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场之国公开课
《牧场之国》语文公开课教案

《牧场之国》语文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牧场之国的自然风光和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学生想象牧场之国的美丽景色。
(2)运用多媒体手段,让学生感受荷兰牧场的宁静和和谐。
(3)分角色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和乡村生活的热爱。
(2)培养学生对和平、宁静生活的向往。
(3)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文学作品中优美的语言和情感表达。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描绘牧场之国的美丽景色和特点。
难点:1. 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牧场之国的自然风光和特点。
2. 运用文中优美的语言进行表达和创作。
三、教学准备:1. 课文原文及注释。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3. 生字词卡片。
4. 教学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图片展示:展示荷兰牧场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牧场之国的美丽景色。
(2)提问:引导学生谈谈对牧场的印象,引出本课课题《牧场之国》。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理解课文:(1)学生讲述课文大意,教师点评。
(2)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描绘牧场之国的自然风光和特点。
5. 欣赏与创作:(1)学生欣赏课文中优美的语言和情感表达。
(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创作,如编写一段关于牧场的描述或绘画一幅牧场风景画。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家庭作业:以“我眼中的牧场”为主题,进行作文创作或绘画。
3. 预习下节课文《小桥流水》。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19 牧场之国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_1.docx

19牧场之国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牧场之国》一、教材分析本文语言生动,形象传神,比喻、拟人是本文语言上的一个突出特点。
选编这篇文章的意图,一是让学生感受荷兰牧场的田园风光, 体会动物与人、与环境和谐统一的美好意境;二是使学生领悟本文在写景方面的一些特点,体会课文优美的语言,体会异域风情。
二、设计思路本文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荷兰牧场的特点,进一步感受乡村生活的可爱;体会作者拟人手法的巧妙运用,感悟文章语言的生动, 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难点是让学生明白课文为什么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三、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学会“毡、犊、眺”等10个会认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书写“仪、眺”等15个会写字;正确读写“专注、飞驰、公爵、镶嵌、牲畜、极目远眺、膘肥体壮、辽阔无垠”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宁静、悠闲的荷兰牧场风光,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3.领会作者描写事物特点时使用的方法。
4.体会荷兰牧场风光的动、静之美,理解“真正的荷兰"的含义。
四、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五、教学难点能根据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
六、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L简介荷兰【出示课件】荷兰简介及风光图同学们,足下万里,移步换景,寰宇给呈万花筒,我们的世界美丽又迷人,这节课去荷兰走走看看。
荷兰,本称尼德兰王国,因其荷兰省最为出名,故尼德兰多被世界称为荷兰。
位于欧洲西偏北部,是世界有名的低地之国。
荷兰三分之一的地区为牧场,主要饲养黑白花妍牛。
2.学生阅读,谈话导入:同学们,荷兰有着这么美丽的景色,今夭我们就跟随卡雷尔•恰佩克去看看真正的荷兰。
带着喜悦兴奋的语气范读题目用生动形象的画面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课内探究二、初读课文,学会字词L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出示课件】:(1)大声流利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牧场之国》公开课教案 牧场之国教案

牧场之国公开课教案牧场之国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公开课的教学,学生将能够:1.了解《牧场之国》的基本背景和故事情节;2.掌握描述牧场生活和牲畜照料的基本英语表达;3.增强学生的听说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教学准备1.《牧场之国》动画片片段;2.简单的牧场生活和牲畜照料图片;3.PPT演示文稿;4.监控设备或投影仪;5.学生课前准备手册。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教师开始导入《牧场之国》的话题,引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问问题来开展,在导入阶段,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你们听说过《牧场之国》吗?•你们喜欢小动物吗?你们想了解如何照顾牲畜吗?2. 观看动画片段(15分钟)教师播放《牧场之国》的动画片段,选择能够生动展示牧场生活和牲畜照料的片段,让学生感受到牧场的氛围和动物们的可爱。
观看片段后,教师可以进行简单的片段讨论,询问学生对片段的看法和感受。
3. 学习生词和短语(15分钟)教师通过PPT演示文稿介绍一些牧场生活和牲畜照料相关的生词和短语,例如:•Farm(农场)•Cow(奶牛)•Sheep(绵羊)•Horse(马)•Feed(喂养)•Water(给水)•Clean(清洁)教师可以通过示意图和图片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这些词汇。
4. 听说练习(3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听说练习,以增强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有一个小组长。
教师发放牧场生活和牲畜照料的图片,每个小组选择一张图片,并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以下任务:•学生根据图片描述牧场生活情景,包括动物、环境、活动等。
其他组员需要用英语进行提问。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复述一个牧场照料的故事情节。
小组长负责组织成员的发言顺序。
教师在整个练习过程中进行引导和点评,注重学生的语言准确性和流利度。
5. 总结和小结(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回顾所学的知识点和技能,同时也可以与学生一起分享对牧场生活的理解和感受。
《牧场之国》语文公开课教案

《牧场之国》语文公开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牧场之国》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和分析,提高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学生通过写作和口头报告,提升表达和交流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欣赏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增强对中国牧区生活的认识和理解。
学生培养对自然环境和动物的关爱和保护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牧场之国》简介:课文《牧场之国》是一篇描写中国牧区生活的散文,通过描绘牧场上的景象和牧民的生活,展现了中国牧区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文化特色。
2.2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难点: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修辞技巧,以及对中国牧区生活的理解。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中国牧区的景象,引起学生对牧场之国的兴趣和好奇心。
3.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回答相关问题,检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分析,深入理解课文的主题和结构。
3.3 词语和句型练习:学生通过练习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巩固语言知识,提高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和讨论等,评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合作能力。
4.2 作业和练习:评估学生完成作业和练习的情况,包括正确性和及时性,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掌握程度。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课后活动:学生可以进行课后调研或观察,深入了解中国牧区的生活和文化,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5.2 写作和口头报告:学生可以进行口头报告,分享自己的课后调研结果和对中国牧区生活的理解。
第六章:教学资源6.1 教材:采用《牧场之国》原文教材,为学生提供权威的学习材料。
教材应包含课文、注释、问题解答和相关阅读材料。
《牧场之国》语文公开课教案

《牧场之国》语文公开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牧场之国》这篇文章。
学习并掌握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学会通过文章中的描写和细节,分析和描绘文章中的场景和人物。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牧场之国》,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和珍惜。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够对文章中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思考。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牧场之国》是一篇描绘荷兰牧场美丽景色的文章,通过作者的生动描写,展现了牧场的宁静和和谐。
2.2 教学重点: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如“牧场”、“荷兰”、“宁静”等。
学习并理解文章中的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如“天空是一幅画”,“牛群在绿色的草原上悠闲地吃着草”。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展示荷兰牧场的图片,引导学生对牧场之国的兴趣。
3.2 朗读与理解:学生朗读文章,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3.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文章中描写和细节的理解和感受。
3.4 分析与描绘:学生通过文章中的描写和细节,分析和描绘文章中的场景和人物。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朗读和理解的评价:通过学生的朗读和回答问题,评价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
4.2 小组讨论和表达的评价: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分享,评价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4.3 分析和描绘的评价:通过学生的分析和描绘,评价学生对文章中的场景和人物的理解程度。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课后作业:学生可以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文章,通过分析和描绘,写一篇类似的短文。
5.2 课堂拓展:学生可以进一步研究荷兰的文化和风俗,了解荷兰的牧场和农业。
第六章:教学资源6.1 课文文本:《牧场之国》原文。
6.2 图片资源:荷兰牧场、风景、动物等相关的图片或视频。
6.3 参考资料:关于荷兰文化和农业的相关资料。
19《牧场之国》表格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19《牧场之国》表格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牧场之国》教学设计【学习目标确定依据】一、课标分解1.课标中与本单元、本课相关内容(目标、学业质量要求)摘录《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程目标"第三学段“阅读与鉴赏”目标:“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
"“学业质量”中提出要求:“能品味作品中重要的语句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注意词语的感彩,通过圈点、批注等多种方法记录自己的阅读感受和体验,并主动与他人分享;能通过诵读、改写、表演等方式,表达自己对感人情境和形象的理解与审美体验。
"2.课标中与本单元、本课相关内容分解本单元是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的第七单元,围绕“世界各地”的主题编排了三篇课文,展现了不同特色的异域风情,体现了丰富多彩的自然、人文景观的魅力,能激发学生了解世界多元文化的兴趣。
第19课《牧场之国》作为第七单元中的第二篇课文,是一篇描写荷兰田园美景的写景散文。
课文描绘了荷兰的牧场风光,通过生动细腻的语言,让学生感受到了荷兰牧场的宁静之美,体现出动物与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意境。
课文的语句优美舒缓,富有节奏,充分表现了荷兰牧场的诗情画意,描写牧场上动物们富有情趣的生活时,拟人化的语言颇具美感,值得细细品味。
二、教材教学解读1.语文要素解析第七单元的单元介绍“足下万里,移步换景,寰宇纷呈万花筒”,让学生学会发现美、欣赏美、赞颂美,体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义。
同时品读动静结合写法所带来的表达效果来学会景色描写中语言表达的奥秘。
阅读要素“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习作要素“搜集资料,介绍一个地方”,体现读与写的结合与进阶。
2.“纵向+横向”解析单元纵向:五年级上册“自然之趣"单元要求“初步体会文中动静描写”,一直到本单元“世界各地"要求“体会动静描写表达的效果”,不断进阶完成要求。
西师大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30课牧场之国市公开课一等奖省优质课获奖课件.pptx

牧场之国——荷兰
第4页
观赏
荷兰牧场
第5页
一条条运河之间绿色低地上,黑白花牛, 白头黑牛,白腰蓝嘴黑牛,在低头吃草。 极目远眺,四面全是丝绒般碧绿草原和 黑白两色花牛。这就是真正荷兰。
第6页
3.课文为何四次写“这就是真正 荷兰”
第7页
四次写“这就是真正荷兰”
1.真正荷兰:牧场上一片碧草,上面 有黑白两色花牛,他们在吃草,悠闲 自得。 2.真正荷兰:碧绿色低地上有成群骏 马,它们膘肥体壮,是辽阔原野主人。
既是介绍荷兰特点,又是对荷 兰独特风光赞叹。
第11页
金色晚霞铺在西天,远处偶然传来汽笛声, 接着又是一片寂静。在这里,谁都不叫喊吆喝, 牛脖子上铃铛也没有响声,挤奶人更是默默无 言。沉睡牲畜,无声低地,漆黑夜晚,远处几 座灯塔在闪烁着微弱光芒。这就是真正荷兰。
第1页
第14页
第8页
牧场上黑白花牛,白头黑牛,白 腰蓝嘴黑牛在吃草。
第9页
碧绿色低地上有成群骏马,它们膘 肥体壮,是辽阔原野主人。
第10页
3.真正荷兰:在绿色草地上,绵羊 悠然自得,猪群不停地呼噜,小鸡、 长毛山羊安闲自在。
4.真正荷兰:黄昏,有些人驾驶船 默默挤奶,船只行驶舒缓平稳…… 一片静谧,一幅寂静静夜图。
荷兰国花——郁金香
第15页
生字、词语、多音字:
镶 嵌 骏 马 膘肥体壮
辽阔无垠( yín ) 公 爵
悠然自得 牲畜(chù)
mú(模样)
juàn (羊圈)
模
圈
mó(模型)
quān (圆圈)
第2页
阅读要求:
1.课文第一自然段有什么作用?
2.说说牧场之国荷兰给你留下了怎样印象?你 是从课文哪些地方感受到?请带着你感受读一 读。
《牧场之国》公开课教案

《牧场之国》公开课教案《牧场之国》公开课教案(精选5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店铺精心整理的《牧场之国》公开课教案(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牧场之国》公开课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抓住作者描写荷兰牧场上动物们自由自在生活的情景的语句及其拟人化的写作方法,体会荷兰的牧场是动物们真正的乐园。
3.感受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句话四次出现的原因是作者对荷兰的喜爱和赞美。
二、教学重点感受作者拟人化写作手法的好处,学习富有人情味的写作手法。
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为什么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四、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五、教学过程(一)初知荷兰:1.引入: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22课——牧场之国(生一起读题目)。
这个课题前有一个“*”,这说明这篇课文是——略读课文(生答)。
略读课文要求我们用学过的方法来学习它。
你们知道这个牧场之国指的是哪个国家吗?荷兰(生答),是啊!荷兰因为运河众多,河流就像蜘蛛网一样纵横交叉,所以被称为水之国,又因为郁金香、风信子等各种花朵在春天争奇斗艳,那时候,原野就像五彩斑斓的花地毯,所以荷兰又被称为花之国,同时,荷兰也是牧场之国,这从文中第一自然段中就能读懂。
2.初步感知:多媒体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并齐读。
师问:一起读第一自然段。
什么叫牧场?牧场之国又怎样理解?(牧场是指放养牲畜的地方。
荷兰很适合放养牲畜,有三分之一的土地是牧场。
)师:好,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一下荷兰的牧场风光吧。
(二)初读感悟1.快速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遍课文,等一会,老师要请你说出对牧场之国的印象。
学生谈对牧场之国荷兰的印象——悠闲的、自由的、安闲的、寂静的2.快速浏览课文,弄明白牧场之国属于谁?师:同学们,从你们的回答中,老师感受到你们刚才读课文很有收获。
现在请你们再次浏览课文,思考:牧场之国是属于谁的?生答后师归纳:哦,原来,牧场之国是花牛的王国,是骏马的王国,是山羊、绵羊、黑猪、小鸡的王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牧场之国公幵课
牧场之国》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抓住作者描写荷兰牧场上动物们自由自在生活的情景的语句及其拟人化的写作方法,体会荷兰的牧场是动物们真正的乐园。
3.感受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句话四次出现的原因是作者对荷兰的喜爱和赞美。
二、教学重点感受作者拟人化写作手法的好处,学习富有人情味的写作手法。
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为什么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
四、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
(一)初知荷兰:
1.引入: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22 课——牧场之国(生一起读题目)。
这个课题前有一个“ * ”,这说明这篇课文是——略读课文(生答)。
略读课文要求我们用学过的方法来学习它。
你们知道这个牧场之国指的是哪个国家吗?荷兰(生答),是啊!荷兰因为运河众多,河流就像蜘蛛网一样纵横交叉,所以被称为水之国,又因为郁金香、风信子等各种花朵在春天争奇斗艳,那时候,原野就像五彩斑斓的花地毯,所以荷兰又被称为花之国,同时,荷兰也是牧场之国,这从文中第一自然段中就能读懂。
2.初步感知:
多媒体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并齐读。
师问:一起读第一自然段。
什么叫牧场?牧场之国又怎样理解?(牧场是指放养牲畜的地方。
荷兰很适合放养牲畜,有三分之一的土地是牧场。
)师:好,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一下荷兰的牧场风光吧。
(二)初读感悟
1.快速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遍课文,等一会,老师要请你说出对牧场之国的印象。
学生谈对牧场之国荷兰的印象一一悠闲的、自由的、安闲的、寂静的……
2.快速浏览课文,弄明白牧场之国属于谁?师:同学们,从你们的回答中,老师感受到你们刚才读课文很有收获。
现在请你们再次浏览课文,思考:牧场之国是属于谁的?生答后师归纳:哦,原来,牧场之国是花牛的王国,是骏马的王国,是山羊、绵羊、黑猪、小鸡的王国。
(师借机板书:牛、马、羊、猪、鸡)
3.积累词语。
多媒体出示词语并朗读师:作者在描写这些动物的王国时,用了很多优美的词语,老师从文中找了一些,想读吗?
每一组让一个学生读
第一组:专注仪态端庄无比尊严严肃沉默
第二组:骏马膘肥体壮飞驰公爵
第三组:悠然自得成千上万赞许成群结队安闲
第四组:丝绒般镶嵌辽阔无垠天堂般寂静
学生读时师适时指正错误,生读后师问:老师把这些词语分成了四组,每组分别在描写什么啊?
(第一组主要写黑白花牛,第二组主要写骏马,第三组主要写羊、猪、鸡,第四组主要写牧场)积累好词,分类积累也是一种好办法。
(三)品读课文
1.第二自然段:(多媒体出示语段)
师:不过,今天我们要领略牧场之国的风光,只读词语,大家觉得够吗?是啊,我们还要读课文。
让我们来细细品读一下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来感受一下第二自然段所描写的牧场美景。
1)自由轻声读,把感觉写得美的句子或词语划出来,还可以在旁边注上自己的感受,一个词、一句话都可以。
2)学生自读之后,指名读第二自然段:哪位同学愿意代表大家来读一读这一段?其他同学想想你从哪句话中感受到了什么?
3)交流,你从哪句话中感受到了什么?同学们要认真听其他同学说了什么, - 有新的发现或感受,要马上举手。
①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
(专注:什么意思,一般用在谁身上?今天作者用来形容牛,把牛写成人一样)师无必要点出“拟人手法”,但要让学生感受到拟人化写法的美妙之处:作者在这里赋予了牛人的神态,这是多么富有人情味儿的描写啊)
②牛犊的模样像贵夫人,仪态端庄。
(怎样的贵夫人?仪态端庄。
人的神态)
③老牛好似牛群的家长,无比尊严。
(怎样的家长?无比尊严。
人的神态)
引导学生感悟作者富有人情味的语言特点时,师在学生找出一个相关词语后,问:怎样才是……(词语意思),这个词语我们平常是用来形容谁的?现在作者用来形容牛,赋予了牛人的神态。
所以,在作者的眼里,牛不是牲畜,牛是人啊。
这是多么富有人情味的描写啊。
这个自然段中类似的语言还有哪些?你体会到什么?(学生交流)
4)齐读三句话,读出人情味
师:孩子们,作者正是用那富有人情味的描写,把荷兰牧场牛群的生活展现在
我们眼前。
让我们看着大屏幕,读出那浓浓的人情味。
5)说话练习:
师:这些牛生活在丝绒般碧绿的牧场上,他们多么想表达一下自己的感情啊?让我们来帮帮他们吧!
我们生活在丝绒般的碧绿草原上,可以到处散步,可以_____________ ,还可以________ ;不用担心天敌的追赶,不用___________ ,更不用__________ ,这生活可真是________ !(多媒体出示)(追问学生:我们从作者那富有人情味的语
言中感受到,牛群在牧场之国的生活是那么……那么……那么……)
师借机板书:悠闲、舒适、无忧无虑
6)做完练习后,师引读一一从作者那富有人情味儿的语言中,我们能感受到牛群的生活是那么悠闲、舒适,怪不得作者会说一一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板书)
2.自学第三、四自然段(多媒体出示)
师引入:那么让我们继续到第三、四自然段去感受那浓浓的人情味吧!
1)学生自读课文,抓住“人情味”感悟课文。
2)小组交流
师引语:孩子们,感受到人情味儿没有?怎么感受到的?
①成群的骏马,匹匹膘肥体壮。
除了深深的野草遮掩着的运河,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它们飞驰到远方。
辽阔无垠的原野似乎归它们所有,它们是这个自由王国的主人和公爵。
师:孩子们,你们感受到人情味儿了吗?从哪里感受到的?
(膘肥体壮:生活是那么安逸;主人和公爵:骏马是牧场的主人和公爵(人的职位)啊,在这里,它们想干嘛就干嘛,他们是那么一一自由。
读出自由的感觉)师借机板书:自由
师引读:同学们,正是作者看到了骏马在草原上是那么自由,他才说一一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②在天堂般的绿色草原上,白色的绵羊,悠然自得。
黑色的猪群,不停地呼噜着,像是对什么表示赞许。
成千上万的小鸡,成群结队的长毛山羊,在见不到一个人影的绿草地上,安闲地欣赏着这属于它们自己的王国。
(牲畜们在草原上安闲地生活着,无忧无虑:猪群在对什么表示赞许?心情怎样?羊群、鸡群欣赏着自己的王国的时候,心里又有什么想法?)师借机板书:悠然自得安闲
师引读:同学们,正是作者看到了动物们是那么悠然自得,安闲的生活,他才说一一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3.学习第五自然段
1)师用优美的语言泛读,学生细细体会夜晚的牧场。
师:孩子们,刚才,我们从作者那么富有人情味的语言中,感受到了动物们安闲、舒适而自由的生活,下面,就让老师带领大家来感受一下夜色中的牧场之国吧。
听老师读的时候请闭上眼睛,说
说你感受到了什么?
2)学生交流(突出“寂静”的主题)师借机板书:寂静
师:孩子们,请告诉大家,你感受到了什么?(寂静)是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寂静的?(严肃沉默、寂静、没有响声、舒缓平稳、平静、沉睡、无声)师引入:大家找了这么多,老师把它们整理了一下,一起来美美的、静静地读一读吧
多媒体出示短语:
严肃沉默的奶牛
默默无言的挤奶人
沉睡的牲畜
无声的低地
漆黑的夜晚
微弱的光芒
3) 指导学生练习拟人化的写法。
师引入:在这样寂静的夜晚,狗不叫了……
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
沉睡 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 一一只有远处的几座灯塔在闪烁着微弱的光 芒。
师:多么安宁的夜晚啊!我们能不能像作者那样,赋予文中的动物和灯塔人的 动作或神态来表现寂静呢?试着写一写。
可以选一两个空格写一写,能干的同 学可以把空格都填上。
在一片寂静中,狗 ___________________ ,圈里的牛 ____________________ , 马 ________________ 。
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 一一只有远处的 几座灯塔在 ____________ 。
交流:2—3人
师就板书引读:多么寂静安宁的牧场之夜啊,怪不得作者会说一一这就是真正 的荷兰。
4) 再次引读
师问:孩子们,作者在本文中四次出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当作者来到丝绒 般的碧绿草原上,看到牛群是那么悠闲地生活着,他情不自禁地说道一一这就 是真正的荷兰;当作者看到骏马自由飞驰的景象时,他再一次赞叹一一这就是 真正的荷兰;当作者看到天堂般的草原上,动物们是那么悠然自得,他更是由 衷地感叹一一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当牧场渐渐入夜,周围一片寂静安宁,作者 发自内心的,深深地感慨一一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板书:
牧场之国
悠闲无忧无虑
自由
悠然自得 赞许 安闲 寂静 牛 马 羊
猪
鸡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