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法器的作用
法器的含义

法器的含义法器的含义(2012-06-11 14:35:03)转载▼标签:分类:您进来礼佛道家法器道教法器道士法器法器佛教法器佛具佛器佛珠供品密宗法器大磬以铜铸造的盂形法物,置于佛桌右侧,法会、课诵时,由维那以棓(木制之棒)击鸣,以引导一切唱诵的起落、快慢、转合。
木鱼诵经时敲打的法器之一。
古称鱼鼓、鱼板。
为鱼形木制的法器,中凿空洞,扣之作声。
佛教既是讲慈悲的,为什幺用木头做成鱼形,在诵经时敲打呢?原因是一切鱼类,牠的眼睛都是终日睁着不闭,所以出家人取此义以示精进,不敢稍有懈怠而已。
引磬俗称小手磬。
作碗状,底部中央贯以纽,附木柄,以小铁枹击之。
于诵经礼佛起止时皆鸣之。
铛子法器之一。
以铜片制成,状如圆盘,四边凿有小孔,系于铜制圆形架上,下按木柄,以小槌击之。
执铛子时,名"照面铛子"。
铪子铪子,名"平胸铪子",敲时左手托下铪,右手提上铪往下敲,必须音声响亮;不敲时,两铪相合,双手捧持,用二指与中指夹心,皆平胸次。
铙钹寺院法会时所用法器之一。
铙与钹原为二种不同的乐器,后来混而并称为铙钹,而流传至今。
铙,古来即广用于佛门中,有金铙、铜铙之别。
铜铙,类似铜钹,惟形状较小,由二个钹构成,音亦清澄,故俗称为铙。
钹,又称铜钹、铜盘,由响铜制成,呈圆盘形,中央部份隆起一圆,此圆的中心穿有小孔,并以纽带穿之,使用时,依节拍相击鸣奏。
铃诵经时使用的法器之一。
用青铜、紫铜等材质所制。
铃有惊觉、欢喜、说法三义。
鸣铃以供养诸佛,称为振铃。
鼓敲打乐器之一。
有各种形状及大小,为寺院中常用的法器。
其种类有:羯鼓、鱼鼓、云鼓、摇鼓、金鼓、石鼓、悬鼓等。
依其用途可分为:斋鼓(食时所用)、浴鼓(浴时所用),及诵经、梵呗等所用的鼓。
一般寺院中,常见于大殿前的左右两方建钟鼓楼,分别安置钟鼓,称为"左钟右鼓"。
寺院每于晨昏击钟敲鼓,以警行者当勤精进,慎勿放逸,称为"晨钟暮鼓"。
无坚不摧的佛教法器“金刚杵”

无坚不摧的佛教法器“金刚杵”金刚杵,梵名Vajra 瓦支拉,藏语称“多吉”,又叫做宝杵、降魔杵等。
原为古代印度之武器。
由于质地坚固,能击破各种物质,故称金刚杵。
相传,印度古代有位钦酪的仙人,他死后骨头变成了金刚骨,帝释天用它制成了金刚杵作为兵器。
佛教密教则用它来代表坚固锋利之智,可断除烦恼、除恶魔,因此其代表佛智、空性、真如、智慧等。
《大藏密要说》说,金刚材是菩提心义,能“断坏二边契于中道,中有十六大菩萨位,亦表十六空为中道,两边各有五股,五佛五智义,亦表十波罗蜜能摧十种烦恼”。
金刚杵有独股的、三股的、五股的、九股的,一般以五股的为多见。
在佛教密宗中,金刚杵象征着所向无敌、无坚不摧的智慧和真如佛性,它可以断除各种烦恼、摧毁形形色色障碍修道的恶魔,为密教诸尊之持物或瑜伽士修道之法器。
曼荼罗海会之金刚部诸尊皆持金刚杵。
真言行者亦常携行,盖以此杵象征如来金刚智,用以破除愚痴妄想之内魔与外道诸魔障。
关于“杵”的质料,据陀罗尼集经第二说:金刚杵的材料,是用“金、银、赤铜、镔铁、锡”等五色金属合和而成。
由于质地固若金刚(即钻石),能击破各种物质,故称金刚杵,也成佛教术语“金刚”的象征。
在佛教中,手持金刚杵最有名的是金刚杵菩萨。
他又叫金刚手、金刚力士、执金刚菩萨等。
因他手执金刚杵,常侍卫于佛,故名。
他具有除恶降魔的广大神力。
在佛教里,他与观音菩萨、文殊菩萨合称三尊,分别代表“伏恶、慈悲、智慧”三种特质。
根据佛家藏品的交易纪录,其中佛珠、鎏金佛像、金刚杵最为受欢迎,无数次刷新交易纪录,其中稀少罕见的极品“金刚杵”更是大受追捧。
在2011年一支大清乾隆年御制的青白玉金刚杵曾交易出200多万,现在其价值也早已翻倍。
佛教法器法物

版权人:未知摘录于浅草导游俱乐部佛教法器法物法器是龙天耳目,大众共遵的讯号,丛林中一切行事皆依法器为准,例如晨钟暮鼓以及各种报钟、板声等。
寺院中用于庄严佛坛及祈祷、修法、供养、法会等各类佛事,或佛子所携行的念珠、锡杖等修道资具,都是法器法物。
兹将寺院道场常用的法器法物列举如下:一、钟:寺院为报时、集众所敲打的法器。
依其用途分为梵钟与唤钟两种。
二、鼓:有羯鼓、鱼鼓、云鼓、摇鼓、金鼓、石鼓、悬鼓等。
依其用途可分为:斋鼓(食时所用)、浴鼓(浴时所用)及诵经、梵呗等所用之鼓。
今之寺院,常见于大殿前的左右两方建钟鼓楼,分别安置钟、鼓,称为“左钟右鼓”。
又寺院每于晨昏击钟敲鼓,以警行者当勤精进,慎勿放逸,称为“晨钟暮鼓”。
三、铃:在佛前诵经时所鸣打的法器。
具有惊觉、欢喜、说法等三义。
鸣铃以供养诸尊,称为振铃。
密教修法时,为惊觉诸尊,或使其欢喜,即振铃发声。
四、板:报知时刻或集会时敲打的器具。
依其形状称为云板、鱼板等。
五、梆:为禅林用来通知大众入浴、斋食的鸣器。
在古代禅林中,常悬挂于浴室,现今一般寺院则悬挂于斋堂外,以用来通知大众用斋。
六、木鱼:诵经时所敲打,大众诵经时,音声随其节拍而整齐划一。
此外,诵经敲打木鱼,取意于鱼的特殊习性,即不论在水中悠游或静止不动,眼睛都睁着不休息,佛门取其精进的特性,策勉修道者要用功,不可懈怠。
七、引磬:俗称小手磬。
底部中央贯以纽,附木柄,以小铁枹击之,于诵经礼佛起止时击之,以引起大众注意之法器。
八、大磬:大磬为直径三十至六十余公分之磬,由维那主之,凡住持或尊宿、仕宦等礼佛,皆鸣三下。
九、铛子:法会唱赞时,与铪子配合板眼敲打,用以庄严节奏,为板乐供养之一。
十、铪子:法会唱赞时,与铛子配合板眼敲打。
铪子不敲时两片合拢,敲打时六指托之,放于胸前,所以又称“平胸铪子”。
十一、铙钹:铙、钹原为娱乐用的乐器,后被用于佛门中的伎乐供养,而成为塔供养及佛供养的法器。
十二、如意:说法及法会之际,讲师所持的法物,表示吉祥如意。
佛教法器的作用

佛教法器的作用?在佛教中人们将这些与之有关的供具、器物道具通常叫做法器。
一类是用于殿堂内部作装饰的物品,如罩在佛像上的华盖‘、挂在室内起庄严菩萨作用的幢、幡、悬于佛前的大缦帐,亦名欢门、置在供桌前的油灯、烛架、香炉、花瓶等等;另一类为日常生活和举行仪式时使用的物品,如用于修行用的木鱼、斋堂常悬设的“梆”、用于报时用的“云板”或“云鼓”、诵经时呜叩用的圆磬,以及在举行佛事时使用的乐器和各种器具供物,都可以作为法器来看待,它们并没有一个严格的区分。
制作法器的材料多种多样,有的是用绸缎,有的用竹木,有的用金属,一般说来,法器因在特定的场合下使用,故带有神圣性和庄严性,因此在设计和制作时选用的材料和制作的工艺都要求的较高,以满足于祀神的愿望,并达到一定的水平。
法器是举行法事时的辅助工具,在庄严的法事上,敲打钟鼓鱼磬,吹响唢呐号角,营造了浓重而又神秘的宗教气氛。
例如,古人讲经,强调“声、辩、才、博”四种基本功。
《高僧传》说:“非声则无以警策,非辩则无以适时,非才则言无可采,非博则语无依据。
”“声”是指讲经时的钟鼓声,它能在讲经的氛围中起到令人警醒的作用;“辩”指谈吐自如,恰到好处;“才”指文采横溢,辞藻华丽;“博”指广征博引,上下跳跃。
佛门法器,种类繁多,它们的作用、大小、形状、质地也各不相同,由于历史的变迁,区域文化的差异,宗派的不同,一些法器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生变异。
佛教的法器用途,一般可以分为报时、供养、装饰、法会、修持等几大类。
报时的有钟和鼓等,清晨先鸣钟后击鼓,是“晨钟暮鼓”,傍晚先击鼓后鸣钟,是“暮鼓晨钟”。
在大年三十的喜庆夜晚,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都要用钟声来结束狂欢的时刻,你看悠劲十足的钟绳,钟杵来回运动,慢慢往复,上下摆动,钟声浑厚、深沉、圆润、绵长,扣人心弦,这就是来自佛教的大钟。
佛门把击鼓作为报时和集众的法器。
此外,在现在佛门里,鼓更多地成为一种赞诵的道具,在举行佛事活动时,敲鼓是为了配合唱念的活动,用鼓声来助阵,让信徒们更加生发信心。
少林寺的佛教法器与供奉仪式

少林寺的佛教法器与供奉仪式大家好,欢迎来到中国历史悠久的名刹——少林寺。
在接下来的旅程中,我们将一起探索少林寺丰富多样的佛教法器和供奉仪式。
一、佛教法器的意义与分类佛教法器是佛教寺庙中重要的文化遗产,它们不仅具有实用性,还具备了极高的艺术和宗教价值。
少林寺拥有丰富的佛教法器,其中包括金银器、雕塑、法器用品等。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佛教法器的分类。
佛教法器主要根据其功能性质进行分类,包括礼佛器、祈福器、受用器等。
礼佛器用于供奉佛像、法师的舍利等,有助于修行者表达虔诚的心意。
祈福器则是用于祈福祷告的工具,如幡、轮等,象征着福慧广大。
受用器则是供修行者使用的法器,如念珠、香炉等,有助于提升修行经验。
二、少林寺的佛教法器1. 金银法器少林寺作为中国佛教最重要的寺庙之一,拥有许多珍贵的金银法器。
这些法器制作精美,品质上乘,不仅体现了佛教艺术的独特魅力,还承载着佛教文化的价值。
金银法器中最有名的是《大悲咒》金字塔,这是一座用纯金打造的宝塔,上面刻有大悲咒,并镶嵌了无数的宝石,极具震撼力。
2. 佛教雕塑少林寺的佛教雕塑是举世闻名的艺术珍品。
雕塑是佛教寺庙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以佛陀形象为主题,展示了佛陀的智慧和慈悲。
在少林寺中,最著名的佛教雕塑之一是“思茅菩萨像”,它形态逼真、神态庄严,令人顿生敬畏之情。
3. 经典法器除了金银法器和雕塑,少林寺还保存着大量的经典法器。
这些法器是修行者研习佛法的工具,如念珠、经筒等。
其中,最有特色的是少林寺的木鱼,它是用特制的木材制成,用来念诵经文时敲击,并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帮助修行者静心。
三、供奉仪式少林寺的供奉仪式始于唐朝,经过千余年的延续,已经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仪式流程。
供奉仪式以虔诚的心态、准确的动作和庄严的礼仪进行,体现了佛教信徒对佛教法器的敬意和崇拜。
当修行者将法器供奉在佛像前时,可以借此与佛陀建立起心灵的纽带,有助于修行者达到内心的宁静。
少林寺的供奉仪式通常包括三个步骤。
藏传佛教法器大全

藏传佛教法器大全佛教法器,广义而言,凡寺院内有关庄严佛坛,用于祈愿、修法、供养、法会等各类佛事,或佛子所携行的念珠、锡杖等修道之资具,统称为法器,又称佛器、佛具、道具等。
狭义言之,特指置于佛前之小型佛器,尤指密教修法所用之器物。
狭义指置于佛像前的小型器具,特别是密教修法所用的器物。
法器之种类繁多,其用途、大小、形状各异,即使同名法器,亦因制作材料、手法,所属宗派或时代不同而形式迥异。
若按用途分类,可大致分为庄严具、供佛器(或称祭供器)、报时器、容置器、携行器及密教专用法器等6种。
本篇主要介绍藏传佛教的八大特色法器:1.藏传佛教法器----法铃法铃是喇嘛材料多为铜质,形状为喇叭口,手柄呈半根金刚杵形状,内有铃舌,外面刻有各种图案。
在藏传的秘密中,法铃有着深刻的内涵。
铃象征着般若,它通常与金刚杵结合使用。
下部相当于佛语,金刚在其心中。
宋代铜密宗降魔金刚杵铃金刚杵铃是将金刚杵和金刚铃结合起来的一种法器,以金刚杵象征降魔障,以金刚铃喻得佛之法鼓雷音,以警醒魔邪。
也有以金刚杵表示阳性,以金刚铃表示阴性,有阴阳合一的意思在内。
这件金刚杵铃为青铜铸造,柄端为九股金刚杵,九股之中为四尊佛像,下部是一魔王头。
杵柄之间有大小七层仰覆莲台,下端是钟形的金刚铃,中间有舌,手摇发音。
铃缘有刻铭“秦州成纪县验记官丞”。
为早期密宗法具。
甘肃省博物馆馆藏宋代铜鎏金九股金刚杵魔杵。
原系印度一种兵器,后成为密宗法器,寓意着伟大智慧,金刚而无坚不摧。
常为金刚部护法天神所持。
常有独股、三、五、九股。
此金刚杵体型硕大,工艺精湛,鎏金水平极高,双面五股杵,柄饰莲瓣、连珠纹及涡纹,柄部套一银环,两端作四爪一杵,爪饰龙头纹,造型生动。
云南省博物馆馆藏明代铜法铃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明代正德款铜镀金法铃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明代金刚铃四川省博物馆馆藏清代铜法铃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2.藏传佛教法器----金刚杵金刚杵也被称为“伐折罗”。
它原本是一种古老的印度武器,后来被密教所吸收。
佛教的十八种法器

佛教的十八种法器佛教的法器是龙天耳目,大众共遵的讯号,丛林中一切行事皆依法器为准,例如晨钟暮鼓以及各种报钟、板声等。
寺院中用于庄严佛坛及祈祷、修法、供养、法会等各类佛事,或佛子所携行的念珠、锡杖等修道资具,都是法器法物。
寺院道场常用的法器法物如下:一、钟:寺院为报时、集众所敲打的法器。
依其用途分为梵钟与唤钟两种。
二、鼓:有羯鼓、鱼鼓、云鼓、摇鼓、金鼓、石鼓、悬鼓等。
依其用途可分为:斋鼓(食时所用)、浴鼓(浴时所用)及诵经、梵呗等所用之鼓。
今之寺院,常见于大殿前的左右两方建钟鼓楼,分别安置钟、鼓,称为“左钟右鼓”。
又寺院每于晨昏击钟敲鼓,以警行者当勤精进,慎勿放逸,称为“晨钟暮鼓”。
三、铃:在佛前诵经时所鸣打的法器。
具有惊觉、欢喜、说法等三义。
鸣铃以供养诸尊,称为振铃。
密教修法时,为惊觉诸尊,或使其欢喜,即振铃发声。
四、板:报知时刻或集会时敲打的器具。
依其形状称为云板、鱼板等。
五、梆:为禅林用来通知大众入浴、斋食的鸣器。
在古代禅林中,常悬挂于浴室,现今一般寺院则悬挂于斋堂外,以用来通知大众用斋。
六、木鱼:诵经时所敲打,大众诵经时,音声随其节拍而整齐划一。
此外,诵经敲打木鱼,取意于鱼的特殊习性,即不论在水中悠游或静止不动,眼睛都睁着不休息,佛门取其精进的特性,策勉修道者要用功,不可懈怠。
七、引磬:俗称小手磬。
底部中央贯以纽,附木柄,以小铁枹击之,于诵经礼佛起止时击之,以引起大众注意之法器。
八、大磬:大磬为直径三十至六十余公分之磬,由维那主之,凡住持或尊宿、仕宦等礼佛,皆鸣三下。
九、铛子:法会唱赞时,与铪子配合板眼敲打,用以庄严节奏,为板乐供养之一。
十、铪子:法会唱赞时,与铛子配合板眼敲打。
铪子不敲时两片合拢,敲打时六指托之,放于胸前,所以又称“平胸铪子”。
十一、铙钹:铙、钹原为娱乐用的乐器,后被用于佛门中的伎乐供养,而成为塔供养及佛供养的法器。
十二、法螺:在经典中常以法螺之音悠扬深远来比喻佛陀说法之妙音,如《法华经·序品》中说:“今佛世尊欲说大法,雨大法雨、吹大法螺。
法器的原理

法器的原理法器,作为道教、佛教等宗教信仰中的重要道具,承载着神秘的力量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它们的原理是怎样的呢?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对法器的原理进行探讨,希望能够为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认识。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的是,法器的原理并不是简单的物理原理,而是涉及到宗教信仰、神秘力量和文化传承等多个方面。
在道教中,法器被认为是道教神仙的法宝,具有驱邪避凶、辟邪护身的作用。
而在佛教中,法器则是用来加持、祈福、超度众生的工具。
因此,法器的原理不仅仅是物理层面的,更多的是心灵层面的力量。
其次,法器的原理还与符咒、法术等密切相关。
在制作法器的过程中,通常会使用符咒来加持,或者进行一些法术仪式来赋予法器神秘的力量。
这些符咒和法术的原理,是建立在宗教信仰和神秘力量的基础上的,对于普通人来说很难理解,但却是法器能够产生神奇效果的重要原因之一。
此外,法器的原理还与材质、制作工艺等方面有关。
在古代,制作法器的材质通常选用金、银、铜等金属,以及玉石、琉璃等贵重材料,这些材质本身就具有特殊的能量和属性。
而制作工艺也十分讲究,需要经过一系列的程序和仪式,才能使法器达到预期的效果。
最后,法器的原理还与使用者的信念和修行有关。
在很多宗教中,法器的效力并不是绝对的,它需要使用者具备虔诚的信念和高深的修行,才能够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因此,法器的原理也包括了使用者的心态和修为。
综上所述,法器的原理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涉及到宗教信仰、神秘力量、文化传承等多个方面。
它不仅仅是物理层面的原理,更多的是心灵层面的力量。
对于法器的原理,我们需要以一种包容和尊重的态度去理解和探索,而不是简单地用理性和科学的眼光去看待。
希望这篇文档能够帮助大家对法器的原理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佛教法器的作用?
在佛教中人们将这些与之有关的供具、器物道具通常叫做法器。
一类是用于殿堂内部作装饰的物品,如罩在佛像上的华盖‘、挂在室内起庄严菩萨作用的幢、幡、悬于佛前的大缦帐,亦名欢门、置在供桌前的油灯、烛架、香炉、花瓶等等;
另一类为日常生活和举行仪式时使用的物品,如用于修行用的木鱼、斋堂常悬设的“梆”、用于报时用的“云板”或“云鼓”、诵经时呜叩用的圆磬,以及在举行佛事时使用的乐器和各种器具供物,都可以作为法器来看待,它们并没有一个严格的区分。
制作法器的材料多种多样,有的是用绸缎,有的用竹木,有的用金属,一般说来,法器因在特定的场合下使用,故带有神圣性和庄严性,因此在设计和制作时选用的材料和制作的工艺都要求的较高,以满足于祀神的愿望,并达到一定的水平。
法器是举行法事时的辅助工具,在庄严的法事上,敲打钟鼓鱼磬,吹响唢呐号角,营造了浓重而又神秘的宗教气氛。
例如,古人讲经,强调“声、辩、才、博”四种基本功。
《高僧传》说:“非声则无以警策,非辩则无以适时,非才则言无可采,非博则语无依据。
”“声”是指讲经时的钟鼓声,它能在讲经的氛围中起到令人警醒的作用;“辩”指谈吐自如,
恰到好处;“才”指文采横溢,辞藻华丽;“博”指广征博引,上下跳跃。
佛门法器,种类繁多,它们的作用、大小、形状、质地也各不相同,由于历史的变迁,区域文化的差异,宗派的不同,一些法器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生变异。
佛教的法器用途,一般可以分为报时、供养、装饰、法会、修持等几大类。
报时的有钟和鼓等,清晨先鸣钟后击鼓,是“晨钟暮鼓”,傍晚先击鼓后鸣钟,是“暮鼓晨钟”。
在大年三十的喜庆夜晚,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都要用钟声来结束狂欢的时刻,你看悠劲十足的钟绳,钟杵来回运动,慢慢往复,上下摆动,钟声浑厚、深沉、圆润、绵长,扣人心弦,这就是来自佛教的大钟。
佛门把击鼓作为报时和集众的法器。
此外,在现在佛门里,鼓更多地成为一种赞诵的道具,在举行佛事活动时,敲鼓是为了配合唱念的活动,用鼓声来助阵,让信徒们更加生发信心。
盛香的法器就叫香炉。
据说佛教的香炉很可能源于古印度婆罗门教的火炉。
婆罗门教认为在炉中焚烧供物可以得到神灵的保佑。
铜、铁、陶瓷、青石、白玉都是制作香炉的材料。
香炉的规格大小不一,大到数尺,小到方寸。
特别是小香炉是比丘随身携带的“十八物”之一。
随着佛教传入中国,香炉的造型也渐渐中国化,呈现出千姿百态,有方斗型的,狮子型的,仙鹤型的,莲花型的,但最具中国特色的当属宝鼎型的和塔楼型的。
佛门中也有一种
法器叫做磬。
据《祗园图经•编磬镜头》说:印度梵天之王曾经造铜磬,此磬体积硕大,可容纳五升,四周用黄金镂作过去佛弟子像,磬鼻为紫磨金九龙形,背上还有天人像。
用玉槌敲击,声音悦耳动听,传遍三千世界,它每发出的一个音,都包含着佛向弟子说的佛法。
佛陀寂灭后,这个非凡不同的磬被龙王收到龙宫里去了,于是人们再也听不到这样悦耳的法音了。
佛门的磬有大有小。
大磬直径达二、三尺,称为大磬,大磬又叫圆磬,为饭钵形状,置于大殿的右边,在早晚上殿及法会等场合,念诵的时候呜击,它的作用是统一声调,控制节拍,号令众人,振作精神。
大磬由主管梵呗的维那师掌握。
小磬不过寸许,附有手柄,叫做引磬。
引磬一般由悦众掌握,其作用是跟在大磬后面,配合大磬使用,如大磬在佛事活动时领诵,或在重要的诵段,或在转折时敲击。
引磬则在根据颂词而发出的动作时进行敲打。
木鱼是人们最熟悉不过的东西了,相传,从前有一位出家比丘犯了佛门戒律,死后转生为鱼历经无数劫。
它在大海深处本该自由自在,无忧无虑。
然而,这条鱼越长越大,有一天,一粒树种随着海风刮到了它的背上生根发芽,长成一棵参天大树。
每当风雨来临,大海波涛汹涌,无情的大风与浪涛震撼着它背上的大树,触动着它身上的每一根神经,使它万分痛苦。
终于有一天,它的师父修成正果,知道它的下场,慈悲之心油然而生。
师父为它举行了一场盛大的水陆
法会,仰仗法会的功德利益,它终于解脱鱼身,再次重返人间,依法修行,转凡成圣。
什么叫做佛事
它的师父为了警醒僧众,便把鱼身上的那棵大树刻成木鱼,置于佛门,时刻提醒僧众精进修行,切勿放逸,以免堕入三恶道。
木鱼通常是将一块木头中间掏空,外形雕成鱼的形状而得名。
内空外实,敲击时就会发出声音,因此也叫“鱼鼓”。
根据《敕修百丈清规》所说,鱼类昼夜长醒,不合眼睛,诵经时敲击木鱼即能控制音节,又能振作精神。
钵是僧人的饭碗。
“一钵千家饭,孤僧万里游”,是过去僧人外出云游生活的写照。
所以钵和袈裟一样成了僧人身份的象征,每个受戒出家的僧人,都要从师父那里领到一口钵,用它来盛装自己的食物。
钵是印度的舶来品,据说在释迦牟尼之前的诸佛就是用钵来接受供养,释迦佛成道以后,有两位商人向佛供养面、酪、蜜等食物。
四天王知道此事后,做了一个金钵奉上,佛不接受,又奉上银钵、琉璃钵、赤珠钵、玛瑙钵等等,佛还是不接受,因为佛教规定出家人要持金银戒,不能接触金、银等贵重物品。
最后四天王奉上了石钵,佛才接受下来。
钵的体积分为上、中、下三钵,僧人应该根据自己的食量来选择使用哪一种,因此钵又有了另一个称呼,叫做“应量器”。
又由于钵是佛教戒律的规定物,有一定的定制,因此它还有一个名称叫做
“应法器”,意思是如法的法器。
在寺院斋堂的廊下,一般挂有一块金属板,这是佛门饮食报时的法器。
它像一朵飘落而至的云彩,所以叫做云板。
粥饭煮熟将要灭火的时候敲打云板三下,这是通知厨房灭火的信号。
到了进餐时间,连击云板三会,每会三时六响。
僧众听到云板的响声,便纷纷取下钵盂,到食堂用餐。
照板是通知僧众起床与休息的报时法器。
每天凌晨,负责照板的巡照师提着照板边走边敲,绕寺一周。
照板响过之后,禅堂才响起悠扬的钟声。
夜晚,钟声响过,照板又起,僧人便在这板声中入睡。
宝铎也叫“铁马”,就是现在的风铃,它是佛门法器五种铃铎中的一种。
铃铎在佛事中代表说法、警觉、欢喜、引魂,而用在建筑上则又是一番风韵。
当夕阳西下,日近黄昏的时候,微风拂过,悬挂在檐角的风铃叮当作响,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寺院那沉闷的建筑顿时有了一种超凡脱俗的空灵感,也为寺院增添了几许妩媚。
佛门中被人们熟知的法器,莫过于念珠了。
各地寺院法物流通处都有这种东西出售,每个佛教徒手上也都必会手执此物。
念珠又叫数珠、佛珠,它是佛教徒在念诵佛菩萨的名号或经咒的时候用来计数的法器。
相传,古印度的毗琉璃王请求释迦牟尼为他开示消除烦恼的方便法门。
释迦牟尼告诉毗琉璃王,用108个木漶子穿成一串,每念一句佛菩萨名号,过一
个木漶子,念到一心不乱,便能消除烦恼,获得幸福快乐。
在汉地寺院,天王殿弥勒佛后的韦陀天手持的也是金刚杵。
据说,根据韦陀天手上金刚杵的持法,就能判断出寺院的性质。
如果韦陀天双手合掌,金刚杵横卧手腕,这个寺院就是十方丛林,对云游的僧人,来者不拒,去者不留;如果韦陀天一手握杵拄地,一手叉腰,这个寺院就是子孙丛林,对来往的僧人概不接待。
在西藏、青海等地的寺院中,可以看到一种可以转动的圆桶,这就是藏传佛教的转经桶。
转经桶藏语叫做“嘛呢桶”,是专门为那些不识字的信徒设置的。
转经桶内装有六字真言及各种经咒,转动一圈与诵读一遍桶内的经咒,所获得的功德利益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