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兼容认证质量体系要求要点
电磁兼容性质量控制与评估

电磁兼容性质量控制与评估电磁兼容性(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EMC)是指电子设备在共存工作或相互干扰的情况下,保持其正常工作的能力。
因为现代社会中电子设备的广泛应用,电磁兼容性质量控制与评估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电磁兼容性质量控制与评估的相关内容。
电磁兼容性质量控制与评估要从产品设计阶段开始。
在产品的设计中应考虑到兼容性的要求,制定相应的技术规范和标准。
这些规范和标准应综合考虑电磁兼容性对产品性能的影响,同时也要与国内外相关标准保持一致。
设计人员在进行电路和布局设计时,应注意电磁兼容性问题,采取一些技术手段,比如使用滤波器和屏蔽等,以减少电磁辐射和敏感度。
电磁兼容性质量控制与评估要在生产制造过程中进行。
在生产过程中,有必要对产品进行电磁兼容性测试,包括辐射测量和传导测量。
辐射测量是指测量产品对外部电磁场的辐射水平,而传导测量是指测量产品的抗干扰能力,即外部电磁场对其正常工作的影响程度。
测试结果应符合相应的国际标准和技术规范,并记录在质量控制报告中。
如果存在不合格情况,要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电磁兼容性质量评估可以通过实验室测试和现场测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实验室测试是在受控环境中进行的,能够更准确地评估产品的兼容性能力。
现场测试是指在实际使用环境中进行测试,能够评估产品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的兼容性能力。
通过这两种测试方法可以全面评估产品的兼容性能力,并确定是否满足相关的技术要求。
电磁兼容性质量控制与评估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产品设计到生产制造再到最终测试等多个环节进行。
通过制定相应的技术规范和标准,并进行相应的测试和评估,可以确保产品在电磁环境中的正常工作。
电磁兼容性质量控制与评估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对于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适应市场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电磁兼容及国内3C认证相关要求简介绍

电磁兼容及国内3C认证相关要求简 介绍
标准编号的识别
国家或组织 IEC IEC
欧共体 美国
日本 中国
制订单位
标准编号
CISPR
CISPR Pub.
TC77
IEC
CENELEC
EN
FCC,ANSI VCCI
FCC Part , ANSI C63.4 MIL-STD.
VCCI
深圳电子产品质量检测中 心
电磁兼容及国内3C认证相关要求简 介绍
传导发射测试
深圳电子产品质量检测中 心
电磁兼容及国内3C认证相关要求简 介绍
LISN的电路
•射频输出
射频输
•
出
注
意
瞬
态
高
压
损
坏
仪
器
深圳电子产品质量检测中 心
n
频率:230MHz~1000MHz
n
准峰值:47 dB(μV/m)
n 测量距离3m的理解
深圳电子产品质量检测中 心
电磁兼容及国内3C认证相关要求简 介绍
辐射连续骚扰
•旋转找最大面
•屏蔽墙
•0.8m •1 ~ 4m
•EUT
•测试仪
•3、5、10、30 米
深圳电子产品质量检测中 心
深圳电子产品质量检测中 心
电磁兼容及国内3C认证相关要求简 介绍
电磁兼容标准
•分析环境中的 各种电磁干扰
•分析设备受电 磁干扰的机理
•编成电磁 兼容标准
•保证各类 电子设备的 正常工作及 良好的电磁
环境
深圳电子产品质量检测中 心
电磁兼容及国内3C认证相关要求简 介绍
电磁兼容及国内3C认证相关要求简 介绍
电磁兼容性质量控制与评估

电磁兼容性质量控制与评估电磁兼容性(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EMC)是指电子设备在电磁环境中正常工作,并与其他电子设备和电磁干扰源共存而不发生电磁干扰,同时不被其他电子设备和电磁干扰源的干扰影响。
电磁兼容性质量控制与评估是为了保证电子设备在电磁环境中的正常工作和与其他设备共存的能力而进行的一系列措施和评估。
电磁兼容性质量控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设计阶段的控制:在电子设备的设计阶段就要考虑到电磁兼容性的问题,采用合适的设计方法和技术,如屏蔽、接地等,来提高设备的抗干扰能力和抗辐射能力。
2. 生产阶段的控制:在生产过程中,要严格执行设计要求,采用合适的材料和工艺,保证电子设备的生产质量,减少电磁辐射和传导干扰。
3. 测试阶段的控制:在电子设备制造完成后,要进行电磁兼容性测试,通过测量设备的电磁辐射和耐受能力,评估其在电磁环境中的工作是否正常和与其他设备共存的能力。
4. 改进阶段的控制:根据测试结果,对出现的电磁兼容性问题进行改进,调整设计和生产过程,提高电子设备的电磁兼容性。
电磁兼容性评估是对电子设备进行的一系列测试和评估,以检测设备的电磁干扰源和受干扰性能,并根据评估结果提出改进意见。
电磁兼容性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电磁辐射测试:测试设备的电磁辐射水平,判断设备是否在规定范围内。
2. 电磁传导测试:测试设备的电磁传导干扰水平,判断设备是否在规定范围内。
3. 受干扰性能测试:测试设备在电磁环境中的受干扰能力和工作稳定性。
4. 电磁兼容性改进建议:根据测试结果,提出改进电磁兼容性的建议,包括设计、生产和使用方面的改进意见。
通过电磁兼容性质量控制与评估,可以有效地提高电子设备的电磁兼容能力,减少电磁干扰对设备工作的影响,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与其他设备的共存能力。
这对于电子设备的制造商和使用者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保证设备的质量和可靠性,提高用户的满意度。
电磁兼容安全标准和规定(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电子设备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随之而来的是电磁环境的日益复杂化。
电磁兼容(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EMC)问题日益凸显,为了确保电子设备在电磁环境中正常工作,不产生干扰,也不受其他设备干扰,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纷纷制定了一系列电磁兼容安全标准和规定。
本文将对电磁兼容安全标准和规定进行概述。
二、电磁兼容安全标准体系1. 国际标准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是全球电磁兼容领域最具权威的标准化组织,负责制定和发布国际电磁兼容标准。
IEC标准分为基础标准、通用标准、产品类标准和专用标准。
(1)基础标准:描述电磁兼容现象,规定电磁骚扰发射和抗扰度的测试方法、测试设备和布置,同时定义试验等级和性能判据。
如IEC61000系列标准。
(2)通用标准:适用于多种产品和设备,如IEC60950-1《信息技术设备安全第一部分:通用要求》。
(3)产品类标准:针对特定产品系列和专用产品的EMC测试,如IEC61000-4-2《电磁兼容性(EMC)试验和测量技术第4-2部分: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4)专用标准:针对特定行业和产品的EMC要求,如IEC61000-6-1《电磁兼容性(EMC)试验和测量技术第6-1部分:辐射抗扰度试验》。
2. 国家标准各国根据自身国情和产业特点,制定了一系列电磁兼容国家标准。
如我国的国家标准GB/T 17743《电磁兼容通用要求》。
3. 地方标准部分地区根据地方特色和产业需求,制定了一些地方电磁兼容标准。
三、电磁兼容安全规定1. 发射限值发射限值是指设备在正常工作状态下,向周围空间发射的电磁骚扰信号的电平限制。
发射限值通常分为骚扰限值和干扰限值。
(1)骚扰限值:规定设备发射的电磁骚扰信号不得超过的限值。
(2)干扰限值:规定设备发射的电磁骚扰信号对其他设备或系统产生干扰时,允许的最大限值。
2. 抗扰度要求抗扰度要求是指设备在受到电磁骚扰时,仍能保持正常工作性能的能力。
电磁兼容性质量控制与评估

电磁兼容性质量控制与评估电磁兼容性(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EMC)质量控制与评估是现代电子产品设计与制造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
在电子产品使用日益普及的今天,产品中可能存在的电磁干扰与抗干扰能力成为了影响产品质量与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对电磁兼容性质量进行控制与评估显得尤为重要。
1. 电磁兼容性质量控制电磁兼容性质量控制是指在产品设计、制造和测试过程中,针对电磁兼容性的相关标准和要求,进行有效的控制措施以确保产品符合相关的国际和国内标准。
在产品设计阶段,需要考虑产品本身产生的电磁干扰以及抗干扰能力,这需要设计工程师具备一定的电磁专业知识,结合电子电路、电磁场理论等进行分析和设计。
一般来说,电磁兼容性质量控制包括以下几个关键环节:(1) 电磁兼容性标准和法规的了解与合规。
不同国家和地区都有针对电磁兼容性的相关标准和法规,了解并遵守这些标准是保证产品能够在全球市场上通行无阻的重要前提。
(2) 电磁兼容性设计原则的运用。
在产品设计的初期,就应该考虑到电磁兼容性,采用合适的电路设计和布局,减小电磁干扰产生的可能性。
使用滤波器降低电磁辐射、增强接地措施、合理布局线路等。
(3) 电磁兼容性测试与验证。
在产品制造过程中,需要进行电磁兼容性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验证,以确保产品符合预期的电磁兼容性能要求。
测试包括射频电磁辐射测试、电磁抗干扰能力测试等。
(4) 故障分析与改进。
在产品研发和制造中,难免会出现一些电磁兼容性方面的问题,需要进行系统的故障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确保产品质量。
上述控制措施可以有效减小产品的电磁辐射和抗干扰能力问题,确保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不对外界其他产品和设备造成干扰。
电磁兼容性质量评估是指对产品的电磁兼容性能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估,以确定产品是否符合相关的电磁兼容性标准和要求。
电磁兼容性质量评估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产品的电磁辐射测试。
这项测试是对产品在工作状态下的电磁辐射进行测试,以确定产品产生的电磁辐射是否超出了相关的标准限制。
电气设备电磁兼容的规范要求

电气设备电磁兼容的规范要求电气设备的电磁兼容性指的是该设备能够在电磁环境下正常工作,并且不对其它设备和系统造成不可接受的电磁干扰。
为了确保电气设备的电磁兼容性,有必要制定规范要求。
本文将重点讨论电气设备电磁兼容的规范要求。
1. 总体要求对于电气设备电磁兼容性规范的制定,需要有一些总体要求作为基础。
首先,规范要求应该基于国家和国际标准,如IEC(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相关标准。
其次,规范要求应该充分考虑特定领域以及设备的功能和特性,确保针对性和实用性。
最后,规范要求应该明确和具体,避免模糊性和歧义性。
2. 电磁辐射电磁辐射是指电气设备在工作过程中发出的电磁波,可能对周围的设备和系统造成干扰。
因此,在制定规范要求时,需要明确电磁辐射的限制。
比如,规范要求可以规定电气设备在特定频率范围内的辐射功率不得超过一定数值,以确保设备在工作过程中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过大的电磁辐射。
3. 电磁抗干扰电磁抗干扰是指电气设备在特定的电磁环境下,能够正常工作而不受外界电磁场的干扰。
规范要求应该包括对电气设备的电磁抗干扰能力的检测和评估方法。
可以使用专门的测试设备和方法来评估设备的电磁抗干扰能力,例如通过电磁兼容性测试实验室的测试。
4. 接地和屏蔽良好的接地和屏蔽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电气设备之间的电磁干扰。
因此,在规范要求中,需要明确对于电气设备的接地和屏蔽措施的要求。
比如,规范要求可以规定设备应该采用可靠而有效的接地措施,并在设计过程中考虑到屏蔽的需求,以减少电磁干扰的可能性。
5. 电磁兼容性测试和认证为了确保电气设备的电磁兼容性符合规范要求,需要进行相应的测试和认证。
规范要求应该明确测试的方法和标准,以及认证的程序和标志。
通过电磁兼容性测试和认证,可以评估和验证设备的电磁兼容性,并为用户提供可靠和安全的设备选择。
结论电气设备的电磁兼容性是保证设备正常工作并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干扰的重要因素。
电磁兼容性质量控制与评估

电磁兼容性质量控制与评估
电磁兼容性(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是指在共存的电磁环境中,各个设备、系统和电路能够协同工作,不对彼此产生不良影响的能力。
在现代社会中,电磁辐射和电
磁波干扰问题日益突出,因此电磁兼容性质量控制与评估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确保设备、系统和电路之间的相互兼容性,需要进行电磁兼容性质量控制与评估。
质量控制是指针对电磁兼容性的要求制定一些规范和标准,以确保产品的设计、制造和使
用过程中能够满足这些要求。
而评估则是指对产品进行测试和检测,以确保其在现实环境
中的电磁兼容性能够达到要求。
在进行电磁兼容性质量控制与评估时,首先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
这个
体系应包括一系列的标准和规范,如电磁兼容性测试标准、产品设计规范等。
然后,对产
品进行全面的测试和评估,以验证其电磁兼容性能。
这些测试可以分为辐射测试和传导测
试两个方面。
辐射测试主要是对产品在工作时产生的辐射电磁场进行测量。
这包括产品对外界电磁
场的敏感度测试,以及产品本身产生的干扰电磁场的测试。
传导测试则是对产品内部传导
路径上的干扰进行测量。
这些测试可以通过专门的测试设备和仪器来进行,如电磁兼容性
测试仪、频谱分析仪等。
在进行电磁兼容性质量控制与评估时,必须考虑到实际的使用环境。
不同的环境条件
会对电磁兼容性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需要制定不同的测试方案和标准。
对于航天器、船
舶等特殊环境中的设备,需要制定相应的航天器电磁兼容性测试标准和船舶电磁兼容性测
试标准。
光伏逆变器电磁兼容认证要求

光伏逆变器电磁兼容认证要求
光伏逆变器的电磁兼容认证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电磁辐射骚扰:该认证要求测试逆变器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电磁辐射骚扰,以确保其不对周围的电子设备造成干扰。
2. 传导骚扰:测试逆变器在电源线上的传导骚扰,以确保其在正常工作时不对电网中的其他设备造成干扰。
3. 抗电磁脉冲(EMP)能力:测试逆变器在受到电磁脉冲(如雷电)影响
时的表现,以确保其在极端情况下仍能保持正常工作。
4. 静电放电(ESD)抗扰度:测试逆变器在人体或物体带电时的情况下的表现,以确保其在这种环境下仍能正常工作。
5. 快速瞬态脉冲(EFT)抗扰度:测试逆变器在快速变化的电压或电流脉冲下的表现,以确保其在这种环境下仍能正常工作。
以上是光伏逆变器电磁兼容认证的主要要求,具体的测试标准和要求可能会因国家和地区而异。
因此,在进行认证前,建议仔细了解相关标准和要求,并寻求专业机构的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磁兼容认证质量体系要求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电磁兼容认证质量体系要求。
在对申请电磁兼容认证的企业实施质量体系检查时,本要求与GB/T19002-1994《质量体系生产、安装和服务的质量保证模式》(idtIS09002:1994)标准同时使用。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要求中引用而构成为本要求的条文。
在本要求发布时,所示标准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要求的各方应使用下列标准的最新版本。
GB/T6583-1994《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术剧》(idt IS08402:1994)
GB/T19002-1994《质量体系生产、安装和服务的质量保证模式》
(idtIS090002:1994)
3定义
本要求使用GB/T6583-1994《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术语》中的术语及定义。
电磁兼容性:设备或系统在其电磁环境中能正常工作且不对该环境中任何事物构成不能承受的电磁骚扰的能力。
4质量体系要求
4.1 基本要求
申请电磁兼容认证的企业应建立符合GB/T19002-1994《质量体系生产、安装和服务的质量保证模式》标准要求的质量体系,并使之有效运行。
4.2特殊要求
针对电磁兼容专业性较强,技术复杂,影响产品电磁兼容性能的因素较多,结合产品认证的特点,申请电磁兼容认证的企业除应满足4.l条的基本要求外,还应满足以下特殊要求。
4.2.1产品电磁兼容性目标和质量控制
申请电磁兼容认证的企业应制定产品的电磁兼容性目标,并在企业质量体系中体现出对产品电磁兼容性能的有效控制,以保证产品的电磁兼容性能符合电磁兼容标准要求。
企业应有相应的质量策划以使产品满足电磁兼容标准要求,最高管理层应定期对产品的电磁兼容性目标进行评价。
4.2.2 设计控制
鉴于电磁兼容的特殊性,企业在产品设计阶段应进行电磁兼容设计。
产品设计应考虑有关电磁兼容标准的要求,设计结果应形成文件,并对其进行有效确认,对与电磁兼容有关的内容如元器件的选用、滤波、屏蔽、布线、接地。
安装等应做
出明确规定。
4.2.3文件和资料控制
文件和资料控制应包括有关的电磁兼容标准,应注意标准版本的有效性。
4.2.4采购
采购文件中应对有电磁兼容要求的原材料采购进行明确规定,有条件时应对分承包方提出有关电磁兼容的要求,尤其是在采购影响产品电磁兼容性能的关键件时更应注意。
4.2.5过程控制
企业应根据产品电磁兼容的特点,确定并策划保证产品电磁兼容性能的生产、安装过程,确保这些过程在受控状态下进行。
尤其应注意对影响产品电磁兼容性的关键工序的控制,例如屏蔽、接地、导线的捆扎以及元部件的安装等。
4.2.6检验和试验
企业应根据所具备的检验和试验条件对进货检验、过程检验和最终检验做出规定,对一些不能单独检验其电磁兼容性能的元部件可通过检验其性能指标或整机验证的方式进行控制。
对不具备检验和试验条件的企业,其产品需送具备检验条件的检测机构进行整机摸底检验;进货检验可通过性能指标检验间接控制,并通过整机摸底试验来验证其有效性。
用于检验产品电磁兼容性能的仪器设备,其技术性能和准确度应满足相关标准要求,并须定期进行检定或校准。
4.2.7 记录
企业应保存外送检验或试验的记录,以证明与规定要求的符合性。
记录应完整。
清晰并有规定的保存期。
4.2.8电磁兼容关键件控制
不同产品所涉及的电磁兼容关键件不同,企业应进行有效的控制,确保关键件的正确使用。
4.2.9产品电磁兼容一致性
企业应对产品的电磁兼容一致性进行控制,生产的获证产品应与申请认证的样机相一致,以保证获证产品满足认证执行标准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