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发酵
酒精发酵

2.主发酵期 由于酵母细胞大量形成,溶解氧的耗竭, 醪液中氮、磷等缺乏,酵母已不再大量繁 殖,而主要进行酒精发酵。此阶段,醪液 中的糖分消耗迅速,酒精含量逐渐增加。
3.后发酵期 醪液中的糖分已大部分被酵母菌所利用, 但醪液中残存的糊精等多糖成分继续被转 化为可发酵性糖,酵母则将它转化为酒精。
五、酒精发酵工艺
4.酒精发酵
发言人:
一、酒精发酵的目的
将糖化醪液中的糖、糊精和淀粉转化为酒 精和二氧化碳。糖化醪送入发酵罐后,醪 液中存活的糖化酶继续作用,将糊化的淀 粉、糊精转化为可发酵性糖;同时,在酵 母作用下,醪液中的糖被发酵生成酒精和 二氧化碳。糖化作用和酵母发酵作用的互 相配合,完成了酒精发酵。
二、酒精发酵机理
大罐发酵流程
酒精大罐发酵分为:间歇发酵和连续发酵两种 1、间歇发酵
2、连续发酵
六、影响酒精发酵的因素
• 糖化醪的浓度 • 发酵醪的酸度 • 酵母用量、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
七、淀粉质原料生产酒精酵母回收使用
• 回收酒精发酵成熟醪中的酵母返回发酵罐供糖液 发酵用,节省了酵母培养工段,杜绝了杂菌感染, 提高了发酵罐中酵母的浓度,发酵直接进入主发 酵期,稳定提高了发酵成绩,同时缩短发酵时间, 提高了设备利用率。 • 淀粉质原料生产酒精酵母回收核心是发酵成熟醪 用泵送入纤维分离装置进行分离,先经曲筛进行 一级分离,除去纤维的醪液泵入酵母分离机,分 离出来的酵母乳返回发酵罐循环使用。淀粉质原 料生产酒精酵母回收使用主要有3个流程 。
分为间歇式、半连续式和连续式3种
1、间歇发酵 间歇发酵也称单罐发酵,发酵的全过程在 一个发酵罐内完成。 2、半连续式发酵 半连续式发酵是主发酵阶段采用连续发酵, 后发酵阶段采用间歇发酵的方法。
酒精发酵工艺过程ppt

淀粉原料酒精发酵
(Alcohol Fermentation )
1
酒精制造过程
原料(淀粉、纤维素)
酸解 水解 酶解 单糖
Yeast
发酵
(Saccharomyces cerevisae) 发酵产物
蒸馏…
酒精
2
一、生化机制
C6H12O6 ? 2 CH3CH2OH + 2 CO2 + H2O
三角瓶液体酵母
•
↓
↓
↓
•
曲种
蒸煮
卡式罐酒母
•
↓
↓
↓
•
糖化曲液 糖化→酒母糖化醪→小酒母
•
↓
↓
•
发酵
大酒母
•
↓
•
蒸馏
•
↓
•
•
酒糟废液 酒精 杂醇油
米曲汁
15
淀粉颗粒→淀粉分子→可发酵性糖→酒精→95%乙醇
(C6H10O5)n+nH2O→nC6H12O6→2nC2H6O+2nCO2 +2主nA要T步P 骤: 1. 原料粉碎 2. 蒸煮糊化 3. 曲霉糖化 4. 酵母发酵 5. 蒸馏提纯
2.糖类原料 废糖蜜、甘蔗、甜菜等 3.纤维质原料 农作物秸秆、甘蔗渣、废纤维垃圾 4.其他原料 亚硫酸纸浆废液、淀粉渣等
9
10
纤维素生产酒精工艺
11
12
三、酒精发酵微生物
1. 糖化菌(将淀粉、纤维素转化为糖
)
曲霉(Aspergillus spp.)
根霉(Rhizopus spp.)
2. 酒母(将糖转化为乙醇)
香型 酱香(浓香)
清香(浓香)
酒精发酵产生甲醇的温度

酒精发酵产生甲醇的温度酒精发酵是指利用微生物(例如酵母菌)将碳水化合物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的过程。
在酵母菌的作用下,碳水化合物(例如葡萄糖)会被分解成乙醇(酒精)和二氧化碳。
然而,在酒精发酵过程中,有时也会产生甲醇。
甲醇是一种有毒物质,可以造成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视觉损伤甚至致盲。
因此,在酒精发酵过程中,尽量避免产生甲醇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产生甲醇的温度是多少呢?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酵母菌在不同温度下的生长繁殖情况。
酵母菌是一种好氧微生物,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30-35摄氏度。
在这个温度范围内,酵母菌的代谢活动最为活跃,发酵效果最佳。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酵母菌都在同一温度范围下生长繁殖。
不同的酵母菌株有不同的温度适应范围。
有些酵母菌株可以在较低温度下生长,例如15-20摄氏度,而有些酵母菌株则需要较高的温度,例如40-45摄氏度。
对于酒精发酵来说,常用的酵母菌株是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这种酵母菌对温度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可以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进行发酵。
然而,如果温度过低或过高,都会对酵母菌的生长和发酵产生负面影响。
当温度过低时,酵母菌的生长速度会减慢,代谢活动降低,发酵效果较差。
在这种情况下,发酵过程可能会延长,导致酒精产量较低。
此外,当温度较低时,酵母菌可能无法完全转化碳水化合物,从而产生甲醇等副产物。
当温度过高时,酵母菌的酶活性会受到抑制,导致代谢产物的分解速度减慢。
此外,高温下酵母菌的细胞膜可能会受损,导致细胞死亡。
因此,温度过高会降低酒精发酵的产率和效果。
综上所述,对于酒精发酵过程来说,温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
在使用Saccharomyces cerevisiae这种常用的酵母菌株进行发酵时,最适宜的温度范围是30-35摄氏度。
在这个温度范围内,酵母菌的生长和代谢活动最为活跃,发酵效果最佳,产生甲醇的几率相对较低。
当然,需要注意的是,温度只是影响甲醇生成的一个因素,还有其他因素也会对甲醇生成产生影响。
酒精发酵

酒精发酵一、实验目的1.了解淀粉水解酶、糖化酶和活性干酵母活化的方法;2.掌握双酶法糖化淀粉的方法;3.掌握酵母发酵糖化液制取酒精的方法;4.了解糖浓度和酒精含量的测定方法。
5.通过实验让学生理解糖的无氧酵解途;二、实验原理1.在无氧的培养条件下,酵母菌(或细菌)利用葡萄糖发酵生成酒精和二氧化碳,此过程即为酒精发酵,反应式为:C6H12O6 2C2H5OH +2CO2通过对发酵醪液酒精含量的测定,可以判断酒精发酵的程度。
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的糖代谢的产物不同(好氧条件下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无氧条件下产生酒精和CO2,所以在酒精发酵时要杜绝氧气,否则酒精产率下降。
三、实验材料及仪器1.实验材料:大米粉、玉米粉或甘薯粉等淀粉质原料,自来水,耐高温活性干酵母,耐高温α-淀粉酶,糖化酶,蔗糖,氯化钙,硫酸铜,亚甲基蓝,酒石酸钾钠,沸石。
2.实验仪器:铝锅,恒温培养箱,高压灭菌锅,酒精蒸馏装置,恒温水浴锅,蒸馏烧瓶,酒精计,糖度计,滴定管,温度计,pH计,三角瓶,容量瓶,石棉网等。
四、实验过程1、实验步骤(1)取自来水1000mL,按照1:4的料水比称取大米粉(250g),一起加入铝锅中,混匀,用盐酸将醪液pH调节到5.5-6.0,煮沸1h。
注意不要煮糊,可适当补温水,不要骤然降温,避免“夹生饭”。
(2)糊化结束后,耐高温 淀粉酶,加入少量CaCl2 50-70mg/L,如果使用自来水也可以不加,冷却到85℃,按10U/g大米粉的比例加入活化好的淀粉酶酶液,90-93℃水浴保温。
当DE值下降到20左右,结束糊化(一般糊化1个小时)。
(3)用盐酸调节上述醪液至pH4.0-4.5,将醪液冷却到60℃,按150U/g大米粉的比例加入活化好的糖化酶酶液,60℃恒温箱或水浴保温6h以上(可放置过夜)。
(4)用滤布过滤糖化好的醪液,弃去滤渣,滤液调节pH4.8-5.0,定容(加水或煮沸)到2000mL,冷却到20℃用糖度计测糖,取滤液测还原糖(方法见下文)。
酒精发酵原理

酒精发酵原理酒精发酵是一种古老而又神奇的生物化学过程,它通过微生物在无氧或微氧条件下将碳水化合物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
这一过程在人类社会中有着悠久的历史,酿酒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了解酒精发酵的原理,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酿造美味的酒类产品,还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微生物的生存和代谢方式。
酒精发酵的原理主要涉及到两种微生物,酵母和乳酸菌。
酵母是酒精发酵的主要微生物,它能够将碳水化合物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
而乳酸菌则是另一种发酵微生物,它主要参与了乳酸发酵的过程。
在酒精发酵中,酵母是起主导作用的微生物,它在无氧条件下将葡萄糖分解为乙醛,然后再将乙醛还原为乙醇,同时释放出二氧化碳。
这一过程不仅产生了酒精,还产生了二氧化碳气泡,使得酒类产品具有了起泡的特性。
酵母在酒精发酵中的作用是十分关键的,它需要在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才能够正常进行发酵。
通常来说,酵母在温度为25-30摄氏度,pH为3.0-5.0的条件下能够获得最佳的发酵效果。
此外,酵母还需要充足的营养物质,如氮源、矿物质和维生素等,才能够正常进行代谢和生长。
因此,在酿造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和营养物质,以保证酵母能够进行有效的发酵。
除了酵母之外,乳酸菌也在一些酿酒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乳酸菌参与了乳酸发酵的过程,它能够将葡萄糖转化为乳酸,并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酸味和特殊的风味物质。
在一些酿造酸奶、酸梅酒等产品中,乳酸菌的发酵作用被广泛应用,它不仅能够提高产品的口感和风味,还能够增加产品的保质期和营养价值。
总的来说,酒精发酵是一种复杂而又神奇的生物化学过程,它涉及到多种微生物和生物化学反应。
通过了解酒精发酵的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酿酒技术,提高酒类产品的质量和口感。
同时,酒精发酵的原理也为我们理解微生物的生存和代谢方式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依据。
希望本文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酒精发酵

酒精发酵与淀粉糖化
(1)酒精发酵
酒精发酵是酿酒的主要阶段,糖质原料如水果、糖蜜等,其本身含有丰富的葡萄糖、果糖、蔗糖、麦芽糖等成分,经酵母或细菌等微生物的作用可直接转变为酒精。
酒精发酵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化过程,有一系列连续反应并随之产生许多中间产物,其中大约有30多种化学反应,需要一系列酶的参加。
酒精是发酵过程的主要产物。
除酒精之外,被酵母菌等微生物合成的其他物质及糖质原料中的固有成分如芳香化合物、有机酸、单宁、维生素、矿物质、盐、酯类等往往决定了酒的品质和风格。
酒精发酵过程中会产生的二氧化碳会增加发酵温度,因此必须合理控制发酵的温度,当发酵温度高于30~34℃,酵母菌就会被杀死而停止发酵。
除糖质原料本身含有的酵母之外,还可以使用人工培养的酵母发酵,因此酒的品质因使用酵母等微生物的不同而各具风味和特色。
(2)淀粉糖化
糖质原料只需使用含酵母等微生物的发酵剂便可进行发酵;而含淀粉质的谷物原料等,由于酵母本身不含糖化酶,淀粉是由许多葡萄糖分子组成,所以采用含淀粉质的谷物酿酒时,还需将淀粉糊化,使之变为糊精、低聚糖和可发酵性糖的糖化剂。
糖化剂中不仅含有能分解淀粉的酶类,而且含有一些能分解原料中脂肪、蛋白质、果胶等的其他酶类。
曲和麦芽是酿酒常用的糖化剂,麦芽是大麦浸泡后发芽而成的制
品,西方酿酒糖化剂惯用麦芽;曲是由谷类、麸皮等培养霉菌、乳酸菌等组成的制品。
一些不是利用人工分离选育的微生物而自然培养的大曲和小曲等,往往具有糖化剂和发酵剂的双重功能。
将糖化和酒化这两个步骤合并起来同时进行,称之为复式发酵法。
酒精发酵工艺比较

1 .目前的酒精发酵方式1.1间歇发酵:是指全部发酵过程始终在同一个发酵罐内进行的发酵方式。
其优点是操作简单,易于管理,不会大面积感染杂菌。
缺点是酒母用量大,非生产性时间长,设备利用率低。
1.2连续发酵:是指把发酵的不同阶段分别放入不同的发酵罐内进行发酵的方式。
由于糖液是一直连续不断流加的,故每个发酵罐内的流量、醪液浓度、酒精浓度、酵母细胞数以及温度、pH值等均相应稳定,有利于酵母菌的生长繁殖和发酵。
优点是可以提高设备利用率20%以上,节省酒母,便于自动化控制,缺点是对无菌条件要求严格。
1.3半连续发酵:是介于间歇和连续发酵之间的一种发酵方式。
指主酵期采用连续,而后酵期则是间歇的。
其优点是节约酒母,设备利用率较间歇发酵有所提高,缺点是对无菌要求较为严格。
由于木薯原料中砂石含量较多,故多采用半连续发酵工艺。
但是半连续发酵后酵期的发酵罐从开始入料到满罐一般需要8-12小时,在这期间酵母不断的消耗糖份,产生酒精。
由于以a -1,6键结合的界限糊精的水解过程是相当缓慢的。
且如果是高浓醪发酵的话,那么发酵罐满罐后,其酒分已达8%-10%(V/V)左右,糖度在4-6BX左右,这样会使酵母菌处于高浓度酒精和低糖度的双重抑制之下,会造成酵母过早衰老,发酵能力减弱。
表现为成熟醪中残还原糖相对较高。
个人认为应该采用间歇改良发酵方式比较好,尤其是大型酒精厂,即将连续培养的成熟酒母不断流入发酵罐的同时,根据不同的比例将糖液连续不断地加入酒母增殖罐和发酵罐中。
待发酵罐满后,作为间歇发酵管理,再将大酒母转入第二个发酵罐,并同时流加糖液。
满后改流第三个,第一个罐发酵成熟后去蒸馏,依次循环,周而复始。
可以讲它是间歇发酵方式和半连续发酵之间中的一种改良方式。
酒精发酵的条件

酒精发酵的条件
1. 温度得合适呀,就像人得待在舒服的环境里一样。
你想想,要是太冷或太热,发酵能顺利进行吗?比如做米酒,温度不合适就可能出问题。
2. 氧气也很重要呢,没有它可不行!这就好比人没有氧气就没法呼吸一样。
酿酒时要是氧气控制不好,那可就糟糕啦!
3. 原料得选好呀,这可不能马虎!你看那做面包的,要是面粉质量差,能做出好面包吗?酒精发酵也一样,好原料才有好结果。
4. 微生物可是关键角色啊!它们就像一支神奇的队伍,努力工作着。
要是没有合适的微生物,怎么能完成酒精发酵的大工程呢?
5. 时间也得把握好呀,太短不行,太长也不行。
这不就跟炖肉似的,时间不够不入味,时间太长肉又老了。
酒精发酵也是这个道理。
6. 酸碱度要适宜啊,太酸太碱都不行。
这就像人吃东西,口味得合适才觉得好吃。
酒精发酵对酸碱度也是很挑剔的哟!
7. 搅拌也不能少啊,就像跳舞要有人带节奏一样。
不搅拌均匀,怎么能让发酵均匀进行呢?
8. 容器也有讲究的呀,合适的容器就像给发酵安了一个舒适的家。
要是容器不合适,那不是添乱嘛!
9. 清洁卫生可太重要啦!要是脏兮兮的,那不是污染了发酵过程吗?这就跟我们要保持家里干净一样。
10. 水也不能乱来呀,要用合适的水。
就像人要喝干净的水一样,不然会生病的。
酒精发酵用水也得精心挑选呢!
我的观点结论:要想酒精发酵成功,这些条件一个都不能忽视,每个环节都要认真对待,这样才能得到理想的发酵结果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有氧呼吸
指细胞彻底氧化分解有机物,产生 和水、 指细胞彻底氧化分解有机物,产生CO2和水、 释放大量能量的过程。主要在线粒体内, 释放大量能量的过程。主要在线粒体内,需要分子 氧参加。 氧参加。 有氧呼吸公式: 有氧呼吸公式 C6H12O6+6H2O+6O2+酶→6CO2+12H2O+38ATP
40
白酒生产与酒精生产的区别
酒精
生产乙醇, 目的 生产乙醇,酒精含量较高 原料 薯干 曲 高粱
白酒
要求色、 要求色、香、味,酒精含量较低
固体(液体)曲(根霉、曲霉) 固体曲(混合菌) 固体(液体) 根霉、曲霉) 固体曲(混合菌) 边糖化,边发酵, 边糖化,边发酵,周期长 酒头: 酒头:杂醇油 酒尾: 酒尾:甲醇
35
酿造酒的分类
按酿造工艺分类:酿造酒、蒸馏酒、 按酿造工艺分类:酿造酒、蒸馏酒、配制酒 世界六大蒸馏酒:白兰地、威士忌、金酒、 世界六大蒸馏酒:白兰地、威士忌、金酒、 伏特加、朗姆酒和中国白酒。 伏特加、朗姆酒和中国白酒。 按商业习惯分类:白酒、黄酒、啤酒、葡萄酒、 按商业习惯分类:白酒、黄酒、啤酒、葡萄酒、 果露酒、药酒、其它酒(洋酒)。 果露酒、药酒、其它酒(洋酒)。
总时间: 总时间:60~72h
29
发酵的生化过程
(1) 糖被酵母发酵生成酒精和二氧化碳。 糖被酵母发酵生成酒精和二氧化碳。 (2) 糖化作用在继续进行。 糖化作用在继续进行。 (3) 糖化醪中的蛋白质被蛋白酶进一步水解, 糖化醪中的蛋白质被蛋白酶进一步水解, 供酵母菌合成菌体细胞。 供酵母菌合成菌体细胞。
糖化力、 糖化力高, 糖化力、发酵力较高 糖化力高,发酵力高 清香(浓香) 清香(浓香) 米香
39
大曲酒与小曲酒的区别
大曲酒
原料 用曲量 淀粉出酒率 工艺 发酵周期 高粱 大 低 固态(双边) 固态(双边)发酵 长
小曲酒
大米,高粱, 大米,高粱,玉米 小 高 半固态(先糖化后发酵或双边) 半固态(先糖化后发酵或双边)发酵 短
先糖化,后发酵, 工艺 先糖化,后发酵,周期短 蒸馏 头级杂质:甲醇 头级杂质: 尾级杂质: 尾级杂质:杂醇油
41
细胞通过改变三者的比例调节其代谢活动——能荷调节
8
二、酒精生产原料
1. 淀粉质原料 (1)薯类原料:甘薯、木薯和马铃薯等 薯类原料:甘薯、 薯类原料 (2)谷物原料:玉米、高梁、大米和小麦等 谷物原料:玉米、高梁、 谷物原料 2.糖类原料 废糖蜜、甘蔗、甜菜等 糖类原料 废糖蜜、甘蔗、 3.纤维质原料 农作物秸秆、甘蔗渣、废纤维垃圾 纤维质原料 农作物秸秆、甘蔗渣、 4.其他原料 亚硫酸纸浆废液、淀粉渣等 其他原料 亚硫酸纸浆废液、
38
大曲与小曲的区别
大曲
高温大曲
原料 形状 小麦( %) 小麦(100%)
小曲
中温大曲 粮曲,糠曲, 粮曲,糠曲,药曲
米粉,米糠, 米粉,米糠,中草药 颗粒状或饼状 根霉, 根霉,酵母
大麦:豌豆= : 大麦:豌豆=3:2 砖块状
芽孢菌,霉菌, 细菌,霉菌, 微生物 芽孢菌,霉菌,酵母 细菌,霉菌,酵母 (少) 特点 香型 液化力、 液化力、蛋白质分解 力较高 酱香(浓香) 酱香(浓香)
结果: 结果:
直链淀粉—— , 糖苷键的寡糖 支链淀粉 葡萄糖
24
淀粉-1, 葡萄糖苷酶 异淀粉酶) 葡萄糖苷酶( 淀粉 ,6葡萄糖苷酶(异淀粉酶) 特点: 特点:
作用α , 糖苷键 糖苷键→ 作用α-1,6糖苷键→葡萄糖 能水解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作用后的产物 淀粉酶和β 能水解α 淀粉酶和 淀粉酶作用后的产物
32
33
固体发酵蒸馏器
液体发酵蒸馏器
乙醇精馏器
34
8. 综合利用
沼气发酵, (1)酒糟 )酒糟——沼气发酵,提取核苷酸,饲料 沼气发酵 提取核苷酸, (2)CO2—— )
液体:清凉饮料,灭火。固体:冷冻剂, 液体:清凉饮料,灭火。固体:冷冻剂,人工降雨
(3)酒精酵母 )酒精酵母——饲料 饲料 (4)杂醇油 )杂醇油——香料工业 香料工业
13
四、酒精发酵工艺
淀粉质原料酒精生产的特点
以薯类和谷类等为原料 原料需要蒸煮 淀粉质原料需要进行糖化
14
淀粉质原料酒精生产工艺流程
• 大米 曲霉菌 麸皮 淀粉质原料 酵母 • ↓ ↓ 米曲霉→米曲 米曲霉 米曲 固体试管酵母 • ↓ ↓ • 米曲汁→试管培养 试管培养→三角瓶培养 米曲汁 试管培养 三角瓶培养 粉碎 三角瓶液体酵母 • ↓ ↓ ↓ • 曲种 蒸煮 卡式罐酒母 • ↓ ↓ ↓ • 糖化→酒母糖化醪 酒母糖化醪→小酒母 糖化曲液 糖化 酒母糖化醪 小酒母 • ↓ ↓ • 发酵 大酒母 • ↓ • 蒸馏 • ↓ • • 酒糟废液 酒精 杂醇油
26
菌种储存
酵母菌分离
接种
扩大培养
27
菌种培养
卡氏罐接种
28
6.发酵工艺 发酵工艺
(1)方式:间歇式、半连续式、连续式。 方式:间歇式、半连续式、连续式。 (2)过程: 过程: 前发酵期——酒母迅速繁殖,10h 前发酵期——酒母迅速繁殖, ——酒母迅速繁殖 主发酵期——乙醇发酵,12h 主发酵期——乙醇发酵, ——乙醇发酵 后发酵期——发酵作用弱,40h 后发酵期——发酵作用弱, ——发酵作用弱
25
5.酒母制备 酒母制备
(1)实验室(营养和无菌要求较高) )实验室(营养和无菌要求较高) 原菌→斜面试管 液体试管 三角瓶培养→卡氏罐 原菌 斜面试管→液体试管 三角瓶培养 卡氏罐 斜面试管 液体试管→三角瓶培养 (2)酒母车间 ) 卡氏罐-→小酒母罐 大酒母罐 送发酵车间 卡氏罐 小酒母罐-→大酒母罐 小酒母罐 大酒母罐-→送发酵车间
结果:产生麦芽糖、寡糖,使淀粉溶液的粘度下降 结果:产生麦芽糖、寡糖,
22
β-淀粉酶 淀粉酶 特点: 特点:
从非还原性末端按双糖为单位作用于α , 糖苷键 从非还原性末端按双糖为单位作用于α-1,4糖苷键 不能作用α-1,6糖苷键,遇则止 不能作用α , 糖苷键, 糖苷键
结果: 结果:产生麦芽糖与极限糊精
36
世界六大 蒸馏酒 中国白酒 白兰地酒 威士忌酒 伏特加 朗姆酒 金酒
原料 小麦、高梁、 小麦、高梁、玉米等 水果 预处理过的谷物 任何可发酵的原料, 任何可发酵的原料,不具有明显的香气和味道 甘蔗 又称杜松子酒, 又称杜松子酒,加入香料
37
思考
1. 大曲酒与小曲酒的区别 2. 白酒生产与酒精生产的区别
呼吸抑制发酵作用的现象
巴斯德效应的本质是能荷调节
7
能荷( charge)——细胞中的能量状态 能荷(Energy charge)——细胞中的能量状态
系统中只有ATP时,EC值为1;只有AMP时,EC值等于0。 系统中只有ATP时 EC值为1 只有AMP时 EC值等于0 ATP 值为 AMP 值等于
23
淀粉1, 葡萄糖苷酶 糖化酶) 葡萄糖苷酶( 淀粉 ,4葡萄糖苷酶(糖化酶) 特点: 特点:
从非还原性末端以葡萄糖为单位作用α , 糖苷键 从非还原性末端以葡萄糖为单位作用α-1,4糖苷键 能跃过α , 糖苷键继续作用 , 糖苷键 糖苷键继续作用α 能跃过α-1,6糖苷键继续作用α-1,4糖苷键
30
31
7. 蒸馏与精馏
粗酒精、 (1)蒸馏塔(粗馏塔、醪塔)→粗酒精、酒糟 )蒸馏塔(粗馏塔、醪塔) 粗酒精 (2)精馏塔→成品酒精、杂醇油 )精馏塔 成品酒精、 成品酒精
头级杂质:乙醛、甲醇等(工业酒精) 头级杂质:乙醛、甲醇等(工业酒精) 中间级杂质:异丁酸乙酯、异戊酸乙酯等 中间级杂质:异丁酸乙酯、 尾级杂质: 尾级杂质:杂醇油
20
4.糖化 糖化
(1)纤维素的水解 ) (2)淀粉的水解 )
21
淀粉酶( α-淀粉酶(液化型淀粉酶) 淀粉酶 液化型淀粉酶) 特点: 特点:
从淀粉分子内部作用α , 糖苷键 从淀粉分子内部作用α-1,4糖苷键 不作用α , 糖苷键及其周围的 , 糖苷键 糖苷键及其周围的α 不作用α-1,6糖苷键及其周围的α-1,4糖苷键
18
水洗
粉尘
二次蒸汽
分离 器 汽液分 蒸煮罐 蒸煮罐 离器 2 3
拌料罐
蒸煮罐 1
原料 粉碎机 风机 泵 蒸汽 糖 化
3.糖化曲的制备 糖化曲的制备
(1)菌种 ) 木霉( )、曲霉 木霉(Trichoderma spp.)、曲霉(Aspergillus spp.) )、曲霉( ) 根霉( )、芽孢杆菌 根霉(Rhizopus spp.)、芽孢杆菌(Bacillus spp.) )、芽孢杆菌( ) (2)方法 ) 固体曲 液体曲
米曲汁
15
淀粉颗粒→淀粉分子→可发酵性糖→酒精→95% 淀粉颗粒→淀粉分子→可发酵性糖→酒精→95%乙醇 (C6H10O5)n+nH2O→nC6H12O6→2nC2H6O+2nCO2+2nATP 主要步骤: 主要步骤: 1. 原料粉碎 2. 蒸煮糊化 3. 曲霉糖化 4. 酵母发酵 5. 蒸馏提纯
课程设计产品实例介绍
淀粉原料酒精发酵
(Alcohol Fermentation)
1
酒精制造过程
原料(淀粉、纤维素)
酸解 酶解
水解 单糖 发酵 发酵产物 蒸馏… 酒精
2
Yeast (Saccharomyces cerevisae)
一、生化机制
C6H12O6 → 2 CH3CH2OH + 2 CO2 + H2O
5
无氧呼吸
指细胞对有机物进行的不完全的氧化。 指细胞对有机物进行的不完全的氧化。产物是酒 精或乳酸。主要在线粒体内,不需要分子氧参与。 精或乳酸。主要在线粒体内,不需要分子氧参与。 无氧呼吸公式: 无氧呼吸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