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建筑工业化发展前景分析报告(完美版)
2016年土建行业分析报告

2016年土建行业分析报告第一是土建行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第二是绿色土建工程,第三个是新型工业化建造,第四是土建行业土建工程信息化,第五是技术发展策略,最后是关于复合型人才的成长。
一、土建行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现在我们讲一下土建行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现在中国在土建行业发展的成就是很大的。
最近几十年以来,大约九零年以来,发展的速度和广度非常的大。
工程建设成就十分辉煌,完成了一系列设计理念超前、科技含量高、使用要求高、施工难度大、令世界瞩目的重大工程。
这个我就不举例子了,这个我们从身边的大的桥梁,水坝,会场,超高层建筑等等都可以说明这个问题。
其次,我们的产业规模创历史新高:2014年,建筑行业总产值约为17.7万亿元,这个数量是非常大的,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20%以上。
所以我们大家选了土建行业这个方向之后,我们的选择都是很对的。
因为在今后的日子里有很多建设需要你们去做去干。
我们在国际市场开拓也取得新的进展,每年的年均增长都在30%以上。
以前我们的土建行业都在国内在做,现在都慢慢向国外去发展。
有很多企业,包括大的国企,大的民企现在在国外的工程也越来越多,在国外的声誉也越来越好。
所以你们毕业之后,会碰上往国外发展的时间,这个时机非常好。
我觉得你们从这个时间,这个专业出去,也是非常幸福的,非常幸运的。
我记得我们当时和你们现在比,确实差很多很多。
时间上是非常好的机遇。
当然,我们遇到的主要问题也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个就是发展模式粗放,而且工业化、标准化水平偏低,人工劳力为主要,信息化程度低,管理手段落后,建造资源耗费量大,碳排放量突出,这个和国际比起来是非常落后的,这个如果我们要走出去的话,也改进改进。
再一个,企业科技研发投入较低,专利和专有技术拥有数量少。
还有一个呢,缺乏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一线从业人员技术水平不高,这最后我们之后也会讲到。
我们需要你们更多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那么我们土建行业的未来趋势到底怎么样呢。
2016年建筑行业分析报告

2016年建筑行业分析报告、建筑工程基本面情况概览:房地产、制造业投资疲软,基建投资维持高增速1、固投增速继续放缓,行业总体景气度下行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前10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44.74万亿元,增速呈现连续下滑的趋势。
同14年10月份15.9%的同比增速相比,目前10月份的同比增速已经下滑至10.2%。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4全年达51.3万亿元,同比增速15%从2009年开始,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出现了增速放缓的情况。
从GDP来看,2015年GDP的同比增速预计为6.9%左右,首次跌破了7%投资对GDP的拉动作用也呈现了边际递减的趋势,投资效率正在减弱(增量资本产出效率逐年递减)。
年度GDP增量/固投增量比值从2000 年的2.44下降到了目前的0.72左右。
近年以来,受外部宏观环境以及国内人口红利释放边际效应递减的影响,固定资产投资供给端和需求端收紧,制约了投资的增长,使得投资增长下行压力较大,这也是今年经济疲软的原因之一。
在目前全球经济景气度下行的背景下,国家全年要力保 6.5%的经济增长目标,并提出了“一带一路”、“地下管廊“、”海绵城市“等战略方向,这些主题本质上是为了消化建筑业过剩产能。
2、2015年房地产、制造业投资继续疲软,基建维持高增速目前建筑工程行业的主要驱动力仍然是固定资产投资。
影响行业景气程度的有四块投资:基础建设投资、房地产投资、以及制造业投资和石油天然气固定资产投资(与专业工程相关)。
对国内固定资产投资分结构来看,今年前10月各行业均出现了不同幅度的下滑。
其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由于受到了低油价的影响,下滑幅度最为明显,年中一度出现了负增长的情况。
其次是房地产板块,今年10月的累计同比增速仅为 3.4%,去年同期则为12.4%。
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大幅下滑至8.3%,大幅低于去年13.5%的增速。
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尽管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然而仍然维持了2位数的增速,10月份的累计同比增速为17.1%,是几个行业里唯一表现较好的。
2016年建筑行业分析报告

2016年建筑行业分析报告2016年8月目录一、行业管理 (3)1、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系 (3)2、行业相关政策 (4)二、行业发展概况 (4)1、新常态下经济转型,建筑业增速放缓 (5)2、建筑业业企业数量和从业人员增速平稳 (7)3、房屋建筑施工和竣工面积增速放缓 (8)4、公路施工规模呈下降趋势 (9)三、行业的发展趋势 (10)1、建筑产业现代化 (10)2、发展模式趋向绿色化 (11)3、管理规范化 (11)4、行业结构趋向专业化 (11)四、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 (12)1、有利因素 (12)(1)国家和地区产业政策助推行业增长 (12)(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持续增长 (13)2、不利因素 (14)(1)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 (14)(2)市场主体行为不规范 (14)(3)市场竞争激烈 (15)五、行业风险特征 (15)1、宏观经济周期波动的风险 (15)2、政策风险 (16)3、市场风险 (16)4、施工安全风险 (16)建筑业是专门从事土木工程、房屋建设和设备安装以及工程勘察设计工作的生产部门, 是一个围绕建筑的设计、施工、装修、管理而展开的行业。
主要由劳动者利用原材料、机械设备和工具,按设计要求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制作,从而生产出一定的产品,该产品具有不能移动、复杂多样、体积较大、使用期长等特性。
目前建筑行业仍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与资金密集型行业,劳动密集型主要体现在以人力施工为主仍是大多数建筑行业首要选择,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较差,且大多数从业人员来自城乡务工农民,专业技术能力较弱。
资本密集型主要体现在建筑业仍是大量资金、资源堆积的行业,虽然施工与投资相结合的BT 和BOT 模式已经在我国的建设领域广泛采用,但以投资带动施工的经营模式仍是目前建筑业的主要选择。
一、行业管理1、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系建筑业管理主体是各级政府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最高管理部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要又包括各省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地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2016建筑工程行业分析

2016建筑工程行业分析
建筑工程行业是一个重要的产业领域,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016年,建筑工程行业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机遇。
首先,2016年建筑工程行业面临着持续增长的市场需求。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和人口的增加,人们对住房、商业和基础设施的需求不断增加。
这使得建筑工程行业有着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潜力。
其次,2016年建筑工程行业面临着环保和节能的逐渐提升的要求。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普及,建筑工程行业需要采用更加环保和节能的建筑材料和技术,以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再次,2016年建筑工程行业面临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
随着人工成本的不断上涨,建筑企业需要寻找降低劳动力使用的替代方案,例如引入新的技术和机械设备来提高工作效率。
此外,2016年建筑工程行业面临着规范和法律的不断升级。
政府加强了对建筑工程行业的监管和管理,对建筑施工安全、质量和环境进行了更为严格的要求。
建筑企业需要加强内部管理,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以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总体而言,2016年建筑工程行业面临着多重挑战和机遇。
建筑企业需要紧密关注市场需求的变化,并灵活调整经营策略,提高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以适应行业的发展需求。
同时,政
府部门也需要加强对建筑工程行业的支持和引导,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好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
2016年建筑产业现代化分析报告

2016年建筑产业现代化分析报告
一、建筑产业现代化迎来迎来发展拐点 (3)
1、政策拐点 (3)
2、技术拐点 (9)
3、成本拐点 (11)
二、相关企业 (11)
2015 年以来建筑产业现代化迎来政策拐点,中央和地方政府极为重视,我们认为,随着装配式建筑的技术成熟,成本下降,在政策的支持下,未来数年有望迎来蓬勃发展。
建筑产业现代化是指把建筑纳入社会化大生产的范畴,以完整建筑为最终产品,做到建筑开发设计定型化、标准化,建造施工部件化、集约化、装配化,生产管理信息化,以提高建筑产品的质量、提高生产的效率、延长建筑的寿命、降低生产成本、降低生产过程中所需的能耗。
建筑产业现代化主要有三种大的技术路径:预制混凝土装配化施工、钢结构装配化施工、木结构装配化施工。
美国、欧洲、日本装配化建筑占比在60%以上,而我国这一占比仅个位数,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
建筑工人的成本上升和社会对环保的重视,也在倒逼我国加快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发展。
15 年以来国家对建筑产业化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政策不断加码。
2016 年1 月1日起,由住房城乡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历时两年多编制的国家标准《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正式实施,对工业化建筑有了更明确、科学的划分标准。
2016 年2 月,国务院在《国务院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中提出,推广应用钢结构建筑,大幅提高钢结构应用比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又明确提出,力争用10 年左右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积极稳妥推广钢结构建筑。
2016年建筑工程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展望分析报告(word版)

【2016年09月】行业新常态:高资产负债率和较差的现金流已成为行业性难题,增发和并购显著增多。
在27 个申万一级行业中,建筑行业资产负债率高居第三位,仅次于银行和非银金融。
新一轮降息降准周期我们测算能为企业节约大约12 亿元财务费用,预计占2015 年净利润比重的12%。
截至11 月底,建筑行业中有39 家企业实施了增发或公告了增发预案,占比55%,增发平均降低资产负债率6.6%,增发的目的主要有两类,第一类是补充流动资金;第二类主要用于收购,改变公司商业模式,进行转型升级。
上半年建筑行业大股东减持数量和规模都高于增持,减持企业占比58%,增持只有12%。
转型升级:(1)医院建设及大健康:从智慧城市切入,医院建设+ 信息化+健康管理;(2)生态建设(美丽中国):十三五规划,生态+PPP,现金流改善+转型,存在显著的预期差;(3)教育文化旅游等。
政策驱动:(1)PPP:目前已公布项目总投资约7.6 万亿,主要集中在交通、环保、市政等领域;(2)国企改革:贯穿今后一两年主题性投资机会,相关公司有望实现业绩估值的“戴维斯双升”;(3)一带一路:中泰铁路、中老铁路的相继落地,后续仍有超预期落实兑现可能。
行业变革:(1)建筑工业化:钢结构和设计类企业有望实现快速发展;(2)互联网家装:家装电商有望迎来系统性机会,主要两类企业:传统工装/家装公司+互联网、互联网平台公司。
一、2015年受下游行业需求不足影响,业绩乏善可陈1、估值和业绩出现背离在2015 年建筑板块估值不断上移的情况下,板块的业绩却不断下滑。
截止2015 年三季度,建筑板块(71 家上市公司)业绩增速接近历史低谷,收入增速降至过去5 年最低点,净利润增速降至次低点。
2013Q3,建筑板块(中信指数)收入和净利润YOY+3% 和5.01%。
如果按照银河证券建筑工程类公司样本,2015Q3,建筑板块收入和净利润YOY+4.18% 和-0.43%,对比14 年的10.23%和12.30%有明显的下滑。
【精品完整版】2016年中国建筑行业分析报告

2016年建筑行业分析报告2016年6月目录第一节当今中国与美国 1920-30年代具有相似性 ...一、城市化率相似 ...二、人口结构类似 ...三、经济发展阶段类似 ...第二节当今中国与美国 1920-30年代社会建设总量对比 ... 第三节高铁城市的崛起——中国经济地理的新格局 ...一、中国高铁的现在与未来 ...二、高铁经济地理革命:构建全新城市群和都市圈... 第四节主流地产公司发展将从开发商转变为综合服务商 ...一、建筑业迎历史大拐点 ...二、高铁带来新活力:经济地理革命的全局效应 ...三、高铁延长了建筑业景气 ...四、房地产公司新使命:从开发商到综合服务提供商 ...五、REITs或成为社会资本的一个重要投资渠道 ..... 7 .. 7 .. 9 . 16 (24).. 34 .. 35 . 40 .. 48 (49).. 53 .. 55 (58).. 59图表目录图表1:美国百年城镇化进程(1900至今) ...图表2:新中国建国以来城镇化进程(1949至今) ... 图表3:1920年代美国百年城镇人口超过农村人口 ... 图表4:2011年中国城镇人口超过农村人口 ...图表5:美国 1916年到 1934年人口数量 ...图表6:美国 1916年到 1934年人口数量 ...图表7:美国人口增长率 ...图表8:1920年美国人口年龄构成 ...图表9:美国人口年龄结构分布(1900年至今) ... 图表10:中国人口年龄结构 ...图表11:中国人口抚养比上升 ...图表12:2010年中国与 1920年美国人口结构比较 ... 图表13:人均寿命比较 ...图表14:中美人口增长情况比较 ...图表15:20年代美国 GNP变化图 ...图表16:美国货币投放量 ...图表17:美国 WPI指数 ...图表18:中国 GDP增长速度 ...图表19: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变化 ...图表20:汽车产业发展的 S形曲线 ...图表21:通用汽车和英特尔的泡沫历程如出一辙 ... 图表22:中国铁路、公路、城市公共交通建设情况 .... 7 . 8 . 8 . 8 (9)1011111213131415 15 1717181920212223图表23:中国各种制造业产品产品 ... .. (23)图表24:美国城镇农村住房数量比较 ... . (25)图表25:美国私人部门建筑价值增量 ... . (26)图表26:美国房地产建筑面积增量 1919年到 1935年 ... .. (26)图表27:1919年到 1969年美国房地产建筑面积每年新增量 ... (27)图表28:美国私人住房增量(套数) ... . (28)图表29:美国私人住房增量 1916到 1970年 ... (28)图表30:美国私人住宅平均单位价格单位:美元 ... . (29)图表31:美国私人住宅平均单位价格(1916年到 1970年)(每套的价格) (29)图表32:中国建筑业基本指标 1 ... . (30)图表33:中国建筑业基本指标 2 ... . (31)图表34:房屋建筑业情况(单位:亿平米) ... (31)图表35:中国房地产业商品房建设与销售情况(万平米) ... (32)图表36:中国历年人均房屋新增面积(平米) ... .. (32)图表37:美国历年人均房屋新增面积(平米) ... .. (33)图表38:2004-2015 年中国铁路固定资产总投资(亿元) ... .. (35)图表39:铁路营业里程(万公里) ... . (36)图表40:10 年间铁路客运量与旅客周转量 ... . (36)图表41:10 年间铁路货运量与货物周转量 ... . (37)图表42::“四纵四横”高速铁路网 ... . (38)图表43:2020年高速铁路网 ... (38)图表44:高铁周边人口覆盖率 ... . (39)图表45:高铁对沿线经济影响机制 ... .. (40)图表46:沿线带状产业布局 ... .. (41)图表47:2010-2015年铁路交汇城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与全国平均水平对比 ... (43)图表48:高速铁路全国形势图 ... .. (43)图表49:2005-2015年我国旅游业发展情况统计 ... .. (45)图表50:四纵四横沿线城市圈 ... .. (46)图表51: 2002-2015年我国城镇化率(%) ... . (47)图表52:中国建筑业基本指标(亿平米) ... . (49)图表53:中国房地产业商品房建设与销售情况(万平米) ... .. (50)图表54:本年新开工房屋面积及住宅面积 ... .. (50)图表55:中国房地产投资增速 ... .. (51)图表56:M2占 GDP比率 ... . (51)图表57: 2008-2015 年中国高铁密度 ... .. (53)图表58:高铁客运量及占比 (53)图表59:高铁开通对高铁沿线城市房价影响机理 ... . (54)图表60:建筑业竣工面积(万平米) ... . (55)图表61:城镇化率增长率及建筑业产值增长率 ... .. (56)图表62:农民工数量(万人)及构成 ... . (57)图表63:外出农民工住宿情况(%) ... (57)图表64:房地产公司转型情况 ... .. (59)图表65:美国 REITs市场的发展 ... .. (60)表格目录表格 1:房地产业与建筑业产能一览单位:亿平米 ... .............................................. (32)表格 2:高铁周边 50-100公里辐射范围内的人口覆盖率 ... .................................... (40)表格 3:四纵四横沿线城市群 ... ..................................................................................... (46)第一节当今中国与美国 1920-30 年代具有相似性美国 1920-1930年代与中国当前具有很多相似点,无论是城市化水平、人口结构还是经济发展阶段上均存在一定的可比性,尤其在社会建设总量这个指标的变化上,具有比较意义。
2016年建筑行业分析

2016年建筑行业分析2016年,中国建筑行业经历了一系列的调控政策和市场变化,呈现出一些独特的发展趋势。
首先,房地产市场正处于调控的阶段。
为了防止房地产泡沫的形成,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限购、限贷、限售政策,使得房地产市场呈现出明显的降温态势。
这对建筑行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冲击,房企的销售压力增加,项目的开发速度受到影响,承建商的订单量大幅下降。
其次,建筑行业的结构性调整持续进行。
在国家大力推动绿色建筑和智能建筑的背景下,传统的建筑企业面临着巨大的转型压力。
绿色建筑和智能建筑的需求逐渐增加,对于建筑材料和技术的要求也逐渐提高。
因此,在这一背景下,一些传统建筑企业开始加大研发力度,推出绿色环保建材和智能化建筑产品,以适应市场需求。
此外,在建筑行业的供给侧改革中,建筑企业面临着更多的市场竞争。
政府的创新创业政策给予了很多新兴建筑企业更多的机会。
他们可以通过创新技术和产品,打破传统企业的垄断地位,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因此,建筑企业需要加强自身的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能力,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最后,建筑行业的国际化进程逐渐加快。
中国的建筑企业逐渐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工程项目的竞标和承建。
这不仅是对中国建筑企业技术实力的认可,也是中国建筑行业向海外市场拓展的重要机遇。
然而,与此同时,中国建筑企业也面临着很多挑战,如跨国经营的风险、文化差异以及国际指标和标准的适应等。
因此,建筑企业需要加强本土化建设,提高国际竞争力。
总体而言,2016年的建筑行业呈现出不少变化和挑战,但也给了建筑企业很多机遇。
建筑企业需要紧跟时代的发展潮流,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结构性调整,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同时,政府也需要出台更多的支持政策,为建筑行业的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文档为word格式,可任意修改编辑!)2016年5月目录1、建筑工业化概述 511、预制PC 结构 6111、起步早,过程坎坷,至今落后 6112、相对于日本、欧美,我国PC 结构工业化率不高,但发展迅猛812、钢结构8121、起步晚,但标准体系完善、产业配套齐全9122、相对日本、美国,我国钢结构用钢占钢铁产量小,有很大发展空间10123、3D 打印建筑102、工业化建筑自身优势明显1221、设计环节—工业化建筑贯穿整个施工过程1322、节水、节材、节能环保—工业化处处优于传统建筑1323、建造速度、建筑物质量—工业化建筑遥遥领先传统建筑15 3、国家政策全力支持建筑工业化1731、保障房建设促进建筑工业化的发展1732、工业化建筑达标绿色建筑指标,国家政策补贴1833、住宅工业化示范工程有助建筑工业化推广2034、容积率奖励和城市配套费的减免有利于冲抵建造成本21 4、工业化建筑的“领头羊”—万科、远大住工2241、万科—预制PC 的先行者2242、远大住工—国内第一家住宅制造工业企业245、建造成本高是工业化建筑发展缓慢的首要原因2551、部品标准化不完善2552、短期建造成本高2653、认知度低、关注度局限276、未来1-2 年,工业化建造成本劣势将消失2961、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工业化建筑成本高的劣势在逐渐消失2962、规模经济生产节约建造成本317、建筑工业化市场前景分析328、催化剂—国家层面系列政策的出台339、重点公司分析3391、精工钢构—绿筑GBS 集成建筑进入市场化阶段3392、鸿路钢构—大力发展农村钢结构别墅3493、杭萧钢构—着力发展高层及超高层钢结构住宅3494、东南网架—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加速发展3495、亚厦股份—建筑3D 打印走向世界,逐步得到认可3596、宝业集团—努力打造千亿级工业化之梦3510、风险提示351、建筑工业化概述建筑工业化,形象的比拟就是像组装汽车一样“制造”庞大的建筑物。
详细来说就是用大工业的生产方式来建造工业和民用建筑,要把不同类型的房屋作为工业产品,分别采用统一的结构形式和成套的标准构配件,采用先进的工艺,按专业分工,集中在工厂进行大批量生产,然后在现场进行机械化的施工安装。
它的特点可以概括为:设计标准化、构建部品化和施工机械化。
其中,住宅是建筑房屋占比最大,也是最易于工业化的产品类型。
截止2014 年,房屋建设累计竣工面积423 亿平方米,而住宅累计竣工面积占比约为80%,由此可见住宅建设需求量大。
此外,相对于工业建筑、公共建筑等建筑产品,住宅的差异性较小,因此更易标准化,更易规模化。
建筑工业化的进程中,住宅建设将成为工业化最广泛应用的领域。
建筑工业化的实现形式有3 种:钢结构、PC 结构(预制混凝土装配式建筑)和3D 打印技术;应用相对广泛的是钢结构和预制PC 结构。
11、预制PC 结构PC 结构:即预制混凝土装配式结构,是将建筑商品化、部品化、构件化分解,将以现场建造为主的方式转变为以现场装配组装为主,通过部品和构件的工业化生产和现场装配,从而彻底改变以现场湿作业为主的现场建造方式。
111、起步早,过程坎坷,至今落后PC 结构在我国的发展可谓一波三折。
从上世纪50 年代开始起步,经历了高速的发展,但到了70 年代由于技术缺陷等各方面原因,PC 技术发展停滞,陷入低谷,直到21 世纪初,PC 技术才再次得到了发展。
我国PC 结构发展较早,从上世纪50 年代开始,我国就已经开始学习苏联经验,在全国建筑业推广标准化、工业化、机械化、发展预制构件和预制装配建筑,在当时兴起了第一次建筑工业化高潮。
70 年代预制混凝土空心楼板已得到了广泛应用,我国建筑业掀起了一场全国范围的建筑工业化运动,提出了“三化一改”的方针。
但后来由于唐山地震中大量预制混凝土结构遭到破坏,同时国内的预制混凝土构件存在着跨度小、承载力低、延性差、品种单一等诸多问题,PC 结构的发展出现停滞。
直到1995 年以后,随着PC 结构技术的突破和实现小康目标的迫切需要,以及我国开始注重住宅的功能和质量,在总结和借鉴国内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重新提出建筑工业化的口号,预制PC 技术在国内得到重新发展,并成为了建筑工业化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112、相对于日本、欧美,我国PC 结构工业化率不高,但发展迅猛我国建筑工业化率远低于发达国家,但近几年发展迅猛。
目前,我国建筑工业化率仅为7~8%,而预制PC 结构较发达的日本和美国工业化率均超过了50%。
但近几年,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各企业也纷纷加入到建筑工业化的浪潮中,预制PC 结构发展迅猛,2013年仅仅一年时间,全国新建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构件工厂多达27 家。
12、钢结构钢结构是指采用钢板及型钢经过加工成各种形状的钢构件后,通过焊接、螺栓连接、铆接将钢构件相互连接固定而成的承重结构物。
钢结构住宅是指以钢作为建筑承重梁柱的住宅建筑。
121、起步晚,但标准体系完善、产业配套齐全钢结构相对预制PC 结构在国内的发展才十几年。
钢结构真正开始发展是在2000 年以后,那时我国钢产量已成为世界大国,在建筑中提出了要“积极、合理地用钢”。
特别是08 年奥运会前后,在奥运会的推动下,出现了钢结构建筑热潮,强劲的市场需求,推动钢结构建筑迅猛发展,建成了一大批钢结构场馆、机场、车站和高层建筑。
钢结构发展时间短,但技术已达世界领先水平,标准体系完善,产业配套齐全。
钢结构广泛应用到建筑、铁路、桥梁和住宅等方面,各种规模的钢结构企业数已超过10000家,世界先进的钢结构加工设备基本齐全,如多头多维钻床、钢管多维相贯线切割机、波纹板自动焊接机床等。
并且现已有数百家钢结构企业的加工制作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122、相对日本、美国,我国钢结构用钢占钢铁产量小,有很大发展空间钢结构用钢量占我国钢产量的比例低。
我国建筑用钢占到我国钢产量的20%-25%,其中钢筋约占了建筑用钢量的95%,钢结构用钢达到建筑用钢量的5%左右,也就是说,建筑钢结构用钢量占我国钢产量的比例仅1%。
然而发达国家美国、日本等,钢结构用钢量占钢产量达到10%-30%。
钢结构发展前景广阔。
2012 年全国建筑钢结构行业产值约为3500 亿元,同比增长11%,若接下来几年增速不变,则2015 年钢结构产值将达4336 亿元。
此外国家大力发展钢结构建筑,建筑“十二五”规划,到2015 年,全国建筑钢结构用钢材占钢材总产量的6%以上,我国钢结构住宅将占总房屋面积15%。
23、3D 打印建筑3D 打印是以粉末状金属或塑料为原料,以数字模型为基础,利用逐层打印方法打印出不同形状的实物的一种技术。
可以说3D 打印技术可以打印任何实物,它既能降低生产成本又能提高生产效率。
13 年1 月,一位荷兰建筑师表示要用3D 打印技术建造一栋建筑,至此3D 打印技术开始在建筑业上得到应用。
近几年,3D 打印技术在建筑设计领域和房屋建造上的优势愈加明显,各国都在争相触及这一领域:美国南加州大学成立了自己的“轮廓工艺”3D 打印技术项目,正式进军房屋建造领域,一座200 多平方米的两层楼房子在24 小时内就能打印出来;来自荷兰阿姆斯特丹的建筑师们已经开始通过3D 打印技术来制造世界上首个全尺寸3D 打印房屋;我国盈创科技用3D 打印机在三小时不到的时间内成功打印出了1 栋实体房屋。
我国建筑3D 打印建筑技术全球领先。
全球3D 打印建筑部件的案例已有很多,但整体建筑3D 打印技术仍处于试验阶段,美国、荷兰、中国等均在尝试这一技术。
目前中国已打印出可供人居住的整体建筑。
建筑3D 打印技术在低层建筑应用上前景好。
鉴于材料、资金、打印机体积等考虑,低层建筑的打印易实现,因为3D 打印机体积大,对于整体打印来说,打印高层建筑相应的打印机还未制造出来;此外,高层建筑无论水平和竖向荷载都比低层建筑高得多,故对材料的要求高,相比之下,低层建筑的打印易实现,前景广阔。
2、工业化建筑自身优势明显传统建筑生产基本是粗放型、手工湿作业生产,在现场施工,施工效率低,能源消耗大,易受环境影响,且对周边居民也会产生巨大影响;而建筑工业化则采用集约化的工业生产方式,减少了现场施工量,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
相比传统建筑生产,工业化建筑优势明显:21、设计环节—工业化建筑贯穿整个施工过程设计环节在两种生产方式中的地位也不同。
传统建筑生产方式,是将设计与建造环节分开,设计环节仅从目标建筑体及结构的设计角度出发,完成蓝图、施工图即可,而实际建造过程中的施工规范、施工技术等均不在设计方案之列。
建筑工业化是设计施工一体化的生产方式,设计环节成为关键,该环节不仅包括设计蓝图至施工图的过程,还需要将构配件标准、建造阶段的配套技术、建造规范等都纳入设计方案中,从而使设计方案作为构配件生产标准及施工装配的指导文件。
22、节水、节材、节能环保—工业化处处优于传统建筑首先,我国较发达国家用水量大,且城市用水中近一半都用在了建筑方面,工业化建筑较传统建筑节约用水约79%,节水效果明显:中国每万元GDP 用水量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中国每万元GDP 用水量逐年减少,但仍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013 年我国每万元GDP 用水量为121m3,而世界平均水平约为81m3,我国与世界平均水平的差距在缩小,但用水量仍居高不下。
建筑业用水量占比大。
据统计,建筑业用水占了17%的淡水供应量,建筑的建造和使用过程用水占城市用水的47%;而在建筑项目建造施工中,施工用水约占整个项目水资源消耗的70%。
建筑工业化节水效果明显。
根据数据统计得,传统建筑施工耗水量143 吨/平方米,而工业化项目用水量0314 吨/平方米,较传统项目节约用水79%。
其次,对于建筑材料方面,以木材为例,工业化建筑较传统建筑节材约87%: 建筑相关产品消耗量逐年递增,且建筑使用量占比大。
据统计,每年建筑材料消耗量占全国总消耗量的比例大约为:钢材占25%、木材占40%、水泥占70%。
建筑工业化较传统项目节约木材约87%。
传统建筑施工木模板量0015 立方/平方米,而工业化项目木模板量0002 立方/平方米,节材效果明显。
最后,建筑工业化节能减排效果也相当明显。
建筑工业化使得建造能耗远低于传统建筑生产。
建筑工业化生产每平米能耗相对于传统建筑减少23%,每立方米混凝土能耗相对传统建筑减少38%。
23、建造速度、建筑物质量—工业化建筑遥遥领先传统建筑相对于传统建筑生产,建筑工业化在建造效率、建造质量上有了明显的提升,此外,工业化建筑劳动力需求也大大减少:就拆除脚手架而言,10~18 层的住宅楼需要4~5 个月才能拆除外脚手架,而工业化建筑因为在工厂的流水线上生产构件,外墙的装窗、贴面砖等在工厂里完成,结构封顶后很快可以拆除外脚手架,仅此一项就可节省工期3~4 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