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场之国公开课

合集下载

《牧场之国》语文公开课教案

《牧场之国》语文公开课教案

《牧场之国》语文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牧场之国的自然风光和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学生想象牧场之国的美丽景色。

(2)运用多媒体手段,让学生感受荷兰牧场的宁静和和谐。

(3)分角色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和乡村生活的热爱。

(2)培养学生对和平、宁静生活的向往。

(3)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文学作品中优美的语言和情感表达。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描绘牧场之国的美丽景色和特点。

难点:1. 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牧场之国的自然风光和特点。

2. 运用文中优美的语言进行表达和创作。

三、教学准备:1. 课文原文及注释。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3. 生字词卡片。

4. 教学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图片展示:展示荷兰牧场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牧场之国的美丽景色。

(2)提问:引导学生谈谈对牧场的印象,引出本课课题《牧场之国》。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理解课文:(1)学生讲述课文大意,教师点评。

(2)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描绘牧场之国的自然风光和特点。

5. 欣赏与创作:(1)学生欣赏课文中优美的语言和情感表达。

(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创作,如编写一段关于牧场的描述或绘画一幅牧场风景画。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家庭作业:以“我眼中的牧场”为主题,进行作文创作或绘画。

3. 预习下节课文《小桥流水》。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牧场之国》公开课教案 牧场之国教案

《牧场之国》公开课教案 牧场之国教案

牧场之国公开课教案牧场之国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公开课的教学,学生将能够:1.了解《牧场之国》的基本背景和故事情节;2.掌握描述牧场生活和牲畜照料的基本英语表达;3.增强学生的听说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教学准备1.《牧场之国》动画片片段;2.简单的牧场生活和牲畜照料图片;3.PPT演示文稿;4.监控设备或投影仪;5.学生课前准备手册。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教师开始导入《牧场之国》的话题,引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问问题来开展,在导入阶段,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你们听说过《牧场之国》吗?•你们喜欢小动物吗?你们想了解如何照顾牲畜吗?2. 观看动画片段(15分钟)教师播放《牧场之国》的动画片段,选择能够生动展示牧场生活和牲畜照料的片段,让学生感受到牧场的氛围和动物们的可爱。

观看片段后,教师可以进行简单的片段讨论,询问学生对片段的看法和感受。

3. 学习生词和短语(15分钟)教师通过PPT演示文稿介绍一些牧场生活和牲畜照料相关的生词和短语,例如:•Farm(农场)•Cow(奶牛)•Sheep(绵羊)•Horse(马)•Feed(喂养)•Water(给水)•Clean(清洁)教师可以通过示意图和图片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这些词汇。

4. 听说练习(3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听说练习,以增强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有一个小组长。

教师发放牧场生活和牲畜照料的图片,每个小组选择一张图片,并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以下任务:•学生根据图片描述牧场生活情景,包括动物、环境、活动等。

其他组员需要用英语进行提问。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复述一个牧场照料的故事情节。

小组长负责组织成员的发言顺序。

教师在整个练习过程中进行引导和点评,注重学生的语言准确性和流利度。

5. 总结和小结(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回顾所学的知识点和技能,同时也可以与学生一起分享对牧场生活的理解和感受。

《牧场之国》语文公开课教案

《牧场之国》语文公开课教案

《牧场之国》语文公开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牧场之国》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和分析,提高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学生通过写作和口头报告,提升表达和交流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欣赏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增强对中国牧区生活的认识和理解。

学生培养对自然环境和动物的关爱和保护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牧场之国》简介:课文《牧场之国》是一篇描写中国牧区生活的散文,通过描绘牧场上的景象和牧民的生活,展现了中国牧区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文化特色。

2.2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难点: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修辞技巧,以及对中国牧区生活的理解。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中国牧区的景象,引起学生对牧场之国的兴趣和好奇心。

3.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回答相关问题,检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分析,深入理解课文的主题和结构。

3.3 词语和句型练习:学生通过练习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巩固语言知识,提高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和讨论等,评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合作能力。

4.2 作业和练习:评估学生完成作业和练习的情况,包括正确性和及时性,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掌握程度。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课后活动:学生可以进行课后调研或观察,深入了解中国牧区的生活和文化,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5.2 写作和口头报告:学生可以进行口头报告,分享自己的课后调研结果和对中国牧区生活的理解。

第六章:教学资源6.1 教材:采用《牧场之国》原文教材,为学生提供权威的学习材料。

教材应包含课文、注释、问题解答和相关阅读材料。

《牧场之国》语文公开课教案

《牧场之国》语文公开课教案

《牧场之国》语文公开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牧场之国》这篇文章。

学习并掌握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学会通过文章中的描写和细节,分析和描绘文章中的场景和人物。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牧场之国》,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和珍惜。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够对文章中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思考。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牧场之国》是一篇描绘荷兰牧场美丽景色的文章,通过作者的生动描写,展现了牧场的宁静和和谐。

2.2 教学重点: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如“牧场”、“荷兰”、“宁静”等。

学习并理解文章中的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如“天空是一幅画”,“牛群在绿色的草原上悠闲地吃着草”。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展示荷兰牧场的图片,引导学生对牧场之国的兴趣。

3.2 朗读与理解:学生朗读文章,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3.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文章中描写和细节的理解和感受。

3.4 分析与描绘:学生通过文章中的描写和细节,分析和描绘文章中的场景和人物。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朗读和理解的评价:通过学生的朗读和回答问题,评价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

4.2 小组讨论和表达的评价: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分享,评价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4.3 分析和描绘的评价:通过学生的分析和描绘,评价学生对文章中的场景和人物的理解程度。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课后作业:学生可以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文章,通过分析和描绘,写一篇类似的短文。

5.2 课堂拓展:学生可以进一步研究荷兰的文化和风俗,了解荷兰的牧场和农业。

第六章:教学资源6.1 课文文本:《牧场之国》原文。

6.2 图片资源:荷兰牧场、风景、动物等相关的图片或视频。

6.3 参考资料:关于荷兰文化和农业的相关资料。

西师大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30课牧场之国市公开课一等奖省优质课获奖课件.pptx

西师大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30课牧场之国市公开课一等奖省优质课获奖课件.pptx
第3页
牧场之国——荷兰
第4页
观赏
荷兰牧场
第5页
一条条运河之间绿色低地上,黑白花牛, 白头黑牛,白腰蓝嘴黑牛,在低头吃草。 极目远眺,四面全是丝绒般碧绿草原和 黑白两色花牛。这就是真正荷兰。
第6页
3.课文为何四次写“这就是真正 荷兰”
第7页
四次写“这就是真正荷兰”
1.真正荷兰:牧场上一片碧草,上面 有黑白两色花牛,他们在吃草,悠闲 自得。 2.真正荷兰:碧绿色低地上有成群骏 马,它们膘肥体壮,是辽阔原野主人。
既是介绍荷兰特点,又是对荷 兰独特风光赞叹。
第11页
金色晚霞铺在西天,远处偶然传来汽笛声, 接着又是一片寂静。在这里,谁都不叫喊吆喝, 牛脖子上铃铛也没有响声,挤奶人更是默默无 言。沉睡牲畜,无声低地,漆黑夜晚,远处几 座灯塔在闪烁着微弱光芒。这就是真正荷兰。
第1页
第14页
第8页
牧场上黑白花牛,白头黑牛,白 腰蓝嘴黑牛在吃草。
第9页
碧绿色低地上有成群骏马,它们膘 肥体壮,是辽阔原野主人。
第10页
3.真正荷兰:在绿色草地上,绵羊 悠然自得,猪群不停地呼噜,小鸡、 长毛山羊安闲自在。
4.真正荷兰:黄昏,有些人驾驶船 默默挤奶,船只行驶舒缓平稳…… 一片静谧,一幅寂静静夜图。
荷兰国花——郁金香
第15页
生字、词语、多音字:
镶 嵌 骏 马 膘肥体壮
辽阔无垠( yín ) 公 爵
悠然自得 牲畜(chù)
mú(模样)
juàn (羊圈)


mó(模型)
quān (圆圈)
第2页
阅读要求:
1.课文第一自然段有什么作用?
2.说说牧场之国荷兰给你留下了怎样印象?你 是从课文哪些地方感受到?请带着你感受读一 读。

牧场之国公开课教学实录5篇

牧场之国公开课教学实录5篇

牧场之国公开课教学实录5篇记录教学实录需要教师在课堂上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应,保持敏锐的观察力和思维敏捷。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牧场之国公开课教学实录,供大家参考学习。

牧场之国公开课教学实录篇1学习目标1.认识本课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异国的田园风光。

3.揣测课文中优美的语言,并摘抄下来。

4.搜集查阅有关荷兰的图片和资料。

5.课件一、谈话导入1.板书课题。

2.看了课题,你知道课文讲的牧场之国是哪个国家吗?(荷兰)3.荷兰,她为什么被称之为“牧场之国”呢,大家了解荷兰了吗?请拿出课前搜集的资料说一说。

4.今天我们就去游览一下,去感受真正的荷兰。

二、整体感知1.指名读阅读提示,找出阅读要求:作者为什么四次讲到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2、看课文录象。

3.自由轻声地读课文,边读边想。

把喜欢的词句画下来再读一读。

4.小组合作,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板书:碧绿草原、黑白花牛成群骏马,膘肥体壮绵羊猪群,悠然自得晚霞满天、牛羊歇息三、诵读体验,进行实践1.用自身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自身特别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想想读懂了什么,还有哪儿没有读懂。

2.小组交流。

同学读自身喜欢的语段,用自身的话说说从课文中了解到了什么,提出不懂的问题。

讲述时可以加入自身的想象。

3.以解说员的角色,向游人介绍你最喜欢的那方面的内容。

(大家相互评议)四、拓展迁移,发展语言根据课文内容和搜集的相关资料,展开想象,把下面的话写具体。

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荷兰是“牧场之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的祖国真是个美丽的地方。

五、安排作业1、积累文中的好词好句2、找一篇优美得文章读给爸爸、妈妈听。

牧场之国公开课教学实录篇2谈话导入1.板书课题。

牧场之国公开课教案3篇

牧场之国公开课教案3篇

牧场之国公开课教案3篇《牧场之国》是一篇描写荷兰牧场的文章,全文从“牧场之国”的角度来展现荷兰的独特风情,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能体会和感受到异国风情的美以及作者内心深处溢发的对荷兰田园风光的赞美和向往之情。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这篇课文的教案,欢迎大家阅读!牧场之国公开课教案1 设计理念:通过对课文的略读,感受到牧场之国的是奶牛、骏马、家畜的自由天堂。

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荷兰独特的牧场风光之美。

3、体会作者生动的语言,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

教学重难点:通过语言文字感受“真正的荷兰”。

教学准备:课件,课前搜集资料。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释题导入,了解牧场。

1、通过预习,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2、出示:真正的荷兰是谁)的自由王国。

二、初读课文,走进牧场。

1、初读课文:打开课本,认真读读课文,完成这个小问题。

2、指名反馈:奶牛的王国骏马的王国牲畜的王国3、课文哪几个段落写了这些,还有写了什么?(夜晚的乡村牧场)三、再读课文,认识白天牧场。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2-4自然段,想想白天的荷兰牧场给你留下什么印象?2、指名反馈。

定位:自由王国。

3、体会印象。

课文哪些地方都给你留下这样的印象?默读课文,用笔划出来。

4、指名反馈,理解体会:(1)奶牛的王国。

出示句子:①“有的牛背上盖着防潮的毛毡,正在低头吃草;有的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什么。

”②“牛犊跑前跑后,活像顽皮的孩子;老牛仪态端庄,好似牛群的家长。

”当你读到“仪态端庄”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③连起来读一读,引导学生发现“仿佛,活像,好似”同样的意思用不同词语来表达的别样味道。

④出示投影牛图:是的,极目远眺,四周全是丝绒般的碧绿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⑤小结:牛群众多,生活自然,再加上丝绒般的草地,色彩明丽,非常壮观,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2)骏马的王国①课文哪些句子已经表露了荷兰也是个骏马的王国?②指名反馈:出示句子:辽阔无垠的原野似乎归它们所有,它们是这个自由王国的主人和公爵。

《牧场之国》语文公开课教案

《牧场之国》语文公开课教案

《牧场之国》语文公开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牧场之国》,让学生了解荷兰的美丽风光和牧场上的和谐生活,提高学生对祖国风光的热爱。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想象等方式,让学生感受牧场的美丽和宁静,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想象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牧场之国》,让学生体会作者对大自然和家乡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牧场之国》是荷兰作家科纳利·德·弗里斯的一篇描绘荷兰牧场风光的散文。

文章以优美的文字和丰富的想象力,描绘了牧场上的景色和牧羊人的生活。

2.2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牧场的美丽和宁静。

2.3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牧场和家乡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想象力。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荷兰的相关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3.3 精讲课文:讲解生字词,分析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想象牧场的美丽景色。

3.4 朗读体会: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牧场和家乡的热爱之情。

3.5 课堂小结:第四章:课后作业4.1 抄写生字词。

4.2 结合课文内容,画出你心中的牧场之国。

4.3 家长签字确认。

第五章:教学评价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课堂表现和学生的学习兴趣,评价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情境创设:利用图片、音乐等资源,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美丽的荷兰牧场。

6.2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对牧场之国的理解和感受。

6.3 启发思考: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发现美、感受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思维。

第七章:教学方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深入体会课文中所描绘的美景,感受作者的情感。

7.2 想象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描绘出自己心中的牧场之国。

7.3 比较法:将《牧场之国》与其他描写自然风光的文章进行比较,让学生了解不同作者的写作风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牧场之国》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抓住作者描写荷兰牧场上动物们自由自在生活的情景的语句及其拟人化的写作方法,体会荷兰的牧场是动物们真正的乐园。

3.感受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句话四次出现的原因是作者对荷兰的喜爱和赞美。

二、教学重点
感受作者拟人化写作手法的好处,学习富有人情味的写作手法。

三、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为什么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四、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
(一)初知荷兰:
1.引入: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22课——牧场之国(生一起读题目)。

这个课题前有一个“*”,这说明这篇课文是——略读课文(生答)。

略读课文要求我们用学过的方法来学习它。

你们知道这个牧场之国指的是哪个国家吗?荷兰(生答),是啊!荷兰因为运河众多,河流就像蜘蛛网一样纵横交叉,所以被称为水之国,又因为郁金香、风信子等各种花朵在春天争奇斗艳,那时候,原野就像五彩斑斓的花地毯,所以荷兰又被称为花之国,同时,荷兰也是牧场之国,这从文中第一自然段中就能读懂。

2.初步感知:
多媒体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并齐读。

师问:一起读第一自然段。

什么叫牧场?牧场之国又怎样理解?(牧场是指放养牲畜的地方。

荷兰很适合放养牲畜,有三分之一的土地是牧场。


师:好,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一下荷兰的牧场风光吧。

(二)初读感悟
1.快速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遍课文,等一会,老师要请你说出对牧场之国的印象。

学生谈对牧场之国荷兰的印象——悠闲的、自由的、安闲的、寂静的……
2.快速浏览课文,弄明白牧场之国属于谁?
师:同学们,从你们的回答中,老师感受到你们刚才读课文很有收获。

现在请你们再次浏览课文,思考:牧场之国是属于谁的?
生答后师归纳:哦,原来,牧场之国是花牛的王国,是骏马的王国,是山羊、绵羊、黑猪、小鸡的王国。

(师借机板书:牛、马、羊、猪、鸡)
3.积累词语。

多媒体出示词语并朗读
师:作者在描写这些动物的王国时,用了很多优美的词语,老师从文中找了一些,想读吗?
每一组让一个学生读
第一组:专注仪态端庄无比尊严严肃沉默
第二组:骏马膘肥体壮飞驰公爵
第三组:悠然自得成千上万赞许成群结队安闲
第四组:丝绒般镶嵌辽阔无垠天堂般寂静
学生读时师适时指正错误,生读后师问:老师把这些词语分成了四组,每组分别在描写什么啊?
(第一组主要写黑白花牛,第二组主要写骏马,第三组主要写羊、猪、鸡,第四组主要写牧场)积累好词,分类积累也是一种好办法。

(三)品读课文
1.第二自然段:(多媒体出示语段)
师:不过,今天我们要领略牧场之国的风光,只读词语,大家觉得够吗?是啊,我们还要读课文。

让我们来细细品读一下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来感受一下第二自然段所描写的牧场美景。

1)自由轻声读,把感觉写得美的句子或词语划出来,还可以在旁边注上自己的感受,一个词、一句话都可以。

2)学生自读之后,指名读第二自然段:哪位同学愿意代表大家来读一读这一段?
其他同学想想你从哪句话中感受到了什么?
3)交流,你从哪句话中感受到了什么?同学们要认真听其他同学说了什么,一有新的发现或感受,要马上举手。

①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

(专注:什么意思,一般用在谁身上?今天作者用来形容牛,把牛写成人一样)师无必要点出“拟人手法”,但要让学生感受到拟人化写法的美妙之处:作者在这里赋予了牛人的神态,这是多么富有人情味儿的描写啊)
②牛犊的模样像贵夫人,仪态端庄。

(怎样的贵夫人?仪态端庄。

人的神态)
③老牛好似牛群的家长,无比尊严。

(怎样的家长?无比尊严。

人的神态)
引导学生感悟作者富有人情味的语言特点时,师在学生找出一个相关词语后,问:怎样才是……(词语意思),这个词语我们平常是用来形容谁的?现在作者用来形容牛,赋予了牛人的神态。

所以,在作者的眼里,牛不是牲畜,牛是人啊。

这是多么富有人情味的描写啊。

这个自然段中类似的语言还有哪些?你体会到什么?(学生交流)
4)齐读三句话,读出人情味
师:孩子们,作者正是用那富有人情味的描写,把荷兰牧场牛群的生活展现在我们眼前。

让我们看着大屏幕,读出那浓浓的人情味。

5)说话练习:
师:这些牛生活在丝绒般碧绿的牧场上,他们多么想表达一下自己的感情啊?让我们来帮帮他们吧!
我们生活在丝绒般的碧绿草原上,可以到处散步,可以,还可
以;不用担心天敌的追赶,不用,更不用,这生活可真是!(多媒体出示)(追问学生:我们从作者那富有人情味的语言中感受到,牛群在牧场之国的生活是那么……那么……那么……)
师借机板书:悠闲、舒适、无忧无虑
6)做完练习后,师引读——从作者那富有人情味儿的语言中,我们能感受到牛群的生活是那么悠闲、舒适,怪不得作者会说——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板书)2.自学第三、四自然段(多媒体出示)
师引入:那么让我们继续到第三、四自然段去感受那浓浓的人情味吧!
1)学生自读课文,抓住“人情味”感悟课文。

2)小组交流
师引语:孩子们,感受到人情味儿没有?怎么感受到的?
①成群的骏马,匹匹膘肥体壮。

除了深深的野草遮掩着的运河,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它们飞驰到远方。

辽阔无垠的原野似乎归它们所有,它们是这个自由王国的主人和公爵。

师:孩子们,你们感受到人情味儿了吗?从哪里感受到的?
(膘肥体壮:生活是那么安逸;主人和公爵:骏马是牧场的主人和公爵(人的职位)啊,在这里,它们想干嘛就干嘛,他们是那么——自由。

读出自由的感觉)师借机板书:自由
师引读:同学们,正是作者看到了骏马在草原上是那么自由,他才说——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②在天堂般的绿色草原上,白色的绵羊,悠然自得。

黑色的猪群,不停地呼噜着,像是对什么表示赞许。

成千上万的小鸡,成群结队的长毛山羊,在见不到一个人影的绿草地上,安闲地欣赏着这属于它们自己的王国。

(牲畜们在草原上安闲地生活着,无忧无虑:猪群在对什么表示赞许?心情怎样?羊群、鸡群欣赏着自己的王国的时候,心里又有什么想法?)师借机板书:悠然自得安闲
师引读:同学们,正是作者看到了动物们是那么悠然自得,安闲的生活,他才说——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3.学习第五自然段
1)师用优美的语言泛读,学生细细体会夜晚的牧场。

师:孩子们,刚才,我们从作者那么富有人情味的语言中,感受到了动物们安闲、舒适而自由的生活,下面,就让老师带领大家来感受一下夜色中的牧场之国吧。

听老师读的时候请闭上眼睛,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
2)学生交流(突出“寂静”的主题)师借机板书:寂静
师:孩子们,请告诉大家,你感受到了什么?(寂静)是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寂静的?(严肃沉默、寂静、没有响声、舒缓平稳、平静、沉睡、无声)
师引入:大家找了这么多,老师把它们整理了一下,一起来美美的、静静地读一读吧
多媒体出示短语:
严肃沉默的奶牛
默默无言的挤奶人
沉睡的牲畜
无声的低地
漆黑的夜晚
微弱的光芒
3)指导学生练习拟人化的写法。

师引入:在这样寂静的夜晚,狗不叫了……
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

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只有远处的几座灯塔在闪烁着微弱的光芒。

师:多么安宁的夜晚啊!我们能不能像作者那样,赋予文中的动物和灯塔人的动作或神态来表现寂静呢?试着写一写。

可以选一两个空格写一写,能干的同学可以把空格都填上。

在一片寂静中,狗,圈里的牛,马。

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只有远处的几座灯塔在。

交流:2—3人
师就板书引读:多么寂静安宁的牧场之夜啊,怪不得作者会说——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4)再次引读
师问:孩子们,作者在本文中四次出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当作者来到丝绒般的碧绿草原上,看到牛群是那么悠闲地生活着,他情不自禁地说道——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当作者看到骏马自由飞驰的景象时,他再一次赞叹——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当作者看到天堂般的草原上,动物们是那么悠然自得,他更是由衷地感叹——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当牧场渐渐入夜,周围一片寂静安宁,作者发自内心的,深深地感慨——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板书:
牧场之国
牛悠闲无忧无虑
马自由
羊悠然自得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猪赞许
鸡安闲
寂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