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急救知识一
中学生急救基础知识

中学生急救基础知识急救是指在突发疾病、意外事故或者其他紧急情况下,通过简单的紧急处理,以保护生命、减轻病情、促进康复的一系列紧急救护措施。
对于中学生来说,学习和掌握一些基础的急救知识非常重要,因为他们在学校、家庭或者其他场所也可能遇到紧急情况。
下面是一些中学生急救基础知识的介绍。
1. 了解急救的基本原则急救的基本原则是“三个不要、三个要”。
即不要慌张、不要乱动、不要随意给药;要保持镇静、要稳定伤员的体位、要及时拨打急救电话。
2. 掌握心肺复苏术(CPR)心肺复苏术是一种用于抢救心跳住手的紧急措施。
中学生可以学习基本的CPR 技巧,包括检查意识和呼吸、按压胸部和进行人工呼吸等。
在进行心肺复苏术时,应注意正确的手法和力度,以避免伤害伤员。
3. 学会处理出血伤口出血是常见的伤害情况之一。
中学生应该学会如何处理不同程度的出血伤口。
对于轻度出血,可以用干净的纱布或者绷带进行包扎;对于严重出血,应该迅速压迫伤口,并尽快就医。
4. 了解骨折和关节脱位的处理方法骨折和关节脱位是常见的骨骼伤害。
中学生应该了解如何判断骨折和关节脱位,并学习正确的处理方法。
在急救过程中,应尽量保持伤员的肃静和稳定,避免进一步损伤。
5. 掌握急救中常用的药物和急救器械中学生可以学习一些常用的急救药物和急救器械的使用方法。
例如,学会使用止血药、敷料、冷敷等。
然而,需要强调的是,中学生在急救过程中不应该随意给药,应该在有成年人指导下使用急救器械。
6. 学会处理烧伤和烫伤烧伤和烫伤是常见的意外伤害。
中学生应该了解如何判断烧伤和烫伤的程度,并学习正确的处理方法。
对于轻度烧伤和烫伤,可以用冷水冲洗伤口;对于严重烧伤和烫伤,应该迅速就医。
7. 了解中暑和中毒的急救方法中学生应该了解中暑和中毒的症状和急救方法。
对于中暑,应该将患者移到阴凉处,并赋予适当的补水和降温措施;对于中毒,应该迅速清除毒物,并尽快就医。
8. 学会急救意外伤害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遇到各种意外伤害,如扭伤、划伤、撞伤等。
中学生急救基础知识

中学生急救基础知识急救是指在突发紧急情况下,通过采取适当的措施,对病人进行紧急救治,以减轻病情或保护生命的一种医疗行为。
作为中学生,掌握基础的急救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一些突发状况,如意外受伤、突发疾病等。
掌握急救知识可以帮助我们在紧急情况下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一、常见的急救知识1. 人工呼吸:当遇到溺水、窒息等情况时,需要进行人工呼吸。
首先,确保患者的气道通畅,将其仰卧在坚硬的地面上,然后用手指清除口腔内的异物。
接下来,将患者的头部后仰,捏住其鼻子,用自己的嘴对准患者的嘴巴,进行人工呼吸。
2. 心肺复苏:当遇到心脏骤停的情况时,需要进行心肺复苏。
首先,确定患者没有意识和呼吸,然后立即呼叫急救电话。
接下来,找到患者的胸骨位置,用手掌根部压在胸骨中央,另一只手放在上面,用身体重量进行按压,每分钟100-120次,压深为5-6厘米。
3. 创口处理:当遇到创伤出血时,需要进行创口处理。
首先,用干净的纱布或干净的衣物直接压在伤口上,用力按压,以止血。
然后,用清水或生理盐水清洗伤口,再用无菌纱布或创口贴进行包扎。
4. 骨折处理:当遇到骨折时,需要进行骨折处理。
首先,保持患者的安全,避免进一步损伤。
接下来,用固定物(如木板、书本等)固定骨折部位,以减少疼痛和移动。
然后,用干净的布或纱布包裹住骨折部位,固定好后送往医院就医。
5. 烧伤处理:当遇到烧伤时,需要进行烧伤处理。
首先,将烧伤部位放入冷水中冲洗,以降低烧伤程度。
然后,用干净的纱布或干净的衣物盖住烧伤部位,以减少感染。
切记不要涂抹任何药膏或液体。
二、急救常识1. 拨打急救电话:当遇到紧急情况时,首先要拨打急救电话,如中国的120急救电话。
在拨打电话时,要保持冷静,清楚地告诉接线员发生的情况和所在的位置,以便急救人员能够及时赶到。
2. 自我保护:在急救过程中,自我保护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处理紧急情况时,要确保自己的安全,避免受到二次伤害。
中学生急救基础知识

中学生急救基础知识急救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尤其对于中学生来说,掌握基础的急救知识可以帮助他们在紧急情况下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以下是中学生急救基础知识的详细介绍。
一、紧急求助1. 在遇到紧急情况时,首先要保持冷静,尽快拨打急救电话。
在我国,急救电话号码为120。
2. 在拨打急救电话时,要提供准确的信息,包括事发地点、伤者的症状和伤情等。
与接线员保持良好的沟通,按照其指示行事。
二、人工呼吸和心肺复苏1. 当遇到突发情况时,如果发现有人突然昏倒、无意识,或者停止呼吸,首先要确保自己的安全,然后进行急救。
2. 检查伤者的呼吸情况。
如果伤者没有呼吸,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先进行30次胸外按压,每次按压深度为5厘米,然后进行2次人工呼吸。
3. 人工呼吸的方法是将双手平放在伤者胸骨下方,用力提起胸部,然后用嘴对嘴进行呼气。
每次呼气时间约为1秒钟。
4. 继续进行30次胸外按压和2次人工呼吸的循环,直到急救人员到达或伤者恢复意识和呼吸。
三、止血和包扎1. 在遇到出血情况时,要及时止血。
首先要用干净的纱布或绷带轻轻按压伤口,帮助血液凝固。
2. 如果出血较为严重,可以使用止血带。
将止血带绕在伤肢上方约5至10厘米的位置,用一根细棍或绷带将其固定住,然后逐渐松开止血带,减缓出血速度。
3. 在止血后,要进行包扎。
先用无菌纱布或干净的布料覆盖伤口,然后用绷带固定住。
包扎时要注意不要过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四、骨折和关节扭伤1. 在遇到骨折或关节扭伤时,要保持伤者的安全,并尽快寻求医疗救助。
2. 在等待急救人员到达之前,可以先帮助伤者固定骨折部位。
可以使用软垫或细木条等物品将骨折部位固定住,以减少疼痛和进一步的损伤。
3. 对于关节扭伤,可以采取冷敷的方法。
将冰块或冷水袋包裹在毛巾中,轻轻敷在扭伤处,每次敷约15至20分钟,可以缓解疼痛和肿胀。
五、烧伤和烫伤1. 在遇到烧伤或烫伤时,要立即将伤者远离火源或热源,并用冷水冲洗伤处。
中学生急救基础知识

中学生急救基础知识急救是一项重要的生存技能,对于中学生来说,了解和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可以在紧急情况下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本文将介绍中学生应该掌握的急救基础知识,包括心肺复苏、止血、骨折固定等方面的内容。
一、心肺复苏(CPR)心肺复苏是一种紧急救助措施,适用于心脏骤停或窒息的情况。
在进行心肺复苏之前,首先要确保自己的安全,然后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操作:1. 检查意识:轻轻摇晃受伤者的肩膀,大声呼唤他的名字,观察他是否有反应。
2. 拨打急救电话:如果受伤者没有反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告知对方受伤者的情况和所在位置。
3. 开始心肺复苏:将受伤者平放在坚硬的地面上,双膝弯曲,双脚着地。
然后,将一只手放在受伤者的胸骨中央,另一只手叠放在上方,用身体重量施加下压力量。
压下去的深度应该是至少5厘米,每分钟约100-120次。
4. 进行人工呼吸:进行30次胸外按压后,将头向后仰,掀开受伤者的下巴,用双手捏住他的鼻子,用自己的嘴对他的嘴进行人工呼吸。
每次呼吸应该持续1秒钟,注意观察受伤者的胸部是否有起伏。
5. 持续进行:每30次胸外按压后进行2次人工呼吸,持续进行心肺复苏直到急救人员到达现场。
二、止血在意外事故中,出血是常见的情况之一。
掌握正确的止血方法可以帮助中学生及时止血,避免过多的血液流失。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止血方法:1. 直接压迫:用干净的纱布或手帕直接压迫伤口,持续施压5-10分钟。
如果血液渗透到纱布上,不要移开纱布,可以再加一层纱布继续压迫。
2. 提高伤肢:如果伤口位于手臂或腿部,可以将伤肢抬高,有助于减少血液流向伤口的压力,从而减少出血。
3. 绷带包扎:如果伤口较大,可以用干净的绷带包扎伤口,固定止血。
包扎时要注意不要过紧,以免阻碍血液循环。
4. 使用止血剂:在一些情况下,可以使用止血剂来帮助止血。
常见的止血剂有止血粉、止血棉等,使用时要按照说明进行操作。
三、骨折固定骨折是一种常见的伤害,中学生在参加体育活动或其他活动时可能会遭遇骨折。
中学生急救基础知识

中学生急救基础知识急救是指在突发疾病或意外事故发生时,通过采取紧急措施来保护生命、减轻病情或伤害的方法。
对于中学生来说,学习一些基础的急救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他们可能面临各种突发状况,如意外事故、突发疾病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学生急救基础知识,包括心肺复苏、止血、骨折固定等内容。
1. 心肺复苏(CPR)心肺复苏是一种应对心脏骤停的紧急处理方法。
在中学生中,心脏骤停可能由突发心脏病、溺水等原因引起。
以下是进行心肺复苏的基本步骤:1.1 检查安全:确保自己和被救助者的安全,将被救助者放置在平坦的地面上。
1.2 呼叫急救:拨打当地紧急救援电话,告知对方发生了心脏骤停,请求医疗救助。
1.3 检查意识和呼吸:轻轻摇动被救助者,大声呼叫其名字,观察是否有反应。
同时检查其呼吸是否正常。
1.4 进行胸外按压:如果被救助者没有呼吸或呼吸异常,立即开始胸外按压。
将双手交叉放置在胸骨下方,用身体重量施加压力,以每分钟100-120次的频率进行按压。
1.5 进行人工呼吸:在完成30次胸外按压后,进行人工呼吸。
将被救助者的头后仰,捏住其鼻子,用自己的嘴对其嘴进行呼吸,每次呼吸时间约为1秒钟。
1.6 持续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按照30次按压和2次人工呼吸的比例持续进行心肺复苏,直到急救人员到达现场或被救助者恢复意识。
2. 止血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发生外伤,如割伤、擦伤等,因此学习如何正确止血是十分必要的。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止血方法:2.1 直接压迫:用干净的纱布或手帕直接压迫伤口,以阻止血液流出。
压迫的力度要适中,不宜过轻或过重。
2.2 提高伤肢:如果伤口位于手臂或腿部,可以尽量提高受伤的肢体,减少血液流动的速度。
2.3 绷带固定:在进行直接压迫后,可以使用绷带固定伤口,以维持压迫的效果,减少出血。
2.4 使用止血剂:在一些较为严重的出血情况下,可以使用止血剂来帮助止血。
止血剂有很多种类,如止血粉、止血纱布等。
3. 骨折固定骨折是中学生常见的意外伤害之一,正确的骨折固定可以减轻病情并避免进一步的损伤。
中学生急救基础知识

中学生急救基础知识急救是指在突发疾病、意外事故等紧急情况下,通过采取适当的措施,保护伤者的生命和健康,减轻病情或者避免进一步加重的一种紧急医疗救治行为。
中学生作为学生群体中的重要一员,掌握基础的急救知识非常重要,可以在紧急情况下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一、意识判断与呼叫急救在遇到紧急情况时,首先需要判断伤者的意识状态。
可以通过摇动伤者或者喊话的方式来刺激其意识,观察其是否有反应。
若伤者没有任何反应,应即将呼叫急救电话(如国内的120),并告知具体的事发地点和伤者的情况。
二、人工呼吸与胸外按压1. 人工呼吸:如果伤者没有呼吸或者呼吸微弱,需要进行人工呼吸。
首先将伤者平放在坚硬的地面上,清除口腔内的异物,然后将头后仰,捏住鼻子,用自己的嘴对准伤者的嘴,进行人工呼吸。
每次呼吸应持续1秒钟,每分钟进行10-12次。
2. 胸外按压:如果伤者没有呼吸且没有脉搏,需要进行胸外按压。
将伤者平放在坚硬的地面上,双手交叉放在胸骨下方,用力向下按压胸骨,每次按压深度为5-6厘米,每分钟进行100-120次。
三、止血与包扎在伤者出血时,需要采取措施进行止血。
可以用干净的纱布或者衣物直接压迫伤口,以减少出血。
如果出血较为严重,可以使用止血带进行止血。
止血带的使用方法是将宽约2.5厘米的绷带绕过伤肢,然后用一个固定物将绷带固定住,再用硬物旋转扎紧止血带,直到出血住手。
包扎是为了保护伤口,防止感染和进一步损伤。
在包扎前,要先用清水或者生理盐水清洗伤口,然后用干净的纱布或者绷带包扎伤口。
包扎时要注意不要过紧或者过松,以免影响伤口的愈合。
四、骨折与关节脱位的处理在遇到骨折或者关节脱位时,需要采取适当的处理方法。
首先,要保持伤者的肃静,避免挪移受伤部位。
接着,可以用固定物(如木板、报纸等)固定骨折部位,以减少疼痛和进一步损伤。
在固定时要注意不要过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五、烧伤与烫伤的急救1. 烧伤:在遇到烧伤时,首先要用大量的冷水冲洗烧伤部位,以降低烧伤的温度。
中学生急救基础知识

中学生急救基础知识急救是指在紧急情况下采取的一系列紧急处理措施,以保护和挽救生命。
对于中学生来说,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非常重要,因为他们可能会遇到突发状况,如意外受伤或突发疾病。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中学生应该掌握的一些基础急救知识。
1. 意识判断和求救在遇到紧急情况时,首先要判断伤者是否有意识。
可以轻轻摇动他们的肩膀并喊叫他们的名字,观察是否有反应。
如果伤者没有反应,应立即呼叫急救电话,并告知具体的情况和地址。
2. 呼吸急救如果伤者没有呼吸或呼吸困难,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将伤者平放在坚硬的地面上,使其头部稍微后仰。
然后捏住鼻子,用自己的嘴对伤者的嘴进行呼吸,每次呼吸持续1-2秒钟。
每分钟进行10-12次人工呼吸,直到急救人员到达。
3. 心脏按压如果伤者没有呼吸且没有脉搏,应进行心脏按压。
将伤者平放在坚硬的地面上,将双手叠放在伤者胸骨上方,用力按下,每次按压深度为5-6厘米,每分钟进行100-120次心脏按压。
记住,在进行心脏按压时,应保持手臂伸直,用身体的重量施加压力。
4. 出血控制当伤者出血时,应迅速采取控制措施。
首先,用干净的纱布或衣物直接压在出血部位上。
如果出血非常严重,可以用绷带或皮带进行加压包扎。
如果伤者出血过多,可能会导致休克,所以要尽快寻求医疗帮助。
5. 骨折和关节扭伤如果伤者可能有骨折或关节扭伤,应避免移动伤者,并尽快寻求医疗帮助。
可以用软垫或衣物固定伤处,以减轻疼痛和防止进一步损伤。
6. 烧伤和烫伤对于轻度烧伤和烫伤,应立即用凉水冲洗伤处,持续冲洗10-20分钟。
然后,用干净的纱布或毛巾覆盖伤处,并尽快就医。
对于严重烧伤和烫伤,应立即呼叫急救,并避免用冷水冲洗伤处。
7. 中暑和中毒中学生在高温天气下容易中暑。
如果有人中暑,应立即将其移到阴凉处,并用湿毛巾或冷水冲洗伤者的头部和颈部。
同时,给伤者喝水以补充体液。
对于中毒,应立即呼叫急救,并告诉医护人员中毒的原因。
8. 高空坠落如果有人从高处坠落,应立即呼叫急救,并尽量保持伤者的头部、颈部和背部稳定。
中学生急救基础知识

中学生急救基础知识急救是一项重要的生命教育内容,掌握基础急救知识对中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学生应该掌握的急救基础知识,包括常见的急救场景和应对方法。
一、意识判断和呼叫急救在遇到紧急情况时,首先要判断受伤者的意识状况。
可以通过摇动受伤者或者喊叫来刺激其意识。
如果受伤者没有反应,应即将呼叫急救电话,如国内的120急救电话。
在呼叫急救时,要提供准确的地址和详细的病情描述,以便救护人员能够快速到达现场。
二、心肺复苏心肺复苏是一种紧急救治措施,用于抢救心脏骤停的患者。
中学生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心肺复苏:1. 检查呼吸:将手放在受伤者的鼻孔或者嘴巴上,观察是否有呼吸。
如果没有呼吸,说明心脏已住手跳动,需要进行心肺复苏。
2. 叫喊求救:在进行心肺复苏之前,应即将呼叫急救电话并告知现场情况。
3. 进行心肺复苏:将受伤者平放在坚硬的地面上,双手交叉放在胸骨中央,用力按压胸骨,每分钟100-120次,按压深度应达到5-6厘米。
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比例为30次按压:2次人工呼吸。
4. 继续心肺复苏:持续进行心肺复苏,直到救护人员到达现场或者受伤者恢复呼吸。
三、止血处理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遇到出血的情况。
中学生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止血处理:1. 压迫止血:用干净的纱布或者衣物直接压在出血部位上,用力坚持压迫,直到出血住手。
2. 提高患肢:如果出血部位在四肢上,可以将患肢抬高,有助于减少出血量。
3. 绷带包扎:如果出血较严重,可以用绷带进行包扎。
先用纱布或者干净的布料覆盖伤口,然后用绷带固定,但不要过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四、骨折和扭伤处理中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时,可能会遇到骨折或者扭伤的情况。
处理方法如下:1. 保持肃静:骨折或者扭伤后,受伤者应保持肃静,不要乱动,以免加重伤情。
2. 冷敷:用冰块或者冷水冷敷受伤部位,有助于减轻疼痛和肿胀。
3. 固定伤处:如果怀疑骨折,应尽量保持伤处固定,可以用木板或者报纸等固定受伤部位,然后用绷带固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0”——中国的急救电话号码
呼救电话讲什么:
语言必须精练、准确,重要的一定要讲 清楚,无关的话不讲,以免耽误时间。
电话中一般要讲清以下几点:
(1)病人的姓名、性别、年龄。
(2)目前最危急的状况,如神志不清、昏 倒在地、心前区剧痛、大出血、呼吸困难等 发病的时间、过程、用药情况,以及过去的 病史与本次发病有关的部分。
(1)心跳:
婴儿每分钟心跳130~150次/分钟,儿童110 ~120次/分钟,正常成年人心跳次数为每分钟60 ~100次,心脏跳动的节律一般与全身大动脉搏动 的节律相同。检查脉搏通常选用较表浅的动脉, 最常采用手腕部靠拇指一侧的桡动脉,还可选用 耳前的颞浅动脉,颈部气管旁的颈动脉等。检查 者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并齐按放在患者近手腕 段拇指一侧桡动脉上,压力大小以能清楚感到搏 动为宜。注意不要用拇指摸脉,也不可用按压双 侧颈动脉。
根据北京急救中心1990年1月至1994年 6月共四年半的时间内大量日常统计资料, 88%的猝死发生在家庭。对猝死的年龄分析 表明,50~59岁这个年龄组占的比例最高 。
一些其他的意外,诸如吃错了药,食
物中毒,煤气中毒,小儿气管异物,老人 噎食等,家庭也是最常见的发病环境。因 此,急救的“第一现场”是家庭。做好家 庭急救,对于挽救危重病人的生命具有举 足轻重的作用。
中学生急救知识(一)
主讲人:蒋彬
人人与“急救”有关,因为谁都难免
分发生一些危急情况,甚至意外伤害。即 使自己未受到病痛伤害,在工作和生活的 环境中,在旅游出差的路上,有时也会遇 到紧张突愕的场面,需要你伸出援助的手。 所以,学点急救知识实在是件重要而有意 义的事情。
一、急救从家庭开始
美国每次年约有70万人死于心脏病急症 ,其中1/2是死于“医院外”,即在病人家 中和送往医院的途中。
五戒乱用药:不少家庭备有药品,但使用药 物的知识有限,切勿乱用。如急性腹痛,过量服 用止痛药会掩盖病情,妨碍正确诊断。
六戒滥进饮料:不少人误以为给病人喝点热 茶热水会缓解病情,实际上毫无必要。烧伤病人 不宜喝开水,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应禁食禁水,尤 其是神志不清病人,更不能硬灌饮料,那样容易 灌进气管引起呛咳、窒息。
五、家庭急救“八戒”
一戒惊慌失措:遇事慌张,于事无补。如慌 慌张张用手拉拽触电者,只能连自己也触电。此 时应首先切断电源,用木棍等绝缘体使病人脱离 电源再行救护。
二戒因小失大:遇到危重病人,先看病人 是否还有心跳呼吸,瞳孔和神志情况如何。如 果心跳呼吸已停止,则应马上做口对口人工呼 吸和胸外心脏按压,而不能急于包扎止血(病人 已死,止血何用)。
三戒随意搬动:万一发生意外,家人往往心 情紧张,乱叫病人,猛推猛摇病人,搬来拖去。 其实,最好原地救治,切忌随意搬动,特别是脑 出血,脑外伤,急性心肌梗近送医院,特别是病人呼吸心跳濒 临停止时,更不宜送较远处的大医院,要相信 小医院完全有能力进行初期急救,急救后病情 相对稳定再转送上级医院。
(2)呼吸:
正常人呼吸均匀而规则,成年人每分钟16~ 20次,小儿每分钟可达20~30次,新生儿的呼吸 频率可达每分钟44次。呼吸的观察主要是看患者 胸廓的起伏,除注意一分钟呼吸次数外,还要注 意节律是否均匀,呼吸深度是否一致,呼吸时有 无异常气味呼出。重患者呼吸运动极为微弱,甚 至不易见到胸廓明显起伏,这时可见薄纸片或小 草、树叶、棉花丝等放在患者鼻孔旁,看这些小 物体是否来回飘动,即可判定呼吸是否存在。
三、急救电话———救护第 一步
急救电话是急救通讯系统中重要的一环,
急救通讯系统是急救反应的中枢,应急工作的 前哨。它负责急救信息的接收、传送、应召、 指挥与协调等联络工作,使医院外和医院内急 救工作各环节协调紧密结合,迅速反应,运行 无阻。当发生重大灾害事故和成批伤病员时, 急救通讯系统成为国家、城市、地区和医疗急 救指挥联络系统。
七戒一律平卧:并非所有急重病人都要平卧 ,如失去意识的病人应让其平卧,头偏向一侧; 心性哮喘病人让其取坐位,腿下垂,略伏在椅子 背上更好;急性腹痛者让其屈膝以减轻疼痛;胸 腔积水病人取半坐位。
八戒自做主张乱处理:平时留意学习一些 基本的抢救知识,紧急关头切忌想当然处理。
六、常用急救方法
1、外伤止血法
2、心肺复苏术
二、让生命重现辉煌
例如急性心肌梗塞的死亡病例中,约有 1/2以上是死于发病一小时内。究其原因是发 生了严重的合并症。
所谓“第一目击者”就是病人身旁、周 围的人,就是广大的民众。平时积极提高民 众的急救意识和急救技能,一旦发生意外, 如能在现场及时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病人就 能及时得到周围人们的有效的救治。
(3)病人家庭或发病现场报道场的详细地 址和电话号码,以及等候救护车的确切地点, 最好是在有明显醒目标志处。
(4)意外灾害事故还需说明伤害性质、 受伤人数等情况。
急救医生根据上述呼救内容,携带急 救药品装备,准确及时赶到现场,迅速救 援。
四、急救前如何对病人进行最 简单的检查?
对受伤或发病的人进行急救之前,首 先必须观察病人的变化。通常在现场应检查 的最简单、最重要的项目就是心跳、呼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