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了,亲人》说课稿
2020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14《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4篇)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14《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4篇)《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国际主义的教育。
2、领悟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体会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感情的作用。
教学重点:领悟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体会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感情的作用。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国际主义的教育。
2、领悟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体会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感情的作用。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入课题1.我们每个同学都是在爱的海洋里成长,谁能说说最关心你、与你最亲的人是谁?他们是怎样关心爱护你的?2.出示图片,志愿军赴朝鲜图同学们,嘹亮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在响起。
1950年10月25日,我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抗击美国侵略者,在战斗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出示图片,火车站分别图1958年3月15日那天,在最后一批志愿军胜利返回祖国的前一刻,千万朝鲜人民噙着泪花前来送行,志愿军们也含泪告别,大家都深情地说着这样一句话──出示课题图片,板书课题:再见了亲人(不打标点)3.读课题①指名读课题:再见了亲人②加标点(板书:,)再读:再见了,亲人③体会:哪一句的感情更强烈些?(齐读)4.提问:①”亲人”一般指哪些人?②”再见了,亲人”这句话是谁对谁说的?板书:志愿军③课文中的“亲人”指的是哪些人?板书:朝鲜人民④他们是亲人吗?不是。
板书:不是亲人T:可是……(出示课题:再见了,亲人)二、介绍背景,导入新课1.诗配乐朗诵,激起学生学习积极性。
那是一个现在看来非常久远的年代……有一天,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年轻的人们拿起了枪奔赴战场,只为能有宁静的生活,无情的战争让人们倒下,但没有人退缩,哪怕是伟人的儿子……平静的生活又回到了我们身边,但14万年轻的生命消失在滔滔江水边……2.同学们课前也查找了相关的资料,对这段历史,你们还了解到些什么?(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是什么让不是亲人的人却比亲人还亲呢?带着这个问题学习最使你感动的小故事,选择你喜欢的读书的方式,想一想,什么地方最让你感动?为什么?能用朗读来表达你的情感吗?可以和同桌或学习小组的同学交流讨论一下,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
《再见了,亲人》的一等奖说课稿

《再见了,亲人》的一等奖说课稿《《再见了,亲人》的一等奖说课稿》这是优秀的说课稿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再见了,亲人》的一等奖说课稿一、教学理念在新课程的理念下课堂教学首先是情感成长的过程,然后才是知识成长的过程。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本节课我以激活学生的先前经验,激发学习热情,让学生在经历、体验和运用中真正感悟知识。
教学中理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淡化教师的主观影响,确保教师的首席地位。
二、说教材处理(一)教学内容讲读课文《再见了亲人》,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的内容,记叙了1958 年最后一批志愿军离朝回国时,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景,赞扬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二)教材简析全文共六个自然段,分为两个部分,全文是以志愿军对送别的朝鲜人民谈话的口气写的情景,通篇都是志愿军说的话,透出了志愿军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难舍难分之情,表达了中朝两国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深厚情谊。
话别总是双方交谈的,在依依惜别的时候,朝鲜人民是怎样想的,他们会说些什么呢?课文中没有直接写,但是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体会到这些。
在志愿军向朝鲜人民追述种种往事时,朝鲜人民一定也回忆起志愿军的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讲述着志愿军对朝鲜人民那比山还高比还深的情谊,课文中没有作具体叙述。
(三)教学目的根据新课程标准对本节的'具体要求,同时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水平,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 、通过朗读,讨论,理解课内容,体会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之间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2 、能抓住重点句子进行有感情朗读课文。
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
3 、深刻领会并学习作者围绕中心选择典型材料进行表达的方法。
4 、结合句子理解唯一、雪中送炭的含义,能用雪中送炭造句。
(四)教学难重点学习作者围绕中心选择典型材料进行表达的方法。
(五)教学准备:课件(分别场面图)、磁带(二胡曲《还乡行》)、火车汽笛声录音。
再见了亲人说课稿

再见了亲人说课稿一、说课目标本次说课的目标是通过再见了亲人这个话题,帮助学生学会运用正确的表达方式,表达对亲人的感情和告别的话语。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和祝福,增强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表达对亲人的感情和告别的常用词汇和句型;(2)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情感词汇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2.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和祝福;(2)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使其能够真实、自然地表达情感。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1)PPT课件;(2)黑板、粉笔。
2. 教学素材:(1)与亲人告别的场景图片;(2)与亲人告别的情感表达句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与亲人告别的影片,引发学生对亲人告别的思考和情感表达的需求。
2. 新课呈现(10分钟)(1)展示与亲人告别的场景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中人物的表情和动作,并引导他们想象自己与亲人告别的情景。
(2)教师出示一些常用的告别词汇和句型,例如:“再见”、“祝你一路顺风”、“保重身体”等,并解释其含义和用法。
3. 情感表达训练(20分钟)(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亲人告别的情景,编排一段简短的对话或短剧表演。
(2)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排练,确保表演内容真实、自然,并尽量运用课堂上学习的告别词汇和句型。
(3)每个小组轮流表演,其他小组进行观摩和评价,教师给予指导和点评。
4. 句型操练(15分钟)(1)教师出示一些与亲人告别相关的句子,让学生进行朗读和模仿。
(2)通过口语练习,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和表达方式。
5. 情感分享(10分钟)(1)教师提出一些与亲人告别相关的问题,例如:“你最难忘的一次与亲人告别是什么时候?为什么?”、“你最想对亲人说的一句话是什么?”等。
(2)学生逐个回答问题,并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6. 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回家写一篇关于与亲人告别的短文,表达自己的思念和祝福,并使用课堂上学习的词汇和句型。
《再见了,亲人》说课稿

小学语文《再见了,亲人》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2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再见了,亲人》,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作具体的阐述。
一、说教材(时间控制3分钟)《再见了,亲人》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一篇课文,本单元一感动的故事为主题展开。
《再见了亲人》是一篇叙事抒情散文,课文记叙了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官兵离开朝鲜时在车站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景,赞扬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本文是以志愿军对送别的朝鲜人民话别的口吻写的,语言丰富生动,情节十分感人。
根据课程标准的阶段目标要求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我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能够认读战役、封锁等12个生字词。
2、能够正确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使自己感动的词句。
3、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中朝两国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国际主义的教育。
耐克的重难点为重点:体会中朝两国人民的伟大友谊,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难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领悟文章表达上的特点。
以上是我对教材的解析,有了对文本的理解还需要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使教学达到和谐完美的统一。
下面我说说教法和学法。
二、说教法和学法(时间控制1分钟)教学中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竞赛激励法,其中朗读法其中朗读法可以采用开火车读、男女生分读等方法。
配合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乐于学,愿意学。
那么在学法上,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通过自主朗读、合作交流、讨论探究等方式展开,真正让语文教学的课堂变成学生的学堂。
三、说教学过程(时间控制5分钟)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我将以五个环节设计本节课的教学过程: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赞科夫说过:“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兴趣,可能成为学习动机。
“小学生的情感极易受环境气氛和他人情感的感染而产生共鸣,基于这点,开课之初我用语言导入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与朝鲜民军并肩作战,朝夕相处了8年,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再见了,亲人说课稿

《再见了,亲人》说课稿地城中心小学:翟文影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再见了,亲人》。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这五个环节进行本次说课。
一把握重点,说教材《再见了,亲人》是小学五年级下册第四组的一篇精读课文。
课文以“情”字贯穿始终,通过叙述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回国时,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景,赞扬了中朝人民之间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基于以上理解,我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课文的内容,懂得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受到中朝军民伟大友谊的熏陶。
重点:体会中朝两国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
难点:理解中朝军民为何称对方为亲人。
二灵活运用,说教法新课标指出:“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写、听、说的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以及让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我采用以读代悟法和创设情境法。
三自主实践,说学法为了扭转“讲”和“问”的状况。
在本节课中我采用“读”和“写”的方法。
把读的训练落到实处,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活动为主,我采用读悟法,读写法。
四优化结构,说程序(一)设境入情,激趣导入首先我多媒体展示志愿军战士与朝鲜军民分别时的图片以及亲人分别时依依不舍的图片,让学生对比两幅图片,引发他们的思考,为什么他们不是亲人却会有如此的举动呢?(板书:朝鲜人民志愿军战士不是亲人)这样能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从而让他们想进入本文。
(二)自主阅读,理解亲情虽然朝鲜人民与志愿军战士不是亲人,但通过刚才我们看图片,却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们有着胜似亲人的情感。
从哪些事情中你可以感受到他们是“亲人”,说出令你感动的地方。
学生朗读课文,自由畅谈。
如大娘几夜没合眼给志愿军洗衣服;冒着炮火给志愿军送打糕回去时昏倒在路旁;在敌机轰炸时,为了救护志愿军伤员,失去了唯一的亲人小孙孙。
《再见了亲人》说课稿小学语文[修改版]
![《再见了亲人》说课稿小学语文[修改版]](https://img.taocdn.com/s3/m/160076326137ee06eef91806.png)
第一篇:《再见了亲人》说课稿小学语文再见了亲人说课稿一:说教学内容再见了亲人是新课标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组教材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本组课文是以情感熏陶为主,主题是他们令我们...一:说教学内容再见了亲人是新课标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组教材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本组课文是以情感熏陶为主,主题是他们令我们感动,训练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并通过理解课文内容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再见了亲人是一篇叙事抒情散文,课文记叙了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官兵离开朝鲜时在车站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景,赞扬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本课以亲人为主线,用直接和间接抒情的方法,记叙了大嫂小金花和大娘三个具有代表性的任务,把现实的告别和回忆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说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词,能正确读写战役雪中送炭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领悟中朝人民之间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
4体会重点语句的表达方法。
三:说教学重难点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因为本课描写的是抗美援朝时期的故事,而我们面对的学生出生于现代,时代感不强,无法引起共鸣。
那么本课教学的重难点就放在让学生捕捉文字背后的感人故事和中朝人民用血泪交织的亲情。
四:说教学方法众所周知我们是武校,与普通学校的学生程度上有很大差异,所以我总结出适合武校的教学方法,望大家笑纳。
{一}字1读2分解【即把每个生字的偏旁部首做详细讲解。
】3放大【即把生字的偏旁学生容易写错的在黑板上放大,以免学生写错。
】{二}词1讲解2根据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3根据字的表面意思讲解【比如雪中送炭】{三}句抓重点句,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让学生反复朗读,情景交融。
{四}段讲解段落时我采取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我在讲解第一自然段时提出这样的问题:大娘为志愿军做了哪些事?通过学生朗读思考,然后回答:洗补衣服,送打糕,为救伤员失去了唯一的小孙孙。
再见了亲人说课稿

《再见了,亲人》说课稿《再见了,亲人》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再见了,亲人》,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四组的第一篇精读课文。
本篇课文为抒情散文,描写了1958 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最后一批官兵离朝回国时,在车站上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动人情景,表现了志愿军和朝鲜人民比山高比海深的真挚情谊,赞扬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本文是一篇浸透了中朝两国人民深厚感情的抒情文章,以情为线索贯穿全文。
本文的编写意图:一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从中受到国际主义教育。
二是让学生体会作者是如何表达思想感情的。
根据以上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 认识8 个生字,会写12 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能够正确读写“战役、封锁”等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的段落,摘录使自己感动的词句。
(3) 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国际主义教育。
(4) 领悟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体会课文重点词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本单元的教学要求之一为“要入情入境,抓住那些让我们感动的地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认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所以我把“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定为本课重点,“领悟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定为本课的难点。
我计划用两课时完成本课教学,下面我重点说一下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首先,要带领学生走进文本。
从本学期开始,我校语文组一直在进行着找“课眼”的研究,即每篇课文都要抓住主线,以期达到“提领一顿,百毛皆顺”的目的。
而这节课的“课眼”很明显,就是“亲人”。
所以上课伊始,我就紧紧抓住“亲人”这一话题,让学生从生活中感受亲人之间相互付出的无私,从而唤醒学生在脑海深处对亲人模糊的认识,使其清晰明朗起来,对亲人有了更深的感知。
这也是对“亲人”理解的第一个层次。
《再见了,亲人》说课稿

14、《再见了,亲人》说课稿一、说教材课文《再见了,亲人》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第四组课文中的精读课文。
本组课文的编排的主题是“他们令我们感动”。
《再见了,亲人》这篇课文记叙了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离朝回国时,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景,赞扬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以情为线索贯穿全文。
本文的编写意图:一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从中受到国际主义教育。
二是让学生体会作者是如何表达思想感情的。
二、说学情五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在了解写作背景后,学生可大体读懂文章内容,了解朝鲜人民与志愿军送别的情景,对人物形象有初步感知。
本文情感浓烈,对于学生来说,中朝两国人民那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意,以及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由于课文的时代背景距今较远,学生不容易理解。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以上教材特点和本班学生实际,我从三个方面确定了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的朗读1、2、3自然段。
2、知道反问句有加强语气的作用,能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3、感受朝鲜人民对中国志愿军的深情厚谊。
四、说教学重点和难点学生对内容中体会思想才初步接触,所以选用“从课文内容中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为本文重点。
但体会作者在课文中是选取哪些材料,是怎样来表达中心思想的,学生是陌生和困难的,因此,“体会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则被定为本课的难点。
五、说教法为完成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在教学中,教师必须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帮助学生真正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写、听、说的能力。
而这些能力的培养,应以读为本。
以读为本是语文学习的自身规律。
在精读教学中,要给学生创造朗读的机会和情景,使朗读和理解密切结合,相互促进。
因此本课主要采用问导法、暗示法、创设情景法,引导学生领会文章内涵。
六、说学法《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再见了,亲人》说课稿
导读:一、教学理念
在新课程的理念下课堂教学首先是情感成长的过程,然后才是知识成长的过程。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本节课我以激活学生的先前经验,激发学习热情,让学生在经历、体验和运用中真正感悟知识。
教学中理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淡化教师的主观影响,确保教师的首席地位。
二、说教材处理
(一)教学内容
讲读课文《再见了亲人》,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的内容,记叙了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离朝回国时,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景,赞扬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二)教材简析
全文共六个自然段,分为两个部分,全文是以志愿军对送别的朝鲜人民谈话的口气写的情景,通篇都是志愿军说的话,透出了志愿军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难舍难分之情,表达了中朝两国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深厚情谊。
话别总是双方交谈的,在依依惜别的时候,朝鲜人民是怎样想的,他们会说些什么呢?课文中没有直接写,但是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体会到这些。
在志愿军向朝鲜人民追述种种往事时,朝鲜人民一定也回忆起志愿军的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讲述着志愿军对朝鲜人民那比山还高比还深的情谊,课文中没有作具体叙述。
(三)教学目的
根据新课程标准对本节的具体要求,同时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水平,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通过朗读,讨论,理解课内容,体会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之间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2、能抓住重点句子进行有感情朗读课文。
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
3、深刻领会并学习作者围绕中心选择典型材料进行表达的方法。
4、结合句子理解“唯一、雪中送炭”的含义,能用“雪中送炭”造句。
(四)教学难重点
学习作者围绕中心选择典型材料进行表达的方法。
(五)教学准备:
课件(分别场面图)、磁带(二胡曲《还乡行》)、火车汽笛声录音。
三、说设计思路
上勾下连,整体感知。
学生阅读一篇课文,不仅要提高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而且还要从文章表达的内容中学到知识,受到启发教育和情感陶冶。
文道统一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每篇文章都表达了作者的感情,都反映了作者要讲的道理,通过情与理起到育人作用。
文章的情与理是交融的,《再见了,亲人》第二部分的“情”是建立在第一部分“理”之上的,找准文章情与理的切合点是学好这
篇文章的关键。
学习完第一部分后,我提出了三个归结性的问题:①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文章写了大娘、小金花、大嫂为志愿军付出了哪些血的代价?
②大娘、小金花、大嫂代表了什么人?现在你能说说志愿军为什么称朝鲜人民为亲人吗?③第一部分三个题目的分析、归纳,抓住文中句式和重点词、句、段的理解,分析典型场面、典型事例,想象朝鲜人民为志愿军舍生忘死的动人情景,拨动了学生的心弦,引导学生体会其内心的思想感情。
抓住重点统挈全篇,帮助学生辨清文脉,从文章的内在联系上去理解和把握内容、把握中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披文以入情”突出朝鲜人民和志愿军的深情厚谊,使学生受到感染,从而使“知”和“情”在联系中不断加深,不断升华。
四、教法学法
(一)教法
“教是为学服务的。
”教师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收到好的学习效果。
根据本课特征,我准备采用以下几种教法:
l、启发诱导法
课文是以志愿军对送别的朝鲜人民谈话的口气写的。
志愿军满怀深情地追述许多难以忘怀的往事,赞颂朝鲜人民对志愿军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
实际上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也为朝鲜人民付出了血的代价,中朝人民的友谊正是用鲜血凝成的。
所以教学时,我注意引导理解这一点,这样既能使学生比较准确、全面地理解课文内容,
概括中心思想,又能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比较扎实的训练。
2、迁移法
同为志愿军跟人娘、小金花、大嫂话别时,几段写法上相同,因此,我认真指导学生学习第一自然段后,让他们用学到的相同方法学习2、3自然段。
3、以读代讲法
这篇课文感情真挚强烈,中朝人民那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的感情,不是用一两句话就能够说明的,要让学生反复朗读。
通过多读课文,加深理解,受到感染和教育。
这也是适应大纲中讲的:加强读的训练是当前语文科教学最重要的一种训练。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