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柳贺知章(唐).
小学古诗《咏柳》

小学古诗《咏柳》小学古诗《咏柳》贺知章的《咏柳》传播较为广泛。
描写的是早春二月的杨柳。
对大自然的神奇发出了由衷的赞颂,表达出诗人对春天的热爱。
小编这里为大家整理了这首作品的全诗和意思,希望大家喜欢。
《咏柳》作者:贺知章【唐代】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咏柳》注释:(1)柳:柳树,落叶乔木或灌木,叶子狭长,种类很多。
本诗描写的是垂柳。
(2)碧玉:碧绿色的玉。
这里用以比喻春天的嫩绿的柳叶。
(3)妆成:装饰,打扮。
(4)一树:满树。
一,满,全。
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
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5)绦:用丝编成的绳带。
丝绦:形容一丝丝像丝带般的柳条。
(6)裁:裁剪,用刀或剪子把物体分成若干部分。
(7)二月:农历二月,正是初春时节。
(8)似:好像,如同,似乎(9)丝绦:形容一丝丝像丝带般的柳条。
绦,用丝编成的绳带。
《咏柳》意思:像碧玉一样打扮成的高高柳树,千条万缕的柳枝都垂下了绿色的丝条。
不知道这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恰似剪刀。
《咏柳》写作背景:随着中国经济建设的蓬勃发展,在文化领域掀起了一股学习的热潮,学习国外的先进科学技术,学习中国传统的文化精华,为了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为了帮助人们尤其是青少年克服学习鉴赏中国古典诗词的障碍,一些出版社约请了一些专家、学者、文化工作者,教育工作者撰写了鉴赏古典诗词的文章,以"辞典"的方式,出了不少书籍,如:《唐诗鉴赏辞典》,《宋诗鉴赏辞典》、《唐宋词鉴赏词典》、《元曲鉴赏辞典》、《文明清诗鉴赏词典》、《乐府诗鉴赏辞典》等。
如何阅读有关古典诗词的鉴赏文章,从而提高鉴赏水平,就成了当前青少年学习中的一个问题。
过去课文中只选过文字评论方面的文章,关于鉴赏方面的文章还没有。
编者特约请北京大学袁行霈教授专门撰写了《〈咏柳〉赏析》,开了这方面的先河。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贺知章《咏柳》原文、译文、赏析

贺知章《咏柳》原文、译文、赏析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作者简介]贺知章(公元约659─约744),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是盛唐时期有名的诗人。
他与张若虚、张旭、包融合称“吴中四士”。
他的写景诗清新通俗。
他和李白是好朋友,他们都是“饮中八仙”之一。
贺知章流传下来的诗不多,收录于《全唐诗》中的只有二十首。
其中七首是祭神乐章,三首是应制诗(即按皇帝的要求写的诗),但仅仅在剩下的十首中就至少有三首堪称唐诗精品,一直被人们传颂着。
他的《咏柳》诗:“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是写柳的精品,特别是“二月春风似剪刀”一句已成千古名句;他的《回乡偶书二首》,感情真实自然,语言朴实无华,发自心底,感人肺腑。
特别是其中第一首:“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此诗每一个从小学过唐诗的人都能背诵,而其深情厚意却非人人都能完全体味得到。
公元695年,贺知章进士及第,后来官至秘书监。
在大约公元706年前后,他与包括张若虚、包融在内的一批江南来京的文人相好,以“文词俊秀,名闻上京”。
天宝元年(公元742)时,李白与道士吴筠一起在剡中隐居。
吴筠奉皇上诏书进京,李白也因吴筠举荐而一同前往,后来被授予“翰林供奉”。
其间他们拜访了贺知章。
李白把自己写的一些诗文给贺知章看。
读了李白的《乌栖曲》( 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
吴歌楚舞欢未毕,青山欲含半边日。
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东方渐高奈乐何。
),贺知章赞道,“此诗可以泣鬼神矣”。
读了李白的名篇《蜀道难》后,贺知章禁不住扬起眉毛对李白说道:“公非人世人,岂非太白星精耶!”读过了李白的诗文后,贺知章感叹地说道,“子,谪仙人也。
”(你是从天上贬谪下来的神仙啊。
)贺知章是修道的人,修的是“真”,不能说假话。
而且他当时官居高位,诗文也很有名,他不至于、也用不着对一个初出茅庐的李白如此夸奖甚至赞叹。
二月春风似剪刀的全诗的意思范文

二月春风似剪刀的全诗的意思范文二月春风似剪刀全诗:咏柳/柳枝词贺知章(唐代)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翻译:高高的柳树长满了嫩绿的新叶,轻垂的柳条像千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不知道这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是那二月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神奇的剪刀。
注释:碧玉:碧绿色的玉。
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
妆:装饰,打扮。
一树:满树。
一:满,全。
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
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绦(tāo):用丝编成的绳带。
这里指像丝带一样的柳条。
裁:裁剪。
似:如同,好像。
赏析:第一句写树,将树拟人化,让人读时能感觉出柳树就像一位经过梳妆打扮的亭亭玉立的美人。
这里的“碧玉”应该是有两层含义:一是碧玉这名字和柳的颜色有关,“碧”和下句的“绿”是互相生发、互为补充的。
二是碧玉这个字在人们头脑中永远留下年轻的印象。
“碧玉”二字用典而不露痕迹,南朝乐府有《碧玉歌》,其中“碧玉破瓜时”已成名句。
还有南朝萧绎《采莲赋》有“碧玉小家女”,也很有名,后来形成“小家碧玉”这个成语。
“碧玉妆成一树高”就自然地把眼前这棵柳树和古代的妙龄少女联系起来,而且联想到她穿一身嫩绿,楚楚动人,充满青春活力。
第二句就此联想到那垂垂下坠的柳叶就是少女身上垂坠的绿色丝织裙带。
中国是产丝大国,丝绸为天然纤维的皇后,向以端庄、华贵、飘逸著称,那么,这棵柳树的风韵就可想而知了。
第三句由“绿丝绦”继续联想,这些如丝绦的柳条似的细细的柳叶儿是谁剪裁出来的呢?先用一问话句来赞美巧夺天工可以传情的如眉的柳叶,最后一答,是二月的春风姑娘用她那灵巧的纤纤玉手剪裁出这些嫩绿的叶儿,给大地披上新装,给人们以春的信息。
这两句把比喻和设问结合起来,用拟人手法刻画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工巧,新颖别致,把春风孕育万物形象地表现出来了,烘托无限的美感。
总的来说,这首诗的结构独具匠心,先写对柳树的总体印象,再写到柳条,最后写柳叶,由总到分,条序井然。
《咏柳》贺知章唐诗全诗赏析

《咏柳》贺知章唐诗全诗赏析《咏柳》贺知章唐诗全诗翻译及赏析《咏柳》这首诗的结构独具匠心,先写对柳树的总体印象,再写到柳条,最终写柳叶,由总到分,条序井然。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咏柳》贺知章唐诗全诗赏析,盼望对您有所关心!《咏柳》原文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绿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咏柳》翻译春柳犹如碧玉妆扮格外娇娆,垂下的万千枝条好象绿色的丝绦。
是谁把这柳叶裁得如此精致,原来二月春风――它恰似一把灵活的剪刀。
《咏柳》解释①柳:柳树,落叶乔木或灌木,叶子狭长,种类许多。
本诗描写的是垂柳。
②碧玉:碧绿色的玉。
这里用以比方春天的嫩绿的柳叶。
③妆成:装饰,装扮。
④一树:满树。
一,满,全。
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肯定表示准确的数量。
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许多的意思。
⑤绦:用丝编成的绳带。
丝绦:形容一丝丝像丝带般的柳条。
⑥裁:裁剪,用刀或剪子把物体分成若干部分。
⑦二月:农历二月,正是初春季节。
⑧似:似乎,犹如,好像。
《咏柳》简介贺知章(公元659年-公元744年),唐代诗人。
字季真,越州永兴(今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人。
公元695年(武则天证圣元年)中进士,授国子四门博士,迁太常博士。
后历任礼部侍郎、秘书监、太子来宾等职。
为人旷达不羁,有“清谈风流”之誉,晚年尤纵,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
八十六岁告老还乡,旋逝。
属盛唐前期诗人,又是闻名书法家。
作品大多散佚,现仅存二十首。
《咏柳》作品赏析这是一首咏物小诗,诗人通过赞美柳树,表达了内心深处对春天的无限喜爱。
诗的前二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在集中笔墨描写那高高的、亭亭玉立的、婀娜妩媚飘逸的柳树。
首句“碧玉妆成一树高”是从整体上写柳树,说高高的柳树像是用碧玉妆扮起来的,用“碧玉”形容柳树的晶莹翠绿,突出了柳树的颜色美。
俨然妙龄少女,亭亭玉立,妩媚婀娜,魅力无限。
其次句“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在写柳枝,诗人将垂挂披拂的柳枝比方为少女盛装垂挂的千万条精致的丝带,奇妙地写出了柳树的轻柔婀娜的盛装之美。
咏柳_诗词赏析_唐_贺知章

第三句由“绿丝绦”继续联想,这些如丝绦的柳条 似的细细的柳叶儿是谁剪裁出来的呢?先用一问话句来 赞美巧夺天工可以传情的如眉的柳叶,最后一答,是二 月的春风姑娘用她那灵巧的纤纤玉手剪裁出这些嫩绿的 叶儿,给大地披上新装,给人们以春的信息。这两句把 比喻和设问结合起来,用拟人手法刻画春天的美好和大 自然的工巧,新颖别致,把春风孕育万物形象地表现出 来了,烘托无限的美感。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诗的前两句连用两个美人的比喻,
描绘春柳的勃勃生气,葱翠袅娜;后两句更别出心裁地把春风 比喻为“剪刀”,将视之无形不可捉摸的“春风”形象地表现 出来,不仅立意新奇,而且饱含韵味。
首句写树,柳树就像一位经过梳妆打扮的亭亭玉立的美人 。柳,单单用碧玉来比有两层意思:一是碧玉这名字和柳的颜 色有关,“碧”和下句的“绿”是互相生发、互为补充的。二 是碧玉这个字在人们头脑中永远留下年轻的印象。“碧玉”二 字用典而不露痕迹,南朝乐府有《碧玉歌》,其中“碧玉破瓜 时”已成名句。还有南朝萧绎《采莲赋》有“碧玉小家女”, 也很有名,后来形成“小家碧玉”这个成语。“碧玉妆成一树 高”就自然地把眼前这棵柳树和那位古代质朴美丽的贫家少女 联系起来,而且联想到她穿一身嫩绿,楚楚动人,充满青春活 力。
【诗歌鉴赏】贺知章《咏柳》原文翻译及赏析

【诗歌鉴赏】贺知章《咏柳》原文翻译及赏析贺知章《咏柳》原文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无人知晓细叶谁篇首,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注释、碧玉:碧绿色的玉。
这里用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
2、妆:装饰,打扮。
3、一树:满树。
一:八十,全系列。
4、绦(tāo):用丝编成的绳带。
这里指像丝带一样的柳条。
5、裁:剪裁。
6、似:如同,好像。
贺知章《咏柳》译者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贺知章《咏柳》赏析《咏柳》是唐朝诗人贺知章的诗词作品,这是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
诗的前两句连用两个新美的喻象,描绘春柳的勃勃生气,葱翠袅娜;后两句更别出心裁地把春风比喻为“剪刀”,将视之无形不可捉摸的“春风”形象地表现出来,不仅立意新奇,而且饱含韵味。
《咏柳》首句写下一棵,柳树就像是一位经过梳妆打扮的亭亭玉立的美人。
柳,单单是用碧玉去创有两层意思:一就是碧玉这名字和柳的颜色有关,“碧”和下句的“蓝”就是互相依泉、互为补充的。
“碧玉妆变成一树高”自然地把眼前这棵柳树和那位古代质朴美丽的贫家少女联系出来,而且M18x至她穿着一身嫩绿,楚楚动人,充满著青春活力。
故第二句就此联想到那垂垂下坠的柳叶就是她身上婀娜多姿下坠的绿色的丝织裙带。
中国是产丝大国,丝绸为天然纤维的皇后,向以端庄、华贵、飘逸著称,那么,这棵柳树的风韵就可想而知了。
第三句由“绿丝绦”稳步M18x,这些柔润绦的柳条似的细细的柳叶儿就是谁剪裁出的呢?先用一问话句去赞美巧夺天工可以传情的例如眉的柳叶,最后一请问,就是二月的春风姑娘用她那轻巧的纤纤玉手剪裁出来这些嫩绿的叶儿,给大地穿上新装,给人们以春的信息。
这两句把比喻和复述融合出来,用拟人手法刻画春天的幸福和大自然的工巧,新颖别致,把春风孕育出万物形象地整体表现出了,衬托无穷的美感。
贺知章《咏柳》之赏析

贺知章《咏柳》之赏析实用资料频道分享贺知章《咏柳》赏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贺知章(659—744),字季真,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唐代著名诗人。
少时因文辞隽秀而闻名,三十七岁中进士,授国子四门博士,迁太常博士,后又历任太常少卿、礼部侍郎、秘书监、太子宾客等职,可谓仕途通达。
他生性旷达不羁,好饮酒、擅书法,清谈风流,晚年更自号”四明狂客”。
天宝初年,贺知章归隐故乡的镜湖,不久去世,终年八十六岁。
其诗大半亡佚,《全唐诗》今存一卷二十一首,其中尚有不少是郊庙乐章和宫廷唱和之作,然而管中窥豹,也足以感受那种风流达观的盛唐韵味。
他的诗不尚藻彩,不避俗语,清新自然,而以六首绝句尤为高妙。
《咏柳》是他的咏物代表作,由一株春柳写到无限春意,小中见大,构思十分巧妙。
诗中多用比喻、拟人等各种手法,状物形象逼真,情态自然,素来有”赋物入妙,语意温柔”之评。
【经典赏析】贺知章的《咏柳》,是一首咏物诗。
一般来说,咏物诗只有在题目中才点明所咏的事物,在诗句中并不会明确出现这项事物的名称。
但是诗中所用的艺术手法,以及涉及的相关意象,都要切合所题咏对象的特点,才能紧扣题意。
比如曾巩的《咏柳》:”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写春天柳树飞絮的景象,用”乱条”指柳枝,”飞花”指柳絮,”倚得东风”则令人联想柳枝在风中舞动的景象。
虽然没有一个字提到柳树,但句句都是写柳。
贺知章这首《咏柳》也是一样。
在”碧玉妆成一树高”中,”碧玉”两个字,就可以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是拟物,二是拟人。
碧玉,顾名思义,是青绿色的玉石。
古人的诗篇中,经常用碧玉来比喻流水、植物等事物,比如”晋祠流水如碧玉”,”圆荷翻风碧玉软”,这些比喻,都是为了显示绿色的光润、流丽,生机勃勃。
因此,最为平常的一种解释,就是认为这棵柳树绿得如同碧玉一样。
但是在这种解释里面,这句中唯一的动词”妆”却没有容身之地。
考虑到这一点,把”妆”理解为妆点、点缀的意思,就可以理解成柳树上缀满了如同碧玉雕琢而成的叶片,十分美丽。
诗词鉴赏:贺知章《咏柳 - 柳枝词》

诗词鉴赏:贺知章《咏柳/ 柳枝词》贺知章(659—744),字季真,号四明狂客,汉族,唐越州(今绍兴)永兴(今浙江萧山)人,贺知章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的《咏柳》、《回乡偶书》两首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今尚存录入《全唐诗》共19首。
下面是无忧考网为大家带来的贺知章《咏柳/柳枝词》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咏柳/柳枝词唐代: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译文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注释碧玉:碧绿色的玉。
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
妆:装饰,打扮。
一树:满树。
一:满,全。
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
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绦(tāo):用丝编成的绳带。
这里指像丝带一样的柳条。
裁:裁剪。
似:如同,好像。
鉴赏首句写树,柳树就像一位经过梳妆打扮的亭亭玉立的美人。
柳,单单用碧玉来比有两层意思:一是碧玉这名字和柳的颜色有关,“碧”和下句的“绿”是互相生发、互为补充的。
二是碧玉这个字在人们头脑中永远留下年轻的印象。
“碧玉”二字用典而不露痕迹,南朝乐府有《碧玉歌》,其中“碧玉破瓜时”已成名句。
还有南朝萧绎《采莲赋》有“碧玉小家女”,也很有名,后来形成“小家碧玉”这个成语。
“碧玉妆成一树高”就自然地把眼前这棵柳树和那位古代质朴美丽的贫家少女联系起来,而且联想到她穿一身嫩绿,楚楚动人,充满青春活力。
故第二句就此联想到那垂垂下坠的柳叶就是她身上婀娜多姿下坠的绿色的丝织裙带。
中国是产丝大国,丝绸为天然纤维的皇后,向以端庄、华贵、飘逸著称,那么,这棵柳树的风韵就可想而知了。
第三句由“绿丝绦”继续联想,这些如丝绦的柳条似的细细的柳叶儿是谁剪裁出来的呢?先用一问话句来赞美巧夺天工可以传情的如眉的柳叶,最后一答,是二月的春风姑娘用她那灵巧的纤纤玉手剪裁出这些嫩绿的叶儿,给大地披上新装,给人们以春的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咏柳》——贺知章(唐)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2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唐)
渭城朝雨悒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3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唐)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4 《绝句》——杜甫(唐)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5《春晓》————孟浩然(唐)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6 《春夜喜雨》——杜甫(唐)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7 《渔歌子》——张志和(唐)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 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8 《滁州西涧》——韦应物(唐)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9 《竹枝词》(选一)——刘禹锡(唐)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
10 《乌衣巷》——刘禹锡(唐)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11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唐)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 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 萋萋满别情。
12 《大林寺桃花》——白居易(唐)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13 《忆江南》——白居易(唐)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14 《题都城南庄》——崔护(唐)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15 《清明》——杜牧(唐)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16 《江南春》——杜牧(唐)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17 《惠崇—春江晓景》——苏轼(宋)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18 《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宋)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19 《春日》——朱熹(宋)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20 《村居》——高鼎(清)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归。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