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实现太空移民有哪些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阅读练习及答案
关于载人航天飞行的语文现代文阅读题及答案

关于载人航天飞行的语文现代文阅读题及答案载人航天飞行①人类要想进行航天飞行,要克服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
且不说发射火箭时发动机所产生的强烈震动和巨大的噪声,单是加速上升和减速返回时所产生的几倍,几十倍的重力加速度,如不采取措施,就会将人压成肉饼。
另外,太空是个超高度的真空环境人体若裸露在真空中,体内的液体会迅速气化沸腾而散逸。
最后,太空中还有足以致命曲强烈辐射。
②为了了解太空这个陌生环境中各种影响生命的因素,在人类上天之前,必须先用动物进行实验。
通过动物实验为人类上天获得了许多重要的数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③当航天器在太空中作无动力轨道飞行时,由于离心惯性抵消了地球的引力,飞船,空间站等航天器及其里面的—切物品,均处于失重或微重力状态这改变了许多在地面上常见的现象,使单调艰苦的太空生活充满了许多意想不到的乐趣:④由于失重,衣服可以停留在空中并展开成方便的形状,穿衣时只要将四肢伸进去即可。
食物可以摆放在空中,然后用嘴去吸食,就像鱼儿在水中觅食。
太空睡眠倒是十分方便,无论什么姿势,不记什么地方都可以入睡。
但为了安全,应钻进睡袋,且睡袋要固定在舱壁或床板上,否则一觉醒来;所有人都会挤在通风口前面。
如果飞船加速或减速,还会被碰伤睡时手臂也应放进睡袋,不然在睡梦中会被卷进机器或碰着仪器开关。
⑤太空的个人卫生是—件十分麻烦的事。
如剃须前必须抹剃须膏,防止泡沫飞溅,而使用的剃须刀又必须能吸须渣以免须渣乱飞。
为避免刷牙时泡沫飞溅和洗脸时的水珠飞溅,太空中洁牙只能用洁齿纸等,而洗脸则只能用湿毛巾擦擦。
太空中淋浴更是—件大事。
在一个封闭的圆筒内,水从上面用压力压进来后,就会飘在空中,粘在身上和筒壁上,为防止被水溺,淋浴者必须戴防水和供氧面罩。
脏水用水泵从下面抽出去,粘在筒壁上的水殊,要用吸尘器吸。
洗15分钟淋浴,准备和收拾的时间要两三个小时。
⑥到太空去行走,就是—件十分惊险的事情了。
首先,航天员必须穿上舱外活动航天服。
初中七年级 语文下册阅读理解题及解析

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理解题及解析一、七年级语文下册现代文阅读理解训练1.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后面小题①人类对浩瀚无垠的太空向往已久。
从嫦娥奔月的神话到亦真亦幻的《西游记》,人们把太空描述成妙不可言的神仙世界。
在人们的想象中,太空是一个至善至美的天堂。
然而在现实世界里,太空绝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浪漫。
进入太空,人类要面对的是险境而非仙境。
载人航天飞行要解决的问题也远不止是“高处不胜寒”。
②载人飞行要克服的第一个难关是真空环境对人的影响。
太空中没有空气,人体若裸露在真空中,将无法呼吸。
如果宇航员的座舱、生活舱一旦泄漏气体,很可能导致宇航员死亡。
③需要克服的第二个难关是来自太空强辐射的影响,这种太空强辐射包括太阳电磁辐射和高能粒子辐射。
太阳电磁辐射中的可见光和红外部分主要影响航天器的温度,会损伤航天器的一些表面材料,还影响高层大气的温度和密度,从而加重低轨飞行器轨道控制的负担。
高能粒子辐射则直接对航天器本身产生影响。
高能粒子长时间围绕地球运动,对低轨道航天器构成严重威胁。
它们的辐射不仅损伤航天器表面材料,而且会使航天器内部的太阳能电池、有机材料、半导体器件和集成电路等的性能发生变化,甚至造成永久的损伤。
④空间碎片和流星体是载人飞行要克服的另一难关。
空间碎片又被称为空间垃圾,是指废弃的火箭或卫星的残骸和它们因爆炸或碰撞而产生的碎片。
它们与航天器的相对速度稍低于流星体与航天器的相对速度。
它们始终和航天器一同在地球的周围运动,因此出现碰撞的机会很多。
空间碎片和流星体与航天器相撞,会在航天器的表面留下撞击坑或穿孔,甚至造成航天器表面的机械损伤。
体积相对较大的流星体和空间碎片,对人体和航天器的破坏都是致命的。
⑤另外,飞行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和振动也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
火箭在上升过程中发动机会产生高强度的噪声,飞船高速穿过大气层时也会产生巨大的噪声。
即使飞船在轨道运行时产生的相对小得多的噪声,也相当于繁忙交通路口的噪声,而且持续不断。
太空探索引领人类进步阅读答案

太空探索引领人类进步阅读答案《太空探索引领人类进步》阅读材料每一点进步,都是一次艰辛的跨越50年前的10月,苏联将第一颗人造卫星送上太空。
1961年4月,苏联空军加加林成为第一个造访太空的人。
8年后的7月21日,当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留下人类第一个足印时,这位美国宇航员留下了一句载入人类史册的名言:“这是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hellip;hellip;如同人类自身的历史一样,人类对于太空的探索,从来就不是一帆风顺的。
1971年6月,苏联3名宇航员在飞船气压阀失效时因为缺乏航天服的保护而死亡;1986年1月,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起飞后凌空爆炸,7名壮志未酬的宇航员,在万众瞩目中献身蓝天;2003年2月,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它的第28次飞行返程途中突然解体,只差16分钟就能踏上地球的7名宇航员全部牺牲。
在人类迄今开展的123次月球探测中,成功率不到50%。
但是,牺牲从来没有阻挡人类探索太空的步伐。
“人类的太空探索,不仅仅是为了圆一个古老的飞天之梦,更是人类对于自身生存疆域的拓展。
”嫦娥一号卫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叶培建说。
正如叶培建所说,空间技术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引起生产力的深刻变革和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
今天,飞速发展的空间技术正日益渗透于经济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成为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的最活跃因素。
在叶培建将近40年的航天事业生涯中,参与研制的数十颗卫星同样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mdash;mdash;有的在太空中对地球开展资源调查与监测,有的在监测气象和局部环境的变化,有的在监测地震和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hellip;hellip;没有人知道我们能走多远航天事业发展到今天,它的意义早已超越了科学探测。
就如同面对大海,我们的心胸变得开阔一样,面对无垠的太空,人类的视野得到极大拓展,对自身家园、自身命运的思考多了一份理性。
现代航天事业的发端,原本源自于冷战时期的美苏争霸。
《类实现太空移民有哪些有利和不利因素》非连续文本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2018年5月24日,由美国国家太空协会(NSS)主办的年度会议“国际太空开发大会”在洛杉矶举行。
美国国家太空协会(NSS)是一个致力于创建太空文明的独立的草根非营利组织。
本届“国际太空开发大会”的主题是“太空旅行——把人类送入太空”。
与20世纪70年代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奥尼尔提出的通过在拉格朗日点建立人造圆柱体来实现人类太空移民的梦想不同,目前美国太空移民以在火星建立人类定居点为努力方向。
美国太空界已经着手开始探索一系列现实问题,包括如何利用月面的熔岩管建立人类基地,在火星的Noctis登陆是否可行,如何在火星开展资源勘探、开采与利用,如何为人类火星基地提供能源等。
(选自《国际关系研究》2018年6月13日)材料二:美国物理学家与天文学家斯蒂说,环境恶化、资源枯竭、基因病毒、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乃至外星文明的入侵,这些都是地球的可能终局。
摆在人类眼前的只有两条路,一条是老死在地球上,等待灭绝;另一条是移民其它星球。
而火星以其与地球的诸多相似性,无疑是移民的最佳选择。
最新研究显示,人类已经找到火星有液态水的记录。
火星的自转速度与地球几乎相等,火星上有稀薄的大气,有四季交替的气候变化:火星地貌同地球地貌差不多,有高原、平原和环形山;火星大气层中也存在臭氧层,可以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为火星表面创造有利生物生长发育的条件。
然而探索外星和移民外星绝非易事。
人类想要进行星际旅行或是在外星生活,必须面对各种已知和未知的危险。
美国航空航天局研究了人体在太空中可能遇到的种种危险。
在从地球前往火星的大约半年的旅行中,宇航员会处于失重状态,在火星的表面,宇航员所体验到的重力也只有地球的三分之一。
在国际空间站工作的宇航员们每次最多只能在太空环境中工作6个月,在太空中旅行,脱离地球大气层和磁场的保护,人体极大程度地暴露在宇宙辐射之中。
(摘编自《三联生活周刊》2018年1月11日)材料三:中国国防科工委“航天工程中心”早在2016年8月就正式启动了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宣布将于2020年让探测器登陆火星,一步实现“绕、落、巡”工程目标。
【说明文阅读】《载人航天面临的险境》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说明文阅读】《载人航天面临的险境》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15―19题。
(14分)载人航天面临的危险①人类对浩瀚无垠的太空向往已久。
从嫦娥奔月的神话到亦真亦幻的《西游记》,人们把太空描述成妙不可言的神仙世界。
在人们的想象中,太空是一个至善至美的天堂。
然而在现实世界里,太空绝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浪漫。
进入太空,人类要面对的是险境而非仙境。
载人航天飞行要解决的问题也远不止是“高处不胜寒”。
② 载人飞行要克服的第一个困难是真空环境对人的影响。
太空中没有空气。
如果人体暴露在真空中,它将无法呼吸。
如果宇航员的机舱和生活区泄漏气体,很可能导致宇航员死亡。
③需要克服的第二个难关是来自太空强辐射的影响,这种太空强辐射包括太阳电磁辐射和高能粒子辐射。
太阳电磁辐射中的可见光和红外部分主要影响航天器的温度,会损伤航天器的一些表面材料,还影响高层大气的温度和密度,从而加重低轨飞行器轨道控制的负担。
高能粒子辐射则直接对航天器本身产生影响。
高能粒子长时间围绕地球运动,对低轨道航天器构成严重威胁。
它们的辐射不仅损伤航天器表面材料,而且会使航天器内部的太阳能电池、有机材料、半导体器件和集成电路等的性能发生变化,甚至造成永久的损伤。
④ 太空碎片和流星体是载人飞行中要克服的另一个困难。
空间碎片又称空间废物,是指被遗弃的火箭或卫星的碎片及其爆炸或碰撞产生的碎片。
它们与航天器之间的相对速度略低于流星体与航天器之间的相对速度。
它们总是绕着地球运行,所以有很多碰撞的机会。
空间碎片和流星体与航天器碰撞时,会在航天器表面留下撞击坑或孔洞,甚至对航天器表面造成机械损伤。
相对较大的流星体和空间碎片对人体和航天器是致命的。
⑤另外,飞行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和振动也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
火箭在上升过程中发动机会产生高强度的噪声,飞船高速穿过大气层时也会产生巨大的噪声。
即使飞船在轨道运行时产生的相对小得多的噪声,也相当于繁忙交通路口的噪声,而且持续不断。
初二语文说明文《载人空间站》阅读练习及答案

初二语文说明文《载人空间站》阅读练习及答案人类空间计划的新目标,是在太空建立一个永久性的载人空间站。
永久性航天站的出现,将使空间工业逐步成为现实。
载人空间活动的发展将由科学试验和军事应用变为商业应用,如在轨道中制造稀有的药物,制成集成电路块等等,能大大提高生产率,给人类带来更多的收益。
我们知道,药物是一种特殊的分子,杂质也是分子,与药物分子很相似。
提纯药物就是将药物分子和杂质分离。
药物提纯一般采用电泳法。
电泳法的过程是这样的:先把①分子从周围环境中获得电荷,②液体中的带电分子就在静电作用下运动起来,③然后再加上电场,④含有药物与杂质混合物溶解成分子。
不同的分子因其大小不同,带电量的不同,受到的作用力就不同。
分子带电量越大,运动得就越快。
药物分子和杂质分子以不同的速度运动,一段时间后,这两类分子就分开了。
在电泳提纯过程中,关键是液体的粘滞力与带电粒子会受到静电力的平衡作用。
在地面上应用电泳法提纯时,液体微粒的流动就会扰乱上述两种力的平衡,而使各种分子混杂起来,大大降低了获得的产品的纯度。
由液体各部分的温度不是绝对均匀的,。
对流是破坏电泳法高效生产药物的大敌。
只有存在重力的情况下才发生对流。
在太空中,重力为零,冷而密的液体不会沉至底部,密度较低的液体也不会升至液面,大家都停留在原处。
这样,就能不受干扰地将不同种类的分子分离。
在航天飞机上进行的试验表明,太空中制造药物比地球上制造同一种药物的纯度高5倍,其提纯速度提高400—800倍。
这意味着太空中一个月的产量相当地球上30年的产量。
这就能导致药物价格大幅度下降。
有一种可在太空中制造的药物叫尿激酶。
它可治疗由血栓引起的肺栓塞和心力衰竭。
在美国有100万患这种病,每年因此病死亡的有5万人。
一剂尿激酶约值1000美元,每年需50万剂,总价值达5亿美元,尿激酶是由肾脏中一种特殊的细胞产生的。
在航天飞机上进行的试验表明,电泳法可以将产尿激酶的细胞与其它细胞分开来,从而提高尿激酶的产量。
《人类未来移民火星可行吗?》阅读题的答案

《⼈类未来移民⽕星可⾏吗?》阅读题的答案 语⽂阅读能⼒是语⽂学习过程中⾄关重要的能⼒,在平时多做⼀些阅读练习,不仅能熟能⽣巧,最重要的,对于语⽂学习能⼒的提⾼⾮常有帮助。
这篇《⼈类未来移民⽕星可⾏吗?》阅读答案是⼩编为您收集整理,希望通过这些阅读练习和答案,能帮助同学们提⾼阅读、鉴赏、写作能⼒以及语⽂综合素养。
⼈类未来移民⽕星可⾏吗? 【新闻事件】 荷兰⾮营利企业“⽕星⼀号”公布了从全球20万名申请者中选出的100名候选⼈名单(其中包括4名华⼈),这些候选⼈将继续⾓逐,最终产⽣的4名⼊选者将在2025年被送往⽕星,在那⾥定居。
根据该公司发布的计划,他们将在2016年发射通讯卫星前往⽕星,进⾏数个阶段任务后,于2023年建⽴永久基地。
从公布项⽬⾄今,“是骗钱游戏还是科学计划 ”的争论就不绝于⽿。
【相关资料】 ⽕星是离太阳第四近的⾏星,为四颗类地⾏星之⼀。
借助天⽂望远镜,可以看到⽕星呈橘红⾊,这是其地表⼴泛分布的氧化铁造成的。
在太阳系的⼋⼤⾏星中,⽕星⽐⽔星略⼤,是第⼆⼩的⾏星。
它的直径约为地球的⼀半,⾃转轴倾⾓、⾃转周期与地球相当。
⽕星⼀昼夜⽐地球上的⼀昼夜稍长,多出约37分钟。
但绕太阳公转⼀周需花费的时间是地球的2倍。
【科学设想】 2003年8⽉,在美国召开了“⽕星移民研究国际会议”,与会者提出在未来⼏个世纪中,把⽕星改造成⼀个绿⾊星球,使之成为⼈类的第⼆个家园。
根据设想,⽕星地球化有多个技术⽅案,包括:在⼤⽓中增加适合适量的⽓体(如温室⽓体和适合⽣物⽣存的⽓体),增加地表温度与⽓压,使⽕星上⽔冰融化为液态⽔,再通过植物的光合作⽤,使⼤⽓层的含氧量逐步提⾼;⼤量溶解地下冻⼟层,再把⽔引到地表,逐步形成⽔圈;在太空中架设巨⼤反射或折射镜群,使更多阳光反射⾄⽕星表⾯;散布固沙菌类、植物,防⽌沙暴发⽣,进⽽⽣成⼟壤,扩⼤居住地。
【科学研究】 2014年底,⿇省理⼯学院利⽤荷兰“⽕星⼀号”公司的数据,完成⼀份35页的报告。
【说明文阅读】阅读《飞向太空》附答案

【说明文阅读】阅读《飞向太空》附答案阅读《飞向太空》,回答1416题。
(8分)①人类对浩瀚无垠的太空向往已久。
从嫦娥奔月的神话到亦真亦幻的《西游记》,人们把太空描述成妙不可言的神仙世界。
在人们的想象中,太空是一个至善至美的天堂。
然而在现实世界里,太空绝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浪漫。
进入太空,人类要面对的是险境而非仙境。
载人航天飞行要解决的问题也远不止是高处不胜寒。
②载人飞行器必须消除的第一个困境就是真空环境对人的影响。
太空中没空气,人体若外露在真空中,将无法体温。
如果宇航员的座舱、生活舱一旦外泄气体,很可能将引致宇航员丧生。
③需要克服的第二个难关是来自太空强辐射的影响,这种太空强辐射包括太阳电磁辐射和高能粒子辐射。
太阳电磁辐射中的可见光和红外部分主要影响航天器的温度,会损伤航天器的一些表面材料,还影响高层大气的温度和密度,从而加重低轨飞行器轨道控制的负担。
高能粒子辐射则直接对航天器本身产生影响。
高能粒子长时间围绕地球运动,对低轨道航天器构成严重威胁。
它们的辐射不仅损伤航天器表面材料,而且会使航天器内部的太阳能电池、有机材料、半导体器件和集成电路等的性能发生变化,甚至造成永久的损伤。
④空间碎片和流星体就是载人飞行器必须消除的另一困境。
空间碎片又被称作空间垃圾,就是指弃置的火箭或卫星的残骸和它们因核爆或相撞而产生的碎片。
它们与航天器的相对速度稍高于流星体与航天器的相对速度。
它们始终和航天器一同在地球的周围运动,因此发生相撞的机会很多。
空间碎片和流星体与航天器追尾,可以在航天器的表面遗留下撞击坑或穿孔,甚至导致航天器表面的机械受损。
体积相对很大的流星体和空间碎片,对人体和航天器的毁坏都就是可怕的。
⑤另外,飞行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和振动也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
火箭在上升过程中发动机会产生高强度的噪声,飞船高速穿过大气层时也会产生巨大的噪声。
即使飞船在轨道运行时产生的相对小得多的噪声,也相当于繁忙交通路口的噪声,而且持续不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2018年5月24日,由美国国家太空协会(NSS)主办的年度会议“国际太空开发大会”在洛杉矶举行。
美国国家太空协会(NSS)是一个致力于创建太空文明的独立的草根非营利组织,其历史可追溯到1974年成立的国家太空研究所(NSI)和1975年成立的拉格朗日点协会(L-5)。
本届“国际太空开发大会”的主题是“太空旅行——把人类送入太空”。
大会安排了内容丰富的深空探测成果汇报、太空移民方案和太空资源开发与技术探索展示。
与20世纪70年代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奥尼尔提出的通过在拉格朗日点建立人造圆柱体来实现人类太空移民的梦想不同,目前美国太空移民以在月球、月球轨道乃至火星建立人类定居点为努力方向。
美国太空界已经着手开始探索一系列现实问题,包括如何利用月面的熔岩管建立人类基地,在火星的 Noctis登陆是否可行,如何在火星开展资源勘探、开采与利用,如何为人类火星基地提供能源等。
美国太空探索科技公司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在大会上重申美国探测火星的计划——2018年将无人探测器送至火星,为建立人类聚居地选择地点。
2021年,用“龙”飞船将人类聚居地组成部分的两个居住单元、两个生命支持单元和两个供给单元运至火星。
2025年,实现首批志愿者登陆火星。
(选自《国际关系研究》208年6月13日)材料二:
美国物理学家与天文学家斯蒂说,环境恶化、资源枯竭、基因病毒、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乃至外星文明的入侵,这些都是地球的可能终局。
摆在人类眼前的只有两条路,一条是老死在地球上,等待灭绝;另一条是移民其它星球。
而火星以其与地球的诸多相似性,无疑是移民的最佳选择。
最新研究显示,人类已经找到火星有液态水的记录。
火星的自转速度与地球几乎相等,自转一周为24.6小时;火星上有稀薄的大气,有四季交替的气候变化:火星地貌同地球地貌差不多,有高原、平原和环形山;特别是火星大气层中也存在臭氧层,可以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为火星表面创造有利生物生长发育的条件。
然而探索外星和移民外星绝非易事。
人类作为在地球上生活的哺乳动物,想要进行星际旅行或是在外星生活,必须面对各种已知和未知的危险。
美国航空航天局研究了人体在太空中可能遇到的种种危险。
在从地球前往火星的大约半年的旅行中,宇航员会处于失重状态,在火星的表面,宇航员所体验到的重力也只有地球的三分之一。
在国际空间站工作的宇航员们每次最多只能在太空环境中工作6个月,调查显示,女性在国际空间站上工作18个月,男性工作24个月,所受到的宇宙射线的辐射总剂量就会超过其一生可接受的限度。
在太空中旅行,脱离地球大气层和场的保护,人体极大程度地暴露在宇宙辐射之中。
这种来自宇宙中的高能量原子碎片极难抵御,它们可以穿透层层防护,仿害到人的细胞和DNA。
一份来自加州大学的报告显示,宇宙
射线可能会造成长期的大脑损伤,包括老年痴呆、失忆、焦意、抑郁,同时也会增加患癌症的风险。
(摘编自《三联生活周刊》2018年1月11日)材料三:
随着人类深空探测技术的飞速发展,对火星的探测已成航天大国追逐的目标。
中国国防科工委“航天工程中心”早在2016年8月就正式启动了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宣布将于2020年让探测器登陆火星,一步实现“绕、落、巡”工程目标。
探月工程技术积累和火星观测研究让人类具备了“离开自己摇篮”的能力,国际航天机构均将探测重点瞄准火星。
火星与地球相比,自然环境十分恶劣:火星表面非常干操,年平均温度零下六七十摄氏度,火星大气稀薄,气压只有地球上的百分之一。
据介绍,未来改造火星可能会实现。
据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任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介绍,中国开辰火星探测的可行性论证与探月工程几乎同步。
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于2016年4月正式立项,计划在2020年实现火星轨道器环绕探测和火星车软着陆巡视探测。
美国火星探测计划借助“好奇号”火星车将配有高精度仪器的实验室搬到火星。
中国火星探测计划则是“火星轨道器+火星车”的“天地组合”协同工作。
在欧阳自远看来,在改造火星、建造火星基地的过程中,为人类移民火星发挥实质性作用的,可能是一批基于强人工智能的机器人。
尽管人工智能已广泛应用于探月工程,但深空探测中人工智能的应用目前仍处在基于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等
弱人工智能的阶段。
(摘编自新华社2017年8月24日通讯《探月之后,出征火星》)8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美国国家太空协会是一个致力于创建太空文明的民间非营利组织,由国家太空研究所和拉格朗日点协会发展而来。
B.美国在月球、月球轨道乃至火星建立人类定居点的太空移民努力方向比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奥尼尔曾提出的梦想更具有创新性。
C.虽然火星的自然环境十分恶劣,但未来对火星进行改造以及人类在火星建造基地,这些都有可能成为现实。
D.随着人类深空探测技术的飞速发展,对火星的探测已成航天大国追逐的目标。
其中,中美两国的火星探测计划有明显不同。
8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地球终会因环境恶化、资源枯竭、基因病毒、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乃至外星文明入侵招致终局,所以人类需要移民其它星球。
B.在国际空间站工作的宇航员们最多只能在太空环境中工作6个月,是因为宇宙射线可能会造成长期的大脑损伤,甚至增加患癌症的风险C.中国开展火星探测的可行性论证与探月工程几乎同步,而中图首次火星探测任务从正式立项到正式启动仅用了四个月的时间。
D.目前应用于深空探测中的人工智能仍处于弱人工智能阶段,而探月工程由于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已经走向强人工智能化。
83.根据以上三则材料,人类实现太空移民有哪些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请简要说明。
【答案】
81.B
82.C
83.有利因素:(1)人类对太空移民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已具备一定的研究基础;(2)太空中有与地球具备诸多相似性的火星,为太空移民提供了可能性;(3)中美等国航天机构都已启动了对火星的探测。
不利因素:(1)人体在太空中可能週到种种危险,不能长时间在太空环境中工作或旅行;(2)火星的自然环境十分恶劣,必须经过改造;(3)为人类移民火星发挥实质性作用的,可能是一批基于强人工智能的机器人,但深空探测中人工智能的应用目前仍处在弱人工智能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