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第二章作业答案

合集下载

计算机网络第二章习题解答

计算机网络第二章习题解答

计算机网络第二章习题解答1. 问题描述:解释什么是分组交换?分组交换是一种网络传输技术,其中数据被分成较小的块(或分组)进行传输,而不是以连续的比特流进行传输。

在分组交换中,每个分组都会独立地通过网络传输,并且可以根据网络条件选择最佳路径来传输分组。

2. 问题描述:什么是电路交换?请列出其优点和缺点。

电路交换是一种传输技术,其中通信路径在建立连接时被预先分配。

在电路交换中,通过建立一个持续的、专用的通信路径来实现端到端的数据传输。

优点:- 传输效率高,数据传输过程稳定;- 可保障数据传输的实时性,适用于需求严格的应用场景,如电话通信;缺点:- 通信链路建立时间较长;- 通信路径在建立时就被预留,即使在通信过程中没有数据传输也会占用资源;- 在链路建立的过程中,若链路中断,需要重新建立连接。

3. 问题描述:什么是存储转发交换?请列出其特点。

存储转发交换是一种分组交换的方式,其中每个分组在传输之前需要完全接收,并存储在交换机的缓冲区中,然后根据目的地址选择合适的端口进行转发。

存储转发交换的特点包括:- 可以处理不同大小的分组,适用于各种应用场景;- 由于分组在接收端进行存储和处理,因此可以对接收到的分组进行差错检测和纠正;- 可以在网络拥塞时进行流量控制,防止分组丢失。

4. 问题描述:简要解释虚电路交换和数据报交换的区别?虚电路交换和数据报交换都是分组交换的方式,但两者存在一些区别。

虚电路交换中,发送端和接收端在通信之前会建立一个虚电路,路由器会记录这个虚电路,将后续的分组沿着虚电路转发。

在传输过程中,每个分组都有一个虚电路号标识,使得分组能够按照特定的路径到达目的地。

虚电路交换类似于电路交换,在传输过程中,分组的到达顺序和给定路径的稳定性都得到了保证。

而数据报交换中,每个分组都是独立地通过网络传输,每个分组都包含了目的地址等信息,因此路由器根据分组的目的地址来选择最佳的传输路径。

数据报交换类似于存储转发交换,分组可以通过不同的路径进行传输,灵活性较高。

计算机网络第二章作业答案

计算机网络第二章作业答案

2-04 试解释以下名词:数据,信号,模拟数据,模拟信号,基带信号,带通信号,数字数据,数字信号,码元,单工通信,半双工通信,全双工通信,串行传输,并行传输。

答:数据(data):传送消息的实体。

信号(signal):数据的电气的或电磁的表现。

模拟数据(analogous data):消息的参数的取值是连续的数据。

模拟信号(analogous signal):消息的参数的取值是连续的信号。

基带信号(baseband signal):来自信源的信号。

通常指数字信号,含有低频成份或直流成份。

带通信号(Bandpass signal):把基带信号经过载波调制后,把信号的频率范围搬移到较高的频段以便在信道中传输(即仅在一段频率范围内能够通过信道)数字数据(digital data):代表消息的参数的取值是离散的数据。

数字信号(digital signal):代表消息的参数的取值是离散的信号。

码元(code):在使用时间域(简称为时域)的波形表示数字信号时,代表不同离散数值的基本波形。

单工通信(Simplex Communication):只能有一个方向的通信而没有反方向的交互。

半双工通信(Half-duplex Communication):通信的双方都可以发送信息,但不能双方同时发送(当然也就不能同时接收)。

全双工通信(Full-duplex Communication):通信的双方可以同时发送和接收信息。

串行传输(Serial transmission):使用一条数据线,将数据一位一位地依次传输,每一位数据占据一个固定的时间长度。

并行传输(Parallel transmission):在传输中有多个数据位同时在设备之间进行的传输。

2-05物理层的接口有哪几个方面的特性?各包含些什么内容?答:物理层的接口有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和功能特性。

(1)机械特性说明接口所用接线器的形状和尺寸、引线数目和排列、固定和锁定装置等等。

计算机网络课后题答案第二章

计算机网络课后题答案第二章
习题解答
第二章:应用层

P116. 1




a 错误。HTTP的一对消息(request-response)只能获取一 个对象。因此,对于包含三个对象的页面,客户机将发 送三个request消息 b 正确。这两个Web页面在同一个Web服务器中(因为两 个对象的URL中主机部分相同,且在相同的虚拟目录下), 可以利用一个持续连接来获取这两个Web页面。 c 错误。一个HTTP消息(Message)可能需要通过多个 Segment进行传输,但一个Segment不会包含两个或两个 以上的HTTP请求消息。 d 错误。HTTP Response消息的头部行Data:指定Web服 务器创建该Response消息的时间。

b



第二章:应用层

P119. 19

覆盖网络(overlay network)中共有N个Peer。 如果任意一对Peer间都存在一个TCP连接,则覆盖网络 2 中全部TCP连接的数量为 N ( N 1) / 2
C
N

覆盖网络的节点就是Peer,边就是TCP连接,因此,覆 盖网络中包含的节点数量为N,边数就是 N ( N 1) / 2 与每个TCP连接经过的路由器数量没有关系。

b 对象的最后修改时间为“ Sat,10 Dec 2005……”,这 可以从Last-Modified头部行获得。 c 从Content-Length头部行可知,对象(HTML文档)的长 度为3874字节。 d


从头部行Connection: keep-alive可知,服务器同意使用持续连 接。 该文档的前五个字节内容为:<!doc
第二章:应用层

计算机网络第四版(课后练习答案)

计算机网络第四版(课后练习答案)

计算机网络第四版(课后练习答案)计算机网络第四版(课后练习答案)第一章:计算机网络与因特网1.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与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分散的、独立的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和线路连接起来,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共享的系统。

它由硬件、软件和协议等组成,并遵循一定的体系结构。

2. 因特网的发展与组成因特网是全球最大的计算机网络,由大量的自治系统(AS)组成,采用TCP/IP协议族作为通信协议,实现全球范围内的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

第二章:物理层1. 传输媒体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传输媒体是信息在计算机网络中传输的介质,主要包括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和无线媒体等,根据传输方式分类可分为有线传输媒体和无线传输媒体。

2. 信道复用与调制信道复用是指多路复用技术,用于将多个通信信道中的数据通过一个物理通道传输。

调制技术是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的过程,常用的调制方式有ASK、FSK、PSK等。

第三章:数据链路层1. 数据链路层的基本概念和功能数据链路层在物理层之上,提供有点到点的数据传输服务,主要功能包括帧的封装与解封装、错误检测与纠正、流量控制和访问控制等。

2. 介质访问控制介质访问控制是指多个计算机节点在共享传输媒体时的竞争与协调机制,主要包括载波侦听、轮询、令牌传递和CSMA等。

第四章:网络层1. 网络层的基本概念与功能网络层是计算机网络中的核心层,负责将分组从源节点传输到目的节点,主要功能包括寻址与路由、分组的转发与接收、拥塞控制和互联互通等。

2. 网际协议(IP)IP协议是因特网中最主要的协议之一,它定义了数据报的格式和传输规则,实现了数据包的路由和转发功能,是因特网的核心协议之一。

第五章:运输层1. 运输层的基本概念与功能运输层负责对网络层传输的数据进行可靠或无需可靠地传输,主要功能包括端到端的连接建立与释放、数据的分段与重组、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等。

2. 传输控制协议(TCP)TCP是因特网中最重要的运输层协议之一,它提供可靠的、面向连接的数据传输服务,通过确认应答和超时重传等机制,保证了数据的可靠性和可恢复性。

《计算机网络》(第四版 谢希仁编著)课后习题答案--第二章 物理层

《计算机网络》(第四版 谢希仁编著)课后习题答案--第二章 物理层

《计算机网络》(第四版谢希仁编著)课后习题答案--第二章物理层(P66)第二章物理层(P66)1、物理层要解决哪些问题?物理层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答:(1)物理层要解决的主要问题:①物理层要尽可能屏蔽掉物理设备、传输媒体和通信手段的不同,使上面的数据链路层感觉不到这些差异的存在,而专注于完成本层的协议与服务。

②给其服务用户(数据链路层)在一条物理的传输媒体上传送和接收比特流(一般为串行按顺序传输的比特流)的能力。

为此,物理层应解决物理连接的建立、维持和释放问题。

③在两个相邻系统之间唯一地标识数据电路。

(2)物理层的主要特点:①由于在OSI之前,许多物理规程或协议已经制定出来了,而且在数据通信领域中,这些物理规程已被许多商品化的设备所采用。

加之,物理层协议涉及的范围广泛,所以至今没有按OSI的抽象模型制定一套新的物理层协议,而是沿用已存在的物理规程,将物理层确定为描述与传输媒体接口的机械、电气、功能和规程特性。

②由于物理连接的方式很多,传输媒体的种类也很多,因此,具体的物理协议相当复杂。

4、、物理层的接口有哪些方面的特性?各包含什么内容?答:(1)机械特牲说明接口所用接线器的形状和尺寸、引线数目和排列、固定和锁定装置等等。

(2)电气特性说明在接口电缆的哪条线上出现的电压应为什么范围。

即什么样的电压表示1或0。

(3)功能特性说明某条线上出现的某一电平的电压表示何种意义。

(4)规程特性说明对于不同功能的各种可能事件的出现顺序。

5、奈氏准则与香农公式在数据通信中的意义是什么?比特和波特有何区别?答:奈氏准则与香农公式的意义在于揭示了信道对数据传输率的限制,只是两者作用的范围不同。

奈氏准则给出了每赫带宽的理想低通信道的最高码元的传输速率是每秒2个码元。

香农公式则推导出了带宽受限且有高斯白噪声干扰的信道的极限信息传输速率C=Wlog2(1+S/N),其中W为信道的带宽(以赫兹为单位),S为信道内所传信号的平均功率,N 为信道内部的高斯噪声功率。

计算机网络第2章习题答案

计算机网络第2章习题答案

2-04,2-06 ,2-13,2-15文字题略2-07每秒钟码元速率为20000码元/秒,因为码元有16个等级,那么可以4位用一个码元来表示,所以最高可达20000x4=80000(b/s)2-08本题只需将数据代入相应公式即可,但计算较繁根据香农公式最大速率C=Wlog2(1+S/N) 即64K=3Klog2(1+S/N)从上式解出S/N的值即可,但解出的是信噪比的功率值还要转为分贝值64K=3Klog2(1+S/N) ->21.33=log2(1+S/N) 据此公式表明2的21.33次方等于1+S/N 2的21.33次方为2636148 (小数点后省去) 即1+S/N=2636148 S/N=2636148化为分贝的公式为 db=10lg(S/N) 即 10lg(2636148)而10的6.42次方为2630267 所以答案为 10x6.42即64.2分贝。

2-09根据题意35k=3.1Klog2(1+S/N) 11.3=log2(1+S/N)2的11.3次方为2521 , S/N=2520现在要增加速率60% 也就是3.1Klog2(1+S/N)的值要增加60%;设原来的S/N 为2520,速率增加60% 的S/N为X 即产生以下算式 1:1.6=3.1Klog2(1+2520):3.1Klog2(1+X) 即3.1Klog2(1+X)=1.6 x 3.1Klog2(1+2520) 即 log2(1+X)=1.6log2(1+2520) log2(1+X)=1.6 x 11.3Log2(1+X)=18.08 即2的18.08 次方为1+X 1+X=277090 X=277089277089约为2520的100倍速率从35Kb/s增加到 56Kb/s如果信噪比再增加10倍即2770890 代入公式最大速率为:3.1Klog2(1+2770890) 3.1K x 21.4=66.34K (b/s)66.34为56的1.185倍,所以信噪比再增加10倍,速率增加约18.5%2-11根据题意,传输中允许有20db衰减还可以正常通信,那么每公里衰减0.7db那么工作距离可达20/0.7=28.57公里,若要增加100公里,即100=20/x x=0.2db2-12光波的频带宽度计算是速率/波段低端-速率/波段高端(nm=1/1000um)(1)频带低端 2 x 1017 /1200 =1.666 x 1014频带高端 2 x 1017 /1400 =1.428 x 10141.666 x 1014 -1.428 x 1014 =.238 x 1014即 23.8 THZ(2)频带低端=2 x 1017 /1400 =1.4286 x 1014频带高端=2 x 1017 /1600 =1.25 x 10141.4286 x 1014 -1.25 x 1014 =.1786 x 1014即 17.86 THZ (T为10 的12次方)2-16共有4个站进行码分多址通信。

(完整word版)计算机网络第二章答案

(完整word版)计算机网络第二章答案

1.请举例说明信息、数据与信号之间的关系。

答:数据通信中被传输的二进制代码称为数据,数据是信息的载体。

数据涉及对事物的表示形式,信息涉及对数据所表示内容的解释。

数据通信的任务是要传输二进制代码的比特序列,而不需要解释代码所表示的内容。

例如,二进制编码按从高位到低位的顺序排列,英文单词“NETWORK”的ASCII码编码的二进制比特序列应该是“1001110 1000101 1010100 1010111 1001111 1010010 1001011”。

如果要从一个主机将这个比特序列准确地传送到另一个主机,并且两个主机都使用ASCII编码,那么另一个主机就可以将接收的比特序列解释为“NETWORK”。

2.通过比较说明双绞线、同轴电缆与光纤等3种常用传输介质的特点。

答:传输介质是网络中连接收发双方的物理通路,也是通信中实际传送信息的载体。

网络中常用的传输介质有:双绞线、同轴电缆和光缆。

(1) 双绞线由按规则螺旋结构排列的2根、4根或8根绝缘导线组成。

各线对螺旋排列的目的是使线对之间的电磁干扰最小。

双绞线分为屏蔽双绞线与非屏蔽双绞线两种。

双绞线的主要特点是:连接距离比较短,抗干扰性比较好,支持点—点连接与多点连接,价格低于其他传输介质,安装与维护比较方便。

(2) 同轴电缆由内导体、外屏蔽层、绝缘层及外部保护层组成。

同轴介质的特性参数由内、外导体及绝缘层的电参数与机械尺寸决定。

同轴电缆可以分为基带同轴电缆和宽带同轴电缆两种。

同轴电缆的主要特点是:连接距离比较长,抗干扰性很好,支持点—点连接与多点连接,价格介于双绞线与光缆之间,安装与维护比较方便。

(3) 光缆是网络传输介质中性能最好、应用前途最广泛的一种。

光纤是一种直径为50~100μm、能传导光波的柔软介质。

在折射率较高的单根光纤外面,用折射率较低的包层包裹起来构成一条光纤通道;由多条光纤组成一束就构成一条光缆。

光纤分为单模光纤与多模光纤两种。

光缆的主要特点是:低损耗和宽频带、高数据传输速率、低误码率和安全保密性好,价格高于双绞线与同轴电缆,安装与维护比较困难。

计算机网络原理第2章练习题答案

计算机网络原理第2章练习题答案

计算机网络原理第2章练习题答案本文档旨在回答《计算机网络原理》第2章练题答案,并提供相关解释说明。

1. 什么是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排队时延?- 时延:数据从发送方到接收方所需的时间,通常用毫秒(ms)表示。

- 传播时延:数据在传输介质(如光纤)中传播的时间,取决于数据传输的距离和介质的传播速度。

- 处理时延:数据在网络设备中进行处理所需的时间,取决于设备的性能和工作负载。

- 排队时延:数据在网络设备中等待处理所需的时间,取决于网络设备的负载情况。

2. 什么是网络的吞吐量和带宽?- 吞吐量:单位时间内通过网络的数据量,通常用Mbps或Gbps表示。

- 带宽:指网络支持的最大吞吐量,通常用Mbps或Gbps表示。

3. 比较电路交换与分组交换的优缺点。

- 电路交换:先建立一个物理连接,保证通信质量,但资源利用率低,无法灵活应对流量变化,通信质量随着链路长度增加而下降。

- 分组交换:数据被划分为多个数据包进行传输,灵活高效,适用范围广,但传输过程容易出现延迟、丢包等问题。

4. OSI参考模型的七层分别是什么?- 物理层:利用传输介质传输比特流。

- 数据链路层:为物理层提供数据传输服务,实现数据的可靠传输。

- 网络层:为数据包选择合适的路由,并进行路由控制。

- 传输层:提供端到端的可靠数据传输服务。

- 会话层:管理网络中的会话。

- 表示层:负责对数据进行编码和转换,保证通信双方的解释标准。

- 应用层:为应用程序提供服务。

5. 什么是TCP/IP协议族?以上是《计算机网络原理》第2章练习题的相关答案。

祝大家学习愉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4 试解释以下名词:数据,信号,模拟数据,模拟信号,基带信号,带通信号,数字数据,数字
信号,码元,单工通信,半双工通信,全双工通信,串行传输,并行传输。

答:数据(data):传送消息的实体。

信号(signal):数据的电气的或电磁的表现。

模拟数据(analogous data):消息的参数的取值是连续的数据。

模拟信号(analogous signal):消息的参数的取值是连续的信号。

基带信号(baseband signal):来自信源的信号。

通常指数字信号,含有低频成份或直流成份。

带通信号(Bandpass signal):把基带信号经过载波调制后,把信号的频率范围搬移到较高的频段以
便在信道中传输(即仅在一段频率范围内能够通过信道)
数字数据(digital data):代表消息的参数的取值是离散的数据。

数字信号(digital signal):代表消息的参数的取值是离散的信号。

码元(code):在使用时间域(简称为时域)的波形表示数字信号时,代表不同离散数值的基本波形。

单工通信(Simplex Communication):只能有一个方向的通信而没有反方向的交互。

半双工通信(Half-duplex Communication):通信的双方都可以发送信息,但不能双方同时发送(当
然也就不能同时接收)。

全双工通信(Full-duplex Communication):通信的双方可以同时发送和接收信息。

串行传输(Serial transmission):使用一条数据线,将数据一位一位地依次传输,每一位数据占
据一个固定的时间长度。

并行传输(Parallel transmission):在传输中有多个数据位同时在设备之间进行的传输。

2-05物理层的接口有哪几个方面的特性?各包含些什么内容?
答:物理层的接口有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和功能特性。

(1)机械特性说明接口所用接线器的形状和尺寸、引线数目和排列、固定和锁定装置等等。

(2)电气特性说明在接口电缆的哪条线上出现的电压应为什么范围。

即什么样的电压表示1 或0。

(3)功能特性说明某条线上出现的某一电平的电压表示何种意义。

(4)规程特性说明对于不同功能的各种可能事件的出现顺序。

2-06 数据在信道中传输受哪些因素限制?信噪比能否任意提高?香农公式在数据通信中的意义是什
么?"比特/秒"和"码元/秒"有何区别?
答:数据在信道中传输受信道带宽、信噪比、每码元表示的比特数等因素限制;
由于受各种发送设备等各种自然因素的限制,实际中信噪比不可能任意提高;
香农公式在数据通信中的意义:可以通过提高信道的带宽或信道中的信噪比来提高信道
中数据的传输速率。

"比特/秒"和"码元/秒"二者不同,前者指数据传输速率,后者指信号传输速率,二者之间关系可
用奈氏公式表示为:数据传输速率 2B log 2 L,其中L为每个码元的状态数或可表示的比特数,B为码元速
率。

2-10 常用的传输媒体有哪几种?各有何特点?
答:常用的传输媒体有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和电磁波。

1、双绞线
特点:
(1)抗电磁干扰
(2)模拟传输和数字传输都可以使用双绞线
2、同轴电缆
特点:同轴电缆具有很好的抗干扰特性
3、光纤
特点:
(1)传输损耗小,中继距离长,对远距离传输特别经济;
(2)抗雷电和电磁干扰性能好;
(3)无串音干扰,保密性好,也不易被窃听或截取数据;
(4)体积小,重量轻。

4、电磁波
优点:
(1)微波波段频率很高,其频段范围也很宽,因此其通信信道的容量很大;
(2)微波传输质量较高;
(3)微波接力通信的可靠性较高;
(4)微波接力通信与相同容量和长度的电缆载波通信比较,建设投资少,见效快。

当然,微波接力
通信也存在如下的一些缺点:
(1)相邻站之间必须直视,不能有障碍物。

(2)微波的传播有时也会受到恶劣气候的影响;
(3)与电缆通信系统比较,微波通信的隐蔽性和保密性较差;
(4)对大量的中继站的使用和维护要耗费一定的人力和物力。

2-13 为什么要使用信道利用技术?常用的信道利用技术有哪些?
答:当单个信源的数据传输速率较低而所使用的信道的带宽较大时,为了充分利用信道,可以通过共
享信道的方式,让多个信源复用一个信道。

常用的信道利用技术有:频分复用,时分复用和统计时分复用,波分复用,码分复用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