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的近代史

合集下载

哈尔滨的发展历程

哈尔滨的发展历程

哈尔滨的发展历程哈尔滨是中国最北端的省会城市,也是黑龙江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自从建城以来,哈尔滨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塑造了独特的城市风貌。

哈尔滨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898年,当时俄罗斯帝国占据了这片土地,建立了一个小镇。

随着铁路的修筑,哈尔滨开始迅速发展。

俄国人为镇上的居民修建了房屋、学校、教堂等基础设施,并引进了先进的工科教育。

这一时期哈尔滨的发展主要以俄式建筑和文化为主导,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1901年,哈尔滨正式成为黑龙江省的省会城市。

随着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哈尔滨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

1920年代,哈尔滨成为了东北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这一时期哈尔滨的发展主要以工业化为主,建设了一系列的工厂、矿山和铁路。

许多工程师、企业家和文化人才纷纷涌向哈尔滨,为城市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同时,哈尔滨成为了中国面向俄罗斯和东北亚的重要商贸节点,吸引了大量的外国投资和商品。

然而,哈尔滨的发展并不一帆风顺。

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略者入侵中国东北,哈尔滨成为了占领区。

日军对哈尔滨的破坏和掠夺导致了城市的萧条和经济的衰退。

1945年以后,随着抗日战争的胜利,哈尔滨重新回到了中国的怀抱。

新中国成立后,哈尔滨得到了快速的恢复和发展。

大规模的工业化和城市建设使得哈尔滨成为了中国重要的工业城市,同时也发展了农业、商业和文化等各个方面。

改革开放以后,哈尔滨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开放政策的推进,使得哈尔滨成为了一个国内外投资的热土。

许多外资企业和知名品牌纷纷涌向哈尔滨,带动了城市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

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基础设施的完善,使得哈尔滨的城市形象逐渐焕发出新的活力。

同时,哈尔滨也加快了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成为了中国东北地区的创新中心。

目前,哈尔滨正致力于打造成为世界级的现代化城市。

城市规划的一系列举措和发展计划将进一步提升哈尔滨的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哈尔滨的发展历程充满辛酸和坎坷,但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

中国近代史看我的家乡黑龙江作文

中国近代史看我的家乡黑龙江作文

中国近代史看我的家乡黑龙江作文本篇作文采用“五感法”的写作方式书写而成,“五感法”是一种通过描述这五种感受来写作文的方法,通过多种感官把景物的人和物的美好表现出来,本篇作文围绕“中国近代史看我的家乡黑龙江作文”为标题,把这五种感觉运用在作文中,作文内容会更加丰富多彩,让读者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欢迎大家编辑和下载。

“读史方知今,观今识来。

”拓宽历史的视野,从家乡的近代史中探寻国家命运的前因后果。

行走在黑龙江的土地上,厚重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

我张开“五感”,细细品味着这片土地的过往。

“眼”见黑土肥沃,江河纵横。

黑龙江,沃野千里,富饶的土地孕育了勤劳勇敢的儿女。

当年,沙俄侵略者觊觎这片丰饶,给我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耳”闻抗争史诗,血泪斑斑。

中东铁路工人大罢工、江桥抗战……黑龙江儿女用鲜血和生命捍卫着国家尊严。

他们的呐喊声,如滚滚洪流,激荡着后世的国人。

“口鼻”感知异域风情,中西交融。

哈尔滨的中央大街,建筑风格独具特色,诉说着与异国他乡的过往。

这段历史交织着屈辱与机遇,折射出近代中国在夹缝中求生存的艰难。

“手”触抚历史遗迹,岁月沉淀。

满洲里国门,见证了中俄友谊的曲折与坚固。

东北烈士纪念馆,承载着无数革命先烈的英魂。

这些触手可及的遗迹,将历史的厚重感镌刻在每个人的心中。

“大脑”审思历史教训,汲取精神。

黑龙江的近代史,是一面镜子,照亮了国家发展的道路。

侵略者企图通过战争、殖民掠夺我国,但黑龙江儿女的抗争证明,一个民族只要团结一心,众志成城,任何困难都无法阻挡。

从黑龙江的近代史中,我感悟到历史的教训,激发了爱国的热情。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肩负着民族复兴的重任。

我们要铭记历史,发扬先辈们的爱国精神,为祖国的强大繁荣而努力奋斗!。

爱家乡哈尔滨

爱家乡哈尔滨
此外,哈尔滨还有许多民间艺术和表演活动。比如著名的“龙江剧”就是 以哈尔滨为中心发展起来的。这些表演活动不仅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还 能让人们更深入地了解哈尔滨的文化和历史。每当我看到这些表演时,我 都会为身为哈尔滨人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4
结语
结语
总之,哈尔滨是一 座充满魅力的城市
它有着悠久的历史、 丰富的文化、美食
Step.04
冻豆腐则是哈尔滨冬 季的一道特色菜肴, 口感鲜美,汤汁浓郁, 让人在寒冷的冬天也
能感受到家的温暖
Step.05
01
02
03
04
05
3
人文与风情
人文与风情
哈尔滨是一座充满人文气息的城市。这里的人们热情好客,乐于助人。当 你走在街头巷尾,你会发现许多有趣的小店、咖啡馆和酒吧。这些地方不 仅提供美食和饮品,还是人们交流思想、分享生活的地方。在这里,你可 以结交到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度过美好的时光
烈的归属感
2
美食与特色
美食与特色
哈尔滨的美食也是让 人难以忘怀的
Step.01
以红肠、糖葫芦、冻 豆腐为代表的一系列 美食,让人们一说起 哈尔滨就能联想到这
些美味
Step.02
红肠的口感独特,外 酥里嫩,是很多哈尔
滨人餐桌上的佳肴
Step.03
糖葫芦则是一种传统 的小吃,色彩鲜艳、 酸甜可口,是小朋友 和大人都喜欢的美食
和人文风情
我相信,无论我走 到哪里,无论我遇 到什么困难和挑战, 我都会记得这座城 市带给我的一切美
好回忆和感动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 的我想说一句: 我爱你,哈尔滨
5
自然风光
自然风光
哈尔滨的自然风光也是十分迷人的。这座城市被蜿蜒的松花江所环绕, 江两岸的风景如画,让人流连忘返。在春天,你可以欣赏到万物复苏 的景象,一片片绿意盎然的草地和树林;在夏天,你可以在江边悠闲 地漫步,感受清凉的江风拂过脸颊;在秋天,你可以欣赏到树叶变幻 的色彩,像是一幅绚烂的画卷;在冬天,你可以看到银装素裹的城市, 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中

哈尔滨的近代史

哈尔滨的近代史

+
25 1837
10
1935年哈尔滨规划
市绿了规里此有公里距地用地区了哈 范化宽划范为市里,离区地区、商尔 围地为区围中街。总市限区、居业滨 。区两域内心地新面中制、特住地在
,公。作,西城积心。移别地区规 以里特为半南市 半规民地区、划 控的别市径部接 径划地区、工中 制环设街 ,近平 范区、绿业采 城状立地公以现方公围的军化地用
历 史 沿 革
铁 路 要 素
河 流 要 素
1898年沙俄殖民者在哈尔滨的规划中主要的事顺应 地势的掉地块格网的组织形式,这种不同的归属 和不同的功能所确定的规划方式促使哈尔滨形成 了松散的南岗、道里、道外、香坊等多个核心。
规划进行
1990年的哈尔滨
城市规划
28 4
3
1
7
7
5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6
新城区道路系统结合地形,采取方格网、 放射型道路和圆形广场相结合的形式来 划分整个区域。作为主干道的大直街贯 穿城区的主体,与之相交处有三座圆形广 场,其 中的尼古拉教堂广场为城区的中 心广场,是新 城的几何中心。
20傅家甸为中国人居住区不在中东铁路租借地范围内最初由来北河南山东的修筑中东铁路和建设哈尔滨新城与埠头区的民工们居住其街道与居住街坊19世纪末道外区也随着航运的发展逐渐繁荣起来
地理位置
+ 哈尔滨市位 于东经 125°42′130°10′, 地处中国东 北北部,黑 龙江省南部。 哈尔滨是黑 龙江省省会, 也是东北部 最大的城市。
如新城大街、中国大街、炮队街 现通江街等街道垂直于松花江布 置,构成商业街区的主体。由一条 斜向的斜纹街(今经纬街)接连,经 界虹桥曲折迁回与南岗新城。
道里的主要街道都垂直于松花江, 次要街道都垂直于中国大街,也有 许多东西长、南北 窄的小街 坊,从而可以争取到更多的街道空 间和临街立面。

试论哈尔滨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

试论哈尔滨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

试论哈尔滨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摘要:哈尔滨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其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和巨大的价值。

但目前,哈尔滨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为此提出如下对策:一是正确认识红色历史资源;二是建立科学的资源管理体制;三是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四是加大资金投入;五是开发红色文化产业。

关键词:哈尔滨;红色历史文化资源;价值;保护、开发和利用一、哈尔滨红色历史文化资源形成的历史渊源哈尔滨在中国近代史上虽然是一座比较年轻的城市,但却有着十分光荣的革命传统。

早在19世纪末沙俄侵占哈尔滨开始,哈尔滨人民就开始积极进行抗击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

随着中东铁路的修建和近代工业在哈尔滨的兴起,哈尔滨的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地发展壮大,由于受到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马列主义在这里得到了广泛传播,哈尔滨的工人阶级也是当时中国较早接受社会主义思潮和十月革命影响的一支队伍。

并且由于哈尔滨的特殊地理位置,形成了一条从中国东北通往苏联和共产国际的“红色之路”,这条“红色之路”不仅拓宽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渠道,也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发展。

而哈尔滨作为中东铁路的重要枢纽,就成了这条“红色之路”的必经之地。

中国共产党建立前后,许多著名的共产党人,比如李大钊、陈独秀、瞿秋白、张太雷、周恩来等都在哈尔滨留下了他们光辉的足迹。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不久,就在哈尔滨建立了东北地区第一个党组织,在东北大地撒下了革命的火种。

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哈尔滨作为沦陷区的同时,更是东北地区党的领导中心和抗日武装斗争的指挥中心,哈尔滨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为抗击日本侵略者发挥了巨大作用。

日本投降后,哈尔滨又成为全国第一个解放的大城市,开创了我们党在大城市执政的先河,为党在后来的城市接管和改造,开始在城市执政,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并且解放了的哈尔滨作为巩固的根据地和大后方,为支援东北和全国解放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

哈工程 近代史

哈工程 近代史

哈工程近代史
哈工程,全称为哈尔滨工程大学,是我国著名的高等学府之一,也是我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大学之一。

哈工程的建校和发展历程可以说是我国近代史上的一个缩影,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深远的影响力。

哈工程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53年成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学院,后来改称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再后来正式更名为哈尔滨工程大学。

这个学校的建立与我国的国防建设、工程技术发展密切相关,一直以来承担着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重要使命。

哈工程在我国的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是因为其在工程技术领域的卓越贡献,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其在国防事业中的重要地位。

哈工程以培养工程技术人才为己任,为我国的工程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无论是船舶工程、核工程、航空航天工程等领域,哈工程的学子们都在为我国的工程事业不断努力奋斗。

除了在工程技术领域的贡献,哈工程在国防事业中的地位也不容忽视。

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重要后勤保障单位,哈工程为我国的国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哈工程的学子们,无论是在技术研发、装备维护、后勤保障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我国的国防事业增添了强大的后盾。

总的来说,哈工程作为我国近代史上的一部分,不仅是一所重要的高等学府,更是我国工程技术和国防事业的重要支柱。

通过哈工程的建设和发展历程,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我国工程技术的发展历程,也能深刻感受到我国国防事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希望哈工程在未来的发展中,能够继续发扬工程技术精神,为我国的工程事业和国防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和国防建设注入更多的力量和活力。

近代东北历史作文

近代东北历史作文

近代东北历史作文
说起东北的近代史,九一八事变是我们难以忘却的痛。

1931年9月18日夜,根据不平等条约,驻扎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按照预定计划,炸毁了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反诬是中国军队所为,并以此为借口突然袭击中国军队驻地北大营和沈阳城,悍然发动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由于张学良忠实贯彻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不到半年的时间内,沈阳沦陷,长春沦陷,哈尔滨沦陷……东北三省的大好河山,沦为日本的占领地。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影响下,东北抗日武装力量与日本侵略者开展了殊死搏斗,在白山黑水、林海雪原燃起了民族抗战的烽火。

我们知道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后,白山黑水间,处处留下中国人不屈的身影。

九一八始终敲响警钟:国耻在心,重任在肩,奋发图强,振兴中华!每个中国人都该铭记今天,勿忘国耻,警钟长鸣!。

试论左翼文化运动在哈尔滨的发展

试论左翼文化运动在哈尔滨的发展

试论左翼文化运动在哈尔滨的发展作者:葛琳来源:《学理论·中》2013年第12期摘要:20世纪30年代的左翼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使中国共产党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传播了主张和思想,扩大并持久地保持了党的影响。

而在哈尔滨特殊的历史环境和条件下,活跃在左翼文化运动发展最前线的共产党人和进步文化工作者,其进行文化斗争的艰巨性、复杂性丝毫不亚于党领导的军事斗争。

左翼文化运动在哈尔滨发展的过程中,还产生并留存了大量的文学作品,这些都是我们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

关键词:左翼文化运动;哈尔滨;发展中图分类号:D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5-0170-021932年哈尔滨沦陷后,为了反抗日伪当局对哈尔滨进行文化上的法西斯统治,杨靖宇指示中共党员金剑啸、罗烽团结进步文学青年,创办文学刊物,占领思想文化阵地。

由此,形成了哈尔滨的左翼文化运动。

在思想文化战线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哈尔滨左翼文化战士,冒着生命危险,以笔作刀枪,利用敌伪的报刊、通讯社,进行隐蔽曲折的抗日宣传,积极参加并指导革命文艺运动。

他们以犀利的笔锋揭露日本侵略者、国民党反动派的罪行,批判各种反动思想。

他们以满腔的热情讴歌共产党的抗日斗争,积极地宣传马克思主义。

在革命文艺阵营内部,他们团结同志,帮助青年文化人,由此,深受广大进步文人的爱戴,成为左翼革命文化的旗手。

一、重视加强党对哈尔滨左翼文化运动的领导为团结和联络左翼文化人,在党中央的指示下,共产党员金剑啸创办了“天马广告社”,把它作为地下党的联络点和左翼文化人的活动场所。

同年冬,中共满洲省委工运负责人金伯阳联络一些左翼文化人开办了“一毛钱饭馆”,不仅解决了左翼文化人的生活出路,还开辟了左翼文化人活动的又一场所。

此外,党还确定了左翼文化人另一个聚会场所“牵牛坊”,中共满洲省委秘书长冯仲云等经常到此,与进步文学青年一起评论文学名著,分析国际国内形势,介绍东北抗日联军同日寇浴血奋战的英雄事迹,为他们提供创作素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新城大街、中国大街、炮队街 现通江街等街道垂直于松花江布 置,构成商业街区的主体。由一条 斜向的斜纹街(今经纬街)接连,经 界虹桥曲折迁回与南岗新城。
道里的主要街道都垂直于松花江, 次要街道都垂直于中国大街,也有 许多东西长、南北 窄的小街 坊,从而可以争取到更多的街道空 间和临街立面。
中国大街形成于1903年,1928 年改称中央大街。中央大街是 哈尔滨精品建筑的集成地,成 为哈尔滨的历史名街。在最初 的规划中,以中央大街为主街, 在两侧横向布置了密集的副街, 形成了鱼骨状的城市肌理。副 街内临街的建筑作为商铺,内 部为密集的居住大院,居住着 各色市民。经过多年的发展, 整个道里区显示 出浓郁的异 国情调而成为特色突出的商业 街区 (见图7~ 8)。
规划进行
1990年的哈尔滨
城市规划
28 4
3
1
7
7
5
6
新城区道路系统结合地形,采取方格网、 放射型道路和圆形广场相结合的形式来 划分整个区域。作为主干道的大直街贯 穿城区的主体,与之相交处有三座圆形广 场,其 中的尼古拉教堂广场为城区的中 心广场,是新 城的几何中心。
由于广场的存在,分新城为东、西两部分。 东部区主要以秋林公司为核心来布置商 业 网点和一些 国家 的领事馆。西部主 要以中东铁路管理局办公大楼为核心,其 两侧 为中东铁路 工作 人员的住宅区。
1935年哈尔滨规划
+
25 1837
10
围地为区围为市里里距地用地区了哈
。区两域内中街。,离区地区、商尔
,公。作心地新总市限区、居业滨
以里特为,西城面中制、特住地在
控的别市半南市积心。移别地区规
制环设街径部接 半规民地区、划
城 市 范
状 绿 化
立 了 宽
地 规 划
公 里 范
, 以 此
近 现 有
合理地布局 了行政管理中心、商业中心 生活居住区、公园绿地等等。住宅组团
南岗区 划分很整齐,按周边式布置标准设计的庭
院住宅。大型公共建筑。
规划
哈尔滨 中东铁路住宅 的用地指 标 比起其他住宅要 优越得 多,为 花园式住 宅。作为一座新城,这 里 的肌理规划反映了欧洲最新 的规划理论。
埠头区是现道里区的核心地带,以 中央大街为核心,多条相互平行的 大街垂直于松花布置,已取得街道 与水运之间的边界联系,道路程 方格状。
平 方 公
径 公
划 范 围
地 区 的
区 、 军
、 绿 化
工 业 地
中 采 用
谢谢!
11950明珠
地理位置
+ 哈尔滨市位 于东经 125°42′130°10′, 地处中国东 北北部,黑 龙江省南部。 哈尔滨是黑 龙江省省会, 也是东北部 最大的城市。
历 史 沿 革
铁 路 要 素
河 流 要 素
1898年沙俄殖民者在哈尔滨的规划中主要的事顺应 地势的掉地块格网的组织形式,这种不同的归属 和不同的功能所确定的规划方式促使哈尔滨形成 了松散的南岗、道里、道外、香坊等多个核心。
民谣:南岗是天堂,道里是 人间,道外是地狱。
傅家甸为中国人居住区, 不在中东铁路租借地范围 内,最初由来 自于河北、 河南、山东的修筑中东铁 路和建设哈尔滨新 城与 埠头区的民工们居住,其 街道与居住街坊 由自发 形成。
在 19 世纪末,道外区也随着航运的发展逐渐繁 荣起来。由于傅家甸 的发展没有列人当时的 “都市计划”之 中,因此,整个地区属于没有规 划 的 自发式建设,其街坊形状与埠头区 (现道里 区)相反,是南北长、东西短。道路走 向弯曲,疏 密失衡、道路宽度参差不齐,整体较窄,内部结构 的随机性较强,对外联系很不方便。 付家甸的纵向主街街道与自由的副街排列方 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