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己复礼练习
《论语选读·克己复礼》微练习2

《论语选读·克己复礼》同步练习(课时达标训练)一、基础巩固1.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周监于二代B.盖十世希不失矣C.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D.弟子服其劳【解析】选D。
A.“监”通“鉴”,借鉴;B.“希”通“稀”,少;C.“错”通“措”,放置。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天下归.仁焉归:归顺B.是.可忍也是:这C.君子务.本务:致力,从事D.其为仁之本.与本:根本【解析】选A。
归:赞许。
3.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字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A.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郁郁乎.文哉B.克己复礼为.仁为.仁由己C.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虽.有粟,吾得而食诸D.女安,则.为之言不顺,则.事不成【解析】选D。
D.都是连词,那,那么。
A.表反问,吗/助词,形容词词尾,……的样子;B.动词,就是,称为/动词,实践;C.连词,虽然/连词,即使。
4.对下列句子的句式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判断句)B.是以为孝(省略句)C.甚矣吾衰也(主谓倒装句)D.子将奚先(宾语前置句)【解析】选B。
B项是宾语前置句。
5.默写。
(1)名不正,________________。
(2)非礼勿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非礼勿动。
(3)八佾舞于庭,________________,孰不可忍也?(4)君子务本,____________。
(5)君子三年不为礼,____________。
答案:(1)则言不顺(2)非礼勿听非礼勿言(3)是可忍也(4)本立而道生(5)礼必坏6.翻译下面的句子。
(1)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人而不仁,如礼何?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孔子答道:“君要像个君,臣要像个臣,父亲要像个父亲,儿子要像个儿子。
《为政以德》《克己复礼》同步练习

第一课“为政以德”课后练习班级:姓名:一、基础积累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庶.民遮.掩摭.拾甘蔗.B、颛.臾祥瑞.揣.测水流湍.急C、案牍.渎.职牛犊.买椟.还珠D、郾.城都江堰.偃.旗息鼓揠.苗助长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陈.力就列.(摆出来;职位)相.夫子(辅佐)B、齐.之以刑(齐备)使民敬、忠以劝.(努力)C、有国.有家.(邦国;家庭)萧墙..之内(宫门照壁)D、尔言过.矣(过分)尔是过.与(责备)3、下列对加点字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使民以.时②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③民免而.无耻④节用而.爱人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4、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尚德.哉若人君子之德.风B、敬事而信.民无信.不立C、羿善.射举善.而教不能D、富.之季氏富.于周公5、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曰:“富.之。
”②举善.而教不能,则劝③选贤.与能,讲信修睦④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⑤故人不独亲.其亲⑥齐之以礼,有耻.且格⑦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⑧吾妻之美.我者A、①③⑦/②④/⑤⑧/⑥B、①④⑦/②③⑥/⑤⑧C、①②⑤/③④⑦/⑥⑧D、①④⑤/②③⑧/⑥⑦6、下列加点词的古今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A、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B、民免而无耻C、而求也为之聚敛..于颛臾..而附益之 D、季氏将有事7、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B、居其所而众星共之C、道之以政,齐之以刑D、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8、下列句子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无乃/尔是/过与B、无乃/尔是过/与C、无/乃尔/是过/与D、无乃/尔/是/过与9、下列各句句式与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项是()A、季氏将有事于颛臾B、无乃尔是过与C、而谋动干戈于邦内D、季氏富于周公10、下列成语的来源与孔子的言论无关的一项是()A、祸起萧墙B、舍本逐末C、分崩离析D、既来之,则安之1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是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克己复礼练习(学生用)

《克己复礼》练习1. 选出下列各句加点字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A. 为仁由己, 而由人乎哉郁郁乎文哉B. 克己复礼为仁为仁由己C. 回虽不敏, 请事斯语矣虽有粟, 吾得而食诸D.人而不仁, 如礼何?人而不仁, 如乐何2. 选出下列各句加点字意义解释都正确的一项()A. 克(克服)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 天下归仁焉(回归)B. 郁郁乎文(完美)哉君子于其所不知, 盖阙如(空缺, 不作处理)也C. 其为人也孝弟, 而好犯上者, 鲜(稀奇)矣有酒食, 先生馔(吃喝)D.食旨(美食)不甘钻燧改火, 期(期限)可已矣3. 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①是可忍也, 孰不可忍也?②孝弟也者, 其为仁之本与!③夫三年之丧, 天下之通丧也④予之不仁也!A. ①②同, ③④同B. ①②不同, ③④不同C.①②同, 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 ③④同4. 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①有是哉, 子之迂也②孝弟也者, 其为仁之本与③予之不仁也④夫君子之居丧A.①②同, ③④同B.①②不同, ③④不同C.①②同, 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 ③④同5. 选出下列加点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A. 请问其目B. 君子于其所不知, 盖阙如也C.孝弟也者, 其为仁之本与!D.其为人也孝弟, 而好犯上者, 鲜矣6. 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义、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例句: 食夫稻, 衣夫锦, 于女安乎?A. 子生三年, 然后免于父母之怀B.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C.君子于其言, 无所苟而已矣D.周监于二代7. 选出下列各句翻译正确的一项()A. 子曰: “必也正名乎!”【那一定得有正当的名义吧!】B. 虽有粟, 吾得而食诸?【即使有粮食, 我能吃得到吗?。
】C. 三年之丧, 期已久矣。
【服丧三年, 我已经期待很长了。
】D.乐云乐云, 钟鼓云乎哉?【乐呀乐呀, 难道钟鼓能开口说话吗?】8. 选出下列各句翻译正确的一项()A. 为仁由己, 而由人乎哉?【践行仁德, 完全靠自己, 难道还要靠别人吗?】B. 陪臣执国命, 三世希不失矣。
高中语文 专题二 克己复礼活页规范训练 语文版选修《

二克己复礼(时间:45分钟分值:60分)积累与运用1.下列各项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 A.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B.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C.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D.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解析A项中“监”通“鉴”,借鉴;C项中“错”通“措”,放置;D项中“希”通“稀”,少。
答案 B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B.有事,弟子..服其劳C.有酒食,先.生.馔D.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解析D项“然后”古今同义。
A项以为:此处为“让……做”,今义为“认为”。
B项弟子:此处为“为人弟、为人子的年轻人”,今义指“学生”。
C项先生:此处为“年长者”,今义指“老师”。
答案 D3.下列加点的词语与所给例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例句:有是哉,子之.迂也A.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B.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C.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D.临之.以庄,则敬解析B项与例句相同,均为结构助词,的;A、D两项均为代词;C项为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答案 B4.下列句子中与所给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3分)例句: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A.是社稷之臣也B.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C.曾是以为孝乎D.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解析A项与例句相同,均为判断句;B项为主谓倒装句;C项为宾语前置句;D项为介宾短语后置句。
答案 A5.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郁郁乎文.哉 文:文采 B .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不议:无可非议 C .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 错:错误 D .有酒食,先生..馔 先生:老师 解析 A 项中“文”,完美;C 项中“错”通“措”,放置;D 项中“先生”,年长者。
答案 B6.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思都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虽有粟,吾得而食诸.投诸.渤海之尾 B.⎩⎪⎨⎪⎧是.可忍也是.谁之过与 C.⎩⎪⎨⎪⎧八佾舞于.庭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 D.⎩⎪⎨⎪⎧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钟鼓云.乎哉 解析 A 项“诸”,之乎/之于;B 项“是”,均为代词,这;C 项“于”,在/对于;D 项“云”,助词,用在重复的同一词语的后面/说。
《论语》阅读题之克己复礼专题练习

《论语》阅读题之克己复礼专题练习1.“礼”“仁”概念与产生原理(12.1)1.1.“礼”的概念(1)概念——①克己——约束自己(回到自己的等级)②复礼——回到自己等级的礼(使自身一切视听言动都符合礼制)即用以区别尊卑贵贱的社会制度及与之相应的礼节仪式。
(2)特点:尊卑贵贱——等级性,差别性(3)孔子的“礼”:建立在仁的基础上,讲制度、规范,还讲带着仁爱之心去执行这些规范。
(2.8)(17.21)1.2.“仁”的概念(1)孔子的“仁”①概念——礼指导之下的仁,是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制度为前提和目的仁爱。
②特点——有等级,有差别(2)“克己复礼为仁”的解读①礼是仁的目的和外在表现。
②“仁”决定、支配“礼”。
③礼——外在形式;仁——内核2.“礼”的来源与代表人物(3.14)(7.5)1.“礼”的来源(1)“周礼”的来源——夏商(2)孔子对周礼的态度:郁郁(丰富多彩),文(完美)——“述而不作”:非复古,非革命,积累进化(传承基础上创新)。
2.“礼”的代表人物与孔子的态度(1)“礼”(周文化)的代表人物——周公(2)“梦见周公”的象征义——盛世有望的征兆,表明孔子对周代文化的推崇和向往(向往西周礼乐社会的政治理想)。
(3)“吾衰”与“不梦”的并举的作用——个人命运与世道盛衰的联系。
(4)“不梦”的两种解读①志衰不梦——复兴东周、恢复旧礼无望②志在身衰——年老心余(“猛志固常在”),力不足(“时不利兮”)。
3.“名不正”的表现与目的(3.1)(6.25)(16.2)1.非礼违礼(3.1)(1)礼有上下等级——八佾(天子),季氏(四佾):袒护天子权位吗?(2)违礼的原因——①礼本于仁(人心),违礼因为“不仁”;②忍心(狠心),破坏人群相处之常道。
(3)孔子“维礼”的目的——不为上者之权位计,为人道计。
2.名不副(符)实(6.25)觚不觚3.权力下替(16.2)(1)权力下替的不正常现象——天子,诸侯,大夫,陪臣(2)“礼乐征伐”的解读①“礼乐”——代表对内的权力②“征伐”——代表对外的权力③“礼乐征伐”——对内对外的各种政令(3)孔子的结论:礼乐征伐——天子(天下有道),诸侯(十世),大夫(五世),陪臣(三世)4.“正名”的概念、意义与方法(13.3)(12.11)1.“正名”的概念(13.3)正名——纠正与礼乐制度的规定相违背的各种名分。
2019语文版语文选修第二课克己复礼随堂练习

一、基础知识1.下列各项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B)A.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B.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C.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D.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解析A项中“监”通“鉴”,借鉴;C项中“错”通“措”,放置;D项中“希”通“稀”,少。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D)A.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B.有事,弟子..服其劳C.有酒食,先生..馔D.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解析D项“然后”古今同义。
处为“让……做”,今义为“认为”。
B项弟子:此处为“为人弟、为人子的年轻人”,今义指“学生”。
C项先生:此处为“年长者”,今义指“老师”。
3.下列加点的词语与所给例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例句:有是哉,子之.迂也A.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B.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C.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D.临之.以庄,则敬解析B项与例句相同,均为结构助词,的;A、D两项均为代词;C项为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4.下列句子中与所给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例句: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A.是社稷之臣也B.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C.曾是以为孝乎D.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解析A项与例句相同,均为判断句;B项为主谓倒装句;C项为宾语前置句;D项为介宾短语后置句。
5.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B)A.郁郁乎文.哉文:文采B.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不议:无可非议C.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错:错误D.有酒食,先生..馔先生:老师解析A项中“文”,完美;C项中“错”通“措”,放置;D项中“先生”,年长者。
6.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思都相同的一组是(B)解析A项“诸”,之乎/之于;B项“是”,均为代词,这;C项“于”,在/对于;D项“云”,助词,用在重复的同一词语的后面/说。
二、阅读鉴赏(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8题。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
《克己复礼》学案(含答案)

《<论语>选读》复习学案二二克己复礼班级______姓名______座号______一、复习要点1.背诵12.1、3.1、16.2、13.3章。
2.掌握“敏”、“希”、“阙如”、“奚”、“鲜”、“期”在文中的意义,理解“归”、“目”、“事”、“诸”、“弟”、“女”在文中的用法和意义。
3.理解下列短语并能够默写:克己复礼;郁郁乎文哉;八佾;是可忍孰不可忍;天下有道;名正言顺;犯上作乱。
4、理解本章节的内容:孔子的礼治主张。
明确礼与仁、礼与孝的关系。
了解孔子所提出的克己复礼、所主张的君臣关系与宋儒所谓的“存天理、灭人欲”、“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等主张的联系与区别。
二、成语解释(克己复礼、待贾而沽)克己复礼:是可忍,孰不可忍:礼崩乐坏:名不正,言不顺:手足无措:犯上作乱:待贾而沽:磨而不磷:涅而不缁:匏瓜空悬:愚不可及:道不同不相为谋:三、阅读题1、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面的问题。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1.齐景公说“虽有粟,吾得而食诸”,你认为齐景公真正理解孔子的话了吗?2.为什么说“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2、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 3·14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3·1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6·25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
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
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 16·2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12·11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克己复礼 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三) • 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 • 孔子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他是针对什么 而说的?
• 觚不像个觚,这还是觚吗?这是用的比喻的手法, 是针对当时君无君道,臣无臣道的礼崩乐坏⑴一日克己复礼, 。 • ⑵非礼勿视, ,非礼勿 言, 。 • ⑶是可忍也, ? • ⑷名不正则言不顺, ,事不成则 礼乐不兴, ,刑罚不中,则民无 所错手足。 • ⑸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 。 • ⑹君子务本, 。 • ⑺人而不仁,如礼何? , ?
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
基础知识巩固性训练
• 1.选出下列各句加点字意义与用法相同的 一项( ) • A.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郁郁乎文哉 B.克己复礼为仁 为仁由己 • C.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虽有粟,吾得 而食诸 • D.人而不仁,如礼何? 人而不仁,如 乐何
1.D【A表反问,吗/助词,然,什么的样子;B动词,就是, 称为/动词,实践;C连词,虽然/连词,即使;D连词,如果】
• ⑴周监于二代 • ⑵五世希不失矣 • ⑶则民无所错手足 • ⑷女安,则为之 (5)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1、鉴 2、稀
4、汝 5、悌
3、措
写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异义
• ⑴有事,弟子服其劳 • ⑵有酒食,先生馔 • ⑶曾是以为孝乎
• 1古义子弟,年轻人,今义 门人徒弟 • 2古义 年长者 今义 ①老师②称知识分子③ 尊称男人 • 3古义 把…当作 今义认为
(四)
• 宋儒理学家说克己复礼就是“存天理,灭人欲”, 这和孔子的原意有什么不同? • 宋儒把“克己复礼”看作是“存天理,灭人欲”, 不强调君父的责任,只强调臣民的义务,将父权 君权绝对化,未免狭隘,在孔子看来,“克己复 礼”就是要克制自己,复归于礼,一切照礼的规 定办事,不但对臣民人子有要求,对君王和父辈 也有制约。(意思基本正确即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克己复礼”知识点整理
基本要求:
1、背诵篇章:背诵12.1、3.1、16.2章和13.3章。
2、重点掌握下列字词在文中的意思:“敏”、“希”、“阙如”、“奚”、“鲜”、“期”。
3、掌握“克己复礼”、“郁郁乎文哉”、“八佾”、“是可忍孰不可忍”、“天下有道”、“名正言顺”、“犯上作乱”等。
一、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
八佾. ( ) 先生馔. ( ) 周监.于( ) 庶.人( ) 阙.如( )
觚.不觚( ) 钻燧
..( ) 子之迂.( ) 虽有粟.( ) 孝弟.( )
三年之期.可已矣( ) 食夫.稻( ) 既没.( )
二、通假字(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周监于二代通,释作。
2、五世希不失矣:通,释作。
3、则民无所错手足:通,释作。
4、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通,释作。
5、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通,释作。
通,释作。
三、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各句加点字活用的类型,并解释)
活用方式解释
1、非礼勿视:
2、2、觚不觚
3、子将奚先
4、4、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
5、衣夫锦
6、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7、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四、一词多义(给下列加点的字词解释)
1、为
2、云 4、而
克己复礼为.仁礼云.礼云吾得而.食诸
为.仁由己钟鼓云.乎哉人而.不仁
曾是以为.孝乎 3、道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
三年不为.乐天下有道.本立而.道生
5、其本立而道.生 7、之
请问其.目为政以道.有是哉,子之.迂也
君子于其.所不知6、期未之.有也
奚其.正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其为仁之.本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也期.可已矣女安,则为之.
五、古今异义(划出下列句中与现代意义有区别的字词,并解释)
古今
1、一日克己复礼
2、有事,弟子服其劳
3、曾是以为孝乎
4、有酒食,先生馔
六、特殊句式(指出下列句字的特殊类型,并翻译句子)
1、子将奚先:,译:
2、野哉,由也:,译:
3、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译:
4、八佾舞于庭:,译:
5、未之有也:,译:
6、有是哉,子之迂也!:,译:
7、曾是以为孝乎:,译:
8、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译:
9、予也有三年之爱于母乎,译:
七、解释下列成语
1、克己复礼
2、是可忍孰不可忍
3、礼崩乐坏
4、手足无措
5、犯上作乱
八、其他重点字词(解释)
1、克.己复.礼为仁
2、天下归.仁焉
3、请问其目.
4、郁郁乎
...文哉
5、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6、盖阙如
..也
7、信.如君不君8、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
9、其为人也孝弟
..10、而好犯上者,鲜.矣
11、曾是
..以为孝乎12、期已久矣
13、期.可久.矣14、食旨.不甘
九、名句积累
1、非礼勿视,非礼勿听,,。
2、名不正,则言不顺;,。
,。
,。
,。
3、八佾舞于庭,,。
4、君子务本,。
5、人而不仁,如礼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