆成的春风颂歌古诗《咏柳》是一首经典的咏物诗,通过描绘柳树的美妙形态,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欣赏。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赏析:作品原文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译文及注释译文高高的柳树长满了嫩绿的新叶,轻垂的柳条像千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不知道这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是那二月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神奇的剪刀。
译文二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堆成,柔美的枝条好似万千条飘垂的绿丝带。
不知道这绿叶是谁的巧手裁出,二月的春风好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注释碧玉:碧绿色的玉。
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
妆:装饰,打扮。
一树:满树。
一,满,全。
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
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绿丝绦(tāo):绿色的丝带。
形容轻柔婀娜的柳条。
绦,用丝编成的绳带。
这里指像丝带一样的柳条。
裁:裁剪,剪裁。
似:如同,好像。
创作背景唐玄宗天宝三载(744),贺知章奉诏告老回乡,百官送行。
他坐船经南京、杭州,顺萧绍官河到达萧山县城,越州官员到驿站相迎,然后再坐船去南门外潘水河边的旧宅。
此时正是二月早春,柳芽初发,春意盎然,微风拂面。
贺知章如脱笼之鸟回到家乡,心情自然格外高兴,即景写下了这首诗。
作品赏析首句:“碧玉妆成一树高”意象:这句诗将高高的柳树比作“碧玉妆成”,用“碧玉”来形容柳树的嫩绿晶莹,既突出了柳树的颜色美,又给人以清新脱俗的感觉。
手法:采用了比喻的手法,将柳树与碧玉相比,形象生动,使人仿佛能看到那翠绿欲滴的柳树。
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意象:这句诗进一步描绘了柳枝的柔美与轻盈,将下垂的柳枝比作“万条绿丝绦”,既突出了柳枝的数量之多,又展现了其随风飘拂的轻盈之态。
典故:这里的“绿丝绦”可能暗用了《南史》中关于杨柳的典故,但化用得自然无痕,让人感觉不到其出处。
第三句:“不知细叶谁裁出’设问:这句诗通过设问的方式,巧妙地引出了下文对春风的描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意思及全诗赏析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出处:唐·贺知章《咏柳》[意思]不知那丝丝柳叶是谁裁出,原来二月的春风像巧匠手中的剪刀。
注释:这两句诗运用新奇的想象,生动的比喻,把春风比作“剪刀”,还拟人化地用了一个“裁”字,表现了初春柳树的美态,精心刻画出其形、其色、其神,尤其是“二月春风似剪刀”这一比喻,新奇、灵动又自然贴切,令人叫绝。
[赏析]
这两句是对大自然生化万物所唱的赞歌。
那巧如剪刀的春风裁制出丝丝碧柳,给大地披上新妆,是自然活力的象征,给人以美的启迪。
宋代梅尧臣《东城送运判马察院》诗云:“春风骋巧如剪刀,先裁杨柳后杏桃。
”清人金农《柳》诗云:“千丝万缕生便好,剪刀谁说胜春风。
”无不由此化出。
清黄周星《唐诗快》说它是“尖巧语,却非有雕琢而得”,也就是说它比喻新巧,却出语自然,毫无人工的痕迹。
[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注释]
咏柳:一作《柳枝词》。
碧玉:形容柳树枝叶的颜色。
这句说春天的新柳碧绿婆娑,如同玉树一般。
妆:装饰,打扮。
译文:
早春的柳树发出嫩绿的新芽,如同一位婀娜美人,垂下来的万缕垂丝好像是绿色的裙带。
不知这绿叶是谁剪裁出来,原来是二月的春风细细剪裁。
这是一首咏物诗,写的是早春二月的杨柳。
盛唐诗人贺知章写的七言绝句,这首咏物诗写的是早春二月的杨柳。
诗中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她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天,这首脍炙人口的唐诗作于越州(绍兴)。
第一句是写树。
从字面意解,就是说,这柳树是用碧玉妆扮而成的。
“碧”,翠绿色。
“玉”,美者颜如玉。
这是从颜色苍翠来写柳的姿色之美。
这样解释似乎有点不大解渴。
倒不如从拟人化的角度来分析,以物比人,蕴含深情。
这是诗人将柳比喻成美人。
写“柳”象美丽的姑娘那样美。
南朝.宋《清尚曲辞.吴声歌曲》有《碧玉歌》三首,说:“碧玉破瓜时,郎为情颠倒”、“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贵德”。
是柳树的枝叶将“碧玉小家女”打扮的更加美丽动人了。
第二句是写枝。
“丝绦”是用丝编织的带子。
这是写柔条垂拂的繁茂,写柳的风姿。
柔长的枝条千枝万缕,春风吹拂,体态轻盈,宛
如妙龄女子翩翩起舞。
姿态非常动人。
“万条垂下”的“绿丝绦”不正像碧玉小家女穿的百褶裙吗?我们可以想象这碧玉小家女的长裙外还有短式腰裙,裙子上还有许多的边花、角花、暗花,还有许多的佩带装饰物,既简洁又淡雅;而这衣料又多是那绸缎纱。
她的服装给我们以轻盈、柔美、洒脱之感。
第三句是写叶。
柳树叶带狭长,往往用来形容女人的眉毛,如“柳叶眉”。
梁元帝萧绎的《树名诗》说:“柳叶生眉上,珠铛摇鬓垂”。
古人多以“杨柳腰”“柳叶眉”来形容女子之美,非常传神。
我们也可以看作是脸庞、眼睛、眉毛了。
诗人因这美女太美了,大概也动了心,马上提出一个问题,“有一千般说不尽的风流的脸儿”,不知是“谁”给修出来的?这一画龙点睛之笔,蕴含着诗人多少欢悦和赞美之情。
第四句是写春风。
回答第三句提出来的问题,是“二月春风”用剪刀剪出来的“细叶”。
这又是拟人化的手法。
“碧玉小家女”之所以这样漂亮,是“春风”这个慈母把她培育抚养出来的。
抽象的主观情思,完全被形象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