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19.牧场之国优质课公开课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9 牧场之国》公开课一等奖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9 牧场之国》公开课一等奖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19 牧场之国》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内容生动有趣,适合学生们学习。
在进行这节公开课教学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旨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目标设定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和记忆课文内容,掌握词汇和句型的运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学习课文,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关键词汇和句型。
•难点: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理解寓意,提高课文的深度理解。
四、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教师可通过简短的导入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可以使用图片或者简短的小故事引出主题。
2. 学习活动1.阅读课文《19 牧场之国》,让学生自主阅读并回答相关问题。
2.教师适时讲解生词和语法知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让学生展开想象,探讨课文的含义。
4.学生进行课文表演或朗读,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 拓展延伸1.组织学生进行相关主题的绘画活动,让学生通过画画来表达对课文的理解。
2.鼓励学生体验大自然,进行户外活动,加强对课文中牧场的理解。
4.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回顾学生的学习收获,强调课文的重要意义。
五、教学评估1.阅读理解题:对学生进行课文内容的选择题和填空题测试。
2.学生表演评价:评估学生表达能力和理解深度。
3.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教师可以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不足和亮点,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以上是关于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9 牧场之国》公开课一等奖教学设计的详细内容,希望能够对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有所帮助。
19 牧场之国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_1.docx

19牧场之国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牧场之国》一、教材分析本文语言生动,形象传神,比喻、拟人是本文语言上的一个突出特点。
选编这篇文章的意图,一是让学生感受荷兰牧场的田园风光, 体会动物与人、与环境和谐统一的美好意境;二是使学生领悟本文在写景方面的一些特点,体会课文优美的语言,体会异域风情。
二、设计思路本文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荷兰牧场的特点,进一步感受乡村生活的可爱;体会作者拟人手法的巧妙运用,感悟文章语言的生动, 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难点是让学生明白课文为什么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三、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学会“毡、犊、眺”等10个会认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书写“仪、眺”等15个会写字;正确读写“专注、飞驰、公爵、镶嵌、牲畜、极目远眺、膘肥体壮、辽阔无垠”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宁静、悠闲的荷兰牧场风光,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3.领会作者描写事物特点时使用的方法。
4.体会荷兰牧场风光的动、静之美,理解“真正的荷兰"的含义。
四、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五、教学难点能根据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
六、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L简介荷兰【出示课件】荷兰简介及风光图同学们,足下万里,移步换景,寰宇给呈万花筒,我们的世界美丽又迷人,这节课去荷兰走走看看。
荷兰,本称尼德兰王国,因其荷兰省最为出名,故尼德兰多被世界称为荷兰。
位于欧洲西偏北部,是世界有名的低地之国。
荷兰三分之一的地区为牧场,主要饲养黑白花妍牛。
2.学生阅读,谈话导入:同学们,荷兰有着这么美丽的景色,今夭我们就跟随卡雷尔•恰佩克去看看真正的荷兰。
带着喜悦兴奋的语气范读题目用生动形象的画面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课内探究二、初读课文,学会字词L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出示课件】:(1)大声流利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9 牧场之国》公开课一等奖教学设计 (2)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9 牧场之国》公开课一等奖教学设计 (2)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19 牧场之国》是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个关于责任和勇气的故事。
通过故事中主人公的奋斗与坚持,引导学生认识到责任是成年人的担当,勇气是战胜困难的力量。
在传达这个主题的同时,也可以拓展学生对其他文学作品和生活中的情境的思考。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牧场生活的背景和特点;•掌握课文《19 牧场之国》的基本内容和情节;•理解故事中主人公的成长和变化。
2.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激发学生对勇气和责任的思考和体会。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勇敢面对困难、不怕困难的品质;•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担当精神;•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教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主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思考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行为。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主人公的内心变化,从中领悟勇气和责任的意义;•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入思考和感悟。
四、教学策略1. 激发学生兴趣在教学中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入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和思考。
2. 启发思维通过提问、互动和小组活动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领会课文内容。
3. 情景再现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演绎等方式,让学生亲身参与到课文中,感受人物的情感和思想,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和体会。
五、教学过程安排1. 导入通过引用与牧场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唤起学生对牧场的印象,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学习课文逐段学习和解读课文《19 牧场之国》,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引导他们对主人公的成长和变化进行分析和讨论。
3. 情景再现邀请学生参与课文中的情景再现活动,让他们扮演故事中的角色,体验人物的情感和体会故事的内涵。
新统编五年级下语文19《牧场之国》优质课教学设计

新统编五年级下语文19《牧场之国》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牧场之国》是一篇描绘荷兰牧场美丽景色的文章,通过作者的描述,使读者感受到牧场的宁静、美丽和生机勃勃。
文章用词优美,语言流畅,充满了诗意。
教学中,我将以文章为主线,引导学生感受牧场的美丽,体会作者的语言魅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文章的感悟和分析能力也在不断提高。
但部分学生对荷兰的风土人情可能了解不多,因此在教学中,我需要适当补充相关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牧场的美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难点:体会作者的语言魅力,描绘牧场的美丽景色。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一个充满诗意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美丽的牧场之中。
2.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分享对牧场美丽景色的感悟。
3.写作指导法: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荷兰牧场的美丽景色,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背景音乐:选择一首悠扬的背景音乐,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
3.生字词卡片:制作生字词卡片,方便学生学习和巩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播放背景音乐,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入课堂。
展示荷兰牧场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牧场的印象。
2.呈现(10分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牧场的美丽。
边读边引导学生注意作者的语言表达,如描绘牧场景色的词语和句子。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模仿作者的语言表达。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进行朗读展示,并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
《牧场之国》公开课教案

《牧场之国》公开课教案《牧场之国》公开课教案(精选5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店铺精心整理的《牧场之国》公开课教案(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牧场之国》公开课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抓住作者描写荷兰牧场上动物们自由自在生活的情景的语句及其拟人化的写作方法,体会荷兰的牧场是动物们真正的乐园。
3.感受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句话四次出现的原因是作者对荷兰的喜爱和赞美。
二、教学重点感受作者拟人化写作手法的好处,学习富有人情味的写作手法。
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为什么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四、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五、教学过程(一)初知荷兰:1.引入: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22课——牧场之国(生一起读题目)。
这个课题前有一个“*”,这说明这篇课文是——略读课文(生答)。
略读课文要求我们用学过的方法来学习它。
你们知道这个牧场之国指的是哪个国家吗?荷兰(生答),是啊!荷兰因为运河众多,河流就像蜘蛛网一样纵横交叉,所以被称为水之国,又因为郁金香、风信子等各种花朵在春天争奇斗艳,那时候,原野就像五彩斑斓的花地毯,所以荷兰又被称为花之国,同时,荷兰也是牧场之国,这从文中第一自然段中就能读懂。
2.初步感知:多媒体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并齐读。
师问:一起读第一自然段。
什么叫牧场?牧场之国又怎样理解?(牧场是指放养牲畜的地方。
荷兰很适合放养牲畜,有三分之一的土地是牧场。
)师:好,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一下荷兰的牧场风光吧。
(二)初读感悟1.快速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遍课文,等一会,老师要请你说出对牧场之国的印象。
学生谈对牧场之国荷兰的印象——悠闲的、自由的、安闲的、寂静的2.快速浏览课文,弄明白牧场之国属于谁?师:同学们,从你们的回答中,老师感受到你们刚才读课文很有收获。
现在请你们再次浏览课文,思考:牧场之国是属于谁的?生答后师归纳:哦,原来,牧场之国是花牛的王国,是骏马的王国,是山羊、绵羊、黑猪、小鸡的王国。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19 牧场之国》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19 牧场之国》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文本内容,把握主题思想;2.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较流利地朗读课文;3.导入丰富生动的互动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故事,引导学生关注自然与动物的和谐相处;2.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热爱生活的积极态度;3.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促进团队合作。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讲解的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19 牧场之国》。
三、教学准备1.课堂PPT2.课堂互动道具:动物面具、小田园道具等3.录音设备四、教学活动设计1.导入(5分钟)–创设田园牧场氛围,播放动物声音,引发学生兴趣。
2.课文朗读(10分钟)–学生自由读课文,老师逐句纠音。
3.课文解读(15分钟)–老师引导学生讨论课文中反映的动物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
4.小组合作(15分钟)–小组讨论,设计一个和谐相处的小故事。
5.展示分享(10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设计的小故事。
6.课文理解(10分钟)–老师针对学生对于课文背后主题的理解做简要概括。
7.延伸活动(10分钟)–分组讨论,设计一个动物保护宣传海报。
8.课堂总结(5分钟)–结合当天学习内容,帮学生学会总结经验。
五、教学反思通过这节公开课的教学设计,可以有效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对语文课程的热爱。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理解课文的内容,还能够通过小组合作、互动讨论等形式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情感态度。
未来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更多地加入情景再现、实地体验等教学方式,使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提高教学效果。
第19课牧场之国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19课牧场之国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五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第19课:牧场之国(教学设计)课程标准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要求,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阅读《牧场之国》这篇散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同时,通过文本解读和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牧场文化,感受作者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材分析《牧场之国》是五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教材中的一篇散文,作者通过对荷兰牧场的生动描绘,展现了牧场生活的宁静与和谐,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文章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学生学习散文阅读和写作的典范之作。
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但对于散文的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还有待提高。
同时,学生对于牧场生活的了解可能相对较少,需要通过文本阅读和拓展延伸来加深对牧场文化的理解。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感受作者的情感,同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核心素养目标1. 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阅读文本,积累并运用文中的优美词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 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文本解读和拓展延伸,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欣赏文本中的美景描写,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
4. 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牧场文化,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掌握文中的生字词,理解并运用文中的优美词句。
了解牧场生活的特点,感受作者对牧场生活的热爱。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牧场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牧场生活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19《牧场之国》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19《牧场之国》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小学语文五下《牧场之国》两课时教学设计解读教材《牧场之国》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足下万里,移步换景,寰宇纷呈万花筒”,语文要素是“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
”本文紧扣单元主题,描写了荷兰美丽、幽静的牧场风光,体现出动物与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意境。
素养目标1.完成基础型学习任务:认识“毡、犊"等10个生字,会写“仪、眺”等15个生字,积累“仪态、端庄"等词语。
2.落实发展型学习任务:能体会文中描写牛、马、羊等动物的语句中的情趣,并摘抄积累。
能体会静态描写所表现的荷兰牧场的宁静之美。
(教学重点)3.设计拓展性学习任务:能感受课文反复强-调“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激趣导入]导语:离开了水上之城威尼斯,我们今天又来到了荷兰。
出示一组荷兰出示句子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导语:荷兰靠近海边,水资源非常丰富,运河是一种重要的交通方式,故称为“水之国";荷兰的气候非常适合鲜花的种植和生长,荷兰的“郁金香”最为有名,故称为“花之国”,看看这一段话,猜猜我们这篇课文作者主要写的是什么?板书:牧场之国导语:如果这是一篇主要介绍荷兰花的文章,这一段话可能会怎样写?预设荷兰,是水之国,牧场之国,也是花之国。
导语:课文第一自然段就点明了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那么课文描写了荷兰牧场的哪几幅画面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任务一:根据时间与场景变化,梳理课文主要内容活动1:白天的荷兰牧场出示任务单1.首先让学生自由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默读后根据任务单的提示,分别从三个方面进行梳理概括。
预设师:这一段写了牧场的什么地方?生:一条条运河之间的绿色低地上(师提炼“绿色低地上”)师:写了什么动物呢?生:黑白花牛、白头黑牛、白腰蓝嘴黑牛……师:这么多牛在一起,可以用一个词语概括,叫……生:牛群师:主要写了牛群在做什么时的场景?生:吃草2.其次,仿照第2自然段的梳理方式,自由朗读3、4自然段,试着概括这两个部分的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牧场之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体会荷兰牧场风光的动静之美。
3.理解“真正的荷兰”的含义,揣摩课文中优美的语言,并摘抄下来。
[教学重难点]
体会荷兰牧场风光的动静之美,并理解“真正的荷兰”的含义。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板书课题。
看了课题,你知道课文讲的牧场之国是哪个国家吗?
2.荷兰,她为什么被称之为“牧场之国”呢,大家了解荷兰了吗?请拿出课前搜集的资料说一说。
(指名说)今天,我们就去游览一下,去感受真正的荷兰。
二、初读课文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好读的地方多读几次,要字字入目。
(1)出示生词:
专注仪态端庄极目远眺骏马膘肥体壮飞驰辽阔无垠公爵
悠然自得赞许成千上万成群结队安闲镶嵌丝绒寂静吆喝牲畜
(2)每一组让一个学生读,说说每组词语分别描写什么。
师引导:积累好词,分类积累也是一种好办法。
2.说说牧场之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这篇课文是围绕哪句写的?
(出示: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
明确:这是一个总起句,紧扣课题,开门见山。
三、写字指导
1.齐读本课要写的15个生字。
2.写字指导。
(1)教师示范书写。
(重点指导“罐”的写法)
(2)学生临写,教师巡视。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深入阅读,欣赏牧场之美
1.学习第2自然段。
为什么荷兰是牧场之国呢?现在请大家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把能体现荷兰是牧场之国的语句找出来读一读。
(1)语段一:极目远眺,四周全是丝绒般的碧绿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
说说你的感受。
(景色迷人草长得茂盛草原辽阔牛多)
(2)作者是如何描写这些花牛的?
(出示:一条条运河之间的绿色低地上黑白……无比尊严。
)
当你读到“仪态端庄”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
(高贵、典雅的贵妇人。
在我们中国人的眼中,所谓初生牛犊不拍虎,牛犊跑前跑后,像个顽皮的孩子,老牛仪态端庄,好似牛群的家长。
可是在西方人的眼里,牛犊的娇贵模样更像一个贵夫人,仪态端庄。
)
(3)想象牧场上的牛有时还会是什么样的?
瞧,牛群这个大家庭多么温暖和睦,其乐融融。
极目远眺——(多么壮观,色彩多么明丽,于是作者由衷地发出赞叹——(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总结学法:读课文——画句子——谈感受——再次读。
2.自学第3—4自然段。
(1)汇报交流第3自然段。
骏马:真正的荷兰又是什么样的?
(出示:碧绿色的低地镶嵌在一条条运河之间……主人和公爵。
)
①公爵:君主国家尊贵的封号。
镶嵌:运河和低地交错排列着。
(出示:荷兰的音译为“尼德兰”是低洼之国之意。
荷兰总面积41000多平方公里,四分之一的土地海拔不到1米,近四分之一低于海平面,真是名副其实的“尼德兰”。
)
②说说你的感受。
(成群的骏马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无拘无束驰骋……)
男生齐读第3自然段。
(2)汇报交流学习第4自然段。
①抓词语体会。
(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快乐)
②女生齐读。
3.认识傍晚的牧场。
相比之下,荷兰牧场的傍晚就另有一番独特的韵味了。
(1)快速默读第5自然段,思考:夜晚的牧场是怎么样的?(寂静的)
(2)你从哪些词句感受到寂静?学生回答。
严肃沉默的奶牛,默默无言的奶农,舒缓平稳的船只,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
漆黑的夜晚,光芒微弱的灯塔,组成了真正的荷兰。
(和谐,虽然寂静但不冷清。
)
4.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四次,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多次说这句话呢?大家再次回顾课文。
(其实这不仅是作者向人们介绍荷兰的特点,更是对荷兰的美景发出的由衷的赞叹。
)
二、小结升华,感悟牧场之美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深深的感受到了许许多多花牛的家园就是真正的荷兰!成群的骏马的王国就是真正的荷兰!羊、鸡、猪……的天堂就是真正的荷兰!牧场的静谧、恬美就是真正的荷兰!
好一幅优美、动人、和谐画卷啊!此时,我们和作者一起发出了由衷地感叹,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好一个牧场之国!(看板书读课题)
三、拓展延伸,自主设计作业
1.师:课文学完了,请你来设计一个作业。
你觉得这节课应该设计一个怎样的作业呢?
预设:(1)我想把课文中优美的词语和句子摘抄下来。
(2)我想把荷兰的牧场画下来。
(3)我想查找资料,了解荷兰水之国和花之国是什么样的?
2.师:好,就按照你自己的设计来完成作业,完成后,大家可以办一个作业交流展示会,互相分享、欣赏。
[教学板书]
19牧场之国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牛群吃草比喻
骏马飞驰拟人
家畜安闲
夜晚寂静
[教学反思]
《牧场之国》是一首意境优美的散文诗。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采取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的方式,让学生充分感受牧场之国荷兰的特点。
首先我以谈话导入,接着让学生介绍收集到有关荷兰的资料,使学生对美丽的荷兰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
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需求,然后揭示课题。
在检查完学生的预习情况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说说荷兰给你留下的整体印象是什么?用简短的词语概括出来,并板书到黑板上,学生的热情被调动起来,踊跃发言。
不一会儿,课文的主要内容就概括出来了,荷兰的美景展现在学生眼前,激发了他们自主阅读的兴趣。
接下来进入质疑解疑环节。
引导学生紧紧围绕“这才是真正的荷兰”入手,让学生理解牧场是所有动物的自由王国,它们才是这个王国真正的主人以及在荷兰动物与环境与人和谐的统一。
一路走下来,课堂很顺畅,条理很清晰,层次也很分明。
在教学过程中把握了文章重点,体现朗读的训练,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对这课的朗读的引导做得不到位。
教师对学生朗读的指导,怎么指导?这一直以来是困扰我心头的一个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